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5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 .具体劳动

B .剩余劳动

C .商品的生产形式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劳动二重性学说

B .资本有机构成学

C .剩余价值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13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 .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 .竞争和信用

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 .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 .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 .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 .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 .原料和燃料

B .辅助材料

C .机器设备

D .商业设施

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B

2 . D

3 . B

4 . A

5 . B

6 . A

7 . D

8 . C

9 . D 10 . A 1 1 . D 12 . A 13 . B 14 . C 15 . B 16 . A

17 . C 18 , C 19 . B 20 . C 21 . D 22 . B 23 . A 24 . B25 . A 26 . C 27 . D 28 . C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9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1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2 .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13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 .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

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 .一种资本商品

B .一种商品资本

C .一种所有权资本

D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 一G'

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23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A .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2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 .剩余价值规律()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2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 .创造新的价值

C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9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1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 .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3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4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 .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 .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 .竞争规律决定的

35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6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 .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 .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 .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A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38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 .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 .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39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 .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C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40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1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 .个别资本增大

B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平均利润率下降

4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45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A .资产阶级政党

B .军队、警察

C .监狱、法庭

D .政府机构

46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 .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 .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 .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7 .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 .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49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 .主权在民

B .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 .分权制衡

D .自由、平等、博爱

50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

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

51 .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 .立法权

B .管理权

C .行政权

D .司法权

52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 .操纵选举

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54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A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 .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D .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6 .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 .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 .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 .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 .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CD

2 . ABCD

3 . CD

4 . AB

5 . ABD

6 . ACD

7 . ABCD

8 . ABCD

9 . ABCD 10 . ABC 11 . ACD 12 . CD 13 . BCD 14 . AC 15 . ABD 16 . AD 17 . BC 18 . ABCD 19 . ACD 20 . ABD 21 . ABCD 22 . ABD 23 . CD 24 . AC 25 . ABCD 26 . ABCD 27 . AD 28 . CD 29 . AC 30 . ABD 31 . ABCD 32 . BCD 33 . AD 34 . CD 35 . CD 36 . ACD 37 . BC 38 . BCD 39 . AB 40 . ACD 41 . BCD 42 . ABC 43 . ABCD 44 . BC 45 . BCD 46 . AB 47 . CD 48 . ABCD 49 . ABCD 50 . ABD 51 . ACD

52 . ABCD 53 . ABC 54 . ABCD 55 . CD 56 . ABCD

三、辨析题

1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3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4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顶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6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7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9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10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11 .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收人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人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人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资本、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入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人,谁也没剥削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2 .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13 .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资本循环侧重研究个别资本经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而资本周转侧重研究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而资本周转则主要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有关价值增殖的问题。

与此相适应,它们考察的目的也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主要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资本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要分析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可见,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不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国家的统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在有这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就用这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在有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又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但实质上政权总是操纵在资本手里,不管权力有没有资格限制或其他限制,不管是不是民主共和国,反正都是一样,而且共和国愈民主,资本主义的这种统治就愈厉害,愈无耻。

15 .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治统治,在此基础上兼有社会职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即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自己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和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为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须把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

16 .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8 页)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比,改变了经济奴役形式,为这种奴役做了特别漂亮的装饰,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这种奴役的实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就是雇佣奴隶制。

17 .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私有产权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最神圣和资产阶级最强烈要求的权利。正如列宁所说,以前一切宪法,以至最民主的共和宪法的精神和基本内容都归结在所有制这一点上了。

1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

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

19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为了建立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开始建构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列宁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 '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78 页)

