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国文化外交

韩国文化外交

韩国文化外交
韩国文化外交

关于韩国文化外交的几点思考

文化外交源于文化交流、传播,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外交的基础,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政治性引发了文化外交。韩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构成了韩国文化外交的基础。

韩国文化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韩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其实质是儒家文化的二次传播。

在跨国文化传播中,各国际关系主体价值观念与传统思想的双向流动,因相互的“硬性”、“差异性”、“不可共容性”而出现不体贴、不吻合现象,产生摩擦、排斥和碰撞。其次,从文化交流主体的角度讲,生活在各文化圈内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多有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但是不同文化之间在遭遇了冲突与摩擦之后,也能够实现沟通与融合,特别是文化类似的国家。亨廷顿指出:每一个国家都倾向于追随文化相似的国家,抵制与其没有文化共性的国家。中韩之间文化同源,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共性,让人有亲近感,因而利于双方在文化之间实现沟通与交流。

韩国从“隐士国家”变成IT强国,并一跃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成为了亚洲“文化输出国”,其文化外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值得人深思。

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培育与扶持,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而且为韩国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政府为主体的文化外交,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的传播,促成了其文化产业的飞跃。

韩国至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制定文化产业政策。1990年又颁布了《文化发展战略十年规划》。1993年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4年,韩国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政策局。1998年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将建设创造性的文化国家作为五大“国政目标”之一。韩国在历经1997年的金融风暴后,迅速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新的经济核心。与韩国类似,我国传统产业在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国家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政府逐步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相应地颁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方案。各省市响应中央号召,开始注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

韩国除了从小处着手,在国内施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之外,同时也从战略高度谋划对外文化外交。韩国文化战略的颁布与实施为其跨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韩国文化外交也有明晰的文化发展目标:“韩流”的政策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逐步在世界上推广“韩流”,将中国大陆和日本作为“韩流”的推广地区,将中国台湾和泰国作为“韩流”的扩散地区,将中东和中南美等地区作为“韩流”的潜在地区。1986年,便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了“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并从改善国民的文化生活这一角度,提出了“扶持文化媒介产业”政策。1990年,提出了“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金泳三政府将增进国民文化福利作为新的文化政策目标,与过去相比,他更强调“韩国文化的世界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和信息化”。

韩国政府还积极地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计划和监督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情况,开展相关的调查工作,保证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的顺利推行。为加强文化产业投资,韩国政府加大了中央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预算。还积极鼓励企业集团的文化产业投资。韩国大的财团对文化项目的运作也很有热

情。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意味着韩国可以有更丰富更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出口到国外,文化产品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韩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连带提高了韩国企业品牌知名度,因而许多大的财阀都对文化产业乐此不疲。

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泡菜靠奥运会走向世界,靠的就是政府。无论是从泡菜的标准化生产,还是到泡菜的宣传销售,政府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当然在泡菜推广初期,韩国政府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韩国政府制定了一个泡菜的统一标准,成功解决了韩国泡菜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的瓶颈问题,这为韩国泡菜的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同时在奥运会期间,韩国政府通过官方媒体广泛宣传韩国泡菜,包括在奥运场馆周围张贴海报,做免费品尝等宣传活动。举全国之力,韩国要打造一个全球化的食品。20年后,北京奥运会成功在中国举行,于是有人设想让中国的某种特产也能靠奥运走向世界,也有人特意到韩国取经。然而转眼到了2010年,中国却没有任何产品借着奥运走向世界,这让我陷入了沉思。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实行为韩国的文化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国也积极推进对外文化外交。第一,通过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与国外的友好协作;第二,加大文化的海外宣传力度,增强大众文化的对外竞争力;第三,除了政府层面,而且在民间展开文化、艺术、体育、观光、青少年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外交活动。特别是借着举办建交周年纪念等国际活动的契机,积极推动介绍韩国文化、艺术的文化活动;支持海外博物馆韩国馆的设置,增进海外对于其文化的关心度,也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和国际社会对韩国文化的理解;支援海外韩国学研究,参与多边文化交流的多边讨论,实行奖学金制,吸引海外留学生等。

韩国对对外来文化产品的过分限制和本国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一方面促进了韩国文化的出口,刺激了本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又以一种不对等的文化贸易方式,使韩国文化处于文化出超地位,成为“亚洲文化输出国”。韩国在电视文化上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自我保护政策。为防止中国文化产品的冲击,韩国在2002年就开始禁止其三大电视台播出中国的电视剧,因为他们有过教训。然而韩国不对等的文化交流,遭致了一些国家的不满,和对韩流的抵制。为缓解部分国家对韩流的排斥情绪,韩国决定每年引进并上映部分亚洲国家的优秀影片。韩国设立无形文化财产厅,专门管理无形文化财产,如韩国传统的说唱、假面舞、摔跤、拳击、传统医药等等。对每项无形文化财产及掌握该绝活的民间艺人都编号管理。为防止因人才老龄化引起无形文化失传,政府对愿意保护和发展重要无形文化的人,给予他们大学学历,并授予学士学位。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严峻,韩国对文化财产的保护的方法及态度,很值得中国借鉴。

