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寿光市建桥学校李会云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

2.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通过百度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3. 增强合作意识,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4. 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分成“地形环境组”、“黄河历史组”“黄河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黄河现状组”“保卫黄河组”六个小组,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形成文稿或者制作成幻灯片,准备参加讨论在小组或全班交流。三、活动过程

(一)导课这节课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二、展示活动目标

学生读活动目标。

三、各小组依次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一)“地形环境”小组的代表介绍探寻黄河的情况

地理组代表利用网络展示搜索成果(地理环境、流域慨况)

(1)黄河源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ka)拉山北麓(lu)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九曲黄河: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

沿岸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壮观、美丽、迷人。(二)“黄河历史组”的代表展示网络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历史文化。

110万年以前,蓝田人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细石器文化:如陕西的大荔人、山西沁水下川等地;新石器时代: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青铜器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黄帝、炎帝: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皇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皇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三)黄河故事组展示网络搜集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等等。

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架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

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

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四)黄河诗词组展示网络搜集的诗词。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教师:黄河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她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谁知道和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诗词等。

成语:(1)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2)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负石赴河、河不出图、问鼎中原、鱼烂河决、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

古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五)“黄河现状组”展示网络搜集的黄河触目惊心的现状。(利用网络展示水断流、水污染、流失图片资料)

1、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河段曾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河段,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

2、污染:对 7247 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 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用水源功能,其中,有 1779 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 5 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

3、黄河污染。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白沫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

4、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本來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的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淤

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再者,光禿的地面,亦使地面径流加速集中汇入河流。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能力的农作物。

5、在三门峡市,许多市民感到自来水有异味,只好花钱买邻近地区的井水、泉水吃,从而出现了“守着黄河买水吃” 的怪现象。(六)保卫黄河组讲治理黄河措施。

1、为拯救黄河,政府专门成立了治黄河水利委员会。

2、兰州市人民政府为保障黄河水质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3、兰州市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保障了黄河下游的水质安全。

如何治理黄河?

同学们讨论然后发言。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于后人!

(七)课堂小结

6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最新整理)

6* 黄河颂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峰(巅)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美丽的母亲河——黄河(演讲稿)

美丽的母亲河 ———黄河 它是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中华民族那千千万万个辉煌,它就是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 儿时家住黄河岸边,朝夕与河相伴,自幼听长辈讲它那动人的传说,春天看它生机盎然,夏天看它热情奔放,秋天看它波澜壮阔,冬天看它银装素裹。 外地求学之后,闲暇之余常漫步于河边,此时印象中的黄河柔美与狂野并存。安静的黄河,就像一条玉带般蜿蜒盘旋与河道之中,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蓝的天空,洒向波光粼粼的河面,犹如玉带上镶嵌的钻石,闪耀晃动的光芒跳入眼帘,惹人喜爱,美不胜收。大堤上的垂柳亭亭玉立,清风徐来,随风飘散着她柔软的秀发,婉约可人。引黄闸前的河水拥挤着,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奔跑于纵横交错的沟渠之中,犹如甘霖般滋润了沿黄干枯的农田,为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母亲河,安静祥和,温柔善良,伟大无私,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 汛期来临,奔涌而下的黄河犹如嘶吼的巨龙,浑黄激流的河水是它强壮雄伟的身躯,在河道之中狂暴的翻涌着,激起的金黄色浪花,层层叠与水面之上,如金色般的鳞片,庄重威严,让人心潮澎湃。临岸而立,奔腾的水汽夹杂着愤怒般的狂啸迎面扑来,激昂的水花冲撞之后,撕扯的碎片四散溅开,洒落衣襟之上,回想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黄河岸边纵横沙场的豪迈霸气,忆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

自天涯”的满腹豪气,此时壮阔的景像与历史的厚重感彼此交融,作为炎黄子孙,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释怀。 党领导下治理黄河70余年历程,岁月峥嵘,波澜壮阔,成就斐然。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着人民治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我们将在党的旗帜引导下,怀揣治黄梦想,共同团结奋战一线,为千万年来祖先们的治黄意愿而战,让黄河能够造福两岸千秋万代,继而让我们的“母亲河”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

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黄河之水天上来 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永年五中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关爱母亲河,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 【难点】如何将博大的事物写的细致传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引读 二、走进新课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即兴()皋兰山()埋怨()滂沱() 狂飙()万仞摩天()舷窗()苍莽() 哺育()璎珞()巉岩()霁雨() 2.解释下列词语: 滂沱:狂飙: 惊涛骇浪: 3.填空: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现代。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再跳读课文,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我从__乘飞机到__,这里的黄河太,令我。(2)在离不远的,黄河向我展示了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是在从飞回的飞机上。 五、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2、精读第四段找出表明作者写景角度的词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3、从第七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两次写到牧羊人的歌声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

