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才发:新疆天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教案

宋才发:新疆天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教案

宋才发:新疆天山天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

新疆天山天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自清朝乾隆时期开始,以“天境”、“神池”之意命名为“天池”①。“天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著名的湖泊,也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横亘亚洲腹地的天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为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天池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00公里处,昌吉回族州阜康市境内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半山腰,平面海拔1928米。天池湖面呈狭长形,东西北三面是山,唯有南岸是一片平缓的碎石滩,这也是天池的入水口。潮面海拔1980米,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旺水季节水面的面积达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约105米,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②。天池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素有“天山明珠”盛誉。天池自然保护区分为“大天池北坡游览区”、“大天池游览区”、“十万罗汉涅槃木山游览区”、“娘娘庙游览区”和“博格达峰北坡游览区”,每区8景5个区共40景。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瞰天池全景,也可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泛舟横渡,饱览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天池是一座在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③。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刨蚀冰床,对山谷进行挖掘、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天池谷遂成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则因挤压、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巨砾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拦谷地的冰碛巨垅。其后因气候转暖冰川消退,这里便积水成湖。从整个形体上看,天池仰卧在天山怀抱之中,以无限的爱恋缠绵于近在咫尺的冰峰脚下,又被群山托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绰约风姿。湖面清丽澄澈幻化多姿,神秘、浪漫的传说缭绕其中,使人惊叹迷恋如临仙域神境。传说天池所在地是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地方,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故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对天池备极赞誉。譬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有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何事不重来?”④20世纪70年代初,大文豪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⑤的佳章。天池风景名胜区以天池为中心,包括天池上下4个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总面积380.69平方公里。天池以西3公里处是“灯杆山”景观,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左右,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有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称之为“太平灯”,由“灯杆山”往西眺望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天池西南2公里处有海拔3056米的“马牙山”,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而得

*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王瑟:《新疆天池的萎缩之痛》,《光明日报》2004年8月7日,第A3版。

②周艺文等:《丝绸之路之旅——陕西、甘肃、新疆》,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③暖暖:《独享新疆天池水色》,《西部开发报》2004年12月9日,第11版。

④胡月明著:《吐鲁番探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⑤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397页。

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独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的牧人,头戴毡帽神态安然。天池风景区的森林以天山云杉为主,云杉树干端直挺拔苍劲且株高30—40米,树龄可达400年。另有300多种高等植物,30多种大型真菌,24种兽类,50种鸟类,2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和3种鱼类。天山天池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联合国设立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把天山天池风景区纳入了保护区的范围。

天山天池的龙潭碧月景观。天池的“龙潭”是指位于天池下方约2000米,海拔1660米盘山公路西侧的“西小天池”。传说是西王母当年用的洗脚盆,实则是天池湖水透过地下湖坝粗大的冰渍物渗漏下来的泉水,在山嘴交汇的低洼处形成的一个积水深潭。池侧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故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瀑布别有一番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和泰庵尚书曾曰:“(博格达)山之麓,有小龙潭,周十余里,水盈而流,滞然莫御。”①萧雄亦有诗云:“其右侧小海在焉。其南崖有瀑布,系山顶海中之水,穿山流入小海处,倾泻沸腾,闻于下界。”②湖周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璧。《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③“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因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东小天池泻水瀑布”又称“悬泉飞瀑”,位于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100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狂泻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烟水缥缈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汉代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④这里说的“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 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实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天山天池的石门一线景观。一个穿越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不到20公里的范围内,展现近5亿年时光变迁的神奇地质层,在新疆天山天池附近被发现,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时光隧道”。这段独特的地质层位于新疆阜康市天池进山口到石门之间,其结构清晰地显示了5亿年来,这一区域的地质变迁和生物进化历程,被称为“大自然的杰作”。“石门一线”南距天池5公里处,是下泻的天池水切穿山岭形成的险峻峡谷。这里石壁耸立青天一线,山回路转水声轰鸣,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门阙。它长近百米,宽约10米,是一条由古河道切割而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它是第四纪时期的第二次冰期,冰川运动至此戛然而止,石峡洼地本与天池洼地相连,却因第三次冰期冰碛物形成的终碛将它们分隔开。石壁巍峨高达数

① [清]和泰庵:《三洲辑略》。和泰庵为乾嘉年间驻藏大臣。

② [清]萧雄:《西疆杂述诗》。萧雄为清代边塞诗人,湖南益阳人,平生豁达豪放,胸怀爱国大志,早年应试不中。时逢英俄帝国土义的走狗阿古柏侵略新疆,萧雄毅然投笔从戎,于1863—1878年随左宗棠西征军三度进疆,先后在都统金顺、提督张曜幕府当参军,对平定阿古柏侵略做出了贡献。晚年东归著《西疆杂述诗》四卷。

③明亮:《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明亮为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1783年率骑兵登南山,几经周折终于到达天山博格达峰。当时阜康农田灌溉缺水,看到这高山湖泊宽广且深,储水不少,“水口为大石阻截不能下流”。他经过查勘测算,如将水口放开,估算约需工费银2000两。于是向乾隆皇帝奏准“开石引流”,并在天池水口立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亲自撰写碑记。

