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颅脑MRI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

(2)2颅脑MRI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

(2)2颅脑MRI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
(2)2颅脑MRI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

颅脑MRI考试历年真题

检查技术及影像解剖

1.外耳孔与眶上缘的连线称

A、听呲线

B、听鼻线

C、听眉线

D、眶间线

E、耳垂直线2.颅脑外伤时,疑有凹陷性骨折时应投照光颅

A、正位片

B、侧位片

C、汤氏位片

D、切线位片

E、颅底位3.听呲上线是

A.外眼呲到耳屏上缘 B.外眼呲到耳屏下缘 C.眶上嵴到耳屏下缘 D.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E.眶上嵴到耳屏中缘

4. 儿童颅脑MRI检查应首先进行的扫描序列为

A.冠状位T2WI B.矢状位T1WI C.矢状位T2WI D.轴位T1WI E.轴位T2WI (注解:矢状位T1WI便于观察和排除后颅窝畸形和环枕联合畸形病变)

5.双侧顶骨之间颅缝称

A.冠状缝 B.额缝 C.人字缝D.矢状缝 E.鳞状缝

6.X线平片能显示正常松果体钙化的最大径不应超过:

A.2mm B.4mmC.6mmD.8mm E.10mm 7.正常新生儿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宽度不超过

A.3-5mm B.2-3mm C.4-6mm D.5-7mm E.1-3mm

8.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A.矢状位显示最为清楚 B.横切位显示最为清楚C.冠状位显示最为清楚 D.横轴位显示最为清楚 E.斜切位显示最为清楚

9.小儿脑冠状位T1WI对评价哪种疾病没有特殊价值:

A.脑积水

B.脑白质病

C.胼胝体发育不良

D.脑占位性病变

E.脑膜病变(注解:观察胼胝体发育不良最好的扫描断面为正中矢状位。)

10.最易显示顶枕沟的扫描方向为:

A.横轴位

B.矢状位

C.冠状位

D.斜冠状位 D.斜位

11.与外侧裂不相邻的是:A.岛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E.

额叶

12.关于纵裂的描述,不正确的

是:

A.纵裂内是由硬脑膜构成的大脑

镰 B.内含静脉窦 C.内含大脑前动

脉和中动脉 D.将半球分成两半 E.

大脑镰可以增强 (注解:纵裂内可

含大脑前动脉,但大脑中动脉走行

于侧裂池内。 )

13.基底节包括:

A.尾状核、壳核、杏仁核、屏状核

B.新纹状核、旧纹状核、豆状核、

杏仁核 C.尾状核、豆状核、苍白

球、杏仁核簇D.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杏仁核簇 E.苍白球、壳

核、尾状核、新纹状体

14. 大脑深部灰质结构:基底节包

括哪些内容

A、新纹状体,旧纹状体

B、尾状

核、豆状核 C、尾状核、豆状核、

丘脑 D、丘脑、豆状核 E、尾状

核、屏状核及杏仁核簇

15.纹状体包括:

A、丘脑前侧、内侧核

B、丘脑腹

侧、外侧核 C、尾状核、壳核 D、

尾状核、屏状核 E、壳核、杏仁核

16.尾状核头位于:

A、内囊前肢的外侧

B、内囊膝部的

外侧 C、内囊后肢的外侧D、突向

侧脑室额角 E、突向侧脑室颞

角(注解:尾状核头在内囊前肢的

内侧,紧贴侧脑室额(前)角的外侧

壁,由其移行来的尾状核体部紧贴

侧脑室体部向后走行。)

17.豆状核包括:

A、壳核及屏状核

B、苍白球及壳

核 C、苍白球及屏状核D、尾状核

及苍白球E、壳核及杏仁核

18. 关于内囊解剖的描述,下列哪

项不对

A、内囊是上至放射冠下达大脑脚的

扇形白质结构 B、内囊的内侧为尾

状核、丘脑、外侧为豆状核 C、

内囊包括前肢、膝部、后肢、豆状

核后部和下部 D、内囊在壳核的前

面和后面与外囊相连E、内囊中只

有传入纤维,没有传出纤维

19.内囊的信号在:

A、T1WI为低信号

B、准T1WI为低

信号 C、N(H)WI为高信号 D.T2WI

为高信号 E、T2WI为低信号

(这是2002年题,答案是A,但从我

们实际工作中看T1WI至少为等高信

号,T2WI为低信号。)

20.T2WI上,双侧内囊后肢后3/4

处常可见对称的稍高信号,此信号

代表

A.皮质脊髓束 B.脊髓丘脑

束 C.额桥束 D.皮质核

束 E.听辐射

21.关于海马结构的解剖,下列哪项

不对

A、一般认为海马结构属于边缘系

统 B、海马结构兼有灰白质 C、

海马结构包括海马、齿状回、下托、

海马槽、海马伞穹隆D、海马齿状

回、下托属于灰质成分,海马槽、

海马伞、穹隆属于白质成分 E、海

马齿状回、下托属于白质成分,海

马槽、海马伞、穹隆属于灰质成分

注解: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覆盖;

室管膜上皮下面有一层有髓纤维即

海马槽(又称室床),室床纤维沿海

马背内侧集中,形成白色扁带即海

马伞,它自海马趾伸向亚部,续于

穹窿脚;而穹窿脚再移行为穹窿柱。

因此,海马槽、海马伞、穹隆可以

理解为颅内的髓质纤维(白质)。

22、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

的人群有不同标准,其中怀孕后期

和产后妇女的垂体最大高度可达

A、6mm

B、8 mm

C、10mm

D、

12mm E、15mm

23.正常垂体在SE T1WI的表现:

A、横轴位显示最好

B、后叶的信

号低 C、冠状位垂体柄偏向一

侧 D、高径不大于15mm E、

GD-DTPA可增强

注解:垂体扫描基本只用矢状位、

冠状位;垂体后叶为高信号的神经

垂体;冠状位垂体柄应该居中,偏

向一侧提示垂体微腺瘤可能;高径

常人一般小于10mm。垂体为脑外结

构,无完整脑膜覆盖,造影剂易穿

过血脑屏障对其强化。

24. 与大脑纵裂无关的是

A. 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B. 硬脑

膜返折 C. 四叠体池 D. 脑垂体 E. 大脑镰和大脑前动脉

25、关于松果体解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松果体属于灰白质兼有结构

B、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C、松果体柄分为上脚和下脚,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

D、正常人5%的松果体为囊性,其大小差异较大

E、正常松果体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26.扣带回的解剖特点为:

A、为一马蹄形皮质带

B、胼胝体嘴前无扣带回延续

C、位于扣带沟上方

D、延至枕颞内侧回

E、在颞叶前部与内侧杏仁核相连

注解:胼胝体嘴前仍有扣带回延续,且位于扣带沟下方、胼胝体沟上方,其后方紧邻楔前叶。杏仁核位于尾状核尾末端。

27.胼胝体向:

A、上连侧脑室

B、下连三脑室

C、内连半球纵裂

D、后连枕角

E、前下连终板

28.三脑室的:

A、顶为胼胝体

B、后壁为胼胝体压部

C、侧壁为豆状核

D、中部有中间块

E、前壁为视交叉

注解:中间块即指丘脑间连合29.中央前回为:

A、运动中枢

B、感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E、嗅觉中枢

30.动眼神经的功能和解剖特征为:

A、运动性神经

B、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阶段

C、由中脑背侧出脑

D、海绵窦内侧壁可见该神经

E、由眶下裂入眶

注解: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由中脑腹侧脚间窝出脑;由眶上裂入眶。

31.滑车神经的功能和解剖特征为:

A、运动性神经

B、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

C、由脚间窝出脑

D、海绵窦内侧壁可见该神经

E、由眶下裂入眶

注解:滑车神经核位于下丘阶段;自中脑背侧下丘下方出脑;动眼、滑车、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第一

支)、上颌神经(第二支)位于海绵窦

外侧壁,展神经位于其内下壁;由

眶上裂入眶。

32.不在海绵窦内的颅神经为: A、

动眼神经 B、外展神经 C、三叉神

经运动支D、舌咽神经 E、三叉神

经第二支

33.以下哪一种结构不属于大脑半

球:

A.嗅脑B.岛叶C.苍白球D.丘

脑 E.海马注解:丘脑属间脑。

34.下丘脑属于:

A.端脑/嗅脑B.间脑C.丘脑D.中

脑E.后脑

36.下丘脑不包括:

A、乳头体。

B、视交叉。

C、

漏斗。 D、灰结节。 E、穹隆。

37.小脑半球借小脑上脚连接

A.中脑 B.脑桥 C.延

髓 D.间脑 E.大脑

注解:小脑半球借小脑中脚连接脑

桥,小脑半球借小脑下脚连接延髓

和脊髓。

38.小脑蚓部位于:

A.小脑与中脑之间B.小脑与桥脑

之间C.小脑与延髓之间D.小脑的

正中部E.小脑的上部

39.脑干由以下结构组成:

A.间脑、桥脑和延髓B.间脑、中

脑和延髓C.中脑、桥脑和延髓D.中

脑、丘脑和延髓 E.间脑、丘脑和

延髓

40.不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是

A.三叉神经的第三支 B.舌咽神

经 C.迷走神经 D.副颅神

经 E.颈内静脉注解:舌咽、迷

走、副神经分别为第9、10、11对

颅神经,所以挨得近

41、视觉皮层主要位于

A、顶枕沟两侧皮质

B、枕叶距状

沟两侧皮质 C、颞上回后部皮

质 D、额上回后部皮质E、额中回

皮质

先天发育畸形

42.属于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疾病

为:

A.胼胝体发育不良

B.Chiari畸

形 C.先天性空洞脑D. 脑裂畸形 E.

