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CPTED理论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基于CPTED理论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基于CPTED理论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基于CPTED理论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76

文/任 伟 郭易潍

Ren Wei Guo Yiwei

针对社区犯罪现象,传统的“人防”和“物防” 仍然是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犯罪预防手段。20世纪70年代,国外研究者提出CPTED 理论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的方式来预防、降低犯罪发生。本文基于CPTED 理论,通过对影响社区安全的防卫因素进行提取、分析、运用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SA)建立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增进社区安全保障提供服务,为不断优化措施办法提供依据与参考。

In view of the community crime phenomenon, the traditional "civil air defense" and "technology" is still the major means of crime preven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n the 1970 s, foreign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CPTED theory which changing the wa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prevent and reduce crime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PT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xtraction of defen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community, analysis, using the fuzzy synthetic assessment (FSA) try to establish community defense securit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promote community service security,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measures to provide a basis and reference.

作者简介

任 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郭易潍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ABSTRACT

CPTED 理论;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CPTED theory;Community security defense;Evaluation index system;Fuzzy synthetic assessment

KEY WORDS

基于CPTED 理论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Research of the Community defense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based on CPTED theory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安全是社会治安的重要方面。面对日趋复杂的社区犯罪问题,科学合理地对社区安全进行评估,对于搞清社区安全的基本状况与影响社区安全的主要因素,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调控和指导,为社区安全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CPTED理论基础

CPTED(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理论即“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最早于1971年由C·Ray Jeffery提出。CPTED理论认为犯罪者可以通过“学习”感知空间环境中存在的“惩罚”(Punishment,意为空间环境中不利于犯罪的因素)从而对犯罪行为的实施产生犹豫或放弃犯罪。同时通过设计预先去除空间环境中对犯罪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或者对已有环境进行改造来加大犯罪实施的难度,降低犯罪行为的收益机会进而预防犯罪的发生。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CPTED理论认为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措施包含 6 种要素:

1.1领属性(Territoriality)

领属性是指某一空间或事物的所有权归属,如果某一空间或事物的归属性不明确,这一空间或事物受到破坏的风险将会增加。CPTED理论认为,通过强化领属性可以警示犯罪者,使犯罪者能够感受到领属性的影响进而不敢犯罪。领属性强化包括使用实质的障碍物、象征性的障碍物和合法使用者等方式形成。

1.2公共监控(Public surveillance)

监控的目的是让犯罪者被观察到,公共监控是CPTED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实践证明,在一般情

况下,人员密集的场所发生犯罪的概率较低,因为人员密集的场所监控因素强。

1.3接近控制(Access control)

接近控制是指降低犯罪者接近侵害目标的机会,针对特定空间而言,对场地通道与入口进行组织限制,形成清晰的空间界定,控制具有犯罪隐患的通道与入口,该空间发生犯罪的概率将会大幅降低。

1.4目标强化(Target hardening)

目标强化指为了增加犯罪实施的难度与风险,对特定目标强化其保护措施的方式。如用锁锁住门、建设围墙、布置铁丝网、安装防护栏等。

1.5景象维护(Image maintenance)

景象意味“空间”所表现出的外在状况,即人们看到这些事物的样子。景象维护就是通过对空间的管理、经营、维护使空间的各项设施保持完好,降低犯罪发生率。如某个场所的景象衰败、混乱,那么该场所中的犯罪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1.6活动支持(Activity support)

活动支持是指通过设计人为地增加场所的人员流动来实现降低犯罪的预期,加强社区居民主动预防犯罪的意识。

2.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CPTED理论核心是通过改变场所中潜在犯罪诱因来避免或减少犯罪,降低犯罪发生率。

1981年,加拿大学者 Brantingham 夫妇 ( Patricia

andPaul Brantingham) 指出,犯罪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的四项因素: 法律规定、犯罪人、犯罪对象、“位置”( place) 。犯罪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项要素,否则犯罪就不会发生。因此只需要改变四个要素的一个便可以实现犯罪预防,达到防卫安全的目的。开展社区防卫安全评价,简言之,就是对社区防卫因素的客观状态进行评估。

