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ioEMG III 口腔齿科面部表面肌电图 EMG

BioEMG III 口腔齿科面部表面肌电图 EMG

BioEMG III 口腔齿科面部表面肌电图 EMG
BioEMG III 口腔齿科面部表面肌电图 EMG

BioEMG III?口腔齿科面部表面肌电图EMG

Surface EMG is the worldwide standard method for recording muscle-specific 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s. It has been proven reliable in numerous studies over many years and is a clinical procedure that can easily be performed in any dental office. This information is

invaluable to the clinician that hopes to create beautiful dentistry that works with the patients physiology for optimum results.

SEMG is the only way to objectively measure the actions and reactions of the muscles of the head and neck. This provides each clinician the ability to test his treatments and bite positions before finalizing the treatment position. With BioEMG III you can give up “HOPE” dentistry.

Stop hoping your bite is right for your patients muscles, stop hoping your restorations will not lock in muscle spasm, start feeling the freedom and confidence that comes with objectively testing your patients muscles with BioEMG III.

Historically, electrical noise reduction has been an extremely vital component of any system that is attempting to measure the minute electrical signals emanating from muscles. Hundreds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 your office give of electrical signals that can be mistakenly recorded and interpreted as muscle activity by lesser systems. While t he BioEMG III’s rejection ratio is a trade secret, the BioEMG III is the only SEMG system to Unconditionally Guarantee a 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n of >129db. This is the highest noise reduction ratio of any in-office craniofacial SEMG system ever sold.

The BioEMG III incorporates intuitive displays that are extremely fast and easy to interpret over conventional systems that simply spit out the microvolt levels of each channel. Now you can design a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categorize muscles based up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ir behavior. Based upon your thresholds,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show which muscles are resting properly or hyperactive. It provides immediate evaluation of the synergy, symmetry and timing of craniofacial muscle firing to expedite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mandibular muscle function.

表面肌电图是记录肌肉特异性活性骨骼肌的全球标准方法。它已被证明是可靠的多年来许多研究,并且是可以很容易地在任何牙科诊所进行临床过程。这些信息是非常宝贵的是希望创造美观的牙齿,与患者的生理,以获得最佳效果的工作的医生。

表面肌电是客观测量的头部和颈部的肌肉的动作和反应的唯一途径。这提供了每个临床测试他的治疗和确定治疗位置之前咬住位置的能力。随着BioEMG,你可以放弃“HOPE”牙科。祝愿您停止您的患部的肌肉咬合,希望你的修复不会肌肉痉挛锁定而停止,开始感觉自由和信心附带客观测试您的患者的肌肉BioEMG III。

从历史上看,电噪声降低一直是试图测量分钟电信号从肌肉发出的任何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百在你的办公室电子设备得到了可以被误记录和较小的系统解释为肌肉活动的电信号。而BioEMG III的抑制率是商业秘密,该BioEMG III是唯一SEMG系统无条件担保>129分贝的共模抑制比。这是有史以来销售的任何在办公室颅面表面肌电信号系统的最高噪音降低率。

该BioEMG III采用了直观的显示,是非常快速和容易解释了,仅仅吐出每个通道的微伏水平的传统系统。现在,你可以设计一个系统来自动分类基于其行为的质量和数量的肌肉。根据您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显示其肌肉适当休息或活动过度。它提供的协同作用,对称性和颅面肌肉点火定时立即评估加速评估下颌肌功能的过程

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病史调查需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询问家族史,过敏史及既往史。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如体重,营养,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细胞分析,胸片等。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无骨折,明确骨折部位,类型等,如曲面体层,CT 等。 (三)心理及社会因素 颌面部损伤常因交通事故,工伤或暴力所致,往往造成颜面部不同程度损害,大多数患者对容貌和功能恢复有焦虑和担忧心理,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所以伤后最初阶段患者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怒,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二护理措施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急救 1.防止窒息防止窒息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处理,把急救工作做在窒息之前。 2.止血要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及现场条件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3.休克的急救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两种;创伤性休克处理原则为镇静、镇痛、止血和补液,可用药物协助维持血压;对

失血性休克,可快速输液、输血。 4.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防止感染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包扎伤口,应用抗生素,注射破伤风疫苗。 6.包扎包扎能起到保护创面、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防止污染的作用。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一般取半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局部 组织水肿。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取平卧位,脑震荡患者绝对卧床。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异物及血凝 块以防止窒息,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缺氧患者及时给氧。 4.创面的护理:对已经发生感染的伤口不宜缝合,可湿敷、清洗, 以控制感染,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健康后作进一步处理;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7.颌面部伤口缝合后的护理:缝合后予以暴露或适度加压包扎。 8.颌骨骨折固定病人的护理:颌骨骨折固定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咬合

