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基础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

A.八七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提出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4.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5.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B.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C.坚持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D.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繁荣 D.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繁荣 D.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1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12.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和谐社会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理论

13.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

A.《实践论》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标志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和谐社会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的重大问题有:

A. 进行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E.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下面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B.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错误的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毛泽东思想包括“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E.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有: 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E.武装斗争

5.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的规律包括:

A.共产党革命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E.中华民族复兴规律

6.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

A.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B.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 C.1987年十三大报告

D.1992年十四大报告 E.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是:

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的总结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的参加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

A.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B.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C.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全面的发展 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

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除姓社姓资抽象理论的干扰

6.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

A.理论创新

B.实事求是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7.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停止了,就是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尊重实践的重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写于这个时期的著作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4.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七大通过的《党章》

5.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有( )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E.发展才是硬道理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努力做到:

A.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D.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8.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9.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是: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曾存在的错误倾向有:

A.从书本出发

B.从狭隘的经验出发

C.把握规律性

D.讲求实效性

1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E.坚持群众性

12.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规律

B.把握规律

C.遵循规律

D.运用规律

(三)分析理解部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由于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形成了畸形的发展状态,被称为:A.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独立社会

C.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上述均正确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是()

A.革命所处的时代不同

B.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C.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的召开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完整阐述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D.《新民主主义论》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D.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

9.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

A.没收

B.赎买

C.保护

D.改造

10.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大众”是指

A.全民族所有的人

B.工人阶级的全部

C.工农劳苦民众

D.农民阶级的全部

11.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12.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创建根据地

D.创建工农红军

13.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

A.统一战线

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二、多项选择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有:

A.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

B.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D.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E.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E.工人阶级

4.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之间可以插入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 )

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全国的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良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9.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主观主义作风

E.宗派主义作风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B.是否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关系

C.是否与劳动人民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

D.是否带有革命性和软弱性这二重性

2.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B.无产阶级对于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C.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D.无产阶级对于知识分子的领导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提出“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搞所谓的“无间断”革命。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

A.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B.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C.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

D.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4.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分析理解部分

1.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一)基础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

A.过渡性

B.继承性

C.独立性

D.长期性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 )

A.和平赎买 B.四马分肥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5.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定前进

B.利用、限制、改造

C.和平赎买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是( )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E.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E.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有( )

A.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实现国家统一的经济保障和政治要求

D.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E.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5.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

D.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6.过渡时期中,我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方针政策是

A.限制

B.团结

C.利用

D.改造

7.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正确的有

A.社会主义改造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遗留下一些问题

B.后期要求过急,改造过快,工作过粗,形式简单划一

C.避免了引起生产力破坏,减少了社会的动荡

D.社会主义改造的主体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8.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

A.和平赎买

B.委托加工

C.计划订货

D.统购包销

E.委托经销代销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A.变革经济体制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恢复国民经济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马克思

D.列宁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共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3年12月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C.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 )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苏联模式

D.日本模式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5.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6.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上,纠正用阶级斗争方式处理一切矛盾倾向的事件是:

A.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 B.1956年中共八大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论断C.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7.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C.党的九大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有:

A.《论十大关系》

B.三面红旗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文化大革命

E.《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是: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模式

D.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二)分析理解部分

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

A.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B.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2.第一次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A.社会主义性质

B.半资本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过渡时期性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和谐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B.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都要经历初级阶段

D.我国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

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D.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人民民主专政

E.改革开放

5.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经济纲领

B.政治纲领

C.文化纲领

D.民主纲领

E.社会纲领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主要是由

A.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不可逾越决定的

C.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决定的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决定的

2.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还严重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D.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性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具体体现在

A.经济基础不同

B.主要矛盾不同

C.发展阶段不同

D.根本任务不同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

A.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谐发展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党的基本路线是:

A.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B.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D.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行动指南

4.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做到:

A.绝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

B.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C.坚定不移地学走西方国家振兴发展之路

D.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分析理解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D.人类社会总体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中国又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2.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

