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转化细胞制作及电转步骤

电转化细胞制作及电转步骤

电转化细胞制作及电转步骤
电转化细胞制作及电转步骤

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利用瞬间高压造成细胞膜的不稳定,形成电穿孔,有利于DNA 等大分子进入。因而需用冰冷的超纯水多次洗涤处于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胞,以使细胞悬浮液中应含有尽量少的导电离子。109~1010 转化子/μg DNA。,

·电转化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实验步骤

1.前夜接种受体菌(DH5α或DH10B),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过夜;

2.取2ml过夜培养物转接于200ml 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至OD600=0.6(约2.5-3小时);

3.将菌液迅速置于冰上。以下步骤务必在超净工作台和冰上操作

4.吸取1.5ml培养好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在冰上冷却10分钟;5.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6.弃去上清,加入1500μ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7.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8.弃去上清,加入750μ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9.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10.加入20μl冰冷10%的甘油,用移液器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11.立即使用或迅速置于-70℃超低温保存。

·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操作步骤

1.制备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在融化的250ml LA 培养基中加入250μl Amp (100mg/ml), 250μl X-gal (20mg/ml), 25μl IPTG (200mg/ml), 混匀后倒入灭菌培养皿中;

2.取出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放在冰上融化;

3.每管感受态细胞加入1μl 连接产物,用移液器轻轻吸打均匀,置冰上;4.电转化仪选择1800V 作为输出电压;

5.将要转化的混合物加入预冷的1 mm 的电转化杯中,立即按下按纽电击;6.立即加1ml SOC 培养基到转化杯中重悬细胞;

7.将细胞转入合适的培养管中37℃培养1 小时;

8.吸取合适体积的菌液涂布已倒好的选择培养基平板;

9.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附注:

1.利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时,用转化细胞铺平板的密度要低(90mm 平板上不得超过105个菌落),同时37 ℃培养不应超过20 小时,具氨苄青霉素抗性的转化体可将β-内酰胺酶分泌到培养基中,迅速灭活菌落周围的抗生素,从而导致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卫星菌落的出现。

2.鉴定转化子中是否含有外源DNA 片段常用的方法有:

①α互补;②杂交筛选;③插入失活(一些老质粒如pBR322 等);

④小量提取质粒,并酶切或PCR 检测。

3.SOB培养基(1L):20g蛋白胨,5g酵母膏,0.5g NaCl,高压灭菌。另外准备2mol/L 镁溶液(1mol/L氯化镁与1mol/L硫酸镁等量混匀,过滤灭菌),临用前加1ml于100ml培养基。SOC培养基(100ml):临用前加入1ml过滤灭菌的2mol/L葡萄糖。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一、基础理论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类:物理介导方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化学介导方法: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见后文)。 二、转染操作流程(以常用的6孔板为例) (1) 细胞培养: 取6孔培养板,以3x104/cm2密度铺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70%~90%汇合。(不同细胞略有不同,根据实验室优化的条件进行,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 在EP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 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 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对应量的转染试剂,终量100μL; 轻轻混合A、B液(1:1混匀),室温中置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 (3) 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2mL不含血清及PS的培养液。 (4) 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缓慢滴加),轻轻摇匀,37℃温箱置6~8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三、转染注意事项 1. 血清 A. 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形成时不能含血清,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 B.一般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可以耐受几个小时没问题,转染用的培养液可以含血清也可以不加,但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转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需要对条件进行优化。 C. 对于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细胞,可以使用一种营养丰富的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Ⅰ培养基, 或者在转染培养基中使用血清。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贴壁细胞,建议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洗细胞两遍,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2.抗生素(PS) 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这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所以,在转染培养基中不能使用抗生素,甚至在准备转染前进行细胞铺板时也要避免使用抗生素。这样,在转染前也不必润洗细胞。对于稳定转染,不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中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因为这些抗生素是GENETICIN选择性抗生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另外,为了保证无血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模拟制作植物细胞 1.除需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小塑料食品袋、糖水。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用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 3.其余制作过程同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中,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及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