表面肌电分析

表面肌电简介及分析方法 一、表面肌电信号概念 表面肌电信号 (surface electrom yographic signal, sEMG 信号)是从皮肤表面 通过电极引导并放大,显示记录神经肌肉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主要是浅层 肌肉和神经干综合的电活动。表面肌电信号主要有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量、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募集的模式等有关。 二、表面肌电信号主要是通过时阈和频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sEMG 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用于刻画肌电图时间序列的振幅特征,主要指标包括积分肌电(integrete EMG,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平均振幅(MA)。 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 iEMG)是一段时间内肌肉中参与活动的运动单 位放电总量,其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参加工作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多少和 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大小。用来分析在单位时间内肌肉的收性。 平均振幅表示肌电信号的强弱,其大小与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和放电频率的同步化程度有关。 2、sEMG 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频阈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在频率维度上反映 sEMG 的变化,表面肌电信 号的频域分析广泛应用于肌肉疾病诊断和肌肉疲劳检测。利用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傅立叶转换(FFT),获得的频谱或功率谱反映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变化。常用指标有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 MF)。 MF 指放电频率的中间值,即肌肉收缩过程中放电频率的中间值,一般也 是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由于骨骼肌中快慢肌纤维组成比例不同,导致不同部位骨骼肌之间的 MF 值不同。快肌纤维兴奋表现在高频放电,慢肌纤维则在低频。一般在中高强度的运动时,MPF 和 MF 值会有所下降,频谱左移,则说明局部肌肉出现疲劳。并且导致反映频谱曲线特征的 MPF 和 MF 产生相应的下降。 3、sEMG在肌肉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Ⅰ)利用sEMG评价肌肉疲劳 MPF或MF随肌肉活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或肌肉活动次数的增加呈线性 规律下降,且下降速度主要与负荷大小或肌肉疲劳程度相关, (Ⅱ)利用sEMG预测肌纤维类型 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主要是MPF)与肌肉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呈线性负相关,或与Ⅱ型肌纤维的比例呈线性正相关 (Ⅳ)利用sEMG研究肌肉活动的协调程度

3.肌电图操作规范

生效日期:2012年05月25日版本号:1.1 修改日期:2012年05月20日页码:1/2 一、目的 规范肌电图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肌电图检查。 三、规定 (一)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 (二)适应证 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2.神经源性疾病: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病等。 (三)禁忌证 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L者; 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四)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肌肉的电活动常采用同轴单芯针电极作为电极,插入到骨骼肌,经对称分差放大器放大,在显示器上观察到肌电的图形;并有相应的扬声器、录音、打印设备;刺激器多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机器还具备延迟线、平均器(均加器)、贮存、锁定装置。近年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记录和分析肌电情况,进行平均电压计算与显示、频谱分析、神经传导速度计算,以及存储、打印,使之更为精确、方便。 2.检查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明确检查肌电的目的,以便确定需检查的肌肉以及检查的步骤和目的。 (2)向患者解释检查及正常反应,消除恐惧心理。 (3)完成针电极及检查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五)方法 1.检查部位 (1)肌源性病变,出现肌肉萎缩,选择病变的肌肉进行检查。必要时行双侧同名肌对比检查。 (2)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寻找该神经根支配下的肌肉进行检查。 2.步骤 (1)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201845.html, 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作者:乔凯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2期 大多数人对心电图、脑电图都有所了解,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名为“肌电图”的检查。那么,肌电图主要查什么,检查过程中又有哪些讲究呢? 肌电图主要查什么? 既然是“电图”,那肯定是记录电活动的检查,就像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脑电图记录大脑的电活动一样,肌电图是记录神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 临床上,肌电图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电极(包括贴在皮肤表面的电极和扎入肌肉的針电极),记录肌肉和神经主动或诱发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对这些电信号的分析,判断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神经根、外周神经、神经肌肉连接处和肌肉)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此外,肌电图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如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接头处功能的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用于评价肌膜兴奋性变化的运动试验等,临床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肌电图检查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肌电图的检查时间因人、因病而异,短的十几分钟,长的需要1个多小时,一般会先进 行无创的神经传导检查,再进行有创的肌肉检查。 检查神经时,需要给予电刺激来“激活”神经,使其产生一个可以被表面电极记录到的电反应,患者会有“触电”样感觉。 在完成神经检查后就要检查肌肉的电活动。检查肌肉时需要将一种特殊的电极针插入患者待检的肌肉中,针插入后,医生会先让患者完全放松肌肉,从而观察有没有异常的自发活动,然后让患者轻轻地收缩被检肌来看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有无异常,患者在此过程中会略感酸痛。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无力、手脚麻木(包括感觉减退、针刺和蚂蚁爬的感觉等)、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且医生考虑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而不是由中枢神经引起时,会建议患者做肌电图检查。 虽然肌电图是一项低风险检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如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做针电极检查,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安装外部起搏器导线的患者不应