20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念,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单选题 1.关于心动周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短 B.心房与心室有共同舒张得时间 C.收缩期比舒张期长 D、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成反比 E.通常心动周期就是指心室得活动周期 2.每一个心动周期按0、8秒计,房缩期约占: A、 0、1秒 B、 0、3秒 C、 0、4秒 D、 0、2秒 E、 0、5秒 3.有关心动周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一般说得心缩期指心室收缩期 B、心房与心室可以同时舒张,但只能依次收缩 C、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缩短尤为显著 D、全心舒张期指心房与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 E、心房或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4.有关房缩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心室容积最大 B、室内压大于动脉压 C、房内压大于室内压 D、房室瓣仍然开放 E、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 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得时期就是: A、射血期 B、等容舒张期 C、房缩期 D、充盈期 E、等容收缩期 6.等容收缩期得长短主要取决于: A、心率得快慢 B、房室瓣得关闭快慢 C、动脉血压与心肌收缩力 D、半月瓣得关闭快慢 E、房室瓣与半月瓣得功能状态 7.在射血期时,心脏内压力变化就是: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8.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瓣开放之前得时间相当于: A、等容收缩期 B.房缩期 C、等容舒张期 D、射血期 E、充盈期 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就是由于: A.心房收缩得挤压作用 B.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D.心室舒张得抽吸作用 E.骨骼肌得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10.房室瓣开放始于: A.心房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 E.等容收缩期末 11.房室瓣关闭始于: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遍过)

动脉血压增高如何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动脉压↑→搏出量↓→心室余血量↑充血量↑通过异 长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 ⒉能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 节)继续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⒊长期动脉压↑,心肌肥厚,发生病理改变,泵血功 能下降 问题 35 需要评分 5.简要说明心室肌细胞膜Na +通道的特征 ?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电压依从性 ⒉激活快.失活快 ⒊被TTZ 阻断 问题 36 需要评分 6.心肌细胞膜慢Ca2+通道的特征?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激活.失活.复活都较慢 ⒉对Ca2+通透性高 ⒊电压依从性 ⒋可被异搏定等阻断 问题 37 需要评分 7.简要说明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形成机制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内向If (起搏电流)逐渐增强 外向Ik 逐渐衰减 问题 38 需要评分 8.简要说明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⒉阈电位水平 ⒊4期自动除极速度 问题 39 需要评分 9.简要说明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⒈抢先占领 ⒉超速压抑 问题 40 需要评分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说心率加快对心脏 不利 答案 所选答案: 正确答案: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区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动周期为 0.8秒时,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 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 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进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 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 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在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心动周期的时间将发生相应 的变化,但舒张期的变化更明显。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 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而心舒期是心室充盈 的时期,也是心脏得以休息和获得血液供应的主要时期,因此,心率增快时, 不仅不利于心室的充盈,也不利于心室休息和供血,使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 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这对心脏的持久活动是不利的。同时,心率过快 时由于心脏过度消耗供能物质,会使心肌收缩力量降低,加之充盈的不足, 因而会明显降低心输出量。 问题 41 需要评分 2.列表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案 所选答 案: 正确答 案: 将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列表如下: 心音 原因 特点 意义 第一心音 心室肌收缩引起的房室瓣关闭及 音调低.持续 反映心肌收缩力 . 血流撞击心室.动脉壁引起的 时间长 强弱及房室瓣功 . 振动 能状态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早期发生半月瓣迅速 音调高.持续 反映动脉压的高 . 及血流撞击大动脉根部引起 时间短 半月瓣的功能关 . 的振动低 闭及状态 问题 42 需要评分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机制。

机械工程材料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

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目的及其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们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知识,学懂铁碳相图的特征点、线及其意义,了解铁碳相图的应用。 主要内容 1.铁碳合金的相组成 2.铁碳合金相图及其应用 3.碳钢的分类、编号及应用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教学重点 1.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2.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教学难点 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过程 纯铁、铁碳合金中的相 一、铁碳合金的组元 铁:熔点1538℃,塑性好,强度硬度极低,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同素异晶转变。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 由于纯铁具有同素异构转变,在生产上可以通过热处理对钢和铸铁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碳:在Fe-Fe3C相图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化合物Fe3C形式存在;二是以间隙固溶体形式存在。 二、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相:指系统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并以界面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铁碳合金系统中,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相有两种: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是铁素体和奥氏体;金属化合物是渗碳体。这也是碳在合金中的两种存在形式。 1.铁素体 碳溶于 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 或者F表示,为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塑性好,强度硬度低。 2.奥氏体 碳溶于 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 或者A表示,为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塑性好,强度硬度略高于铁素体,无磁性。 3.渗碳体Fe3C:晶体结构复杂,含碳量6.69%,熔点高,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 渗碳体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1)渗碳体的存在能提高合金的硬度、耐磨性,使合金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2)对强度的影响与渗碳体的形态和分布有关: 以层片状或粒状均匀分布在组织中,能提高合金的强度; 以连续网状、粗大的片状或作为基体出现时,急剧降低合金的强度、塑性韧性。 二、两相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强度、硬度及塑性适中。 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室温下为珠光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又硬又脆。

