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的定义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教育”这个词的英、法、美文均为Education,德文为Erzlehung,他们都来自拉丁文Educare,词首E,原意为出,词干ducare意为引,两者结合,原意为“引出”,即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脱颖而出,完善地发展。按照象形和会意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的“教”,左边示意孩子的言行不得越轨,右偏旁示意,否则会遭到惩罚。“育”字本意是妇女生育子女。从字源上看,中外赋予教育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示范、鞭策下,学习、觉悟和发展。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是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系统的。例如:父母教育子女,师傅教育徒弟,社会企事业单位和集团教育自己的成员,以及个人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电影,读书报,参观等活动所受到的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而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在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生态”这一科学术语的出现得较晚。1865年,德国动物学家雷特尔将希腊文词根结合。按原意连贯起来,生态学就是对住所的研究。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给生态学下了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国生态学家主张,“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教育生态学则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的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选自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

学校开展“生态课堂”循环实证

各位老师:

几年课改一路走来,风尘仆仆,有收获、有反思,课堂教学水平在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磨下,有了提高。但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师仍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以至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当下课程标准、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生态和谐的课堂。自2009年11月3日在我校召开了由黄大龙副局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活动后,全市上下所有学校积极响应,致力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勇立教改潮头的我们,想要继续在全市初中教学中独占鳌头,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新一轮教改中有所作为。

为了深入研究生态课堂,提高课改的实效,决定实行生态课堂“循环实证”研究,即选取平行的两个班级,分别用传统的和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一节课或某一章节为一个阶段,通过当堂检测,对比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劣。

欢迎有志于教改的老师参加,请到教务处报名。

时代呼唤生态课堂

市二中 张晓华

我们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失了心灵的呵护、淡薄了人文的关怀、压抑了个性的张扬,使学生对课堂生活失去热情和兴趣,变得麻木与冷淡,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我们越来越感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

编者按:2010年3月17日,我校光荣的成为了由黄大龙

副局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

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成员》,为了能

有效地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学校课题组研究,充分利用周五

例会时间开展“生态课堂之我见”研讨,从而有效地引导教

师加强生态课堂的理论学习,反思现有教育教学,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走出一条具有二中特色的生态课堂教学之路。

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生态课堂让心灵快乐成长。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

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

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

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

神的唤醒和开发,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滋润光彩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

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

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备加呵护。生态课堂应立足于个体生命本质的自由发展,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是对童年的珍视与保护。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获得高度的安全感、轻松感、信任感,才能自由地呼吸,快乐地成长。

美国电影《师生情》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孩子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你不要紧张,你仔细数数老师这手有几个手指?”那孩子慢慢抬起头,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足了勇气,开口说:“三。”老师高兴起来:“太好了!你真了不起,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就像甘霖,汩汩地流进了孩子干涸的心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有了光彩。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的女儿周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时只做对了一道,但他还是竖起了大拇指并大大表扬女儿到:“孩子!你真棒!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根本连看也看不懂应用题。”本来以为会挨爸爸批评的婷婷笑了。她也觉得应用题没那么可怕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进步很大。

我觉得真正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尊重、宽容、相信每一个孩子,呵护、珍视、唤醒每一颗童心,让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灵,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进行人格平等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的存在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快乐,每时每刻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这是生态课堂教学最崇高的追求。生态课堂让情感尽情流淌。课堂不仅是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更是发展学生智慧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情感的教育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情感的熏陶是对人智慧的启迪。情感是点燃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精神家园中蕴含着无穷能量的“核反应堆”。正是这情感,才使得课堂成为奏响生命咏叹调的殿堂;正是这情感,才使得学生在课堂这个空间的存在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正是这情感,才使得学生思维的花朵绽放得如此灿烂。

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一旦被融汇、激活、点燃,思维的花朵便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时的学习才是一种享受,一种创造,才有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也只有在这时,儿童的心灵天空才会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生态课堂让个性自由飞扬。

时代呼唤新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富涵人性,激活灵性,点燃个性,唤醒孩子们天性中最灵动、最美好的东西。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来探索,为孩子们呈现精彩的生态课堂吧。

关于组织校本生态课堂研讨

暨专家系列讲座活动的通知为了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引领下生态课堂的研讨》课题研究,进一步贯彻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打造我校生态课堂教学特色,决定组织校本生态课堂研讨暨市教研室专家讲座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通过本次讲座,使