2.1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SA)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synthetic assessment)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模糊数学。主要做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对一些模糊,不易定量的定性因素进行定量化,最后利用量化的综合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价法实施的一般步骤包括,一、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客体参评评价指标体系。二、通过专家经验法或者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好权重向量。三、建立适合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好评价矩阵。四、采用适合的合成因子对其进行合成,并对结果向量进行解释。

2.2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影响社区防卫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照明系统、道路系统的物质因素,也有邻里关系、活动开展等社会环境因素等。CPTED理论的实质就是通过改变环境来降低犯罪率,这既包括了可见的物质空间环境,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环境。

在此基础上,参考目前国内外社区防卫安全评价的各种方法,从纵向结构上构建了3个层次的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为目标层,即社区防卫安全

177

131 | 2015 | 02

状况;第2层为项目层,包括自有空间的权属控制、监视系统的健全程度、出入控制效果、防护对象的强化措施、社区形象、人际及社会活动开展;第3层为因素层,包括评价社区防卫安全的各个具体指标。选取的评价指标涵盖影响社区防卫安全的各个方面(表1)

本文采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权重。请16位熟悉环境设计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分别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的频率确定各指标组后的权重。16位专家均具有园林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并从事本专业研究10年以上,其中男性9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45岁。式中:为权重值;为频率;s为16位专家为同一个指标给出的权数值数目;为专家赋予权重;为序号。计算过程以项目层权重计算为例(表2)总体权重计算结果如下(表3)。

根据公式1,对16位专家关于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给出的结果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见表2)。结果得到自有空间的权属控制、监视系统的健全程度、出入控制效果、防护对象的强化措施、社区形象、人际及社会活动开展六大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875、0.2375、0.196875、0.121875、0.15625、0.1。利用公式1对项目层各指标进行进一步

的权重统计和分析,计算结果如表3.

根据以上权重分析结果可知,在项目层次上,社区防卫安全程度与监控系统的健全与否(权重为0.2375)密切相关,同时出入口控制(权重为0.196875)与领属性确定(权重为0.1875)对犯罪预防和警示起着教显著的作用。对各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并统计因素层权重的结果表明,边界空间的围合,社区出入口的监视力度,居民交往空间位置及设计等三个方面是影响社区安全的主要客观因素。从总体上来讲,社区防卫安全的建设应以必要的物防措施为依托,适量的对物质空间进行限定,同时提升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来达到社区防卫及犯罪预防的目的。

3.结论与展望

本文就增进社区安全保障服务提供,更好地满足“安全需求”,促进民生改善,试建了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拟通过定期开展评价与比较分析,为不断优化措施办法提供参考。

区别于传统的社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影响社区防卫因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社区防卫安全指标体系。该体系侧重于社区防卫因素的选取,相较于传统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产生后能立即指导社区从物

参考文献

[1]徐磊青.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 年[J].新建筑,2003(6):4-7.

[2]李森. 环境预防犯罪理论在社区警务中的应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6).

[3]吴刚.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4]崔海英.实例解读美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5]城市社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孙海涛.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环境经济.青岛理工大学.2009(3)

[7]马润国.老年社区室外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质空间与人际关系方面对于社区安全状况进行改造。同时体系的犯罪预防功能是传统体系所没有的。

关于指标选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列指标大多已经专家研究调查论证,基本反映社区防卫安全理论思想,但由于客观状况具有一定地域性和时效性,包括指标取值及加权法等技术手段,正式组织实施前还当进一步组织一定范围内调研和专家论证。