机械设计链传动

第四章 链传动 4-1 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 一、组成:主动轮、从动轮、链条 特点:兼有挠性传动的啮合传动的特点。 与带传动及齿轮传动相比较,其特点有 1)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由于是啮合传动,没有打滑、弹性滑动现象)。 2)传动效率高,闭式0.95 0.98η=。 3)压轴力较小。 4)能在温度较高,多灰尘、湿度较大及有腐蚀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5)中心距适用范围较大。 6)工况相同时,比带传动结构紧凑。 缺点:1)瞬时传动比不恒定,传动不平稳。 2)工作时有噪声。 3)不宜在载荷变化很大和急速反方向的传动中工作。 4)只限于平行轴传动。 5)成本高(与带传动比)。 二、类型 按齿形结构分:滚子链 齿形链:040/0.980.990.950.98m s η≤=一般取。 按用途分:传动链,1220/v m s ≤ 起重链,0.25/v m s ≤ 牵引链,驱动输送带的运输机械24/v m s ≤ 三、滚子链 传动的结构,主要参数,几何尺寸 1、结构 2、参数: 1)链条节距p :滚子链上相临两销轴中心的距离称为节距。 2)齿数:小链轮齿数min 2 17120Z Z ≥ 3)链排数: 123 ,p Z Z Z ≤确定后,P ↑,承载力↑,但链轮直径↑,为此,可 用多排小节距来减小链轮直径。 4)包角12,αα 5)链长L ,链条节数p L ,p L 易取偶数。p L L P =?。 6)传动比12 1221 , n Z i i n Z = = 7)链速:低速0.6/v m s ,中速0.68/v m s =,高速8/v m s 。 8)滚子链链轮 11-7 链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1、受力分析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率 3.心排出量 4.血压 5.中心静脉压 6.微循环 7.自动节律性 8.收缩压 9.舒张压 10.期前收缩 二、填空题 1.成人正常心率为~次/分。 2.心动周期与心率呈比,当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缩短的程度更大。 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期,最低是在期。 4.第一心音的产生标志着;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 5.心室肌细胞的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 开始。 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7.心室肌动作电位的2期平台是同时存在的内向离子流和 的外向离子流处于的结果。 8.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因为。 9.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脉压为。 10.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11.心电图P波代表,QRS波群代表,T波代表,PR间期代表。 12.对于动脉血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微循环中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其主要功能是。 14.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产生效应。 15.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产生效应。 16.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17.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 是。 18.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有和。 19.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在 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上,受体占优势。 20.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反射性地引起外周阻力,心率。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房收缩期 C.等容收缩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 等容舒张期末 2.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K+的平衡电位 E. Na+和Ca2+的平衡电位 3.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E. 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加快 4.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心肌收缩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骨骼肌的收缩为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E. 骨骼肌的收缩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5.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工程材料第四章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第四章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作业(4)答案 1.解释下列现象: (1) 在相同含碳量下,除了含Ni和Mn的合金钢外,大多数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都比碳钢高。

奥氏体形成分为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4阶段。多数合金元素减缓A形成,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亲和力大,形成的合 金元素的碳化物稳定、难溶解,会显著减慢碳及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但为了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又必须使其更多的溶入奥氏体中,合金钢往往需要比含碳量相同的碳钢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保温更长时间。 Co、Ni等部分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因增大碳的扩散速度,使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加快。而Al、Si、Mn等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不大。 阻碍晶粒长大,合金钢需要更高的加热温度,更长的保温时间,才能保证奥氏体均匀化。 (加热温度升高了,但一般不会引起晶粒粗大: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明显,因其形成的碳化物高温下稳定性高,很难完全溶入奥氏体,未溶的细小碳化物颗粒,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有效的阻止晶粒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所以,合金钢虽然热处理加热温度高,但一般不用担心晶粒粗大。 强烈阻碍晶粒长大的元素:V、Ti、Nb、Zr;中等阻碍的:W、Mo、Cr;