全体教师对“生态课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审视自己的课堂,

构建和谐教育,从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活动内容:

本次校本生态课堂研讨主要有二项内

容:

1.专家讲座活动。邀请教育局副局长黄大龙、特级教师蔡明、曹国庆来校讲座。

2.反思交流活动。以专家讲座为契机,认真学期“生态课堂”教学理论,撰写感想稿,进行校内交流研讨。

三、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本次生态课堂研讨活动。要充分利用本次专家讲座的机会,认真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论,做好校本培训记录。

2.各位教师通过本次专家讲座活动,认真回顾总结,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现状,写好听后反思,并于4月1日前上传至网上邻居教务处文件夹中。

市二中教导处

2010.3.8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新概念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意的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它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 2、发展学生的智能 班级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智力游戏”等活动教育,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3、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和未来的生活情趣,也能丰富想象、美化心灵、增强体质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构建文化人格 真正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校舍、环境,热闹繁多的学生活动,最重要的还应当是班风、班训等熏陶出来的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如何通过发展教育,如何健全制度以及如何创设和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来帮助孩子走出误区,改变习惯,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 教师在确立班级文化的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综合素质的人才是人文修养加科学知识 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的感情、意志、民族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学生的审美情趣。 2、营造热爱学生的风气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中的第一要求。 四、班级文化的环境建设-------营造优雅的环境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班级文化建设还没有被人重视。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比较宽容仪,而班级精神文化怎么建设,可以说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的、创造性的去做。其实,班级文化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 1、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就是教室环境、布置等,它包括 (1)、布置教室。布置教室可以在教室的醒目处贴上本班的班训、班徽或者班风等,教室的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侧墙上可设置评比栏等。还可以根据本班的需要设置其他的阵地。 (2)、办好板报。“班级剪报”、“班级快报”、“班级卡通画报”以及黑板报、手抄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班级里应该培养一批自己的小记者、小通讯员、小主持人。从文字编辑、新闻采访、版面设计可全由学生动手。 (3)、建好图书角。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书和报纸拿出来与他人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突进。定期评选图书角的热心读者;每学期举办一次好书推荐会;举行介绍好书的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可以充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探究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探究 龚小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并会在年末对各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比。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基础,因此,作为高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我对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得到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2.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事实依据 本班是武汉众多普通高级中学中的一个普通班级,因此具有以下特点:本班共四十名学生,他们多为九五后,具有九零后学生的普遍特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旁人及外界事物缺乏关注,缺少爱心;容易沉迷于虚幻世界,虽然学校和家长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校园内使用,部分学生还是会悄悄地将手机带到学校,在课间时偷偷使用手机听歌、上网聊天、看电子书等,进一步造成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疏离,而网络上的快餐文化并不能帮助学生身心成长。而班上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好,也让他们从小养成了怕吃苦,厌恶劳动,缺乏学习奋斗拼搏意识等习惯,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只是等着家长铺平未来的道路。长此以往,学生虽在一个班级长期相处,但只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如不把其注意力从虚拟网络手机世界中转移出来,整个班级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再则,本班是个理科班,班上男生较多,学生偏重理性思维,往往是愿意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攻克数学及理化生习题上,对语言学科兴趣缺乏,导致自身知识结构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语文和英语学科都对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但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即使勉强阅读,也总是完成任务,进一步影响了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温謦的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我在班上提出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创造班级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教室的净化 班上的清洁委员很有责任感,把每天两次的卫生打扫安排得井井有条,当天卫生值日的同学也各司其职。而干净的教室不仅是打扫出来的,更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 教室的美化

教育生态学在幼儿园生态式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在幼儿园生态式主题活动中的运用江苏省扬州市机关第三幼儿园扬州225009 【摘要】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教育最初阶段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链,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我们要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开展生态式主题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Abstract】Education bionomics, is one new subject and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teaching staff. The infant education, as the first period of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zoology chain in the education bionomics system and the subject activity is the basic education form of the infants’ school, so we should apply the idea of education bionomics to develop the zoology subject activity to advance infants’genera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Education bionomics Subject activity about bionomics General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们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个角度,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增强幼儿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生态习惯,同时,我们又将目光聚焦在教育的生态行为上,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树立生态理念、构建生态课堂,开展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 1.教育生态学与生态式主题活动。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我国学者范国睿在《教育生态学》中指出: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是研究教育生态系统与各种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尤其侧重于考察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教育生态系统和作为教育生态主题的人的影响。 生态式主题活动是指在教育生态学的指导下,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各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生态学理念与生态式主题活动。在生态式主题活动中,我们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对生态式主题活动有何指导意义,怎样将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渗透于生态式主题活动中,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1 联系与整合。克雷名认为:教育生态学强调联系,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以及与维持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

