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力复习学案

浮力复习学案

浮力复习学案
浮力复习学案

《浮力》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浮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浮沉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

1.学生对浮力的求法不会选公式。

2.学生不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学生对浮力计算题感觉无从下手。 三、【典型例题】

1.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2.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4所示。通过胶管A 从烧 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 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 管吸气,烧瓶将会( ) A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3.某物体重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牛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 A 、一定为0.3牛 B 、 一定为0.5牛 C 、可能为0.2牛 D 、 可能为O.4牛 4.(邵阳)2010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入到海面下3759m 深处,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深潜技术的国家。潜水器没入水中后,在水中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浮力逐渐变小,压强逐渐变大

B .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变大

C .浮力逐渐变大,压强逐渐变小

D .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变小 5.(黔南州)一长方体铁块按如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 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 关系的图像是( )

6.(济宁)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 )

A .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 .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 .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 .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7.(成都)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8.如图,在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盛有质量不同的同一液体,将三个相同的铁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容器底部所受铁球的压力相比较是:…………( )

A 、甲最小

B 、乙最小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9.如上题图,在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三个相同的铁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容器底部所受铁球的

压力相比较是:…………( )

A 、甲最小

B 、乙最小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10.某物体质量50g ,将它浸没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40g ,因此物体在水中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11.把一个塑料袋装满水,扎紧袋口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重力是9.8N ,将它的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塑料袋受到的浮力是 。(塑料袋的体积及重力忽略不计)

12.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把质量相同的实心的铜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浮力

( )

A .铜块的大

B .铁块的大

C .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

确定 13.(义乌)如图甲所示,实心物体 A 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方向是__。把物体A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A 的体积是______m 3。(g 取10N/kg )

四、【同步测试】

1.一个均匀的物体挂在弹测测力计上,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9.6N ;当物体一半浸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14.7N 。求:

(1)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的密度

2.一物体的质量为2Kg ,体积为3x10-3m 3,将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该物体 (上浮∕下沉),待物体静止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m 3。 12.“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25000t ,当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排开的海水体积是多大?(海水的密度近似认为是水的密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浮力导学案

第二节认识浮力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沉浮的条件。 3、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习惯。 重点:称重法测浮力。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其使用规则有哪几条?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尝试学习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 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方向是: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力。 4.你觉得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它与重力方 向。 课堂学习 一、什么是浮力: 1.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么现象?木块受到重 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 实验结论:1、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 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 是。 [及时练习1]如右图,作出水中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及时练习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 如右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 应是() A.F1B.F2C.F3D.F4 2.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1、仔细阅读教材64页“测量浮力”的内容,并结合右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体在空气中称为 N;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的重力变化了吗? ②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为 N,为什么示数会变小呢?因为 ③如右图2所示,你能否作出物体中水中时的受力分析,求出浮力的表达式吗?F 浮 = ④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为: 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公式:F 浮 = 。 [及时练习3]如右图所示,小明用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及时练习4]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N。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学: 【预学目标】 1.巩固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并整理好浮力的四种记算方法。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3.会应用浮沉条件分析一些实例。 【预学内容】1-2必做。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用F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当F>G时,物体,当F=G时,物体,当F

应用: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浮力大小 1.比较如图同一个物体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球<F碗B.F球>F碗 C.F球=F碗 D.F球≥F碗 3.一艘潜艇保持深度不变(悬浮),从海里潜行到河里,则该潜水艇受到 的重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潜艇在同一水域中由某一深度继续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又如何变化? 5.如图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 A.向上运动B.仍然静止 C.向下运动 D.向上、静止、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1831467.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浮力的计算,能利用复利计算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2、直接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利用他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知道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与检测 (浮力) 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____的, 2、浮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______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浮力是由于物体 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F浮=P下S-P上S 3、称重法测量浮力时先测出物体的重力,再用测力计吊着物体浸入液体中十测力计的示数会 _________,测力计示数减小的这部分就等于浮力。F浮=____________ 4、影响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浮力_________,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_________。将物体用测力计吊着逐渐没如水中的过程中,浮力逐渐_________,测力计的示数逐渐_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后浮力_________,测力计示数_________。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用 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___________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F拉=___________ 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___________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___________ N。 (4)比较F浮和G排 的大小,可以发现:F 浮___________G排。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 2.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录像播放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 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完成导学案练习题1,2题及课件第一题。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