影响不大的:Si、Ni、Cu;促进晶粒长大的:Mn、P、B) (2) 在相同含碳量下,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比碳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 性。 回火过程一般分为:马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转变、碳化物类型转变和碳化物长大。 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即在较高温度才出现分解和转变),提高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而保持较大的弥散度。因此,提高了钢对回火软化的抗力,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使得合金钢在相同温度下回火时,比同样质量分数的碳钢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对工具钢,耐热钢更重要),或在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可在更 2 高的温度下回火,而韧性更好(对结构钢更重要。) (3) 为何含C大于0.4%,含Cr大于12%的Cr钢属于过共析钢,含碳1.5%,含Cr12%的钢属于莱氏体钢。 在合金元素的作用下,使得铁碳相图的S点(即﹤﹤0.77%)和E点(即 ﹤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石蜡切片、HE染色 B.冰冻切片、HE染色 C.涂片、H-E染色 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3.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均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我国正常成年女性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 ~150g/L血液 ~150g/L血浆 ~110g/L血液 ~140g/L血液 ~100g/L血液 5.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高尔基复合体 C.残留的线粒体 D.残留的溶酶体 E.残留的核染色质 6.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天 天 天 天 年 7.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8.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有无特殊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9.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颗粒的数量 E.颗粒的染色特点 10.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11.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胞核呈圆形 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来自多核巨细胞 D.细胞核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13.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 ..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多呈肾形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 14.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 ..的是 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 B.在血涂片上呈不规则形 C.胞质中有紫红色的血小板颗粒 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四章)

习题集部分参考答案 4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思考题 1.何谓合金?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哪些? 答: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两类。 2.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有何区别? 答:相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中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能均匀一致的部分。 组织组成物是指显微组织中具有某种形貌特征的独立部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相组成物是不涉及金相形态的。 3.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有什么特点? 答:固溶体晶体结构与组成它的溶剂相同,但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且大多固溶体还保持着良好的塑性。而共晶合金组织为二相混合物时,合金的性能与成分呈直线关系。当共晶组织十分细密时,硬度和强度会偏离直线关系而出现峰值。共晶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易形成集中缩孔,不易形成分散缩孔,铸造性能较好。 4.合金的结晶必须满足哪几个条件? 答:合金的结晶需要满足结构、能量和化学成分三个条件(或者叫三个起伏)。 5.纯金属结晶与合金结晶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形成晶核、晶核长大;能量和结构条件。 不同点:合金结晶还需要“化学成分条件”;从结晶的自由度看,纯金属结晶是一个恒温过程,而合金的结晶常常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进行。 6.固溶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溶剂)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固溶度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特点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有①原子尺寸因素;②晶体结构因素;③电负性因素;④电子浓度因素。 7、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加工硬化是金属在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出现位错的缠结,位错密度增加,造成材料的强度、硬度增加的现象。 弥散硬化是当超细第二相(强化相)大量均匀分布在材料基体中,造成位错运动受阻

第四章 概念自测题

基本概念自测题 一、填空题 1、链传动是靠链条与链轮轮齿的___________传递运动和动力,链条一般无须张紧,传动效率较带传动___________,平均转速比n l/n2=___________,数值稳定。 2、滚子链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个元件组成。 3、滚子链已标准化,其最主要参数为___________。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___________,冲击越___________。 4、滚子链中,外链板与销轴是___________配合,内链板与套筒是___________配合,套筒与销轴是___________配合,套筒与滚子是___________配合。 5、链条长度常以___________表示,链传动设计链节数应选___________数,当选奇数时必须采用过渡链节联接,但此时会产生___________。 6、单排滚子链与链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单排滚子链由两个内链板和两个套筒、两个滚子组成___________链节,由两个外链板和两个销轴组成___________链节。 8、由于多边形效应,链条沿前进方向和垂直于前进方向的速度呈周期性变化,即使主动链轮的角速度恒定,从动链轮的角速度也呈周期性变化,链节距愈___________,链轮齿数愈___________,链速愈___________,变化愈剧烈。 9、主动链轮角速度恒定,只有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从动链轮的角速度和瞬时角速度比ω1/ω2才能恒定不变。 10、链条磨损后,节距变___________,容易发生跳齿或脱链现象。 11、链轮齿数越___________,在相同节距增长情况下越易发生跳齿或脱链现象。 12、链传动的布置一般应遵守下列原则:两链轮轴线应___________,两链轮应位于同一___________内,尽量采用___________或接近水平的布置,原则上应使紧边在___________。 13、对于一般重载的链传动,应选用节距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排链,对于高速重载的滚子链,应选用节距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排链。 14、若不计链传动中的动载荷,则链的紧边拉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入一个选定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 1、套筒滚子链中,滚子的作用是( )。 A.缓冲吸震 B.提高链的承载能力 C.减轻套筒与轮齿间的摩擦与磨损2、链条的节数宜采用( )。 A.奇数 B.偶数 C.奇数的整倍数 3、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 A.避免链条垂度过大啮合不良 B.增大承载能力 C.避免打滑 4、小链轮所受的冲击力( )大链轮所受的冲击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5、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主要原因是( )。 A.链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 B.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 C.链传动只用来传递较小功率 6、在链传动中,限制链的排数是为了( )。 A.避免制造困难’、B.防止各排受力不匀 C.减轻多边形效应

