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案情

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报公司宣布扭亏为盈,实现162.62万元的净利润,从而恢复上市。然而之后在10月份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却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69.85万元,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期内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对它的半年报盈利质量产生怀疑。其实,只要看看2000余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就可以初见端倪。2001半年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冲销95万元,2001年报计提了1812万元,2002半年报冲销了106万元。

二、舞弊手法

一般情况下,对于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退市、被清盘的危机,往往采取“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式,实现扭亏为盈,粉饰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即正向操作。

对于绩优的上市公司,常通过负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做小当期利润,以趁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巨额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既能集中清理、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以“谨慎性原则”为借口而低估资产,从而形成秘密准备金,为未来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本案从长期角度看,公司企图通过重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计划就落空了。但从短期的角度看,既然该准则是在2007年才开始施行,那么公司可赶在新准则实施之前重回计划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大幅度提升利润。总结来说,对于想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利好,长期利空。

三、建议

1.当期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增加利润

对于价值得以恢复的资产,允许企业在当其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是会计分录的贷方不再计入收入项目,而是记入“资本公积资产减值准备减回”,待资产售出时再由“资本更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转入收入项目。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又能有效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2.严格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项目、金额、原因、相关证据等信息。并借鉴美国的做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四个部分的利润指标:能够每年循环产生的利润、不能每年循环产生的利润、偶然或突发事件产生的利润以及通过会计方法改变而调整出来的利润。并以能够浴室未来的盈利能力的第一部分利润作为暂停和终止上市的依据,那么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动力就大大减弱。

3.加大对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

如果加大对违规者的刑事处罚力度,那么试图违规者在造假博弈时必然会考虑可能付出的沉重代价。

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审计职能

可以要求中介机构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单独出具资产减值准备意见书。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如果中介机构在资产减值准备意见书里对上市公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持否定意见、保留意见,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上升公司的监督检查力度。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准则中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趋于灵活,在资产减值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更多注入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因此,国家应完善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会计人员由“算账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以公正合理的确定,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才能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使评估价值更接近公允价值,减少主观因素,缩小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空间,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四、总结

从目前看,我国会计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禁止资产减值转回仍存在很多局限性,但是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我国的现状;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的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加密切,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和会计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势必要进行改革,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管理,有效发挥其核算、监督、预测、决策和评价等职能。

资产减值案例

资产减值案例 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到年末才计提,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的判断。 ST江纸(600053),2004年中期一举扭亏为盈而恢复上市。而ST 江纸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2,070万元,其中转回的减值准备高达8,847万元。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2004年中期将巨额亏损。而年报显示,ST江纸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4.58亿、-3.32亿;2004年度转回减值准备3.24亿,2003年度、2002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为3.51亿、2.26亿。从中可以看出,ST江纸2003年度、2002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2004年度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是转回了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不让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会因2004年度巨额亏损而退市。 由于2005年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最近发布业绩预告,2005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弊端可见一斑。

“甜饼罐”,原意就是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转意特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 施乐公司就是摆弄“甜饼罐”的好手。1997年,施乐向欧洲的一家上市公司兰科集团(Rank Group)收购了双方合资公司“兰科施乐”20%的股份,使之成为施乐的全资子公司。施乐为此计提了1亿美元的准备 以应付“未知风险”。而根据双方签署的收购协议,兰科集团将承担施乐公司与该项股权交易有关的任何损失。据此,“兰科准备”显然违背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事实上,从1998年中期开始,施乐就按季度有规律地转回了该准备,直到1999年底将该准备全部转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起诉书中称,“兰科准备”完全成了欧洲施乐为了达到其利润指标所设立的“任意准备”。后来SEC得到的证据显示,施乐及外部审计人毕马威都清楚地知道此举严重违背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 可以说,施乐公司“项庄舞剑”,意不在谨慎稳健,而在于平滑利润(smoothing the prof-it)。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施乐还违背GAAP计提了20项左右的被其内部称为“缓冲准备”的准备,总额达396亿美元。这些准备主要被用来在关键时刻使报表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水平。 无独有偶,世通公司的“大洗澡”(big bath)也相映成趣。世通虚构了近百亿美元利润,在造假金额上创下记录,但其造假手段却并不高明:滥用准备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世通在收购MCI后将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世通紧紧抓住会计准则变化的“契机”,利用巨额冲销(大洗澡)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当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最后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深赛格(000058)2000年刚刚完成巨额配股的深赛格在2001年度爆发了巨亏。该公司200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1 431.10万元,管理费用却高达36836.09万元,与2000年度的14263.83万元同比巨幅增长158.26%.研究发现,深赛格2001年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是公司大规模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造成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2572 万元,大都是核销和计提的坏账),这是该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前年度对其资金大规模占用的结果,是公司在完成配股后,为了减轻以后年度的负担以求轻装上阵,为未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并达至新一