建构主义认为:物质因素(权利或制度)固然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观念,也就是说,要看相关国家在看待对方国家时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因此在它看来,一国的国际威望不仅建立在其军事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彼此国家间的集体认同——对相互身份的确认上。也就是说,国际威望,与其说是由客观的物资力量奠基起来的,不如说是由主观的文化观念建构起来的。韩国文化外交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综合国力发展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借助跨文化传播的力量来提升其国际威望,实际上是其“软实力”增强的表现。

在树立国家的国际威望过程中,以信息和观点的流通为中心的文化外交途径多种多样。文化外交作为一种国家政府间的行为,它主要靠文化交涉、谈判、签订各项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官方协定、缔结文化条约、召集和参与各项文化会议、组建和加入国际文化组织、保障文化人员的互访、文化成果的对外展览等。其次,

它依靠包括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书报、音像在内的国际传播媒介,培植或影响国际公共舆论,减少国外民众对本国产生错误观念,着意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进而左右他国的意志与行为来实现自身的外交战略意图的。

韩国文化外交的成功体现在席卷亚洲的“韩流”,其文化能够这么容易在全球的范围内传播,正式借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之势,特别是当电视和电脑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日用品,荧屏和网络成为传播文化的最主要渠道和媒介的时候。据《朝鲜日报》在2005年3月15日发表的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的经济波及效果的分析报告表明,在中国,对韩流品牌价值的评估远远高于日本和美国。而在中国形成韩流的主要功臣是电视连续剧。“韩流”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正是借助于现代传媒及大众文化形式向东亚乃至全球传播的,它成为了韩国最根本的文化策略。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在国际威望树立的过程中,基于文化外交在多数场合是以大众媒介为载体,因此,文化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外交。因此,韩国文化外交的形式,实质上是一种媒介文化外交。中国人民大学查道炯教授说:“由韩剧、电影引发的韩流,可以说是韩国的文化外交。韩流为推动中韩两国政治关系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中韩之间的交往,不是两国外交官的交往,而是两国老百姓在交往。许多国家都在做文化外交,但韩国做得非常成功,中韩政治关系通过韩流获得了雄厚的背景基础”。

韩国民众与政府积极地配合与介入,使得韩国文化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就是说韩国正是借助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支撑而成为韩国的全民族意识。韩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得益了政府与民众的良好互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现在颁布了大量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然而很少人能够真正了解其精神,而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而贡献力量的人少之又少。韩国人的团结精神,韩国人几近狭隘的民族自信心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韩国的文化外交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与之相比,中国有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然而其文化影响力却远远不能与之相匹配。我想这除了与近代中国硬实力的衰退有关外,与国人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够强大也有密切关系。

韩国文化外交的成功,从参与主体来说,得益于政府和民众的良好互动。具体来说,政府除了要有能够解决现实文化发展问题的政策之外,还要有“统筹全局”的文化发展战略,明晰的文化发展目标。从文化交流形式来说,靠的是借助于现代媒介技术而刮起的“韩流”。韩国成功了抓住了世界文化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以“韩剧”为主的文化外交载体,成功的在亚洲刮起“韩流”,并且赢得了大批的“哈韩一族”。韩国的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其国际威望也随之提高。

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

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 姓名:2011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2班米欣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探究近20年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通过从网上查阅资料,以及对自己多年来对“韩流”文化的关注得出了一些零星想法。可以看出20年来在中韩流行文化的交流中,韩国流行文化史远远占据了上风,在中国,“韩流”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浪潮,这也确实成为了中国流行圈里的一道“寒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领导人的提倡,中韩流行文化不断密切,“汉风”逐渐兴起,但是内容仍局限在传统文化上,也就是中国的流行文化并没有对韩国有很深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韩流汉风流行文化韩剧文化交流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及韩国流行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韩流”一词应运而生。 "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很多中国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这一轮新的文化潮流,并出现了“哈韩族”这一毁誉参半的特殊群体。 当然在“韩流”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也乐观的看到了韩国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汉风”(又称“中国热”)。主要表现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建设唐人街、赴中国旅游、吃中国料理、开办中文媒体等方面。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逐渐扩大,学习汉语的韩国人迅速增加,到中国旅游、学习的韩国人与日俱增。为了满足韩国社会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需要,韩国主要媒体相继开通了中文网站或电视频道。 “韩流”和“汉风”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韩文化交流已普及于整个中韩社会,并形成了互动的态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就现阶段来说,“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汉风”在韩国的影响。那么,中韩流行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何“韩流”在中国如此强势?我们又该如何继续推广汉风以促进两国流行文化合理发 展呢?

