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作者:刘怀玉, 章慕荣, Liu Huaiyu, Zhang Muro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 210023

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年,卷(期):20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549603.html,/Periodical_njshkx201311007.aspx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 星期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 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 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 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 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 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日本近代史 写实主义部分 翻译

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提倡 翻译小说、政治小说虽然是从未见过的流行的新题材小说,但是说他们是当时一种过渡现象也不为过。新时代要求新文学的出现,特别是在明治时期的前20年间,全面接受西欧的影响,各个领域都在策划进行近代化和西洋化,文学领域也不例外。喜欢读近世末期的戏剧作品的人在学习了外语、接触了英佛路文学之后,留意到了日本和西欧的巨大差距,感到改良是必要的。深感传统文学的缺点、虚假的空想和极度的夸张很明显,出场人物也十分老套、没有一点生气,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思想也无法超脱恶人必死、善人必昌这样一个常识性道理。与此相比,西欧文学中出场人物和事件本身都能让人确实的感受到那就如事实一般那个思想也被深刻的人生观所印证,并触摸到人生的微妙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文学并非是处于政治和道德的下位而存在的而是作为堂堂文化中的一个领域而独立存在的,而且整合了西洋文学的长处而形成的写实文学便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了改良日本文学,写实主义文学理论逐渐被提倡,写实主义文学理论便自然成为时代的大趋势。这一类的写实文学理论的提倡者是对近世末期的戏剧作品和西洋文学都很了解,其本人也以西洋流的写实小说为基础写过小说,并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类人。 近代文学的特征就在于写实主义,它展现了新的人生解释,另一方面否定了旧时代文学理念的戏剧作品的态度和把文学立足于劝善惩恶的看法。而这种东西正是从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所得到的知识。这种写实主义理论可以说是近代文学的基础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不应该是只是理论的东西,实际上应该被认可为和小说创作者的提倡、创作息息相关的一种特色 小说神髓 明治18年到明治19年间,坪内逍遥所著的《小说神髓》的刊行,实质上就如同晓钟发出了近代文学的黎明到来的钟声。这是从小说的本质和写作方法系统性的展开来,探明引导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的一部作品。关于作为新时代小说方向的写实主义的规则做了如下的论述。(小说的核心是人情,世态风俗其次。若问人情是什么,答曰:人情就是因为人们的七情六欲引起的所谓“百八烦恼”,)。“百八烦恼”,换言之就是分析、如实描写人们心理的小说。并且,这不是描写事物的外在,而是主张应该洞察事物的骨髓内里。而且,作者还应该像心理学家那样,必须深入观察人物的外在和内心,甚至不能提及写实文学方面的作家的态度。还有另一方面,好像历来奉行“劝善主义”的功力的文学也被谴责成封建残留。逍遥的主张的重点就是第一,小说的写实是必须的,第二就是从功利而来的解放。小说是艺术的一个领域,而且是专门描写人情和世态风俗的东西。因此,小说家应该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深挖人情的真髓。而且,近世的戏剧作品不拘泥于儒教道德,否定劝善惩恶的说教手段,认可小说自身的价值,和宗教、道德、政治相独立存在。其他方面,虽然戏剧创作者中,不把小说看成民众排遣解闷的东西、而是认为这是社会最低端的东西、最卑贱的东西的也大有人在,但是逍遥也倡导人们要尊重作为描写人生的艺术的小说。这种理论主张全部来源于逍遥在英语文学的造诣和知识积累,同时也受到了本居宣长的《源氏物语玉的小节》的影响。逍遥就这样一方面发表文学理论,同时因为实践了其他方面而公开了《当世书生气质》。这部小说以一个书生作为主人公,围绕着他让许多其他书生相继登场,描述他们的生活、境遇和性格刻画出所谓的当时的书生气质所应有的样子。但是小说本身也没能真正成为《小说神髓》所说的理论所描述的样子,人物类型化,用语多受旧文学影响。这部作品作为新小说的先驱,向越来越多的人传递着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总论 继逍遥的【小说神髓】之后出现的更进一步地贯彻其立场的是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总论】。【小说总论】于明治十四年四月在【中央学术杂志】登载,逍遥的【序言】也附在上面,正像其中“这篇评论,由我的友人,擅长于俄罗斯文学的冷冷亭主人所做以评论书生气质,写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邓莉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邓莉。今天有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到1894年之间写了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它们是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和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密特的两封信和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到22日写给约?布洛赫、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以及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五封信。这样五封信既有恩格斯写给像弗?梅林这样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著名理论家的信,也有写给像施密特、布洛赫、博尔吉乌斯这样当时的进步的青年学生的信。在这五封信中,恩格斯和他们探讨了关于社会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信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因此,恩格斯这样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歪曲和恩格斯的身份自觉。(一)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首先,来看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是为工人阶级创立的学说,从它创立开始,资产阶级学者就一直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歪曲,到了19世纪的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对它是又恨又怕,当然要想尽办法来攻击它、来扭曲它。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保尔?巴尔特,巴尔特这个人他是莱比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鲍尔巴尔特对于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指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什么?就是认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而人或者其它一切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否定。我们今天听到经济决定论仍然觉得非常得熟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从巴尔特开始,到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已经一百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是前赴后继,但是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所以,我们今天来读恩格斯对于经济决定论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 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 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 正文: 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 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二.《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比较 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作品像流水账一般的记录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家厚24小时之内的烦恼。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车启动了,马路上的臭骂暴雨般打在售票员身上。骂声未绝,车在前面突然煞住了。"哗啦"一下车门全开,车上的人带着参加了某个密谋的诡笑冲下车来;等车的人们呐喊着愤怒地冲上前去。印家厚是跑月 1参见《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载《钟山》1989年第2期

