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费尔巴哈论作业

费尔巴哈论作业

费尔巴哈论作业
费尔巴哈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表现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更重要的是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科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不仅是自然还包括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马克思之前的哲学,主要是在宗教的基础上的研究,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的研究都仅仅局限在自然界和宗教伦理的基础上,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原则才真正的深入到了历史领域,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使之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也是不彻底的辩证法;费尔巴哈虽然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表现在他的宗教哲学是一种人本宗教,宗教的概念仅仅的局限在了感情和性爱两个方面,他的伦理学的出发点是离开了物质生产和现实关系的抽象的人,是超社会、超历史、超阶级的人。是从宗教批判中的人直接转换过来的。费尔巴哈的哲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是一个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他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在社会历史的理解上,他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哲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由于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所以它是科学性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结合起来,使唯物主义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唯物辩证法。

黑格尔的哲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黑格尔的哲学却存在着一定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黑格尔认识到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人类社会也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辩证法认为发展、前进、变化是绝对的、稳定、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两者的统一。马克思在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将

机械唯物主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新哲学的思想:

1.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说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的思想也是运动、变化的,同时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的发展是有内在规律的,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

2.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的原理

(1)历史发展是有着客观规律的

“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问题是只是在于发现这种规律。”人的动机、目的的产生、实现与否、实现程度不取决人,而是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规律,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

(2)如何认识社会历史的规律

认识社会的历史,“从历史本身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并且探究“动机背后的动因”。恩格斯指出:人类都是具有某种动机的,透过动机,寻找动机的原因,来发现客观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翁的原理

恩格斯从研究动机入手,说到人民群众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的动力”“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是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恩格斯指出要研究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机;“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要研究社会发展中长期起作用的思想动机;“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或者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思想的形式、甚至以幻想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要研究各种明显的与不明显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思想动机;“这一切在人们的头脑中采取什么形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各种情况决定的”,要注意思想动机的不同表现形式。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

恩格斯指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那么阶级斗争的根源是什么呢?恩格斯指出:“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的经济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说是,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两个阶段”;革命的发生也源于经济原因,“资产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力,起来反抗封建土地占有者和行会师傅所代表的生产秩序;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封建桎梏被打碎了,”说明革命的发生是为了经济的原因。最后,恩格斯指出了社会大生产的矛盾: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

5.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

“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的,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恩格斯指出不是政治决定经济,而是经济决定政治。同时,法律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国家和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因为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法律是维护生产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它所认可的是与这个阶级的利益相适应的最适合的经济制度,可见法权只不过是与这个阶级利益适应的最适合的经济利益。

6.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

“文艺复兴时代,在本质上是城市的从而是市民阶级的产物,”“哲学的内容本质上仅仅是那些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宗教的产生和改革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原始宗教的产生本来就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民族神开始产生,民族神又演变为世界神,然后原始基督教产生。世界上的宗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德国的宗教改革的失败,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英国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更加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宗教的外衣,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革命体系。这些都表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

浅谈《费尔巴哈论》学习的感想

(一)主要内容

(二)当今社会费尔巴哈伦理学的理论错误

(三)当今社会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理论错误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翁的原理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著作,该书是一部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名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部名著中,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其理论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主要内容

(1)第一章:恩格斯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以及解体的必然性。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就在于它的辩证法思想,在于他认识到人的认识、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

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发展、前进、变化是绝对的;稳定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两者的统一。黑格尔的哲学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意义,对当时的德国产生了深远都影响,但是由于黑格尔的哲学的内在矛盾流下了被人利用的空间,最终走上了解体的困境。

(2)第二章: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不仅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而且还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是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和特定条件下的唯物主义的区别,同时没有利用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没能把唯物主义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3)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露了费尔巴哈在宗教哲学、伦理学方面的唯心主义,分析了他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

费尔巴哈并不反对宗教,反对的是神本的宗教观,他要建立一个人本的宗教观,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直接过渡到了伦理学中。

(4)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哲学的党性问题。

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历史唯物主义建立。社会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翁,同时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二)当今社会费尔巴哈伦理学的理论错误