公司审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现金 (一) 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 1.虚假现金陷阱 (1) 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 (2) 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同时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全然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 (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 (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 (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有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 (1) 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关心关联方偿还贷款 1) 大股东平常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

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如此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 2) 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如此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 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 占用资金 1) 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通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 2) 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不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 通过制造现金流幸免计提资产减值预备,虚增利润总额 上市公司托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如此上市公司既达到幸免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

财务分析案例

《财务分析》案例 案例一 从资产减值看资产质量——横店东磁 2013年2月28日,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横店东磁)发布《关于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本次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资产减值计提情况概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为真实反映公司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12年度经营成果,公司于2013年初对2012年末大阳能产业相关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对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进行了减值测试。公司认为,太阳能产业部分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在明显减值迹象,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记入2012年年度报告。其中:计提应收款项特殊坏账准备约14 197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20 463万元,合计约34 660万元。 二、本次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资产范围、总金额及具休情况 2012年,公司太阳能产业受供需失衡及美国、欧盟“双反”等因素的影响,全年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同时部分太阳能产业客户开始出现重大经营困难,致使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大幅上升。 (一)应收款项 本期部分太阳能产业重要客户出现严重经营困难,公司对该部分挂账时间较长、收回难度较大的应收款项计提了全额坏账准备。此外,公司对部分供应商的预付款项因供应商经营困难,后续供货难度较大,本期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根据供应商实际情况按照账龄计提坏账准备或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情况如下:(金 (二)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太阳能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公司根据太阳能产业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相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额后,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具休

B2B平台企业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B2B平台企业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行业纷纷借助B2B商业模式提升自身贸易的效率,降低贸易成本。B2B平台企业作为提高商业效率的有效载体,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B2B平台企业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资源整合平台,其业务更加垂直化、模块化、定制化。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好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后勤托管”的B2B平台企业。 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并于2015年1月和11月两次筹划借壳上市。在第二次与鞍重股份重组借壳上市的过程中,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以达到欺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并最终上市的目的。2017年4月九好集团和相关中介机构受到了证监会的顶格处罚。相对于其他会计舞弊案例集中于传统商业模式,九好集团是具有明显互联网特质的B2B平台企业,其会计舞弊事件值得深入分析。 论文研究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希望论文的研究能够得到有益于其他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的启示。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首先对财务舞弊的概念、动因和手段进行介绍,其次对B2B商业模式的定义、发展及我国B2B平台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全面阐述。案例研究部分首先对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的财务舞弊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借壳方九好集团以及被借壳方鞍重股份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及经营范围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九好集团财务舞弊事件的过程以及财务舞弊事件的处罚情况。 其次运用GONE理论对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动因进行分析,结合证监会公布的处罚结果分析了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特点,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财务舞弊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1)九好集团大股东为了巨额财富而借壳上市,在内外部机会共同作用下进行了财务舞弊来满足上市所需条件;2)B2B平台商业模式较为新颖,相比传统行业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降低了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几率;3)B2B平台企业利用其技术特点多选择虚增收入、虚构体外资金循环等舞弊手段;4)该舞弊事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影响了同类型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声誉,间接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等。最后,论文结合案例分析结论得出供相关企业、中介机构、监管者等借鉴的启示。包括监管人员应该注重新型商业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监管方法,审计人员应该更新审计方法和相应的行业知识等。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做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1 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

后,用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审计机构为他们的不够谨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而对于法尔奠公司来说,不可避免是一场牢狱之灾。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 2 利用并购机会操纵“准备”科目 泰科公司始创于1960年,1973年,泰科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泰科的经营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雇佣了26万员工,2003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