3.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目的 规范肌电图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肌电图检查。 三、规定 (一)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 (二)适应证 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2.神经源性疾病: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病等。 (三)禁忌证 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L者; 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四)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肌肉的电活动常采用同轴单芯针电极作为电极,插入到骨骼肌,经对称分差放大器放大,在显示器上观察到肌电的图形;并有相应的扬声器、录音、打印设备;刺激器多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机器还具备延迟线、平均器(均加器)、贮存、锁定装置。近年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记录和分析肌电情况,进行平均电压计算与显示、频谱分析、神经传导速度计算,以及存储、打印,使之更为精确、方便。 2.检查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明确检查肌电的目的,以便确定需检查的肌肉以及检查的步骤和目的。 (2)向患者解释检查及正常反应,消除恐惧心理。 (3)完成针电极及检查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五)方法 1.检查部位 (1)肌源性病变,出现肌肉萎缩,选择病变的肌肉进行检查。必要时行双侧同名肌对比检查。 (2)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寻找该神经根支配下的肌肉进行检查。 2.步骤 (1)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2)将消毒的针电极插入肌肉,观察插针时、肌肉松弛时和肌肉作随意运动时的肌肉生物电活动。 (3)插针时,在肌电图示波屏出现一阵电位波动。

肌电图操作常规

肌电图操作常规 目录 第一章一般常规 (2) 第二章肌电图 (2)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 (2) 第二节单纤维肌电图 (5) 第三节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6) 第三章神经传导检查 (6) 第一节运动神经传导检查 (7)

第三节 H反射测定 (9) 第四节 F反射测定 (9) 第五节瞬目反射 (10) 第六节神经重复刺激 (10) 第四章诱发电位 (11) 第一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11) 第二节磁刺激皮层诱发电位 (16) 第三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17) 第四节视觉诱发电位 (17) 第五节事件相关电位 (18) 第六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19) 第五章报告的书写 (22) 第六章检查室规则 (22) 第一章一般常规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图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第二章肌电图 肌电图(EMG)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活动的电生理诊断技术。狭义EMG通常指常规EMG或同心针EMG,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活动特性。广义EMG指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NCV),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 【适应症】 1.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炎及脱髓鞘病等。 2.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腓骨肌萎缩,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3.肌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强直综合征,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 4.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5.肌内注射肉毒毒素的有效部位选择。 6.肌肉活检合适部位的选择。 【禁忌症】

Glazer表面肌电评估解读

Glazer表面肌电评估解读

————————————————————————————————作者:————————————————————————————————日期:

1、评价流程设计: Pre-baseline:60秒放松测试60秒 Fastflick/rest:2秒×5次/10秒快速收缩5次/放松10秒 Tonic contraction:10秒/10秒收缩10秒/放松10秒 Duration :60秒持续收缩60秒 Post-baseline:60秒后基线60秒 2、评估指标解释; A、RMS(均方根值)/单位uv(微伏):反应患者盆底肌收缩或者放松是的表面肌电值,幅值的增加表明肌力的增强,也就是说RMS与肌力成正比。 3、肛肠科盆底肌表面肌电评估统计数值(参考值): 部位指标 时间段 Pre-b aseline 静息平 均值 Mean Fastflick 快速收缩 的最大值 Maximum Tonic 最大收缩 值 Maximum Duration 持续收缩 的平均值 Mean Post- baseline 静息值 阴道RMS 2 35-37.5 25 20 2 部位指标 时间段 Pre-b aseline 静息值 Fastflick 快速收缩 Tonic 最大收缩 Duration 持续收缩 Post- baseline 静息值 肛门RMS最大值 (max)4 以 下 正 常 70以 上 正 常 40以 上 正 常 25以 上 正 常 4 以 下 正 常 4-5 基 本 正 40-50 基 本 正 35-40 基 本 正 20-25 基 本 正 4-5 基 本 正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示意图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易受损伤。由于这个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又是人体重要感官集中的区域,该部位的损伤不仅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反应和功能障碍,而且常造成人体形貌的缺陷甚至损毁,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正确救治十分重要,其追求的效果不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将伤员的功能和外形尽可能恢复到伤前的水平。这就是口腔颌面部创伤救治中功能与外形并重的基本原则。 损伤的原因很多,平时多为交通事故伤和工伤,还有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意外损伤等,战时则以火器伤为主。 人体是统一整体,任何局部的损伤,均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口腔颌面部的多处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多发伤以及不同致伤因素造成的复合伤使伤情变得复杂,在救治过程中必须作全面系统的检查,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抢救生命,然后尽早进行专科救治,以免延误时机,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口腔颌面部创伤救治,除需了解和掌握损伤的共性和处理原则外,尚需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以及救治原则和技能。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的能力很强。因此,伤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创口,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感染,在清创后,仍可做初期缝合。但是由于血运丰富,伤后一般出血较多,容易形成血肿,作为创伤反应的组织肿胀出现得早而明显,在口底、

