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填空(27分)

1、我们的食物主要是由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构成。

2、在检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4、按味道分类,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

5、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

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6、要使饮食有益于健康应该做到:选择食品要卫生,营养搭配要均衡,饮食时间要有规律,饮食多少要适量。

7、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二、判断(用“√”或“×”表示)(14分)

1、少年儿童要多吃以肉类为主的食品配餐,这样才能长得高,智力好。(×)

2、小明学习很刻苦,回到家中也不放弃学习,边吃饭边学习。(×)

3、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人的生命健康。(√)

4、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每天饮用会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

5、即使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冷食也不宜吃的过多。(√)

6、说到底,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应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7、面包和馒头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的食品。(√)

三、选择(12分)

1、①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③是人体的能源;

②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等作用。

①蛋白质水盐类②维生素③淀粉脂肪

2.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主要时期,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该讲究营养卫生,第一,食物要②,不然就会因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③会营养不良,①会得肥胖等疾病。

①吃的过多②多样化③吃的过少

3.下列能为我们提供较多纤维素的是②。

①南瓜和莴苣②韭菜和芹菜

4.各种食物中均含有的营养素是②。

①纤维素②矿物质

5.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是②。

①营养②卫生、无毒、无污染

6.合理的饮食应该①。

①荤素搭配②依口味选择

四、连线(15分)

五、观察实验(16分)

1、请你为自己配置一顿早餐,说一说这样配置的原因。

答:牛奶加麦片,吃一个苹果。

这些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2、蛋白质、脂肪、淀粉。

六、问答题(16分)

1、配餐主要有哪几种?请你每种配置一份。

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如香肠。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如咸鸡蛋。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如油条。以甜食为主的配餐,如饼干。

2、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说一说今后该怎样做。

答: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吃东西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的搭配。不要边看书边吃饭。要讲究卫生。

一、填空(30分)

1、食盐放入水中并溶解后,我们便得到了食盐水,食盐水的科学名称叫食盐溶液。

2、我们尝一尝食盐溶液,感觉它的味道是咸的。这说明食盐仍存在于水中,并没有丢失。

3.把沙子放入水中,不论你是否搅拌,过一会儿沙子都会沉到水底。这说明沙子不能在水中溶解。

4.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5.搅拌、加温、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7.做饮料时,每次都要对每种配料定量选取,

并且多次配制才能发现哪种最好。

8.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所以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

二、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自然界中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 )

2.由冰到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 × )

3.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了,但并没有消失。 ( √ )

4.高锰酸钾在水中能溶解。 ( √ )

5.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 ( √ )

6.成功地制作一种饮料,不但要有科学的配制方案,还要经历一个不断尝试不断调适的探究过程。 (√ ) 三、选择(12分)

1.属于溶解的是①。

①水把食盐变成了极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②温度把冰变成水。

2.属于溶液的是③。

①小米粥②冰水③白糖水

3.在同样的条件下,溶解比较快的是②。

①粗盐②细盐

4.一般地说,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温度较高②温度较低

5.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快速搅拌②慢慢搅拌

6.自来水厂水质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是③。

①沉淀②过滤③消毒

四、连线(8分)略

五、实验(18分)

1、请你配制一种饮料。把饮料名称和配制比例写在下面。

答:我配制的是运动员饮料。用到的材料有:糖60份、柠檬酸2份、香精1份、盐1份、纯净水200份。

2、设计对比实验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答:把两份同样多的白糖分别放入两个水量相同的水杯中,一个用小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结果搅拌的杯子中,白糖很快溶解了.

六、名词解释(4分)

溶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七、思考回答(10分)

把你除掉水里杂质的方法写出来。

答:沉淀、过滤、消毒。

八、创意题.(6分)

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把你的设想写出来。

答:先取水,然后沉淀、过滤。再加消毒液消毒。最后供水

一、填空(34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 30 多万种。

2.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3.植物的根一般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直根类和须根类。葱的根为须根,芫荽的根为直根。4.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5.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6.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7.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人和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8.在植物的茎中,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是筛管,自下而上主要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9.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些,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还可以使空气湿润一些。10.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温度和水。

二、选择(10分)

