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动物学实习报告

2013年动物学实习报告

2013年动物学实习报告
2013年动物学实习报告

商洛学院

前言:

通过对动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和

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2.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的基本特征。

3.初步掌握了部分常见动物的采集、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

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4.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学会动物学野外工作方法。

5.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6.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动物形态学术语。

7.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掌握动物界各大类群或昆虫纲的常

见目、科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昆虫纲的科、属、种,扩大和丰富动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8.通过观察、采集、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动物等,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动物的方法。

9.通过这次实习,使学生受到从事动物生物学、尤其是分类学研究和野外工

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与实习地点的概况

(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10日———2013年7月16日

(二)主要实习地点:镇安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

(三)实习地点概况: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境内,是2004年由国家林业

总局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秦岭南坡仅有的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公园总面积3616 公顷,最低海拔1350米,最高海拔2601..6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98.3% ,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5 万个。园内森林植被繁茂,原始森林葱郁神秘,千亩草场险象环生,珍禽异兽随处可见。这里生长着有种子植物1300 余种,有红豆杉、连香、水青、秦岭冷杉等国家保护树种30 余种,这里栖息着200 余种野生动物,有羚牛、云豹、金雕、黑熊、白冠长尾雉、大鲵、林麝等10 余种保护动物,也是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被誉为“植物的世界,动物的王国”。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以林海杜鹃和奇峰怪石景观为主,浓缩秦岭精华,融林、花、峰、石、水、洞景为一体,集雄、奇、秀、险、野、幽、闲于一身。

三、实习用具

(一) 学生个人实习用具:雨具、药品、个人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二) 实习小组实习用具:望远镜、放大镜、毒瓶、昆虫盒、捕虫网、

记录本

(三) 标本制作用具:昆虫针、泡沫板、展翅板、大头针

四、实习日志及日程

(一) 实习日程:

(二) 实习日志:

7月14日,天气晴朗,对于我们今天外出实习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天气。早上,我们小组带足口粮,沿小河而上。在小河的浅水区域,我们翻开小石头,见到大量的我从(经简单普查每平方米有80只,甚至更多)。偶尔会见到红色的小虾米。经过一些荒芜的农田,见到了很多直翅目的动物。从远处的树林中,传来蝉此起彼伏的叫声。继续沿河而上,路过鱼塘,我们见到了难得一见的中华鲟以及金鳟。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听着老师讲蝌蚪最终变为有尾目玉无尾目的辨识方法,看植物上的幼虫,抓蝴蝶,捕螳螂、蚊子、蜂。总之呢,这次实习丰富了我们对部分昆虫的了解。吃过简单的午饭,我们原地休息,不多时,天气突变,我们不得已原路返回,偶遇凤蝶。下午我们进行标本制作。

7月15日,这是动物学是西第二天。今天,我们前往双马头景区。我们依旧跟随老师,认真听老师对一些动物的描述及讲解。没有去捕捉太多的昆虫,不过呢,我们见到了一条黑色的蛇,这是我们在实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爬行动物了。另外,我们每人意外的剥到了红桦树树皮,以留作纪念。下午我们进行实习考试,就此我们的实习画上完满的句号。

五、实习过程的各名录

1、鳞翅目:鳞翅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

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2、直翅目:体小型至巨型,体长4~115毫米,仅少数种类小形。口器为典型咀嚼式口器,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穴居种类为前口式。上颚发达,强大而坚硬。触角长而多节,多数种类触角丝状,有的长于身体,有的较短;少数种类触角为剑状或锤状。复眼发达,大而突出,单眼一般2—3个,少数种类缺单眼。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宽大,停息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前胸特别发达,可活动,前胸

背板发达,常向背面隆起呈马鞍形,中、后胸愈合。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部分种类前足胫节膨大,特化成开掘足(如蝼蛄),适于掘土,多数种类后足形成跳跃足(如蝗虫、蟋蟀、螽斯)。跗节3~4节,少数种类1节。腹部一般11节,少数仅见8—9节,第11腹节较退化,分成背面的肛上板和两侧的肛侧板。雄性外生殖器通常被扩大的第9节腹板所盖。具尾须1对,短而不分节或长丝状。雌虫产卵器一般都很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的产卵器。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相互摩

擦发音(如蝗虫)。发音主要为了招引雌虫。雌虫不发音。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雌、雄两性通常均具听器,仅少数种类不明显或缺)。

