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教学纲要

第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现代建筑史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展现了建筑设计理论、设计风格发展的历史,而且涉及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各类艺术运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设计与社会生活、设计与文艺、设计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第二,课程的主体内容:

1、建筑革命前夜的各国建筑状况。

总体上来说,在19世界中叶以前,西方建筑仍然沿着传统的路子前进,流行着体现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哥特复兴为特征的浪漫主义,以及融合各种传统式样于一身的折衷主义等。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方式及施工方法,但在总体上较传统没有质的突破。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的发展情况。

2、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基本建筑理念及其在各国的发展状况。(二战之前)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西方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芝加哥学派、理性主义建筑思潮、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格罗庇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莱特等一大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格局。

这一部分我们将集中介绍芝加哥学派、“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化的整体状况

3、二战之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实践。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国际式”模式缺乏人情味和艺术情调的不满,现代建筑又迎来了以“后现代主义”为标志的大发展。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继续发展,它以突出情感为标志,营造了各式各样的“先锋派”建筑,继续推动当代建筑前进的步伐。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建筑发展状况。

第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把对现代建筑史脉络的梳理与个案分析结合起来。

一方面着力描绘整个世界现代建筑史自19世纪中叶—一战前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战后—70年代后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进行分析,由点带线,由线到面,从而使同学们对整个现代建筑史有明朗、清晰的认识与把握。

第一章建筑革命的前夜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生的折衷主义最具有代表性。这三种建筑模式成为现代建筑产生的直接背景。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

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多(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其中前三种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第四特点是: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体现了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

古希腊三柱式

柱式: 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了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古希腊三柱式指:1.多(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克)林斯式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腊多立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高峰。

1、类型很多。宗教类: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类: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类: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2、功能齐全:例如,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

3、结构特点:拱券结构。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4、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

“城市的公共生活铸造了罗马精神,形成了自由民生活的精神支柱。”“罗马帝国初期自由公民的城市生活是建立在罗马自由民城邦爱国主义精神和神人同形的宗教信仰、奴隶制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

凯旋门:为了纪念战争等重要事件而建立。罗马早期的凯旋门多为单开间,立面大体为长方形,用券柱式构图,中央一个券洞,两侧立两对科林斯式或混合式柱子,有很高的女儿墙,刻纪功铭文。券洞内壁刻浮雕,题材为战争场景或凯旋仪式。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 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巴洛克式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运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第一节现代建筑产生的物质和科技支持:产业革命与新材料的发明

一、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

18世纪中期的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而英国和法国则在此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马克思指出,这两次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21页)

二、文化背景:18—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复古思潮。

为政治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对民主的希腊和罗马十分崇拜,复古主义成为

18、19世纪的文化主流。当时欧洲各国大都沿袭了自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以来的

文化传统,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包括绘画、雕刻、音乐、建筑等在内的各种文化形式都在延续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

三、建筑背景:古典复兴

在整个欧洲的复古思潮之下,建筑自然无法摆脱时代的制约。在建筑上,法国更多是罗马复兴。英国、德国更多的是对希腊和哥特模式的复兴。还有一些建筑揉合了传统的各种

风格,被称为折衷主义。人们积极探索建筑的各种可能,但最终仍是在古人的圈圈里打转。第二节法国的罗马古典主义建筑复古运动

主要介绍18、19世纪法国复古思潮下的代表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1、法国复兴罗马建筑的原因与条件:

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于借用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考古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大面貌,从而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高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大量建筑。

2、法国大型建筑罗马复兴的三个主要内容:

A、为发达的经济而建立的新型建筑。

B、为解决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而建造的大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C、为炫耀拿破仑征服的功绩而建立的大型纪念性建筑。

一、马德兰教堂(1806—1842)

马德兰教堂位于巴黎协和广场北面,是明显的希腊式建筑,由建筑师维尼翁设计。具有极强的纪念性。

马德兰教堂位于巴黎协和广场北面,是明显的希腊式建筑,由建筑师维尼翁设计。具有极强的纪念性。

二、雄狮凯旋门(1806—1836)

雄狮凯旋门是为纪念拿破仑而建。位于巴黎协和广场西面香榭丽舍大道上,与卢浮宫隔协和广场遥遥相望。它是罗马式建筑的复兴,性格雄健刚强,具有典型的“帝国风格”。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

雄狮凯旋门建成后,以它为中心规划了呈辐射状的12条道路,有如星光四射,所以雄狮广场改称星形广场。

高:50米

宽:45米

厚:22米

凯旋门高宽比例接近正方形,稳定而厚重,是欧洲100多座古典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第三节英国的希腊古典主义和哥特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

主要介绍18、19世纪英国复古思潮下的代表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英国的希腊古典主义复兴的原因:

A、为了突出与法国的罗马式复兴的不同。

B、当时英国与希腊的关系密切,对希腊的了解更多一些。

英国建筑希腊式复兴的代表案例:

一、大英博物馆(1825—1847)

这是一个希腊式的四合院建筑。四面包围展厅、图书馆、阅览厅和其他房间。院内有一座圆形大厅。

造型端庄典雅、希腊味浓,是代表国家身份的文化建筑。

伦敦肯勃兰连排住宅(1826 )