1.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 a 。

a.花生 b.枣树 C.马铃薯

2.主要吃地下茎的植物是 b ,吃植物的叶的是 a 。

a.白菜 b.马铃薯 c胡萝卜

3.生有须根的植物是 a 。

a.小麦 b.大豆 C.芹菜

4.生有主根的蔬菜是 b 。

a.大葱 b.芫荽 c.大蒜

5.人们主要用根部作食物的植物是a,吃植物的花的是 b 。

a.萝卜 b.黄花菜 c.藕

三、判断(用“√”或“×”表示)(14分)

1、植物所需的水分是靠茎运输的。 ( √ )

2、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是否科学,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 √ )

3、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方,可以看见柏树和桃树同在一块土地上茁壮成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与环有关系。 (√ )

4、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的部分都是根。(× )

5、茎是植物身体的主要部分。 (× )

6、“根深叶茂”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7、在果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可以让叶制造的养料积存在上部,以利于果树结果。(√)

四、名词解释(8分)

1、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2、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五、写出下列植物主要的食用部分(6分)

1、水稻:种子

2、苹果:果实

3、藕:茎

4、西红柿:果实

5、菠菜:叶

6、胡萝卜:根

六、画图(4分)

七、观察实验(8分)

用塑料袋罩住植物的茎、叶,扎进口袋,放在阳光出,过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现象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能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中跑出。

八、思考回答(16分)

1、有些植物的根在成熟后,根会变得非常肥大,请你举出3种这样的植物。

答:大丽花、地瓜、胡萝卜。

2、你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了哪些植物?把观察的经历简略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课余时间与同学互相交流。答:我观察过柳树、仙人掌等植物。仙人掌的叶子是许多小刺,茎是绿色的,很肥厚。我的收获是,观察时要带上放大镜等工具,观察时要仔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A)

一、填空(23分)

1、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2、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生长所需养料和氧气。

4.植物的根能固定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也吸收了。

5、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2000 至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6、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7、食盐在水中溶解得快慢与

搅拌、加温、研碎有关。

二、选择(12分)

1、下列可成为枣汁饮料配方的是①。

①枣汁4份、水4份、白糖2份

②枣汁1份、水4份、山楂汁4份、冰糖1份

2、通过吸收周围的热,把体内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的现象叫做②。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②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①筛管②导管

4、遇碘能够变蓝色的营养素是③。

①蛋白质②矿物质和水③淀粉

5、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②。

①依口味选择②科学搭配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由①提供的。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

三、判断(16分)

1、过滤可以除掉水中所有的杂质。(×)

2、凡是绿色植物,叶子中都有叶绿素。(√)

3、以肉、蛋、奶为主的饮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4、不吃早餐可以减肥,使人们更健康。(×)

5、即使是在酷暑季节,也不应该吃过多的冷食。(√)

6、植物是靠自身制造的营养生长的。(√)

7、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8、植物的茎都是生长在地面以上的。(×)

四、名词简答(8分)

1、溶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的净化: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五、观察实验(14分)

1、花生中含有油脂,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答:把花生米放在一张白纸上,来回摩擦几次,白纸上会有油渍。

2、请你配制一种饮料。把饮料名称和配制比例写在下面。

答:我配制的是运动员饮料。用到的材料有:糖60份、柠檬酸2份、香精1份、盐1份、纯净水200份。

六、思考题(18分)

1、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答:蒸腾作用能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2、人们在哪些方面应用了溶解?请举例说明

答:洗衣服时,把洗衣粉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做糖水时,把糖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3、哪些植物中含有的淀粉比较多?举例说明

答:土豆中含有的淀粉多。把土豆切开,在切面上滴上碘酒,发现变成了蓝色。

七、选作题(9分)

植物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茎的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分。花、果实、种子的作用是进行繁殖。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B)

一、填空。(22分)

1、(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米饭粒上滴碘酒会看到米饭粒变(蓝)色,说明里面有(淀粉)。

3、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每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类应占( 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类应占(2)份。

4、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净化)。

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5、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7、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二、判断题。(16分)

1、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只要超出时间不长,还可以食用。(×)

2、青蛙有营养,所以我们可以捕食青蛙。(×)

3、溶解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没有什么危害。(×)

4、做一杯很好喝的饮料很容易,秘方也不难得到。(×)

