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静态估计的

实证比较

制作人:进击的樱桃荚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静态估计的实证比较

一、引言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准确构造利率期限结构,对于固定收益证券、利率衍生工具的定价及利率风险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国债利率最直接反映了市场的交易者对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真实感受以及资金的准确价格,因此可以根据二级市场上国债的交易价格及变动来估计和分析市场基准利率的期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和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中央银行将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更多地依靠公开市场业务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因此,根据债券交易价格构造利率期限结构,将越来越具有实用性。

利率期限结构是在某个时点上不同期限的利率所组成的一条利率曲线。它是债券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体现了利率与剩余期限之间的关系。从横截面的角度看,利率期限结构可以用一条无风险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表示。当前市场上构建收益率曲线用的是到期收益率,而到期收益率编制的曲线只能得到收益率曲线的一个大致近似,即期收益率才是收益率曲线的精确反映。然而即期收益率并不能直接从市场上观察,因此只有通过拟合估计才能得到。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息票剥离(Bootstrap method)、样条估计(Spline approximation)和Nelsen—Siegel方法(包括改进的Nelsen—Siegel—Svennson方法等,以下简称NS和NSS模型。

考虑到期限结构构造方法的多样性和中国债券市场的特殊性,有必要对上述不同模型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横向对比研究。本文选择Nelson—Siegel模型、Nelsen—Siegel—Svennson模型、多项式样条法及指数样条法这4种最常用的构造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不同构造特点及各自的适用性问题。选取2007年12月10日的全国间固定收益债券的各项数据,运用多项式样条、指数样条、NS、NSS 拟合数据,做出参数估计,并给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债券定价误差,最后比较分析结果。

二、文献综述

McCulloh是将样条方法应用于利率期限结构估计的开拓者,他于1971年和1975年分别提出二次、三次样条函数法,将贴现函数分别假设为一个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样条函数,后者已经成为标准的收益率曲线估计方法。Bliss的研究发现,无论样本内还是样本外,三次样条法都很稳定,并且对债券的定价也很精确。Steely利用B样条拟合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提高了拟合的有效性。但这些方法有两个主要缺点,①贴现因子E(t

,t)(表示在时间t支付一元的零息票债券在

时间t

0的价格)是到期期限t从E(t

,t

)=l到E(t

,∞)=0的连续递减函数,它具有

指数函数的形状,而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有不同的曲率,这样虽然可以用增加节点的方式使多项式样条函数逼近指数函数,但是往往使多项式样条函数沿着指数函数波动,造成远期利率很不稳定。②多项式样条没有一个理想的渐进性质,不能随着到期期限的增大而以指数形式趋于O。

进一步,Vasicek和Fong将贴现因子函数设计成指数样条函数的形式,随后马特里尼和普奥兰德类似于多项式样条,根据样条函数定义对指数样条函数迸行了化简,它与多项式样条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产生的远期利率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可以估计出起息日为未来无限远时的瞬时远期利率,同时它对到期期限很长的贴现因子具有很好的渐进性质。另外,国外实证也表明,在参数估计过程中,指数样条模型比多项式样条模型拟合效果要好一点,但其形式比较复杂,需要估计的参数较多,实证相对比较困难。

在国内,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估计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见。杨大楷和杨勇(1997)、姚长辉和梁跃军(1998)、陈雯和陈浪南(2000)用到期收益率或银行存款利率来估计收益率曲线;曹兴华(2002)采用多项式样条函数拟合国债到期收益率;林海和郑振龙(2002)用息票剥离方法和样条函数来拟合债券市场利率吲;王建喜、王晓轩(2004)则是用指数样条函数与多项式样条函数估计收益率曲线;唐革榕、朱峰(2003)和范龙振、王晓丽采用Nelson-Siegel模型构造上交所债券利率期限结构;朱峰(2003)分别采用Svensson模型和带平滑技术的B-样条方法构造上交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国内学者很少用到西方国家使用较多的NS或NSS方法来估计,只有朱世武、陈健恒(2003)和朱峰(2003)曾经用

多项式样条函数和NSS 方法估计。

三、 理论分析

(一)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介绍

期限结构模型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经济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另一类是数量模型。经济模型主要是通过经济和金融原理(如均衡原理、无套利原理)建立利率的随机微分方程,通过这些微分方程推导出利率期限结构。经典的均衡模型有 Vasicek 、CIR 和Merton 等。由于并没有引入市场上各种债券的实际价格信息,均衡模型所推导的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期限结构,与实际中可观察的期限结构并不一定一致。而经典无套利模型主要有Ho-Lee 模型。这个模型利用市场上债券的价格信息通过无套利关系推导出短期利率的随机微分方程参数,从而转换为利率期限结构,因此期限结构能够与市场上观察到的债券价格信息保持一致。但无论是均衡模型还是无套利模型,其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是债券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市场中能够形成远期价格以及有卖空机制。因为中国市场债券市场还远没有达到这些模型的基本假设,因此也进一步限制了这些模型在中国的应用。而且这些模型多数用于理论研究和对利率衍生品的定价,而在利用市场债券价格信息建立期限结构方面主要还是依赖于数量模型。

(二)利率期限结构研究方法

1.多项式样条法

多项式样条法假设利率期限结构以贴现因子表示,而且贴现因子是到期期限t 的连续函数)(t D ,并进一步假设这个函数是一个多项式分段函数。在运用此函数时,仔细选择多项式的阶数是至关重要的。阶数的多少决定了利率曲线的平滑程度和拟合程度,同时也影响到待估参数的数量。一般将多项式样条函数的阶数定为3。因为当多项式样条函数为2阶时,)(t D 的导数)()2(t D 是离散的,而且当阶数过高(四阶或五阶)时,验证三阶或四阶导数是否连续的难度将增大。

三阶多项式样条函数的形式如下:

D(t)=???