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鼓吹‘爱’”和“抓住了‘人’”。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这个抽象的人是离开物质实际和现实关系的人,是超社会、历史、阶级的人。因为费尔巴哈将普遍的爱看做道德的出发点,所以主张“人性本善”,没有看到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费尔巴哈认为只有善才能克服社会危机,推进历史前进和历史发展。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对己节制对人以爱”,但是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1)追求幸福与欲望的冲突

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同其他的一切生物一样,所进行的一切意识活动和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但是由于生活在社会中,人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利益的冲突和碰撞,人在与外界的来往,在从外界索取物质条件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他人的利益相撞,所以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当一个人追求自身的幸福的时候,都很难达到目的,况且还要兼顾他人,这就是更不可能的了,两者必居其一。

尤其是在欲望横行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与人都忙碌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就必然会妨碍他人的利益,有的时候甚至要损害他们的利益才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欲望使得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办法维持费尔巴哈的爱的,因为利益永远高于友爱,每个人与每个人的交往并不是以爱建立的精神的桥梁,这本就是一个“欲望都市”。费尔巴哈所鼓吹的普世之爱,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没有说服力和立足之地了,他的爱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

(2)追去幸福是要有物质条件的

恩格斯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的物质条件,使得费尔巴哈的原则不仅成为了空想,而且根本行不通。

现实世界很明显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前一阵时间看到一个网友的感叹,中国的男性真的是世界上最悲哀的男性,因为他们要和官二代争事业、和富二代征女友。这句慨叹在客观上显示了中国的社会现实,爱的产生是要和物质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了物质的爱,只是一句空喊,是一声最无力的呐喊,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实现的。任何幸福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人类才会拥有生存的权利,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

费尔巴哈认为:恶习和罪恶的产生,是缺少物质条件和手段的结果,要克服他们必须依靠物质的手段。世界艾滋病日的余音仍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贫穷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甚至没有办法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的权利,当生存权陷入危机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追求更深层次的幸福的。“矿难”这个词汇如今已经充斥了我们的视线,生命给发展让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矿难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对物质条件的无限度的追求和贪婪索取,正因为物质的存在,正因为利益的横行和主导权,无数的矿工失去的不仅是生命,更加是身后的幸福,从此幸福会永远的消失在活着的人的心中,物质带来的只不过是幸福的伤口和疼痛。

(三)当今社会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理论错误

费尔巴哈所主张的宗教革命,并不是要取消宗教,而是要改造宗教,他要把爱、人类之间的的感情当做宗教的基础、核心、本质,用宗教的称号来把人类的感情神圣化,即建立一个没有神的,以人为本质,以爱为基础的宗教。这就是费尔巴哈要建立的“人本”的宗教。

费尔巴哈认为社会是由人类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存在整个世界才真正的存在,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到感情的重要性。但是宗教和感情本来就是两回事情,是不能混同的。宗教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也是有限的,是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宗教,而不是宗教的发展决定了历史。

我们知道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和氏族宗教的观念,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物质水平的狭隘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是人们受到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与劳动者对于统治者的恐惧和担忧,在于剥削阶级利用宗教来达到自己麻痹和控制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必将抛弃所有的宗教。仅拿中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然而中国坚定的宗教信徒却很少,基督教于公元19世纪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之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只有基督教教徒1000万人,教堂传教人士1点8万人,这相对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真的是微乎其微,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宗教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生长的土壤,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所有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现在都可以得到解释,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让宗教失去了价值。所以宗教并不是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就有了,同时也不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会越来越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科学的发展为宗教掘开了灭亡的坟墓。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翁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仅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提出的唯物史观,是他的主张的“核心”。

恩格斯在本文中具体的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翁的原理,恩格斯指出:使人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动机是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

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被鲜明的提出。2010年4月2日,贺国强同志在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充分的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的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这只是当今社会中认识到人民群众重要作用的一个缩影,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在在身体力行地贯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但是这并不能抹杀社会上的一些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情。