A.1978年

B.1980年

C.1992年

D.1995年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坚持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5.中共十八大强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A.制度的顶层设计

B.体制机制的科学化

C.科技创新

D.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6.“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被正式确定是在: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二.多项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

A.诚信友爱安定有序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公平正义民主法治 E.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 在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 ( )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公平正义 E.民主法制

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本 C.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D.坚持统筹兼顾 E.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先有后发展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其内涵包括:

A.国家富强 B.社会和谐 C.民族振兴D.环境美好 E.人民幸福5.实现中国梦,必须:

A.坚持制度自信 B.坚持中国道路 C.坚持理论自信

D.弘扬中国精神 E.凝聚中国力量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根据马列主义现成理论建设

B.根据本国的情况自己建设

C.根据苏联的建设经验建设

D.根据东欧国家的经验建设

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的理论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

A.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无所知

D.是因为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2.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三)分析理解部分

1.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完全适应

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完全不适应

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4.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改革是一场政治革命

5.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加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

6.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前提。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2000年11月

B.2000年11月

C.2001年12月

D.2002年12月

8.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是

A.以改革促进发展

B.以稳定保证发展

C.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9.改革的性质是:

A.学习和模仿资本主义发展 B.适应资本主义文明的实践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创举

1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

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C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1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

A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D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加强全国各民族团结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改革是目的

3.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多合作

B.全方位

C.多层次

D.宽领域

E.双赢

4. 为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指()A.欧亚大陆经济带 B.泛亚欧非经济带 C.丝绸之路经济带

D.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E.21世纪亚欧非海上丝绸之路

(二)分析理解部分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4、为什么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经济部分:

1.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以市场调节为主、以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被改为“决定性作用”是在【】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 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个体经济

7.某公立医院医生在社会上经营了一家私人诊所,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C.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所得

D.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8.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9.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政治部分:

1.“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 )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B.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7. 在党的十七大被正式规定为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十五大上

B.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C. 九届政协会议上

D.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9.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

A.1989年

B.2000年

C. 2010年

D.2014年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D.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共同推进。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 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C.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维权D.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

1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

A.依法行政、依宪执政 B.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C.依宪治国、依宪治党 D.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文化部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A.团结批评团结

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改革创新

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改革创新

和谐社会建设部分:

1.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学习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是【】

A.《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部分:

1.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在: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B.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C.正确处理人与科技的关系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包括: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C.在党的政治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大发展

D.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E.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企业行为自主化

E.经济关系市场化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合资和合作经济

E.个体经济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外商独资经济

B.私营经济

C.中外合资经济

D. 个体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E.分配公平

7.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E.住房公积金制度

8.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内容是()

A.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反腐败

D.全面深化开放,全面依宪治党

E.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9.实行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E.参政议政

1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A.建言献策

B.政治协商

C.民主决策

D.参政议政

E.民主监督

12.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基层党团组织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基层社团联合会组织

E.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3.十八大首次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包括【】

A.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明礼诚信敬业乐群

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公平民主自由法制

E.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E.自强不息

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E.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精神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包括【】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

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8.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有【】

A.计划生育

B.水土保持

C.节约资源

D.保护环境

E.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二)相关综合知识部分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4.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薪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E.农业

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全世界和谐》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论十大关系》

D.《共产党宣言》

6.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7.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深刻地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D.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以计划调节为辅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主要有【】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E.自主安排、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3.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 )

采煤概论考试题

精品文档 采煤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根据地质作用能量来源和发生地点不同,分为内力和外力作用两大类,以下不属于外力地质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C剥蚀作用D变质作用 2、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确定的煤层产状不包括下面哪个。()A煤层走向B煤层倾向C煤层断层D煤层倾角 3、在煤的各种组成成分中,单位质量释放热量最多的是()。 A.碳 B.氢 C.氧 D.氮 4、煤的赋存条件不包括下面哪个() A煤的自燃B煤层埋藏深度 C煤层厚度D煤层倾角 5、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如果在掘进断面中煤层占以上(包括在内)者称为煤巷。 A 4/5 B 1/5 C 1/4 D 3/4 6、根据开采技术特点,煤层按厚度可分为三类,在生产中,习惯将厚度大于()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A.6M B.7M C.8M D.9M 7、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下面哪种() A井下爆破B煤尘、瓦斯爆炸