????+++=+++=+++=...................................)()()(332333332222223121111t d t c t b a t D t d t c t b a t D t d t c t b a t D ......],[]

,[],0[32211T T t T T t T t ∈∈∈ 其中,),,,,,,,,,,,(433322221111d c b a d c b a d c b a x =,i i i i d c b a ,,,,

3,2,1=i 为待定参数,3T 为所有国债的最长期限。

对于即期贴现率函数)(t D 来说,显然有1)0(=D 。另外,为了保证分段函数的平滑性以及在分段点的平滑过渡,必须保证贴现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连续且一、二阶可导,还需要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

()()()()2()2()1()1(111i i i i i i i i T D T D T D T D T D T D i i

i i 样条函数的分段数量也是应用该模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后,凯努尼(Kanony )和蒙克瑞(Mokrane )(1992)以及迪隆(Dealon )和戴瑞(Derry )(1994),得出了如下两个结论:

(1)样条值越大,参数就越多,模型的拟合程度就越好,但曲线平滑度越差。当样条值增加时,曲线对异常数据就越敏感,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距将越来越小。这样当我们对样本之外的债券进行定价时,拟合程度就会不如样本数据那么高。也就是说,样条值越大,拟合出来的利率曲线对样本外的债券的适用性将会降低,从而不能很好的对样本外的债券定价,也无法挑选出价格异常的债券。

(2)样条值越小,则曲线越平滑,估计的参数也较少。另一方面,如果发生一些微小的干扰时,将会引起显著的误差,这意味着,曲线拟合的程度不高。 因此,当选择样条数量时,必须进行权衡,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通常的选择是三段样条。样条分界点的选取也十分重要,德肯(Deacon )和戴瑞(Derry )

(1994)证明了当样条分界点发生变化时,远期利率曲线水平常会发生显著变化。希尔(1984)认为,每个样条所包括的债券数目应该相同,因此,样条分界点也就由此决定。而普里奥莱特(1997)认为样条分界点的选择应该能反映出债券市场的自然分隔局面。

2.指数样条法

指数样条函数是Vasicek 和Fong 在1982 年提出的。其原理也与多项式样条类似,只是在函数形式上略有不同。模型中同样建立了一个贴现因子函数,其形式为:

D(T) =???

????+++=+++=+++=---------...................................)()()(332333332222223121111ut ut ut ut ut ut ut ut ut e

d e c e b a t D e d e c e b a t D e d e c e b a t D ......],[],[],0[32211T T t T T t T t ∈∈∈ 为了保证分段函数的平滑性以及在分段点的平滑过渡,也必须保证贴现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连续且一、二阶可导,还需要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2()2()1()1(111i i i i i i i i T D T D T D T D T D T D i i

i i 指数样条模型也容易导致远期利率曲线不稳定,并且其参数估计须采用非线性最优化。

3.Nelson-Siegel 模型

Nelson-Siegel 模型是Charles Nelson 和Andrew Siegel 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参数拟合模型。这个模型提出的时间在样条拟合方法之后,一部分的原因是这个模型可以克服样条拟合方法的一些缺点(曲线尾部的震荡)。该模型通过建立远期瞬时利率的函数,从而推导出即期利率的函数形式。该模型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需要估计的参数相对少,因此特别适合于估计债券数量不多情况下的利率期限结构,而且这些参数都有很明显的经济学含义,使得模型本身很容易被理解。 尼尔森和辛戈尔推导了一个瞬间远期利率公式:

)exp()()exp(),0(1

12110τθτθβτθββθ-+-+=f 容易看出,公式形式与那些描述利率动态变化常微分方程解的表达式十分类似。瞬间远期利率f (0,θ)表示在0 时刻计算,在未来时刻θ发生的期限为无限短的利率。在这里,1τ是适合于该方程的一个时间常数,

0β,1β和2β是待估

计参数。 利用?=θ

θθ0),0(1),0(ds s f f 得到:

?????