财务舞弊案例及启示

财务舞弊案例及其启示 【摘要】财务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与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事实不相符,必然使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遭受巨大危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2001年发生的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导致的银广夏神话破灭,将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这是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建设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的根本所在。因此,“银广夏事件”的典型意义在于人们认识到上市公司种种问题,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关键字】财务舞弊公司治理结构银广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日益猖獗。为遏制这种行为,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建议采取四道防线:高层管理理念、业务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1]。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较为严重,为此,新的《会计法》特别制定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条款,规定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针对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不论是美国的四道防线还是我国的三位一体,从理论上说还是较完整的,逻辑也比较严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诸多的阻力,效果并不理想,财务舞弊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一、我国银广夏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综述 2001年8月,曾一度被捧为中国股市绩优典范的银广夏以其造假事件震惊股市。[1] (一)银广夏公司概况 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即银广夏),创建于1992年。1993年5月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之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700万股。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994年6月17日上市的“银广夏”,开盘价仅1.64元,上市后的5年间,该股一直在低价股的行列中徘徊。直到1999年9月24日,它的股价才上升到9.24元。而“神话”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银广夏”的股价竟上升到37.89元,涨幅高达440%(2000年4月)。2000年4月18日,该股在36元附近以10送10大比例除权,除权后股价跌至18元附近,此后又开始一路填权,“银广夏”又成为填权板块的领头羊。到2001年1月15日,该股以填满权,股价再次高达37.99元。若复一下权,该股的价位已高达76元,累计涨幅高达880%。公司上市6年来,股本从7400万涨至50526万,资产总额从1.97亿元增至24.3亿元。上涨了1200%! 到停盘时,“银广夏”仍站在高价股行列,市场价格为30.79元,流通市值86.21亿元,总市值155.57亿元。其流通市值仅排在深发展(192亿元)、宝钢股份(90.66亿元)之后,名列两市第三。 (二)造假情况的揭露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长篇封面文章《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基础 对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财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财务舞弊GON E理论(四因素论)和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①]。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财务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财务舞弊的动因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侧重于个体的因素,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一般风险因子则指组织控制风险因素。当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对舞弊者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因子分析 (一)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2) 内部控制不健全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颁布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其行为多为政府主导,企业都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内化的需要,导致内控措施执行不力,多流于形式。纵观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其内部控制无一例外地失效了。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就为财务舞弊的发生留下的缺口和机会。 3) 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存在 任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面面俱到,它只是对会计实务进行原则性的规范和指导,具体处理还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这样就预留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自然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2、被发现的可能 舞弊行为被发现或者暴露的可能性大小会影响财务舞弊行为人是否实施舞弊行为。由于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制约,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以及应该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财务舞弊行为人就会存在侥幸的心理,企图逃避被发现的可能。 3、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 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罚存在处罚不严厉的弊端,证监会往往只是对违规企业和负责人公开谴责或行政处分或罚款,罚款的力度也很小,极少数被追究刑事责任,财务舞弊行为人很少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

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一)华新水泥(60080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水泥生产的公司,该公司于1993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是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我们选取了该公 该公司在04年计提了大量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自07年开始实施新《资

产减值》准则之后,该公司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大幅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更谨慎了。 资产减值转回总额为53,577,099元,而该年利润总额为81,377,760元,资产减值转回金额占利润总额的65.84℅,而05年该公司的利润恰好达到历年利润的低谷,可见该公司有通过资产减值的转回来增加利润。其中长期资产减值转回41,167,266元,占利润总额的50.59℅,且达到03和04年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一半以上,而06年新准则即将出台,此后长期资产减值将不能再转回,因此不能排除该公司在利用新准则出台之前的机会大量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嫌疑。

在完全排除资产减值影响之后,该公司03——08年利润总额波动剧烈,而在加入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影响之后,该公司利润总额的波动趋于平缓一些,即该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动机比较明显。 (二)S*ST集琦(000750) 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该公司于1993年改制成股份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广西医药行业和桂林市首家上市公司。我们选取了该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分析其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从该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趋势来看,04、05和06年都计提了较多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从07年开始计提很少,甚至几乎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说明自新《资产减值》准则出台以后,该公司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更谨慎了,和华新水泥情况类似。 该公司2004年和2005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而这两年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这两年亏损加剧。而后在2006年又大额转回减值准备,转回的减值金额达当年利润总额的1.5倍。这样一提一转,使得这家公司在2006年扭亏,避免被退市。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和扭亏的动机明显。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 1 蓝田股份简介 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 (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

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蓝田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蓝田股份主要是通过会计处理上的一些不合规手法,在收入和成本两方面一增一减,大幅增高利润,特别是通过固定资产来调节利润。因为作为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固定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只有详细分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配比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而这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做到。蓝田股份1998.1999.2000年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一直很好,其造假手法就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蓝田股份1998-2000三年间累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77734万元,但同期投资性净流出187981万元。蓝田股份虚构收入的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然后通过虚增投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十分好看。 (四)蓝田股份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蓝田股份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该公司董事长等10人被警方拘传。

