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世家话林氏

中医世家话林氏

中医世家话林氏
中医世家话林氏

中医世家话林氏

——记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广东省潮阳林氏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林季文先生

文∕石舟颜美丽赵云良

求见林老

林老在网上并没有留太多有关他的信息。但零星的信息说: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经验丰富。擅长:小儿久咳、哮喘、久热、腹泻、痘疹、疝气等。有人说他一号难求,有人说他是名医,大名医,还有的妈妈说冠以“神医”称号。

2月25日,给他电话,忙;

3月17日,给他电话,他要去台湾参加国际会议。期间给他不下于10次电话,总是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林老在电话那头始终亲切,柔和,不缓不急。给人信任和温暖。直到4月19日,礼拜四下午,才终于在黄埔大道251号见到这位神秘人物。

匆匆他来了,步履稳健,满面红润,见到我,朝我笑了笑,对晚到几步表示歉意。一个细小的动作,让我对他突然肃然起敬!

中医世家

为了节省时间,林老给了我一本资料和两本临床的杂志,那是记录林老一生的医疗成就。

据林氏族谱记载:林氏中医世家第一代中医出于清朝,是家乡国文教师,自学医籍,中年弃儒从医,第二代中医为求良师指导,到汕头拜名医蔡仲耕为师,在名师门下侍诊、跟诊、应诊5年,出师后在汕头市悬壶济世,自号“一技”,世人称之“一技公”。在汕头行医数十年,颇负盛名。为传承家学,在其中年将其子林松轩(第三代传人)安排其身边,亲手调教,悉心传授。松轩先生为人好学,聪慧过人,老祖宗逝世后由其掌门,先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行医规范,治愈无数。成为潮汕儿科名家,深得病人和医界同道好评。

先生为培养下一代,使家传医技世代相传,特安排第五子国扬及长孙林达文在其身边侍诊、应诊。子孙深得其道,冀望传到第十代。

民国26年,是达文先生双喜临门的年头,5月,他荣获国民政府中央国医馆广东省分馆汕头市支馆颁发“国医”证书。8月,他喜得贵子,林季文出生。

受父影响,林季文从小酷爱中医,5岁会背《药性》,《汤头歌诀》。中学毕业后,随父林达文(第五代传人)学医,临床跟诊,日看诊,夜读书。在父亲指导下,通读中国四大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本草纲目》温病学说等也是循序渐进,逐一理解,连续五载。1957年9月在汕头出师,同年年底在家乡潮阳县峡山镇悬壶济世。1958年6月受聘峡山镇医院任中医师,同年12月因医技出众受聘广东省中医试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前身)任儿科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逾50春秋。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时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999年受聘亚洲中医药学会大陆特效医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儿科哮喘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林老在长期的医、教、研中,谨遵家训,承前启后,注重温病,自定经纬,以轩岐仲景

为经,以叶、吴、王、陈温病诸家为纬,对温病诸书悉心钻研,理论临床,双管齐下,学术思想,根深通达。

医技超群

林老重视温病:以谨守阴阳为第一要务,推崇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对小儿生理特点之概括,运用吴氏阴阳理论定义小儿生理: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加之岭南气候湿热,小儿发病易于化热、化火,林老认为:岭南小儿偏热症多,外感风寒也易热化,临床用药宜药平和偏于清凉。小儿肺脾常不足,肾常虚,寒症虚症常见,用药需立足八纲辩证,处方常以时方化裁。

重视脾胃学说:林氏临诊时处处顾及脾胃。强调“攻伐不宜伤及正气,扶正当以运脾为先”。林老建议:在治疗热病时慎用黄苓,金银花等苦寒药物,治疗虚症时避免过用白术等药物。健脾同时常加苍术、鸡内金等药物运脾。辩证时常需结合面色、山根、汽池、口唇及舌象脉象、指纹等。

林老善治咳喘,方法灵活。他总结到小儿咳喘,治疗当以“疏肺理脾蠲痰”,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着重从中医的病因病机着手,总结出肺脾虚弱、内酿痰浊上储于肺,感邪后肺失宣肃、风痰互结,咳嗽缠绵难愈。由此导出治疗本病应以“标本兼治”为则,以疏风宣肺止咳、健脾化痰为法。

林老治喘三法:急则治肺法;缓则治本法;病久固肾法。

业精于勤

林老指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须以勤为基础。他常常自谦地说:“我是个笨拙的学医者,没有多高的天分,全凭勤学苦练,笨鸟先飞”。“勤”不仅是指勤读书与勤临床相结合,还要勤于记录、整理自己的心得。

一、勤读书

林老指出,学习中医,不是简单读几本医书就可以做到的,他认为“学习中医没有捷径,首先要背,对于中医经典著作要做到烂熟于心,时时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背诵中医经典理论和方书,不仅是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同时也是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中医的关键,在这方面必须下点苦功夫和笨功夫”。