暴力强拆的血腥味还没有完全散去,“我爸是李刚”的“豪言壮语”仍然萦绕在耳边,地方的政绩观让生命为发展让路,腐败的黑暗笼罩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富二代和官二代与穷二代的利益冲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高涨的物价,越来越遥不可及的房价,高官“日记门”在网上引起的轩然大波,“羊羔体”给鲁迅文学奖带来的污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直接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句话不是一个冠冕堂皇

的空头支票,政府因为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办法建立一个高效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府,那么政府存在就没有了意义,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变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任务不是追求绝对的真理,而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它的作用不是建立无所不包的思想体系,更不是发现绝对真理,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邓莉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邓莉。今天有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到1894年之间写了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它们是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和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密特的两封信和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到22日写给约?布洛赫、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以及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五封信。这样五封信既有恩格斯写给像弗?梅林这样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著名理论家的信,也有写给像施密特、布洛赫、博尔吉乌斯这样当时的进步的青年学生的信。在这五封信中,恩格斯和他们探讨了关于社会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信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因此,恩格斯这样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歪曲和恩格斯的身份自觉。(一)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首先,来看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是为工人阶级创立的学说,从它创立开始,资产阶级学者就一直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歪曲,到了19世纪的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对它是又恨又怕,当然要想尽办法来攻击它、来扭曲它。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保尔?巴尔特,巴尔特这个人他是莱比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鲍尔巴尔特对于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指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什么?就是认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而人或者其它一切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否定。我们今天听到经济决定论仍然觉得非常得熟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从巴尔特开始,到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已经一百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是前赴后继,但是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所以,我们今天来读恩格斯对于经济决定论

费尔巴哈论

1.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这里“保守的方面”是指_____。唯心的体系 2.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_____的伟大的基本思想。恩格斯 3.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它的宗教哲学的伦理学 4.“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_____的观点黑格尔 5.“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费尔巴哈的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___ 唯心史观 6.恩格斯分析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______。辩证法 7.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______。前者是有人的自觉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8.—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费尔巴哈论》单行本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的。马克思 9.在_____的哲学中,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黑格尔 10.在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中_____。善与恶是绝对对立的 11.______指出,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12.没有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没有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约瑟夫·狄慈根是一个_____。德国工人哲学家 13.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属于_______阵营唯物主义 14.在黑格尔那里,经济关系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______。统一的。“市民社会” 15.《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作者是_____。费尔巴哈 16.“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恩格斯分析的______的观点唯物主义 17.在宗教问题上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表现为_____。人本主义宗教上自我异化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作者是_____。马克思 19.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_______。唯心主义 20.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缺点是_____。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1._____通过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人间世界的办法,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费尔巴哈 22.“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一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是______提出的黑格尔 23._____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马克思 24.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是______。宗教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25._____把社会看作是许多单个人的机械组合。 26.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27.探究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途径是______。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提出机械的唯物主义论,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有其进步性的。同时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作出了贡献。 这本书其实字数很少,但是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后来的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具体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费尔巴哈的理论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再者,文中提到恩格斯所批判的费尔巴哈伦理学,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的原则是幸福;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而恩格斯指出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其主张“我欲故我在”,以他的人本学为基点,认为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三,为了写作一个书评。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版了一本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书名就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新时代》杂志编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有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