咽旁、舌根等部位,可因血肿、水肿、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分泌物或异物等的阻塞而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窒息,必须予以特别注意。 2.口腔颌面部腔、窦多,如鼻腔、口腔、鼻窦等,腔窦内常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创口常与这些窦腔相通,容易引起感染,故在清创时,应尽早关闭这些与腔窦相通的创口,以减少感染机会。 3.颌骨上有牙,颌骨骨折发生骨折段移位时,则引起咬合关系错乱,导致咀嚼功能障碍。咬合关系错乱是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治疗颌骨骨折时,应以恢复正常咬合关系为重要标准,而牙则常被用作固定颌骨骨折的基础。另外,在高速撞击伤中,被打折的牙或脱位的牙以及碎骨片可能成为“二次弹片”,增加周围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机会。 4.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常妨碍正常进食,需选用正确的进食方法和食物,以维持伤员的营养。进食后应清洗口腔,注意保持伤口卫生,预防伤口感染。 5.口腔颌面部又是呼吸道的上端,损伤时最容易发生机械性阻塞,故在抢救伤员时首先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误吸。 6.鼻部、唇部、舌、睑部、眶部和颊部开放性损伤时,如处理不当,伤口愈合后常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和器官的移位和变形以及瘢痕挛缩畸形。因此,在处理颌面部伤口时,尽量保留有可能存活的组织,进行精确对位缝合是非常重要的。 7.颌面部有腮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组织。如腮腺受伤,可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 一、脑电图室 (一)脑电图室环境 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 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 (二)脑电图仪 1.电源: 我国使用的50Hz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 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 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 2.电极: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 电极种类分为: 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 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 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 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 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

电极盒有如下功能: 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1或输入2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 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 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 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1相对输入端2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 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越大越好,一般应在5000:1以上; 放大器的带通范围一般在0.1~100Hz,但颅内皮质或深部记录时,需要宽带滤波放大器。 ③测试功能:测试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 4.后置放大器: 将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功率放大,从而带动记录笔的运动,数字化脑电图仪无后置放大部分。 (三)闪光刺激器: 刺激器以圆形最好,也可以是矩形,直径13cm可产生大范围白色弥散光圆形照射区,散射灯罩的中心标出一个注视点,灯罩表面应无条纹图案,以免产生图形刺激效果; 光照度不小于10万烛光(>100Nit); 刺激脉宽在0.1~10ms,刺激频率在1~60Hz之间可调; 刺激器放在患者旁边,刺激脉冲通过连接线疏松值脑电图记录仪的主机与脑电图信号同步记录和显示。 (四)安全措施 脑电图仪器电源应连接医院专用的安全供电系统,安全供电系统的线路及插座质量及安全标准均高于普通市电电路,应使用三相插头和插座,并保证其中地线连接正常;

表面肌电信号实验手册总结

实验基于sEMG时域特征特的动作识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 2.利用MATLAB对肌电信号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 二、实验设备 1.Wi-Fi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卡; 2.32位Windows XP台式机(Matlab 7.0软件); 3.802.11b/g无线网卡; 三、实验内容 (1)学习信号的基本去噪方法,并用MATLAB实现; (2)学习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特征并利用Matlab来进行波形长度(WL)符号改变数(SSC)、过零点(ZC)、威尔逊赋值(WAMP)等特征的提取; (3)学习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方法,掌握BP神经网络的用法,将其用于肌电信号的动作识别。 学习以上三个部分,最终完成一整套肌电信号去噪、特征提取(选取一种特征)、基于特征的动作识别的MATLAB程序。 四、实验原理 (1)小波去噪 小波去噪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小波变换基础上的新兴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噪声在不同频带上的小波分解系数具有不同强度分布的特点,将各频带上的噪声对应的小系数去除,保留原始信号的小波分解系数,然后对处理后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纯净信号。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图如下