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原理; 师: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想出了办法,请同学们翻书到174页,回顾阿基米德原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公式→公式推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然后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实验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题,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N,方向。 延伸: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引导学生画受力分析图,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 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 如图7中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 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 量。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分别是F 1、F 2 、F 3 、F 4 。由四个图中两个图 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延伸:如果石块换成木块,哪个步骤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石块和木块的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去掉拉力,石块会下沉,最终沉底,三力平衡;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静止 时漂浮在页面上,步骤b不同。 3 .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 如果它受到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A.1.8N B.1.6N C.0.2N D.0N

浮力导学案

第一节浮力 第1课时初步认识浮力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 3.知道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用,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二、基础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9-50,5min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浮力的方向是,请你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出边长为a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3.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如图甲所示,所受的浮力为,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乙所示,所受的浮力为。 4.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三、达标训练 1.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2.水鸟在水中游动时,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这个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 A.空气、鸟 B.水、鸟 C.地球、鸟 D.鸟、水 3.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 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海滨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 B.在空中漂浮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C.将一石块扔到水中,在其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 D.在水中浮起的木块受到浮力5.游泳的人从河边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 A.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D.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6.下列关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只有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才能测量浮力 B.测量中,铁块始终只受两个平衡力作用 C.浮力大小等于铁块分别在空气、水中时,弹簧测力计指针静止时两次示数的差值D.实验原理是牛顿第一定律 7.在浅海中潜入海底观光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方式之一.人从水下2m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他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变化的情况是( ) A.浮力不变 B.浮力逐渐变大 C.压强逐渐变小 D.压强逐渐变大 8.小华选取了一个重为4.ON的铁块放入水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5步操作.下列四个图象中,能够反映“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是( ) 9.如图所示,甲和乙与容器侧壁、丙与容器底部紧密固定在一起(物体与侧壁、底部之间没有水),四个物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为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如图所示是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你认为鱼的 说法是正确的,因为 11.(1)如图a,一个球在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静止 在水面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 条件,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2)石块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将石块悬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图b实验,物重G= N. (3)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c实验,手对 物体竖直向上的托力F2= N. (4)当物体浸没水中后,如d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 N,浮力方向是. 10.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有关系. (3)实验中他采用了的研究方法.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浮力》 一、教材分析 材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也给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他要积极参与到里面。所以学生对这种课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浮力概念比较抽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区探讨,得出结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者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a)、(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知: 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 学生个别回答。(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 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活动:9.8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 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当铁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有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活动:9.9 浮力的大小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塑料袋等。

浮力复习(学案)

F 浮 G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执笔: 訾刚 审核: 陈杰 内容: 浮力复习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 总案数 21 备课时间: 2014.4.22 授课时间: 2014.4.28 学生姓名: 学 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会判断物体浮力大小 学法指导 “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 叫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 。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和物体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 液 V 排g =ρ 物 Vg ρ物=( V 排/V )·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考查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必做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复习过程】 一、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二、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 浮=F 下 -F 上 。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 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 下 大于上表 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 上 ,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就是F 浮 = G 排 =ρ 液 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五、浮力的计算(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法的相互转化、熟练掌握)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原理法F 浮=ρ液gV 排 4、平衡法F 浮=G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平衡法(F 浮=G )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下的浮力计算。F 浮=G 物=ρ物V 物g (推导可得:ρ液V 排g=ρ物V 物g )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 、B 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 A 、m B ,体积为V A 、V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 >ρB >ρ乙,则: 1.若V A =V B ,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2.若V A =V B ,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3.若m A =m B ,将A 、B 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4.若m A =m B ,将A 、B 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解:计算浮力时,首先判断物体的漂浮状态,然后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套用正确的计算公式。由ρ甲 >ρA >ρB >ρ乙可知: A 、 B 在甲溶液中,是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A 、 B 在乙溶液中是沉底状态,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甲溶液中:F 甲A =G A =ρA V A g F 甲B =G B =ρB V B g 乙溶液中:F 乙A =ρ液gV 排=ρ乙V A g F 乙B =ρ液gV 排=ρ乙V B g 所以: 1、B A B B A A B A ρρV ρV ρF F ==甲甲 2、11 V ρV ρF F B A B A ==乙乙乙乙 3、乙乙 乙乙甲ρρρm ρm V ρV ρF F B B B A B A A B A === 4、A B ρρm ρm ρV ρV ρF F B A A B A B A 乙乙 乙甲乙== = 六、浮力的应用 轮船: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 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当向水舱内注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将下沉。 气球和飞艇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当向气囊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其体积增大,排开空气的体积增大,所受的浮力增大,将上浮。 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的,其原理的浮力等于重力。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

