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7题)。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在本课前又学习了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1、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2、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

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兴趣。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直接引出计算例题,比较枯燥。通过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为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展示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在练习方面,我结合教材有针对性,让学生做课本48页的做一做,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 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 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 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 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 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

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 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习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X 3, 2800 X 5,不能熟练的将 一位数与0 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 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 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习, 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 我又学习到了许多, 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新授课) 主备教师:王建红复备教师:审核人: 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课标要求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 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方式 本课时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练习法。 三、评价方式 本课时目标检验的评价方式:口头交流(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中实施)、小组汇报(在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中实施)、书面练笔(在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中实施),习题检测(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中实施)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口算 50×90= 40×80= 32×30= 70×140= 300×30= 25×30= 小组口头交流: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该怎么做?你能尝试一下笔算70×140吗?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也有问题提出,等你来解答哦。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请你列式吗? 出示:160×30 106×30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出示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并汇报不同算法。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材,67页例题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问题 1.口算。直接说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2.笔算。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8×6= 703×5=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 教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例6.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读题,了解信息,并列式 2.自主尝试计算280×3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四.展示交流、质疑提升 列竖式计算:P67“做一做” 420×6= 370×5= 1300×9= 260×5=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再让小组上台展示,说说算法。 五、归纳总结、达标练习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 4800 B、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内容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内容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关键: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讨论: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设疑,引入新课 问:你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图书室。 问: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2﹑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 280×3 = ? (2)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这题应怎样进行计算?自己试一试。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三上教材P67 例5 例6 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多媒体课件)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你能算出运动场有多少个座位吗、试试看。 1.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 2.观察算式中因数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 揭题: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一个因数有0的算法。 (1)引导: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把604看成600,600×8=4800。因为600比604小,所以运动场的座位应该比4800多一些。) (2)追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运动场座位准确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列出竖式,并试着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②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写几? ④小组代表发言:因数十位上的0乘8还得0,再加上进上来的3得3,所以积的十位上写3。 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2、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题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3个280是多少。) (3)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因数与例5有什么不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说课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七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a、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b、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c、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53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提倡算法优化,并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材第86页例7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呈现的是学校图书室里购书的情境。题目要求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将两种算法进行对比,有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时,可结合图片,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了解学生读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例题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数量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独立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了教材中的两种算法,就请他们说一说计算过程,尤其是第二种算法,0×3这一步能不能省略?如果要省略,那么

因数3应该移到什么位置上?这时书写积应该注意些什么?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上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为四年级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和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教师要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研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类型题的简便算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使学生牢固掌握。同时,在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multiplication with 0 at th e end of a factor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XX×3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

0.二、新课 1.教学例 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 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 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 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 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三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慎佳丽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第三课时,第66页例4、第67页例5及相关习题。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进行的,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解决问题并通过想一想的算式,根据乘法的意义, 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解决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会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能运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四)学习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 课件呈现:课本第66页情境图,故事导入。 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 1、问题1:想一想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0+0+0+0+0+0+0=0(个) 0×7=0(个) 7×0=0(个)

2、想一想:你能举例说明7×0=0的理由吗? 0×3呢,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算式来吗? 0×3= 9×0= 0×0= 3、总结 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4、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内容。 ①0×2 5×0 0×6 2×0 0+5 6×0 答案:0、0、0 0、5、0 解析:【考查目标1】在巩固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同时,体验有关0的乘法与加法的对比,突破思维定势。 ②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0=0 0○4=4 0○4=0 7○7=0 10○0=0 0○0=0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需要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 【设计意图:加强对比,明晰概念,结合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帮助理解】(三)、再探究 1、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本第67页例5 问题3:如何列式?集体列出算式:604×8= 2、探究算法 (1)估算。 问题4: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怎么估? 【设计意图:突出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的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探究笔算方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三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平睦河小学鲁永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循序渐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又有动脑的,既有单个回答