(2) 特征提取 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成均值为零,而方差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信号。时域特征的计算复杂度低,提取比较方便。 最常用的方法有:方差,过零点数(Zero Crossing, ZC ),Willison 幅值(Willison Amplitude, WAMP ),绝对值平均值 (Mean Absolute Value, MA V )和波形长度(Wave length ,WL )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特征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往往选择用不同的时域特征组合形成联合特征向量。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过零率(ZC ):为波形通过零线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号的频率特性。为了降低零点引入的噪声,往往会引入一个阈值δ。计算方式如下: )(),sgn(11δ≥-+-++k k k k x x x x (1) Willison 幅值:是由Willison 提出一种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值变化数量进行计算的方法,经过后人的研究,对Willison 幅值的阈值有了明确的范围限定,目前认为V μ100~50 是最合适的阈值范围。其数学表示公式如公式(3-3)。 ∑=+-=N t i i x x f WAMP 1 1 (2) 其中:?? ?>=otherwise x if x f 阈值 01 )( 波形长度(WL ):它是对某一分析窗中的波形长度的统计,波长可以体现该样本的持续时间、幅值、频率的特征。 ∑-=-+=1 1 ) ()1(1N i i x i x N WL (3) 符号改变斜率(SSC ):为信号的的频率性能提供了一些附加信息,对于3个连续的采样点,给定阈值ω,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波峰波谷的个数。 ()()()N i x x x x i i i i ,,1,11 =≥-?-+-ω (4) (3) 神经网络 BP 神经网络又称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它是一种多层的前向型神经网络。在BP 网络中,信号是前向传播的,而误差是反向传播的。所谓的反向传播是指误差的调整过程是从最后的输出层依次向之前各层逐渐进行的。标准的BP 网络采用梯度下降算法,与Widrow-Hoff 学习规则相似,网络权值沿着性能函数的梯度反向调整。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损伤(四)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损伤(四) (总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X型题{{/B}}(总题数:34,分数: 1.患者男,因车祸致颌面部外伤,就诊时口内较多血凝块,上颌骨后坠移位,呼吸急促,伴有轻度的“三凹”症状,此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______ A.吸氧 B.悬吊后坠的上颌骨块 C.清除口腔异物 D.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E.气管切开 (分数:) A. B. √ C. √ D. E. 解析: 2.下列对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所致休克的处理措施,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抗休克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组织灌流量 B.若为失血性休克,以补充血容量为主 C.若为创伤性休克,以安静、镇痛、止血、补液为主 D.休克早期可大量输入平衡盐溶液 E.中度休克以输平衡盐溶液为主,以输全血为辅 (分数:) A. √ B. √ C. √ D. √

E. 解析: 3.口腔颌面部压迫止血常用的部位有______ A.耳屏前 B.下颌角 C.眶下缘 D.咬肌下端前缘 E.胸锁乳突肌前缘与舌骨大角交界处稍下方 (分数:) A. √ B. C. D. √ E. √ 解析: 4.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______ A.开放性伤 B.闭合性伤口 C.洞穿性伤口 D.窦腔伤口 E.骨折导致出血 (分数:) A. √ B. C. √ D. √ E. 解析: 5.伤口包扎的作用有______

A.压迫止血 B.减轻疼痛 C.暂时固定骨块 D.减轻污染 E.保护并缩小伤口 (分数:) A. √ B. C. √ D. √ E. √ 解析: 6.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要点是______ A.颈外动脉有多个分支,颈内动脉无 B.颈外动脉粗,颈内动脉细 C.颈外动脉位于浅部前方,颈内动脉位于深部后方 D.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位于内侧,颈内动脉位于外侧 E.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位于外侧,颈内动脉位于内侧 (分数:) A. √ B. C. √ D. √ E. 解析: 7.下面对于颌面部擦伤处理,正确的是______ A.清洗创面 B.及早清创缝合 C.多数情况可暴露创面而无须包扎

