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

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失误。汉代的丞相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2.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据此可知

A.唐朝的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营为主

C.唐朝政府减弱了对商业的控制

D.唐朝开放了市场管理

3.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4.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5.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6.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7.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 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8.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A. 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 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9.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 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10.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

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11. 对图3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

C.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凯恩斯主义始终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图4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1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4.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1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17.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18.进入21世纪,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9.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20.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世界”是中国的呼声;如今,“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 B.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D.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

2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22.“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

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

23.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行程之后对澳大利亚展开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同时决定建立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自贸区谈判在经过9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尘埃落定。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两国间85%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享受零关税的贸易产品将达到95%。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表明

①坚持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③在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据《新中国五十年资料汇编》记录:1968年和1971年我国两次从国际市场增持的40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

1.6亿美元,而1974年增持的38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3.8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币贬值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国霸权政策的调整

25、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

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

B.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

D.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

26、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

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

27、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反映出

A.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 B.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

C.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 D.土地兼并计划了社会矛盾

28、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

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D.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29、自1894年以后到1913年的二十年间,进口机纱加强了攻势,除印纱外,还有日纱,且国内近代纱厂

兴起,产量已占进口纱的62.5%,这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以上现象说明

A.列强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C.“纺织分离”体现传统经济解体

D. “男耕女织”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30、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

A.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

B.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

C.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

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

31、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

相与结不对等之约”“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这反映了孙中山

A.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 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C.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

32、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中国坚持尚和但独立,一直提倡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反对把

西方的价值观和原则看成是普世的、要求“环球同此凉热”。由此得出新中国外交

A.具有和而不同的传统风格

B.仍然受“冷战”思维影响

C.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D.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33、理性的职能是认识,理性的行为即基于人的知识。但知识是有限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

始终正确地指导人的行为,因此,依靠理性来建立道徳是不可能的。支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朱熹

C.卢梭

D.康德

34、在18世纪结束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内阁制,君主只能通过大臣来统治。而大巨是议会成员并对议会负

责的,突出强调了议会和行政的联系,这与孟德斯鸠的原理是相反的。与之相反的“孟德斯鸠的原理”

在美国政治制度中体现为

A.人民主权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总统共和制

35、大卫?李嘉图认为,毎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把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到最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并对它进行

专业化生产,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就会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这表明他认为

A.国家应该统一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

B.自由市场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C.资本和劳动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资本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36、从1933年起,美国逐步扩大免税品的范围,应税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到1936年降至大

萧条前的水平。这表明

A.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进出口贸易平衡得到保障

D.经济自由主义强化

二:材料解析题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二 1952 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 ,被雾毅扭转的英国》(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

38、在加速发展的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孝”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子女赡养父母作为“孝”的基本内容而得到普遍认同。“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得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中国传统养老不但注重物质奉养,还要顾及精神需求。《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外,历朝统治者都对家庭养老格外关注,经常对年长者需要赡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助、减免赋役等方面的挟持。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材料二欧洲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中世纪开始,流行一种老年人与年轻人签订退休协议的习俗。年迈的农夫或或其妻子将农场及相关财产转让给家中的年轻人,年轻人按照与老年人签订的协议,定期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物品。中世纪贵族们在晚年将大笔财产赠与修道院而被接纳到宗教团体中来,从而保证了老年赡养。这种做法在工业化初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扬,不仅是贵族,就连手工业者等劳动者也开始用这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了,与人们签订养老契约的机构扩展到地方政府、兄弟会、友爱社等众多机构,革命性的出现了与老年人签订养老契约的专业机构,这成为近代养老保险的前身。

德国在1889年率先推出了社会养老保险,此后,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下不断膨胀,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中最重要的福利保障制度。

——摘编自张海川《西方家庭养老的时代演进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养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洲养老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选择题

1—5:DACBA 6---10:BADCC 11——15:ACBCB

16----20:BDDBD 21----25:CCCAA 26----30:BCDCB 31—35:CACCB 36:A

37. (1)原因:①工业的发展;②城市化进程加快;③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9分)

(2)同:①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治理污染;②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4分)

异:①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伦道德;(2分)

②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2分)

38.(1)同:都以家庭养老为主(2分)

异:方式:古代中国受道德约束、中世纪欧洲以契约维系;古代中国家庭赡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中世纪欧洲是家庭养老与教会养老相结合;古代中国养老兼顾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西方以物质供养为主。(10分)

(2)趋势:社会化、制度化、福利化(5分)

原因:对传统养老方式的继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国家干预经济,调解分配的重要手段。(答对四点即可得8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