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李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 (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进行简单评述。 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流xia(泻)发yuán(源)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 一、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 1、课外阶段。 2、课内阶段。 活动安排: 1、课外阶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⑴ 申报阶段: 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 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 ⑵ 收集阶段:

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⑶ 整理阶段: 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 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 2、课内阶段: (作品展示、口头汇报) ⑴ 汇报阶段: 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 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 ⑵ 展示阶段: 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 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 ⑶ 竞赛阶段: 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 (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⑷ 感悟阶段: 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 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 二、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学唱与模仿过程中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黄河船夫曲》,表现歌曲情绪。了解并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3知识与技能 准确学唱歌曲,尝试表现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 重点 感受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准确演唱歌曲,了解并体会旋律中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能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准确表现歌曲情绪教 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音频,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分析歌曲含义,导入新歌教学。 2、导语:这首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乐章的歌曲,表现了船夫们紧张激烈地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画面,下面再来听一首民歌,联想一下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新歌教学。 1.请欣赏民歌版的《黄河船夫曲》 2、歌曲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3、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4.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船夫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2)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3)聆听歌曲,找出旋律中重复的乐句。 4)介绍“重复”手法 师: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一种发展旋律的重要手法。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谈话: 师:《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 生答:完全重复 师: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模仿船夫们重复划船的动作,加深聆听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5)分析歌曲结构 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 6)拍打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o |....

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

6* 黄河颂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 峰(巅) 流xiè(泻) 发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滔滔黄河导学案

滔滔黄河导学案石桥子初中主备人白桂彩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重点)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课前延伸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河湖知识,阅读《地理图册》P20“黄河流域”,完成下表下图: 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桃花峪、南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二、课内探究 1、黄河各河段及水文特征 ①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多,落差,丰富 ②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多 思考:中游多泥沙的原因及危害 ③下游:流经,河床,水流,泥沙,形成 2、母亲河的奉献 黄河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在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它是的关键性工程,在发挥综合效益

3、拯救母亲河(1)凌汛 ①含义: ②河段: ③危害: ④措施: (2)断流①自然原因 a水资源,平均径流量 b降水季节分配,冬春期易造成断流 ②人为原因a上中游沿岸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影响 径流量b 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 ③解决方法: (3)地上河 a该图表示黄河___________河段,称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该河段存在的巨大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防止灾害,在该河段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治黄河 由于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所以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___。黄河泥沙90%来自哪里? _________ ,因此治黄的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在上中游_________________,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

母亲河—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段点等基本情况 2.能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以及支流 3.能根据地形的特点说出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以及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说出治理黄河的措施 [重难点] 重点: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以及拥有的支流,黄河每个河段的特征 难点:治理黄河的措施,利用地图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学媒介]多媒体 [课前准备]桌子摆成“几”字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黄河黄》 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一堂课-《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宜人的气候,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那今天就让我们亲临母亲河,一睹母亲河的风貌,让我们走进母亲河。 展示ppt:第一篇:走进黄河 二、教学过程 黄河诗句知多少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黄河的诗句。 师:关于黄河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李白有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图册找出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 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渤海。 师:黄河的干流自西向东流,和我们中国汉字中的哪个字形状比较接近呢?生:几字 师:对,黄河呈现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我们今天在教室里坐的位置也是一个几字型。 请同学们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 师:那黄河全长多少?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生:54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师:黄河可分为三个河段,请同学们找出黄河的分段点 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黄河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并在同学当中找到源头、入海口、河口、孟津这四个同学。 分组讨论 把学生按照自己所在的河段分成上、中、下游三队,讨论所在的队流经的省区,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1新人教版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 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 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跟我做”游戏 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谈声音特点。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 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 2、揭示课题。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 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