新班主任如何进行班风建设

浅谈班风学风建设 教学论文 盐亭县金鸡镇初级中学冯荣华 作为班主任,其实谁都想将自己的班级管理得头头是道,我从担任班主任起,算来已有四个年头了,对于如何才能管理好班级并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略有一些浅薄的认识,希望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班风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教 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 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才能教好学生,我认为关爱学生这是首要的,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学生的管理对班级的管理,光靠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必须以关爱学生为先导,学生只有敬你爱你才能服你。反之,若只是一味的关爱学生,而缺乏对学生的约束,没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关爱与严格要求并行。其实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若只知关爱而缺乏严格要求,那是错误的关爱;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恰恰希望老师对他她严格要求——只要这个严格是不违反人性的。关爱学生需要一颗柔软的心,然而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则必须让自己的心硬起来。对学生过于宽容往往会造就学生的一些坏习惯和不良的习气,而对学生的严

格要求培养了学生一些良好习惯,那么最终换来的是学生对你的感谢。回想我的小学时代,我的字写的还不错,而到了初中,我的字就开始乱写了,因为小学时代老师严格要求,而初中时老师则对于学生写字要求甚少。现在的我,回想起来,对于小学时代的老师,我是心存感激的,而对于初中老师的不作为,我倒是有几分意见,虽然我明白这主要责任是在自己,但如果初中时代老师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我的字老早就写好,我的人生也因此少走很多的弯路。我记得初中的老师似乎对于成绩要求并不低,可对于学生的一些好习惯,他们要求甚少。这一点让我想起来,不只有意见,甚至是很不满。 我以前已经走过弯路了,不能再走弯路了。我想,对于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许现在是会有些不满,但以后他渐渐会明白,这是为他好,他因此而收获的好习惯受益终生,他会因此而对你心存感激。严格要求学生,我相信学生会渐渐习惯的。关爱与严格要求并行,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学 “班风学风建设其次要考虑的是“学”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 想要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学习成绩很重要,难免会有一定的压力,但在重要考试最好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就像学生相信你一样;想要有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合作与配合,更需要班委的协调与帮助,再者根据班委反映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但千万不要打骂学生,要与学生沟通,使他能与你达成共识,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文化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文化背景。下面是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欢迎参阅。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李瑞芬 副组长:孟庆华、王荣晖、赵丽妍 成员:各班主任 三、班级文化内容: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题包括: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如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班级道德、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硬件),如张贴各种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班徽、黑板报、队角、图书角、综合活动版块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行为