细胞电融合仪 ECM2001 安装操作手册

ECM?2001 安装/操作手册

2.技术规格 3.操作细则 4.产生杂交瘤的实验方法 5.服务及保修 6.附录:电穿孔技术在转基因及动物克隆中的应用

损伤请速与我公司联系。 请小心地拆开包装,将仪器及附件取出,并依据合同清点货物内容及数量,如果有任何外观损伤或者货物与合同有差异,请速与我公司联系。 请保留包装箱,以便满足将来一旦要运送该仪器的需求。 2.电源: 该仪器采用220V电源,请确认您的电源为稳定的220V。如果电源不稳定的话,有可能对仪器造成严重损害! 请确认您的电源严格接地,我们提供给您的电源线为三芯带地线电源。请不要改动该三芯电源线结构,否则有可能对仪器造成严重伤害! 3.安装: 如果确认仪器包装无问题,且与合同相符,则可以进行安装。 请将仪器安装在一个干燥,水平,常温环境中。尽量避免灰尘和化学药品对仪器的损害。 仪器与其他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5厘米,以保证仪器冷却的需求。 将电源线等附件拆包装,待用,依据后续章节继续操作。 第二节技术规格 1.外观尺寸: 宽:17" 高:11" 长:17.5" 2.重量: 47磅 3.电气规格: 电源:220V,单相,7A耐熔保险 交流:频率固定在1MHZ 电压: 0 – 75 V (从零到峰值) 脉冲时间:0 – 99 秒 直流:高电压模式(HV) 电压: 10 – 3000 V (峰值) 脉冲时间:1 – 99 毫秒 低电压模式(LV) 电压: 10 – 500 V (峰值) 脉冲时间:1 – 99 毫秒 0.01– 0.99 毫秒 脉冲次数:1 – 99