第四章存储器接口

内容
4.1 4.2 4.3 4.5 4.6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与指标 静态存储器与CPU连接 存储器译码逻辑设计 动态存储芯片与CPU连接 只读存储芯片与CPU连接
第四章 存储器接口
Gui Xiaolin Neocomputer Institut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
4.1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
双极型 工艺 MOS型 TTL型 ECL型 电路结构 工作方式 速度很快、功耗大、 容量小 PMOS 功耗小、 容量大 NMOS (静态MOS除外) CMOS
4.1 半导体存储器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 存储容量
b、B、KB、MB、GB、TB、PB
静态MOS 动态MOS 静态存储器SRAM (双极型、静态MOS型): 依靠双稳态电路内部交叉反馈的机 存储信 息原理 制存储信息。功耗较大,速度快,作Cache。 动态存储器DRAM(动态MOS型): 依靠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存储信息。 功耗较小,容量大,速度较快,作主存。 3
– 读写速度
ns、us
– 非易失性
100年
– 可靠性
MTBF
4
一、静态CMOS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4.2 静态存储器(SRAM)
一、静态CMOS存储器原理 二、典型SRAM芯片介绍 三、存储器译码逻辑设计 四、静态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D0~7数据线:传送存储单元内容。 根数与单元数据位数相同。 A0~9地址线:选择芯片内部一个存储单元。 根数由存储器容量决定。 CS片选线: 选择存储器芯片。 当CS信号无效, 其他信号线不起作用。 R/W(OE/WE)读写允许线 打开数据通道,决定数据的传 送方向和传送时刻。
5 6
1

(完整版)接口考试试题第4章(8255)

一、选择题 2.8255A在方式1工作时,端口A和端口B作为数据输入输出使用,而端口C的各位分别作为端口A和端口B的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其中作为端口A和端口B的中断请求信号的分别 是端口C的() A. PC4和PC2 B.PC5和PC1 C.PC6和PC7 D.PC3和PC0 D 3.8255A的端口A或端口B工作在方式1输入时,端口与外设的联络信号有()。 A. 选通输入STB# B. 中断请求信号INTR C. 中断允许信号INTE D. 输入缓冲器满信号IBF A 4.当8255A的端口A和端口B都工作在方式1输入时,端口C的PC7和PC6 ()。 A. 被禁止使用 B. 只能作为输入使用 C.只能作为输出使用 D. 可以设定为输入或输出使用 D 7.8255A的A 口工作在方式2时,B 口()。 A. 可工作在方式0 或方式1 B. 可工作在方式1 或方式2 C. 只能工作在方式1 D. 只能空着 A 8.8255A 用户可以用命令字设置() A. A 口和B 口均可工作在方式0或方式1或方式2 B. A 口工作在方式0, B 口工作在方式1 C. A 口工作在方式1, B 口工作在方式1或方式2 D. A 口工作在方式2, B 口只能工作在方式1 B 10. 当8255A工作在方式1时,端口C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作为端口A和端口B的控制信息 和状态信息。这两个部分的划分是() A.端口C的高4位和低4位 B. 端口C的高5位和低3位 C.端口C的高3位和低5位 D. 端口C的高6位和低2两位 B 11. 8255A工作方式设置为方式1时,CPU与外设通信() A. 可以采用查询方式传送,或者采用中断方式传送 B. 只能采用中断方式传送 C. 可以进行双向方式传送 D. 只能采用无条件传送方式或查询方式传送 A 14.假定对8255A进行初始化时所访问的端口地址是0CBH并将其A端口设定为工作方式1输出,则A端口的地址是()。 A. 0C8H B. 0CAH C. 0CCH D. 0CEH 本题答案为A。 16. 当8255A工作于方式2时,要占用几条联络信号线()。 A . 2 B . 3