???????----+????????????--+=)exp()exp(1)exp(1),0(11121110τθτθτθβτθτθββθR 这就是Nelson-Siegel 模型的基本表达形式。当固定0β时,通过1β和2β的不同组合,这个方程能够产生大家所熟悉的远期利率曲线的各种形状,如单调型、水平和倒置型曲线。转换为即期利率曲线时,也能表现类似的形状,但却无法推导出形状更为复杂的利率曲线,例如V 形和驼峰形曲线,使得曲线对短期和中期的利率拟合程度不够好。

4. Nelsen —Siegel —Svennson 模型

为了克服原模型拟合灵活性不足的问题,Svensson (1994)提出了一个对Nelson-Siegel 方程的扩展形式。即再引入一个新的参数β,这样瞬间远期利率可以表示为

)exp()()exp()()exp(),0(2

23112110τθτθβτθτθβτθββθ-+-+-+=f 从瞬间远期利率的公式当中,可以看出远期利率实质上是由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率三部分组成的。

代表长期利率的是参数0β,它表示瞬间远期利率曲线),0(θf 的渐近线,随着到期限θ的增大,),0(θf 的曲线应趋向于0β的值。而1β代表短期利率部分,

它是瞬间远期利率曲线向渐近线的趋近速度的因素。若它为正数,则瞬间远期利率曲线是随着期限的增大而下降的,反之则瞬间远期利率曲线随着期限的增大而上升。2β 和3β分别代表不同的中期利率部分,它们决定了瞬间远期利率曲线极值点的性质和曲度。1τ、2τ 是正数,与瞬间远期利率曲线的横坐标相对应,标志了远期利率曲线的极值点出现的位置。即期利率是远期利率的一个平均,通过积分可以得到即期利率的表达形式。

????????????----+?????

???????----+????????????--+=)exp()exp(1)exp()exp(1)exp(1),0(222311121110τθτθτθβτθτθτθβτθτθββθR

根据即期利率公式可以求得贴现因子)),(*exp(),(θθθt R t t D -=+。扩展后的函数在计算短期债券价格时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整个目标函数的最小化决策就是确定参数1τ、2τ、0β、1β、2β 和3β。

四、 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目前,国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考虑流动性和数据齐全,选取交易所国债数据和银行间国债数据为实证样本,以全国间国债市场2007年12月10日的国债收盘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见图1,估计2007年12月10日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二)实证结果分析

在上述样本期内任意选取的某个同一时点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四种模型的横向对比分析。以2007年12月10日的样本数据为例,运用MATLAB 进行程序操作,得出了多项式样条法、指数样条法、Nelson-Siegel 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on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图1 2007年12月10日全国间债券市场国债交易数据

图2 四个模型的价格拟合误差对比

图3 四个模型的价格拟合误差平方和比较

图2给出了四个模型的价格拟合误差对比结果。可以从图中看出,多项式样条的拟合精度明显高于指数样条、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为了更好地观测四个模型对于拟合误差的精确度,我们用价格拟合误差平方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见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多项式样条对债券价格的拟合误差相对于指数样条、

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是较小的,所以选用三阶多项式样条拟合的相对来说稍准确。

通过MATLAB软件,拟合2007年12月10日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分别运用多项式样条、指数样条、Nelson-Siegel模型或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得到的曲线如图4、图5、图6、图7:

图4 多项式样估计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

图5 指数样条估计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

图6 Nelson-Siegel模型估计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

图7 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估计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远期利率曲线可以更显著地反映出四种模型的差异,图4、图5、图6和图7给出了四个横截面数据下的远期利率曲线对比情况。可以从图4中看出多项式样条法构造的远期利率曲线在远端常均呈现幕级数上升趋势,显然是不符合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其原因是多项式样条法对样本数据极端敏感,当期限较长的债券出现定价错误时,模型对这些债券的过度拟合可能使得利率曲线不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从图4、图5、图6和图7中发现,相比于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拟合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多项式样条和指数样条的波动较大,不如NS、NSS模型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平滑,规范性好。多项式样条和指数样条拟合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波动,说明在价格拟合度方面多项式样条法与指数样条法更占有明显优势。与NS和NSS模型相比,样条函数法在拟合曲线时更加符合原始数据,可以充分全面的体现原始数据的特征,包括一些特殊或者异常的数据。这一方面也可以从图2实际拟合的数据中看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

因是样条函数在样条数目、分割区间和分界点上存在着比较大的选择空间。选择的样条数目、区间的不同分割和分界点的不同都会影响样条函数刻画的曲线的走势,所以样条法可以拟合更加复杂的数据,突出数据的特点。

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国债交易反映的利率期限结构,其形状一般是非常规范的,因此样条类方法与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的差异较小。但在我国这样金融市场不是很成熟、债券市场容量还相当狭小的环境下,债券市场反映的利率期限结构常常与规范的期限结构有相当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由于市场摩擦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会逐渐消逝。在这种下,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的应用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结果也要经过仔细的分析校核。这两种模型在拟合远端数据时显得更为平稳一些,是因为模型本身对到期期限较长的数据不十分敏感,加上其目标函数使得该模型不会出现对远端数据过度拟合的情况,所以其结果显得比较符合期限结构理论而具有规范性,但这种规范形状实际是以牺牲价格拟合精度的代价换来的。作为期限结构的构造模型,这两种参数模型并没有如指数样条法一样充分有效地挖掘出样本债券价格所包含的市场信息。

指数样条法在保持较高的价格拟合精度和最佳的利率曲线光滑性的同时,能够兼顾远期利率曲线的平稳性和精确度。指数样条模型预测能力要弱于多项式样条模型,这可能是由于中国样本债券的到期期限比较单一,短期和长期债券品种严重缺乏,多项式样条模型在最小化决策过程中出现过度拟合,导致验证过程出现较大偏差。这表明,指数样条回归模型比较适合中国交易所的实际情况,适合作为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拟合方法。所以从综合性能上比较,指数样条法较适合我国交易所市场的实际情况,推荐作为当前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构造模型。