5、水中可以无限制的溶解食盐。(×)

6、萝卜是由直根膨大形成,里面贮藏有丰富的养料。(√)

7、菠菜的根是直根,大葱的根是须根,它们的根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8、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是绿色的,如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不再是绿色的。(√)

三、选择题。(16分)

1、食物中含有( C ),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2、蛋类主要营养是( C )。A、水 B、脂肪 C、蛋白质

3、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A )。A、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B、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C、在油中溶解了

4、下列方法哪种使砂糖能很快溶解。( C )。

A、搅拌

B、加热

C、既加热又搅拌

5、以下哪种植物可以捕捉昆虫之类的小动物:( A )

A、猪笼草

B、兰花草

C、狗尾草

6、下列物质中,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C )

A、沙子

B、食用油

C、食盐

7、下列事物中,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C )

A、酒精

B、砂糖

C、面粉

8、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C )

A、食盐溶解在水里

B、酒精溶解在水里

C、雪碧

四、连线题:我们吃的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请连线:(6分

五、分析题:(8分)

答:不合适。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小亮设计的食谱中牛奶、肉蛋、油类太多。

六、设计一个“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的实验:(12分)

(1)实验名称: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

(2)实验器材:两块一样的肥皂块、玻璃棒、小刀、热水、冷水

(3)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其中一块肥皂块切成粉末状,并放入热水中,另一块直接放入冷水中。

2、用玻璃棒对热水中的肥皂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3、观察、比较两个烧杯中肥皂块的溶解快慢。

4、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七、问答题(20分)

1、为什么在移植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

答:是为了保护根系,特别是其中的根毛,以便移栽后尽快吸收水分,有利成活。

2、猪肉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说说你是如何鉴别的?

答:把肥猪肉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上面会有油渍,说明猪肉中含有脂肪。把瘦猪肉用火烧,会闻到一股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猪肉中含有蛋白质。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而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至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3、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4、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力越小,这是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

5、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6、厨房里的排气扇应安装在厨房的上方。

7、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8、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至今,仍然有人喜爱乘热气球在天空邀游。9.自来水钢笔,墙壁上的橡皮挂钩,抽水机等都应用大气压力。

二、选择(10分)

1、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②。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

2、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②的缘故。

①两块玻璃互相吸引②大气压力

3、当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①的方向运动。①相反②相同

4、利用空气有弹性而制作的物体有①③。①汽车内胎②小火箭③篮球

5、当炉火比较旺时,挂在炉子上方的手帕会①。①不停地飘动②静止不动

三、判断(用“√”或“×”表示)(10分)

1.火箭就是利用反冲原理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的。(√)

2.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在同样的情况下,皮球充的气越多越有弹性。(√)

4.气球吹得越大,其反冲速度越快。(√)

5.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气压力无所不在。(√)

四、回忆实验,回答问题(30分)

1、a、实验现象:

b、解释这种现象:

c、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仔细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a、这是个检验什么的实验?

b、实验现象:

c、实验结论:

3、给你水槽、水轮、杯子设计实验,说明水流的力量与水位有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水轮、玻璃杯、水

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位低时,水轮转得慢,水位高时,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五、思考问答(10分)说说瓶“吞”鸡蛋的秘密。

答: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六、请你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搞一项小发明。(10分)

答:制作水火箭。先制作一个小火箭,把它固定在瓶塞上。在瓶中装上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水中充气,水在气体压力下推动火箭升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如银、铜;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羊毛、棉花。

3、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6、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7、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9、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快,反之传递的速度越慢。

10.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少;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深色衣服吸热多。

二、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传递的。(√)

2、在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保温材料,也需要散热材料。(√ )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 )

4、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既会吸热,也会释放热。 ( √ )

5、气体比液体较容易传热。(× )

6、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传递的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获得辐射热。(√)三、选择(12分)

1、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是②,传递方向①。

①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②传导③辐射④对流

2、冬天,人们喜欢穿毛皮衣服,这是因为它们①。①保温性能好②能产生热量

3、制作太阳能集热器,应选择①材料。①深色②浅色

4、太阳能集热器,应朝向太阳②。①与地面垂直放置②与太阳光垂直放置

5、制作散热器应选择①的材料。①密度较大②密度较小

6、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②。①传导热②辐射热

四、名词解释(8分)

1、传导: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2、辐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六、观察实验(16分)

1、生活中,为了避免烫伤,人们大量使用了热的不良导体,请你举出5个实例。

答:汽车方向盘、炼钢工人穿的石棉工作衣、铁锅的把手、锅盖上的捏手、热水瓶软木塞

2、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花、细线

实验过程:1、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度数。2、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细线捆住。3、过6分钟后再记下温度计的度数。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棉花不会生热。

七、思考问答(16分)

1、说一说酒精灯的实验方法。

答: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2、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使水变热的?