C人员呼吸D煤的自燃 8、采区的生产系统不包括下面哪种() . 精品文档 A运煤系统B运料排矸系统C巷道布置系统D通风系统9、目前最先进的采煤工艺方式为 A综采B普采C高端普采D炮采 10、采煤工作面进行各工序所用的方法、设备及其相互配合称为 A采煤系统B采煤方法C采煤工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为了准确反映地质图中点的位置,必须使用坐标系统。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和假定平面直角坐系统,地理价值坐标系。 2、根据煤层的埋藏特征及开采技术特点。矿山开采可分为露天开采和两大类。 3、主井和付井均为立井的开拓方式称为。 4、刚开掘出未进行支护的毛断面称为。支护后的断面称 为。 5、根据开采技术特点,煤层按厚度划分为、、。 6、煤矿生产的两个基本环节:与。 7、底板可分为和。 8、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综合开拓。

铁道概论复习题

铁道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新建和改建线路验收时须达到 规定的(行车速度)。 2、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3、(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4、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得超过(1.5‰);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经铁道部批准,允许将不办理调车或摘下机车等作业的中间站,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并保证列车的起动,但两个相邻的中间站,不应连续采用超过(1.5‰)的坡度。 4、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米,困难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为(2200)米。 5、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组成。 6、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7、货物列车包括(快运货物列车)、(“五定”班列)、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自备车)及(小运转)列车。 8、单机挂车的辆数,线路坡度不超过12‰的区段,以(10 )辆为限;超过12‰的区段,由(铁路局)规定。 9、专线铁路的车站,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特殊困难重要条件下,不办理摘挂机车作业的中间站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 10、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11、路肩宽度:Ⅰ级铁路路堤不得小于(0.8)米,路堑不得小于(0.6 )米,特殊困难情况下,路堤不得小于(0.6)米,路堑不得小于( 0.4)米。 12、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

数据库概论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选择题( 20 分) 1、数据库(DB )、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__ A___ 。 A. DBS 包括 DB 和 DBMS B .DBMS 包括 DB 和 DBS C.DB 包括 DBS 和 DBMS D .DBS 就是 DB ,也就是 DBMS 2、关系数据模型 ___D ___ 。 A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n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 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 __A___是不正确的。 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 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4、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C___。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 .数据冗余 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D__。 A ?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6、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___A___. A ?数据库独立性 B.数据安全性 C ?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 7、设关系R和S都是二元关系,那么与元组表达式: {t | ($u) ( $v) (R(u) S(v) u[d]=v[1] t[?=v[1] t[2]=v[2])}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_________ 。 A ? p3, 4 (R ¥ S) B ? p2, 3 (R ¥ S) 1=1 C ? p3, 4 ( R ¥ S) D ? p3, 4 ( s 仁1 (R 'S)) 1=1 8、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A? ____ 。 A. 3NF 12NF 11NF B. 3NF 1NF 52NF C. 1NF 2NF 13NF D. 2NF 1NF 3NF 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___C___的主要方法。 A. 完整性 B. 安全性 C. 并发控制 D. 恢复 10、在数据库设计中,用 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 数据库设计的 ___B___阶段。 A. 需求分析 B. 概念设计 C. 逻辑设计 D. 物理设计

采矿概论复习题(48题)