工程材料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培训资

工程材料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1、什么是滑移与孪生?一般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为什么在锌、镁中易出现孪晶?而在纯铜中易产生滑移带? 答: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 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变形,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 铜是面心立方,锌、镁是密排六方,故在锌、镁中易出现孪晶,而在纯铜中易产生滑移带。 2、根据纯金属及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可以有几种强化金属性能的方式?答: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称细晶强化。 单相固溶体合金组织与纯金属相同,其塑性变形过程也与多晶体纯金属相 似。但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称固溶强化。 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 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方法称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 3、用手来回弯折一根铁丝时,开始感觉省劲,后来逐渐感到有些费劲,最后铁丝被弯断。试解释过程演变的原因?

答:用手来回弯折一根铁丝时,铁丝会发生冷塑性变形。随着弯折的持续,铁丝的冷塑性变形量会增加,从而发生加工硬化,此时,铁丝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故逐渐感到有些费劲。进一步弯折时,铁丝会因为超过疲劳强度而被弯断。 4、什么是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 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 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均匀的等轴晶粒。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称再结晶。 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金属的晶粒越粗大,加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变形均匀程度的影响。 5、当金属继续冷拔有困难时,可以通过什么热处理解决?为什么? 答:再结晶退火。在对金属进行冷拔时,随冷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会发生加工硬化,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从而导致冷拔越来越困难。此时,若对其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均匀的等轴晶粒。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加工硬化消失。此时再进行冷拔则容易的多。 6、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粗大的铸造晶粒及组织?为什么? 答:不能。铸造是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在铸造过程中,熔融金属因冷却而成形,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再结晶退火是将冷变形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组织发生复原的一种工艺。对于没有塑性变形的铸造物件,是不能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粗大的铸造晶粒及组织的。 7、金属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工程材料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doc

1 、什么是滑移与孪生?一般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为什么在锌、镁中易出现孪晶? 而在纯铜中易产生滑移带? 答: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 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变形,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 铜是面心立方,锌、镁是密排六方,故在锌、镁中易出现孪晶,而在纯铜中易产生滑移带。 2 、根据纯金属及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可以有几种强化金属性能的方式? 答: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称细晶强化。 单相固溶体合金组织与纯金属相同,其塑性变形过程也与多晶体纯金属相似。但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称固溶强化。 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方法称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 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 3 、用手来回弯折一根铁丝时,开始感觉省劲,后来逐渐感到有些费劲,最后铁丝被弯断。试解释过程演变的原因? 答:用手来回弯折一根铁丝时,铁丝会发生冷塑性变形。随着弯折的持续,铁丝的冷塑性变形量会增加,从而发生加工硬化,此时,铁丝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故逐渐感到有些费劲。进一步弯折时,铁丝会因为超过疲劳强度而被弯断。 4 、什么是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 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均匀的等轴晶粒。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称再结晶。 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金属的晶粒越粗大,加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变形均匀程度的影响。 5 、当金属继续冷拔有困难时,可以通过什么热处理解决?为什么? 答:再结晶退火。在对金属进行冷拔时,随冷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会发生加工硬化,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从而导致冷拔越来越困难。此时,若对其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均匀的等轴晶粒。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加工硬化消失。此时再进行冷拔则容易的多。

工程材料习题第四章

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 影响钢的冷脆性的主要元素是( )。 A.S B.P C.Mn D.Si 2. 20CrMnTi钢根据其所含的碳量和合金元素,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使用。 A.合金渗碳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滚动轴承钢 3. 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 A.Mn,P B.Mn,Ti C.Ti,V D.V,P 4. 除()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Co B.Cr