这是为解决伦敦城市的住宅问题而建造的住宅。由建筑师约翰·纳什设计。很明显,这种典雅的希腊建筑只能供富人使用。

3、英国的哥特浪漫主义建筑复兴的原因:

A、与当时英国普遍的反法心理有关。

B、许多厌倦了流行已久的希借、罗马建筑,转而怀念中世纪浪漫的“田园生活”。

C、维多利亚女王十分衷爱哥特式建筑。

一、伦敦国会大厦(1840-1860)

伦敦国会大厦是英国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哥特复兴建筑,建筑史家称它具有古典式的内涵和哥特式的外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由建筑师伯瑞设计。

大厦的平面沿泰晤士河西岸向南北展开,入口在西面。

正中为中厅,立有91米采光塔,中厅向南是上议院和王家画廊,西南角有102米维多利亚塔,中厅向北是下议院,最北端是著名的大本钟钟塔。沿泰晤士河设图书馆。整个建筑所有立面垂直划分,峭拔而冷峻清癯。

大本钟是伦敦市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它巨大而华丽,重达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第一个钟铸造于1856年,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由16匹马运载到塔楼。不幸的是,因为使用了过重的钟锤,钟在测试期内开裂了。于是铸造了一个替代它的钟。1858年10月,经过18个小时,新的钟才被放置在200英尺高的钟塔上。

1859年7月,大本钟发出了第一次钟响。仅两个月后,钟又裂了。而这一次,钟只是被旋转了一个角度,使得钟锤不会打击在裂缝上。历经一个多世纪,今天大本钟依然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声音铿锵有力、清脆动听,直入人心。

第四节德国的希腊古典主义和哥特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

主要介绍18、19世纪德国复古思潮下的代表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1、德国建筑希腊复兴的原因:

与英国相似,因为拿破仑曾侵犯过德国,因此德国的复兴也以希腊复兴为主,避免了与法国的罗马复兴雷同。另外,德国文艺理论家温克尔曼和莱莘也十分喜爱希腊建筑的典雅和庄重,进而提倡希腊建筑。

2、希腊复兴的代表作品

一、柏林勃兰登堡门(1753建,1788重建)

柏林勃兰登堡门是德国第一座成熟的希腊复兴作品。它是国王威廉修建的柏林城的东门,以威廉的家乡勃兰登堡命名。

勃兰登堡门是一组三面围合的平面凸字型结构,类似雅典卫城的山门及左右两翼的围合,坐西面东,由建筑师拉汉斯设计。

中部呈柱廊式,宽65.5米,高20米,厚11米,前后各有6根高14米的带槽多克柱子,分立面为五门。前后之间为石墙,上雕希腊神话。

柱廊上方为罗马凯旋门式的门顶,中央为青铜雕塑,四马拉的战车上站立带翼女神,高举月桂花环的权杖,杖顶立一只象征普鲁士王国的兀鹰。

柏林歌剧院(1818)

柏林歌剧院也是重要的希腊式建筑,由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辛克尔设计。

分为左中右三部,以中部为主。中部为观众厅,厅后为舞台。右部为化妆室和排练厅,左部是音乐厅。布局紧凑、功能合理

四、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老博物馆是辛克尔的主要代表作。全馆由中央圆厅和左右庭院组成,正立面是高大的希腊式柱廊。洗炼、开阔、明朗,中央厅的圆顶让人联想起罗马的万神庙。

五、雷艮斯堡战争死难者纪念堂(1830-1841

纪念堂是为纪念在抗法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造的,由克伦策设计。他追求“最纯正的古典风格”。纪念堂模仿雅典卫城和卫城的帕提侬神庙,建在一个小山顶上,仿佛希腊卫城的再现。

3、德国的哥特式复兴的代表作品。

一、新天鹅城堡(1868)

这是一座充满悲情的哥特式建筑,是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巴伐利来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寝宫。

二、科隆主教堂

科隆主教堂始建于1248年,1580年初具规模,后因宗教战争而停建,1880年全部建成,历时632年,是世界是工期最长的建筑。教堂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占地八千多平方米,全长146米,中庭高度为48米。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支柱全由垂直线组成,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面积,几乎没有墙面,雕刻壁画附丽,风格峻峭清冷。

科隆主教堂是德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教堂型制为拉丁十字式,双排侧廊的宽度等于正厅的高度,东端环形殿前设有七个小圣堂作放射状排列。教堂两端有两座高达157米的巨大塔楼矗立在莱茵河谷的平原上,内悬九口巨钟,塔顶呈八角锥形,锥形的棱上有卷花状装饰物。

二、柏林国会大厦(1884-1894)

大厦以希腊式的山墙作为入口,但总体风格上则是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造型元素。由建筑师保罗·瓦尔特设计。

大厦位于共和广场上,一共三层,四角耸起方型塔台,对称均匀

中央部分串连入口、八角大厅、议会大厅、后部入口。左右围绕走廊,外侧布置小会议厅、图书馆、办公室、多个厅堂。

大厦的会议大厅的圆顶,底座采用了方形平面,而顶部采用了纲结构,并大量使用了玻璃,当时较为新颖

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藉以陷害德国共产党的一次阴谋事件。希特勒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纳粹党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在1932年11月的德国选举后,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但纳粹党在选举中并未获得压倒多数,因而定于1933年3月5日举行新的选举。与此同时,戈培尔和戈林为陷害共产党和欺骗群众,制造舆论,策划了纵火阴谋。2月27日晚,冲锋队队员通过戈林官邸中的隧道进入国会,放火焚烧国会大厦。纵火当晚,戈林即下令逮捕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其中包括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查禁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报刊,封闭德共办事处。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把苏联国旗插入残破的国会大厦项上,代表希特勒的失败。战后大厦获得重修,即我们目前看到的面貌。