五、结论与建议

运用全国间债券市场国债价格数据对多项式样条法、指数样法、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多项式样法、指数样条法在价格拟合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Nelson-Siegel模型和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虽然规范性较好,但价格拟合精度牺牲较多,因此模型构造的利率期限结构与债券市场隐含的期限结构有一定差异;指数样条法在利率期限结构的综合效果比较好,比较能反映数据本身的特点,以便于对远期

利率的估计。

结果同时还表明,利用NS和NSS两种模型参数方法来估计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也是可行的,估计方法并不复杂,而且便于同国际接轨。文中拟合的远期利率曲线几乎重合,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债收益率变化不大,没有太复杂的形式,因而二者区别很小。同时也和我们的样本有关,如果增加样本容量应该会看到利率的波动更为清晰。在远端NSS模型相对要陡一些,在近端则是NS模型曲度更大。但是在期限结构十分复杂时,NS模型的拟合能力存在不足,而此时NSS模型可以提高拟合效果。

中国国债规模若干重要观点述评

中国国债规模若干重要观点述评 ;一、国债规模衡量指标及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评价国债有不同的内涵。; ;通常来说,国债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1。广义地讲,国债是指政府实际负担的债务,除国家预算公布的债务外,还加上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国有银行系统中的坏帐,随着现收现付制逐渐取消而产生的退休金债务,国家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外借款,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积累的损失)2。在众多学者与评价债务规模时,国债有时指内债,有时指外债,这些差异不他们提出基本一致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但涉及到总的债务规模时,对形势的某些判断则有所不同。; 国债规模即内外债规模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历年累计的债务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规模;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我国从1979年开始恢复发行公债,截止到1998年,累计公债发行13755.8亿元,1997年底公债余额为4825.84亿元,年度公债发行额从1979年35.31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310.9亿元,国债规模增加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使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和评价国债规模有不同的角度和指标。有学者认为,判断国债规模适度与否的主要指标有五项:一是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它表明当年财政支出中多少是由债务收入支持,指标越高,说明对债务的依赖性越大。二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表示国民的国债化程度,指标越高,表示国债对经济的干预越强,而财政收入相对不足。三是国

债偿还率,即当年国债到期付息额/GDP,指标越高,表示债务偿还越集中,国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四是财政分配率,即当年国债发行额/GDP,比率越高,表示财政通过发行国债集中的财力越大。五是国民应债率,既人均国债量/人均存款,指标越高,表示居民年收入中购买国债的比率越高,而其潜在购买力不足3。按照国际标准,前4项指标的警戒线分别是20%、15%、6%、3%。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国债依存度在1996年已达26%,超过国际警戒线;国债负担率1995年达到5.2%,国债偿还率1994年为7.48%,1995年为13.48%,财政分配率1991年超过警戒线,达到3.3%,1995年末3.8%。储蓄存款的应债比率1995年仅为5.1%,但人均国债量占人均年收入比例较高。由此可见,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国债偿还率、国民应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其中三项指标超标说明不能对继续扩大国债规模过于乐观。; 毕业论文 也有学者提出这样几组相对指标,债务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力,其债偿债率指一年的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居民应债能力指国债余额/居民储蓄存款或其余额1。有学者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比较国债的增幅与财政收入的增幅,指出国债增幅超过财政收入增幅1倍以上,并在1985、1988、1990、1994四个年度出现跳跃式增长,说明国债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没有密切关系,主要取决于政府需要和国债自身还本付息。二是分析国债依存度,有三个口径:内外债/国家财政支出,反映国债总规模;内债/财政支出,反映内债规模;内债/中央财政支出,反映发行主体的债务负担;从90年代起,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_王桓辉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及中国国债协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行的短期国债平均都在70%以上,中长期国债仅占相对较少份额(见表2)。 3、总结。由于央行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受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约,央行票据对短期国债的替代制约着私人部门对短期国债的需求,使得我国中期国债占比偏高,短期国债明显不足,国债期限结构过于单一。以中期国债为主的国债期限结构缺乏均衡 王桓辉,周志辉,郑梓力,张锦铭,范文中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东中山510006)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国债的发行状况入手,对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由此建立了政府效用模型,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优化政府国债期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限结构;分析;政府效用模型;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5-0087-04 一、国债期限结构背景 1、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影响。所谓国债的期限结构,就是各种期限国债的搭配,即在一国所有的国家债券中,各类国债各自所占的比例及对比关系。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而言,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年或年以内的国债,一年或卜年称为中期国债,年或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只是按年付息,但可以上市流通,随时兑现。 国债兼具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财政功能和调节货币供应与促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功能,搭配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是促进国债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2、我国的国债期限结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期限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1981年至今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绝大多数是3~5年期,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中期国债平均占总额的70%以上,其中1981~1987年之间发行的全部是5年期国债。然而1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在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上都显得极为不足,从1994年才开始出现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且1981~2003年这20多年间发行过类似国债的仅仅只有1994年和1996两年,虽然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了少量短期国债,但所占比例都不高于11%(见表1)。 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布表类型 年份1981-1987 1988 1989-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发行额 5028 366.50 100.00 253.20 411.00 330.00 1160 980 占比 4% 17% 2% 4% 6% 10% 5% 11% 发行额 87.26 367.58 110.09 334.84 515.04 160.00 620.00 200.00 883.00 1075.00 1773.50 1670.20 1135 769 占比 46% 31% 8% 15% 21% 4% 14% 5% 16% 18% 25% 24% 5% 9% 发行额 416.85 101.85 1881.03 786.24 1329.82 1008.71 1011.55 2155.10 2262.00 1982.00 2463.53 2664.00 2780.00 3765.30 2991.90 2017.60 3166 3434 占比 100% 54% 100% 65% 92% 47% 74% 84% 63% 15% 57% 47% 40% 53% 42% 61% 13% 40% 发行额 200.00 515.50 674.03 697.50 700.00 995.00 1370.00 1033.50 965.60 636.60 1288 1052 占比 9% 6% 16% 16% 16% 17% 23% 15% 14% 19% 5% 12% 发行额 255.30 130.00 6400.00 1160.00 1120.00 960.00 1160.00 683.80 242.40 963.30 340.00 16733 2323 占比 12% 5% 71% 27% 25% 22% 20% 11% 3% 14% 10% 71% 27% 发行额 255.30 130.00 6400.00 1160.00 1120.00 960.00 1160.00 683.80 242.40 983.30 540.00 16733 2323 占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短期国债 (1年以下) 中期国债长期国债 (10年以上) 总额 1~2年3~5年6~9年