D.Ti 1. 20CrMnTi钢中T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铁素体 B.提高淬透性 C.细化晶粒 D.提高回火稳定性 2. 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热处理。 A.淬火+高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退火 3. 要制造一批锉刀,请选择合适的材料。 A.45 B.9Mn2V C.T12 D.7Cr17 4. 下列材料中淬硬性高的是。 A.18CrNi3 B.9Mn2V C.40Cr

1. 下列材料中油淬临界直径最大的是。 A.25Cr2Ni4W B.20MnVB C.40Cr D.65Mn 2. 钢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是() A.Fe、Mn B.Cr、Co C.V、Ti D.Si、Mn 3. 影响钢的热脆性的主要元素是() A.S B.P C.Mn D.Si 4. 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 B.Cr12Mo钢经淬火低温回火 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1. 二次硬化是指()的硬化现象。

工程材料第四章

第四章结构钢及其选用 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 影响钢的冷脆性的主要元素是(B)。 A.S B.P C.Mn D.Si 2. 20CrMnTi钢根据其所含的碳量和合金元素,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A)使用。 A.合金渗碳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滚动轴承钢 3. 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C)。 A.Mn,P B.Mn,Ti C.Ti,V D.V,P 4. 除(A)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Co B.Cr C.Mn D.Ti 5. 20CrMnTi钢中T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C)。 A.强化铁素体 B.提高淬透性 C.细化晶粒 D.提高回火稳定性 6. 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C)热处理。 A.淬火+高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退火 7. 要制造一批锉刀,请选择合适的材料(C)。 A.45 B.9Mn2V C.T12 D.7Cr17 8. 下列材料中淬硬性高的是(B)。 A.18CrNi3 B.9Mn2V C.40Cr D.50 9. 下列材料中油淬临界直径最大的是(A)。 A.25Cr2Ni4W B.20MnVB C.40Cr D.65Mn 10. 钢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是(C) A.Fe、Mn B.Cr、Co C.V、Ti D.Si、Mn 11. 影响钢的热脆性的主要元素是(A) A.S B.P C.Mn D.Si 12. 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 B.Cr12Mo钢经淬火低温回火 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D.T8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 13. 二次硬化是指(B)的硬化现象。 A.渗碳处理后的二次淬火 B.某些钢在回火后硬度进一步提高 C.变形过程中强度、硬度升高 D.某些钢在淬火后硬度提高 14. 40MnVB钢中V元素的主要作用是(B) A.强化铁素体 B.细化晶粒 C.提高回火稳定性 D.提高淬透性 15. 40Cr钢根据其所含的碳量和合金元素,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C)使用。 A.滚动轴承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合金渗碳钢 16. 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A) A.高淬透性钢 B.中淬透性钢 C.低淬透性钢 D.对淬透性能没有要求 17. 60Si2Mn钢根据其所含的碳量和合金元素,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B)使用。 A.滚动轴承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合金渗碳钢 18. 对38CrMoAl钢进行渗氮处理,渗氮时的加热温度为(B) A.Ac1以上 B.Ac1以下 C.Ac3以上 D.Accm以上 19. 40钢和40Cr钢加热到AC3以上保温,随炉冷后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两种钢中珠光体的相对含量(C) A.相等 B.40钢比40Cr钢多 C.40Cr 钢比40钢多 D.珠光体含量与Cr元素无关 20. 以下属于中合金钢的是(C)(WE为合金元素的总含量) A.3%≤WE≤5% B.4%≤WE≤8% C.5%≤WE≤10% D.6%≤WE≤15% 21. 20CrMnTi钢的渗C温度范围是(A)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四章习题答案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章习题解答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说明原因并改正。 (1)伪指令在汇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进制代码。 (2)宏和过程的相同之处是都可用于简化源程序书写、精简目标代码。 (3)在计算机中,高级语言通常需要转换为汇编语言后才能执行。 (4)汇编语言程序上机一般包括编辑、汇编、链接和调试几个步骤。 答:(1)正确。 (2)错误。宏不能精简目标代码。 (3)错误。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或解释后直接转换为目标代码。 (4)正确。 2.已知数据和符号定义 A1 DB ? A2 DB 8 K1 EQU 100 判断下列指令的正误,并说明错误指令的原因。 (1)MOV K1,AX (2)MOV A2,AH (3)MOV BX,K1 MOV [BX],DX (4)CMP A1,A2 (5)K1 EQU 200 答:(1)错误。K1是符号常数,在此处相当于立即数100,故不能做目的操作数。 (2)正确。 (3)正确。 (4)错误。A1、A2都是字节变量,相当于两个存储器单元,故不能同时出现在一条指令中直接进行比较。 (5)错误。用EQU定义的符号不能重新赋值,除非已用PURGE解除了原值。 3.若数据段中有定义 N UM1 EQU 23H N UM2 DW 0 则指令MOV NUM2,NUM1 的源、目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以及指令执行后NUM2+1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指令MOV NUM2,NUM1的源操作数使用立即数寻址,目的操作数使用直接寻址。指令执行后NUM2+1单元的内容是0。 4.设DS=6000H,BX=8432H,SS=5000H,SP=3258H,内存69632H~69635H单元的内容依次是00H、11H、22H、33H。4字节指令CALL DWORD PTR [BX+1200H] 本身位于2000H:3250H处的双字单元中。当8086执行该指令后转移至子程序入口时,CS、IP、SS、SP各寄存器以及栈顶2个字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答:执行结果为CS=3322H,IP=1100H,SS=5000H,SP=3254H,栈顶的两个字即