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是可能的!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按照老师要求,我拜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开始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读,但稍看片刻,就被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吸引。 《费尔巴哈论》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恩格斯开始从一个命题来揭示黑格尔辩证法,并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而引出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原文开始介绍了黑格尔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在当时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保守的,也就是维护当时政府的,以至于当时的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认为这是“把当时存在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毫无疑问,这是片面的,出现这种认知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看待问题。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制度建立之时,它们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丧失其现实性、不合理性,它们注定会被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 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的,之后文中提到这个观点“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对于命题的转变过程,我不甚明白,但对于转变后的命题,我有一些疑惑:现存的一切东西都会灭亡吗?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制度可能会发生更迭,但人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灭亡吗?如果这里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宇宙的层面考虑的话,毫无疑问,人类总有一天会灭亡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谈论这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更迭,总有一些东西会始终保留在人类社会中。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但对于这个命题的主要思想我还是认同的。在我看来,无论现实中遇到什么,那都是暂时的,处于顺境就应居安思危,处于逆境就要积极面对,它们总有一天会逝去,而只有我们嘴角的笑容是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永存的。这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在文中提到,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死记硬背着书本上的一条条“真理”,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能力,自己钻研,发现新知的能力很弱,遇见难题就往往如文中所说“出来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虽然这有断章取义的感觉,但这的确成为了对我的启示。 《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恩格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评判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在这一部分我看的比较糊涂,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令我印象深刻。 恩格斯在谈论到世界的可知性时写道:“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这正与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不禁为费尔巴哈遗憾。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它往往为科学所验证,然而费尔巴哈在世时,近代科学还在酝酿,这使得当时的科学发现不为费尔巴哈所知,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就可以理解了。这也不得不说机遇对人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我们正应该把握住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宗教观、道德观以及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唯心主义。在这一部分,我与费尔巴哈的一些想法相悖。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 导语:《共产党宣言》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问世于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次完整、系统而严密的阐述,它的诞生如海雾中逐渐明晰闪亮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之路探索的航道。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由于入党的原因,我也曾翻阅过《共产党宣言》,但再一次的阅读却依旧振奋我心也让我去更加深刻地思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极富文学色彩的开始,情感四溢、激情澎湃的文章,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文字中穿梭浮现,七篇序言、四章正文构成了这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细细品读,顺着篇幅回顾着一段段历史,感受着恩格斯和马克思坚实而深厚的革命友情,反思着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正视着历史,思考着矛

盾,展望着未来,我在《宣言》不断地补充和修改中看到了思考与完善的精华,不断反思亦有所收获,也更加折服于这份思想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信仰。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宣言》分为引文和正文,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正文中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作为一部宣言性文件,这部革命纲领虽然包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我们却应当对其实践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阅读,我们也看到自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问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补充完善,保存精华,弥补不足,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所说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宣言》在不断地实践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和营养,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向前迈了一大步,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成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自学和听张绪文老师的辅导后,我的体会可概括为: 一个感受,两点体会,把握三个重点内容,谈四点认识。 一、一个感受 第一次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感觉颇为费劲,除了跟这篇著作博大精深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知之甚少,二是文章语言习惯需要适应。 二、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同以往的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真正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思想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代表全体劳动人们的利益。具有革命实践性,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第二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扬弃前人的研

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先哲以精辟独到的眼光分辨出前人所创造的理论中的科学和伪科学,精华与糟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重大成果,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这种既不迷信,也不全盘否定前人的成果,而是进行科学的改造,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学术精神,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范畴,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扬弃的精神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三、把握三个重点内容 个人认为,《费尔巴哈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去读: 1、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 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首先,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就是说黑格尔已经具有了辨证的发展观(即合理内核),也是恩格斯所肯定的辩证法的部分。其次,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深刻地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的方法是辨证的,发展是无限的,不能有终点;而体系的要求则有终点,体系和方法相矛盾。最后,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2、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恩格斯在第二章、第三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局限性,强调费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而在费尔巴哈伦理学和宗教哲学中,他的唯心主义更加明显。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而在此之前,虽然施达克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但却找错了地方,按他的标准根本无法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他的标准不仅在哲学上找不到根据、违反众所周知的生活常识,还不符合历史事实。 “人在追求幸福时既能满足自己,又能满足别人”的利人利己和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费尔巴哈关于的道德的观点听起来是很美好,但却是不能现实的,甚至是贫乏和空泛的;而追求幸福的欲望的确是有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但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对于许多观点,费尔巴哈都过于重视爱,也就是感情,不论是在宗教观还是在道德观上,他都将爱看得很重,就如上帝一样无所不能,可以克服一些困难。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而设计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特别是在当现实社会是一个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更加显得软弱无力。 要知道“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普遍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任何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连爱和憎都有阶级性。 进入正文第四部分,叙述的中心就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全书的重点。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观点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 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解决“苦 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 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