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term structure),是某个时点不 同期限的利率所组成的一条曲线.因为在某个时 点,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该时期的利率, 所以利率期限结构也可以表示为某个时点零息票 债券的收益率曲线(yield curve).它是资产定价、 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 的基准.因此,对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 金融领域的一个基本课题. 利率期限结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 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 讨,从某一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根据不同 的角度和方向,这些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5类: 1)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假设; 2)利率期限结构静态估计;3)利率期限结构自身形态的微观分析;4)利率 期限结构动态模型;5)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模型的 实证检验. 1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假设 利率期限结构是由不同期限的利率所构成的 一条曲线.由于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存在差异,所 以利率期限结构可能有好几种形状:向上倾斜、向 下倾斜、下凹、上凸等.为了解释这些不同形状的 利率期限结构,人们就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假 设.这些假设包括:市场预期假设(expectation hy- pothesis),市场分割假设(market segmentation hy-pothesis)和流动性偏好假设(liquidity preference hy- pothesis).为了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不同的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不同的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国家的 数据对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假设进行了检验.在3个假设中,市场预期假设是最重要的假设,所以大多数的 研究都是立足于市场预期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考虑 流动性溢酬. 4)中国市场.庄东辰[19]和宋淮松[20]分别利用 非线性回归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我国的零息票债券 进行分析.唐齐鸣和高翔[21]用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 数据对预期理论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同业拆 借利率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即长短期利率的 差可以作为未来利率变动的良好预测,但是短期利 率也存在着一些过度反应的现象.此外,还有杨大 楷、杨勇[22],姚长辉、梁跃军[23]对国债收益率的研 究.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息票债券的到期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2010-08-23 王桓辉,周志辉,郑梓力,张锦铭,范文中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广东中山510006)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国债的发行状况入手,对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由此建立了政府效用模型,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优化政府国债期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限结构;分析;政府效用模型;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5-0087-04 一、国债期限结构背景 1、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影响。所谓国债的期限结构, 就是各种期限国债的搭配, 即在一国所有的国家债券中, 各类国债各自所占的比例及对比关系。以偿还期为标准, 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而言, 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年或年以内的国债, 一年或卜年称为中期国债, 年或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 只是按年付息, 但可以上市流通, 随时兑现。 国债兼具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财政功能和调节货币供应与促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功能,搭配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是促进国债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2、我国的国债期限结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期限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1981年至今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绝大多数是3~5年期,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中期国债平均占总额的70%以上,其中1981~1987年之间发行的全部是5年期国债。然而1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在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上都显得极为不足,从1994年才开始出现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且1981~2003年这20多年间发行过类似国债的仅仅只有1994年和1996两年,虽然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了少量短期国债,但所占比例都不高于11%(见表1)。表略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及中国国债协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行的短期国债平均都在70%以上,中长期国债仅占相对较少份额(见表2)。表略 数据来源:《公共债务管理》 3、总结。由于央行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受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约,

最新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精品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国民,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1997年。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1998年一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 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0%、1.7%、1.8%、1.8%.如果没有国债投资的支持,我国不会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国债贡献率是从动态上衡量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一个指标,它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表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根据GDP和国债发行额的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L GDP和LDEBT分别表示对GDP和国债发行额取对数,利用Eviews软件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L GDP=6.22+0.63×L DEBT R2=O.97 t检验值:; (24.5); (18.5)