3 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

表1 社区防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2 项目层各因素权重统计结果

学术争鸣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预防和制止盗窃、抢劫、爆炸等治安事件的活动。它可以说是安全防范的定义,也可以说是安全防范的业务范围。 第一节介绍了我们面对的危险(威胁),分为三个大类:自然灾害、系统失效和人的非主观故意造成的事故、人的主观故意(恶意)造成的事件。事件又可分为恐怖活动和治安事件,传统的安全防范就是针对治安事件的,或者说是为局部的、微观的生命财产的保护。可以安防系统的基本特点就是产生于此。同时、我们强调安全技术的共性,其实、安全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许多基本的、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就构成了各种行业的安全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技术研究和学习时,应该跳出上述范围的界限。 安全防范主要是针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根据具体的安全需求,有不同的形式,可以由人力来完成,也可以采用各种物理设施、技术设备和系统来实现,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共同来实现防范的目的。安全防范可以是单次的、临时的行动,它需要一定技术支持和保障,也可能是长期运行的体系,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系统作为基础。 通常、根据实现防范的基本手段,安全防范分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种形式。 1、人防是一个最古老、最基本的防范手段 我国治安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治安联防、群防群治、社区的综合管理及安全教育等。在当前强调技术防范、加强技防系统建设的形势下,坚持这些有益的经验仍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保安业向社会提供各种有偿的服务主要还是人防方面的,但它也不是单纯的提供人力的服务,也要借助和依靠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系统。比如运钞业务除提供人员外,还需要专用车辆、人员防护和武器等,运钞的过程要有定位、通信及监控系统作保障。单纯人力的防范已不能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的要求,没有人防的系统也不会是一个完善的安全系统。 2、物防是安防体系的基础 采用适当的物理设施来提高系统整体的防范水平,是安全防范系统必须考虑的。所谓物防是指相对永久的固定设施和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的设置和设备。物防可以说是技术防范系统的基础条件和有机的组成部分。目前、小区的封闭化管理、加强建筑本身和周界设施的防冲击能力都是物防的新的形式。其实、物防设施很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包括它的设计(墙体结构与抗冲击的关系等)。许多物防设施与技防设施结合在在一起(保险柜),或成为技防的一部份(出入系统的锁定机构)。 物防是安全防范系统中有效、经济的加固措施,对于可以相对准确预测的危险(防范目标),通过稳定(相对固定)的设施和手段是最合理的防范。如门、墙、锁、柜等,都有预先切断入侵信道,或增加系统抗冲击(机械力破坏)的能力。 3、技防成为安防系统核心是科技强警的必然 利用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系统来构筑安全防范系统是当前安全防范的一个主要趋势。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也是不断上升的安全需求和治安形势的要求(高技术犯罪、发案率上升)。安防系统在不同历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

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和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价教学的依据,又必将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的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的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的评价实践来看,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体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1 体系简介 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社区低碳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社区低碳建筑、社区低碳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9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 2 指标解释 1.社区生活 (1)社区私家车拥有率:在经济迅猛的发展中,私家车拥有率也不断攀升,是侧面反映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指标。社区私家车拥有率越高,表示低碳出行率越小。 (2)社区公交出行率:是指居民通过乘坐公交出行次数占居民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次数的比例。社区公交出行率越高,表示该社区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社区建筑 (1)3R材料的使用率:3R材料主要应用于环保方面,是指:“垃圾(Rubbish)、资源(Resources)、再利用(Recycle)” 如:用于环保材料上是指:可重复

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3R材料)。 (2)社区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是指新建建筑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3)社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4)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对于住宅用户用水来说,节水器具可分为节水便器、节水龙头、废水回收装置和恒温混水阀。社区内使用节水器具居民越多,表示节水节能率越高。 (5)节电器具的使用率:主要指家庭节能灯、节能电器等节电设备占总电器使用量的比率。 1.环境友好 (1)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专家统计,1千克标准煤燃烧会释放2.493千克二氧化碳。根据社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可以大概估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常住人口数,就可以得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人均绿地面积: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3指标标准值确定 表2 低碳社区评价各指标标准值 注:由于部分指标标准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目前尚不清楚广东省内社区的实际情况与该标准的符合性,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也可采用相对标准。