答:当集热器吸收太阳光以后,温度开始上升,水温也随着升高。水温升高后,便进入水箱的上部,水箱下部的冷水便六道集热器的下方,在集热器内受热后又上升。这样不断地对流循环,水温逐渐升高。

八、创意题(8分)

请你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答: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终测试卷

一、填空(28分)

1、在检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搅拌、加温、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4、植物的根一般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直根类和须根类。葱的根为须根,芫荽的根为直根。

5、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也吸收了。

6、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2000至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7、自来水钢笔,墙壁上的橡皮挂钩,抽水机等都应用大气压力。

8、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快,反之传递的速度越慢。

9、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10、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量、水位和水速有关。

二、选择(12分)

1、除掉水中细菌的方法叫②。①过滤②消毒

2、空气受热后密度会②。①变大②变小

3、处于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①。①四面八方的大气压力②来自上方的大气压力

4、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①。①中国②法国③美国

5、热在真空中是以②方传递播的。①对流②辐射③传导

6、燃烧时,会发出像烧焦头发气味的营养素是②。①脂肪②蛋白质

三、判断(16分)

1、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释放出氧气。( √ )

2、力是在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3、神州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

4、我们所吃的烤制食品是通过热辐射加工制作的。(√)

5、偏食是不科学的饮食,不利于人生命的健康。(√)

6、冬天穿羽绒服暖和是因为它能生热。(×)

7、力不但有大小、方向,还会施加在某一点上。(√) 8、水与水银相比,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四、连线(6分)萝卜--根藕--茎韭菜--叶玫瑰----花苹果----果实玉米---种子

五、列举(6分)1、人们利用水的浮力的事例:轮船、潜水艇

2、人们利用大气压力的事例:水泵抽水、钢笔吸墨水

3、人们利用水流力量的事例:利用水流力量发电、利用水流力量冲浪。

六、观察实验(14分) 1、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板、水

实验过程: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2、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现象。

4、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杯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把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花、细线

实验过程:1、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度数。2、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细线捆住。3、过6分钟后再记下温度计的度数。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变化。实验结论:棉花不会生热。

七、问答题(18分) 1、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2、怎样正确实验酒精灯?(答案在第五单元)

3、什么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综合测试卷(A)

一、填空(27分)

1.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搅拌、加热和研碎。

2.在树皮中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它把养料由上到下运输到树的全身各部分。

3.大气压力是指物体所受到的无形压力。

4.因为热空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会在空气中上升。

5.大气中物体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6.大气层是地球周围包围的厚厚的空气,它大约有 2000~3000 千米厚。

7.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量、水位、水速有关。

8.瓶子能够“吞”鸡蛋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9.盖棉被穿棉衣之所以感到暖和,是因为它们具有保暖性能,并不是它们生热造成的。

10.热的良导体是指容易传热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是指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二、选择(12分)

1.叶的蒸腾作用是在②条件下进行的。①释放热②吸收热

2.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②。①法国②中国

3.制作太阳伞应选择②。①深色伞衣②浅色伞衣

4.处于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①的大气压力。①四面八方②来自上方

5.遇碘能变蓝的营养素是①。①淀粉②脂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①水的浮力是水对水中物体向上托起的力。②大气压力是指大气从上方对物体施加的力。

三、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过滤不能除掉水中的全部杂质。(√) 2.热在任何物体中都能传递。(√)

3.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影响。(×) 4.充气玩具里有被压缩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5.力不但有大小和方向,还会施加在某一个点上。(√) 6.说到底,人类的各种食物都是光合作用提供的。(√)

四、分类(6分)