【2018年国库券发行时间及利率】国库券利率2017

国库券利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利率,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反映货币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和筹资成本。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国库券利率2017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库券利率2017 国库券利率 它一般被看成是无风险利率,可以作为测算其他有价证券风险程度和价值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作为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确定的基础。其他金融工具按照与国库券风险程度的差别,在国库券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的百分点,作为投资者承担较高投资风险的补偿。 2017国债利率一览表 目前投资市场上面的理财产品各种各样、门类繁多,很多投资者在这些众多的投资理财产品当中挑花了眼,其实最稳定、收益性也不错的一款理财产品叫做国债,和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国债具有非常强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提前支取出来,因为有国家信用做担保,所以是十分安全的,但是很多的投资者对于国债发行的时间并不清楚,接下来就介绍一下,2017年国债发行时间一览表。

从以上所介绍的表格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国债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分别是电子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都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一种债券形式,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的债权关系,是中央政府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所不同的是,投资者在申购的时候方式不同,以及发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基本上会间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债发行的时间是从3月份开始,一直截止到11月份,一般都在每个月的10号左右发行凭证式国债,在次月的10号左右发行电子式国债。关于每期国债的利率,一般都是要在发行前的公告中才会公布出来,国债发布的公告时间是在每个月的月初,从以往经验来看的话,一般情况下三年期的国债利率是在4%左右,五年期的国债利率为4%左右。并且国债付息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的,需要以公告为准。 国库券利率 1、2016二套房房贷利率(2016-06-05) 2、北京2016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是多少(2016-07-20) 3、农村信用社年利率工2016年(2016-07-31)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比较研究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比较研究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比较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 我国国债市场现在却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在交易机制、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发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分割状态对于我国有效的统一的利率期限结构形成是否还存在阻碍?跨市场国债品种的增多对于这种分割有无改善?本文将以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跨市场国债的收益率曲线,研究两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差异,并对我国国债市场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二、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两场分割是在1997年产生的,所以,1997年之前没有这类问题。实际上,一直到2002年,业界学者关注国债市场问题的侧重点大多都在发行利率上,认为国债利率的地位及其确定依据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国际惯例以及市场经济要求上,只是银行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从属利率,且利率偏高,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我国国债发行利率是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标准,并比其高出1到2个百分点。使得政府债务筹集成本加大,财政负担加重。如吴曙明(1997)《关于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的思考》、傅泽平(2000)《对现行国债利率问题的思考》、张海星(2002)《国债利率基准化与市场化探析》。提出的解决思路也多为完善一级自营商制度和招标承销制度。作文/zuowen/

直到2002年后,关于建立同一国债市场的论点才被陆续提出。张帅(2003)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对采用短期国债利率的分析》中指出:“尽管管理层与投资者都急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但在实践中,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进程无法、也不可能脱离中国金融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的步骤,独自获得超前的进展,所以,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各个市场的逐步整合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发挥短期利率杠杆作用的必经之路。”并且提出应当通过整合国债市场、扩大短期国债发行规模并增加国债上市交易品种来完善国债利率结构。使之向着成为基准利率的目标迈进。 温彬(2004)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中也说道目前,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证交所的国债回购市场以及其他场外国债回购市场差别大、关联度小,应逐步统一这些市场,使其利率反映整个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认为债券二级市场期限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成为基准利率,只有能够完善期限结构,债券现券交易市场的利率才能发挥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传导器作用。简历大全/html/jianli/ 徐小华(2007)在《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中基于两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等分析方法,对两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值进行了比较和实证研究,得出两债券市场风险值具有明显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促进债券市场统一的建议。 近期不少学者如李和锋(2007)、伍鹤(2007)、陈震(2009)都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自1981年我国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它的变化出现了3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认为“九五”时期国债的理论规模保持在2200亿元到2800亿元是可行的。文章在对中国国债规模进行分析以后得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从财政收支角度看,我国的财政债务规模已明显偏大,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力;但从国民经济的大范围看,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却十分可观。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两个比重”过低,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振兴财政”。本文拟对中国的国债规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阐释我们的观点与看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中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一)17年来中国国债的规模及阶段性特征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6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6000亿元,到1996年底,国债余额达3803亿元。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2000亿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表1不同时期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第256页数据计算。(2)国家计委课题组,1996:《“九五”时期国债总量调控与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经济改革与发展》第4期。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1990年,年均发行额仅为39.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模很小。第二阶段是1991-1993年,从1991年起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200亿元的台阶,年均发行额大体在303.1亿元左右。前13年的发行总量为1304亿元。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国债总量问题并不突出。第三阶段是1994-1996年,1994年国债的发行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实际发行额达1028.6亿元,比上年的395.6亿元剧增了260%。1995年发行规模继续扩大,突破了1500亿元,1996年更是达到1847.7亿元,又比上年增长近30%。由于一年期以内(不含一年期)的短期国债需在当年偿还,而不计入当年发行规模,因此,实际发行额还不止这个数。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入90年代以来迅猛增长的主要背景,在于自80年代初就确定了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思路,致使“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国家财政的职能范围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国家的财政支出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加之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国债的筹资成本长期偏高,国债的发行规模迅猛增长就在所难免。至于国债发行规模阶梯式上升的具体原因,则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的根本转变。1981-1987年以前这个期间,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除发行国债以外,主要是由财政向银行透支。1987年国务院作出了财政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因此,从1991年开始,为了弥补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国债的发行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首次接近200亿元大关。1994年为了支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理顺财政银行关系,我国正式确定了财政赤字不得向银行透支或不得用银行的借款来弥补的制度,至此,发行国债就成了弥补财政赤字和债务还本付息的唯一手段,从而导致了政府举借国债的第二次飚升,年度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empirenews.page--](二)衡量国债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评价上面在描述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时,我国使用的是绝对数。实际上,衡量国债规模时,相对指标更具普通意义。从世界各国国债管理的经验来看,有这样几组较为通行的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参考指标:1.债务依存度。它是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在中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口径:一是用当年的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再乘以100%,我们习惯上把它叫做“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另一个是用当年的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中央财政总支出,再乘以100%,我们称之为“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在我国,由于国债是由中央财政来发行、掌握和使用的,所以,使用后一种口径(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更具现实意义。债务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当国