理论研究部工作总结

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社团联合会理论研究部 工 作 总 结 能动学院社团联合会 二○一四年十二月

长春工程学院能动学院社团联合会理论研究部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社联理论研究部的工作也已经告一段落,这一个学期以来,理论研究部的全体成员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们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内容: 从9月份正式开始开展工作至今,社联理论研究部牢牢把握团委老师和主席团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以及组织定位,即将社联理论研究部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智囊型的理论研究与调研组织,对学生组织的各项大政方针调研其合理性并提供其理论依据,对学生组织的现有制度调查分析研究其问题与改进方案,并努力立足于我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的前沿,对我校学生工作及我校学生面临的要点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并进一步开展方向引导。 这一学期中,我们大学生理论研究中心陆续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子看两会”活动。 2、针对社联制度改革的调研。 3、学生会项目管理调研。 4、参加运动会准备。 二、内部建设: 这学期我们针对上学期的一些不足,我们逐渐有了改善,活动方面逐渐扩大,开展了些动态的活动。比如“学子看两会”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大家接触了新的方面,有了更多的活动经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真正的不再停留在写作上,这是相对于上学期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同时我们利用我们的优势利用展板向同学宣传名人事迹,每周经济热点,努力增加学术氛围。 虽然这学期在各方面极大的丰富同学们的写作、组织、沟通、交流能力,推动着社联理论研究部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个部门仍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一些改进,并且我也对此做了一定的设想: 首先,我觉得在完成主席团及团委老师的任务后要跟积极的开展本部门活动时,确定常规活动,这样每周、每月到每个学期都有最基本的活动开展,在真正做到思想引领同时为学生会及各部门留下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其次以调研的方式,加大与各院的交流,吸收各院学生会在管理、活动上的经验、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两种安全理念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平安、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他包括两层涵义:一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认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社会人文性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因此,广义的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职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就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容。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公共安全理念 所谓大公共安全理念,就是综合安全理念,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绝不是公安部一家、更不是公安部执法部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

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第四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教学录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指标说明分值 思想政治注重关心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6 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教学基本要求。 24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特点。 注重学术性,体现学术前沿成果,为教学目标服务。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 16 启发性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学习积极性。 熟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教态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准确、生动而精炼。 12 善于运用手势、表情,教态自然大方。 着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有激情。 总体印象讲授中注重教书育人。 12 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突出、感染力强。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效果明显、应变能力较强。 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技术故障。 总分80

二、课件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指标说明分值 教学内容1.科学性规范性: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 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注:出现严重科学错误和政治 性错误取消参赛资格)。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符合出版规范,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无侵犯著作权 行为。(注:出现错别字此项为0分) 2. 知识体系: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 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2 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及设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表述规范,适应于大学生认知水平。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 强,单页信息量适中,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教学策略与评价: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 生的交互、讨论。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 学习辅助材料或网络链接资源,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有对思考 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 3 技术性1.运行状况: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 误,容错性好,可移植性强,能在不同配置微机上运行。课件安 装简单或不需要安装直接运行;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链 接转换时间短。 2. 设计效果:采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多媒体软件。软 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 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2 艺术性1.界面设计: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 一,导航清晰简捷。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每一个对象如窗口、按钮、菜单等外观和操作应做到一致化。 2. 媒体效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 谐协调,配合适当。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 趣。 2 可应用性凡参赛的课件均为非正式出版物;有使用说明;不得在课件任何 位置显示参赛者单位名称及logo;课件应具备网络共享条件。 1 总分10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2018年1月真题