1、热的良导体:金、银、铜、铝、铁

2、热的不良导体: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空气

3、最不容易传热的物体:羊毛、羽毛、棉花、石棉

五、名词解释(6分)

1、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2、辐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六、观察实验(16分)

1、物体(物质)的密度不同,传递热的本领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2、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解答。

把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一些凡士林,分别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不久就会发现火柴有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脱落。这说明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七、问答题(21分)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哪些?哪些物体中含有这些营养?各举出一例。

答: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比如,粮食中含有淀粉、纤维素、维生素。肉类中含有脂肪、蛋白质。所有食物中含有矿物质和水。

2、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

3、在地球上,大气压力处处相同吗?举例说明。

答:不相同。比如,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就越小。

四年级科学(上册)综合测试卷(B)

一、填空(38分)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2、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它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3、除去水中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沉淀、(过滤)和(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4、飞机、火箭都是利用(反冲)的原理飞上天的。而瓶“吞”鸡蛋则利用了(大气压力)。

5、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6、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7、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8、一株完整的植物有六大器官,它们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0、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1、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13、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4、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水流的速度)。

15、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16、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二、判断题:( 20分) 1、蛋白质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2、叶的光合作用可以让空气湿润。(×)

3、食盐能溶解于水,在水中不断加盐,都会溶解。(×)

4、热如果不依靠物质就不能直接向周围发射。(×)

5、筛管是自下而上运输养料的。(×)

6、夏天卖雪糕的在雪糕外面过一层棉被,是为了保温。(√)

7、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8、太阳的热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9、冬季雪后,在雪上撒些煤渣,让雪化的更慢些。(√) 10、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人们呼吸会越困难。(√)

三、选择题:(12分)1、叶子在蒸腾作用时从气孔中跑出来的是( C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分

2、物体(A )时,吸收的热量大。 A、斜放 B、直放 C、平放

3、下面那种物体最容易传热?(B ) A 玻璃 B银 C水银

4、下列不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C ) A、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 B、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 C、礼花飞上天空

5、下列事物中,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C )A酒精B砂糖C面粉

6、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大气压力(D )A 塑料挂钩 B 抽水泵 C 钢笔吸墨水 D 小火箭

四、知识应用题(6分)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告诉我们什么?叶子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叶子是绿色的,告诉我们叶绿体能产生叶绿素。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五、实验操作题(24分。) 1、研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水轮、水槽、玻璃杯、水

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现象。4、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5、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6、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水轮转得慢。水流量大时,水轮转得快。水位低时,水轮转的慢,水位高时,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和水位有关系。水的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2、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

3、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与物体颜色有关。

实验材料:两支温度计、黑纸、白纸

实验过程:1、把两支温度计的开始温度调成一样。2、把两支温度计放到木板上,一个用黑纸盖上,另一个用白纸盖上,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实验结论:物体吸热的本领大小与物体颜色有关。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答题卡模板

数学答题卡 镇 别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校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座 位 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场 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试编号及考场填写清楚。 2. 答题卡上第1卷(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2卷(非选择题)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 修改时,选择题部分用橡皮擦涂干净,不得使用涂改液。保持答题卡整 洁。不要折叠、褶皱、破损。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4. 请按照答题顺序在各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得答题区域内作 答或超出答题区域的均不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注意 事项 正确填涂 填 涂 样 例 错误填涂 准 考 证 号 一、填空题。 1.( ) ( ) 2. ( ) 3.( )( ) 4.( ) ( )( ) 5.( ) ( )( )( ) ( )( ) 6. ( )( ) ( )( ) 7.( ) ( ) 8.( ) ( ) ( ) 9.( ) ( ) 10.( ) 11.( ) 12.( ) ( ) ( ) ( )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5( )6.( ) 请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向(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 、( )和(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6、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8、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9、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 B.氧气、酱油 C.冰糖、面粉 10、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1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2、“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四、实验题(15分) 1、拉开装可乐的易拉罐的拉环,会发现冒出许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模拟试卷及检测答题卡