巨脑畸形

注解:胼胝体发育不良和Chiari畸

形属于神经管闭合障碍,先天性空

洞脑属于脑破坏性病变,脑裂畸形

和巨脑回畸形、无脑回畸形、多小

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均属于神经元

移行异常。

43.脑穿通畸形与脑裂畸形主要不

同点在于:

A、致病时间。

B、诱发因素。

C、

病变范围。D、病变部位。 E、

临床表现。注解:脑穿通畸形属于

脑破坏性病变,脑裂畸形属于神经

元移位异常。

44.神经元移行异常可表现为平滑

脑,CT表现为

A.脑沟增深,光整 B.脑裂增

宽 C.脑皮质光滑,脑回平

厚 D.基底节增大,边界光

整 E.脑萎缩,表面光滑

45.关于Dandy-Walker综合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后颅窝扩大为特征,幕上结构

多正常B.多单独发生,极少合并其

他颅脑畸形 C.MRI冠状位是显示畸

形的最佳方位D.可分为

Dandy-Walker畸形和Dandy-Walker

变异型 E.无脑干发育不良

注解:需与Dandy-Walker综合征鉴

别的是:大枕大池。Dandy-Walker

畸形的影像征象要掌握。

46.不属于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畸形

A.灰质异位 B.平滑脑 C.脑裂

畸形D.Dandy-Walker畸形 E.厚

脑回畸形

47.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表现不包

A. 三脑室位置上移

B. 胼胝体邻

近脑回呈“车轮”状排列 C. 侧脑

室平行排列并枕角扩大 D. 冠状

面可显示Probst束 E. 常合并透

明隔囊肿

注解:胼胝体发育不全常伴随脑发

育异常,包括:Dandy-Walker畸形、

ChiariII畸形、灰质异位、脑膨出

及胼胝体或胼周脂肪瘤。三脑室贯

穿于半球间裂,半球间裂内可见液体积聚,并向三脑室上方延伸,形成半球间裂囊肿(蛛网膜囊肿)。48.男孩,8岁,反复头痛,癫痫发作,CT增强示右小脑半球萎缩,脑沟回状强化.

A,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B,AVM. C 发育性静脉异常. D Sturge-Weber 综合征. E,化脓性脑炎

注解:Sturge-Weber 综合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血管瘤累及软脑膜、颜面部、眼球脉络膜。由于受累区静脉内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T2WI血管瘤覆盖区脑白质信号降低。缺血区皮层下白质钙化,该侧半球萎缩,颅盖骨肥厚,鼻旁窦扩大。

49.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的MRI表现不包括:A.垂体柄缺如 B.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C.垂体后叶位于蝶鞍垂体窝内 D.垂体后叶异位 E.垂体柄变细

注解: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柄缺如或发育不良;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外伤

50.关于脑血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点强记考点

A.急性脑血肿(0~2天)血肿中心在T2加权像上出现低信号。

B.亚急性初期(第3天)血肿外围T1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

C.亚急性中期(6~8天)血肿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出现高信号。

D.亚急性后期(10~14天)血肿周围在T2加权像上出现低信号环。

E.以上均对。注解:颅内血肿的各期信号改变。以前的提法将亚急性期血肿分为早中晚三期,2013年题将亚急性期血肿分为早晚两期;另增加一个慢性期,该期等同于以前所说亚急性期血肿的晚期。

51.超急性期的脑内血肿

A.表现出血液的长T1长T2特性 B.表现出血液的短T1短T2特性 C.表现出血液的长T1短T2特性 D.表现出血液的短T1长T2特性 E.表现出血液的强顺磁性特

注解:超急性期的脑内血肿之所以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因为此期

出血相当于单纯蛋白水溶液。

5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急性脑血肿CT不如MR敏

感 B、亚急性脑血肿MR优于

CT C、可根据MR图像的信号推测

血肿的时间D、亚急性脑血肿在CT

上可为等密度 E、以上都不对

53.急性期脑内血肿在:

A.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B.T2WI

上表现为高信号 C.T2WI上表现为

中等信号 D.T1WI上表现为明显低

信号 E.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

注解:新鲜出血T2WI低信号的原因:

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

质,选择性引起T2质子弛豫增强效

应(T2PRE)。

54. 急性期脑内血肿在

A. T2WI或T2*WI上表现为低信

号 B. T2WI或T2*WI上表现为高信

号 C. T2WI或T2*WI上表现为中

等信号 D. T2WI上表现为高信

号 E. 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

55.脑内血肿的亚急性早期指:A.出

血后2天,细胞膜完整B.出血后

第3天到第5天,细胞膜完整 C.出

血后第5天到第10天,细胞膜开始

破裂 D.出血后10天到3周,红细

胞完全破裂 E.出血后3周至数月

以后,含铁血黄素沉积

5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在T1加权

像上出现低信号。 B.红细胞内正铁

血红蛋白在T2时间无明显影响。 C.

红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有明显延长

T2时间的作用。 D.急性脑血肿(0~

2天)T2加权像可出现中心部低信

号。 E.亚急性初期(第3天)在T1

加权像上血肿外围出现高信号。

注解: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其

内含不成对电子在磁场中可促进氢

质子弛豫增强,形成偶极-偶极质子

弛豫增强效应 (PEDDPRE),使T1缩

短,从而致血肿在T1加权像上出现

高信号。

57.由于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具有

较强的顺磁性,使

A.血肿的T1值缩短 B.血肿的T2

值缩短 C.血肿的T1值增加 D.血

肿的T2值增加 E.血肿的质子密

度增加

58. 正铁血红蛋白

A、顺磁性降低,使血肿的T1值增

加 B、顺磁性不均匀,使血肿的T1

值增加 C、一般从血肿中央向周边

逐渐发展D、具有较强的顺磁性,

使血肿的T1值缩短 E使血肿的T2

值缩短

59. 亚急性出血正铁血红蛋白细胞

外期的MR表现是:

A.T1WI低信号、T2WI高信

号。 B.T1WI高信号、T2WI高信

号。 C.T1WI高信号、T2WI低信

号。 D.T1WI低信号、T2WI低信

号。 E.T1WI等信号、T2WI等信

号。注解:亚急性出血正铁血红蛋

白细胞外期即相当于脑血肿亚急性

中后期。

60、当脑内血肿在T1加权像和T2

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时,血红蛋

白应处于

A、氧合血红蛋白

B、去氧血红蛋

白 C、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 D、

红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 E、含铁

血黄素

61.临床MRI检查的脑内血肿中一

般少有:

A、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

B、含铁血

黄素 C、去氧血红蛋白。D、氧合血

红蛋白。E、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

62.在T2WI上,亚急性后期及慢性

期血肿出现低信号环,是因为:

A、血肿周边出现正铁血红蛋白。

B、

血肿周边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含铁

血黄素。 C、血肿周边钙化。 D、

血肿周边出现去氧血红蛋白。 E、

血肿周边出现氧合血红蛋白。

63. MRI显示陈旧出血优于CT,主

要是因为

A. MRI容易显示其中的去氧血红蛋

白 B. 含铁血红素在T2WI表现为

低信号 C. MRI有更高的空间分辨

率 D. MRI可以进行任意断面直接

成像 E. MRI可长期显示正铁血红

蛋白

64.基底节血肿视丘内侧型包括A.丘脑血肿,尾状核头部血肿 B.豆状核血肿 C.外囊血肿 D.中脑血肿 E.单纯脑室血肿

65. 颅脑外伤,CT示大脑脚、胼胝体压部呈斑点样高和低密度,诊断: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脑出血 D.脑剪切伤 E.脑白质出血66、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正确的是