八大资产减值

①计提八项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 都用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16 个项目,资产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要,而计提的准备)。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过程。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③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计提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一、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 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②若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应收票据转到应收账款→需计提坏账准备③预付账款,到期收不回货物,预付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需计提坏账准备 2.计提的方法①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期末按应收款项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②账龄分析法:其原理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一致,是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的具体化。④销货百分比法:按本期赊销金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④个别认定法。 3.会计处理①计提坏账准备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补提: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 ①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冲销: 借: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 贷:管理费用如果有借方余额,则计提的金额=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借方余额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016-11-24审计通 一、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傲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二、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一)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后,用

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审核者之所以没有发现企业粉饰业绩及财务造假,其根原归纳为二:一是无知(即缺乏知识),二是无能(即有知识而不为),无知之错可以补救原谅,无能之错绝不姑息。这其中的要害是态度问题,审核者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干这项工作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谈得上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现列举如下: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力非常大,那是犹如“力比多”失调般的冲动。另外,目前的现实环境对造假者处罚都非常轻,其造假成本之低已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对于通过财务造假的上市者,法律只是对其予以罚款了事,而且罚款金额不超过募资金额的5%,这可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低得多。 比如,对于帮助财务造假的事务所和CPA,几乎没什么处罚,事情败露后,很多时候是这些造假所主动被合并到更大一点的事务所去了,人还是那些人。 比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规定可以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未得到贯彻执行。 正因为处罚如此之轻,中国股市造假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不包庇造假者,进而对造假者实施严刑峻法,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才不会彻底沦落为让老百姓痛恨的“圈钱市”。 以下是常见的造假方式和审查重点: 1、虚增中介费用。 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002118,股吧),绿大地等。在A股诸多财务陷阱之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的手法。通过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精心打造了一个骗局。比如绿大地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一、将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二、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纵资金运作;三、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易量。

利用减值准备舞弊的案例

利用减值准备舞弊的案例 资产减值与会计舞弊问题探究 摘要: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式来掩盖舞弊的非正常经营行为,但仍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本文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则和制度的缺陷进行会计舞弊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舞弊; 一、案例分析 1.ST幸福之“扭亏为盈” 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报公司宣布扭亏为盈,实现162.62万元的净利润,从而恢复上市。然而之后在10月份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却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69.85万元,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期内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对它的半年报盈利质量产生怀疑。其实,通过分析该公司在2001年和2002 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就可以发现,2001半年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冲销95万元,2001年报计提了1812万元,2002半年报冲销了106万元。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该公司通过冲销、计提、再冲销资产减值的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经营状况,属于非正常经营中的会计舞弊行为。 2■四川长虹之“大洗澡” 2005年4月,四川长虹公布的2004年报报出亏损37亿元,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

发生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根据年报披露,其发生巨亏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 一次性计提了 37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对APEX 公司按个别认定法计提的 坏账准备25.97亿元, 对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13亿元,对南方证券公司委 托理财项目全额计提的委托理财投资跌价准备 1.828亿元。但长虹公司究竟是 “真亏”还是“假亏”?有专家指出长虹之所以在 2004年出现巨额亏损,部分 原因在于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当。对此本文搜集了该公司在 2004年 前后连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如表 1所示: 表1 1999-2006年四川长虹相关财务数据 单位:元 1999-2006年四川长虹相关财务数据 图1 1999-2006年四川长虹有关利润和减值准备的财务数据变动 通过表1数据和图1的趋势图可以得知:总体上,该公司 2004年的净利润 较其余年份的数值而言,异常波动到谷底,而 2004年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 备却猛然上升,2004年之后,净利润恢复盈利状态,同时存货跌价准备也迅速 大幅度下降,初步断定该公司有利用减值进行舞弊的嫌疑。 具体分析发现,佃99 至2004年,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呈逐步上升趋势 ,但对净利润影响有限。 2003年坏账准备净计提额增长幅度较大,而2004年坏账准备净计提额更猛增至 26.05 6000000000 4000000000 0-2000000000 -4000000000 -6000000000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以云南绿大地为例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 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

1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1.2 研究意义 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1998年至2002年间,犯罪嫌疑人叶某在担任厦门某厂出纳、会计期间,其单位实行了信息化。叶利用其担任厂成本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后,输出打印,此凭证与其附件(原始单据)是对应的,此账应对审计、税务;之后叶采用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而后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记录,使之与其将贪污的款项相对应,输出出纳银行日记账,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这部分修改后的记录是为应对单位财务主管每日对账目平衡的审查。 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篡改电脑会计账簿,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手段,先后数次擅自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 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侵吞公款近40万元,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案例分析 叶某的案件绝不是个案,现实中利用会计软件篡改凭证和账簿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不胜枚举。许多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数据用磁介质来保存就绝对安全了,这种错误观念来源于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层次性和协调性的不了解。一旦修改了数据,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因此,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行为。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信息化下账簿机制的控制与管理