二战胜利后,苏联红军把苏联国旗插上国会大厦顶上。

第五节俄国带有本土特色的古典主义运动

主要介绍18、19世纪俄国复古思潮下的代表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俄罗斯建筑中有两条平行发展的脉络:

一条是18世纪初由彼得大帝发起,从西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引进来的;

一条是来自拜占廷并吸收本土民间建筑形式发展起来的;

有时候会出现两条脉络叠交于同一建筑中的情况。

首先来看第一条发展脉络,即西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潮影响下的俄国建筑。

一、圣彼得堡海军部大厦门楼(1806-1823)

海军部门楼是俄罗斯最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之一,由札哈罗夫设计。建造期间,拿破仑来犯,俄国打败了拿破仑,促进了海军部及广场系列建筑的建设。

海军部门楼可分为上下四段:

第一层(最下方)是一个方方正正、厚实而稳固的凯旋门式的底座,只开着一座券门。两侧墙前立着两组群雕,门券和檐下有浮雕,虽沉实而不沉闷。

第二层是一座方形围廊式的塔楼,每个面有8根爱奥尼柱子。

第三层是楼顶采光亭,分为鼓座、穹顶和采光亭三部分。

第四层是冠顶,用一根细长尖顶的八角锥体托着锥尖的一艘战舰。约全楼1/3高。

整个建筑自下而上,由稳重到轻快,由沉重到锐利,既有希腊风格,又有俄国自身的特点,英武挺拔,非常成功。

二、伊萨基辅斯基主教堂(1818

教堂位元老广场南部,为集中式构图,即主体为横长方形,正中耸起直径22米的穹窿顶。鼓座和穹顶模仿伦敦圣保罗教堂,不同的是此教堂穹顶外层改用铁构架,总高度102米。三、参谋本部大厦(1819)

这是一座弧形的建筑,与冬宫合成一个广场。大厦中部是一座凯旋门式的建筑,也是冬宫广场的入口,凯旋门前后双重,造型十分雄伟,门项上置放了一组六驾马车,罗马韵味十足。从参谋部双重凯旋门内观看对面的亚历山大一世纪功柱和冬宫。

四、冬宫

现名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位于圣彼得堡宫殿广场的参谋部大厦对面,原为俄国沙皇皇宫。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该馆初建于1754 -1762年,1838-1839年重建。二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修复。19世纪中叶,俄国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馆内珍玩极其丰富且价值连城。藏品隶属于7个部分,如果对冬宫里的每件藏品都看上一分钟,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欣赏完。

五、亚历山大一世纪功柱(1830-1839 )

冬宫面对宫殿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亚历山大纪功柱,用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这一伟绩。

其次再看俄国建筑的第二条发展脉络,即俄国本土的建筑模式。

一、圣彼得堡基督喋血大教堂(1883-1907)

教堂位于彼得堡郊外,是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所建筑。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党人暗杀于此处,固而建教堂以纪念。教堂也因而有“喋血”大教堂之名。

教堂沿用了俄罗斯自身的传统,主要参考了俄国华西里教堂进行设计,是一座地道的俄罗斯本土兼民间风格的建筑。教堂色彩斑斓,富丽堂皇,被称为世界最奇特的建筑之一,也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

第六节美国的古典主义运动

主要介绍18、19世纪美国建筑的古典主义运动及代表建筑。

美国18-19世纪建筑领域出现欧洲古典主义复兴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独立后,为了突出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与光荣,需要借用代表民主的古希腊、罗马建筑表现自己的精神。

第二,美国自身的文化先天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美国人也需要借用底蕴深厚欧洲的古典形式。

第三,美国人与欧洲大部分国家没有战争冲突,甚至法国人一直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并赠送自由女神像,这大大加强了美国人复兴古典的热情。

美国古典主义复兴的代表建筑主要集中在华盛顿,以美国国会大会为中心的周边地带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建国初期)出现了一大批欧洲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各类政府机构和纪念堂、博物馆,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白宫等,体现了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理想和审美观念。

一、美国国会大厦(1792初建,19世纪中叶重建)

国会大厦纵轴线取东西方向,初建时为文艺复兴式,中部圆殿上覆盖罗马万神庙式的穹顶,突起不高,规模也不大,正面平直。

1812年,国会大厦在美英战争中遭破坏,19世纪中叶重建。重建由沃尔特设计。大厦通体白色,造型对称而稳固,是古典建筑的完美再现。穹顶模仿了巴黎万神庙,鼓座被改为两层,使穹顶高高耸立,成为建筑的中心。在原有大厦的基础上扩建了两翼,使其前后突出,整个建筑变成五段。

