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乘法意义及乘法口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牢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运用1~9的乘法口诀熟

练进行乘法口算,会应用乘法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磁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复习课。

2.说到“乘法”,你都能想到些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整理知识网络图并板书:

意义、各部分名称

乘法 1-9乘法口诀

实际问题

(二)复习乘法意义及应用:

1.摆磁片,复习乘法意义。

(1)出示:○○○○○○求一共有多少个○?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2个3的和)

列出乘法算式:3×2=6或2×3=6

复习乘法算式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3乘2等于6 或2乘3等于6 乘数、乘数积)

(2)增加磁片变成○○○○○○○求一共有多少个?

怎样列式?3+4=7

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与乘法算式名称对比区分。

这幅图还能用乘法计算吗?不能,为什么?

区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明确: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出课件:○○○○○○,如果再添○○○○○○,这时一共有多少个○?

怎样列式?4×3=12或3×4=12

问: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什么?(4个3的和)

(4)练习:

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8+8= 9+9+8+10=

②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4×3=( )=( )

7×5=( )=( )

(5)复习乘加乘减。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列式计算吗?(6×3+4=22)

还有不同方法吗?(6×4-2=22)

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注意什么?(数清每堆个数、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

②看图,直接说出两个算式。

7×2+5=19 7×3-2=19

(6)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①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读题并列式:8×4=32

②一个玩具汽车 7元,买8个。一共要付多少钱?读题并列式:7×8=56(元)

质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复习乘法口诀(1)过渡:同学们真棒!对乘法的意义和应用掌握得很好。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来快速准确的记住乘法的结果呢?(乘法口诀)

(2)一名学生展示:背乘法口诀。

(3)你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那几句容易混?

生说师记录:七九六十三七八五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区分

(4)练习

①口算:夺红旗

0×9= 1×8=

5+5+5+4

6×7-7 说一说遇到这样的口算时,怎样算就又对又快?

4×3+4×2

②看得数说口诀。

36 24 12 18 16 72 54 56 32 63 42 48

③儿歌:数青蛙(数到9只)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8条腿.....

(三)拓展提高: 1.()里最大填几?

2.图形代表几?

+ + = 18

=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二课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含义,将所学知识形成网络。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含义,独立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多种运算的整理归纳

1.加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举例说明。

一班有36人,二班有38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36+38=74(人)

学校有30棵白菜,又买来40棵,一共有多少棵?

30+40=70(棵)

一班有女生15人,二班比一班多6人,二班有多少人?

15-6=9(人)

小结:求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计算。

2.减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举例说明。

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0-8=2(只)

一班有女生20人,二班有女生30人,二班比一班多多少人?

30-20=10(人)

王红昨天做了30到口算题,今天比昨天少做了5道,今天做了多少道?

30-5=25(道)

小结:求剩余、求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加法逆运算等可以用减法计算。

3.乘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乘法?举例说明。

(1)一副七巧板有7个图形,5副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7×5=35(个)

视频:应用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

(2)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米?

8米 8×3=24(米)

(3)有60棵树,第一组浇了9棵,第二组浇的棵数是第一组的5倍,第二组浇了多少棵树?

9×5=45(棵)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对比练习(1)学校栽了2行树,一行5棵,另一行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

学校栽树,栽了5行,每行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红家有2只母鸡,每只母鸡都孵出8只小鸡,小红家里现在有几只小鸡?

小红家有2只母鸡,每只母鸡都孵出8只小鸡,小红家里现在有几只鸡?

(3)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26人,打球的人数比跑步的人数少8人,打球的有多少人?

小明得了35朵小红花,比小兰多得5朵,小兰得了几朵小红花?

2.在正确答案后画√

(1)一页田格纸,横着数每行有8个格,竖着数每列有9个格,这页田格纸一共有多少个格?

①8×9=72(个)()②8+9=17(个)()③9-8=1(个)()

(2)同学们种红花22盆,黄花比红花多6盆。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在后面的()里画上√。

①红花比黄花少多少盆?()

②黄花比红花多多少盆?()

③黄花有多少盆?()

④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盆?()

3.连线

每盒杯子9元。

6+6+6

学校买来3盒杯子,一共有多少个? 6×6

3×6

学校买来6盒杯子,一共花多少元? 9×3

9×6

(三)拓展练习

1.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用一半的钱买肉,用剩下钱的一半买鱼,最后用剩下的8元钱买了菜,问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

动画:妈妈买东西

2.花坛视频:花坛

一排有7盆花,有3排,一共有多少盆花?7×3=21(盆)

正方形花坛,每边有5盆花,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5×4-4=16(盆)

还像这样,如果每边有6盆花,摆这样一个正方形花坛,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6×4-4=20(盆)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三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2.计算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渗透简算意识。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检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三、教学难点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整理归纳:

1.口算

7+11= 20+30 30-6= 50+20= 9+32= 22+20= 34-10= 42-8= 18+10= 73+17= 追问:73+17=90,你是怎么想的?