【韩国传统文化】传统韩服介绍

【韩国传统文化】传统韩服介绍 韩国的传统服装韩服,优雅而有品位。近代逐渐被洋服替代,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才穿。女式韩服是短上衣搭配宽长的裙子,看上去优雅而又温柔;男式韩服则是裤子,搭配短上衣、背心或马甲,精神而又有品位。白色是韩服的基本色,随季节、身份的不同,材料和色彩会不尽相同。在结婚等重大仪式中,普通平民也会穿戴华丽的韩服,佩戴鲜亮的首饰出席仪式。最近,实用性的生活韩服很受欢迎。对韩国传统服装感兴趣的你,一起和培莘教育来了解下吧! 宫中服装 朝鲜时代随着儒教地位的巩固,衣着上也随着发生变化,开始重视儒教礼节与穿着形式。朝鲜时代的大礼服属于祭礼服(又称冕服),是宗庙、社稷等祭礼或冬至等大节日里穿的衣服。节日当天,需戴冕冠,穿冕服,而王妃则穿最高级别的大礼服——翟衣。 韩服的美

韩服的美,可以从外观的线条、布料的色彩及装饰的变化中看出。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采用内外边“V”字型领和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线,突出温和感。从短衣到裙子,垂直下垂的线条都能体现出女性的端庄贤淑美。裙子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的细纹,则增加了优雅之美。当然,线条之美在男性的服装中也一样得以体现。韩服的特征是色彩、纹路、装饰等,都很随意。颜色上,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超越单纯色彩的范围,大部分使用两种以上颜色。花纹、衣边装饰,更是增添了韩服的美。 韩服的种类 韩服,可根据身份、功能、性别、年龄、用途、材料,进行分类。现代观点中,用途上的区分最具代表性。根据生活风俗用途,韩服分为婚礼服、花甲服、节日服、周岁服等。 节日服 在韩国,春节当天早上必须给父母拜年,父母穿平常韩服,孩子们穿色童(七色彩缎)短衣和韩服拜年。

韩国的文化习俗介绍.pdf

韩国的文化习俗介绍 韩国人珍爱白色。国花是木槿花,松树为国树,喜鹊为国鸟,老 虎为国兽。忌讳数字“4”和“13”,在发音与之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相似的“私”“师”“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赠 送礼品时,最好选择是鲜花、酒类和工艺品。最好不是日本货。 韩国有男尊女卑的讲究,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须帮助男人脱下外套,坐下时,女人要主动坐在男子的后 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声谈论。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 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蛋奶。这些茶点 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 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连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瓢。 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 前,举止合乎利益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装、 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有双手奉上。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到室内,要把鞋 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的农历节日和我国差不多,也有纯洁、清明节、端午节、中 秋节。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粥。还喜欢吃辣椒、泡菜,吃烧烤的时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 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汤里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候也简单的倒些酱油、加点豆芽。韩国人还对边吃饭边谈话非 常反感。 韩国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特别是女 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在韩国,妇女十分 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坐,女性在下坐。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忌讳用双数停杯罢盏。

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对提升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启示

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对提升中国文化整体实力的启示摘要:当代流行文化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自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实施以来,韩国流行文化的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发展国家经济和构建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本国软实力的新动力。然而,相比之下,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却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依靠官方途径开展文化外交活动的文化输出方式并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国家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却未能尽如人意。中国与韩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文化背景极其相似,因此,对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对中国转变文化输出方式,打造中国的流行文化品牌,以及构建 良好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实力;流行文化;中国流行文化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流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已经逐渐显现,流行文化的商品化已经使流行文化不仅成为市场生命力的主要源泉,而且也正在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政治和文化力量。流行文化与当代商业和媒体的高度结合,又使流行文化同时具有文化、商业和意识形态并重的三重性质。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挖掘本国的文化资源、传播流行文化产品,争取在世界流行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韩国正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 然而,中国在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却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仍存在对中国的诸多误读和曲解。中国亟需寻找一种更容易被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国家形象。因此,通过对韩国流行文化对外传播途径、韩国流行文化软实力化的具体表现和条件进行分析,对中国利用流行文化来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流行文化软实力是什么 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系统提出Soft Power(软实力)概念,“一国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1]它与硬实力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的性质和资源的实在程度不同,一个是支配力,一个是吸纳力。 传统意义上,流行文化是指较低阶层的教育及文化程度,和官方文化或是统治阶级的教育及文化相对。但发展到今天,流行文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流行文化是一般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特征,但与此同时,基于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流行文化便有了区别于一般文化的特殊性:流行文化是风格变化多而快的文化产品;它是靠广告和各种大众媒体推波助澜而持续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文化产品;它既有独创性、主动选择性的一面,又有受控制、被人推广的另一面。[10]同时,它可以作为人民大众进行物质和精神消费的手段,又可以作为他们表现其自身及其社会身份的象征形式。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

唐文化史对外文化交流编(二) 第二章海路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陆路对外交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得到长足进步,并取陆路交通在对外交往的地位的时代。由于唐朝海外的影响,在宋代时,东南海外国在与宋朝廷的交往中,甚将宋朝管辖下的中国地区称之为唐”[1]。历宋元至明,在海外,尤是在东南亚各地,一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中国”之地的代称[2],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3],中国姓氏为唐姓”[4],中国衣为“唐衣”[5],中国商为“唐舶”或“唐船”[6],而舶上转贩得到的中国货物则被称“唐货”[7]。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之为“唐语”[8]。中国人居海外一年不还,称之“住蕃”;而外国人在国逾年不归,则称为“住唐”[9]。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不绝。唐朝在海外影响于此可见一斑,这种影响是与唐朝发达的路对外交通是分不开。 第一节海路交通的发展和繁 唐朝海路对外交往的发展,首表现在海上交通路线的辟与利用。在唐代,取道南海往西方的人数和航海路线都所增加,直航能力也有所加强,形了南海交通发展和荣的局面,并表现出了取代陆交通地位的趋势。较之前代,朝人对非洲的了解更全面和准确。与此同时,朝通过黄海和东海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为东亚汉文圈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通条件。