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潜在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做到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口算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口算试题,比较“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得出“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的结论。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页内容。 教材分析: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中数的计算。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一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其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二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统统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迁移和推理能力不够丰盛,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繁复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易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优化、简化意识的优良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易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铺垫,创境导入 1.出示算式: 12×30=120×30= 123×30=102×30= 师: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利用0在乘法中的特性使计算简易,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2.笔算:123×45=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总结:末位对齐,先算5个一乘123得615个一,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算4个十乘123得492个十,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乘法笔算是基本功,学生已经能烂熟的依据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通过小结笔算过程及积的对位,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丰盛的笔算经验。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1.出示问题,关注思考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20003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末尾也有0,易与添上的0相混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正确。(PPT展示)24×400 300×11 15×500 500×11 *24×50 *15×60 师:(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口算的?请列举一题说说。 (2)为什么(*题中)积中的0与因数中的0总个数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例题讲解 1、呈现小猴骑自行车绕跑道练习的情景图。 (1)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50×200= (2)尝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方法1:150×200 方法2:150×200 =150×2×100 =200×100+200×50 =300×100 =20000+10000 =30000 =30000

方法3:15×2=30 方法4:15×2=30 150×2=300 150×200=30000 150×200=30000 方法5:150×200 =15×2×10×100 方法6: 150 方法7:150 方法8:1 5 0 × 200 × 200 × 2 0 0 000 30000 3 0 0 0 0 000 300 30000 方法9: 200 ×150 10 2 30000 (5)观察比较:(方法1——方法5)你认为哪种算法方便? (方法6——方法9)怎样列竖式计算书写格式最好? 总结:(1)用推算的方法做较简便,即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写几个“0”。 (2)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格式最好。 方法巩固:阅读P20小丁丁的话,再次回忆竖式计算的算理。 (说明方法7的计算过程时,用虚线帮助理解。但是告诉同学书上以及今天讲解时出现的虚线只是帮助理解,做题目时,虚线不必出现。) 小结:这道题方式多样,类似题目我们用竖式比较方便,我们接下来用竖式练习几道题。 (二)新知巩固 师:现在我们用推算法来练一练。完成书本20页上的计算题。 (1)单题计算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题,把竖式填写完整。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 师:我们接着完成第三题300×240。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并且强调注意书写格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四(1)班凌秉帅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 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0×25 = 80×5 = 700×2= 60×30= 101×9= 160×3= 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 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那么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如果遇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是否也可以这样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3.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题目中有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学习例2(1).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做一做。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上黑板演示。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 =4800(千米)160×30=4800(千米) 160 160 ×30×30 —————————— 0 00 4800 48 0 ————— 4800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板书小结,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一样: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注意写竖式时,将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习例2.(2)我们会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4800千米,普通列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106×30=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竖式 疑:中间的0如何处理 观察引导: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可以不要;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可直接添在积的后面。 结合板书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写竖式时,将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书写格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4.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末尾也有0,易与添上的0相混淆。 教学准备: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8×400 300×17 *15×60 500×25 *24×50 16×300 师:(1)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口算的?请列举一题说说。 (2)为什么(*题中)积中的0与因数中的0总个数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媒体出示主题图 (1)你收集到什么信息?怎样列式来解决问题? (2)尝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方法1:150×200 方法2:150×200 =150×2×100 =200×100+200×50 =300×100 =20000+10000 =30000 =30000 方法3:15×2=30 方法4:15×2=30 150×2=300 150×200=30000 150×200=30000 方法5: 150 方法6:150 方法6:1 5 0 × 200 × 200 × 2 0 0 000 30000 3 0 0 0 0 000 300 30000 (5)观察比较:(方法1——方法4)你认为哪种算法方便? (方法5——方法7)怎样列竖式计算书写格式最好? 得出:(1)用推算的方法做较简便,即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 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 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格式最好。2.看书P19-20页,发现小巧的方法与汇报的小朋友都有一根分界线,你们认为需要吗?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准备 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 X300= 30X 23= 53X 30= 20X 700= 40X 22= 608 X 5= 20X 20= 40X 90= 502X 7= 608X 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T中等生T优生的顺序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 X 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 个数? 160X 30=4800 160 X 30 4800 B、 106X 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X 30 (2)计算106 X 30时,既然中间的 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X 30=3180 106 X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2)错例展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