论中国的保荐人制度

论中国的保荐制度 保荐人制度作为一种舶来品,引进我国仅仅只有九年多的时间,因而我国的保荐制度也有其特色。比如,在国外保荐制度最早产生于创业板市场,21世纪初才被引入主板市场,担仍主要适应于创业板市场;而我国的保荐制度主要针对主板市场,后来才引入创业板市场。这只是中外保荐制度众多区别的一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小议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荐制度。 一中国保荐制度发展史 为规范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发展,2004年2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标志着源于海外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被引入我国,正式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推行证券保荐制度。2004年4月经证监会审核,首批67家证券公司和609名考试成绩合格者被分别注册登记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新《证券法》律形式确定了发行上市阶段对保荐人的要求,标志着保荐人制度在我国的进一步完善。 二中国保荐制度的主容 保荐制是指符合法定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并对所推荐的证券及发行人提供规定的持续督促、指导和担保的发行制度。保荐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培养市场投资理念、完善市场诚信建设,从而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注册登记管理制度。企业公开发行证券需要有保荐机构保荐,同时必须有具有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从业人员具体负责保荐工作。保荐机构应当有保荐代表人,保荐代表人实行注册登记。个人申请成为保荐代表人,应当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取得执业证书且符合相关条件,通过所在任职的保荐机构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和声明。中国证监会对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注册登记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并向社会公布名单。 其次,规定了保荐人的应尽义务。《证券法》规定, 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次公开发行证券过程中,保荐人的保荐义务表现为尽职督导和尽职核查。在发行上市期间, 保荐人需要对发行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同时确认发行人的资产营业务、经营业绩在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大幅波动, 募集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另外,保荐人对发行人董事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有督导义务。保荐人需保证发行人董事在申报材料中签署的任何意见,均是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的, 其依据是公平合理的。同时, 保荐人需要确认发行人的所有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经验和足够的诚信, 能够忠实地履行上市公司义务, 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保荐人对专业性中介机构完成的专家报告有尽职核查的义务。在公司发行上市后的保荐期内, 保荐人保荐义务包括:(1)跟踪发行人公开募集文件或其他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有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2)跟踪发行人管理层、实质控制人、主营业务等有无重大变化, 并对其合规性及对投资者的影响发表独立意见;(3)督导发行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4)督导发行人健全和执行有关关联交易等内控制度;(5)持续关注发行人发生的重大行为并向投资者发表独立意见。 最后,确立了保荐人的责任。这里是指保荐人因不履行保荐义务或不适当履行保荐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法律对保荐人的规范主要由《证券发行上市暂行办法》和《证券法》体现。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保荐人与被保荐人或者其他中介机保健制度构合谋将本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 即故意欺骗证券监管部门及投资者; 二是由于保荐人本身专业素质不