文化,参与班级体活动,学校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整洁有序、团结互助等。 四、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班级整体面貌好: 重点检查学生在集会、两操以及大型活动中的精神风貌,学生的个人卫生、课间的文明礼仪和佩戴红领巾的情况。 2、班级日常管理好: 重点检查教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室内桌椅、学习用品的摆放。 3、班级文化氛围: 重点检查班级黑板报、图书角、队角、综合活动板块和其他室内特色布置。 4、班级文化有特色: 重点检查各班的班徽、班风、班训和班级公约的制定和规范张贴等。 六、具体内容(123工程) (一)“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班风、班徽) 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确定班级的特色,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在各班制定的特色班级创建计划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哲意隽永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的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设计能体现班级风貌的班徽,让学生自己动手,集思广益。 (二)“2”开展两种活动 1、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建设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建设工作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良好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然而,优秀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级所有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根据社会需要、学校的要求精心培养的结果。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如何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呢?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第一印象 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班级建设也是如此。学生对新班的第一印象将直接影响以后班风的形成,因此,班主任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应该开始酝酿使新生迅速形成集体的计划,精心地做好各种准备,胸有成竹的迎接新集体的诞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方式创设良好的班级第一印象:(1)精心布置教室,可以选用一些名人名言、名人字画等,还可利用板报做好宣传工作;(2)开学第一天在班级中进行“我心目中的班级”“我心目中的班主任”等问卷调查,知道学生心中所想,在今后的班级建设中不至于偏离学生;(3)通过搞卫生集体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滋味和为班级服务的光荣;(4)开学第一周后,可以搞一些主题班会,例如:“学生自我介绍”“学生问老师答”,通过这样的班会,可以使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尽可能快地了解。 二、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不能的。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班级内部平等的人际关系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主要指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意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集体;其次体现在生生关系上,学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主要通过教育学生相互尊重来实现,使同学们认识到尽管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个体存在于集体中的,虽然智商水平有高低之分,性格情趣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尊严是平等的。 三、确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平等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形成的感情基础,但班集体的建设光靠感情是不够的,班级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把学生对集体的感情转化成对集体的责任,使学生产生这样的信念:我既然热爱我的班集体,就应该让它越来越好。而这样一个目标应该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梯次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布置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就是班级。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 作和班级文化建设。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我把班级文化建设分为环境文化 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 一、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 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 环境布置。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名句时刻勉励和鼓舞着学生。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毁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警句。学习园地,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有把人带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知识的殿堂。不定期更新的优秀作业展、进步榜不但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先进更让同学们感到榜样就在身 边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努力就会进步,努力就会成功。学习心得及时向同学提供好的学习方法。黑板报,主题鲜明,内容的针对性、可读性而深受班级学生的喜爱。这些墙壁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这是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形象,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课室上课的话,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必然会受其影响的,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制度文化建设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们必须制定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为此一开学我就召集全班同学商讨制 定班级公约、宿舍守则、清卫工作实施细则等让学生自己对自己在上课、作业、 自习课、早锻炼、用餐、睡寝、和同学相处等方面提出要求。老师在此过程中也 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精神文化建设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主要借鉴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把教育放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究这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学还揭示了教育的生态结构、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生态原理、教育生态的规律、教育的行为生态、教育生态的演替、教育生态的检测与评估等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有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交叉和联系,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科名称首先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书中提出的,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目前,国际上对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讨和逐步形成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分岐。L·克雷明等人认为应以教育为主体,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台湾学者方炳林在他所撰《生态环境与教育》一书中则提出以生态环境因子为主,研究各种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及对教育的影响的体系。我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所撰《教育生态学》一书则认为,应把上述两种体系统一起来,从教育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以教育系统为主轴,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以教育的生态系统为横断面,然后扩展开去,建立起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结构,从而集中地阐述其原理,揭示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一般认为,后者的统一论的思想体系是较为可取的。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教育生态当然首先需要搞

怎样做好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有人说,当了班主任,就像孙悟空套上了紧箍咒,怕班级出乱,领导批评,怕孩子出事,家长埋怨,怕不出成绩,社会指责。不当班主任,不用收费,不用送队,不用开会,当班主任似乎是一种惩罚。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风建设是“中心” 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巡视观察要“细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前提。班主任应当学会“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情况,善于处理问题。班主任通过深入学生的生活,经过细心的观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所获得的感性的材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加工,从而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对策措施,才能制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真正把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3.队伍建设是“核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德育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如何。一个好的班主任,只所以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因为她具有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班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能力和水平。作为班主任,只有把好考察选拔关、教育培养关和使用监督关,才能建设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好人好事人有夸,坏人坏事有人管,正气得以发扬,邪气受到唾弃的良好氛围。 4.日常管理需“恒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作为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要在个过程,即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总之是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5.批评表扬讲“公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除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科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一个看似细小,实质重大的因素,即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