浮力总复习(全面内容超详细)

个性化辅导教案 授课时间: 2013年5月日备课时间: 2013年5月 15 日年级:初三科目:物理课时:2 学生姓名: 课题:浮力总复习老师姓名:张婉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求浮力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 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3)说明: G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完整word版,《浮力》导学案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浮力。(重点)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 3、知道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重点) 【知识链接】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和。 【课堂导学】 一、自主预习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这个力叫做浮力。 2、在生活中,我们用手提着一个物体,慢慢把它浸入水中,是觉得轻了还是重了? 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4、河中的桥墩受不受到水的浮力呢? 5、你觉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说出你的猜想: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二、合作、探究 1、实验体验: (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中,你的手觉得有一个向的力。 (2)、用手提着系石块的细线,感觉一下拉力的大小,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觉得了。(填“重”或“轻”)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合作探究:测量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再将石块浸没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示数;(3 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之。表达式:F浮= 。 【应用知识】石块的重为16N,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N。 3、浮力产生的原因(1)观看视频。 (2)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 因:。总结:F浮= 。 【我会做】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0N,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是N。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猜一猜: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等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 (1)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2)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使石块浸得更深,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认识浮力导学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9.1 认识浮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学习一种实验方法——类比实验法。 学习重点:1.认识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过程 结合课本P169 页,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浮力现象。试分析生活中见到 的各种浮力现象,提出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 思考:什么是浮力?如何测求浮力的大小?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点一】感受认识浮力 实验器材:物理书、塑料瓶、乒乓球、烧杯、水、氢气球、气球。体验活动:感受浮 力。 托在手中的物理书不会掉下来,是因为书受到手向上的力,漂浮在水中的塑料瓶不会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力。手中的氢气球一松手会 观察思考认识浮力: 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向运动,原因是它受到 的力,最后在水面上。 2. 儿童喜欢玩的氢气球,一松手会飞向空中,是因为氢气球受到 的力。 分析: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从二力平衡的角度看,能静止漂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或漂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由于它们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因此必定有一个竖直向的力和它们相平衡,我们把这竖直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由此分析可得到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静止漂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F 浮力= 总结: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称为浮力结论:a.浮力的概念:浸入 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填方向)托的力。 b.浮力方向:_ _ c.浮力 的施力物体是:

跟踪练习:

1.漂浮在水面上静止的木快受到力和的作用,其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它们的大小是的。 2.静止在空气中的气球受到力和力的作用,其施力物分别是和 3.把一个塑料球放到水中(如图所示)它受到的浮 力方向是,若将杯子倾斜放 置,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思考:沉入水底的石头受浮力吗? 【学点二】: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一)探究液体和气体的浮力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线。 〖小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依照教材P170 图9-3 完成实验。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读出物重为 牛,用手向上托石块,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小,则手对它向上托的力大小为牛,再将石块浸在水中,石块下沉,水对它向上托吗?把石块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为水。通过实验法,认识浮力。 〖问题1〗观察教材P170 图9-3 实验,独立完成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在水中的示数为F/= N,G- F/= N。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即浮力) 〖问题2〗观察教材P170 图9-4 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 结论: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气体的_ 力。 (即浮力). 〖归纳〗根据以上实验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浮力的测量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钩码。 实验:将一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读数 G=10N,再将钩码浸入水中,记下读数 F=8N,比较两个力的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