A、临床根据病情可作出本病的诊断

B、CT诊断效果最好

C、MRI 的诊断效果优于CT

D、PET的诊断效果优于MRI

E、SPECT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注解:因弥漫性轴索损伤主要是小灶性出血水肿为主改变, CT检查有易发现病灶,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的检查:T1WI,表现为多发小点片状短T1高信号出血灶。

67、颅脑外伤临床表现重,CT表现轻,常提示: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脑剪裂伤

D、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注解:脑剪裂伤即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68.哪一项不符合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表现

A.占脑外伤后脑损伤的50% B.特征性损伤部位在大脑白质区,胼胝体以及上部脑干背外侧 C.表现为多发小点片状短T1高信号出血灶D.出血后期含铁血黄素沉着 E.预后比较好,不遗留后遗症

69.不属于脑外伤合并症的是:脑室内钙化

70、以下哪一CT表现不支持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A、相邻颅骨线形骨折

B、血肿呈新月形

C、相邻脑组织受压移位

D、血肿内缘光滑

E、血肿内密度均匀

71、关于硬膜外血肿的MRI的诊断,错误的是

A、硬膜外血肿多为骨折导致脑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所致

B、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呈梭形

或双凸透镜形 C、较大血肿可通

过硬脑膜附着处,但一般不跨过颅

缝 D、95%位于幕上,为单侧,以

颞部最常见 E、血肿均发生于受伤

后的24小时以内

注解:迟发性颅内出血,包括迟发

性硬膜外血肿,可发生于伤后

24-48Hr,甚至更长的时间。

72.颅内硬膜外血肿:

A、多源于脑膜中动脉破裂。

B、位

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C、多位

于颞顶部。 D、常呈双凸透镜形

状。E、以上均正确。

73.关于硬膜外血肿的MRI描述中,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迟发性硬

膜外血肿多在受伤后24-48小时内

出现 B.硬膜外血肿多为骨折导

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所

致 C.硬膜外血肿一般不会通过颅

缝 D.硬膜外血肿表现为梭形或双

凸形E.硬膜外血肿发生部位以额

顶部最常见

注解:硬膜外血肿发生部位以颞部

最常见,脑膜中动脉就在颞叶所对

应区域。

74、关于硬膜外血肿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单发多见,多发少见

B、成人

多见,小儿少见 C、急性多见,慢

性少见 D、伤及同侧多见,伤及对

侧少见E、伴硬膜下血肿多见,伴

骨折少见

75、关于急性硬膜外血肿CT表现的

描述,正确的是

A、吸收消散快

B、一般不合并骨

折 C、血肿常较大,多可越过颅

缝 D、血肿密度不均匀,同侧脑

室扩大E、多位于颅骨内板下呈梭

形均一高密度

76.硬膜下血肿最好发生的部位是

A.颞部B.额顶部和颅中

窝 C.顶部 D.枕

部 E.顶枕部

77、以下关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

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期血肿接近等密度

B、中期

血肿呈低密度C、晚期血肿可出现

液-液平面 D、血肿较急性期明显

缩小 E、血肿壁可钙化

注解:出现的液-液平面,原因是

血肿内再次出血或凝血机制异常;

致细胞沉淀于血肿底部,而蛋白血

清悬浮于血肿的上半部;进而呈现

上部低密度,下部高密度。

78. 患儿女,12岁,车祸致头颅外

伤3天。MRI显示左侧额顶部见新月

形等T1短T2信号病灶,信号不均,

跨越中线到对侧,脑组织受压内移,

占位效应显著,可能的诊断是

A. 硬膜外血肿

B. 硬膜下血

肿 C. 蛛网膜下腔出血 D. 弥漫

性轴索损伤 E. 脑挫裂伤

79.男,60岁,2个月前经CT诊断

为右额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现CT示

病变范围增大,出现上部低密度,

下部高密度平面,诊断:

A、硬膜下血肿部分吸收

B、慢性硬

膜下血肿 C、亚急性硬膜下血

肿 D、急性硬膜下血肿E、慢性硬

膜下血肿复发急性出血

80、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RI诊

断,错误的是

A、由于出血与脑脊液混合,可能影

响凝血B、MRI显示急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较敏感 C、亚急性蛛网膜

下腔出血T1WI 、T2WI均呈高信

号 D、T1WI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很重要 E、MRI诊断急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不如CT敏感

81.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

A、侧裂池和脚间池

B、脚间池和纵

裂池 C、大脑凸面脑沟 D、纵裂池

和侧裂池 E、大脑大静脉池和环

82.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需

与脑中线高密度结构鉴别时,可采

A.短期(1-2天)内复查CT B.CT

强 C.MRI D.MRA E.DSA

83.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检查方

法应为:

A.MRI B.PET C. EEG

D.CT E.ECT

84.颅骨骨折的直接征象是:

A、乳突气房消失

B、颅内积气

C、

软组织肿胀D、骨折线 E、蝶窦积

气-液平面

脑血管病

85、人体组织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之分,自由水是指

A、分子游离而不与其它组织分子相结合的水

B、存在于细胞内的水

C、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的水

D、存在于血浆中的水

E、自然运动频率低的水

86.细胞毒性水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

A、脑灰质

B、脑灰白质

C、脑白质

D、脑室旁

E、脉络丛

87、脑白质、灰质同时受累者,多见于:

A、血管源性脑水肿

B、细胞毒素水肿

C、间质性脑水肿

D、白质老化

E、以上都不是

88.细胞毒性脑水肿最常见的最因是:

A、炎症。

B、肿瘤。

C、脑缺血。

D、外伤。

E、脑出血。 89.下列有关细胞毒性脑水肿的MRI表现,错误的是

A.T2WI及T1WI对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敏感性差 B. Gd-DTPA增强MRI 是发现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最敏感的方法 C. FLAIR序列有利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检出 D. 弥散加权像(DWI)是目前检出细胞毒性脑水肿最敏感的方法 E. 细胞毒性脑水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值明显降低

注解:细胞毒性脑水肿多见于脑梗塞初期,DWI检查是发现超急性期脑梗塞最有效方法。

90、关于细胞毒性脑水肿描述,错误的是

A、多由脑缺血缺氧引起

B、常见于超急性脑梗死或急性、亚急性脑梗死病灶的周围

C、脑组织缺血初期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随后出现血管源性水肿

D、T1WI信号变化不如T2WI敏感

E、DWI技术是目前检出细胞毒性脑水肿最敏感的方法,呈现高信号,ADC值明显升高(明显降低 ) 91.有关血管源性脑水肿,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病理生理基础是血脑屏障破坏,

血浆进入细胞和间隔。B.主要发生

在脑皮质。 C.可见于肿瘤、出血、

炎症等。 D.在T1加权像显示不明

显。 E.Gd—DTPA增强后无异常对比

增强。

注解:血管源性脑水肿主要因血脑

屏障破坏,血浆从血管内漏出到细

胞外间隙,并沿白质纤维束扩散,

而皮层灰质一般不受累,水肿区呈

指状或棕榈叶样。常见于原发或转

移性脑瘤、炎症、脑脓肿、脑出血、

脑梗塞或脑挫伤。2013年考题脑转

移瘤的瘤周水肿于CT图像上呈指压

迹征。

92、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病理机制

A、脑细胞缺氧、缺乏能量供应

B、

外伤引起血管破裂 C、自由水减

少D、血脑屏障破坏,血浆从血

管内漏出到细胞外间隙 E、脑皮层

的萎缩

93.关于血管源性脑水肿有叙述,

错误的是:

A.血管源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脑水

肿,主要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引

起 B.常见于脑肿瘤、血肿、炎症

等病变周围 C.肿瘤或血肿周围的

血管源性水肿多见于脑灰质,炎症

及脑梗死引起的水肿在脑灰质和白

质均可发生 D.血管源性水肿以自

由水增加为主 E.肿瘤与周围血管

源性脑水肿不能完全区分时,可进

行Gd-DTPA增强扫描进行鉴别

94.间质性水肿的主要受累部位

为:

A、脑灰质

B、脑灰白质

C、脑白

质D、脑室旁 E、脉络丛

注解:间质性水肿由脑室内压力增

高引起,使脑脊液透过室管膜扩散

到脑室周围间质。

95.血管畸形不包括:

A.动静脉畸形。

B.动脉瘤。

C.海

绵状血管瘤。 D.静脉瘤。 E.毛细

血管扩张症。

96.动静脉畸形最佳检查方法为:

A.CT

B.MRI

C.MRA D

.DSA E.增强MRI

97. 有关脑动静脉畸形的CT表现的

描述错误的是

A、约80%平扫无阳性发现

B、一

般无占位表现 C、一般不出现周

围水肿现像 D、表现为高、低密度

混合灶 E、约50%的动静脉畸形合

并出血

98. 关于脑血管畸形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脑血管畸形常包括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发育性静脉异常及