1.《大唐西域求高僧传》与南海交通的展 在人类社会的期,茫茫大海限制了不同地区间相互交往和了解,人们充满了探究海的渴望,但又无法超越淼无垠的波涛的阻隔,海洋彼岸的心驰神往,提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恒久力。早在先秦时代,华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近海行技术,广州发现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显了当时海上交通的水[10]。《汉书》详细记载汉代远海航船从徐闻、合浦通南海诸国的航程[11],这时中的航船已能够到达印度东南沿海和里兰卡。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葬于公元前122年)出土银盒、金花泡饰、象牙香料等西亚或南亚的物[12],广州横枝岗2061号西汉中期墓出土的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罗马玻璃等[13],都证了秦汉时代海上贸易存在。 东安帝永宁元年,缅甸掸国国王雍由调遣使者入,朝贡使中有精通魔术表演的“海幻人”,《后汉书》中明确出“海西即大秦”[14],而大秦就是汉代对罗帝国的称呼。这位马帝国的魔术师当是由路至印度、缅甸,然后辗来到洛阳的。海西幻人的到,沟通了中国古代与欧洲的交。广州第4013号东汉前墓中出土的镂空12面形小金珠,就是这一时期从南亚海路传入的舶来品[15]。三国吴孙权时,遣宣化从朱应、中郎康泰扬出海,游历南海诸国,“所经传闻,则有百数十国”[16]。归来之,两人根据见闻分别撰写了《南异物传》和《吴时外国传》加深和丰富了对从中国南到东南亚,越阿拉伯海,以红海港口的古代航线的认识。东晋及南,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西行求活动的发展,中国僧人纷纷前往外,为了解海上交通的进一步提了更多的资料。最具代表性的是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几千年联系的国家,各种认同感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流行文化的盛行。但是,我们还是不禁会问:为什么韩国文化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并形成潮流?其实,从文化背景来说,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就有很深的渊源。通过几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很容易被对方认同。再者,即便是在相近的文化也有差异,韩国文化所流露出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就是导致“韩流”在中国流行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们所欠缺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一、韩国影视:与众不同的自强精神 其实,对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行,究其根源,韩国影视首当其冲,正是它的流行为“韩流”的跨国之旅创造了条件。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1993年第一部韩剧《嫉妒》在中国cctv 播出,此后一系列有关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韩国电视剧开始出口中国,从此“韩流”开始了。此后,《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一系列韩剧的陆续引进,在中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韩剧到底会对我们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应怎样对待韩剧也值得中国人深思。 首先物质上带来了经济效应,带来了空前的收视率。走在各大

城市的繁华地带,可以看到很多专门出售韩式服装的专卖店。尤其是年轻人,往往把韩式服装看作时尚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兴起了韩国料理热。韩国料理味道独特,观众看到那些俊男靓女在韩剧中享受韩国料理的美妙神情,自然也想要亲身尝试一下。无形中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导演们的镜头下,韩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看惯韩剧的中国观众自然也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的美丽风光。对于韩国旅游,韩国政府巧妙利用影视的影响,一度掀起中国游客去韩国旅游的热潮。 从更深的层面上说,精神上对中国观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韩剧中很多故事向我们传递强大的现代意识,即强调个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韩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白,如“我的人生”,“父亲又父亲的人生,自己要有自己的人生”,意思是每个人应该由自己负责,由自己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自强精神也是韩剧中明显表现的一种价值观。乐观的态度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对前途的信心,韩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轻松开了的感受,更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使生活多姿多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而中国人应该从中吸取韩剧精华部分。贴近生活,讲道理不说教是其一大特色。一些中国内地电视剧有很浓的说教意味,故事有些脱离生活,让人感觉不是让观众看的,而是为政治服务的。另外,中国电视剧古装戏,战争戏,历史戏太多,现代生活剧太少,离现实生活

韩国文化节

韩国文化节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韩国的多彩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增进对韩国的了解,由此开拓国际视野,雨外小特举办国际部“韩国节”活动。本次活动以韩国文化为中心,充分利用我国外籍家长的资源,带领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旨在通过对韩国文化背景的渗透,扩大师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将国际部多元文化环境的营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主题:走进多彩韩国,体验亚洲文化 二、内容:聚焦韩国,指导学生围绕该国的传统节日、民族服饰、饮食文化、风景名胜、童话故事等内容开展主题研究活动。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班级环境布置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秘韩国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一A班的主题为:韩国饮食 三、国际部特色活动:围绕前期的班级主题,积累活动素材,并积极参与到韩国节系列活动中,包括:英语广播站、韩国节游园、趣味知识竞赛、个性书签创作、韩国特色讲坛、英语沙龙网站等。 四、活动时间:9月17日——9月28日 五、活动安排 1、前期准备(9月16日完成) 班级文化布置:根据班级的研究主题,布置学生设计卡片、创作个性创想画,介绍韩国多彩文化,也可以收集有关韩国的明信片、邮票、钱币,特色图片等,布置教室内外墙壁和英语角。 2、开幕式(9月17日周一下午大课间) 3、特色活动: (1)A每天的“英语天气播报”环节