穹顶的设计是整个大厦的亮点,下层是列柱围廊,上层缩小减低并使用壁柱,上层之上为采光亭。穹顶的内径30米,高度65米,整座建筑高约百米。穹顶的结构采用了铁构架,外观较为轻巧,鼓座的柱廊、壁柱、穹顶的肋以及穹顶上的柱廊式采光亭彼此呼应,从下至上一气呵成,产生了向上升腾的动势。穹顶以下的厅室和门廊把穹顶接应到地面,使整个穹项的造型极其完成稳定。

二、华盛顿纪念碑

纪念碑建于1848年,是为了纪念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建。曾因美国南北战争而中断建造,1880年建成。纪念碑耸立在林荫大道的中段,高达169米,取方尖碑形状,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内部装有电梯,可登顶眺望。全华盛顿的建筑高度规定不能超过这座碑。

三、林肯纪念堂(1922)

纪念堂位于华盛一顿纪念碑正西面,隔水与纪念碑相望。总体采用了希腊神庙式复兴,建于台阶之上,底座为矩形,以长为正立面。底座四周围绕多立克式大理石圆柱,共36根,象征林肯被暗杀时加入合众国的州数。纪念堂为平顶,没有山花,在顶座上加了一个缩小的台体,饰满古典浮雕。整体造型简洁平易、肃穆庄严,即有纪念性,又有神圣性。堂内除了一尊5.8米高的林肯坐像外,别无他物,更增加了纪念堂肃穆庄严的氛围。

杰弗逊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纪念碑之南,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诞辰200周年而建,1938年开工,1943年落成。纪念馆按杰弗逊喜爱的罗马万神庙式的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立有5.8米高杰弗逊青铜像,壁上刻有他起草的《独立宣言》。纪念堂造型简洁、大方、庄重。

相关知识链接:

杰弗逊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名建筑师,崇尚新古典主义,对罗马的建筑非常衷爱。曾设计过弗吉尼亚议会大楼、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还匿名参加过白宫设计竞赛,并获得第二名。

五、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美国馆(1893)

这是一组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群,由伯纳姆规划设计,其中以美术宫最为瞩目,奠定了古典风格成为美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建筑主流的基础。

美国馆以一个湖面为中心,有纵横两条轴线,美术宫是其中一座建筑,运用了女神柱廊、希腊式山花、横向五段式构图、中央圆穹顶等古典建筑的构图元素,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整体和谐而完美。

第七节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

主要介绍18、19世纪主要欧美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观念及代表建筑。

一、折衷主义出现的原因及其折射的心态:

1、原因:19世纪后半叶,欧美各国在积极探索建筑新形式的道路上,并没有取得

重大突破,建筑艺术家们仍然在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建筑风格中徘徊。为了表现出与过去的不同,建筑家们开始对上述各种风格,甚至包括印度、中国等东方风格加以变形,或是拼凑模仿,企图创造出一种速成的“美”,这被称为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

2、折射的心态:反映了在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到来之前的艺术家的一种焦燥心态。同

时表现了资产阶级新贵借古人来提升自己身份的一种愿望。

二、折衷主义的主要特点:

1、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

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2、出现在折衷主义的建筑中的建筑元素包括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风格。

3、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

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4、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巴黎的圣心教堂等。

二、中国园林建筑对欧洲折衷主义的影响:

中国园林建筑理念17世纪由传教士带到西方,紧跟着是欣赏、赞叹与模仿。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起用中国式手法建造园林,建造了许多中国式的塔、亭、榭、拱桥和楼阁,甚至还有孔庙。后来传到法国,尤其是巴黎,开始大量模仿中国建筑,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都在追求中国情调,但其模仿往往只是形似,而抓不住中国建筑的神韵。后来又传到意大利、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欧洲人一直试图把中国元素加入他们的建筑设计中去,但最终认识到这种缺乏底韵的模仿是极其困难的。

三、折衷主义的代表案例:1、巴黎歌剧院(1861-1874)

巴黎歌剧院是法国折衷主义的纪念碑。歌剧院以意大利巴

洛克为主,掺杂着一些古典主义,再拼贴上一些洛可可装饰。其成功之处在于立面设计和室内装饰上。古典样式与华丽的巴洛克、罗可可构件(券洞、双壁柱、栏杆、雕刻、绘画、柱灯、烛台、天花等)交织在一起,极尽繁华。歌剧院对欧美折衷主义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歌剧院的入口楼梯位于门厅中央,呈三折式,梯口有手持灯架的女神雕像,转角处和梯侧的石雕也极尽华美。

法国雕塑家卡尔波的著名雕塑《舞蹈》位于歌剧院大门一侧。卡尔波摆脱了雕塑的象征含义与道德概念,用裸体艺术形象来展示生活。起初它倍受保守者的指责,但经过时间考验,它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呕歌,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巴黎歌剧院的象征。

2、巴黎圣心教堂(1894)

圣心教堂位于塞纳河北岸,由保罗·阿巴迪设计。总体造型集中了拜占廷、古典主义、哥特等多种风格。

圣心教堂以拜占廷教堂的穹顶为中心,四角各有一个小穹顶。正面有哥特时期的三角山墙与尖塔楼的组合。中央穹顶下部的采光鼓座又体现了古典主义情调。教堂高83米,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英国布莱顿皇家度假别墅(1815)

