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建筑——永恒的凝固美

摘要:千百年来建筑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无论是遥远的原始社会,还是落后的古代社会,又或是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建筑而独立存在,也正因为如此,人类不断地发现了建筑的美,并且善于运用了建筑的这种美,从而不断地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居住的建筑物。这种发展与创造仍然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美观建筑结构内涵

我们的世界充满着建筑,建筑也是一种美术,一种艺术,一种美。建筑的美也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建筑的外在美显示为形态美,可分为通过视觉和知觉的大形态与细部形态。建筑的内在美即精神,是与感性相连的。它是象征性领域,也是意识领域。

一、建筑的比例与尺度

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在建筑设计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可以给建筑物以奇特的造型,从而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此外,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使用功能的要求,其外部形象也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建筑的外部形象包括体形和立面两个方面。体形和立面处理应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始终,它既不是内部空间被动地直接反映,也不是简单在形式上进行表面加工,更不是建筑设计完成后的外形处理。建筑体形及立面设计是在内部空间及功能合理的基础上,在物质技术条件制约下考虑到与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协调。这些因素的处理都离不开对建筑的比例与尺度的深刻

理解与运用。

在比例之中有一个堪称完美的比例——黄金比例,拥有了这种比例的建筑物可以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在古希腊,建筑师早就把黄金比例运用于建筑实践。例如,他们已经知道黄金矩形能使建筑物的比例协调、美观大方,他们建造的巴特农神殿就是应用黄金矩形的一个早期建筑的例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金比例曾经是统治西方世界的建筑美学观点。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它的整个建筑结构也是按照黄金矩形建造的。正是有了黄金比例的运用才让这样的建筑物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二、建筑的装饰美追求

建筑的装饰有很多方法,比如雕塑、彩绘、图案风格等等。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提出过‘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创造了密斯风格,即通过线条、色彩和总体的形态可以创造出动人的美,实现了一种自我纯化的建筑向实现艺术在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中已经实现的东西过渡。“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诠释了现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雕塑可以说是固化了的艺术,其在建筑装饰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像法国凯旋门中的群雕,不论其整体还是细部都是一部建筑艺术雕塑品,应当说凯旋门是雕塑的建筑;除此之外,还有作为建筑一部分的雕塑,像哥特式建筑的巴黎圣母院其中的门中柱以及入口门楣上的雕塑、雅典卫城伊瑞克神庙南面的女像柱廊——其用雕刻逼真的人像代替柱子,其艺术造型被人赞叹为天才的创造。作为雕塑种类之一的浮雕也是经常

用到的建筑装饰。还有壁画,把一些有意境的名画经过固化的方式显现在建筑上,成为固定的艺术品,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性,加强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像颐和园中的长廊就以彩画为主要装饰,样式为苏式彩画,体裁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这样就会使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去,增强了建筑的艺术厚重感,产生了别样的艺术魅力。精美的木雕、楹联、图案风格、名人题词等也为建筑作了很好的装饰。

所有这些精美的装饰都会增强建筑的装饰效果。但是装饰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装饰要体现一种“度”的哲学理念,装饰要与建筑的风格、建筑的用途、建筑周围的环境相搭配协调。否则,装饰也会弄巧成拙,比如一座非常古朴典雅的建筑,如果过多的用现代的装饰要素来装饰,就会改变原来建筑独有的韵味。

三、建筑的均衡美及其稳定性

美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罗夫.雷普森说:“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建筑思想及成就是对特定的地区特点、气候条件诸如地形、光照质量等条件的正常反应。换句话说,是对生态条件的反应。”在欣赏建筑的时候应该把建筑置于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环境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需要与环境相互融合。设计家们要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建筑家们每设计一个作品,总是全力以赴的扑进大自然当中,从古典主义的主宰环境,发展到现代的‘把建筑融入到自然之中’,建筑师们从自然中得到启发,房屋应该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

阳”,比如著名建筑家赖特,其代表作是建于1936年的匹兹堡的“流水别墅”,它与地形、林木、流水的关系是那么亲切,达到了人造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互相映衬的效果。它是一座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建筑艺术精品,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的结合,它的体形疏松开放,与地形、树木、山石、流水的关系非常密切,建筑物与大自然形成互相渗透的格局,可以说是,人工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相互衬映、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再比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无论是南方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思想。中国园林建筑是一种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向往而创造的特殊的建筑空间,再现自然之美又高于自然,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统一。它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回眸与复归,是自然美、建筑美以及其他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建筑应该与自然相融合,现代建筑重视与自然的融合统一是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建设“生态建筑”的要求。

四、悉尼歌剧院———行进中的风帆美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

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

了然。

言而总之,建筑的美有时候真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的美不仅仅是动态的,也更是那种凝固的,这种凝固的美从它落成的那一刻起就永久性的矗立在了人类的历史当中,并不断的启发和激励着后人不断的努力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邱德华,董志国,胡莹.建筑艺术赏析.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2、萧默.建筑意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北京.线装书局,200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