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 - 理论与方法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

1.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对该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激励和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职能:是指对管理对象一定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和各种相互联系、依次更替的任务的总和。

3.“科学管理”是泰罗在总结几十年试验研究成果和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并经系统化整理的管理理论,或称“泰罗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原理、人员挑选与培养、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等。

4.霍桑试验是指梅奥等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试验活动,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5.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试图建立系统模型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是卡斯特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桑斯等。

7.“管理科学”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务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二、单项选择

ACBBACDB

三、多项选择

AB ACE ABCD AE AB ABD BC AB

四、是非判断

对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五、简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艺术。(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2.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霍桑试验

4.x理论是"性恶论"它认为人是经济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不愿主动干活的.所以要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对之施行管理.y理论是认为人是社会人,最初有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理论,它认为人都是愿意主动干活的,并愿意负起责任来的.对之施以关怀,以帮助,关心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亲民的管理理论.主张用各种激励手段去激励他们去投入更加多的热情去工作.

5.西蒙决策理论主要内容

(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2)决策包括搜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和评价计划四个阶段

(3)在决策的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4)决策类型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6.

7.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

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这个层次包括的阶段是(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

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这个层次包括的阶段是(1)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2)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这个层次包括的阶段是(1)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2)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8.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1)道德的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3)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

9.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既受环境的影响又影响着环境。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看,企业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

①企业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②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③企业要治理环境。(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①不歧视员工;②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③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④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3)企业对顾客的责任;“顾客是上帝”,忠诚顾客的数量以及顾客的忠诚程度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得失。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①提供安全的产品;②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③提供售后服务;④提供必要的指导;⑤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5)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六.

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意义.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2.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

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现代管理理论是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学派为代表。现代管理理论所突破的框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对人的看法上.从"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管理科学",都将人看作是"经济人";行为科学将人看作是"社会人";而系统与权变理论则把人看作是"复杂人",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2)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管理科学"主要是计划与控制方面,涉及的主要要素是技术、组织机构和信息;行为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组织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了人和团体的,所涉及的组织要素主要是人、组织机构和信息;而系统与权变理论适用的管理范围是组织的整个投入--产出过程,涉及到组织的所有要素。(3)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管理科学"多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方法,采取逻辑与理性的分析,准确衡量等手段,行为科学多取自社会科学的方法,采用影响、激励、协调等手段来诱发绩效;而系统与权变理论则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运用系统与权变的观点,采取管理态度、管理变革、管理信息等手段使组织的各项活动一体化,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4)在管理目的上"管理科学"追求的首先是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其次是最大限度的满意,行为科学的管理目的则相反;而系统与权变理论追求的不是最大,而是满意或适宜,并且是生产率与满意并重,或利润与人的满意并重,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4.科学管理意义(1)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2)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3)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理的视野(4)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5)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管理首次被审视为一门可研究的科学(6)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将赢利视为企业的第一奋斗目标。往往忽略了一个企业的精髓--员工的道德素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内在的发展,同时还对提高企业的外在形象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制定培训计划,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等四个方面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以此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第二次作业

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二、D

三、ACD

四.

1.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决策过程四个阶段)

①情报活动阶段:调整环境,并定义要决策的事件和条件,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②设计活动阶段:任务是提供备选的决策方案。

③选择活动阶段:包括方案论证和决策形成两个步骤。

④实施活动阶段:选定方案后,即可付之实施。

2.(1)把握问题的要害(2)明确决策的目标(3)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4)对决策方案经行综合评价(5)敢冒风险(6)把决定过程看成一个学习过程

五、错

1.图

2.图

3.图

第三次作业

一.

1.组织.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解释,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既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网络。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资质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协调的运作。

3.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团体有自然形成的规范或惯例,其成员必须服从。

4.、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二、A D

三、错错对

四.

1.组织职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等。

2.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3.目标统一的原则、分工协作的原则、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最少层次的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5.(1)视能授权的原则(2)责权统一的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职能界限原则(5)分等级原则。(6)目标明确原则(7)量力原则(8)授权内容明晰原则(9)支持原则(10)定时追踪原则(11)真正授权原则

五.