别墅位于海滨城市布莱顿,是英国王室的官方避暑胜地。就建筑的外型看,它混合了印度和伊斯兰教堂建筑的风格,而其内部装饰则充满了中国情调,从壁画到家具,中国式龙、凤图案随处可见。这种组合出来的“异国情调”体现了折衷主义风格。

4、罗马祖国祭坛(1885)

祖国祭坛位于威尼斯广场上,是为了纪念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二世在1870年统一意大利而建,因此也称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祭坛由斯科尼设计,总体上属于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期的祭坛形制的混合体,被列为折衷主义建筑。

走上台阶,迎面是无名战士墓,上方是战马戎装的埃曼纽尔二世的青铜塑像,最上方由16

根圆柱围成的弧面,柱后是纪念馆。左右墩顶是青铜组雕战马女神像。建筑整体雄伟而典雅,气氛浓重。宽135米,高7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纪念碑之一。

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建筑灵魂的遗落与重拾 —一部批判的历史浅读题记:现在的建筑都在利益的驱动下变的俗套,我们开始注重这个建筑产生的效益有多少,什么符合我们业主的口味。作为一个建筑师将自己的理念和审美隐藏在心底,也许真的亵渎了建筑的美学以及建筑师们的心血。还记得刚毕业也是踌躇满志,而曾经也变成了画图的机器。也许我们真的该叩问灵魂,叩问心底最真的意念…… 关键词:建筑灵魂遗落重拾 建筑是坚硬的,在这本书中建筑与文化、艺术、美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思索的思索,以学人的胸怀关注着以建筑为发散点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从建筑的入眼点来解读文化,也许是审视这部书的最好的解释。1914年,《未来派宣言》正式发表。在这篇至今无法确认真实作者的宣言里,圣伊利亚或马里内蒂宣称:未来的建筑应该“吸取科学和技术的每一种成就来把新的建筑提高到一个理智的水平”,现代建筑应该“像巨大的机器”。现代派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建筑就是居住(生活)的机器。”沸腾的工厂烟囱、奔腾的血红的铁水、以及瞬间就能把人送至高处的电梯,还有不用出门就能一览外间景象的玻璃门窗——这些令人激动的发明把人们从阴暗、潮湿、石膏像环抱的水泥石头窟生活,带向有着明媚阳光、简洁装饰、实用风格的现代(摩登)风格建筑。整齐划一的方盒子排列在街道的两旁,直冲云天;人们在功能完善的小区里生活、嬉戏,终老一生。这些具有诱惑力的想像描绘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在那里,机器的力量改善人类的生活。 未来派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建筑的开始,当然也并非终结,他们代表一种倾向——机器才是主宰生活的关键。在这本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现代建

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作者把“文化的发展与先导的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先声。机器、工具以及标准化组合构成的建筑,随着现代派建筑以及机器论的大行其道遍布世界的大街小巷。无论哪个城市,都能看到一个模子里塑出的建筑。 马里内蒂皈依了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圣伊利亚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场上,这就是未来派创始人的未来。现代派建筑设计师山崎实设计建造了美国圣路易丝市的普鲁艾哥公共住宅。但是实际使用后,居民们却怨声载道。1972年7月15日下午2时45分,当地市政府将它爆破拆除。建筑理论家詹克斯声称:这个时刻意味着现代建筑的死亡。 不是每一栋过去的建筑都会遭到爆破的命运,它们有的成了供人研究的文物,另一些成了人们的安身之处。又有哪一幢建筑如同19世纪国外某报纸上的花园村民谣所说:“人将在里边生活,纯洁、正直而优雅。” 笔下的建筑,窥见到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情怀,这里是用批判的眼光对建筑背后各种文化的理解,但同时反应的是生活的缩影、历史的脚步、人文的气息,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对社会的启蒙与责任,对社会思潮的解释、对历史轨迹的延续。他的语言是理性而透彻的,理性的条理使人激动,真正的建筑家的个性,建立在专业与对人世理念的统一。这个思想建立在深刻的思考和睿智的审视上的,所以他发出的声音就有了理性的力量以及洞若观火的通透。建筑融入的·风格、深度,必须有历史、文化、哲学、音乐的集藏。它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可以看做是本集中世界建筑的思想总纲。透过作者笔下的建筑,我们仿佛是对世界建筑文明做了一次简略而精准的阅览。莱茵河畔两岸教堂的尖塔与山上的古堡相辉映,使人回忆起属于武士与教士的中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稿(图片版)

外国建筑史 第二部分近现代史部分 第十节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一)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1、伦敦的重建。 2、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3、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二)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

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品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 代表作品: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它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的翻版;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 代表作品: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一、现代设计 设计的定义、设计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的范畴、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的背景、设 计在各国的发展。 二、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的分类、德国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特征、英国工业革命、传统工艺美术与工业化的矛盾。 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意义、作用及优缺点,威廉·莫里斯、约翰·拉 斯金、水晶宫、拉斐尔前派。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时间、起因、“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比较。 二、法国的“新艺术” “新艺术”运动名称的起源、两个发展中心、风格特征。 三、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贡献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背景、设计师及理论家:亨利·凡德·威尔德。 四、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和安东尼·高蒂的贡献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安东尼·高蒂的生平、作品及设计风格。 五、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格拉斯哥成员、作品及风格、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工艺美术”运 动设计思潮的比较。 六、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分离派”与“青年风格”的概念、“分离派”、“青年风格”与欧洲其它国家尤其“新艺术”发源地法国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异同。 七、“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设计师阿尔封索·穆卡及其作品、设计师比雅兹莱及其作品。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 一、“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和特点 “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历史作用、“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装饰艺术”运动风 格的影响因素。