1 (单选题)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所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称为() A、岗位 B、任务 C、职责 D、工作 正确答案:A 2 (单选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和要求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正确答案:C 3 (单选题)对于工作周期较长的工作适用的观察方法是()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观察法 C、阶段观察法 D、工作表演法 正确答案:C 4 (单选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权力、工作负荷与任职资格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提炼和加工来获取工作信息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工作日志法 B、资料分析法 C、主管人员分析法 D、主题专家会议法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能够监控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对目标工作的相关情况非常了解的主体是() A、工作分析专家 B、工作任职者 C、工作任职者的上级主管 D、组织高层领导 正确答案:C 6 (单选题)提取职位层次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 A、工作概要 B、绩效标准 C、工作识别 D、工作职责 正确答案:B 7 (单选题)工作识别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工作名称 B、工作身份 C、工作编号 D、工作地点 正确答案:A 8 (单选题)将科学管理与人际关系方法结合起来的工作设计方法是() A、双因素理论 B、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C、跨学科理论

D、HP工作设计理论 正确答案:D 9 (单选题)我国的工作分析起源于() A、管理学研究 B、经济学研究 C、社会学研究 D、人事心理学研究 正确答案:D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是() A、成长和发展机会 B、成就 C、增加的工作责任 D、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D 11 (单选题)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遵循的理念是() A、以能为本 B、以知为本 C、以价为本 D、以物为本 正确答案:A 12 (单选题)工作评价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进行衡量的过程,衡量的是岗位之间的() A、责任大小 B、劳动强度 C、绝对价值 D、相对价值 正确答案:D 13 (单选题)根据各种工作的相对价值大小或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由高到低对其进行排列的一种工作评价方法是() A、排列法 B、分类法 C、评分法 D、因素比较法 正确答案:A 14 (单选题)利用现有的信息和资料,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组织本身的特点来预测组织在中、短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A、现状预测法 B、经验预测法 C、自上而下法 D、趋势分析法 正确答案:B 15 (单选题)人员预算实际就是企业的() A、招聘工作计划 B、工作分析计划 C、岗位分析计划 D、培训需求计划 正确答案:A 16 (单选题)设计员工培训方案的基础是() A、工作任务 B、工作评价

经济效果评价体系总结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总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仅适用于达产期内) 静态分析资本金净利润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返本期) 盈利能力分析 (分析对象为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仅适用于常规方案,即) 动态分析 财务净现值 确定性分析 利息备付率(已获利息倍数) 偿债备付率 借款偿还期 偿债能力分析 经济效果评价(分析对象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1 / 5

2 / 5 投资收益率:衡量(技术方案获利水平)的评价指标 公式:00100I A R ?= R —投资收益率;A —年净收益额或年平均净收益额;I —投资 判别标准:若C R R ≥,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技术方案不可行(c R —基准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ROI ):衡量整个方案的获利能力 公式:00100TI EBIT ROI ?= (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投资收益率 EBIT —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 —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全部流动资金)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衡量方案中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静态分析 公式:00100EC NP ROE ?= (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NP —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EC —资本金 优:计算简便,意义明确、直观 劣:①未考虑时间因素,忽视了时间价值;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主观性较强;③主要用在技术方案制定的早期 阶段或研究过程,且计算期短,不具备综合分析所需详细资料的技术方案 静态投资回收期(返本期):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以技术方案的的净收益回收总投资所需时间,以年为单位 (了解即可)公式:0) (0=-∑=t P t t CO CI t P —静态投资回收期;CI —现金流入量:CO —现金流出量:t )(CO -CI —第t 年净现金流量 判别标准:若c t P P ≤,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不可行 (c P :基准投资回收期) 优:计算简便,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 劣:没有考虑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只考虑回收之前的效果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题和答案自考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11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称为 A A.任务 B.职务 C.职权 D.职责 2、在一个组织内,岗位的功能越大,其能级就越 B A.复杂 B.高 C.简单 D.低 3、让有关人员以书面形式回答有关岗位问题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4、最为普遍的确定关键事件的方法是 A A.工作会议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5、当我们把人视作经济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 B A.高层经管人员 B.中层经管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 C 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描述 D.工作任务