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选择的解说

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选择的解说 目录 论文摘要(中文) (1) 一、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选择的解说 1、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有效性解说 (2) 2.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期限结构解说 (3) 3、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关联性解说 (3) 4、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 (3) 二、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 三、发达的国债市场是利率自由化的前提 (5) 四、发展国债市场以实现国债利率的基准地位 (8) 1.注重国债品种的创新,实现品种多元化 (8) 2.调整和完善国债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改变国债的储蓄化倾向 (8) 3.改变分割的市场组织结构,形成统一的国债市场 (9)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文从国债利率可作为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解说入手,分析国债市场发展与利率自由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国债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基准利率;有效市场;利率自由化

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起,国债为平衡政府预算,筹集今本建设资金,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突出表现为我国国债市场在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和利率风险规避功能方面相当之后,国债利率没能很好的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 一、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选择的解说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着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是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是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中心环节。 1.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有效性解说 按有效资本理论,只有当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产生的价格才能迅速、全面地综合所有的信息,而市场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建立的证券价格上,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这意味者所有的债券市场中,最有效的利率最有资格作为基准利率。 国债市场横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传导货币政策和财政正财的重要枢纽,是政府左右经济的着力点,参与者众多,交易品种多,信息来源广,市场主体行为较其他市场而言规范程度高,这些特性是其他债券市场无法比拟的。所以国债市场信息反映的市场信息比其他债券市场反应的要多,是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的最佳选择。实际上许多国家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是国库券利率(美国国库券利率已成为事实上的世界债券市场的基准利率),国债市场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基准利率的有效性,也就决定着整个债券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 导读:本文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自1981年我国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它的变化出现了3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认为“九五”时期国债的理论规模保持在2200亿元到2800亿元是可行的。文章在对中国国债规模进行分析以后得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从财政收支角度看,我国的财政债务规模已明显偏大,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力;但从国民经济的大范围看,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却十分可观。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两个比重”过低,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振兴财政”。本文拟对中国的国债规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阐释我们的观点与看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一)17年来中国国债的规模及阶段性特征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6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6000亿元,到1996年底,国债余额达3803亿元。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2000亿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 表1不同时期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第256页数据

计算。 (2)国家计委课题组,1996:《“九五”时期国债总量调控与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经济改革与发展》第4期。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1990年,年均发行额仅为39.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模很小。第二阶段是1991-1993年,从1991年起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200亿元的台阶,年均发行额大体在303.1亿元左右。前13年的发行总量为1304亿元。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国债总量问题并不突出。第三阶段是1994-1996年,1994年国债的发行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实际发行额达1028.6亿元,比上年的395.6亿元剧增了260%。1995年发行规模继续扩大,突破了1500亿元,1996年更是达到1847.7亿元,又比上年增长近30%。由于一年期以内(不含一年期)的短期国债需在当年偿还,而不计入当年发行规模,因此,实际发行额还不止这个数。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入90年代以来迅猛增长的主要背景,在于自80年代初就确定了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思路,致使“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国家财政的职能范围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国家的财政支出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加之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国债的筹资成本长期偏高,国债的发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 一 1958年。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 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 我国丁 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 1997年。由丁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 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1998年一 2000年国家财 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 2.4万亿元,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1998年到2002年国债 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 5%、2.0%、1.7%、1.8%、1.8%.如果没有国债投资的支持,我国不会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国债贡献率是从动态上衡量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一个指标,它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表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根据GDP和国债发行额的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L GDP和LDEBT分别表示对GDP和国债发行额取对数,利用Eviews软件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变量统计显著,F统计值为342. 8,基本通过检验。GDP与国债发行额之间成正比,且国债发行对GDP的弹性为0.63,可见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大