第三节操作细则 1.注意事项: 请严格按照下述操作细则对ECM 2001进行操作。 在没有连接打印机的情况下,严禁按“PRINT SETTINGS”按钮!否则仪器将会锁死。 如果打开仪器电源的时候,发现“MANUAL START”按钮处于亮灯状态,请马上关闭电源! 2.程序或步骤(操作过程) 高电压警告:为了实际操作和安全的原因,在手动或自动操作模式中,ECM 2001在施加交流电场或直流脉冲的过程中,请不要接触任何电缆或电极连接处,当需要连接或拆下电缆时,要检查系统不在操作中或处于备用状态。 Automatic自动操作模式: 1.连接Chamber(融合池)和位于ECM 2001背面的输出插口。 2.如果使用打印机的话,把打印机电源电缆插到ECM 2001背面的打印电源接口上(J4)。 3.如果使用打印机的话,用串口线缆将打印机连接到ECM 2001背面的打印机输入口上。 4.如果使用Enhancer 400(示波器)的话,将Enhancer 400的电源线插在市电上。 5.如果使用Enhancer 400(示波器)的话,先用电缆将Enhancer 400的输入插口与ECM 2001背面的输出插口连接,然后用电缆把融合池连接在Enhancer 400上的输出插口上。 6.把ECM 2001的电源线插到合适的电源插座上(220伏)。 7.打开ECM 2001背面上的电源开关。 8.设定所需的AC Voltage (1) 即交流电压。 9.设定所需的AC Duration Seconds (2) 即交流持续时间。 10.选择HV或LV模式(4)。 11.设定DC Pulse Length (5) 即直流脉冲长度。 12.设定DC Voltage(6) 即直流电压。 13.设定Number of Pulses (7) 即脉冲个数。 14.设定Post-Fusion AC Seconds (3) 即融合后交流时间到所需的脉冲长度。 15.把细胞悬液/试剂倒入BTX Chamber(融合池)中。 16.检查所有的设置。 17.按下Automatic Start(9) 即自动按钮,ECM 2001发出一声嘟嘟声,把预先设 置的所有参数送到Chamber(融合池)上。 18.仅对电穿孔来讲,设置AC Voltage (1)、AC Duration (2)和Post-Fusion AC (3) 为零,其余步骤不变。 Manual手动操作模式: 1.其余步骤同1-11,按一下Manual Start(12) 即手动按钮,手动模式中,AC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首先在病料组织中发现了由细胞融合产生的多核细胞,紧接着发现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正常细胞中也可发生细胞融合,随后在体外组织培养中也发现了离体细胞的融合现象。自从发现活病毒可在体内介导癌细胞融合后,人们又实现了利用灭活病毒促进动物异种细胞融合,从而打破了细胞融合的种属屏障,推动细胞融合技术跃上新的 台阶。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较为困难,限制了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因此植物细胞融合的起步较动物细胞融合要迟10年左右。直到用酶法大量制备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获得成功后,才使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工作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存在着病毒制备困难、操作复杂、灭活病毒的效价差异大等原因,人们又找到了比病毒简便、快速和高效且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的化学物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但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的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毒性很大,因此人们又找到了新的方法来替代PEG,这些新方法有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和激光融合技术以及空间融合技术等。纵观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不断改进首先表现在融合剂上,从致癌活病毒到灭活病毒再到化学物质,其次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一般采用将化学法和物理法结合起来进行,如将磁、超声、机械等和激光、电相结合,同时添加化学剂以便进一步提高融合率,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始终朝操作方便、简单,便于量化研究,同时融合率又能得到不断提高的 方向发展。 1.细胞融合的意义 所谓细胞融合就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口]。如取材为体细胞则称体细胞杂交,体细胞融合后可形成四倍体或多倍体细胞,由此形成的杂交细胞,其特性会有很大的变化。细胞融合不受种属的局限,可实现种间生物体细胞的融合,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从此打破了仅仅依赖有性杂交重组基因创造新种的界限和生殖壁垒,极大地扩大了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细胞融合技术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在技术和仪器设备上的要求不象基因工程那样复杂,投资少,有利于广泛开展研究和推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正得到科学界的日益重视[2_引。经过长期反复研究和实践,细胞融合技术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已成为生物工程的基础技术之一。特别是近20年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物科学各领域的发展。细胞融合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更新,融合率也得到逐步的提高。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细胞融合是从细胞水平来改变动物细胞的遗传性,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特定的生物制品,改良培育动物新品种,缩短动物的育种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已广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细胞杂交属于理论生物学范畴,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研究细胞分化、基因定位、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药物定向释放系统、细胞治疗以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用。动物体细