毛细血管扩张症 B. 动静脉畸形可

分脑实质、硬脑膜和混合型3

种 C. 动静脉畸形多见于后颅

凹 D. MRI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具有特异性 E. 发育性静脉异常

也称静脉瘤注解:动静脉畸形好发

大脑半球,由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

常所致。

99.显示脑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最敏

感的检查序列是:

A、T1WI平扫

B、T1WI增强

C、

FSE或SE序列T2WI D、GRE序列

T2WI(明显低信号,特征性表

现) E、FLAIR

100.关于脑毛细血管扩张的MRI表

现,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病理上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

管壁含有平滑肌和弹力纤维 B.幕

上最多见,其次为小脑、脑干和脊

髓C.梯度回波T2WI呈明显低信

号,与脱氧血红蛋白引起局部磁场

不均匀有关 D.多数表现为T1WI

和T2WI均为高信号 E.常规SE序

列T1WI和T2WI可无异常发现,

GD-DTPA增强后多数表现为脑回状

强化

注解:由于脑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

血管畸形,可有流空表现,增强后

呈斑点状强化。

101. 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诱因不包

括:

A、血管畸形

B、妊娠

C、严

重脱水 D、脑部感染 E、血

液高凝状态

102.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征象不

包括

A. 静脉窦内异常信号

B. 大脑表

浅静脉扩张 C. 皮层出血 D. 侧

脑室扩张 E. 皮层肿胀

103、静脉窦血栓CT扫描特征性表现是

A、多发性脑梗塞

B、广泛性脑水肿

C、脑实质内斑片状高密度灶

D、增强扫描显示“空三角征”

E、增强扫描可见“带状”

注解:静脉窦血栓其最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其间接征象除了出血,还包括第4幅图显示的出血性脑梗塞、脑室缩小(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出血所致)。

104、MRA对下列血管病变显示最好的是:

A、动静脉畸形

B、急性期出血

C、网膜下腔出血

D、亚急性期出血

E、海绵状血管瘤105、颅内最常见的动脉瘤是:

A、假性动脉瘤

B、夹层动脉瘤

C、囊状动脉瘤

D、梭形动脉瘤

E、混合性动脉瘤106.病变最易破裂而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是:

A.脑梗塞

B.动脉瘤

C.海绵状血管瘤

D.静脉瘤

E.毛细血管扩张症107.不符合动脉瘤的表现为:

A.多数可显示来源

B.可呈流空信号

C.可有血栓形成

D.均有增强

E.有时需与肿瘤鉴别

注解:囊状动脉瘤的瘤颈狭窄,造影剂无法经狭窄瘤颈进入瘤体者强化不明显。

108.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重要强记考点

A.缺血期可表现为灰白质界限模糊B.梗死期脑组织肿胀、沟回变平C.“模糊效应期”出现于2~3周D.1~2月后梗死区可液化形成囊腔E.病变区强化出现于24小时后

注解:超急性期(缺血期/脑细胞水肿期)出现于梗塞后6(8)Hr内,此时出现细胞毒性水肿,CT表现灰白质界限模糊,密度变化不大;急性期出现于梗塞后6(8)-24Hr内,此时出现水肿,脑细胞坏死及早期血脑屏障(BBB)破坏,CT表现边界不清低密度,轻度占位效应,脑沟消失,无强化;亚急性早期出现于梗塞后1-7D, BBB破坏更甚,吞噬细胞增多及脱髓鞘改变,CT表现病变区更低

密度,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晚期

出现于梗塞后2-3W,病灶中心液化

坏死,水肿减退,BBB通透性增大,

肉芽组织增生修复,CT示雾期改变

(模糊效应),病灶由原来低密度升

高为等密度,占位效应明显减弱,

增强扫描脑回样强化;慢性期水肿

消失,出现囊性软化灶,CT表现囊

性低密度灶,负占位效应。

109、急性期脑梗塞早期会出现:

A、 T2加权像高信号

B、大血管因

血流变慢可有增强 C、血管源性水

肿(亚急性期出现)D、占位效应

明显E、脑回样增强

110.脑梗塞脑细胞水肿期,病变区

CT表现为:

A.高密度

B.低密度

C.等密度边界

清楚 D.低密度边界模糊 E.等密

111.下列哪一种病用CT平扫无法

明确诊断:

A.脑梗死模糊期B.脑出血急性期

C.脑挫伤亚急性期D.脑积水引流

术后E.脑白质水肿伴大脑镰下疝

112.以下哪一种情况CT颅脑平扫

可以是阴性结果:

A.脑出血B.硬膜外血肿C.脑积

水D.超急性期脑梗塞E.脑萎缩

113、脑梗死的急性期是指

A、发病6小时内

B、发病6~24小

时 C、发病1天到2周 D、发病2

周到1个月 E、发病1个月以上

114、脑梗塞最常见的CT增强表现

形式为

A、轻度均匀强化

B、点线样强

化 C、团片样强化 D、环形强

化 E、脑回状强化

115.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

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梗死后__分钟

即可做出诊断

A、150

B、120

C、9

D、6

E、30

116、男,70岁,右肢体运动障碍2

天,CT示左中央区低密度,内有斑

片样高密度,诊断:

A、急性脑梗塞

B、亚急性脑梗

塞 C、慢性脑梗塞 D、慢性出

血性脑梗塞E、急性出血性脑梗

117.男性患者,74岁,早晨起床后

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轻度头痛。

上午9时头颅CT检查阴性,首先考

虑的诊断是

A.脑肿瘤B脑梗死 C.病毒性

脑炎 D.脑出血 E.脑白质硬化

118.患者女,78岁,突发左侧肢体

活动不灵3天,高血压病史30年。

MRI表现为右侧颞顶叶扇形长T1长

T2信号病灶,累及灰白质,病灶周

围有轻度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

增强检查表现为脑回样强化。最可

能的诊断是

A. 脑梗死亚急性期

B. 脑梗死急

性期 C. 脑梗塞超急性期 D. 病

毒性脑炎 E. 胶质瘤1~2级

119.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MR诊断,

错误的是

A. 为吸入一氧化碳导致的严重脑

损伤 B. 主要累及脑灰质结构,结

合病史较容易作出诊断 C. 异常

信号主要发生于基底节及枕叶皮

层 D.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E. 病灶多为单侧

注解:一氧化碳导致的脑损伤多为

脑缺氧缺血所致脑细胞水肿坏死,

先表现为血管痉挛,尔后扩张,通

透性增加,进而出现出血、血栓形

成及脑水肿。

颅内肿瘤

120、支持脑内肿瘤诊断的CT定位

征象是

A、肿瘤边缘多不清楚

B、与颅内

板呈钝角 C、易引起骨质改变 D、

局部蛛网膜下腔增宽 E、脑皮层位

置移位

注解:因引起周围组织水肿,致肿瘤

边缘多不清楚

121、关于脑外肿瘤的MRI定位诊

断,下列哪一项不对

A、肿瘤以宽基底紧贴在颅骨内侧

面 B、邻近脑白质受压、向脑室方

向移位 C、有时可出现“假包膜”

征象D、肿瘤周围有显著脑水肿征

象 E、邻近肿瘤的蛛网膜下腔增

122.属于脑外病变CT征象是:

A.局部脑池扩大B.脑皮质紧贴颅板C.脑回明显肿胀D.颅骨常无改变E.病灶以锐角与颅板相贴

123、关于脑肿瘤MRI信号特点的描述,哪项不对

A、绝大多数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B、信号均匀者为良性,信号不均匀的为恶性

C、有些肿瘤整体或部分在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

D、钙化在T1WI可呈现低信号或高信号

E、钙化在T2WI 呈低信号

124.脑内肿瘤瘤周水肿属:

A、间质性水肿。

B、血管源性水肿。

C、细胞毒性水肿。

D、梗阻性水肿。

E、渗出性水肿。125.肿瘤引起的水肿属于:

A、间质性水肿

B、细胞毒性水肿

C、渗出性水肿

D、血管源性水肿

E、梗阻性水肿

幕上肿瘤

126.星形细胞瘤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127.增强通常不明显的肿瘤是:A.低级别星形细胞瘤B.生殖细胞瘤C.垂体瘤D.转移瘤E.脑膜瘤128、不合并钙化的颅内肿瘤为

A、颅咽管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室管膜瘤 D.脉络丛乳头状瘤 E.高分级星形细胞瘤

注解:据细胞生物学常识,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

129.有关Ⅰ级星形细胞瘤MRI表现,错误的是:

A.Ⅰ级星形细胞瘤是常见的胶质瘤 B.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C.Ⅰ级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星形细胞瘤等 D.发生在小脑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边缘清楚,多呈大囊性病灶 E.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伴发于结节性硬化

130、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发生在:

A、结节硬化

B、神经纤维瘤病

C、神经元移行异常

D、脊髓低位综合征

E、胶质瘤病

131.12岁儿童,间断性头痛1月,

MRI显示右颞叶肿胀,病变呈长T1

长T2信号,注射对比剂后病灶无明

显增强,病变边界不清,无明显灶

周水肿,诊断首先考虑:

A、单纯疱疹性脑炎

B、II级星形

细胞瘤 C、III级星形细胞瘤 D、

IV级星形细胞瘤 E、播散性脑脊髓

炎。

132、有关Ⅲ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

现,下哪项不对

A、肿瘤常见于大脑半球,以顶叶、

枕叶多见B、肿瘤在T1WI与T2WI

上均表现均匀信号 C、肿瘤常见囊

变,钙化少见 D、增强扫描肿瘤显

著不规则环状强化 E、肿瘤细胞

也可沿室管膜下、脑脊液和软脑膜

播散

133.IV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不

包括:

A、肿瘤增强较显著

B、可以出现

增强且T2WI呈高信号 C、肿瘤有

坏死 D、可以出现室管膜下播

散E、放疗后肿瘤通常明显缩小或

消失。

134.有0.5%~1.0%的星形细胞瘤可

以表现为多发病灶,符合此特点的

是(又叫多中心胶质瘤)

A. Ⅳ级星形细胞瘤

B. Ⅲ级星形

细胞瘤 C. Ⅱ级星形细胞

瘤 D. 星形细胞瘤 E. 少突胶质

细胞瘤

135. 恶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不包

括:

A.易坏死、出血

B.边界不清

C.增

强明显 D.易转移 E.瘤周水肿明

显注解:这里的易转移多半指沿

血管的脑外转移

136、患者男,50岁。头痛、恶心、

呕吐3天入院。MRI表现为:病变累

及额叶深部白质,T1WI和T2WI呈混

杂信号,瘤体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病变周围水肿明显,注射对比剂后

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符合此种表现

的肿瘤是

A、少突胶质细胞瘤

B、IV级星形细

胞瘤 C、III级星形细胞瘤 D、II

级星形细胞瘤 E、星形细胞瘤

注解:该类肿瘤的瘤体内易出血,

因瘤体内可能含血管,因此瘤体内

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137.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

A.脑膜瘤

B.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C. 听神经瘤

D. 垂体瘤

E. 血管

母细胞瘤

138、患者男,65岁,头痛3个月,

左侧肢体无力一月余。MRI增强T1WI

如图1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室管膜瘤

B.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

瘤 C. 淋巴瘤 D. 血管母细胞瘤

E. 少突胶质细胞瘤

139、最容易出现钙化的脑肿瘤是

A、转移瘤

B、胶质母细胞瘤

C、

少枝胶质瘤 D、髓母细胞瘤 E、

淋巴瘤

140.患者男,42岁,性情淡漠3年

余,进来出现阵发性头痛。CT及磁

共振表现见图2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脑膜瘤

B. 少突胶质细胞

瘤 C.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

瘤 D. 星形细胞瘤 E. 转移瘤

141.WHO将脑膜瘤分为:

A.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间变型

脑膜瘤B.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

过渡型脑膜瘤 C.非典型脑膜瘤、

上皮型脑膜瘤、脑膜瘤D.纤维型脑

膜瘤、上皮型脑膜瘤、血管型脑膜

瘤 E.过渡型脑膜瘤、良性脑膜瘤、

恶性脑膜瘤

142.脑膜瘤来源于:

A.硬脑膜外层

B.硬脑膜内层

C.蛛

网膜 D.柔脑膜 E.软脑膜

143.哪种征象不是脑膜瘤的特点:

A、可表现为T1、T2加权像等信

号B、增强不明显 C、可囊变、

坏死 D、可钙化E、可出现脑膜尾征

144.关于脑膜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脑膜瘤多见于幕下,多见于鞍区

B.脑膜瘤多见于幕上,典型的脑膜

瘤基底部位于硬膜窦的大脑凸

面 C.脑膜瘤多见于蝶骨脊和蝶骨

翼D.脑膜瘤多见于松果体区E.脑

膜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

145、下列关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

断,错误的是

A、脑实质内室管膜瘤与星形细胞瘤

鉴别困难B、三脑室内室管膜瘤应与胶样囊肿鉴别,不均匀强化是后者特点 C、侧脑室室管膜瘤均匀强化时,与脑室内脑膜瘤鉴别困难 D、室管膜瘤钙化囊变较脉络丛乳头状瘤常见,脑积水程度轻 E、髓母细胞瘤突入四脑室时类似室管膜瘤,但强化程度较高

注解:三脑室内胶样囊肿好发于室间孔,呈等或高密度,增强后常不强化,偶见薄壁强化。另外,常与室管膜瘤伴发的室管膜下瘤,呈无或轻度强化。室管膜下瘤起源于室管膜下细胞的少见肿瘤,包括室管膜下胶质细胞、星形细胞以及室管膜细胞,可以伴随室管膜瘤一起发生,这是一种恶变的征像。可以发生于侧脑室或四脑室,邻接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或脑室底部。病变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囊变和钙化,通常呈细微点状钙化。MR上,T1呈等信号,T2/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轻度强化或无强化。

146.下列关于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儿童好发于第四脑室 B.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的肿瘤常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C.一旦侵犯邻近脑组织并沿脑脊液播散则提示肿瘤恶变 D.肿瘤常呈分叶状,常呈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 E.肿瘤为乏血管性,增强检查多无强化

脉络从乳头状瘤:是脑室内良性肿瘤,常沿脑脊液播散;肿瘤刺激脉络膜组织分泌脑脊液增多,属于交通性脑积水;肿瘤有藻样外形,所以常呈分叶状;因脉络膜组织富含血管,所以增强后明显强化。

松果体区肿瘤

147.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特点:

A、不压迫中脑导水管和大脑大静脉

B、T2WI表现为高信号

C、常合并鞍上和基底节受侵

D、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E、不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注解:生殖细胞瘤常好发的位置:好发于松果体,其次是三脑室、鞍

区、基底节。2013年考题松果体生

殖细胞瘤影像表现:a 分布于松果

体至鞍上/基底节的中线区域 b 小

的松果体生殖细胞瘤呈囊状长T1长

T2异常信号。

148.松果体细胞瘤属良性肿瘤,增

强CT的典型表现为

A.无强化 B.不均匀轻度强化 C.均

匀轻度强化D.均匀明显强化 E.不

均匀混杂强化

脑转移瘤

149.成人MRI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

且有明显环形增强,伴灶周水肿,

首先考虑: A、脑血管瘤 B、急性

播散性脑炎 C、病毒性脑炎 D、边

缘性脑炎 E、肺癌脑转移

150.脑转移瘤最多见的部位是

A. 脑深部

B. 皮层下

C. 白质

和灰质 D. 脑表面 E. 脊髓

151、关于脑转移瘤的MRI表现,错

误的是

A、脑转移瘤可于脑内任何部位,但

以皮层下多见 B、增强扫描,绝大

多数转移瘤显著强化 C、转移瘤的

强化形态可分为实性或环形D、瘤

周水肿程度与转移灶大小成比例

E、瘤周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注解: 典型脑转移瘤呈小结节大水

肿表现。转移性脑肿瘤的水肿明显。

易出血的脑转移瘤包括肺癌、乳腺

癌、绒毛膜细胞癌、肾癌、黑色素

瘤、甲状腺癌

幕下肿瘤

152.下列各种图像哪个对显示后颅

窝肿瘤最敏感:

A、X线平片

B、CT

C、T1加权像

D、

质子密度加权像E、T2加权像

153、儿童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首

先考虑

A、血管母细胞瘤

B、髓母细胞

瘤 C、生殖细胞瘤 D、星形细胞

瘤 E、室管膜瘤注解: 小儿幕下

肿瘤主要有:小脑星形细胞瘤,占

30-35%;脑干星形细胞瘤,占

20-25%;髓母细胞瘤,占20-25%;

室管膜瘤,占10-15%.此题很多人会

选A或B

154.在MR上下列哪种肿瘤看不见

化学位移伪影:重要强记考点

A、皮样囊肿

B、脂肪瘤

C、畸胎

瘤D、神经鞘瘤 E、胆脂瘤

注解: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

囊肿(胆脂瘤)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着

密切的关系。由单一组织组成的类

组织畸胎瘤,即为表皮样囊肿;由

数种组织组成、其构造很像某种器

官的类器官畸胎瘤,即为皮样囊肿;