1.扁平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扁平化;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

2.委员会的正确采用:1`是从事和执行特定职能的人员小组,委员会是组织职能要求的一种特殊机构设置,对于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使决策者掌握相对充分的信息,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科学性。二是加强各组织层次、各部门的合作,协调各种政策计划。三是防止组织权力过分集中,实现权力制约。四是有利于组织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

第四次作业

一.

1.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指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二、DBCACD

三、ABD ABCE ABEF AB BCDEF ACD

四、对错错对

五.

1. 1:因事择人的原则2:因材器使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2.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

3.管理方格理论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这种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

4. 1.麦克莱兰:权力需求、社交需求、成就需求

六.

1.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

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在X理论的驱使下,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一个极端:领导管理人员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行为的方法是(常常被伪装起来的)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绪。这就是所谓的控制管理。

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

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请采纳谢谢

2.结合激励理论与实践。试述企业领导如何激励下属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一)实行目标激励

1.目标设置

(1)目标应该具体化。

(2)要阐明目标的社会价值并和个人利益相联系。

(3)目标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4)让完成目标的人参与目标设置。

(5)要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2.目标管理

(1)制定总体目标。

(2)作好组织准备。

(3)制定个人计划。

(4)阶段性成果评定。

(二)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三)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1.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

2.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

3.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

总之,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四)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别的激励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影响力排序:

由此可见,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实施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七.

案例一.

1.

2.

案列二.

1.

2.

3.

案列三.

1.

2.

第五次作业

一.

1.管理信息.是指那些进入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信息,他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沟通和协调的介质。

2.控制.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控制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控制工作是组织中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

三.

1.控制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一个没有能够建立和履行计划程序的组织,无法有效的控制组织的活动去获取既定的组织目标,也就影响了管理的效能。

反之,如果控制活动中的具体环境或活动本身有了新的变化,那么组织目标虽然是既定的也应具体进行调整,可能是总目标的调整也可能是分属目标的调整。

2.一、确定标准

二、衡量绩效

三、纠正偏差

、<管理学> 控制的基本过程;首先是确定科学的衡量标准,然后核定控制的上线和下线。进PDCA质量控制体系循环后,进行必要的监察和回馈,及时纠正偏差。

3.应该是合理的授权、及时跟进、结果确认。其实还个角度就是:价值观的认同(授权才会被合理使用)、关注人才培养(才不必每项任务都要跟进)、直接结果(结果才是管理的目的)

4.

第六次作业

1.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2.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二.

1.一:目标创新

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主要内容:

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

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

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地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地适销的产品。

产品结构创新:不断地改变原有品种地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地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制度创新

——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

——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

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2.第一题:何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

答案:技术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但是技术创新不一定是技术发明。第二题: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

答案:技术创新的源泉——德鲁克理论:一:意外的成功和失败1:意外的成功——能够为

企业创新提供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相对比较小。2:意外的失败无论是意外的成功还是意外的失败,出现时,企业必须搞清以下几个方面a: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b: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c:这种变化会将企业引致何方D: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策洛才能充分利用这种变化,成为企业的发展机会?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1: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反映了企业在产品的结构、原料利用、市场营销,产品特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假设与实际的不协调。及时的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3:消费者价值判断与实际的不协调。常见,不利影响最为严重。三:过程改进的需要四: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五:人口结构的变化六:观念的改变七:新知识的产生

3.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三.

1.二:技术创新的内涵

(一)要素创新

1:材料创新——材料创新或迟或早地会引致整个技术水平的提高

2:手段创新——生产地物质手段地改造与创新

两个方面内容:a:将先进的科学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

b:用更先进更经济的手段,取代陈旧落后,过时的机器设备,以使企

业生产建立在更加先进的物质基础之上。

(二)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和老产品的改造

(三)要素组合方式的创新——利于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

A:生产工艺创新: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操作方法的改造

b: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包括设备、在制品以及劳动在空间三的布置和在时间上的组合。