细胞转染的详细过程

细胞转染的详细过程 1、准备工作如下: 1)从pFastBacTM construct中纯化重组的bacmind DNA(500ng/μl溶于TE中) 从相应的pFastBacTM construct对照中纯化bacmind DNA(500ng/μl溶于TE中)。 细胞培养在适合的培养基中。 细胞转染剂Cellfectin(4℃储存)无任何添加物(例如:FBS,抗生素等)的细胞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的完全生长培养基(例如:Sf-900ⅡSFM TNMFH 或其他适合的培养基)。2)在6孔板或是35毫米dish上,每孔培养9*105Sf9细胞,细胞培养于2ml含抗生素的生长培养基中。 3)细胞在27℃孵育至少一小时。 4)对于每一个转染的样品,准备bacmid DNA:与细胞转染剂在12*75mm消毒管中进行如下混合: 用100μl无血清培养基稀释1μl纯化的bacmid DNA。 用100μl无血清培养基稀释6μl 细胞转染剂。 将bacmind DNA与细胞转染剂进行混合,动作要轻柔,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45分钟。 5)当DNA与脂质体进行孵育时,移去细胞原有的培养基并用2ml无血清培养基洗一次,移去用来清洗的无血清培养基。 6)在每一个含有DNA与脂质体混合物的管子中加入0.8ml无血清培养基,轻柔混合,分别把DNA与脂质体混合物加入含有细胞的孔中。 7)细胞在27℃孵育5小时。 8)从细胞中移去DNA与脂质体混合物加入2ml完全生长培养基。 9)将细胞在27℃进行孵育,实验人员必须每日观察,记录转染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在转染后48小时长势应该比较良好,但72小时后直至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细胞病变。 2、第一代代病毒的收集与保存 1)当转染的细胞呈现出感染后期的形态时,收集每孔含有病毒的上清,转移到灭菌的15ml 压盖管中。 2)以500*g离心5分钟,从而移去上清中所含有的细胞及大的碎片。 3)将离心后的上清移到新的15ml压盖管中,用来保存第一代病毒,存放于4℃避光保存。 3、病毒的保存 1)病毒存放于4℃避光保存。 2)如果用的是无血清培养基,则加入终浓度为2%的FBS 。血清蛋白可以作为蛋白酶的底物。 3)长期保存时将一部分病毒储存在-80℃用于病毒的重新扩增。 4)病毒的常规储存不要低于4 ℃.病毒经过反复冻融会使其滴度下降10 到100倍。 4、杆状病毒的扩增 1)准备sf9细胞,2*106/孔,在室温孵育1小时。 2)在孵育1小时以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昆虫细胞的贴壁情况。 3)在每孔中加入适量的P1代病毒。 4)在27℃进行孵育48小时。 5)在感染后48小时,收集每孔含有病毒的上清,转移到灭菌的15ml压盖管中。以1000*g 离心5分钟,从而移去上清中所含有的细胞及大的碎片。 5、病毒空斑分析 1)准备工作如下: 澄清的杆状病毒保存于4℃ 培养在适当培养基中的sf9细胞(30ml 5*105/ml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每一个滴度的杆状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第4节细胞(4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一、填空题 1、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是由于原因造成的,需要重新盖或重新制作。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但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是,并且它的作用是。 3、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或者是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 4、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所具有的结构是、、。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部分是,植物细胞具 有和,动物细胞则没有。 二、选择题 6、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A、右眼睁开左眼闭 B、左眼睁开右眼闭 C、左眼观察右眼也睁开 D、以上均可以 7、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表皮上 B、先滴上碘液,再盖上盖玻片 C、先盖上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 D、先在载玻片滴碘液,再将洋葱表皮展平在其中 8、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两手握镜臂 B、两手托镜座 C、右手握镜臂 D、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9、用普通的显微镜看不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10、用镊子撕取少量洋葱表皮细胞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属于() A、临时切片 B、临时装片 C、临时涂片 D、永久装片 三、简答题 11、下面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 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______处轻刮几下。 把刮下的东西放在______的______中。 盖上______,注意不要留下______。 把制成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用______染色,然后放在______下观察。 12、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⑤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 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13、绘制一个自己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并注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名称。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红外碳硫仪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 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1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 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 到时后,红外碳硫仪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三、第二次细胞传代1. 在转染后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2. 再次进行细胞传代,按照免疫染色合适的密度0.8X10 个细胞/35mm培养皿将细胞重新转入培养皿中。 3. 在正常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按照染色要求条件固定。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制作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模型