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四年一班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班级作为学校的个体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具体措施为: (一)静态文化 1,精心设计班级名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班名代表班级的精神面貌,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地去实现理想;特设计如下班级名片: (1)班级名称:青葵园.意在让学生珍惜宝贵的时间奋发图强. (2)班级目标: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成功赖于奋斗.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奋斗. (3)班级口号:惜时守信,勇敢拼搏!是班名班级目标的综合体现,简练易记. (4)另外,班主任寄语亲切温馨,使学生感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深切期望,激发向上的动力与激情.在这种班级氛围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结成一个积极进取,凝聚力极强的班集体. 2,是师生合力打造墙壁文化,真正让墙壁会"说话".教室是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空间,经过有目的地加工,就成了隐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因此,"学习园地"栏加工改版成四个主题内容,分别为:"妙笔生花""七彩艺苑""脑筋动起来""经典颂读"等版块.其中"妙笔生花"主要用于展示学生优秀习作;"七彩艺苑"主要展示学生的优秀手工,绘画等艺术作品;"脑筋动起来"展示的是学生的优秀数学作业或有研讨价值的数学题;"经典颂读"展示的是我国的文学精粹——古诗(有时以书法体现,有时以配画体现,以发展学生多种知识的联系性).左边的墙壁,由两大版块组成,第一版块展示的是班级名片的内容,第二个版块是记录学生在"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中的得分情况,时刻激励学生的文明行为和劳动,学习习惯. 教室墙壁自身虽然空洞,但它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舞台,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挖掘.只要我们精心装扮它们,墙壁也"说话",有效丰富班级文化,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提高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3,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存放到垃圾桶里.并经常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除每天搞好班级及公共区卫生以外,还定时清洗班级,定期擦洗桌子,以保障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4,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值日表等内容.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收稿日期: 2007210220 作者简介: 陈旗敏(19822),女,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2008年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an 1,2008第21卷 第1期    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Educati onal Science )    Vol .21 No .1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陈旗敏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350007)  内容摘要: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生态学对课 堂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同时课堂教学也要关注环境,发挥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效应。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课堂教学;课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916(2008)0120109203 一、教育生态学的含义及起源 教育生态学是2O 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教育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简而言之,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学”自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首次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海卡尔 (ErnstI —I aecke1)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 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生态学”一词在教育研究中正式使用应该是始于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 aller,W.)。1932年,他在著名的《教学社会学》中曾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20世纪 60年代,阿什比用生态学诠释大学,用生命的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突变说”、“遗传环境论”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 ogy of Educati on )”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席托斯顿?胡森对此曾高度评价,认为这对发展跨学科 研究,开拓教育科学新领域是个重要贡献。之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在全球掀起热潮:1977年,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出版了《学校生态学》,以研究教育资源分布为宗旨;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生态学》;波特兰州立大学的鲍尔斯教授等人多年来则坚持研究生态危机给文化、学校的教学、课程等带来的影响,等等。 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对德、日两国学者关 于教育环境学的研究的译介为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目前,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专著7部,发表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两千多篇。这些论著涉及 教育的宏观研究(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学校制度等)和微观研究(高教、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等)。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还刚刚起步,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生态学的原理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如何确定教育生态学独特的研究领域、发挥教育生态学的别样魅力。同时,我们还要探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一个教育问题———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何以成为一种“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周边环境组 9 01

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24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班主任远程培训,学习了李伟胜教授的《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民主型班级”》的讲座。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聆听了专家的讲课,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这次培训,正好满足像我这样年轻班主任的需求,确实找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施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我们指明了方向,犹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们这些班主任的心田。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体会: 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管制学生”到“促进交往共生” 以前就知道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说法,而从没去考虑过如何去把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转换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该转换定位到哪个方向上。如今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深的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做到:由“管制型”走向“促进交往共生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老师必须服从的,

这种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而现今的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树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共同管理的班级,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比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等都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重点自尊心。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班主任的言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不要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 二、班主任工作的路径的转变:从“应对事务”到“开展系列活动” 以前班主任只会根据学校规定应对的、机械的开展教育活动,很多活动都未能经过精心设计,乏味无趣,收效也不大。李教授提出“开展系列活动”,让班主任从“应对事务”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策划主题班会活动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更仔细、更深入的了解

班级文化的环境建设

班级文化的环境建设--营造优雅的环境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班级文化建设还没有被人重视。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比较宽容仪,而班级精神文化怎么建设,可以说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的、创造性的去做。其实,班级文化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 1、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就是教室环境、布置等,它包括 (1)、布置教室 布置教室可以在教室的醒目处贴上本班的班训、班徽或者班风等,教室的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侧墙上可设置“谁的红花多”评比栏,后面可以设置少先队的“争章角”、“生物角”等。还可以根据本班的需要设置其他的阵地。 (2)、办好板报 “班级剪报”、“班级快报”、“班级卡通画报”以及黑板报、手抄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班级里应该培养一批自己的小记者、小通讯员、小主持人。从文字编辑、新闻采访、版面设计可全由学生动手。 (3)、建好图书角 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书和报纸拿出来与他人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突进。班级开展竟聘涂饰叫主持人或者小馆长活动,评选图书角的热心读者;每学期举办一次好书推荐会;举行介绍好书的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该有的文化源的作用。 (4)、设计墙饰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墙壁说话,这需要教师独巨匠心。可以在墙上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级获得的荣誉、学生作品,但是一定不能杂乱无章,要有美感。 (5)、绿化和生态角 在教室的一角放一盆吊兰等绿色植物能够调节教室的气氛。可以在教室的窗台或一角放置吊兰、文竹、宝石花等绿色植物,使教室生机昂然。可以由学生定期更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植物包干负责,这也是班级文化的内涵。 (6)、班级宣传栏 班级还可以开辟一个小范围的宣传栏,里面可以包含班级的奋斗目标、课程表、干部分工、班级常规管理的统计等。如五年级二班的教室有一个暴光台和表彰台、每日一题、每日一格言等,由学生轮流负责。