小学六年级科学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5分) 1、钢索桥是目前跨度最大的桥。() 2、把两块放大倍数不一样的凸透镜组合起来用能把物体图像放的更大。() 3、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4、电流通过导线会产生磁。() 5、越寒冷的地方动物就越瘦小。() 二、选择题(5分) 1、影响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因素是()。 A、电池的多少 B、线圈的多少 C、线圈的方向 2、碘酒滴到()上会变色。 A、面包 B、洋葱 C、苹果 3、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为()能。 A、声 B、热 C、光 4、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生活在我国的()。 A、西藏 B、长江中下游 C、四川 5、从显微镜的目镜往下看,一片漆黑是因为()。 A、没调焦 B、没对光 C、没放标本 三、连线题(5分) 1、把下列月相和相应日期连线。 2、连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初三1、铁生锈 2、初七化学变化2、易拉罐变形 3、十五3、小苏打遇白醋 4、二十二物理变化4、冰化成水 5、二十七5、淀粉滴碘酒四、按要求画图(5分) 1、请画出放大镜下的食盐晶体。 2、用线段作绳子把滑轮组组合起来。 3、画出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 五、实验题(10分) 1、小苏打我白醋混合时有哪些现象产生?(3分) 我看到: 我听到: 我摸到: 2、小苏打我白醋混合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请你实验验证。(7分) 我的猜测: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A B C D E A B

六年级科学模拟检测答题卡 (答题时间:30分钟,总分3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题(5分,每小题1分)。 二、选择题(5分,每小题1分)。 三、连线题(5分,每连对一线0.5分) 1 A 1 2 B A 2 3 C 3 4 D B 4 5 E 5 四、画图题 1、 2 3 五、实验题(10分) 1、 我看到: 我听到: 我摸到: 2、 我的猜测: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贴条形码区 1、( ) 2、( ) 3、( ) 4、( ) 5、( ) 1 2 3 4 5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科教版本小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试卷习题包括答案三套.doc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大家准备了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 家有所协助!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一 四年级科学(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填空题: (25%)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 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 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原创)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改编)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原创) 8、我们能够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原创)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改编) 1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 岩属于。(改编) 二、判断题: (20%)

1、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 1.5v ,电动车的电是12v。(原创)()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能够在大树下避雨。(改编)()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原创)()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原创)()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原创)()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1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改编) () 三、选择题: (20%) 1、下列物体中不能够用来接通电路的是()。(改编) A、钥匙 B 、塑料尺 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原创)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 1.5v 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 的电流是()。(原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气体)。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5、人们常常根据的(阴。 6、(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雪)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小题2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V ) 2、风向通常米用八个方位来记录。(V )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V)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V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V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V )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 1”表示(B 2、27C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 含在嘴里不动B .用舍翻动搅拌C .把糖块咬碎D .咬碎并搅拌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使杯底的盐溶解( B )。 A. 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 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 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九年级科学暑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题卡.doc

( ) D.玉米粥6.8— D. A、氢氧化钠纯碱Na^COs B、氯化钠食盐NaCl 宏大中学九年级科学暑假质量检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12 S-32 Fe-56 Na-23 Ca-40 Cl-35. 5 %1.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止确的选项。) 1、物质发牛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气体牛成 B.有沉淀牛成 C.新物质牛成 D.颜色的改变2、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H+,其中不属于酸的是( 3、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蔗糖溶液 C、浓硫酸 D、浓硝酸 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 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5、实验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牛奶63—6.6 B.苹果2.9—3.3 C.番茄4.0—.4 6、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H2 B. C02 C. CO 7、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S+O?点燃SO? C、C+2CuO 高温2CU+CO, f B、2H?O 通电2H川+6 f D、2HC1+2C U O=C U C12+H2O 8、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A、红一蓝一紫 B、紫一蓝一红 C、蓝一紫一红 D、红一紫一蓝 9、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C、硫酸铜晶体胆矶CuSOi D、碳酸钙生石灰Ca(OH), 10、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 B.用铝合金飞机材料 C.作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 D.作金属铝制铝制电线 11、将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入稀硫酸铜溶液中(见右图),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 A、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物质 B、溶液蓝色变为无色 C、在试管底部沉积一层黑色固体物质 D、试管内溶液的颜色上浅下深 12、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 (钳)、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 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 Cu、Ag B. Fe、Zn C. Pt、Cu D. Ag、Au A、HC1 B、NaHSOi C、HoSOj D、HN03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