3、同翅目:体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

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

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

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

虫无翅,雄性蚧壳虫只有1对前翅,后翅退

化呈平衡棍。足跗节1~3节;尾须消失;雌

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许多种类有蜡腺,但

无臭腺。有些种类能发声或发光。

4、鞘翅目:咀嚼式口器,触角有丝状、

棒状、锯齿状、彬齿状、念珠状、鳃叶状和

膝状等。体小至大形。复眼发达,常无单眼。

触角形状多变。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

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

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

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

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

为圆形或圆球形。

5、蜻蜓目:古翅类昆虫,具咀嚼式口器,头部能转动,胸部各节并

合紧密,四翅相似,长而平,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

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不完全变态,雄虫交配

器位于腹基部。体长20 - 150毫米。颜色多艳丽。触

角短小,刚毛状,3 - 7节。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

分,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前胸较细如颈。

中、后胸合并,称合胸。本目下分3亚目:均翅亚目、

间翅亚目、差翅亚目。

6、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前翅前半多成骨化成半鞘翅

的昆虫。身体由小型至大型不等,体形,体色均多样。

身体含有臭腺(成虫的臭腺开口于后胸侧板内侧,若

虫的臭腺开口于腹部背面)。臭腺分泌物常有特殊气

味,并具一定的刺激性,有驱避敌害的作用。不完全

变态。卵产于物体表面或插入植物组织中。若虫与成

虫的体形、生活习性基本相同,但是翅膀与生殖器官

尚未发育成熟,不会飞。

7、膜翅目:口器为咀嚼式或嚼吸式,翅膜质

二对,前翅常较后翅为大,脉少,腹部第一节并入胸

部,第二节常细缩成柄形,雌虫常具针状产卵器,完

全变态。包括蜂类和蚂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

热带相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植食性或寄生性,包括

各种蚁和蜂。也有肉食性的,如胡蜂等。部分种类营

合群生活,是昆虫中最进化的类群。根据腹部基部是

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8、双翅目:刺吸式口器或舐吸式口器,中胸发达,前后胸退化,仅具一

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完全变

态。体长0.5~50毫米。体短宽或纤细,

圆筒形或近球形。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

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常占头的大

部;单眼2个(如蠓科)、3个(如蝇科)、

或缺(如蚋科)。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

大(图1),一般长角亚目为丝状,由许多

相似节组成;短角亚目3节,有时第3节

分成若干环节,端芒有或无;环裂亚目第3节背侧具芒。

9、螳螂目:中至大型昆虫。体细长,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

的种类。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突出,单

眼3个,排成三角形。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

上颚强劲。前胸特别延长,前足胫节呈镰刀状,

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腿节和胫节生

有倒勾的小刺,用以捕捉各种昆虫。中、后足适

于步行。足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腹部

肥大,雌、雄背板可见9节。腹面雌只见6节,

雄可见9节。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产卵器不突出,尾须短。

10、竹节虫目:最长可达26~33厘

米,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

绿色或暗绿色。头小,口器为咀嚼式,前

胸小,中胸和后胸伸长,有翅或无翅,有

翅种类翅多为两对,前翅革质,多狭长,

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翅平展时

颇似干枯叶片。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

的拟态,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模拟植物枝条,少数种类身体宽扁,鲜绿色,模拟植物叶片,翅宽扁,脉序排成叶脉状,腹部及胫节、腿节亦扁平扩张。有的形似竹节,当六足紧靠身体时,更像竹节,故称竹节虫。

六、动物详细描述

1、涡虫:扁形动物门,涡虫纲。涡虫体扁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略突起称耳突,前端背面、耳突内侧有一对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体呈叶片状,柔软,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触须。尾尖。口在腹面后侧,常在近体后1/3处。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为盲管。体长一般约3~15公厘(0.1~0.6寸),有的超过30公分(约1尺)。多数肉食性,夜出取食原生动物、小螺和蠕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在初秋开始发育。春季产出含受精卵的卵茧,发育不经变态。

2、蚯蚓: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亚纲。体长约60mm-120mm,体重

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3、苍蝇:苍蝇属双翅目,体型小型到中型,触角短于头部和胸部的总长,仅3节,末节末端有节鞭或末节背面有一根羽状刚毛,称触角芒复眼2只,单眼3只。口器为舔吸式。前翅膜质,用来飞翔。后翅特化为平衡棒(halter),隐于前翅基部的翅瓣下。完全变态。苍蝇以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棍的主要特征,区别于其他昆虫。头部有一对圆圆的复眼,两眼之间距离的远近是识别雌雄蝇的标志。两眼距离较远的是雌蝇,两眼距离较近的是雄蝇。头部前面有一对短小的触角,是苍蝇灵敏的嗅觉器。苍蝇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