表面肌电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4 表面肌电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在电生理概念上虽然与针电极肌电图相同,但表面肌电图的研究目的,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与针电极肌电图是有很大区别的。相对与针电极肌电图而言,其捡拾电极为表面电极。它将电极置于皮肤表面,使用方便,可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的EMG信号。并很好地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同时,它提供了安全、简便、无创的客观量化方法,不须刺入皮肤就可获得肌肉活动有意义的信息,在测试时也无疼痛产生。另外,它不仅可在静止状态测定肌肉活动,而且也可在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诊断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50]。 4.1 肌电(electromyography, EMG)信号的产生原理及模式 4.1.1肌电信号的产生原理 肌肉收缩的原始冲动首先来自脊髓,然后通过轴突传导神经纤维,再由神经纤维通过运动终板发放冲动形成肌肉收缩,但每根肌纤维仅受一个运动终板支配,该运动终板一般位于肌纤维的中点。当神经冲动使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肌蛋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细胞丝向暗带中央移动,与此相伴的是A TP的分解消耗和化学能向机械功的转换,肌肉完成收缩。在肌肉纤维收缩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微弱的电位差,这就是肌电信号的由来。 人体骨骼肌纤维根据功能分为Ⅰ型慢缩纤维,又称红肌,亦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Ⅱa型和Ⅱb型快缩纤维,又称白肌。“红肌”力量产生较慢,其特点是ATP产生是氧化代谢产生的(即其含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可以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作用主要为保持耐力。快肌纤维则主要是无氧酵解(糖原代谢)途径,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易产生疲劳和乳酸堆积[46]。所以,不同纤维类型因其收缩类型不同,能量代谢改变不同,生理作用不同,故其收缩时的肌电信号也有不同特征,故而肌电信号反过来也可相应反映耐力、生化改变,也就是疲劳度、代谢等方面的情况。 4.1.2表面肌电信号产生的模式 肌肉内组成单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都被包围在兴奋和未兴奋的众多肌纤维及其它导电性良好的体液和组织中,各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都会在其外部介质中形成“容积导体导电”现象。产生动作电位的各肌纤维形成一个共同的

肌电图考试题教学教材

肌电图考试题

2015年11月肌电图考试试卷考试题 科室: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 下面对肌电图的适应症叙述错误的是() A 脑出血 B 臂丛神经损伤 C 重症肌无力 D 面神经炎 2 下面对肌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指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的电活动 B 记录肌肉安静状态下的电活动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 C 记录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生理活动 D 检查无痛苦,易于接受 3 关于H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反射是脊髓单突触反射 B 相当于膝腱反射的电生理反射 C 用电生理方法刺激胫神经,引起脊髓单突触反射,从而导致它所支配的腓肠 肌收缩 D 由Hoffmann而得名 4 骶神经根病变H反射的变化() A H波幅度下降、消失,潜伏期延长 B H波幅度增加、消失,潜伏期延长 C H波幅度下降、消失,潜伏期缩短 D H波幅度增加、消失,潜伏期缩短 5 上运动神经元疾病时,H波的变化() A H波与M波波幅比增加,H波阈值降低 B H波与M波波幅比降低,H波阈值降低 C H波与M波波幅比降低,H波阈值变长 D H波与M波波幅比增加,H波阈值变长 6 肌电图检查不正确的描述() A 检查肌肉静息电位 B 检测插入点位和自发电位

C 检查时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 D 地线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7 神经传导速度公式正确的是() A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B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0/两点间潜伏期差(ms)C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D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0/两点间潜伏期差(ms) 8 广义的肌电图不包括() A EEG B NCV C RNS D EMG 9 狭义的肌电图指() A EEG B TCD C ECG D EMG 10 关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神经轴突末梢与骨骼肌之间形成的功能性联系部位 B 轴突末梢含有许多囊泡 C Ach为主要的递质 D 终极点位有“全或无”的特征 11 下列不属于肌肉疾病的是( ) A 重症肌无力 B 多发性肌炎 C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 线粒体肌病 12 下列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是() A 重症肌无力 B 周期性瘫痪 C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 线粒体肌病 13 多发性肌炎的肌电图表现不正确的是() A 自发性纤颤 B 正锐波 C 多相波增多 D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肌电图有典型的肌源性受损表现 B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C 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D 神经传导速度时快时慢 15关于强制性肌营养不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典型的肌强制放电有诊断意义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测试——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自测【A型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 A.表情 B.咀嚼 C.味觉 D.嗅觉 E.语言 2.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受伤后通常不会导致 A.出血较多,常见发生休克 B.易形成血肿 C.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 D.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强 E.组织抗感染力强 3.治疗颌骨骨折的基本标准是 A.解剖复位 B.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 C.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 D.保证良好的咀嚼功能 E.保证良好的语言功能 4.下列何种骨折最易伴发颅脑损伤 A.下颌骨骨折 B.鼻骨骨折 C.上颌骨L E.FortI型骨折 D.颧骨颧弓骨折 E.上颌骨L E.FortⅢ型骨折 5.下列何种骨折最易伴发颈部损伤 A.下颌骨骨折 B.鼻骨骨折 C.上颌骨L E.FortI型骨折 D.颧弓骨折 E.上颌骨L E.FortⅡ型和Ⅲ型骨折 6.下列哪项不是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A.血循环丰富,易发生组织血肿和水肿 B.由于污染多,容易感染及组织坏死