第三节动物细胞 包头市第八中学陈晓燕 一、课标陈述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和阅读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 验内容,说出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在装片实验步骤的“七字诀”; 2、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准确完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在装片的实验; 3、通过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图片后,准确说出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并认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通过阅读“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的阅读,了解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体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等。 三、课时:1课时 四、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 1、通过复习,学生准确说出对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的“七字诀”,在通过阅读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内容,学生自己总结“七字诀”,并比较说出异同,就达成了目标1。 2、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视频后能独立、准确完成实验,并讨论回答问题,就达成目标2. 3、学生能从显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实事求是画图(不能照教材画),即可达成目标3。 4、教师出示各种生物细胞的图片,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并说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能说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这样即可达成目标4. 5、学生阅读“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能交流说出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等就可达成目标5。 6、通过“开心选答”环节,继续巩固达成的目标1-4。 五、教学准备 视频(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多种动植物细胞的图片,细菌、真菌细胞的图片实验材料:生理盐水、稀碘液、体积分数为2%的蓝墨水、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六、教学设计 【旧知复习】 学生说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七字诀”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植物的细胞是看过了,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细胞? 【课件投影】教材P46-47的实验内容 1.仿照洋葱“七字诀”自己从实验步骤中找出口腔上皮细胞的“七字诀”。 2.对比两个实验步骤的异同,分析不同之处,简述为什么那样做。 教师可适时提问:①为什么滴生理盐水?(可在观察后说出原因)②为什么要漱口? ③用什么刮?刮哪?④为什么轻涂几下?⑤怎样盖盖玻片?⑥怎样染色?

细胞工程在细胞融合技术上的应用

摘要:细胞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之一,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 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一方面表现在融合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正在尝试将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综合应用,使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向操作更为简便,便于量化研究,同时又能使融合率得到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方法动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融合应用 1.细胞融合常用的技术 1.1生物法 仙台病毒HVJ诱导法 1962年日本的冈田善雄偶然发现了由日本血凝性病毒HVJ或称仙台病毒引起的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的现象+ 冈田善雄的研究为人工诱导体细胞杂交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细胞融合现象的发现引起细胞学界的高度重视。 1.2化学法 1.2.1盐类融合法 此法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小。今后研究应提高其融合率,使其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能够诱发融合。1.2.2高钙和高pH值融合法 Keller首先发现高Ca2+和高pH值可以诱发融合。Melchers用此法将烟草种内2个光敏感突变体诱导融合成功并获得100余株体细胞杂种。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 加拿大籍华人高国楠(1974)用聚乙二醇(PEG)为融合剂诱发大豆与大麦、大豆与玉米、哈加野豌豆与豌豆的融合[5]。此法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的毒性应进一步减小。 1.3物理法 1.3.1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 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细胞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技术融合效率高,是PEG的100倍,操作简便、快速,对细胞无毒无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全过程[6]。 1.3.2激光融合技术 1987和1989年德国海德堡理化研究所采用准分子激光器使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从开始照射到完成融合仅需几秒钟[7]。该法可选择任意两个细胞进行融合,易于实现特异性细胞融合,作用于细胞的应力小,定时定位性强,损伤小,参数易于控制,操作方便,可利用监控器清晰地观察整个融合过程,实验重复性好,无菌无毒性,但它只能逐一处理细胞。 2细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细胞转染操作步骤

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 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 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 A 将20pmol siR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1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Plasmid DNA Transfection DNA(ug):lipo 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 1 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 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时转染 悬浮细胞:4-8X105 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 转染。 A 将0.8ug D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2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