4、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胸部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胸部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也有6个、4个、2个、0个的),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第7体节)演变而来。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听毛、琴形器和跗节器。蜘蛛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部及腹部,二者之间往往有腹部第一腹节变成的细柄相连接,无尾节或尾鞭。蜘蛛无复眼,头胸部有附肢6对,第一、二对属头部附肢,其中第一对为螯肢多为2节,基部膨大部分为螯节,端部尖细部分为螯牙,牙为管状,螯节内或头胸部内有毒腺,其分泌的毒液即由此导出。第二对附肢称为脚须,形如步足,但只具6节,基节近口部形成颚状突起,可助摄食,雌蛛末节无大变化,而雄蛛脚须末节则特化为生殖辅助器官,具有储精、传精结构,称触肢器。第三至六对附肢为步足,由7节组成,末端有爪,爪下还有硬毛一丛,故适于在光滑的物体上爬行。蜘蛛无触角,无翅,无复眼,只有单眼,一般有8个眼,但亦有6、4、2眼者,个别属甚至没有眼,就眼的色泽和功能而言,又分夜和昼两种。蜘蛛的口器,由螯肢、触肢茎节的颚叶,上唇、下唇所组成,具有毒杀、捕捉、压碎食物,吮吸液汁的功能。蜘蛛大部分都有毒腺,螯肢和螯爪的活动方式有两种类型,穴居蜘蛛大多都是上下活动,在地面游猎和空中结网的蜘蛛,则如钳子一般的横扫。

5、马陆: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

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6、竹节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竹节虫目。形状细长似竹节,中至大型,体长10~30厘米,绿色或褐色。头卵圆形略扁,下口式。复眼小,卵形或球形,稍突出,复眼内侧有单眼3或2个或无。触角短或细长。前胸短,背板扁平。中、后胸长,后胸与第l腹节紧密相连。具翅,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有的品种l对或无翅。足细长或扁,前足在静止时向前伸长。产卵器不发达。有1对不分节的尾须。

7、螳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8、蛱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中小型蛱蝶,展翅5~6.5公分;翅橙黄色,翅缘绿黑色带,其内各有橙色小点,翅脉黑褐色,前翅散布若干黑褐斑;腹部各节亚背部有白点;反面与表面相同;雌雄相似,惟雌蝶翅形较大,颜色较淡。幼虫摄食荨麻科之水麻、木苎麻、冷清草、水鸡油等植物,有群集性;成虫除冬季外皆有发现,飞行缓慢,喜爱吸食腐熟水果或湿地水份。

9、凤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完全变态,卵球形,分散在叶片上。幼虫颜色亮丽。有的幼虫胸部有黑、黄色眼状斑,像蛇头。许多幼虫的颜色图案让它们看起来像鸟粪。幼虫芽1胸节背面有1个分叉的臭角,触动时即突然伸出,并能发出臭气,为凤蝶独有的特征。成虫为大型昆虫。翅2对,较大,密生各色鳞片,形成多种绚丽有光泽的花斑,后翅臀区外缘波状并具有尾突。体被鳞片和短毛。颜色图案很多,但底色多为有闪光的黑、蓝、绿等色,上有黄、橙、红、绿或蓝色花纹。一般有两性的及季节的色彩二型性。口器特化成虹吸式口器,平时呈螺旋状卷曲,吮吸花蜜时可伸直。幼虫植食性,有很多种幼虫以柑桔、樟等树叶为食。善于飞行。对于有臭腺的各类,受惊时会散发臭气。许多凤蝶会模仿那种看起来不好吃的蝴蝶的颜色或图案花纹以保护自己。

10、金鳟: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鲑鱼目。金鳟属鲑科鲑属鱼类。同型结合纯系金鳟发眼卵粒径4.0~6.0毫米,因卵内有一直径约1.5~2.5毫米的玫瑰红色油球而呈鲜艳的红色。金鳟体型与虹鳟相似,周身金黄、橙黄或淡黄色,体侧有红色彩带,眼呈玫瑰红色。投喂含有类胡萝素的饲料体色会更艳丽,肉呈橙红色。金黄色是单纯的显性遗传性状。金鳟喜栖于pH 6.5~7.5的清冷高溶氧水域,弱碱性水更适于其生长。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是20℃,最适生长水温是12~18℃,超过或低于18℃越远生长越慢,超过22℃,死亡率增高,25℃水温下不多日即全部死亡。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不结冰即能摄食生长。纯系金鳟摄食较缓慢,杂交金鳟摄食迅猛。喜食水生昆虫和近水、落水陆生昆虫及小型鱼类。

七、意见与建议

首先,我希望我们的实习地点能够多一些,最好还能够远一些,挑选地理位置偏差大的区域,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对同目动物不同环境下的特性比较。其次,我们应该有多一些的专业老师为我们讲解。最后,实验器械多一些,以满足同学们需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