建筑史重点

外国建筑史 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 1 古埃及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1)古王国时期 玛斯塔巴---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金字塔多层金字塔---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方锥形金字塔---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 峡谷里凿石窟: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3)新王国时期 太阳神庙:卡纳克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 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的,是大 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仪式的神秘 性相适应. (4)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乌尔的山岳台,生土 夯筑,第一层为黑色,象征冥界,第二层为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两河流域为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为白色,象征明月. 饰面技术:陶钉 琉璃砖---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萨艮二世王宫 伊朗高原:波斯---帕塞玻里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第二篇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古典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为中心 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费斯特宫殿 迈锡尼:狮子门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2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特色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1)比例粗壮,开间较小(1)比例细长,开间较宽 (2)檐部较厚重(2)檐部较轻 (3)柱头为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3)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外廊上举(4)柱身凹槽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4)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5)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 (5)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6)柱子的收分卷杀不很明显 (6)柱子收分卷杀较明显(7)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7)线脚很少,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雕饰,最重要的母题是盾剑饰、桂叶和忍(8)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中央高、冬草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 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1.水晶宫:英国国际博览会,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由帕克斯顿设计,第一座现代建筑:a.现代材料--玻璃钢铁b.现场装配和拆除--预制构件、模数化。C.施工工期短---九个月。 2.埃菲尔铁塔:法国国际博览会建筑,高328米,工业革命的一座纪念碑。直接表现建筑结构本身,不附加任何繁饰,突破传统美学观念。 巴黎规划与改建:1853年奥斯曼目的:装点帝国首都: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从市中心迁出贫民,改善贵族居住条件与环境。改建内容:a.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感到和环行路。b.城市中心区建设。c.新建主要基础设施:自来水、照明汽灯、出租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d.新建社会类型城市服务设施。e.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f.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实施状况: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铁路网所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问题未能解决。新协和村:十九世纪伟大空想社会家欧文提出的规划方案。空想社会主义,公社,土地国有。人数300-2000人,耕地0.4公顷/人或略多。意义:1.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同步进行。2.成为以后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源泉。田园城市: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一种思想城市规划模式。缘由:解决大城市拥挤和不卫生问题。概念:“田园城市”即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他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个度,始终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城市土地归民众所有,由委员会托管。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1901年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出发点基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内容:1.功能分区:中央为市中心,长条形居住区与市中心紧邻,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2.城市交通 3.住宅组群... 优点:布局紧凑,工业用地连片,居民用地较为集中:重视规划的灵活性,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发展留有余地。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泰在1882年提出的,认为圈层发展是导致城市拥挤和不卫生的原因,主张城市呈狭长带状发展。方格城市:华盛顿,采用放射加方格的道路网系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1.代表人物: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 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征权 势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艺术主张,积极 的方面体现在:1)反对复古(认为:复 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 离了人民大众)。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 和自然材料的美。3)力求功能、材料、 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消极的方面体 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 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 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 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大胆摒弃了传统 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 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德国、英国、西 班牙建筑师高迪)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 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始于19世纪 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 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 展。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1)在朴 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 着艺术的考虑。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 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 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3)努力使工 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 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 洁。它的进步性在于不把目光局限于 石材雕塑上,而是探索了新材料;局限性 在于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手法,只 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 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 术的结合问题。 比利时新艺术派:凡.德.费尔德 (1863-1957年)是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 之一。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在建筑装 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新艺 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 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 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 调。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 宅。 德国青年风格派: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 为青年风格派(中国近现代史中提到,我 国青岛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其主要 据点是慕尼黑。代表人物:贝伦斯和恩德 尔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展览馆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新艺术派在英国叫 “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 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 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 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 为“格拉斯哥四人”)格拉斯哥学派的 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 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 而又华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代表作 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格拉斯 哥艺术学院大楼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后现代派的始祖) 代表作品: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 族”教堂。该建筑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 筑(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这 个建筑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3)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该建筑以造 型怪异而闻名于世: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1.背景:在新艺 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 首的维也纳学派。1895年他发表了《现 代建筑》一书,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 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 筑上的重演。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 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 去的传统决裂。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 和霍夫曼,后瓦格纳也参加了该学派。 2.理论:维也纳学派主张去掉多余装饰, 保持造型线条简洁,尽可能使用新材料如 玻璃、钢材等。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 重演。 分离派主张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建筑造型 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 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 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进一步走 向简洁的道路。 3.代表人物及作品:1)瓦格纳代表作 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2)奥尔布里希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3)洛斯 代表作品: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19世纪 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创始人:詹尼 理论奠基人:沙利文背景:城市用地 紧张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促进作用。高 层三段式:底层和二层相似,为一段落。 办公室各层通过窗户把外立面统一起来, 为一段落。顶层设备层-小窗户、加压檐、 可以有不同的外貌。作用:突出强调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功能、结 构与形式三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 中主义的形式羁绊,为现代建筑发展开辟 了道路。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中的应 用,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在 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 风格使建筑艺术符合建筑技术特点,并符 合工业化精神。局限性:芝加哥学派 不过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技术手段,市中 心高楼林立,带来城市交通卫生问题。 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折中主义全面 复活,对美国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沉重打 击。 草原住宅特点: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 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2)在布局上与 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3) 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4) 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6)起居室开窗较大, 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7)屋面坡度平 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 莱特设计理念:a崇尚自然的建筑观b连 续运动空间c属于美国建筑文化d表现建 筑材料本性e室内空间和陈设着重低层 布局,显得有几分日本式室内面貌f采用 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 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 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时该联盟也 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 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 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 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 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 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该车间造型简洁, 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 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 筑”。