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 1. Culture Shared reagents DNA transfection RNAi transfection 中板密度*Culture vessel Surf. area per well Vol. of plating medium Vol. of dilution medium DNA Lipofectamine ?2000 cell/well 96-well0.3cm2100ul2X25ul0.2ug0.5ul 0.5-2X105 cell/well 24-well2cm2500ul2X50ul0.8ug 2.0ul 1-3X105 cell/well 12-well4cm21ml2X100ul 1.6ug 4.0ul 2-3X105 cell/well 6-well (35mm) 10cm22ml2X250ul 4.0ug**10ul 8-10X105 cell/dish 60mm20cm24ml2X0.5ml8.0ug***20ul 2-3X106 cell/dish 10cm60cm215ml2X1.5ml24ug60ul *:中板密度根据不同细胞不同实验有所不同,这里仅提的数据仅供参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09科学教育2班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姓名:____________ 参与人员: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姓名: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学号:35 36 37 38 课题七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细胞(第三课时)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011版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与活动建议1、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观察装片,学会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3、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者的认知起点 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的课中认识了生物,认识了生物的分类,也认识了微观的细胞和其结构。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上一节课也已经学习使用了显微镜,所以在本节课中要学会如何制作临时装片来进一步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并且进一步对细胞进行观察以及学习生物实验绘图的方法。 基于学习者实际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目标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观 察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物绘图,并能 够掌握画图技巧。 3、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 别。 4、会根据植物细胞装片的制作 自己推出动物临时装片制作 的过程,并自己动手操作。 学习者 达到教 学目标 的证据 和表现 1、自己能够使用显微镜观 察装片,并且说出一些主 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2、能够观察装片并且具有 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 出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和相同点。 4、可以较好的完成动物临 时装片的制作。 过程与方 法目标 观察和分析实验及相关的实验注 意点的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和良好 的归纳能力,学会自己制作动 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 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 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从而培养协作的精神;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 4、体会归纳思想的重要性,学会 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1、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之 前所学的动植物细胞的 结构与自己制作的临时 装片进行对比。 2、学会归纳思想,并且应用 到生活实际。 科学、技 术、社会 与环境 (STSE) 目标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我们只有通过这样对微观世 界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 本质,为例如农业、生物等提供 一些本质性的帮助,为社会服务。 体会到细胞对于生命的 意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方法,科学地看待事物,更好 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诱导细胞融合——电 场 法

诱导细胞融合——电场法 实验目的 本实验学习掌握电场法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实验原理 电融合技术的原理是:在短时间强电场(高压脉冲电场,场强为kV/cm量级,脉冲宽度为卜q量级)的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瞬时地失去其高电阻和低通透特性,然后在数分钟内恢复原状。当可逆电击穿发生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轴区时,即可诱导它们的膜相互融合,导致细胞融合。该方法具有直观、定向、高效的优点。 实验材料、用品 材料:小麦叶片原生质体,烟草叶片原生质体。) 试剂:1%(W/V) 纤维素酶,1% (W/V)果胶酶,0.7mol/L甘露醇;10mmol/L CaCl2.2H2O,0.7mmol/L KH2PO4,pH 6.8~7.0。 ***用具:离心机,振荡器,电融合仪,细胞融合池。 实验步骤 1、将制备原生质体悬液以1000r/min离心5min,用超纯水配制的0.6 M甘露醇清洗,重复两次。

2、吸去上清夜,再用0.6 M甘露醇将细胞密度调整成5*104个/ml混匀。 3、开启电融合仪电源,将正弦交变电场频率选择在1~1.30MHz 左右,正弦交变电场电压峰值为15V左右,占空比为50%,直流脉冲电压为200V,电脉冲宽度为10~100 μs,脉冲个数为2个。 4、用移液枪将原生质体悬液吸入电融合室中,置于显微镜下接上电极,待观察。 5、给原生质体悬液施加正弦交变电场,由低到高分别调节交变电场频率和电压,直流脉冲可调节参数为电压、脉冲宽度、间隙时间、脉冲个数等,在原生质体相互成串后,发生有效接触后,立即庙低到液施以电脉冲。高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原生质体迅速排列成串。 6、静止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在被施加电脉冲前后的变化及融合的情况选择确定。 7、用移液器向电融合室中吸出原生质体悬液滴片,马上进行台盼蓝染色,观察并计算原生质体的融和率和成活率,计三个视野,取其平均数。 作业 1.将观察到的细胞融合绘图。 2.计算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的细胞融合率。