最新马哲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哲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 (二十一)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论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人的认识能力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史因素辩证地结合起来,从劳动实践活动既是主体和客体相分化的标志,又是推动主客体不断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与根本思想出发,指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活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劳动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最后,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社会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总之,以工具性为本质特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最基本的和决定性因素。这种活动一方面内化为主体的认识结构、认识图式;另一方面外化即对象化为人生活于其中的工具和文化的世界。人通过工具和语言、符号系统作为社会传递物,使人们反映外部世界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不会随着个体的消亡而消亡。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不断重复和发展,人的认识成果也以积累的社会遗传方式,一代代的继承和发展着,每一代人都以上一代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作为自己认识活动的起点。因此,对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是

由实践决定的。 (二十二)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贯彻于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体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的把这一原则看作是自己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反,唯心主义认识论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奉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这就割裂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发生的客观依据,陷入了客观随意性。主张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其共同特点是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可靠性,不相信人类为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人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基本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因此,肯定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2.主体在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首先作为认识活动结果的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叙事的幻觉 南帆 罗兰·巴特曾经感叹地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1]可是,提出“叙事话语”这样的概念却是不久的事情。此前,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叙事话语的存在--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话语类型,叙事意味着话语对于实在的一种简化,一种排列,同时也包含着一种解释。他们更习惯于省略“叙事”环节,无视叙事话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功能,欣然地将叙事的内容作为实在本身予以接受。这是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叙事学的出现破坏了这种幻觉。通过叙事学,人们从叙事话语背后看到了幻觉赖以产生的一系列精密框架,看到种种叙事成规如何通过种种文本互相传递。这些叙事框架与叙事成规不仅意味着叙事话语的运作支撑点,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意义上,它们体现的叙事知识同时还出示了--用利奥塔的话说--社会的“法定标准”。利奥塔指出,许多流行故事不外讲述了主人公事业的成败荣辱。然而,“这些成败的教训,不但使社会制度合法化[也就是所谓的…具有神话功能?],同时也表现主人公[或成或败]是如何在既定制度之中适应自己,并形成正反两种生活模式。从一方面看,各种叙事性的说法,是源自社会,但换一角度来看,这些说法又让社会自身去界定社会的法定标准,然后再依这些标准去评价,哪些巳然在社会中实践了的说法,哪些是可在社会中实践的说法。”[2]这些发现意味着,叙事学同样将汇入科学主义肢解乃至破除神话的行列。当然,这些发现仍然遭受到许多有意无意的抵制。人们必须估计到,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具有顽强的惯性;许多时候,幻觉是一种迷人的安慰,哪怕这种安慰已经丧失了令人信赖的基础。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之中,人们可能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冲突: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深为迷恋,另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进行种种揭示与解构--这样的冲突产生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之中。 一 “新写实主义”之称的大规模流通是九十年代的事情。无论是嘉许还是否弃,人们都意识到这个概念的规格与份量。不少批评家认为,“新写实主义”是继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面旗帜;它足以与后两者相提并论,从而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内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无论如何,新写实主义已经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文学事实。大批引人瞩目的小说簇拥于这个概念周围,显示出声势赫赫的阵容;许多富有实力的作家正在一个新的美学口号之下重新集结,踊跃欲试;批评家围绕着这批小说作出了兴致勃勃的阐释,从而使这个文学事实拥有了相应的理论深度。这一切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文学刊物。不止一个刊物为新写实主义小说辟出专栏,或者刊载专题论文。在这个意义上,新写实主义的提出包含了多方面的成功:它是一次别具一格的小说聚会,一个精明的办刊策略,一个审时度势之后文学话题的设计,一种机智的广告术,一种美学偶象的塑造,一次文学批评的力比多渲泄,等等。显而易见,这些成功已经足以在当代文学史上记载了醒目的一笔。