C.易并发颅脑损伤 D.易发生窒息 E.常发生面部畸形 7.口腔颌面部损伤后伤口易受污染的原因是 A.面部是暴露部位 B.口腔颌面部腔窦多 C.口腔内有牙齿,牙齿携带大量细菌 D.口腔颌面部有口腔、鼻腔等,不能严密包扎敷料 E.口腔和鼻腔经常活动,不断获得新细菌种植 8.口腔颌面部损伤后,伤口愈合快,抗感染强是由于 A.神经分布细密 B.肌肉的功能活动 C.血液供应丰富 D.咀嚼运动的促进作用 E.伤口暴露容易清洁 9.颌面部创口初期清创缝合最宽的时间为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创口,72小时以上,在清创后,仍可作初期缝合 10.颌面部软组织外伤(包括手术损伤)后的水肿,一般在何时表现最为明显? A.4小时~6小时 B.6小时~12小时 C.12小时~24小时 D.24小时~48小时 E.48小时~72小时 11.异物阻塞咽喉部导致的窒息应当 A.迅速用手指或器材掏出或用吸引器吸出阻塞物 B.尽快行环甲膜切开术 C.尽快行气管切开术 D.用大针粗线牵出舌 E.使伤员处于头低侧卧位或俯卧位 12.判断窒息最有力的依据是 A.烦躁不安 B.呼吸急促 C.颅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出现凹陷 D.出冷汗、脉速 E.血压下降 13.下列哪个部位的骨折最易引起呼吸道阻塞 A.颏部正中骨折 B.一侧颏孔区骨折

肌电图操作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肌电图操作常规

目录第一章一般常规··(2) 第二章肌电图··(2)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2) 第二节单纤维肌电图·(5) 第三节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6)第三章神经传导检查··(6) 第一节运动神经传导检查·(7) 第二节感觉神经传导检查·(8) 第三节 H反射测定·(9) 第四节 F反射测定·(9) 第五节瞬目反射·(10) 第六节神经重复刺激·(10) 第四章诱发电位·(11) 第一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1) 第二节磁刺激皮层诱发电位·(16)第三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17) 第四节视觉诱发电位·(17) 第五节事件相关电位·(18)

第六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9) 第五章报告的书写··(22) 第六章检查室规则··(22) 第一章一般常规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图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第二章肌电图 肌电图(EMG)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活动的电生理诊断技术。狭义EMG通常指常规EMG或同心针EMG,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活动特性。广义EMG指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NCV),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