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 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表现主义者 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 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 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 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 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 精神。未来主义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 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 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 充满希望。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 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 来的艺术。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 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 造型艺术团体。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 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风格派认 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 和构图。所以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 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最 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 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风格 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 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构成主义: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 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 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 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 主义。 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1)重视 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 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 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2)注意发挥 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 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 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 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3)努力用最少 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 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4)主张 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 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 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 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 的建筑构图格式;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 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 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 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 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 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6)废弃表 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 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包豪斯校舍特点: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 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 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3)按照现代建筑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 取得建筑艺术。有机建筑论:1)有机建 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 体性。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 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3)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 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4)建筑是用结 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 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 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5)强调建筑的 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6)对待 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 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 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7)它认 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 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 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 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8) 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 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 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 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 搬现成的形式。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 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 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 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住宅是居住的机 器: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 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 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 的机器。他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随 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 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 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20世纪新时代的 机器学美学在具体的设计上,柯布西耶强 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 点,一方面使建筑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 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原则。理性主 义是指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 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 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 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后在世 界范围内演变为“国际式”建筑风格:方盒 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优点: 1)同折中、复古进行斗争;2)使建筑适 应工业社会。缺点:1)过分强调功能和 技术;2)否定历史;3)过分强调客观性、 普遍性;4)手法生硬、形式雷同。充实 与提高:1)讲究功能技术的同时,结合 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2)采 用对功能、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综合 统一的方法。粗野主义:用来识别像柯布 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那 样的建筑形式,或者受他影响的一些建筑 形式,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材料 最毛糙的一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 构件,并把它冷酷的撞在一起。技术精美 的倾向:最早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 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 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 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基 本主张:1)结构逻辑性:结构就是一切。 2)全面空间: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 面空间”。3)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 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 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4)“少就是多”: 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简化结构体系, 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密 斯风格: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 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典雅 主义:典雅主义(又译成形式美主义,又 称新古典主义)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 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 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说都是比较“重 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 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特点:运用传统的美 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 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现代建筑的传统美 学法则:a)以“纯几何形态“作为现代建 筑美学的基础(认为建筑就是直线及各种 几何形体的组合体。b)以表现材料、结 构、施工特点来作为建筑美学的依据。优 点:表现为优美、古典、安定、雄伟。缺 点:表现为缺乏时代创造性、思想简单、 手法贫乏。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是 指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 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讲究 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战后讲究“人情 化”与“地域性”倾向,以及追求“个性”与 “象征”的尝试,都被称为“有机的”或“多 元的”建筑。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 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是一些既要讲 技术又要讲形式,在形式上要强调自己特 点的倾向。建筑特点:1)突破技术范畴 而进入人情、心理的领域,重视人们的生 活和心理感情。2)传统材料结合新结构、 新材料。3)处理亲和、多样。4)空间有 层次、变化丰富。5)建筑体量符合人体 尺度。6)建筑化整为零、重视细部。讲 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是与讲人情化与 地域性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倾向, 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特点:运 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 具体的象征。后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在设 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 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他用来 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 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从此产生了后现 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 高潮。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 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 筑设计思潮。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 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 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 “排他性”。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 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 逆)学习的重要意义。后现代主义共同特 征:1)重新确立历史传统的价值,采用 古典建筑元素。2)建筑形式有独立存在 的联想及象征含义。3)采用装饰、追求 隐喻与象征。4)走向多元、大众与通俗 文化。5)具有开放性与折中性,主张二 元论。总结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 “装饰主义” 新理性主义:发源于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 运动,也称“坦丹扎学派”,代表人物是意 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家A·罗西。一种 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