B 开辟“国家文化”版块,全面介绍韩国文化 C播报“趣味知识竞赛”题目,为现场竞赛做准备。 (2)个性书签创作——“我眼中的韩国” 根据本班研究主题,指导学生从一个角度去想象创作书签,展现自己眼中的韩国。 (3)韩国特色讲坛 (4)韩国节游园——我是韩国的小导游 A.每班推选三名小导游,围绕各班主题,介绍韩国多彩文化。组织学生到各班听小导游介绍,听后开展游戏或抢答活动,集章兑换奖品。 B.英语教师带领各班孩子进行游园活动,班主任留守教室,进行活动主持。 C.每班由班主任提前辅导各班小导游制作好PPT,如有游戏环节,需将游戏规则告知本班进行游戏的孩子。 D.每个小导游在讲解完之后由班级组织调查其受喜爱的程度,进行投票选举,选出“最佳小导游”。 E.活动结束后,由各班的班主任根据集章情况给学生兑换奖品。 5)趣味知识竞赛:“知识大富翁,快乐韩国行”决赛:9月25日 A.根据各班研究主题,设计“韩国文化知识小手册” B.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交流,开展亲子趣味知识竞赛。 C.各班开展趣味知识竞赛,每班推荐五名学生,并邀请家长观看,以现场竞答的形式比赛。 4、闭幕式(9月28日下午大课间)

韩国文化介绍

韩国文化介绍 工程管理1001班韦茜20102599 根据老师上课内容以及讲解,我对韩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兴趣,以下是我对韩国文化的一些介绍和了解。 一、韩国街舞文化 20世纪下叶,青年文化在美国社会土壤中生长繁衍,街舞运动作为表征美国青年文化的个体在80年代初孕育成熟。“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同时,它还代表着现代人生活的方式、追求的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可以说,街舞的产生代表着现代“新新人类”的一种流行生活文化,而这种生活文化或者说身体文化,正随着现代人的观念变化而不断地演化和变异。街舞起源于美国,韩国人将美国街舞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衍化出具有韩国特色的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形式,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街舞变体文化,日韩所衍化出的这种变体街舞文化对亚洲其他国家街舞文化的形成具有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韩国的街舞非常之盛行,从几岁的孩子到中年人都十分熟悉,而且已经深入大街小巷。如今,韩国的演艺圈事业如火如荼,有许多青少年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并且都擅长街舞。许多演艺公司选择年龄段在16到19岁之间的青春歌舞组合进行市场化设计、包装、推广,以美国街舞文化作为基础后盾。据我了解,韩国1993年出台“文化繁荣五年计划”政策,在流行歌舞文化发展的1996年逐渐付诸实现,CIDN、HOT等男性团体的推介成功,促使韩国在随后几年陆续推出了各种风格团体,1997年在完善男性团体风格种类的基础上,尝试推出各种风格的女性团体,1999年推出男女混合团体也获得了成功,团体成员大都在3~6人之间,正符合街舞运动团队化特点。 二、韩国建筑文化 传统的韩国艺术在美学概念、主题、技巧和形式上都与周边国家中国和日本相通。尽管有很多相似性,但韩国艺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发展。韩国艺术的力量在于其简洁性和自发性。韩国建筑就是这些特性的绝好表现。韩国人很容易将哲学和宗教原理融合在作品中,并将它们诠释成自己的建筑。 最有趣的是汗蒸房,汗蒸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是韩国“大众洗浴文化”和“房屋文化”完美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有场所。汗蒸房经济实惠、干净舒适,完全可以作为投宿之地向外国自助游游客推介,堪称韩国代表性文化中的亮点。蒸房颠覆了传统空间排列体系的新概念空间。建筑学家承孝相是这样解释的:“传统概念上的都市空间是以…绝对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性地带→私人空间→绝对私密空间?的顺序排列的。例如…广场→街路→庭院→住宅→卧室?,但是,汗蒸房的出现等于从广场一步跨到了卧室。 许多人会问、大众洗浴等类似文化的日本为什么没有汗蒸房呢?首尔设计奥林匹克总监解释说:“韩国的汗蒸房可以解释为,是残留了共同体意识的封建资本主义文化。所以汗蒸房在个人主义发达的日本没有发展,而在保留着对共同体情怀的韩国却能够发展起来。”就是说,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一起看电视,一起洗浴,一起躺着睡觉,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共有着一种“篱笆文化”。这种私密空间和公共场所的珠联璧合打破了循序渐进的模式。” 三、韩国饮食文化 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习惯于席地而座,盘腿就餐。其传统饮食比较简单,主食为米饭,爱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据说是世界第一,种类之多我看也能拿冠军,因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致盘碟中能摆出不少花样:白菜、萝卜、辣椒,还有我们叫不出名的,既开胃也好吃。他们餐桌上的素菜显然比我们多,因为靠海的缘故,海产素菜也相当多。 韩国传统饮食韩国有各种饮食,由于韩国过去处于农耕社会。因此从古代开始主食就以米为主。最近,韩国饮食与各种蔬菜,肉类,鱼类共同组成。泡菜,海鲜酱,豆酱等各种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4733103.html,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者:孙晓倩王盈崔广兵 来源:《商情》2014年第51期 摘要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 的都市时尚人群——近几年,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我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外境文化,毫无疑问的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是主导。“韩流”就像“寒流”一样,带来风暴。无论是饮食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娱乐文化、都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中国民众生活,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韩流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影响如何对待 一、饮食文化 现在大街上的韩国美食店随处可见,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韩国料理如参鸡汤,杂烩,吸引了一大批注重营养的用餐者。韩国料理已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成为了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又一异域餐饮。从饮食文化来看,很多中国人最后习惯了韩国美味,比起中国的传统美食,我们不断推崇的中国菜系,仿佛失去了它的诱惑力,泡菜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泡菜相关的各种韩国风味登上了美食佳肴的舞台。很多人只是从众心理,当然很多中国民众把它看成一种时尚,也有着对外来文化的好奇。 二、娱乐文化 1、娱乐文化之韩剧 韩剧三宝是之韩国电视剧的演绎套路,从最开始的“车祸、癌症、治不好”的套路,逐渐演进到“长腿、养眼、纯土豪”、“星星”效应 (1)“炸鸡”拯救饲养业。在遭遇新一波H7N9的“禽流感”打击之后,家禽业一度陷入低谷。但自从《星星》播出后。“炸鸡和啤酒”套餐就奇迹地火了起来。 (2)奢侈品被迫全亚洲调货。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奢侈品行业走衰退路。不过,自从《星星》热播后,因为女主角千颂伊几乎每一集都变着花样穿出各种奢侈品,引无数粉丝疯狂追赶,导致奢侈品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内容提要】中世纪的日本,对唐代文物制度多所仿效,两者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以往唐史界对此似乎注意不够。本文依据日本史书,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了中世纪的日本所受唐朝的重要影响,可供学界参考。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些人又多次建议召回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日本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以“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1〕 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唐史20余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14次。〔2〕这些遣唐使和随船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唐比”了。本文以在日本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考察,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 一、重要制度的影响 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迫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为内大臣,“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岁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5〕,女子为其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归公。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租为每段2束2把〔6〕,庸为每人每年10日,调为每户交布1丈2尺。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又颁《田令》,规定“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国郡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田令》中还规定:“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纳言廿町”,“凡内外诸司公厩田,交代以前种者,入前人”。又有:“正丁(21岁至60岁)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减半”〔7〕。“调”则分两种,有“田调”、“户调”之分。由此《田令》可见,不仅“口分田”、“职分田”、“公厩田”、“宽乡”、“狭乡”、“正丁”、“次丁”,租庸调等等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而日具体条文也颇相近。 在政治体制方面,“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贵族婚娶、对外事务)、民部(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军)、刑部(管司法、刑罚)、大藏(管财政、利税)、宫内(管官田、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