上述几个方面的创新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三: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20春《德育原理》离线作业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单选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分值:5 A. 情感品质 B. 意志品质 C. 思想品质 D. 宗教品质 2.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分值:5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 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分值:5 A. 苏霍姆林斯基 B. 蒙台梭利 C. 赞可夫 D. 裴斯泰洛齐 4.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分值:5 A. 杜德海姆 B. 杜威 C. 班杜拉 D. 柯尔伯格 5.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分值:5 A. 情境性 B. 协调性 C. 动荡性 D. 成熟性 6.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 分值:5 A. 养教结合 B. 广泛性 C. 隐形性 D. 有组织性

7.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分值:5 A. 促进社会的发展 B. 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C.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8.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分值:5 A. 进行政治教育 B. 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 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 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9.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分值:5 A. 达度评定 B. 比较评定 C. 操行评定 D. 肯定性评定 10.(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分值:5 A.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 活动和交往 C. 深刻的道德认识 D. 品德发展的动机 11.(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分值:5 A. 班主任工作 B.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课外校外活动 D. 各科教学 12.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 分值:5 A. 讨论法 B. 谈话法 C. 陶冶法 D. 讲解法

德育原理试卷答案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加强学校德育,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答:正确 2、德育是对人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答:正确 3、品德是人的心性(心理因素活动)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 答:正确 4、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 答:错误,因为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那种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做法,实质是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答:教育受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人道性、引导性、广泛性、理智性和纯洁性、爱与严的结合性。教育爱的人道性不仅指教育目的上对学生良好人性发展的追求及其制度化保证,而且还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生命极其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对教师而言,就应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体现这些。但如何体现?却是不能没有理性把握的,这种理性就是要理解把握教育爱内在的人道规定性。我们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那些“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我们不否认,在现实教育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着内在的对学生关爱的良好动机,也确实是为学生负责,也有着使学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格地位的平等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和体现尊重关爱学生的人道性要求,并不是反对在教育过程中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共套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共套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 《管理学》精品课程组编写

《管理学》试题(一) 一﹑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管理 2﹑限定因素原理 3﹑人员配备 4﹑正式沟通 5﹑例外原理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 2﹑部门划分的标志与方法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4﹑传统的非预算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5﹑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如何通过管理增加这种协同效应 6﹑领导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单价为两万元的家用电热水器,市场评价其实用性能确属一流,但却颇为滞销。则该公司此次开发新产品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 未能令广大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优点 B 只注重产品技术性能,忽视市场价格承受力 C 人们习惯用煤气煮开水喝 D 产品性能和结构仍未尽人意 2﹑产品策略就是要考虑本企业能为顾客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以下四项中,哪一项与产品策略关联甚少

A 产品品牌和商标 B 产品的目标市场 C 产品的交货期 D 产品的生产贷款 3﹑一家生产照相机的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们生产的是照相机,销售的是人们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总经理的这句话体现了: A 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B 企业的社会责任 C 企业的使命 D 企业的经营手段 4﹑石油勘探业和普通餐饮业的进入壁垒的区别是: A 石油勘探业的进入壁垒比普通餐饮业高 B 石油勘探业的进入壁垒比普通餐饮业低 C 两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都比较高 D 两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都比较低 5﹑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特点一般为 A 弹性较大 B 弹性很大 C 毫无弹性 D 弹性较小 6﹑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取利,“义”应该是指: A 义气 B 法律 C 和气 D 伦理道德 7﹑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 日常程序性决策 B 长远全局性决策 C 局部程序性决策 C 短期操作性决策 8﹑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

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 务。 答: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育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误。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 义。

答: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错误。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多情况下,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只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我国教育性质的具体体现。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使青少年成长所必需。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与“两极”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既可能接受正确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又可能接受不良影响,养成坏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是,既然富于理想,又注意实际;既品德高尚,又不拘小节;既勇于独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判断题: 0 )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1 )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0)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1)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0)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0)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0)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 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 (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1 )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基于能量的稳定性理论是由()构建的。 A.Lyapunov B.Kalman C.Routh D.Nyquist 正确答案:A 2.引入状态反馈的目的是()。 A.配置系统的极点 B.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C.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D.使得系统能观 正确答案:A 3.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的作用。 A.输入 B.输出 C.状态 D.系统 正确答案:A 4.对于单变量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是传递函数的()。 A.零点 B.极点 C.拐点 D.死点 正确答案:B 5.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答案:A 6.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A 7.原系统的维数是n,则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维数是()。 A.2n B.n C.3n D.n-1 正确答案:A 8.能够完整的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A 9.由初始状态所引起的自由运动称为状态的()。 A.零输入响应 B.零状态响应 C.输入响应 D.输出响应 正确答案:A 10.以状态变量为坐标轴所构成的空间,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由动态方程导出可约传递函数时,表明系统是()。 A.可控不可观测 B.可观测不可控 C.不可控不可观测