论保荐制度

论保荐制度 论文关键词:保荐制保荐人 论文摘要:证监会引入保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快证券市场市场化的步伐,让发行市场上由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提高新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带动投行业务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文章的出发点主要在于对保荐制度进行相关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以期对保荐制 度进行深层透视。2003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酝酿已久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终于出台,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责任从此有了明确规定,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施行责任追究的监管机制也 从此建立。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是中国证监会深化发行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证券发行上市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重要制度探索。 一、保荐制度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所谓保荐人(Sponsor)制度,是指一种企业上市制度。目前实行上市保荐制度的证券市场主要有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所属的二板市场(Alternativel nvesU nen tMarket ,简称为AIM),和香港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GrowthEnterpriseMarket, 简称为GEM)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orontoStockExchange ,TSX)所属的证券市场。保荐人作用类似于我国境内现有的上市推荐人,但与上市推荐人又有所不同。从职责来讲,保荐人应承担的职责远重于上市推荐人。保荐人要对企业进行上市前的实质性审查和上市后的持续辅导,使之符合目 标市场上市规则的要求,保荐人在这过程中承担着完全的保荐责任。 保荐人最早出现在香港关于内地H股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规定中,1993年6月,香港证券 交易所对主板市场上市规则进行修改,开始允许中国大陆的企业发行H股并在香港主板市场 上市。由于发行H股的大陆企业的主要商业和管理业务都在中国大陆进行,其行为不受香港 地区的法律管辖,而H股发行人董事对于香港证券法规和上市规则,大多还不够熟悉,为了 接纳更多的H股公司上市,并保证H股上市公司的质量,香港证券交易所对H股实行上市保荐制度。 我国此次出台的《办法》设立了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注册登记制度,明确了保荐 责任和保荐期限,建立了监管部门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施行责任追究的监管机制。保荐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了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办法》对企业发行上市提出 了“双保”要求,即企业发行上市不但要有保荐机构进行保荐,还需具有保荐代表人资格的 从业人员具体负责保荐工作。这样既明确了机构的责任,也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了个人。《办法》对可从事保荐工作的证券公司和个人提出了比目前的主承销商和一般证券从业人员更高的条件,中国证监会对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注册登记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 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主义先验论 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是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认识过程中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起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等在认识活动中则起到动力、引导和诱发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保荐人制度——券商你如何去面对

保荐人制度——券商你如何去面对 兴业证券研发中心陈宁 1.保荐人制度简介 保荐人(Sponsor)实质上类似于上市推荐人,香港通称保荐人,在联交所的主板上市规则中关于保荐人的规定也类似于上交所对于上市推荐人的规定,主要职责就是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并对申请人适合上市、上市文件的准确完整以及董事知悉自身责任义务等负有保证责任,尽管联交所建议发行人上市后至少一年内维持保荐人对他的服务,但保荐人的责任原则上随着股票上市而终止。香港推出创业板后,保荐人制度的内涵得到了拓展,保荐人的责任被法定延续到公司上市后的两年之内。 创业板的保荐人制度与主板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两方面: 1.申请成为保荐人必须在公司性质、业务经验、规模及人事(主管和助理主管的专业资格和从业经验)等方面符合创业板上市规则中的相应规定,经联交所审批后方可列入保荐人名册。 2.保荐人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新申请人的职责和对上市发行人的职责,其中对申请人的职责与主板的规定相似,对上市发行人的职责则属新增项目,这部分内容正是创业板保荐人责任加重的体现。其具体规定是:在新申请人上市当年的余下时间及其后的两个财政年度继续当任顾问,期间所负主要职责包括

1.作为联交所与上市发行人的主要沟通渠道并处理联交所提出的有关该上市发行人的一切事宜; 2.对照发行人的业务目标声明及盈利预测(如果有),与发行人定期回顾发行人的营运表现和财务状况,决定是否需要作任何公告; 3.对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刊发的所有公告、上市文件、通函以及发行人的年报、年度帐目、半年报告及季报在刊登之前进行复核; 4.确保发行人董事会所有新获委任者了解他们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所负责任的性质,以及他们对股东、发行人的债权人所负责任的一般性质。 二.保荐人制度对二板市场的必要性 1.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二板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它的高风险缘自二板市场本身有别于主板的功能定位、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二板市场主要支持创业投资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成长,其中包括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由于上市门槛较主板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创新风险大,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强,投资者为了可能获得的高收益将承担更大的风险,二板市场本身的波动也会比较大。因此,各国二板市场的监管者都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市场本身的制度安排等各个方面制定规范,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而