微机基本知识及接口第四章知识题目解析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章习题解答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说明原因并改正。 (1)伪指令在汇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进制代码。 (2)宏和过程的相同之处是都可用于简化源程序书写、精简目标代码。 (3)在计算机中,高级语言通常需要转换为汇编语言后才能执行。 (4)汇编语言程序上机一般包括编辑、汇编、链接和调试几个步骤。 答:(1)正确。 (2)错误。宏不能精简目标代码。 (3)错误。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或解释后直接转换为目标代码。 (4)正确。 2.已知数据和符号定义 A1 DB ? A2 DB 8 K1 EQU 100 判断下列指令的正误,并说明错误指令的原因。 (1)MOV K1,AX (2)MOV A2,AH (3)MOV BX,K1 MOV [BX],DX (4)CMP A1,A2

(5)K1 EQU 200 答:(1)错误。K1是符号常数,在此处相当于立即数100,故不能做目的操作数。 (2)正确。 (3)正确。 (4)错误。A1、A2都是字节变量,相当于两个存储器单元,故不能同时出现在一条指令中直接进行比较。 (5)错误。用EQU定义的符号不能重新赋值,除非已用PURGE解除了原值。 3.若数据段中有定义 N UM1 EQU 23H N UM2 DW 0 则指令MOV NUM2,NUM1 的源、目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以及指令执行后NUM2+1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指令MOV NUM2,NUM1的源操作数使用立即数寻址,目的操作数使用直接寻址。指令执行后NUM2+1单元的内容是0。 4.设DS=6000H,BX=8432H,SS=5000H,SP=3258H,内存69632H~69635H单元的内容依次是00H、11H、22H、33H。4字节指令CALL DWORD PTR [BX+1200H] 本身位于2000H:3250H处的双字单元中。当8086执行该指令后转移至子程序入口时,CS、IP、SS、SP各寄存器以及栈顶2个字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答:执行结果为CS=3322H,IP=1100H,SS=5000H,SP=3254H,栈顶的两个字即断点地址,为2000H:3254H。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搏出量的调节:搏出量的多少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肌收缩越强, 速度越快,射出的血量就越多。 ?异自身调节:正常情况下,心肌肌小节的初长度比最适初长 度小,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的增加,使初长度增加,进而使搏出量增加。异长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它收到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因素的影响,如兴奋时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横桥活化的数量,ATP酶的活性等。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但后负荷持续过高,超过心肌代偿能力,搏出量将减少。 (2)心率:心率在每分钟40~160次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率超过每分钟160次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增加心室 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可见,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而过快或过慢时,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1)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4)大动脉弹性: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比值增大,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比值减 小,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比值减小,动脉血压下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