东师2019年春季《德育原理》离线考核答案参考资料

离线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作业得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标准答案】:正确。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标准答案】: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标准答案】:错误。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管理学原理-试卷A及答案

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组织理论之父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罗 D.梅奥 2.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组织 B.计划 C.领导 D.控制 3.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 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4.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 B.矩阵型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5.()不是人员配备工作原理 A.责权一致 B.用人之长 C.公开竞争 D.不断培养 6.考评主管人员的最好方法是() A.个人品质考评方法 B.按主管人员的标准考评方法 C.对主管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 D.群众考评 7.麦克莱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 A.权力 B.社交 C.成就 D.安全 8.控制结果的控制是()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9.指导与领导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指的是() A.机与机的沟通 B.人与人的沟通 C.人与物的沟通 D.人与机的沟通 10.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 A.梅奥 B.赫茨伯格 C.马斯洛 D.泰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的答案。未选全或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是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2.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德育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 ) A.苏霍姆林斯基 B.蒙台梭利 C.赞可夫 D.裴斯泰洛齐 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D ) A.杜德海姆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3. 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C ) 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 C.思想品质 D.宗教品质 4.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D ) A.情境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5. 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B ) A.养教结合 B.广泛性 C.隐形性 D.有组织性 6. 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B )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 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D )。 A.进行政治教育 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 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B )。 A.达度评定 B.比较评定 C.操行评定 D.肯定性评定 9. ( B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活动和交往 C.深刻的道德认识 D.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 B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各科教学 11. 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12. 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B )。 A.19世纪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21世纪初 13. 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D )。 A.奖励法 B.惩罚法 C.评比法 D.操行评定 14.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D ) A.爱国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5. 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D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 A.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B.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C.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D.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与20世纪下半叶的计算机革命,对所有组织及其管理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属于组织环境中的哪一环境因素的作用 A.政治因素 B.科技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3.与计划职能联系最紧密的管理职能是 A.控制 B.组织 C.领导 D.协调 4.快乐食品公司以婴幼儿为目标顾客,专门从事婴幼儿食品的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这种战略属于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多元化战略 5.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这是 A.决策 B.规划 C.程序 D.预测 6.通过背对背地征询专家意见并多次反复的决策方法是 A.因果法 B.德尔菲法 C.外推法 D.边际分析法 7.职务、职责、职权三者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体现的是组织设计中的 A A.责权一致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分工协作原理 D.管理宽度原理 8.存在双重领导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A.直线参谋制 B.直线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某跨国公司在世界多地设有销售机构,该公司部门划分的依据是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人数 10.为了加强控制,阳光公司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向总经理请示汇报,这种做法属于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多元化 11.“质量水平对应百万机会缺陷数为3.4 的目标”,这种观点对应的是 A.业务过程管理 B.系统管理 C.六西格玛管理 D.权变管理 12.旺旺超市根据管理者工作职位的相似性,将处于同一级别的管理者放到一个考核小组,按照事先规定的考评标准,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进行考评。这种做法属于 A.考试法 B.对比法 C.成绩记录法 D.自我考评法 13.对生产车间的班组长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事技能 D.政治技能 14.在布莱克和穆登的管理方格理论中,如果管理者仅仅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极少关心人,极其独断专行,则这种管理方式是 A.贫乏型管理 B.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 C.战斗集体型管理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15.天天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分布在全球各地,一些成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手段开展远程工作,形成了团队作业小组。这种团队是 A.自我管理团队 B.协同工作团队 C.虚拟团队 D.学习型团队 16.当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团队成员对他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使命了如指掌,并能够解决群体问题时,团队处于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0073《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思想品质 宗教品质 2.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杜德海姆 杜威 班杜拉 柯尔伯格 4.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情境性 协调性 动荡性 成熟性 5.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 养教结合 广泛性 隐形性 有组织性 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促进社会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 进行政治教育 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 达度评定 比较评定 操行评定 肯定性评定 9.(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活动和交往