高中政治必修四 专题二 唯物论 认识论

专题二唯物论和认识论 【知识体系构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记住一句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理解一个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3、明确意识活动的特征和能动作用。 4、识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5、领会真理的三性: 6、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7、重点把握五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核心考点归纳1】辩证唯物论 1.把握两组基本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如下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立足客观物质世界,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哲学的运动概念。 ①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③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个统一体,不可分割。A.运动对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B.物质对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错误倾向: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 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

抽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中国抽象的理论认识

抽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中国抽象的理论认识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4年第12期 中国的抽象艺术以前主要在上海发展,最近五六年,北京画抽象艺术的年轻艺术家总数已经超过上海,现在收藏 家也越来越多地关心抽象艺术。从2006 年到2010 年,798 的画廊和一些美术馆都有不少的抽象画展,相对来说,美 院与社会对写实主义的认识是比较普遍的,而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总体上比较模糊。大家并没有根据抽象艺术的谱系来 表达,很多讨论都似是而非。以下内容根据我对抽象艺术谱系的认识,对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丹托将西方艺术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起到19 世纪后期,是写实主义阶段。从达芬奇开始,绘画中的造型开始准确了,空间构成也准确了。这与医学解剖与建筑学的发展有关。在意大利写实主义的开始,科学的方法帮助形象塑造得准确。丹托没有把史前艺术算作艺术,他认为那时的人们并没有关于艺术的意识。真 正的艺术是从艺术家带有艺术史的认识开始,即瓦萨里写的艺术家的传记,他所认为的艺术是“艺术史的艺术”。 第二个阶段是从1950 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主流就是抽象艺术。现代主义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表 现主义,表现主义还是有形象的,但形象是变形的。还有一个是超现实主义,保留了形象,但以超时空的方式进行画 面重组。现代主义的主流是为了超越写实主义。 第三个阶段是1976 年以后的当代艺术阶段。当代艺术的开始主要是语言上的革新,是非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之外 的语言创作,如装置、行为艺术、video、现成图像拼贴等等。这些手法、媒介的起源不是从上世纪70 年代才开始, 20 年代达达主义、杜尚等人已经在做了。但达达主义使用的非传统手段创作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没有得到普及,直到上 世纪60、70 年代后期才成为一种主要的语言。这种语言也被称作总体艺术,可以在一件作品中使用所有的手段,这是当代艺术的语言特征。第二个特征是作品内容结构的文本化,当时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写过一篇文章叫《从作品到文本》,他指出作品更重要的是各种形象的代码,与文本结构进行意义的重组,可以使用总体艺术的各种手段。 西方艺术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这是丹托的理解。他还把当代艺术称为后历史的艺术,因 为从写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是艺术史的艺术,而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把艺术史作为对话与艺术思考的核心对象,更多面对 社会话语政治、文化政治。现代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从一战到二战之间,二战以后到上世纪50 年代有延续,60 年代 以后的波普艺术是过渡期,持续了10 年就结束了,紧接着就是激浪派。 印象派之前,马奈作为文艺复兴以后写实主义的最后阶段,已经在写实绘画中有了很多的实验,颠覆了写实绘画 的传统。以《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他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双重光源,从天空中撒下的自然光源以及从画面的左下侧发 出的另一道光源。马奈实际上已经在写实主义的框架内做一些颠覆性的尝试,引入了装饰主义的构成特征。 形式主义开端的主要流派一个是法国的立体主义,塞尚被认为是开端性人物。塞尚生前不是很成功,死后在巴黎 获得成功。他有一句名言,也是立体主义的基本思想:任何物象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几种几何图形,圆形、锥形等等。 绘画就是把自然的物象转化成几何形,他认为写实绘画的重要性不在于描绘事物的细节,而是概括出描绘对象的基本 模型,这样绘画本身才能成为哲学的方法。塞尚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理论上的经典表述。我认为,塞尚是把西 方的风景画转换为立体主义。 形式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毕加索,毕加索是把人物画向西方立体主义转换。毕加索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把 人物不同的侧面放到同一个平面上,彻底打破了单点透视。西方学者研究中提到,毕加索在一个非洲玩具店橱窗中看 到非洲木雕,把不同侧面削平,毕加索受到影响而把绘画变得平面化。 法国印象派有一个重要的绘画概念就是平面性,这一概念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日本版画在19 世纪后期进入欧洲的艺术市场。欧洲人认为真正的绘画不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告诉你一个幻觉,而画家真正的想象力、语言 能力在于绘画的平面性,即图像构成和装饰性。浮世绘版画的构成和装饰性在当时被印象派画家追捧。毕加索是概念 形式的开创者,但其实不是画得最好的。如果能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你会发现立体主义中画得最好的艺术家是布 拉克,毕加索到上世纪30 年代以后就画得不如人意了。 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杜尚,杜尚早期也是立体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他的作品《走下楼梯的裸女》吸收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把人物局部转化成机械的几何块面,机器的零件; 第二个,杜尚在这幅画中吸收了摄影的形式。1910 年摄影史

