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种间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

生物種間的交互關係

A生物B生物關係

++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互容性

○-抗生

+-寄生或捕食

--競爭

a.互利共生(Mutualism)

對作用的二者均有利。又可分義務性(obligatory)及非義務性(non-obligatory)互利共生兩種:

(一)義務性互利共生:二種不同生物由彼此間的關係來相互得利,但是它們必須二者一起才能生存下去,缺一不可。其二者間的關係是永久的並且有義務性。例如:(1).白蟻在其腸中共生鞭毛蟲(Flagellate),白蟻以木材為食,而由鞭毛蟲提供消化脢來消化木材纖維。若無鞭毛蟲的協助,白蟻會因其沒有辨法分泌可消化材纖維的消化脢而餓死;若無白蟻事先將木材咬成細小的碎片,鞭毛蟲也會因無法消化大塊木材而死,而且白蟻腸道也提供了最適合鞭毛蟲生長的環境。(2).根

瘤菌及豆科植物間亦為義務性共生,根瘤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供給豆科植物來利用(氮是植物生長時,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由於是在士壤中缺少氮時,植物便完全依靠根瘤菌來提供氮而生存了)。細菌也從植物根部吸收汁液,獲得醣類及其他生存所需物質。

(二)非義務性互利共生:即二種不同生物因共生而互獲利益,且二者分開生存時,也不會因其彼此間的關係結束而死亡。例如:(1).寄居蟹及海葵的共生,海葵用其剌絲胞保護寄居蟹不易被天敵捕食;而寄生蟹帶著海葵移動時,也增加了海葵氧氣及食物的獲得。但二者分開後,而能獨立生存。(2).螞蟻及蚜蟲的共生:蚜蟲可在其消化道末端分泌一種甜液,稱為甘露,對螞蟻而言是相當營養的,所以螞蟻會搬一些蚜蟲到巢中,以獲得一些食物。螞蟻會將蚜蟲搬至有植物的地方,以獲得更多的甜液,蚜蟲也樂得輕鬆。到了冬天時,螞蟻會把蚜蟲卵搬到巢內過冬,使蚜蟲卵可在天寒時藉巢內溫度之保護,不至於凍死。

b.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一者自交互作中得利,但另一者不受影響。亦可分為長期性接觸的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with continuous contact)及暫時性接觸的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with short contact)二種:

(一)長期性接觸的片利共生:大多是著生植物及著生動物,牠們跟寄生動物不同,不會造成寄主生物的死亡或傷害。著生植物指的是許多熱帶的蘭花(orchids)、鳳梨科(bromeliads)及其他的Air plant,牠們著生在大樹的枝幹上,

利用大樹的高度,來取得其生長所需的光線及其他生長條件,不需由寄主身上獲得養份,而自行進行光合作用。著生動物則以海中的藤壺(barnacles)為代表,牠們會附著在鯨魚的身上,但不會吸取鯨魚的血或吃鯨魚的肉,只藉附著於魚身上來自由遨遊,增加食物的攝食量,對鯨魚是沒有影響的。

(二)暫時性接觸的片利共生:有些動物會偶而附著在其他生物上,雖然獲得利益,卻也沒有使對方受害。如海中的”魚印”魚如鯊魚間的關係,”魚印”魚的頭頂上有一強力的吸盤,可以吸附在其他生物上到處遨遊,甚至可以吃到鯊魚或其寄主吃剩的食物。還有非洲草原上的土狼,常以獅子吃剩的動物屍體為食;北極狐在冬天時也會依賴北極熊吃剩的屍體來維持生活。

c.互容性(Neutral)

二者相安無事,沒有影響。通常發生於二種沒有利害關係的物種,如非洲草原中的斑馬以草為食,而長頸鹿以樹葉為食,二者間雖同身處一個生態環境,卻沒有利害關係。

d.抗生(Antibiosis)

二種不同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種會產生物質,使另一物種遭受毒害,這方式稱為抗生。有