韩国饮食文化历史

韩国料理是指韩国的传统饮食。皇家饮食融合了地方的特色和现代式的材料和配方。因此,种类多样。韩国传统的料理是由米饭、泡菜和汤组成。在韩国的饮食中,通常以麻油、酱油、盐、大蒜、生姜和辣椒等作为调味品。另外,韩国的饮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韩国人也有在冬季的时候腌制和储存泡菜的风俗习惯。 韩国人根据气候和水土的不同,早在三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农业的耕作。在此之后,韩国就开始种植水稻。因此,韩国也就以谷物为中心作为本国的饮食代表。从三国时代的后期开始韩国就以米饭和泡菜为主食。副食则以韩国固有的菜肴为主。像水稻、面条、饺子、糕等谷物饮食经过发酵,在把大豆用酱油蘸好之后,就会发酵成大酱。韩国有栽培蔬菜、山野菜等很多种类的蔬菜。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做出不同种类的泡菜。自古以来韩国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因此,在食品烹饪的时候偶尔也会加入一些药材。这样,会起到养生的效果。 韩国历史上曾是农业国,自古就以大米为主食。现在的韩国料理包括各种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等,而泡菜(发酵辣白菜)、海鲜酱(腌鱼类)、大酱(发酵豆制品)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韩国餐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齐。根据传统,小菜的数量依不同档次从较低的3碟到为皇帝准备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摆放、布置也随料理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因韩国人对形式的重视,餐桌摆设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同邻近的中国、日本相比,汤匙在韩国的使用频率更高,尤其当餐桌上出现汤的时候。 不论是烤肉、泡菜还是糕点,五颜六色的视觉享受,是韩国料理的最大特点。一方面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色彩,一方面有通过料理展现出美食的不同形态,不仅感觉好吃,而且感觉好看! 韩国料理别有风味,富于特色。辣是韩国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但这种辣却与别的辣有所不同,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川菜的辣是麻辣,透着鲜美;湘菜的辣是火辣,直冲冲的,不加任何掩饰;而韩国菜的辣却入口醇香,后劲十足,会让你着着实实地把汗出透。 韩国自古以来礼仪食品种类繁多,生产、三七日、百日、周岁、婚礼、聘礼等的贺礼食品,巫俗食品,祭礼食品,寺庙礼仪食品等。其烹饪方法在各寺庙之间口传至今。此外,国人在饭前,接待客人,祭礼饮酒时,还常备鱼虾酱、咸菜、肉干、鱼干等下酒菜,由此开发的各类食品加工技术也丰富了其饮食文化。在紫霞门,烧烤主要以牛肉为主,牛里脊、牛排、牛舌、牛腰,还有海鲜、生鱼片等都是烧烤的美味,尤以烤牛里脊和烤牛排最有名。其肉质的鲜美爽嫩。 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前身即为日本占领之前的朝鲜。 在外交方面,自朝鲜战争后,韩国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军则一直驻扎在韩国境内。