8、岗位设置最基本的原则是 D A.系统化原则 B.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C.因人设岗原则 D.因事设岗原则 9、工作设计的实质是 D A.工作任务变革 B.工作结构变革 C.工作职责变革 D.一场组织变革 10、胜任工作要求具备的主观条件称 C A.职责能力要求 B.知识要求 C.能力要求 D.经历要求 11、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是 C A.工作分析 B.工作描述 C.工作评价 D.工作考核 12、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B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3、美国联邦政府最初使用的工作评价方法是 B 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是 A.工作分析 B.工作评价 C.工作设计 D.工作调查 15、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6、对性质相同的每一个岗位,按其工作难易繁简程度、责任大小、岗位任务大小及岗位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资料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岗位分类的是 A.岗位纵向分类 B.岗位横向分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安全技术防范概述

安全技术防范概述 一、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两种安全理念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平安、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他包括两层涵义:一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认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社会人文性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因此,广义的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职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就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容。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公共安全理念 所谓大公共安全理念,就是综合安全理念,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绝不是公安部一家、更不是公安部执法部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狭义“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通信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体防护、医疗救助防煤气泄漏等诸多内容。 二、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 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安全防范行业是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立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

浅议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在工作中的实践方式

浅议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在工作中的实践方式

论甚至应用创新,在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而长期积累所需的时间又无法应对国内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解决审计人员从事理论研究与审计任务领域广、专业性复杂之间的矛盾,必须另辟新径。 (二)、审计人员的科研能力需要长期培训提高 为了促进理论研究,审计人员个体不仅要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素养,还需要审计现场的理论研究指导。研究素养体现在责任感、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其中理论功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研究所需的深度,而创新思维则需要在持续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理论研究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理论研究指导是培养理论研究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审计现场的理论指导可以减少探索过程中的弯路,加快审计理论研究人员的成长,但却需要有经验的审计理论研究者深入审计现场指导审计实践。因而,研究素养的提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审计现场的理论指导不是每一次审计实践都能够充分获得的,对于急需创新理论指导的审计事业,慢工出细活儿地培养理论研究人员难于满足目前的需求。 三、在当前条件下开展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践方式 笔者认为,引进外脑、以点突破是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融入理论研究的手段;以审计项目实务为导向进行理论研究是有效运用和转化理论研究成果的途径;以理论研究成果完善审计报告是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模式。这三个方面是在审计工作中实践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有效方式。 (一)、引入外部专家以助于实务问题和研究要点的突破 引进外脑,是为了帮助审计人员迅速了解审计工作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使审计人员快速把握实践中理论问题的关键点;以点突破,是为了使审计人员专攻一点,发挥个体的专长,突破在实践工作中从事理论研究的瓶颈。目前,国家审计项目通常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时间紧的特点,各个承担单位参与审计

典型相关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 本节我们介绍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此来说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是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了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两组变量的相关性转化为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来考虑,即考察第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第二组变量的线性组合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线性系数使线性化后的变量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形成第一对典型变量,依此可以形成第二对、第三对典型变量,并使各对典型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典型相关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典型相关分析就是用典型相关系数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一、案例背景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企业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关键影响因素。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探求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对于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进而达到科学、稳步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的选取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根据实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所需的基础条件、企业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见图4-1)。 图4-1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信息化水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见

图4-2)。 图4-2 三、实例分析 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分别用以下两个向量表示: 在SAS软件中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0组典型相关,其中前3组(见表4-1)相关系数可以知道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3组典型变量似然率卡方检验值小于0.0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第1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2087,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20.87%的隐含信息,第2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1793,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17.93%的隐含信息,前3对典型变量解释了56.10%的数据信息。

安全技术防范基础知识.doc

安全技术防范基础知识 第一节安全技术防范概述 一、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两种安全理念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平安、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他包括两层涵义:一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

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认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 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社会人文性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因此,广义的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职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就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 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容。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公共安全理念 所谓大公共安全理念,就是综合安全理念,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绝不是公安