采煤概论复习题 1、什么叫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作用形式?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固结成岩。 2、常见的沉积岩有哪几种? 常见的沉积岩有角砾岩、砾岩、砂岩、泥岩及页岩和石灰岩。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论述题) 1)植物经过泥炭化作用或腐泥作用形成泥炭或腐泥。2)在煤化作用下变成腐殖煤或腐泥煤。3)经过变质作用变为褐煤或烟煤。4)经过进一步变质作用变为无烟煤。 4、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那几种?煤层按厚度和倾角如何分类? 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煤的厚度、结构及稳定性。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煤层按倾角分为缓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斜煤层。 5、反映煤层的产状要素是什么? 反映煤层的产状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煤田地质勘探任务是什么?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几个阶段?煤田地质勘探有那几种方法?(简答题) 煤田地质勘探任务是了解矿井煤炭储量、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种煤质等矿井的资源条件。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煤田地质勘探方法有地质测量法、采掘工程法、钻探工程法和地球物理勘探法。7、地质图件中采用什么表示方向?什么是等高线?各种地形在等高线上有什么特点? 地质图件中采用方位角和象限角表示方向。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若干点连接而成的曲线,或者说是水平面与地表面相截的交线。1)山冈和凹坑的等高线图都是一圈套一圈的闭合曲线。2)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图形状基本上是相同的,其区别是山脊的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方向,山谷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升高的方向。 8、简述读图的基本方法。 1)先看图名2)判明方位3)看图例4)分析图中内容。 9、什么叫井田开拓?(填空题) 在一个井田范围内,主要巷道的总体布置及其有关参数的确定为井田开拓 10、如何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填空题) 矿井生产能力要根据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状况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并结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技术比较确定。 11、什么叫开拓巷道?什么是准备巷道?(填空题) 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巷道为开拓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为准备巷道。 12、什么叫井田开拓方式?(填空题) 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为开拓方式。 13、立井和斜井开拓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是什么?(论述题) 立井的优点:井筒短,提升快,提升能力大,管线铺设短,通风阻力小,易维护,适应地质条件强。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4、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是以夸美纽斯、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5、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7、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著的《教育学》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9、布鲁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最有价值的提出“发现法”。10、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11、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12、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即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13、社会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14、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发展与努力的方向,而教育目的是提出教育的质量要求。1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16、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教育制度的构成有: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20、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21、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22、我国现代学制如于清末。1902-1903年间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现代学制。23、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5、课程标准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6、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27、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28、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2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3、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1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重要的方面。1、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1)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2)可以为学 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2、教育的 特点(教育本质)(1)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2)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与系统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4)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 制性的结合(5)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 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 现代化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 模、速度和结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5、现代教育的本体 功能(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2)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的传递性是教育的基 本属性(3)教育的筛选功能6、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 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 经济效益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A、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有尊严的人)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8、 学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 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增强对人影 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 不走和少走弯路。10、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 基础(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11、我国的教育方针 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 神实质(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人的素质的内在提高以及全 民素质的全面提升。(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 定的(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需要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 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分工造成的(3)人的发展是大工 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6)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世 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17、思考: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 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你是怎么看待的?:各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 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 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1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19、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 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20、课程的实施(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是普及、强迫性的。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擅自取消国家 课程计划之内的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 尽可能尊重学生差异、满足每一个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运用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 培植孩子的学习信心。2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 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2、教学的本质(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 征。(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 性的认识23、课外活动的特点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 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24、未来教师专业素养(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 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1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 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 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个性差异性、独 一无二的个体。(2)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 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3)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 力 A、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管理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 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2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1)新 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 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6、如何促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1)、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 的师生伦理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加 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关系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孩子是神圣”)B、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X)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 1分,共20) 1.. 组成地壳的固体物质是(岩石)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 ,而 矿 物又是由(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因此,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 质是(化学元素) 。 自然界的三大岩石有(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四个阶段。 和(物探工程)四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 动压力通常以水平力为主, 具有方向性, 但并不可以在一些地段特 别集中。(X ) 2. 重力是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 ( V ) 3. 地磁场的变化有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两种。 ( V ) 4. 煤炭储量是指地下埋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 炭资 源数量。(V ) 5. 通常根据坚固性系数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V ) 6. 煤的洗选分为不分级洗选和分级洗选 ,我国多采用分级洗选 7. 机械运输分为人力运输和机械运输。 ( X ) 3. 4.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组成。 5. 煤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 (倾向) 倾角)。 6.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 普查)(详查)和(勘查) 8. 煤田地质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测量) 探掘工程)(钻探工程)