徐州工程学院必读书费尔巴哈论完整版

1.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A A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物质的B前者是运动的后者是静止的 C前者是有人的自然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2.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就不一致了,这表明费巴尔哈C A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是唯物的B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是唯心的 C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是唯心 3.下列哲学家中主张世界可知的有C A.康德B休诺C黑格尔 4.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表现在C A体系是保守的,方法是革命的B方法是保守的,体系是革命的 C体系是唯物的,方法是唯心的 5.《费尔巴哈论》是一部什么著作B A经济学B哲学C社会学 6.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A A单个人的固有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绝对精神 7.恩格斯通过写《费尔巴哈论》简单而又系统的阐述了B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C唯物主义与维新主义的关系 7.唯物辩证法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C A哥白尼日心说B原子理论C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了C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9.《逻辑学》一书的作者是A A黑格尔B恩格斯C费巴尔哈 10.——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和一切不变的。A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黑格尔 11.当自然科学的发展尚处在“收集材料”的阶段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往往是——C A唯物的B辩证的C形而上学的 12.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批次区别开来,费尔巴哈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B A形而上学B唯心史观C唯物主义 1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14.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在根本上是B A唯物的B唯心的C辩证的 15.国家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决定的C A国家立法机构B法学家C社会经济关系 16.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质的,属于——阵营A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 16.道德总是历史的和具体的,抽象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这是——A A费尔巴哈的观点B恩格斯的观点C黑格尔的观点 1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B A在1843 B在1845 C在1848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摘要: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哲学先驱的关系,辩驳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广泛传播以及被广大的无产阶级所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今天, 它仍对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费尔巴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 一、费尔巴哈论的哲学基本问题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变革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既要求革命又害怕人民的两面性。他的辩证法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性和革命要求,他的唯心主义则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走向创立新哲学的“中间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转向了唯物主义。深刻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的世界观,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2.强调了实践是驳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之所以是驳倒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因为:首先,实践能够使人的认识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只要实践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世界的可知性。其次,实践能够不断创造出人工的认识工具,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的不足,扩大和增强人的感知能力。其三,实践的锻炼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凭借人脑的思维,使人们能够日益深入地、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由于根本不可能有脱离实践的所谓“先验”的认识能力,因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也是不能成立的。在这里,恩格斯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说明实践标准是证明世界性的根本依据。 3、进一步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又是通过人们活动创造的。在肯定了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后,恩格斯指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这个历史阶段上,阶级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形成了经济利益对抗的各个阶级。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对抗,又是“围绕着经济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被辩证法“毒害”?你真的了解辩证法吗? 花了两周半的时间专注阅读本书,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晦涩,但恩格斯的思想和阐述逻辑却清晰得很。一方面,自幼被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出于此书,读起它来有种正本清源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本书写得十分清晰和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源流和变更之所在写得清清楚楚。文章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回忆起中学时期,政治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已知结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创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个文本序言第四段所说的“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与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与其说《费尔巴哈论》是一场哲学界的公开“撕逼”,更不如说是恩格斯为了阐述马恩思想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联系和区别,“顺便”批判施达克的一篇文章。恩格斯试图用这个文本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已经“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如此陌生”的德国古典哲学相区分开来,纠正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揭露资产阶级试图打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阴谋。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恩格斯的叙述逻辑是首先开门见山承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中的正确成分,重点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即科学、历史、思想永远不会到达一个绝对完美的顶点,是不断发展的。旧的被新的取代,糟粕被先进取代是历史必然。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被宣告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矛盾;其次他在体系上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比在方法上多得多,即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最后一点,因为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当时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界作为唯一现实的东西,更有利于青年的反宗教活动,因此黑格尔哲学被革命青年抛弃。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被反宗教青年割弃,费尔巴哈决定转向思考唯物主义,因此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与马恩同诞生于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部分,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两年前,网上疯狂地流传一篇题为《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的文章,对中国人信奉的“辩证法”及其功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辩证地看问题”实乃诡辩术与捣糨糊术,这种“辩证法把中国人害苦了”。一些网民认为该文的批判有理有据,因此对之倍加推崇。但是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知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这就好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物质的抽象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