是极其重要的。注册会计师们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舞弊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帮助。(一)特点 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不断拓宽和深入,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承载财务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了一种必然地趋势。 1.原始数据输入方式多元。传统的会计账簿登账工作繁琐,容易出错,主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逐笔或汇总记录在会计账簿上。而信息化环境下原始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形式已经发生了变革,如硬盘、u盘等磁介质导入,远程网络收集与传输等。 2.数据处理方式先进。手工会计核算程序下,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采用平行登记,核算过程复杂,容易出错。而在信息化下,由于计算机的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多个业务子系统采集原始凭证信息,记账凭证一次输入或生成,数据的运算与归集高度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时运作。 3.数据存储电子化。传统的会计账簿是以纸张存储方式保留与管理信息。而在计算机方式下,以电磁介质作为会计信息的存贮载体,有需要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纸质账簿。但是这种存储介质具有可逆性,

英国L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069663.html, 英国L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作者:王昆 来源:《财讯》2018年第06期 上市公司对外展示业绩最常用的办法是展示财务报表,可以展示自己的经营业绩。良好的经营业绩预示着公司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也就自然成为广大投资者投资追捧的对象。对于经营良好,发展前途光明的公司来说,良好的经营业绩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为公司的发展和增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经营业绩差的企业就得不到投资者青睐。因此,为了能够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和资金,财务造假就成了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 财务舞弊 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控制 操纵财务造假在当今市场上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无论是在过去的二十年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全球经济市场还是中国的的证券市场,各类财务报表做假和财务舞弊的丑闻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财务报表造假一直存在于资本市场,不断涌现的重大财务造假或者财务舞弊案件,促使各方对此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遏止财务造假。财务报表舞弊使得各方市场参与者都付出了代价,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证券市场和卜市公司。 本文的案例公司英国L公司正是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自己出现了自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甚至险些退出历史舞台。本文通过英国L公司的案例,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以了解财务报表舞弊和造假的基本概念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探讨如何识别财务报表造假,舞弊和欺诈的行为,以及如何最终确认财务造假的问题。通过对公司的背景,事件回顾,深入分析其财务造假的特点和手法,通过相关财务分析和行业对比研究,揭示其在上市前后对利润的操纵的事实。 L是英国领先的零售商,也是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L公司在全世界拥有门店总数超过4300家,员工总数多达470000人。除英国外,L公司还在其他多个国家开展业务。L公司始创于1919年,最初的形式是Jack Cohen先生在市场里设立的一个小货摊。“L公司”作为一个 店铺的品牌与1929年首次在伦敦艾奇维尔大街亮相。自此,L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抓住各种 有利商机,在诸多领域引领创新潮流。 2014年,关于L集团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期数据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地时间2014年8月29日,L公司表示在截止到当地时间8月23日的六个月时间里,L公司在英国市场的贸 易盈利达到11亿英镑。但是没过几天,L公司方面更正称,预计盈利只有8.5亿英镑。

资产减值案例分析审批稿

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一)华新水泥(60080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水泥生产的公司,该公司于1993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是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我们选取了该公司(A股)2003——2008年的数据来分析该公司资产减值对其盈余的影响情况。 该公司在04年计提了大量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自07年开始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则之后,该公司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大幅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更谨慎了。

资产减值转回总额为53,577,099元,而该年利润总额为81,377,760元,资产减值转回金额占利润总额的65.84℅,而05年该公司的利润恰好达到历年利润的低谷,可见该公司有通过资产减值的转回来增加利润。其中长期资产减值转回41,167,266元,占利润总额的50.59℅,且达到03和04年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一半以上,而06年新准则即将出台,此后长期资产减值将不能再转回,因此不能排除该公司在利用新准则出台之前的机会大量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嫌疑。 在完全排除资产减值影响之后,该公司03——08年利润总额波动剧烈,而在加入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影响之后,该公司利润总额的波动趋于平缓一些,即该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动机比较明显。 (二)S*ST集琦(000750)

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该公司于1993年改制成股份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广西医药行业和桂林市首家上市公司。我们选取了该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分析其资产 从该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趋势来看,04、05和06年都计提了较多的长期资产 减值准备,而从07年开始计提很少,甚至几乎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说明自新 《资产减值》准则出台以后,该公司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更谨慎了,和华新水泥情况 类似。 该公司2004年和2005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而这两年计提大额减值准 备,导致这两年亏损加剧。而后在2006年又大额转回减值准备,转回的减值金额达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