表面肌电图在康复治疗的应用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 ,DEMG),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肌肉运动中产生的生物电通过两个测量电极(相对于参考电极)产生电位差,差分放大器检测到该信号后,经过放大、记录后所得到的图形,现代高档的sEMG都是把放大的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通讯系统传输给微机。微机中的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完成测试评估等科研或临床诊断任务。sEMG是一种简单、无创、容易被受试者接受的肌电活动,可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的E M G 信号,并有助于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不仅可在静止状态测定肌肉活动,而且可在各种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评价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因而高等院校人机工效学领域的肌肉工作的工效学分析,体育系统(体科所)疲劳判定、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肌纤维类型和无氧阈值的无损伤性预测,医院康复领域神经肌肉功能评价等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康复治疗疗效评定。 针对肌肉康复治疗手段,特别是康复运动训练手段,可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及随访的评估方法。例如利用sEMG辅助诊断腰背部疾患评估椎旁肌功能。在手术、外伤、颈肩腰腿痛及其他肌肉功能障碍情况下,通过潜在的肌电信号改变确定肌肉的功能障碍、疼痛等严重程度.S E M G 可与其他先进的康复测试和训练仪器结合,协助诊断和评定各种影响骨骼肌功能的情况,如与视频图像结合可较好地对某些日常活动功能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步态分析系统结合,分析异常步态的肌电活动情况;与同步摄像系统结合对照研究,有助于分析并纠正各种异常步态;与平衡测试训练仪和等速测试系统配合使诊断更为明确。 2sEMG在测定肌肉疲劳中的应用 肌肉疲劳的测定无论在康复医学还是体育科研都有重要意义,1975年Petrofsky等提出,肌肉疲劳时肌电功率谱中心频率(CF)由高频向低频转移,当疲劳致使工作停止时,中心频率都达到一个相同的终值后,中心频率已被广泛用于肌肉疲劳的定量分析,有研究表明,CF在肌肉疲劳时向低频转移,并与肌肉疲劳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收缩力(MCV)下降50%时所对应的中心频率下降曲线对疲劳较敏感,较能反映疲劳程度。在肌肉疲劳产生机理方面,目前研究证实,随意性运动引起肌肉收缩力下降后,eEMG的最大H波与最大M波振幅比率明显降低,这种现象说明肌肉疲劳发生过程中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受到抑制,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降低则可能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sEMG和eEMG比较分析,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 “肌电疲劳阈”(Electromyographic fatigue threshold, EMGFT),由 Matsumoto等建立,他们认为随着肌肉疲劳的发生和发展,iEMG和RMS线形增加,并以此评价肌肉的工作性能。Matsu-moto等通过对21名女大学生受试者的研究发现,受试者在分别完成150W、200W、250W和300W强度,为时60s的踏车运动时,股外肌的积分肌电值与运动时间呈直线相关,各级运动时iEMG曲线的斜率与负荷强度间呈直线相关,认为应用sEMG可以对机体运动的疲劳阈值做出准确的检测。有学者认为预测肌肉的疲劳阈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运动,一般情况下,随着运动肌疲劳的发生和发展,表面肌电信号的FFT曲线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现象,并且导致反映频谱曲线特征的MPF和MF产生相应的下降,并以此利用sEMG判断肌肉的功能状况。有关sEMG功率谱左移原因,有学者在探讨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功率谱变化与H+的关系时发现,肱二头肌在以60%MVC静态疲劳负荷过程中MPF呈线性下降.在疲劳负荷后的恢复期,MPF恢复极其迅速,运动结束后仅2 s,MPF已恢复到整个下降范围的26.5%;至30 s,MPF已恢复到整个下降范围的87.7%.由此得出结论: 由[H+]增加引起的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下降不是决定sEMG功率谱左移的唯一因素,提示sEMG功率谱左

肌电图操作规范

肌电图/诱发电位操作规程 1、开机前,应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及老化。 2、开启稳压器电源开关,确认稳压器输出电源为220伏后,再开启仪器主机开关。 3、肌电图检查前,肌电图操作医师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临床检查,明确肌电图测定目的,选择恰当方法。 4、肌电图检查操作细致、费时并有一定不适和疼痛,应事先耐心向受检者解释检查意义和要求,取得受检者充分合作,以利检查。 5、严格掌握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了解受检者既往病史,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有一过性菌血症,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杜绝医源性传染。装有起搏器患者、血小板低于50,不宜进行肌电图检查。 6、检查时,室温尽量保持在20℃以上,受检者皮肤温度在30℃以上,室温过低时可采取电热器或热水袋提高温度。应根据不同受检者的诊断要求暴露检查部位,进行严密消毒。 7、制定检查方案时,应根据临床诊断鉴别需要制定检查项目,检查程序和被测肌肉范围,在进行肌电图检查的过程中,检查者应对每一项检查结果加以思索,综合分析,作为下一步检查的依据,从而找到最有助于诊断,针对病人具体情况的完整程序。 8、认真分析各项指标,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做到实事求是,检查报告单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字迹清楚,签字盖章正规。疑难病例由上

级医师会诊审核并签字,必要时与体检科主检医师联系,共同研究。 9、建立各种检查记录档案及复查登记制度,做好统计工作。 10、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医疗安全,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事故隐患。 11、关机顺序:先关闭仪器电源开关,再关闭稳压器电源开关并拔下电源插头,将防尘布盖于仪器上面,以防灰尘。 12、关掉电源至少一分钟之后才能再次打开设备电源,仪器设备一经发现故障,应及时关闭仪器电源,拔下电源插头,及时汇报并登记,做到定期检查、检修。 13、见习生、实习生和进修医生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仪器和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