细胞电融合仪ECM安装操作手册

细胞电融合仪 ECM?2001 安装/操作手册

目录 1.检查清点货物及安装 2.技术规格 3.操作细则 4.产生杂交瘤的实验方法 5.服务及保修 6.附录:电穿孔技术在转基因及动物克隆中的应用

第一节检查清点货物及安装 1.拆封包装: ECM 2001细胞电融合仪采用纸箱包装,收到货物后,请检查包装完好程度,如果有任何损伤请速与我公司联系。 请小心地拆开包装,将仪器及附件取出,并依据合同清点货物内容及数量,如果有任何外观损伤或者货物与合同有差异,请速与我公司联系。 请保留包装箱,以便满足将来一旦要运送该仪器的需求。 2.电源: 该仪器采用220V电源,请确认您的电源为稳定的220V。如果电源不稳定的话,有可能对仪器造成严重损害! 请确认您的电源严格接地,我们提供给您的电源线为三芯带地线电源。请不要改动该三芯电源线结构,否则有可能对仪器造成严重伤害! 3.安装: 如果确认仪器包装无问题,且与合同相符,则可以进行安装。 请将仪器安装在一个干燥,水平,常温环境中。尽量避免灰尘和化学药品对仪器的损害。 仪器与其他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5厘米,以保证仪器冷却的需求。 将电源线等附件拆包装,待用,依据后续章节继续操作。 第二节技术规格 1.外观尺寸: 宽:17"

高:11" 长:" 2.重量: 47磅 3.电气规格: 电源:220V,单相,7A耐熔保险 交流:频率固定在1MHZ 电压: 0 – 75 V (从零到峰值) 脉冲时间:0 – 99 秒 直流:高电压模式(HV) 电压: 10 – 3000 V (峰值) 脉冲时间:1 – 99 毫秒 低电压模式(LV) 电压: 10 – 500 V (峰值) 脉冲时间:1 – 99 毫秒 0.01–毫秒 脉冲次数:1 – 99

细胞转染的步骤

【试剂与仪器】 1 .小牛血清。 2 .双抗溶液(链霉素100μg+ 青霉素100 单位)。 3 .DMEM 培养基。 4 .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 )。 5 .细胞培养基(DMEM+10%NCS )。 6 .PBS 。 7 .无血清培养基。 8 .胰酶(Trypsin )。 9 .培养皿,移液管,量筒,恒温水浴箱,离心机,15ml 离心管,微量移液器,荧光显微镜和CCD 。 【操作步骤】 1 .转染前一天,胰酶消化细胞并计数,细胞铺板,使其在转染日密度为90% 。细胞铺板在0.5ml 含血清,不含抗生素的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 2. 对于每孔细胞,使用50μl 无血清DMEM 培养基稀释0.8μg-1.0μg DNA 。多孔操作可以批量制备。 3. 对于每孔细胞,使用50μl DMEM 培养基稀释1μl-3μl LIPOFECTAMINE 2000 试剂。LIPOFECTAMINE 2000 稀释后,在5 分钟内同稀释的DNA 混合。保温时间过长会降低活性。 4. 混合稀释的DNA (由第2 步)和稀释的LIPOFECTAMINE 2000 (由第3 步)。在室温保温20 分钟。注意:溶液可能会混浊,但不会影响转染。复合物可以在室温保持6 小时稳定。 5. 直接将复合物加入到每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注意:如果在无血清条件下转染,使用含血清的正常生长培养基进行细胞铺板。在加入复合物前移去生长培养基,替换为0.5ml 无血清培养基。 6. 在37℃,5 %的CO 2 中保温24-48 小时,无须去掉复合物或更换培养基或者在4-5 小时后更换生长培养基也不会降低转染活性。 7. 在细胞中加入复合物24-72 小时后,分析细胞抽提物或进行原位细胞染色,检测报告基因活性。这依赖于细胞类型和启动子活性。对稳定表达,在开始转染一天后将细胞传代至新鲜培养基中,两天后加入筛选抗生素。进行稳定表达需要数天或数周。