具有多种器官的萌芽、犹如完整的

机体,即为常说的畸胎瘤。

155.胆脂瘤的特点不包括

A. 信号较均匀,边界较清

楚 B. 常呈“塑形”生长 C. 易

破裂引起化学性脑膜炎 D. 病变通

常无钙化 E. 注射对比剂后病变

无增强

注解:颅内胆脂瘤,既是表皮样囊

肿的别称,又名珍珠瘤,其表面有

一菲薄的包膜,可有钙化;瘤腔内

可黄色的浓稠液体、脱落的上皮细

胞、角质和胆固醇结晶。

156、下列囊肿中,扩散加权成像呈

异常高信号是

A、室管膜囊肿

B、表皮样囊肿

C、

蛛网膜囊肿 D、中间帆腔囊肿 E、

脉络膜裂囊肿

157、下列关于表皮样囊肿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又称为胆脂瘤,是良性肿瘤性病

变B、最常见于桥小脑角池,是仅

次于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第三位桥

小脑角池病变 C、T1WI上多呈高信

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可被抑

制 D、常含有少量毛发、皮脂腺、

毛囊等皮肤附属器 E、MRI增强检

查多呈明显环状强化

注解:胆脂瘤并非良性肿瘤,而是

瘤样病变。

158.儿童四脑室内占位性病变,呈:

“塑形”或“钻孔”样生长,首先

考虑:

A、脉络丛乳头状瘤

B、表皮样囊肿

C、淋巴瘤

D、生殖细胞瘤

E、室管

膜瘤。

注解:室管膜瘤或者髓母细胞瘤鉴别,四脑室内占位,室管膜瘤多呈实性,多伴发囊变、粘液样变及钙化,边缘多呈分叶状且边缘不整,肿瘤位于四脑室时瘤周有残存的脑脊液。髓母细胞瘤位置较前者高,多延伸至上蚓部及幕上切迹,四脑室一字形前移。而室管膜瘤多经四脑室向枕大孔区生长。二者均易沿脑脊液转移。

种植转移:脱落的瘤细胞被脑脊液带至远处或沉积于脑室外壁或脑池内,以后发展为转移灶。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III/IV级星形细胞瘤、颅内生殖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常可发生这样的转移。颅外转移:较多见的有胶质瘤、脑膜瘤、颅内原发肉瘤等。

159、关于髓母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肿瘤T2WI信号很高

B、常发生在小脑

C、部分发生在成人

D、扩散加权成像可呈异常高信号

E、常发生脑脊液播散

注解:部分肿瘤可呈等T2信号,可能为肿瘤细胞内细胞核(细胞核含水量比细胞浆少)所占比例较大有关。

160、患儿男,5岁,头痛走路不稳1月余。MRI平扫和增强检查(a.T1WI;b.T2WI;c.增强T1WI)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B、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C、髓母细胞瘤

D、血管母细胞瘤

E、毛细胞形星形细胞瘤

161、血管母细胞瘤可合并:

A、神经纤维瘤病1型

B、结节性硬化

C、Chiari畸形

D、Von Hippel-Lindau病

E、神经纤维瘤病2型

注解:Von Hippel-Lindau病: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或双侧视网膜血管瘤、肝或胰腺囊肿、肾癌、嗜铬细胞瘤及红细胞增多症

162、下列关于血管母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囊实性肿瘤多见

B、好发部位为小脑及脊髓

C、儿童多见,大于40

岁D、可合并Von Hippel-Lindau

病 E、肿瘤实性部分增强明显

注解:儿童及青壮年为多,30~40

岁最易患病

16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常见部位

不包括:

A、下丘脑。

B、脑干

C、视交叉。

D、

小脑半球。 E、大脑半球

164.CT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与血管

网织细胞瘤主要依据:

A、囊性变特点

B、有无壁结节

C、

肿瘤钙化量 D、瘤周水肿 E、壁结

节增强程度

注解: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壁结节血

供丰富,强化明显;小脑星形细胞

瘤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

165.桥脑胶质瘤的常见表现不包

括:

A、T1加权像低信号

B、T2加权像

高信号 C、桥脑肿胀 D、可包绕基

底动脉E、增强明显

166.下列肿瘤中,不能跨天幕生长

的是:

A.脑干胶质瘤B.基底动脉瘤C.小

脑幕脑膜瘤D.上皮样囊肿E.蝶骨

嵴脑膜瘤

167、下列关于蛛网膜囊肿的CT表

现,错误的是

A、主要表现局部脑池、脑裂的扩

大 B、膨胀性生长,对脑组织形成

推压 C、囊肿呈脑脊液密度D、

不伴有颅骨受压变薄改变 E、境界

清楚,外形光滑

桥小脑角区肿瘤

168.听神经瘤的特点不包括:

A.T2加权像高信号

B.增强明显

C.

可仅引起内听道扩大 D.脑干受

压 E.不易发生囊变注解:听神经

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

169.男,25岁,CT示双侧听神经

鞘瘤,右侧室三角区脑膜瘤。诊断:

A、神经纤维瘤病Ⅴ型

B、神经纤维

瘤病Ⅲ型 C、神经纤维瘤病Ⅰ型D、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E、神经纤维瘤

病Ⅳ型

170.神经纤维瘤病第Ⅱ型的主要表

现是

A.视神经纤维瘤 B.双侧三叉

神经纤维瘤C.双侧听神经鞘

瘤D.多发性脊柱神经鞘瘤 E.多

发性脑膜瘤

171.微小听神经鞘瘤的最佳成像序

列为:

A、平扫T1WI。

B、平扫T2WI。

C、

FLAIR。D、增强T1WI。 E、DWI。

172.常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鉴别的

肿瘤是:

A、皮样囊肿

B、听神经瘤

C、小

脑胶质瘤 D、海绵状血管瘤 E、

化感器瘤

173.位于桥小脑角部位的脑膜瘤的

特点或表现是:

A、可起源于小脑天幕

B、不向中颅

凹延伸 C、T1加权像为明显的低信

号 D、可显示伸入内听道的蒂 E、

中等度以下的异常对比增强

174、最有助于鉴别听神经瘤与三叉

神经鞘瘤的征象是:

A、瘤体与颅板呈锐角

B、增强幅

度 C、合并出血、坏死 D、岩骨尖

骨质破坏E、中、后颅凹骑跨生长

鞍区和颅底肿瘤

175.平片上,蝶鞍增大和/或破坏

见于下述情况:

A、垂体瘤、视交叉胶质瘤、颅咽

管瘤 B、垂体瘤、颅咽管瘤 C、视

交叉胶质瘤、蝶窦或后组筛窦粘液

囊肿或肿瘤 D、蝶窦或后组筛窦粘

液囊肿或肿瘤E、垂体瘤、视交叉

胶质瘤、颅咽管瘤、蝶窦或后组筛

窦粘液囊肿或肿瘤

176.垂体瘤不包括:

A.生长激素瘤。

B.生殖细胞瘤。

C.PRL瘤。

D.ACTH瘤。

E.TSH瘤。

177.垂体瘤不易:

A、沿脑脊液种植

B、出血

C、侵

犯海绵窦 D、压迫视交叉 E、使

垂体柄偏移

178、垂体微腺瘤MRI信号特点是

A、T1WI圆形低信号区,有轻度异常

强化,强化程度差于正常垂体组

织B、T1WI圆形高信号区,有明显

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垂体组

织 C、T1WI圆形等信号区,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D、T1WI圆形中等信号区,不强化 E、T1WI圆形等信号区,有均匀强化

179、垂体微腺瘤是指病灶的直径应小于

A、5mm

B、8mm

C、10mm

D、15mm

E、20mm

180.与颅咽管瘤特点不符的是:A、为常见的鞍上肿瘤 B、好发于儿童 C、好发于40-60岁患者。D、信号常较均匀。E、肿瘤边界清楚。

注解:颅咽管瘤多伴发钙化、囊变含胆固醇结晶,因此其内信号常不均匀。

181.下列脑肿瘤中,儿童鞍区最常见的是

A.垂体大腺瘤 B.垂体微腺瘤 C.脑膜瘤 D.动脉瘤E.颅咽管瘤182. 颅内脊索瘤的特点或表现是:

A、起源于斜坡骨膜

B、T1加权像斜坡骨髓为低信号

C、T1加权像斜坡骨髓为高信号

D、可显示瘤周脑水肿

E、椎-基底动脉“流空效应”消失注解:T1加权像斜坡骨髓为高信号,因常伴出血钙化改变。183. 引起骨组织呈浸润性破坏的肿瘤是

A.脊索瘤 B.脑膜瘤 C.表皮样囊肿 D.颅咽管瘤 E.蛛网膜囊肿

184、颅内脂肪瘤最好发部位是

A、胼胝体周围

B、鞍上池

C、四叠体池

D、桥小脑角

E、脑室内185. 描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错误的是:信号均匀

注解:大肿瘤常密度不均,内有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代表囊变或陈旧性出血灶,所以可见液体分层现象。