期限结构分析国债收益

沈卉沁1500015807货币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一、简述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三种解释理论的基本思想。 1.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利率的期限结构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资金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方向,为投资者从事债券投资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债券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风险、流动性及税收待遇相同的债券,其回报率会因到期日的不同而有差异。从对应关系上来说,任何时刻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利率水平和期限相联系的函数,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体现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 图表1 收益曲线 正收益曲线(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水平收益曲线反收益曲线根据经验,可以得到三个重要事实: ?具有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的利率随时间一起波动; ?若短期利率较低,则收益率曲线往往向上倾斜;较高则向下倾斜 ?收益率曲线几乎都是向上倾斜的 2.预期理论: 基本假设:投资者追求持有期内效益最大;不偏好特定的期限(各期限完全替代);依据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指导投资行为;债券交易没有交易费用。 在此基础上,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现期利率是短期债券的预期利率的函数,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现在短期利率与未来预期短期利率 在预期理论中,如果投资者认为将来的短期利率看涨,则现在的收益曲线向上倾斜;反之,向下倾斜 他可以解释事实1和2:短期利率上升,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上升的。由于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因而当短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对于长期利率的预期也上升了。从而,两者同时上升。当本期的短期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于未来短期利率变化的预期是上升,即收益曲线随着期限变长而上升;相反的, ()()()()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 + + + + = - + + + n n t t t t L t r r r R RΛ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学号09040615 班级09国贸1班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 南京审计学院2009 级经济学院 题目: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陆伊涛学号09040615 专业国贸班级1班 2011年12 月17 日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09040615 09国贸1班陆伊涛 摘要发行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近二十年的相关样本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国家财政赤字规模和居民储蓄总量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规模;财政赤字;计量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国债的定义和作用 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世界各国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债除了具有传统的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外,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连接点。 国债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债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方面,发行国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最通用的方法,通过国债筹资可以迅速、灵活、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发行国债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国家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国债规模的影响程度又如何,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但是,国债的发行对经济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中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在微观资源配置方面,会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与私人部门争夺资源,不利于私人部门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的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我国国债发行的现状剖析 国债到期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国债的发行既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又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因此,在一定时期国债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性的数量规模。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目前的国债规模增长过快过大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高,可能会产生债务危机,从而人们对国债产生恐惧感、主张减少国债发行;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国债规模占GDP 的比重不高,国债规模还不算大,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国债调节经济的作用、主张多发国债。 国债既是一种调控手段,也是一种筹资手段。在其适度规模上,国债的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说,国债规模过大,其副作用也就大;国债规模小,其积极作用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度增加国债规模保证经济健康运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实体经济下行的现状,财政建设资金缺少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利用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

历年储蓄国债利率表.doc2006-2010

历年储蓄国债利率表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国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最新范文

我国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 1998年以来,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国债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潜在财政风险。2003年下半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转好,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迹象。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延续,国债政策何去何从,理论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经济形势开始转热,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而退,国债规模应该消减;也有人认为经济形势并未过热,仍然偏冷,应继续坚持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笔者认为,我国转型时期的财政政策和国债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在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注意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适时调整国债投向。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国债规模管理是国债管理的首要内容,适度的国债规模既是优化国债结构、提高国债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既要受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又要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影响。因此,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包括应债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两大类,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考察。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 国债发行规模首先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制约。国债的应债来

源,从国民经济层面看,主要是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微观应债主体看,就是社会居民储蓄存款。反映一个国家应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国债负担率、国家借债率和居民应债率。 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由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和国债规模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际上一般以欧洲货币联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作为该指标的警戒水平。我国国债负担率并不高,1990到1997年仅在4.8%-7.4%之间,即使1998年以后,也只有10%-1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国际警戒线。以此而言,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仍有较大空间。但是需要指出,我国国债负担率的增长速度过快,仅1991到2001十年间,就从4.79%增长到16.05%,增长了2倍多,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的增幅都在1倍以内。再者,必须考虑到我国达到当前的国债规模仅用了短短20多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则是由上百年累积而成。 2.国家借债率。国家借债率由当年国债发行量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我国的借债率仅5%左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年度国债发行量还有一定上升空间。但是,由于年度国债发行量的增速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导致我国借债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反观大多数发达国家,国债发行的增速与gdp增速较为接近,借债率基本呈较稳定态势。 3.居民应债率。居民应债率由当年国内债务发行量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来表示。我国在国债发行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因此居民应债率增长相对

我国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及对策

1998年以来,以增发国债为主要 内容 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推动 经济 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国债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潜在财政风险。2003年下半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转好,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迹象。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延续,国债政策何去何从, 理论 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经济形势开始转热,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而退,国债规模应该消减;也有人认为经济形势并未过热,仍然偏冷,应继续坚持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笔者认为,我国转型时期的财政政策和国债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在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注意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适时调整国债投向。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国债规模管理是国债管理的首要内容,适度的国债规模既是优化国债结构、提高国债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既要受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又要受政府偿债能力的 影响 。因此,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包括应债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两大类,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考察。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 国债发行规模首先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制约。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层面看,主要是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微观应债主体看,就是 社会 居民储蓄存款。反映一个国家应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国债负担率、国家借债率和居民应债率。 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由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和国债规模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际上一般以欧洲货币联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作为该指标的警戒水平。我国国债负担率并不高,1990到1997年仅在4.8%-7.4%之间,即使1998年以后,也只有10%-1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国际警戒线。以此而言,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仍有较大空间。但是需要指出,我国国债负担率的增长速度过快,仅1991到2001十年间,就从4.79%增长到16.05%,增长了2倍多,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的增幅都在1倍以内。再者,必须考虑到我国达到当前的国债规模仅用了短短20多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则是由上百年累积而成。 2.国家借债率。国家借债率由当年国债发行量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我国的借债率仅5%左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年度国债发行量还有一定上升空间。但是,由于年度国债发行量的增速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导致我国借债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反观大多数发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