细胞融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细胞融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自1958年Okada首次表明紫外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细胞融合形成多核体以来,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已在医药、环保、免疫学、医药、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本文综述了细胞融合技术中的常用方法:仙台病毒(HVJ)诱导法、聚乙二醇(PEG)化学诱导法、电融合诱导法及激光诱导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细胞;细胞融合;细胞工程 1 引言 在细胞融合是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的诱导下使两个或多个细胞(原生质体) 相互接触,进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从而形成杂种细胞。细胞融合所形成的新细胞( 杂合细胞) 得到了来自两个父本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具有新的遗传学或生物学特性[1]。细胞融合逐渐成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技术,它不仅为核质相互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而且在遗传学、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医药、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2]。它已成为杂交育种、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克隆以及抗癌疫苗研发等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就其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讨论。 2 细胞融合技术 2.1仙台病毒(HVJ)诱导法 2.1.1仙台病毒诱导法原理 1962年日本的冈田善雄偶然发现了由仙台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的现象[2]。由于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法较简便,特别是许多种类的细胞对其敏感,所以常选用仙台病毒作为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仙台病毒属于RNA病毒,其质膜表面存在两种糖蛋白,一种是HANA 蛋白,它具有凝集红细胞能力和神经氨酸普酶活性。一种是F蛋白,它具有质膜融合能力(质膜和细胞膜融合的能力)、细胞融合能力和溶血能力。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与共质

细胞融合的应用

细胞融合的应用 细胞融合技术已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该技术不仅为核质关系、基因定位、基因调控、遗传互补、细胞免疫、疾病发生、膜蛋白动力学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疫苗及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和微生物菌种选育,绘制基因图谱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细胞融合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首先在病料组织中发现了由细胞融合产生的多核细胞,紧接着发现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正常细胞中也可发生细胞融合,随后在体外组织培养中也发现了离体细胞的融合现象。自从发现活病毒可在体内介导癌细胞融合后,人们又实现了利用灭活病毒促进动物异种细胞融合,从而打破了细胞融合的种属屏障,推动细胞融合技术跃上新的台阶。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较为困难,限制了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因此植物细胞融合的起步较动物细胞融合要迟10年左右。直到用酶法大量制备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获得成功后,才使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工作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存在着病毒制备困难、操作复杂、灭活病毒的效价差异大等原因,人们又找到了比病毒简便、快速和高效且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的化学物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但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的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毒性很大,因此人们又找到了新的方法来替代PEG,这些新方法有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和激光融合技术以及空间融合技术等。纵观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不断改进首先表现在融合剂上,从致癌活病毒到灭活病毒再到化学物质,其次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一般采用将化学法和物理法结合起来进行,如将磁、超声、机械等和激光、电相结合,同时添加化学剂以便进一步提高融合率,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始终朝操作方便、简单,便于量化研究,同时融合率又能得到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细胞融合是从细胞水平来改变动物细胞的遗传性,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特定的生物制品,改良培育动物新品种,缩短动物的育种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已广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细胞杂交属于理论生物学范畴,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研究细胞分化、基因定位、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药物定向释放系统、细胞治疗以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用于基因定位和绘制人类基因图谱 JP2 杂种细胞中某一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存在与否与细胞的某一性状表达与否相联系,从而可以实现把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或某一区段上。1967年Weise和Green发现在人和鼠的融合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优先丢失,并证明利用这一特点有可能对人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定位。1970年Ruddle等开始系统地用融合细胞作为实验系统来绘制人类基因图。 2.2 用于生产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 一般认为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不能诱导强的免疫应答反应,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够有效地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无论是在动物研究还是在人体早期临床试验中都证明这是一种方便、安全、可行的方法[4]。并且由于融合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因此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免疫应答,有利于诱发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肿瘤抗原可以肽段或完整蛋白的形式与DCs结合,或者将肿瘤抗原基因转化进DCs中,使其内源性地表达抗原,这两种方法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均有效[5-9],但适于免疫的肿瘤抗原及其基因难以鉴定从而限制了其应用[2],有实验证明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及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直接融合的异核细胞,融合细胞保持了DCs和肿瘤细胞的特性,并且能高效地将未知的肿瘤抗原提呈给免疫系统,今后肿瘤疫苗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疫苗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