2.笔算

54+27= 6+29= 50-39=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十位进“1”。

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后再从个位减起。

(二)发展练习:

1.我当小老师。

请你帮助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5 4+27=71 6+29=89 50-39=21

5 4

6 5 0

+ 2 7 + 2 9 - 3 9

7 1 8 9 2 1

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看清数、符号,别忘了进位、退位…… 2.先估一估哪道题的结果大,再笔算。

42-17+28=53 42-28+17=31

4 2 4 2

- 1 7 -2 8

2 5 1 4

+ 2 8 + 1 7

5 3 3 1

比较:同一个数加的多,减的少,结果就大;

加的少,减的多,结果就小。

3.擂台赛

(1)45--25

(2)

(3)-8

(4)98--7

(5)32--26

两个同学谁做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好方法呢?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方法: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比计算出结果比较大小的速度快。4.趣味练习

□□

+□□

9 9

让学生先自己填空,然后汇报交流。

(1)一般的数:31+68=99;22+77=99;48+51=99。

(2)特殊的数:18+81=99;27+72=99;36+63=99;45+54=99;

2个9+9个9=3个9+8个9=4个9+7个9=5个9+6个9。

(3)介绍反序数:像18和81,21和12,35和53都叫反序数。

就如同我们曾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4)计算反序数的差

①竖式计算

21-12= 53-35= 74-47= 62-26= 94-49=

先计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然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②利用乘法计算反序数的差

21-12=(2-1)×9=9

53-35=(5-3)×9=

74-47=(7-4)×9=

62-26=(6-2)×9=

94-49=(9-4)×9=

③应用规律进行反馈练习

63-36= 87-78= 92-29= 93-39= 64-46=

84-48= 51-15= 75-57= 81-18= 91-19=

(三)拓展提高

1.□里能填几。

5 □ 7 5

+ □ 6 - 3 □

7 □ 4 □

7 5 4 □

- 3 □ + 2 5

3 □ 6 □

2.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90,圈里填几?

15 27 37 15 38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四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刻度尺画线段,会画角和直角。

三、教学难点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庹大约长1米。

(2)1米是多少厘米呢?动画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出示图片: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两人一组互相说说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4.画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第一条线段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线段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2倍。

5.小动物赛跑:

你是怎么知道小猫和小狗相差()米的?

(1)数出来的

(2)计算:40-20=20(米)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请你画一个角,标出各部分名称。

(2)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再画一个直角。

2.巩固练习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里画√,哪些不是角?在()里画×。

()()()()()()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讲解自己的画法。

(4)出示p105第14题,三角形图。

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第4 个图形有多少根小棒?第

2.在图形里增加一条线段。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五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取钟面上的时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学生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能正确读取钟面上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

(二)复习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的是哪副图?

请你连线,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观察的?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2.搭一搭,看一看,说一说。

你能试着画一画,从正面、侧面、上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幅图:正面

侧面

上面

第二幅图:正面

侧面

上面

3

.连一连

(1):p102/7

(2) p105/13

(二)复习认识时间。

1.回忆所学

(1)钟面上有什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 )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 )分。

(2)你学过哪几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下列时刻请你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出示钟面图)

12:00 6:00 12:30 6:30 11:05 11:55

12时 6时 12时半 6时半 11时5分 11时55分

小结:整时、半时和任意时刻时针、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呢?

2.练习

(1)换算。

1时=()分 1时20分=()分

75分=()时()分 90分=()时()分

30分+30分=()时

(2)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p101/3

(3)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 p105/12

(4)在钟面上画出下列时刻(注意时针更靠近哪个数字)

(出示空白钟面5个)

3:45 6:13 5:30 再过5分到8:00 8:00过5分

(三)拓展练习:

1.星期天,妈妈带小刚去外婆家。他们坐103路车,途径两个车站,你能把每次到站的时间在钟表上表示出来吗?

到达第1站的时刻: 9:45

到达第2站的时刻: 9:54

最终到站时刻:10:10

2.p105/14

答:第4个图形有12根小棒,第7个图形有21根小棒。

1×3, 2×3, 3×3,4×3 …… 7×3……

你知道规律了吗?

每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1个图形的一条边是1根小棒,第2个图形的一条边是2根小棒,第3个图形的一条边是3根小棒,第4个图形的一条边是4根小棒……第7个图形的一条边是7根小棒,第几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几根小棒,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一样,要想知道图形有几根小棒,就用一条边所用小棒数量×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八、期末复习 表内乘除法复习 教学内容:第94-95页复习第1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熟练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联系计算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计算中的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乘除法含义和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准备乘法口诀表,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学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数学内容主要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 提问: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同学分享? 指出: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包括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除法计算和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等内容。小朋友也有很多体会,比如按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编乘法口诀,学习数学需要仔细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要分析知识的联系,发现特点等。 2、回顾学习效果 这学期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哪些内容学得最好,还有哪些内容觉得有一点困难?请你回忆一下,把课本上表格填一填。 交流:说说你最感兴趣和学得最好的内容,再说说哪些觉得有点困难。