浅谈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兴建水利水电工程而引起的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自愿性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不仅关系到移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评价方法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库移民为了支持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家园,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水库移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涉及工程建设、地区发展、环境容量、移民生计、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移民安置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被破坏、人民生活困难、社会不安定、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 对于移民而言,最重要的安置条件是为其提供生计的手段。只有解决好生产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安居乐业。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基本上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移民安置各种补偿费标准低,经费严重不足,并且各地在搬迁和安置移民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配套政策,随意性较大,安置方式以就近后靠为主,部分采用外迁性移民安置方式。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移民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更加尖锐。一是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移民与非移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移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平均速度,三是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移民安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一部分移民还不能摆脱贫困。水库移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移民安置规划的科学性,而移民安置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正确选择移民安置模式。 2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效果后评价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其指标体系是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的基础,完善的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后评价的关键。 2.1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价单靠一个或几个指标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完备的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社区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研究

社区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研究综述 摘要 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服务发展迅猛,要求我们尽快完善相关理论研究,根据国内外城市社区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及城市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趋势,来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社区的绩效体系。关于社区绩效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为我们所研究的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但总体上仍面临巨大的问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形成对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字:绩效评估体系指标社会服务满意度 一、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的意义和背景 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服务发展迅猛,要求我们尽快完善相关理论研究,大多数文献对社区建设的发展、原则、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一个依靠国家力量自上而下推动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一个市民社会不断发育,并借助市民社会力量促进社区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会自我支持系统的过程。然而,在建立社区绩效评估体系方面则没有仔细研究,并留下了空白。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国内外城市社区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及城市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趋势,来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社区的绩效体系。关于社区绩效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为我们所研究的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但总体上仍面临巨大的问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形成对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关于绩效的主要观点 (一)价值观 1.基本模式

在我们看来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一般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公众主观评价,另一种则是客观测量。公众主观评价又叫做外部评价,它是指基于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感知而进行的定性化测量,其注重对服务满意度等软指标的评价。客观测量则叫内部评价,它是指服务机构采用数量化指标对公共服务实际成效进行的评价,强调的是对在绩效评估当中成本效益的分析。 国外对于主观评价与客观评级是否一致这一问题一般有两种看法。国外学者奥斯特罗姆在其研究中指出,依靠单一的主观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应该进行多模式评价的比较,其比较分析后虽然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评价结果,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提出的问题越具体,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就越高,只要方式正确选取的指标适宜,主客观评价理应是一致的。然而,斯蒂帕克不同观点公众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并不一致,因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感知并非完全基于服务的实际质量做出,非服务性因素对公众主观评价的影响更明显。布朗和库尔特在其研究中得出了与斯蒂帕克类似的结论,即客观绩效没有对公众主观评价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公众主观评价的准确性应该受到质疑。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帕克斯和珀西则认为公众主观评价是基于服务质量的真实感知做出的,公众具有辨别服务水平的能力,公众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之间是契合的。 服务质量高并不意味着公众满意度就高,原因在于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看法的不同,个人的期待和服务特征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公众作出怎样的主观评价,公众主观评价局限于给定的具体标准,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而且测量公众满意度等软指标存在一定难度,其在很大程度上很容易受到公众情绪的主观因素等影响。 对公众主观评价的质疑,国内学者曾莉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绩效评价的概念入手,绩效是不可能测准的,绩效评价实质上是客观测量基础上的主观评价,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评价主体的信息掌握和知识拥有程度#利益相关性等因素影响,就连整个绩效评价都应谨慎对待。第二,评估形式不可靠,大部分的公众主观评价基本上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而问卷整理后的汇总数据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内外功能互相冲突,因为基于内部效能优化而采取的客观测量与外部公众的效能感受很难取得一致,甚至有时候二者是冲突的。第四,公众主观评价的条件缺乏,可能导致其评价结果失效。总的来说,公众主客观指标是否吻合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保持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