(1).抗生素(antibiotics),為黴菌所分泌,多用在醫學用途上,因其可消滅許多種

類的細菌,像有名的盤林西林等等。

(2).紅潮毒素(red-tide toxins),屬於渦鞭毛藻類所分泌。如Gonyaulax,體呈紅色,會產生有毒的代謝物,而且在一定的數量下,會造成許多海中生物的死亡。(3).池塘中的藻華(poor bloom),主要指的是藍綠藻中的Microcystis在大量生長時,會聚集如花狀,而且會產生Hydroxylamine的有毒物質,使水體中的其他生物死亡,若其他生物飲用此水也會有中毒斃命的可能。

e.捕食(Predation)

一種生物捕捉抓另一種生物,並予以吞食,這種行為稱為捕食。在此關係中,如害於他種生物的物種我們稱為捕食者(predator),被害者稱為獵物(prey),捕食者大多為動物,僅少部份為食蟲植物(Insectivores plant),如有名的豬籠草、毛氈苔。而捕食性動物又可以依食性的不同分成三類:

(1).草食性動物-專靠植物為生。如牛、羊;

(2).肉食性動物-專以其他生物為食,如虎、豹等;

(3).雜食性動物-可以吃植物,也會吃動物的生物,如豬、熊等等。

f.寄生(Parasitism)

當二種生物在一起時,一種寄居在另一種體內或體表,並依靠牠生活,此關係稱為寄生。得到利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或寄生蟲(parasite),受害的一方稱為寄主

(Host)。此種關係可能發生在動物及動物之間,或是動、植物間,也可能發生在植物及植物間,寄生蟲在生態系中的功能相當於捕食者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寄生物需要具有某些生理和構造上的高度特化性,以便由寄主身上吸收養份,很幸運地寄生物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原始結構,變成一高度特化的生物,常具有複雜的生活史,且離開寄主後便生存不下去了。寄生物會跟寄主產生一特殊的平衡,使寄主在其吸收養份時,不致於死亡。

(1).發生在動物及動物間的有二種:一為體外寄生蟲;另一為體內寄生蟲。前者又有專吃寄主毛髮、羽毛、皮屑的物種,如鳥蝨;以寄主血液為食者,如蚊、蚤、臭蟲、蠅及吸血蝙輻等;另一為吃寄主活組織的物種,如:吸血蟲、甲殼類及蠅、蛆等等。後者有些寄生在主消化管內,如:蛔蟲、條蟲等;有的寄生在腸道組織,如:血吸蟲(Schistosomes)及有名的非洲睡眠病原蟲(Trypanosoma)

(2).植物寄生在植物身上:寄生在顯花植物的有中國菟絲子(Chinensis),一種旋花科植物,其組織深入寄主體內,吸取養份,若根被切除時,則成完全寄生。還有野外可見的桑寄生,亦隨鳥類傳播到檞、栗和黃楠樹上。

(3).動物寄生在植物上:廣義言之,所以動物皆寄生在植物身上。在於所指的是,如蚜蟲、切根蟲、金龜子、猿葉蟲、鱗翅目或圓蟲等物種,其囓食植物幼芽或葉,或毀損植物根部,使植物受到極大的損害。而同翅目或膜翅目的昆蟲,常刺傷植物組織,產卵於內,使寄主組織發生改變,造成了蟲癭(Gells),幼蟲即寄生其中。

(4).真菌寄生在動物體內:如我國有名的中藥「冬蟲夏草」(Cordyaps sinensis),

是一種寄生在鱗翅目或鞘翅目幼蟲體內的真菌。時當冬令,蟲蟄伏於土中,孢子侵入蟲體內漸漸發育,蟲體被毀,充滿了菌絲,一到夏天,菌絲常由蟲頭中長出,產生孢子,形狀有如枯草而名之。

(5).真菌寄生在植物體內:如麥銹病、黑穗病等,多為囊子菌造成,遭成許多國家農業上的重大損失,也是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方法防制的農作物疾病。

g.競爭(Competition)

生活在某一定區域的同種或異種物種,時常為了爭取有限的食物、光線、生存空間、配偶或其他需要而發生競爭現象,結果常是勝者生存,劣者被驅逐或被消滅,或是改變食性。

參考資料:

昆蟲數位化博物館之蟲蟲總動員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584763.html,.tw/

《生態學概論》(郝道猛編者,民國七十六年三月七版,徐氏基金會出版)

《台北植物園自然解說教育手冊-昆蟲篇》(范義彬、楊平世著,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初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出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