韩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韩国文化的特点 我想韩国文化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混性”。韩国菜里有一种拌饭,这是韩国饮食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拌饭是韩国文化的象征。目前韩国文化就是拌饭的文化。就是把很多东西掺合在一起形成的文化。 时间上,将过去与现在混合。 空间上,将东方与西方相混合。 由此,在空间与时间上,过去与现代、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一切都掺合在韩国文化里。西方社会用100年走完的路,在韩国只用了短短30年就实现了。这样,从空间上看,在近代以前,韩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更多的则是受日本及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也便是我们所说的韩国文化的固有特性——混性。很多中国人认为在韩剧里有与中国相类似的东西,日本人也是一样,他们也会认为有里面有与日本相似的东西。 韩国人------他们勤劳、善良、淳朴,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这些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却都在异国他乡被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语言和文字 说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不谈及它的语言和文字。韩国现在使用的文字是一种字母文字,由元音、辅音和韵尾组成,其中有很多的外来词。由于以前使用汉字是比较正统的教育,所以今天许多比较正式的场合仍会用到汉字。很多韩国人或多或少的都认识一些汉字,并且有的还会说汉语。现如今,在韩国人找工作的时候会有许多公司会要求应聘的人会说汉语。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也会考虑写成汉字时的含义,所以有好多韩国人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这都体现了中韩两国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活与日常礼仪 而且韩国人是一天三顿离不开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历史是自从1700年代引进了辣椒之后开始的。泡菜种类大致分为辣白菜、萝卜泡菜、小萝卜泡菜、黄瓜泡菜等。根据不同的季节,其种类也很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需要腌一段时间,才会有真正的味道。最近又发现其有抗癌效果,震惊世人。味道较熟的泡菜含丰富的酵母菌,所以促进增长效果,还有丰富的

分析韩国文化

分析韩国文化"韩流"为何会在中国发展 1、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两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有着儒家的文化传统,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但是因为韩国文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也限制住韩流文化的繁荣局限于东亚圈范围之内。 2、韩国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 3、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一些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求。 4、韩国的歌曲中,和大陆,港台的歌曲中许多单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许多强调青年人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有益内容。 一,韩国的文化特点 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这是接触了中国的文化才逐渐开化而有今日的。特别是韩剧的发展,更是赢得了国际的声誉,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立足本土,坚守着东方的文化传统和美学标准。另外还和现代的时尚相结合。传统的元素能够使人们对传统产生追忆,而现代时尚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符合现实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韩剧综合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底蕴,日本的故事情节,再加上众多的俊男美女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制定了“环环相扣,互为引擎”的国际市场定位策略。这就给韩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例如《大长今》中就渗透着“孝悌仁爱”,“乐善好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伦理规范,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随着韩剧的流行,“韩流”风开始盛行,中国各大城市的韩国料理店,服饰店等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甚至许多青少年都想着去韩国旅行,这都给韩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可见韩国的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其经济发展当中的核心作用,不是偶然的现象和机遇,而是政府的战略意识和企业界的商业意识不断发挥作用的结果,是一步步设计和推动的结果。本人自2005年末开始关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并有机会于今年6月末随团赴韩考察,体会颇多。近期拟借《文化创意产业通讯》发刊之际,将半年来对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转换为一篇篇力求客观、实证的资讯描述与分析。这些资讯中不涉及个人观点,存在的只有信息与数据,以供参考。 (一)现状描述 1、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1992年2月,韩国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具体的行业种类有: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相关产业。 2、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

机,韩国实施经济转型,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国家政府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予以扶持,极大的促进了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韩国的文化产品已占据世界市场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为迅速。2001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额为13 兆韩元;2002 年达到18. 3 兆韩元,折合174. 6 亿美元,与GDP (634. 3 兆韩元) 之比为 2. 89 % 。2003 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额为44 兆韩元(按当年汇率,折合370 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 的6%。1999 -2003 年这5 年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7. 7 % ,而2002 年韩国的GDP 增长率仅 6. 1 %[1] ,可见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内GDP的增长速度。 同时,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逐年增长,2002-2005年期间翻了一番。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2000年为5亿美元,2001年为5.8亿美元,2002年为5亿美元,2003年的6.3亿美元,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总额达到9.39亿美元。同时,2004年度文化产品进口额为4.7亿美元,比2003年的6亿美元的