感染性病变

炎症、脓肿 (病毒性脑炎)

186.脑脓肿壁短T2低信号最可能是:

A.含铁血黄素沉着。

B.胶原结构。

C.血管影。

D.钙化。

E.铁沉

积。

注解:脑脓肿急性脑炎期主要MR表

现:病灶在T1WI上呈不规则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187关于脑脓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

不对

A细菌侵入引起局限性脑内炎症并

形成脓腔称脑脓肿B其主要感染途

径是鼻窦和乳突感染逆行进入颅

内 C、脑脓肿可分脑炎早期、脑炎

晚期、脓肿形成早期和脓肿形成晚

期 D、脓肿晚期增强扫描,脓肿壁

呈均匀环状强化 E、脑脓肿应该与

胶质瘤和转移瘤相鉴别

注解:脑脓肿其主要感染途径脑外

感染经血液入颅内。脑脓肿好发于

灰白质交界区,由于病灶区小血管

的脓毒性静脉炎或动脉被感染性栓

子栓塞,使局部脑组织液化坏死,

感染性栓子的易沉积部位就是灰白

质交界区。

188.哪种表现不是脑脓肿的特点:

A 圆形或椭圆形

B 规则光滑的环

形增强 C 伴有水肿 D 可多个相

邻E海绵状血管瘤

189.增强CT显示为均匀薄壁环状

强化,是以下哪种疾病的特征性表

A.脑膜瘤B.脑脓肿C.星形细

胞瘤 D.胶质母细胞瘤 E.血管

网状细胞瘤

190、关于单纯疱疹性脑炎的叙述,

下列哪一项不对

A、本病是最常见脑部病毒性感染,

可累及任何年龄,但是以成人多

见 B、本病常首先发生在颞

叶 C、早期T1WI可见局部脑回肿

胀,T2WI病灶呈高信号 D、发病1~2

周后,增强扫描可见脑回样显著异

常强化 E、本病病情发展快、死亡

率高、后遗症多,早期诊断很重要

注解:儿童多见,掌握单纯疱疹脑

炎MR表现要求掌握。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的常见累及部位:颞叶;2013

年考点。

191、患儿男,8岁。头痛发热一周,

头颅MRI显示在右侧颞叶长T1长T2

片状异常信号,局部脑沟闭塞,轻

度占位效应,病变与基底节区分界

非常清楚,增强检查变现为脑回样

明显异常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A、右侧颞叶单纯性疱疹脑炎

B、

右侧颞叶缺血性脑梗死 C、右侧颞

叶胶质瘤 D、右侧颞叶结核性脑

炎 E、右侧颞叶脑脓肿早期改变

结核

192.结核性脑膜脑炎常见表现不包

括:

A、脑内结节灶

B、多发性脑梗死

C、

交通性脑积水D、硬脑膜炎症E、梗

阻性脑积水注解:大量纤维蛋白渗

出物沉积脑底部脑沟及脑池,可造

成梗阻性脑积水。

193、女性,43岁,头痛发热5天。

CT平扫显示大脑凸面脑膜增厚且增

强后明显强化,脑室扩大。诊断: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

炎 C、脑膜型脑囊虫病D、病毒性脑

膜脑炎E、霉菌性脑膜炎

真菌感染

194、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常累

及的部位为

A.脑室系统B.大脑半球灰白质

交界区 C.小脑 D.基底节

区 E.脑干

注解: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条

件致病菌(常见)好发于免疫力低下

患者,以隐球菌、曲霉菌和念珠菌

多见。隐球菌感染有单独考题,这

里应该考的是曲霉菌感染。因曲霉

有嗜血管组织特性,常侵犯血管,

并引起血管栓塞,造成血供部位缺

血、坏死,故其最为常见的表现为

出血性梗死灶和脑脓肿形成。因动

脉血管在由灰质向白质走行的交界

区骤然变细,容易引起细菌沉积此

处,进而致血管栓塞。

隐球菌感染MR表现类似于结核性脑

膜炎,T1WI呈现基底池及侧裂池被

脓性渗出物占据的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后基底池及侧裂池明显强化。

后期因脑膜粘连出现交通性或梗阻

性脑积水表现。其脑实质病变分为

四型:隐球菌肉芽肿型、血管周围

间隙(Virchow-Robin间隙)扩大型、

脑实质-软脑膜结节型、混合型。

195.下列那种霉菌感染,易在基底

节区血管周围间隙处出现肉芽肿 A. 曲菌 B. 毛霉菌 C. 念珠菌 D. 放线菌 E. 隐球菌

注解:隐球菌易沿豆纹动脉及丘穿动脉周围间隙蔓延至基底节区。

脑寄生虫感染

196.显示脑囊虫形态最好的检查方法为:

A.MRI

B.CT

C.DSA D .EEG E.X光片

197.显示脑囊虫头节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A、MRI。

B、RET。

C、X线平片。

D、CT。

E、SPECT。198.显示脑囊虫钙化最好的方法为:

A.MRI

B.CT

C..DSA

D.EEG

E.X光片

199脑囊虫病的特点及表现是:

A、为脑内细粒棘球蚴寄生

B、活动期可见囊虫头节

C、用GD-DTPA 头节多不增强

D、囊虫变性不引起脑水肿

E、“白靶征”指头节为高信号

注解:细粒棘球蚴绦虫引发的是脑包虫病;活动期可见囊虫头节,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小点状影.T1WI 呈略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囊壁和头节强化。

200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脑囊虫破裂会出现化学性脑膜炎

B、脑囊虫退变死亡会产生脑水肿

C、脑囊虫头节总是显示清楚

D、脑囊虫可发生在四脑室内

E、药物治疗后脑囊虫会缩小注解:脑囊虫退变死亡期,囊虫头节消失,虫体胀大变形,周围有炎性反应及局限性水肿。

201.脑囊虫退变死亡时会出现:A、缩小 B、出血 C、钙化D、脑水肿 E、无变化202.有关脑囊虫的分型中,最常见的是:

A.脑实质型B.脑膜型C.脑室型D.脑实质和脑膜型E.脑膜型和脑室型203.脑囊虫病最常见于

A. 脑实质内白质区

B. 脑实质内

皮髓质交界区 C. 脑膜 D. 脑

室 E. 颅骨注解:脑脓肿、真菌

感染及脑囊虫病(脑实质型)均好发

于颅脑灰白质交界区。

204、扩散加权成像显示异常高信

号的病变不包括

A、亚急性脑梗死

B、脑膜瘤

C、

淋巴瘤 D、脑脓肿E、脑囊虫注解:

囊虫可以形成钙化结节,因此DWI

可不显示高信号。

205、根据脑囊虫在脑部停留的部

位,脑囊虫病可分为 A、脑实质型、

脑室型、脑膜型、蛛网膜下腔型B、

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混合

型 C、皮质型、髓质型、皮髓质

交界型、脑室型 D、脑实质型、脑

室型、脑外型、混合型 E、脑实质

型、脑膜型、脑室型

206、MRI能够清楚地显示囊虫头节

的是

A、囊虫变性期

B、囊虫存活期

C、

囊虫死亡期 D、脑室型囊虫 E、

脑膜型囊虫

注解:囊虫存活期,囊尾蚴存活时

病灶呈圆形.多发常见,大小相

似.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小点状、

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

不明显,增强扫描囊壁和头节强

化。

207.脑弓形体病的MR表现是:

A、常为单发

B、T1加权像低信号病

变内有点状更低信号 C、T2加权像

椭圆形低信号病变内有点状更低信

号 D、T2加权像椭圆形低信号病变

内有点状高信号 E、病灶周围无脑

水肿

注解:脑弓形体病,其三大特点:1

脑积水、2双侧脉络膜视网膜炎、3

广泛的多发钙化灶。

208.扩散加权成像脑灰质呈对称

性异常高信号的疾病是

A.克雅氏病(CJD)B.结核性脑

膜炎 C.霉菌感染 D.细菌性脑脓

肿 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注解:克雅氏病,该病与牛海绵状

脑病有潜在的联系(疯牛病),以小

脑和大脑皮层为主的海绵样变性。

且克雅氏病不易合并出血。

脱髓鞘,变性疾病

脑白质变性病有哪些: 脑变性病是

指由脑内神经元发生萎缩和死亡,

星形细胞增生改变为主的神经系统

病变,累及大脑皮层产生痴呆和精

神症状,累及基底节产生运动障碍,

累及小脑则产生共济失调。影像学

改变为神经核团和大脑皮层受累为

主。常见的脑变性病有Alzheimer

病、Pick病、Huntington舞蹈病、

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CJD)、

Parkinson病、进行性核上麻痹、

Shy-Drager综合征,桥小脑橄榄体

萎缩、原发性小脑萎缩等。其他侵

犯脑内神经核团和脑实质的病变还

有:肝豆状核变性、中毒性脑病、

缺氧性脑病、各种脑萎缩、脑积水、

放射性脑损伤、桥脑中心溶解症、

脑内异常钙化。

脱髓鞘病变

209.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MR表

现描述,错误的是

A两侧侧脑室后角周围白质呈多发

对称性大片状异常信号 B病灶由后

向前逐渐发展是本病的一个显著特

点 C、增强扫描病灶中间区呈花

边状条带样强化D、该病难以与多

发性硬化等脑白质病相鉴别 E、疾

病晚期可见脑萎缩,以侧脑室后角

周围最明显

注解: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典型征

象为双侧脑室后角旁对称性呈蝶翼

状分布的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由枕

叶向额叶蔓延,以顶颞叶变化为

著。

210.脱髓鞘病变不包括:

A、多发性硬化。

B、急性播散性脑

炎。C、中心性桥脑溶解。D、橄榄

桥脑小脑萎缩。E、渗透性髓鞘溶

解。

211. 下列疾患不属于脱髓鞘病变

的是:

A、中心性脑桥髓鞘溶解

B、多发

性硬化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E、渗透性髓鞘溶解

注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种脑与脊髓的广泛炎症-脱髓鞘病变。渗透性髓鞘溶解属于中毒性脱髓鞘病变,中心性脑桥髓鞘溶解基本上等同于渗透性髓鞘溶解症。212.多发性硬化通常不发生于:A.大脑; B.小脑; C.脑干;D.丘脑; E.脊髓。

213.脑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是:A、胼胝体不受累 B、“直角脱髓鞘征”T1加权像显示最敏感 C、“直角脱髓鞘征”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最敏感D、“直角脱髓鞘征”T2加权像显示最敏感 E、静止期斑块可有明显异常对比增强

214.关于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错误的是:

A.多发生在脑白质区,常为多发,也可单发B.表现为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的脱髓鞘斑块 C.病灶多呈长椭圆形,常垂直于侧脑室分布D.增强扫描静止期病灶有片状或环状强化 E.活动期病灶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15、患者女,45岁。双上肢麻木无力伴视力减退,肌力IV级。根据其MRI表现(a,矢状T1WI;b,冠状T2WI;c,增强矢状T1WI;d,增强冠状T1WI)如图3所示,最准确的诊断为

A、脑囊虫病

B、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C、脑转移瘤

D、结节性硬化

E、多发性硬化

216.桥脑肿胀且信号异常时,鉴别诊断不考虑:

A.桥脑胶质瘤。

B.桥脑梗塞。

C.桥脑脱髓鞘。

D.桥脑炎症。

E.桥脑变性病。

217、中心性桥脑髓鞘溶解的原因有:

A、脑梗塞

B、脑外伤

C、长期饮酒

D、代谢性

E、遗传性218.有关脑桥中央溶解症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慢性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可以引起 B.常发生在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及肝硬化等 C.矢状位脑桥

中央长T1长T2椭圆形病灶D.病

灶不强化 E.病灶治疗后可以成软

化灶

219、下列关于中心性桥脑髓鞘溶解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最常见的脱髓鞘病变

B、常

继发于病毒感染 C、病变区髓鞘、

轴索、神经元和血管结构均破

坏D、急性期病变可明显强化 E、

病灶内出现短T1信号是其典型表

现,代表病灶内出血

220.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不包括:

A.橄榄缩小

B.桥前池增宽

C.小脑

脑沟增宽 D.四脑室扩大E.脑干T2

加权像呈高信号

221.橄榄桥脑小脑萎缩MRI特点

为:

A、脑组织信号和体积均为异

常。 B、脑组织信号和体积均为正

常。 C、脑组织信号正常,但体积

正常。 D、脑组织信号正常,但

体积增大。E、脑组织信号正常,

但体积缩小。

深部灰质受累的变性疾病

222.正常成人基底节铁沉积最易发

生在:

A、尾状核

B、壳核

C、苍白球

D、

屏状核 E、丘脑

注解:通常婴幼儿时期沉着在中脑

的黑质、红核和齿状核的铁质,此

后一生稳定不变;沉着在苍白球的

铁质到中老年逐新增多。

223.关于铁沉积的描述,不正确的

A.早老性痴呆患者大脑皮质铁沉积

增多B.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壳核

铁沉积增多,苍白球铁沉积减

少 C.慢性血肿周围铁沉积增

多 D.人体各部位出现铁沉积的年

龄不同,发展也有差异 E.脑组织

中的铁主要沉积在细胞内注解:帕

金森氏病患者应是基底节区铁质沉

积增加。

224、脑内铁蛋白沉积在MRI上表

现为

A、T1WI上信号改变不明显,T2WI

及T2*呈低信号B、T1WI上低信号,

T2WI上呈低信号。 C、T1WI上低

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D、T1WI

上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 E、

T1WI上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注解:T2WI及T2*呈低信号,选择

性T2质子弛豫增强效应。

225、颅脑CT没有病理意义的钙化

包括

A、侧脑室三角区内球形钙化

B、额

—颞部脑回状钙化C、室管膜下结节

状钙化D灰白质交界小环形钙化 E、

松果体直径>10mm不均匀钙化

226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部位

是:

A、尾状核和壳核

B、苍白球和壳

核 C、丘脑外侧 D、桥脑和中

脑 E、内囊后肢

B、227. 肝豆状核变性代谢异常的

元素是A.铜 B.铁 C.钙 D.磷 E.锰

注解:2013年考多选题:肝豆状核

变性的颅脑MR影像表现。

228、新生儿头颅CT平扫示“矢状

窦旁征”,提示

A、额叶脑出血

B、顶叶脑出血

C、

脑室内出血 D、硬膜下出血 E、

蛛膜下出血注解:矢状窦旁征,为

血液积累于矢状窦旁呈高密度影,

静脉窦内流动的血液呈相对低密度,

底边为颅骨形成空心征象。

229代表小儿脑髓鞘形成是脑白质

A.T1WI信号降低B.T2WI信号降

低 C.T1WI信号增高 D.T2WI信

号增高 E.脂肪抑制信号降低

注解:未成熟的髓鞘呈短T1和长

T2,在T1WI上呈高信号与灰质易区

别,在T2WI上与灰质信号相近;成

熟的髓鞘呈短T1和短T2,在T2WI

上呈低信号,与灰质易区别。2013

年考题新生儿脑髓鞘化进程,T1与

T2上脑白质和灰质信号变化。

230.小儿脑白质髓鞘化最晚形成

的区域是

A.额顶叶白质 B.胼胝体 C.脑

干D.侧脑室后角旁白质 E.侧脑

室体部傍晚白质

231.代表小儿脑髓鞘形成的是脑白

质 A.T1WI信号降低B.T2WI信

号降低 C.T1WI信号增高 D.T2WI 信号增高 E.脂肪抑制信号降低

注解:脱髓鞘时T2和Falir信号增高,髓鞘化是其反向过程,T2和Falir信号降低。

232.小儿双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髓鞘化完成可至 A. 2岁 B. 2.5岁 C. 3.0岁 D. 3.5岁 E. 4~6岁

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术又叫磁共振成像术,简称核磁共振、磁共振或核磁,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它的全称是: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简称MRI--CT 或者MRl)。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呢?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简写MRI、MR或NMR,法文简写RMN)进行医学诊断的一种新颖的医学影像技术。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就被美国的布劳克和相塞尔等人分。别发现,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等领域,用作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直到1971年,美国人达曼迪恩才提出,将核磁共振用于医学的诊断,当时,未能被科学界所接受。然而,仅仅10 年的时间,到1981年,就取得了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的图像。使人们长期以来,设想用无损伤的方法,既能取得活体器官和组织的详细诊断图像,又能监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核磁共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和CT,它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利用人体中的遍布全身的氢原子在外加的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用探测器检测并接受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转换,最后将人体各组织的形态形成图像,以作诊断。 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异常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特别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得好。使医生如同直接看到了人体内部组织那样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避免了许多以往因手术前诊断不明而不得不进行的开颅、开胸、开腹探查及其他的一些探查诊断性手术,使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痛苦以及探查性手术所带来的副损伤及并发症。所以它一出现就受到影像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欢迎,目前已普遍的应用于临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核磁共振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它是一项革命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 8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批准核磁共振机的商品化生产,并开始临床应用。我国从1985年引进第1台核磁共振机至今已有超过1000台在工作,目前医生们越来越认识到它在诊断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 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像。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一、磁共振现象与MRI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在这种状态下,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 正常情况下,质子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当把它们放入一个强外磁场中,就会发生改变。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上排列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T2衰减是由共振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