1、找一找。——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2、看一看。——看船夫图片。 3、唱一唱。——跟琴,第一主题模唱。 4、画一画。——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 5、动一动。——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 6、演一演。——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 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分段欣赏:第二主题欣赏 1、过渡语。 2、听第二主题。 3、跟琴学唱。 4、“考考你”题目,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两种不同主题形象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分段欣赏:尾声及创作背景 1、过渡语。 2、听尾声,提出如何理解“决一死战”? 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4、观看珍贵历史视频。 5、谈感想,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完整欣赏:乐曲结构 1、划分歌曲结构。 2、教师表演钢琴协奏版《黄河船夫曲》片段。 划分歌曲:课堂学习效果检验 1、将学生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入知识宝库。 2、小结,下课。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知识整理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训练题 整理:胡玉琴 一、黄河知识积累。 1、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2 345 大禹治理黄河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6 郑国、夏禹 7: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8 A.新石器文化时期 B.青铜器文化时期 C 细石器文化 :白日依山腾紫气,黄河入海涌春潮。 二、【训练题】 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怀吧! (一)设计主题语、宣传标语、公益广告。 1、 请给这次活动拟一条主题语: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走近黄河 2、 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3、请你设计一则保护黄河公益广告(要求简明,有创意。) 示例①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②黄河清,天下平 4、把“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改为用修辞手法的温馨提示语:爱护黄河,就像爱护我们的血脉! (二)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1、示例1:(1)举办黄河图片展览(2)举行黄河诗歌朗诵会(3)举行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4)举办有关黄河演讲比赛(5))举行关于黄河征文比赛 示例2:举行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的征文比赛。(1)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2) 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2、请你选择以上一种活动形式设计活动步骤。 示例1 活动形式:举行黄河诗歌朗诵会。 活动步骤:(1)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诗歌朗诵会开始。( 2)选手上台进行诗歌朗诵。(3)评委点评、颁奖。(4)主持人致结束语,宣布活动结束。 示例2 活动形式: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活动步骤(1)主持人致开场白(2)进行文艺表演(3)主持人或语文老师总结。 (三)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了解黄河的文化(至少从三个方面说明)。 1、示例①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黄河历史。②收集与黄河有关的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③收集常用的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等。 有什么变化? (四)提建议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给有关部门提出治理黄河的建议。(至少两条以上) 示例:①加大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②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水矛盾。③沿河各流域、各部门齐抓共管治理黄河。 示例2:①加大黄河沿岸植被保护。②加大宣传力度,保护母亲河。③加大监督管理和处理力度。 2、有关黄河图片展览之后,要进行诗歌朗诵会,可是选手却没有准备好,造成了冷场,请你针对此提点儿建议。 示例:在同学们观看黄河图片时,主持人应该提醒第一个上台进行诗歌朗诵的同学熟悉诗稿,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从两方面谈一谈。 示例1:①了解了黄河历史,感受到了黄河的风采。②认识到了黄河的忧患,觉得应从自身做起,保护母亲河。 示例2: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黄河的相关知识,因这条母亲河而骄傲;知道了黄河的现状以及造成黄河污染的原因,增强了保护黄河的责任意识。

《黄河船夫曲》教案03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能独唱和与他人一起合唱。 2、能把握歌曲的情感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与他人合作一起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教会这首歌。 难点是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同时展示苏格兰风情照片。 上课礼仪:上课!(师生问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一同来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二、情景导入(播放《黄河船夫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这位同学说,那位同学说,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曲子叫《黄河船夫曲》。 三、教授新课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黄河船夫曲》。 2、(出示画面,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模唱,同学们模唱的真好,看来大家对这首歌很容易上口。 3、(出示曲谱画面)纠正错误。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高潮部分的节奏,(老师示范演唱)几十几个艄公吆喝来把船儿搬。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句唱一遍。 5、这一首歌都唱会了,请问同学们,歌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应该怎样去唱这首歌才更合适呢? 这位同学说一下,那位同学说一下,这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这首歌表达的是黄河里划船的场面,我们应该富有力度和激情去唱。 四、创编

齐心协力来搬桡 1、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黄河船夫的民歌,表现了勤劳的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的宏大场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搬桡,老师示范节奏,分组讨论,请人展示。 2、(展示)好,下面请小组上台表演。(鼓掌) 3、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喊一边拍手,一起搬桡。 五、拓展 同学们,这首歌是描写的哪个国家的母亲河?对!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几首歌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河流?最好说出名字。 第一首是-------《长江之歌》 第二首是-------《老人河》 第三首是-------《伏尔加船夫曲》 大家听得很认真,判断得也很正确。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黄河更加壮观,在同学们的划桨下,大船更加给力! 让我们携手爱护黄河,保卫黄河吧!众人划桨开大船! 同学们,下课!(播放画面一音乐,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 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 哺育()摇篮()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 ⑵ 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合作探究】 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展示提高】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

黄河,母亲河教案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 《综合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案例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 2、积累有关黄河的古诗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黄河文明,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动安排】 本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将众多活动分解穿插在三周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只用一课时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小老师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a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b 教师用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2 考考你: 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3.小老师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考考你:除了这几位同学所说的你还记得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考考你: 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3.“”,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 的。 4.赏黄河诗文 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我们不仅要具备积累诗文的能力,还要有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 品一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