8. 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 4个方面。(“) 9.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必需具有一定的瓦斯浓度 度和一定的氧浓度(“) 10. 调节风流的设施有调节风窗 调节风门。(V ) 11. 隔断风流的设施主要有挡风墙 。( X ) 12.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有 4种。( X ) 13. 矿井通风系统是通风路线 通风动力和控制风流构筑物的总称。 V) 14. 硫化氢是一种有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有很强毒性的气体。 ( X ) 15.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 V) (V ) 17.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 主要有氧气 氮气和二 氧化碳。(“) 18. 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使用过开采方法有 8种。(X ) 19.炮眼一般米用小进度,每茬进米~米。(X ) 2 0.断裂带一般为采高 的7?17倍。(V )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 下列(A )岩石属于岩浆岩。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盐矿 2. 地球自诞生以来已有(B )亿年历史。 引火温 16. 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源条件 矿山压力和地质条件。

铁道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铁道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现代化运输的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 道运输)五种。 2、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7)万多公里,到2020 年将达到(10 ) 万公里,电气化率达到(50%)。 3、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工程结构。 4、我国铁路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5、内燃机车按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传动)内燃机车和(液力传动)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两种类型。 6、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 米)和(25 米)两种。 7、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区间)和(分界点)。 8、机车按牵引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 车)。 9、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信号)、(联锁设备)和(闭塞设备)的总称。 10、路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1、车站按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 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12、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成了机车上不 可缺少的“三大件”。 13、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不同,可分为(直流制)和(交 流制)两种。

14、铁路基本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15、机车固定担当运输任务的(周转区段),叫机车交路。我国铁路的机 车交路主要有(肩回运转制)和(循环运转制)两种。 16、驼峰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组成。 17、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 18、铁路运输工作包括(客运工作)、(货运工作)和(行车组织工作)三 部分。 19、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调车设备) 20、重载列车按运输方式分为(整列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 (单元式重载列车)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固定信号机一般均应设置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正上方)。 2、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越小,列车所受阻力(越大) 3、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4m)的中间。 4、闭塞设备是用来保证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安全 5、硬座车的基本型号是(区间内) 6、软座车的基本型号是(RZ )。 7、目前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8、车钩钩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是(开锁) 位置。 9、道岔号数越小,允许列车通过它的速度(越小)。 10、轨距是钢轨轨头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 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组成地壳的固体物质是(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又是由(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因此,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质是(化学元素)。 3.自然界的三大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组成。 5.煤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6.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四个阶段。 8.煤田地质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测量)(探掘工程)(钻探工程)和(物探工程)四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动压力通常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方向性,但并不可以在一些地段特别集中。(×) 2.重力是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 3.地磁场的变化有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两种。(√) 4.煤炭储量是指地下埋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5.通常根据坚固性系数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 6.煤的洗选分为不分级洗选和分级洗选,我国多采用分级洗选(×) 7.机械运输分为人力运输和机械运输。(×)

8.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4个方面。(√) 9.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必需具有一定的瓦斯浓度引火温度和一定的氧浓度(√) 10.调节风流的设施有调节风窗调节风门。(√) 11.隔断风流的设施主要有挡风墙。(×) 12.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有4种。(×) 13.矿井通风系统是通风路线通风动力和控制风流构筑物的总称。(√) 14.硫化氢是一种有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有很强毒性的气体。(×) 15.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 16.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源条件矿山压力和地质条件。(√) 17.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主要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18.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使用过开采方法有8种。(×) 19.炮眼一般采用小进度,每茬进1.2米~1.5米。(×) 20.断裂带一般为采高的7~17倍。(√)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A)岩石属于岩浆岩。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盐矿 2.地球自诞生以来已有(B)亿年历史。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