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因此突破教师发展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局限,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成为现实的需要。 教育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 教育生态学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劳伦斯克雷明在其著名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主要指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种种现象和成因,探讨教育构成要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是一门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我国教育学者范国睿认为教育生态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在于用系统观、

整体观、平衡观来看问题,而高教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兼具整体关联和动态持续的研究课题,与教育生态观彼此契合。教育生态观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可透过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为满足如何教的需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应该包括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而现实是部分高校教师仅仅具备自己专科领域的单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严重匮乏。职前培训也只能帮助教师掌握其皮毛,难以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无法做到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另外,培训教材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做到应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去灵活指导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职后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过分强调科研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导致教师并不注重教育理论技能的探索,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师生态主体长时间占据课堂的统治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考试内容的灌输,忽视学生生态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平衡。 (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泊

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为实现班级目标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1.关于班干部。 先使用,再培养、在使用中培养。这是班级的真正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班干部的原则: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关心和帮助落后同学。足够了! 2.关于管理常规。 早到校。跟老师们一样,到教室里面,给每个学生微笑,调整他们的情绪,也可以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不会打扰老师,给学生树立榜样。 课前两分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好了,学生集中了精力,可以回忆上节课内容,可以预习下节课,老师心情也好。 随手放凳子。学生离开座位后,必须把凳子放在桌下,一方面方便自己的同时方便别人,另一方面是班级更为整洁。 晚离校。放学前到教室,督促学生记好作业,把桌凳整理好,然后有秩序地放学。关好门窗、电器。有始有终。 3.关于面向全体学生。 关于我们对于学生的关爱,我觉得,只要不做他们痛恨的事情就是对他们的关爱了。切忌冤枉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人都有尊严,切忌讽刺挖苦学生。老师讲的学生不听,你生气他也生气。教育的目的不是生气,关键看效果。提高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学生对这一点非常敏感,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语调,他马上就能够意识到你是在表扬、赞美还是批评、看不起。他觉得自己在你心目中的位置高,学习自然

有动力,自然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地位低了,一切相反。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做一个学生信任、喜欢并为之自豪的班主任。 4.关于班级岗位的设置。 服务岗位:班级管理岗位。让学生明确,管理就是服务!根据需要设置,定期轮换,让每个同学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卫生岗位:把班级的卫生分配到人,每一块地板、每一块玻璃、每一个插座都要分工到人,保持卫生的同时负责公物的检查。 特色岗位:黑板报的编辑、墙报等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班主任对班级应该如何进行管理 班主任工作人、事、物三字管理。 (一)人的管理(学生) 1.品德教育--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关怀每一个同学,特别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2.关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协调好各科教学工作,配合各科教师,指导学生学好各科。 3.关注发展——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劳动习惯。 4.家校合作——认真作好家、校联络工作。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的50%以上。关心和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5.积累资料——作好本班学生德育成长袋(《班主任工作手册》等)的填写等,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奖惩工作。 (二)事的管理——日常工作与活动 1.制定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真制订班队工作计划,

班级环境建设方案

班级环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班级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是重要的隐性课程。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环境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环境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目标 我们将以班级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 通过开展班级环境建设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结合本校德育实际,探索、总结、激励、宣传,形成具有上坡小学二甲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三、班级环境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成立班级环境建设小组,明确职责,指导自主管理,提升自主管理效能。 2、通过班级环境建设系列活动,树立“细心、诚心、真心、开心”的班风(暂定)。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4、抓好班级环境的布置。童心看世界、美观好看,富于教育意义。利用教室各个阵地,如黑板报等创设文化氛围。 四、具体措施: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赏识教育。班级在布置室内环境具体如下: (一)教室内: ①前黑板正上方悬挂班级标语。 ②教室后黑板为黑板报内容,上面内容都是结合实际需要而设置。 ③后黑板的右侧为卫生角,写有清洁卫生的宣传标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