二、勤临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老常说,要想在医术上有所成就,惟有专心致志于临床,别无捷径。林老早期在家行医时,跋山涉水采集中药,认真对中草药进行实物考查,观察药物的外形,尝试药物的性味,研究炮制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对照和深化,为后来的临床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门诊量的增加,遇到的疑难杂症也就能得心应手。

三、勤著述

林老不仅精于临床,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将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用心笔录。一则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二则有助于同道或后学者参考。

德成而上

《礼记﹒乐记》中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就是说道德修养的成就居于先,技艺成就处于后。林老深知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医者的品德是为医之本,常把德艺并重、大医精诚看作是医生的最高修养。林老常告诫众弟子: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心胸和深厚的学养,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苍生大医”。他不仅是这样说的,在实际中更是言行一致。

林老诊治的患者,除了平民百姓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高级干部、知名人士。但林老从不因为患者家资的贫富、地位的高低而区别对待。他说,到了我这里,没有什么穷人富人,没有什么贵人贱人,只有一种人:病人。他临证望闻问切,细致入微,和蔼可亲;立方遣药,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临别嘱咐,鼓励安慰,关怀备至。

林老胸怀坦荡,谦和友善,为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呕心沥血。他对于后学者常是无私指导,对求教者总是循循善诱。总以“志于道则志专神翕,德成而艺益进”教诲弟子,满腔热情地传人以道,兢兢业业地授人以艺。他常常告诫后学,医乃仁术,负有操人命、决死生之重责,一定要尽心竭力,不可有半点敷衍疏忽。常称道孙思邈之言:大慈恻隐,誓愿普救,无欲无求,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精勤不倦,尊重同道,举目端庄。

退而不休

林老的事迹入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列传》、《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词典》、《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虽已至耄耋之年,但林老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坚持学习新理论、关注新事物,关心中医传承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科学院”的筹建工作。退休之后依然每天轮轴转,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天河门诊部。带学生、搞科研、忙项目。

中医之见

矢志岐黄,心系苍生。谈起中医,林老口若悬河,他嗜医如命一点也不为过。他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几千年来为防治人类疾病、促进民族繁衍和祖国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2003年,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再次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防治效果,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认。癌症,西医无非是手术,放化疗更不行,“敌死800,我伤1000,得不偿失”,自身免疫力严重下降,最后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医则不同,一把草药,便是健康。一个习惯,一腔希望、一个信念,也可就能将疾病消于无形,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无与伦比。

提到中医,自然有人拿西医作比较。林老也不避讳: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医在治疗上讲究“小火慢炖”,西医讲究“手起刀落”;西医效果上有救急之效,中医效果上有断根之果。中西医尺短寸长,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为我所用即可,没有必要分个高低优劣来。

从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讲,中医讲究药食同补,其实在林老看来中医不应该叫“吃药”,因为所用的中草药可能就是我们餐桌上普通的“食材”,一把草药,便是健康。从这点来讲,在西医眼里,这就是东方中医的神妙之处

听着林老的侃侃而谈,看着他的在外行人看来如天书般的论文专著,瞧瞧被他医好的各种疑难杂症病例,我终于理解到了别人信奉他儿科好医生、广东名医、神医之称号。我也更懂得了“仁者医术,大医风骨”这几个字的真实含义。

林老论文

林老终其一生,献身医学,尤对中医,痴迷最深。他临床缜密,科研斟酌,教学相长,论文无数。其主要论文:

《略探小儿伏暑辨治》(《新中医》1983年第一期);

《治喘三法》(《新中医》1991年第四期);

《小儿咳嗽证治体会》(《新中医》1992年第十期);

《浅谈小儿惊风病机证治》(《新中医》1993年第十期,获美国国际人体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小儿泄泻的辩证与治疗》(《新中医》1995年第八期。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医学大会

华佗杯创新发明金奖,入选《世界知名医家获奖成果选》中国卷);

《名老中医文子源学术思想及治疗简介》(《新中医》1992年第五期);

《小儿久热治疗六法》(广东省中医院1986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获21世纪首届国际中西医药发展论坛大会国际中西医药优秀成果金奖);

《夏季热的病机证治》(《一届四次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临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年11月获评优秀论文);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痉支)的中医治疗小结》(广东省中医院1986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分型与证治》(《当代专科专病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精要》,中国中医药学会编印,在全国专科专病暨中西医结合研讨会大会宣读,1994年11月);

《小儿暑温证治》(《广东省第四届中医儿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1996年3月);

《顿咳(百日咳)的辩证与治疗》(广东省中医院1986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的中医治疗》(广东省中医院1986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文子源治疗小儿麻疹的经验》(广东省中医院1983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林氏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

◎林晓忠简介:

199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广东省中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0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度医院“十佳员工”称号;2003年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医院“优秀党员”称号;2006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7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选拔为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共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课题多项。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综合一科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林冰简介:

200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或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主攻内儿科。

◎林晓亮、周林莺简介:

现正分别读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