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匆忙忙又一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经画上句号。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学期我在备课上知道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可以说,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拿课本的应用题来考学生,保证他们都会,但为什么测验时他们有时就是解不出来呢?《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是乏味的,几节课下来,学生都跟跑了气的气球一样,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生机。看在眼里,我是好生气,也好同情孩子们。我仔细思索了一下,一个好办法涌入心头。就来个老师,学生大变身。让学生们来做老师,我来提问,让他们能在娱乐中,更好的复习。 这个方法真不错,刚一提出来,学生们就兴奋了。一个个都来个精神,争先恐后的上台,都想过过做老师的瘾。一个人上去,下边就一堆问题,接踵而至,小老师们讲的还真不错,我在台下,也当了次好学生,一直问他们问题,遇到不容易解决的,我便上台为他们慢慢讲解,学生们听的都很认真,这样,大家就都能再复习一下。而且,他们不会感觉到累,反而每个都很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适当的娱乐,能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并且,能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以后,我要多去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能开开心心的去接受科学知识,并且能把科学知识加以运用 .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地去问其他的老师。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 第五课时: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资源分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

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了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三个专题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切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5个会认的生字。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更深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翅膀受伤的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鹅妈妈的故事》。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出示书写后短语。 1、炎热的夏日幸福的小鹅轻轻地呻吟可怕的事情动人地歌唱 朗读短语,学习带点生字。 炎:注意第四笔是点。 幸:与“辛”对比学习。 福:注意部首写法,与“幅、副”对比学习。 事:与“世”对比学习。练习: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能做很多(事)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呻、吟、唱:对比学习。 2、温暖的阳光广阔的世界细嫩的草茎艰难地喘气柔软的小草受伤的翅膀雷鸣冰雹嬉戏舒适 朗读词语,读会带点字的读音,给带点字扩词。 三、生字回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后“读一读,说一说”的短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词语写得美吗?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就把它们连成了一段优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或它们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熟读成诵。 读完第一自然段,形容一下小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二、学习第二、三段。 朗读第二段,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冰雹铺天盖地地掉下来时小鹅们的样子和鹅妈妈的感受。 在鹅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在想什么呢?朗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风暴过后小鹅们什么样?鹅妈妈什么样?分别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鹅妈妈伤得重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鹅妈妈伤得很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二年级上册《花园》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花园图,请你仔细观察图,讲给大家听.【出示《花园》插图1】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1)请你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说给你的同桌听.

(2)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2、算一算. (1)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独立解答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各种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教师小结. 观察一幅图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学中做. 1、(1)圈一圈. ☆☆☆☆ ○○○○○○○○○○○○○○○○ ○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是的2倍,请你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88974

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班级分析 我教的二(3)班中共有46人,其中男生27 人,女生有19 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 1 课时 复习课题: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笔算的方法; 复习难点: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及相应课件。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1页第1题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103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完成第103页第3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小朋友跳绳:小明45下小红36下小东53下小丁60 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101页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 1、2 第 2 课时 复习课题:表内乘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思考、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通过合作研究,探索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数学中蕴含的奥妙。 复习重点: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一共是( )个( ) 加法算式: ( )+( )+( )+( )+( ) 乘法算式: ( )×( ) = ( ) 或( )×( ) = ( ) 小朋友们做得真不错那你还记得口诀吗?背给大家听听。 2、指名横的串背1—9的乘法口诀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2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2篇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for grade two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2篇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2、篇章2: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章1: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音与字 复习目标: 1.复习整理全册会写字和会认字的读音,通过易错字音的辨析、巩固,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字音。 2.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通过抓住易错笔画,辨析易混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3.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地选择字音。 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字音和汉字。 复习重点: 1.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通过抓住易错笔画,辨析易混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2.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地选择字音。 复习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字音和汉字。 复习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踏上复习之旅,探究生字奥秘吧! 二、复习字音 看!【课件出示:全册识字表】 同学们,这些生字,我们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可是,还有一些生字的名字太难记,让我们想办法记住它们吧! 同学们,请借助拼音,反复认读课前圈出的生字,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小组同学或老师请教。

同学们,请同桌互相认读圈出的生字,互相当小老师,帮助同伴读准所有圈出的生字。 同学们,你们和生字交上朋友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 翘舌音——晒炸察装丑束川柴冲场伤 平舌音——猜刺粗艘翠丛曹层苍桑催脏栽责 三拼音节——两宽化变片脚舰画奖穿表 易错音——捕傍候展却 整体认读音节——知识圆业阴使示 轻声音节——哇哪啊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字,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要反复领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认读这些生字。(针对学生读错的字音,集体商议能记住字音的好办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一、选一选,送字宝宝回家。(填序号) ①晒②炸③使④迎⑤鹰⑥察 ⑦桑⑧装⑨欲⑩束 ?场 ?示 整体认读音节:③ __④____⑤___ ⑨ _?_ 平舌音: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翘舌音:_①____②_____③____⑥⑧____⑩_____?_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画“√”。 捕鱼(bǔ√ pǔ)暖和(hé huo√) 散步(sàn√ sǎn) 一幅画(fú√ fù) 傍晚(bànɡ√ pánɡ) 领巾(lǐnɡ√ nǐnɡ)】 三、巩固字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牢牢记住了第一批生字的读音,看,第二批生字又出现了!快快与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1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