马恩历史唯物主义八封书信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理论创作中,不仅有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这样的不朽巨著,还有很多他们之间,和他们与其他理论家进行思想交流的书信。这些书信探讨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问题,这些思想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讨论的,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脉络。在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中,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新经验,概括了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唯物史观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书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这就是蒲鲁东先生永远不会了解的东西,因为,当他从诉诸国家转而诉诸社会,即从诉诸社会的正式表现转而诉诸正式社会的时候,他竟认为他是在完成一桩伟业。”(《马克思致安年科夫》) (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历史性,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生产力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既得力量;二是它是由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的,而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每一代人都在继承前一代人的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之根据,在于劳动过程的连续性。 “这里不必再补充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

岭南师范学员梁红霞公选课当代艺术作品欣赏期末试题资料

1、《对话》肖鲁:肖鲁的装置作品大胆地运用生活中的原型——电话亭作为她的作品题材。它由两个电话亭和中间一个红色电话组成。在1980年代,电话亭在大都市中刚刚出现,它是中国都市现代化的象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人从家庭空间走进公共空间的象征。一对学生打扮的男女青年正在不同的电话亭打电话。电话亭立在铺满地面的水泥方砖上,暗示这是发生在街道或者广场等公共空间中。艺术家试图通过这种逼真的波普手法揭示一种对话和交流的矛盾性。它不仅仅是个人之间对话的困难和矛盾,同时也是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我们在两个电话亭中间看到了一部放在台子上的红色电话,但是电话筒并没有放在电话上,而是搭拉在那里,没人接听电话,这隐喻了“对话”的中断。在电话亭上张贴寻人启事等也暗示了某种缺失和失落。 《对话》是一件真正偶发性作品,因为在发生之前,作者没有公开宣称。这种偶发性的原初作者是肖鲁。在打枪的一霎那之前,肖鲁有权掌控她创作作品的顺序和过程,以及它的形式结构。但是在枪击之后,《对话》的解释权就不再属于她,而属于社会。枪击之后的事件也就不再是偶发。这事件不以肖鲁的意志为转移,是由艺术家群体、批评家、社会媒体(包括国际媒体和新闻机构)甚至中国政府部门(包括警方)所共同制造的。虽然,这不是一个社会共谋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述各种因素所组成的“解读系统”是肖鲁的枪击《对话》被引导到彻底的社会和政治性解读之中。 2、当代艺术家和观众的关系:自从艺术进入20世纪,绘画、雕塑等传统媒介的老大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来做艺术的媒介层出不穷,传统艺术媒介在数量上的萎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技的发达,人们对于技术的淡漠,以及观念主导一切,这么一个态势导致了作者与欣赏者的关系法则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这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交互性和参与性。第二:大众性和平民性。 3、什么叫当代艺术 在时间上泛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这里的“现代性”更多的是指时代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时间概念。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4、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几种艺术形式:绘画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 5、绘画艺术的概念 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描绘自然地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观念的形式。绘画按照性质特征可以分为:具体绘画(照相写实主义)、抽象绘画、表现性绘画。 6、绘画的种类:油画、中国画、版画、漆画、壁画、水粉、水彩。 7、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