最新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说课讲解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概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西方现代设计史

西方现代设计史 1.朱铭、荆雷合着《设计史》六个时期: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早期工业时代设 计、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设计的计算机时代。 2.王受之着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和《世界平面设计史》,综合地、分门别 类地研究了现代设计史。 3.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暴露出了“没有功能意义的装饰”和“把钱放在不必 要的装饰上就是一种罪恶”的缺点,从而引发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理论奠基人,现代技术美学的先驱。 5.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乔莎集》,被誉为书帧设计史上的杰作之一。 6.朱尔斯·谢列特,“现代广告之父”。 7.“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主张设计师师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形态作为装饰 纹样,取消直线,代之以流畅、纤细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形态的曲线。 8.“现代之家”:①.朱利·梅耶-格拉弗②.阿贝尔·兰德利③.保罗·佛洛特④.毛里斯·迪佛雷 纳。 9.“六人集团”:①.亚历山大·察平特②.查尔斯·普伦米特③.托尼·塞尔莫斯汉④.赫克 托·基马德⑤.乔治·霍恩切尔⑥.卢帕特·卡拉宾。 10.凡·德·威尔德,不仅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而且也是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师的重要人 物。 11.“格拉斯哥四人集团”:①.麦金托什②.玛格丽特·麦克唐纳③.费朗西丝·麦克唐纳④.赫伯 特·麦内尔。从事家具、彩绘玻璃和平面设计等设计工作,他们的设计主要采用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纹样作装饰,具有典型的新艺术风格特征。 12.安东尼·高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风格:折中主义。 13.彼得·贝尔伦,德国工业同盟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14.荷兰风格派: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几何形式和无装饰、三原色、中性色彩等造型元 素。 15.里特维德,“红蓝椅”。 16.1919年,德国包豪斯建立,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宣言: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 工艺技术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17.意大利着名设计师吉奥·庞蒂创办的《多姆斯》杂志成为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宣传阵地。 18.雅各布森,是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作品:“蚁”椅、“蛋”椅、“倚者 椅”。 19.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来“少则烦”。 一、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①.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②.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 ③.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设计灵感和素材 ④.反对现代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主张设计使用自然材料和用手工技 艺。 二、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革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论: ①.提倡手工艺术,反对大机器工业生产 ②.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认为哥特式的手工也是纯真的,毫无造作的 ③.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 ④.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设计出实用的艺术产品,主张“纯艺术”与手工艺术之间的关系

最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 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 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即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2.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设计有很大的区别,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关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3.把乌尔姆精神变成设计现实的是德国通用电器的重要企业布劳恩公司。 4.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在荷兰,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 5.丹麦人一向把设计的对象看成“工具”。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人创造的物质存在都是工具。 6.丹麦设计的统一性和功能、外型的高度同一性,来自这个国家的具体条件。 7.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设计传统的,即设计是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于“工艺美术”运动 1、工业革命产生的两个基本要素:1对旧传统的摒弃;2.对机械生产的肯定 2、1851年世界第一个世界博览会令人震惊的是水晶宫。这座用钢材和玻璃建成的圆拱型大厦,实际上是放大了的温室。约瑟夫·伯克斯顿。 3、莫里斯设计的红屋具有浓厚的歌德风格。 4、1882年,由阿瑟.马克穆多为首组成了世纪行会;1888年一批英国的设计家在莫里斯的精神感召下,组织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从而有计划的举办外国设计展览,以促进英国本身设计水准。同年,手工艺行会,由杰出的设计家查尔斯·阿什比。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与工艺美术的不同是: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德风格,把哥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相同之处是: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2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都放弃对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动植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5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2、比利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建筑家是亨利·凡德·威尔德。他对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3、西班牙最伟大的设计师是安东尼·高蒂,也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的建筑家。 4、对于促进日本风格的作用来说,美国画家詹姆斯·惠斯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jianzhuhgg

1·史密斯住宅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达瑞安海滨,这里是康涅狄格州的边垂地带,位置远离市中心,是一块没有都市尘嚣的世外桃源。而基地的周围环境也提供了极为良好的自然景观,尤其它面临长岛湾,更为基地提供了那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景。从公路进入基地时,由于建筑物受到树林阻挡,所以整栋建筑在视觉上并不明显,但是那纯白的建筑体量和自然景观所形成的对比,引导着人们的视线,使人不致迷失方向。顺着道路引导向前,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位于道路末端的车库,转了45。角之后,整幢房子才出现于眼前。而住宅这一侧入口立面比较简洁,只开了一些所需的方窗,将自然景观最为精彩的海景完全阻碍了,令人只想赶快进入屋内,才能欣赏美景。 2·史密斯住宅坐落于周围遍布岩石与树木,占地1·5英亩的场地上。住宅的后面地形先是缓缓升起,接着跌下去,变成陡立的礁石海岸,最后渐渐倾斜,形成一处小小的沙湾。这种地形演变形成一种自然的分界。从入口处向海岸线延伸的公路确定了一条重要的位置轴线。入口、通道以及整个景致都被组织在这条直线上,使建筑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住宅中相互交叉贯穿的平面呼应了整个斜坡、树林、突起的岩石以及海岸线这些景致的节奏。 资料一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战后经济的黄金时期,由于生活逐渐 富裕,人的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战前现代建筑单一的火柴 盒式的建筑形象,使人感到厌倦。现代建筑何去何从,看到以理 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为代表的建筑大师坚持现代主义的原 则和美学观,并为现代主义的发扬光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并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是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自色 派的重要代表。白色派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 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围当代建筑中的“阳春 白雪”。他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 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 十分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白色派建筑 的主要特点是:1)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干净利落、整体条理清 楚。2)在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的虚实凹凸安排,以活 泼、跳跃、耐人寻味的姿态突出了空间的多变,赋予建筑以明显的 雕塑风味。3>基地选择强调人工与天然的对比,一般不顺从地 段,而是在建筑与环境强烈对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之中寻求新 的协调。4)注重功能分区,特别强调公共空间(Public Spaces)与 私密空间(PHvate Spaces)的严格区分。 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Smith Hottse,1965年~1967年)是 白色派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1走进史密斯住宅, 史密斯住宅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达瑞安海滨,这里是康涅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