日本向唐朝学习的内容

唐朝与东邻朝鲜、日本的交往尤为密切.新罗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后,常与唐朝互遣使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除医师、画师、乐师及各类工匠外,还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 经归国留学生的积极传播,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乃至风俗习惯等,皆为朝鲜、日本广泛吸收。 在东亚文化圈内,居于优势地位的唐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因此,广泛摄取唐文化是其他东亚国家的主流倾向。日本、朝鲜等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目的是:一是学习和引进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长处,弥补自己之短处;二是学习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长处融汇到自身的文化中去,从而既保持传统文化,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以及能够持续进展的先进文化。 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818年.峰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11111111111111111111112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乎.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因为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222222222222222222222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朝与朝鲜、日本以及和333333333333333东南亚、南亚各国都有深广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其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衣服、茶道)、钱币铸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唐王朝和中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以及对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历史贡献。

我眼中的韩国文化

我眼中的韩国文化 摘要:作为我们的邻邦,韩国一直是一个文化输入的大国。韩国文化一直都在以各种形式深入中国民心,韩流的存在无法抹去。直至今日,韩流文化成了中国生活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而韩国文化不断通过历史、传统、娱乐、服装、科技、经济等种种手段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最开始我们对韩国的了解是从历史书上的小国朝鲜开始的,但是,离2000年越远,韩国这个字眼就开始出现的越频繁,韩语也开始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韩国腾飞的经济令我们惊呼,韩国的先进的科技产品抓住我们的眼球,再到韩流服装、韩国整容,韩星,韩剧,韩国文化早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中国每一处。不得不说,韩国文化极富生命力,同样也很有感染力。 关键词:文化、韩流、传统、发展、现象 一:爱国文化 韩国人的爱国情怀非常的眼中,表现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对于任何一个关注韩国的人都能感到。他们的爱国情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待独岛的态度、抵制日货、捐金救国、“身土不二”、不接受进口货物、坚持单民族、生活细节高度一体化。以下例举两个典型现象: 1.“身土不二”现象 “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时刻提醒国民用本土的产品。“身土不二”最早是韩国民间组织“农协”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口号,其目的是号召国民消费本国的农产品,后来扩展到其它商品上。经过各种媒体几十年持之以恒的灌输,它在国民思想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韩国,消费本国产品被视为“爱家乡、爱民族、不忘本”,消费外国产品,往往被看作“素质低”或“不爱国”。韩国人用这四个字理念引导消费的做法十分成功。许多外国品牌在韩国没有市场。韩国的牛肉比进口牛肉贵两三倍,但是大部分韩国民众吃着本土牛肉。韩国产的笔记本电脑,尽管价格昂贵,却占有大部分市场,而外国名牌笔记本电脑只占10%的份额;在釜山寥寥可数的几家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大都冷冷清清,客人寥若晨星,而韩食快餐店顾客蜂拥而至,座无虚席。根深蒂固的身土不二思想,让他们认为,只有韩国本土的东西是最好的。更不论汽车,电子,他们相对发达的产业。对于韩国人,最简单的爱国方式就是对“身土不二”信念的坚持。韩国人坚信,自己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好的。 2.韩国民族优越主义 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强烈,排他性非常强。同时韩国人对于自己民族本身疯狂的追求完美,他们对于自身的形象建设是在基于不正确的历史观面前。韩国有一种民族优越主义。 他们在不断的否认历史,对于朝鲜千年作为中国附属国的历史,他们全盘否认,而且同时民间对于自身历史也在不断的臆想,民间制作出来的朝鲜古代地图甚至比全盛时期的中国唐朝面积还要大,不仅包含中国东三省、山东、直到江苏的大片土地,甚至还有东欧,以及亚洲大部分,这简直是太异想天开,虽然这种理解得到放过专家的否认,但是在民间任然是主流。 韩国为了营造自身的历史,也在疯狂的吸纳扭曲别国的文化。以其中的典型为例,韩国人一直号称中国人窃取了他们的文化,在他们的文化中,“中医”是他们的、“端午”是他们的、连“李白”、“屈原”都是他们的,韩国人又何其自大。 韩国人的自我优越感是他们忽视并且贬低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是任何其他民族都不能接受的。他们只认为韩国有的都是他们的,却从不承认其他民族对他们的影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历史观,所以我感觉到的韩国是一个及其自大的民族,他们对于其他民族的排斥感非常强,对于一直威胁韩民族几千年的中国尤其如此。就如,现实中在韩国的中国人很少能富裕起来,除非加入韩国籍,否则外国人很难能进到地位高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以后,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带到了日本,日本也派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此外,日本的文字、建筑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在我国几乎已经消失了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更大,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我们看韩国哲学家譬如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的著作,你不会认为它们是韩国人写的著作。另外,中国的一些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但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备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去年的端午节申遗之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所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就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在汉唐时期传播到了韩国、日本等国,还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他认为,中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极力主张法国乃至全欧洲都应该在政治、法律、哲学、文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效法中国。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莱氏学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希腊哲学外,还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与耶稣会士白晋通信探讨《易经》思想,以易卦的阴阳二元论与西方数学的二进制相匹配,至今仍为学界所乐道。同时,在欧洲大陆还出现了一批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如《孔子道德论》、《中国哲人孔子的道德》、《中国道德哲学与政治立法》、《中国的哲学》等,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中国人那么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顺利传播和发展这个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在过去,就是在现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仍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举韩国和日本为例。 他山之石——韩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