深刻的道德认识 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主任工作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各科教学 11.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 讨论法 谈话法 陶冶法 讲解法 12.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 19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1世纪初 13.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 奖励法 惩罚法 评比法 操行评定 14.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15.《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苏霍姆林斯基 蒙台梭利 赞可夫 裴斯泰洛齐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本身是德育的主体。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政治信仰、法纪观念和优良的德行品质。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如何看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和谐师生关系。(互相尊重,换位思考)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科学的观点引导人、正确的言行教育人、扎实的作风感染人、端正的态度鼓舞人,用制度、纪律去引导规范行为,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3、×4、×5、√6、×7、×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2、√3、√4、√5、×6、√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6~10××√×√11~14√×√×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正确答案:A 2.系统的频率特性() A.是频率的函数 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t有关 正确答案:A 3.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6/(s(s+4*sqrt(2))),其幅值裕度h等于() A.0 B.4sqrt(2)dB C.16dB D.无穷 正确答案:D 4.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稳态误差 正确答案:D 5.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A 6.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

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正确答案:B 7.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正确答案:B 8.适合应用传递函数的系统是()。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正确答案:A 9.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0.2(s+5)/(s+10),则它是() A.相位迟后校正 B.迟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0.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正确答案:B 11.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越大,反映出系统() A.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越小 B.阻尼比越大 C.闭环增益越大

管理学原理期末试题(答案问题分开)

管理学原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 1,管理者是()。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2,效果通常被描述为()。 a.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工作活动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自我管理过程 d.用美元的多少定义项目 3,()通常被描述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 b.领导 c.效率 d.效果 4,计划包括()。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实施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有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5,()属于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共享 c.雇用和培训新的雇员 d.联络个工作小组 6,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包括()。 a.领导者 b.监控者 c.发言人 d.资源分配者 7,技术技能对()最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一线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8,组织的最佳定义是()。 a.商业联盟 b.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 c.注重资源分配的商业机构 d.在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9,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管理不重要 10,()出版了《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受益。 a.泰勒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11,霍桑实验研究考察的是()。 a.这些工人的安全需求 b.被替代的家庭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 c.各种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d.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下属尊重的需求 12,霍桑实验对()这种管理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a.高层管理责任的重要性 b.组织中个人行为的作用 c.管理中科学原则的重要性 d.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用等级原则 13,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 a.明确决策标准 b.分析备择方案 c.识别决策问题 d.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14,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是()。 a.问题 b.目标 c.决策

德育原理(2018春季离线期末作业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 3、× 4、× 5、√ 6、× 7、× 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 2、√ 3、√ 4、√ 5、× 6、√ 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 √×√×× 6~10 ××√×√ 11~14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线性规划方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部门是组织的细胞,部门设置直接关系着组织的运作绩效。()

控制理论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控制理论》课程作业 姓名:郭超学号:712128202045 年级:2012秋学习中心:华家池————————————————————————————— 第一章 1-1 与开环系统相比,闭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1-2 分析一个控制系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1-3 控制系统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1-4 负正反馈如何定义? 解:将反馈环节取得的实际输出信号加以处理,并在输入信号中减去这样的反馈量,再将结果输入到控制器中去控制被控对象,我们称这样的反馈是负反馈;反之,若由输入量和反馈相加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则称为正反馈。 1-5 若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性,则称为线性控制系统。 1-6 控制系统中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则称为连续控制系统。 1-7 在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信号中只要有一个信号是时间的离散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控制系统。 1-8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结构: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系统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_;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1-9请画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并简要介绍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图1 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共同构成了前向通道,而反馈装置构成了系统的反馈通道。 1-10 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一般有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常见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稳

定性判据有劳斯判据和乃奎斯特判据。 第二章 2-1 如图1所示,分别用方框图简化法或梅逊公式计算传递函数 () () C s R s (写出推导过程)。 1 方框图简化 (a) (b) 图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09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3、×4、×5、√6、×7、×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2、√3、√4、√5、×6、√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6~10××√×√11~14√×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