④ [汉]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896页。

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壁的石头颜色赭暗如同铁铸,故称“铁门关”①。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穿过石门进口处远眺天池,叠瀑悬泉凌空飞腾,聚仙亭、闻涛亭,擎天矗立。山路逶迤云杉连绵,隐现于祥云异彩之间恍若仙境,未抵天池即已感叹天池景观的雄伟瑰奇。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②石门上还题刻着“石门天开,有兴重来”,借喻昔日王母惜别穆王时“祝君长寿,愿君再来”③的依依情怀。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④,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⑤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迂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天山天池的顶天三石景观。循天池西侧盘山公路望上数百米,再向上走约3公里即可达驰名中外的十万罗汉涅槃木山之一的“禅灯山”。十万罗汉涅槃木山由“禅灯山”和“马牙山”组成。“禅灯山”长约3公里、宽约2公里,山头有3块顶天巨石,此处海拔2718米,为天池西侧群山中的第二高峰,是遥望博格达峰、俯瞰天池、“西山观松”和观看日落的绝佳位置。由于3块巨大的石笋其状如戟指向长空,似有苍天赖此3石顶撑之势,故又称之为“擎天石”。相传天池大湾子水深万丈,是藏妖之宅。王母娘娘来到瑶池时,许多精妖水怪还不知她的法力无边。一日池水黑浪翻滚,一片妖气。王母娘娘定神一看,原来是被罚下仙界的黑鱼精在此作怪,欲将天池掀翻好卷起万丈恶涛将西天冲斜。王母娘娘怒上心来,遂脱下1只云头绣鞋扔进水里,口中念念有词喝道:“金母在此,妖孽还不上来见吾”(王母娘娘号“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等)。说毕黑鱼精顷刻束手被擒,王母娘娘用法锁住带回仙宫。接着王母娘娘在“灯杆山”上立下1块巨石,用簪子劈成3半,撑住西天使天下太平,所以称此石为“顶天石”⑥(又名“擎天三石”)。又传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盛会,穆王临别前登山立石为碑,亲书“西王母之山”⑦五个大字,以志此行并植槐树表示怀念。据考“灯杆山”下锅底坑传说是西王母做饭的地方,若无如此大的锅灶怎能宴请群仙数千,侍从万计到此一游呢?因此,西王母所居之山为现今的天池天山,穆王所书字碑应在“灯杆山”便顺理成章了。据称后来又来了一位道人,在山下修成庙宇名曰“福寿寺”。其实“灯杆山”的巨石遗迹,不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灯杆山”下的“锅底坑”,是与天池冰窟同一时期的冰浊地貌,山上的三巨石则是冰川作用残留的角峰,在锅底坑冰窟西北侧山坡上悬挂的两个小冰斗,才真正像两只巨大的灯笼。

天山天池的镇海古榆景观。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天池湖面”转向湖边,可看到一棵孤零零的大树,它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又名“定海神针”。天池北岸的这棵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

①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396页。

②谢玉康:《天池八景诗》。

③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页。

④ [清]明亮(公元1735—1822年),字寅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广成,官至从一品都统。姑姑为乾隆帝弘历的第一位孝贤皇后。由于乾隆帝对孝贤皇后感情很深,所以对她的娘家人另眼相待。皇后姑姑去世时,明亮才14岁。几年后,他以诸生(习惯上称秀才)娶履亲王允祹的孙女,被封为多罗额驸,在銮仪卫供职。

⑤记者董林:《明亮与天山天池》,《新疆经济报》2005年5月19日。

⑥赵晖:《新疆天山天池的传说》,《新疆有色金属报》2007年11月12日。

⑦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页。

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榆树。实际上这棵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生长在海拔1910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有诗云:“独株古榆立池旁,风雨飘摇经苍桑。铁骨铮铮量湖水,神针定海美名扬。”①

天山著名景观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山脉的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和静县境内西北部,面积约22000平方公里,距库尔勒市363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为蒙古语,意为“丰富的泉水”。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廷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现在这里生活着汉、蒙古、藏等9个民族②,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③,更是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这里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遍地是优质的“酥油草”,哺育着60多万头牛羊,是新疆的牧业基地之一。这里盛产着“焉耆天山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中国的美利奴羊和有“高原坦克”之称的牦牛,被誉为“草原四宝”④。每到仲夏季节,草原上鲜花盛开争奇斗艳,雪莲花般的座座蒙古包坐落其间,羊群像白云游荡,一派草原风光,令人陶醉。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中心地带,有许多大小不等、相互连接的湖泊,长约30公里,宽约10公里,海拔在2500米以上。冰峰雪岭青松翠柏,野花绿草倒映在碧蓝色的湖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成群的天鹅在湖中似点点白帆迎风逐浪悠然自得,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天鹅湖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水禽种类多、数量大。据考察这里有天鹅1万余只,种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⑤。为了观看天鹅的美姿,饱览天鹅湖的美景,这里建立了嘹望塔供游人登高观赏。然而一项来自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调查表明,巴音布鲁克草原全年理论载畜量为113.66万只绵羊单位,而实际牧放牲畜为253.08万只,超出1倍还多。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化面积高达到457.20万亩,占牧区总面积的67.3%,沙化面积达32.93万亩。小尤尔都斯草场退化更是达到了243.31万亩,占这个牧区总面积的81.9%。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批示:“解决巴音布鲁克草原问题的紧迫性已经是火烧眉毛,应早定措施,早下决心。”近年来国家立项投资上亿元实施《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从2006年开始巴州加大整治力度,核定载畜量,限定放牧时间,上山羊群实行“通行证”,成功地减少35.49万只绵羊单位,初步缓解草场超载的现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巴州实施“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生态移民工程,州、县多渠道筹资上千万元,在平原农区兴建了120套抗震安居房,将山上特困户搬下山来集中安置⑥。

天山著名景观火焰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中北部,是一条由吐鲁番通向鄯善的路段中,100多公里长蜿蜒起伏的红色山峰。火焰山呈东西走向,南北宽约10公里,平均海拔

①范小雪:《初春天池行系列:天池“定海神针”之三问》,《乌鲁木齐晚报》2006年3月17日。

②袁飞:《巴音布鲁克草原》,《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8日。

③“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举行。节日期间举行赛马、摔跤、射箭、象棋、象棋、田径、拔河等蒙古族传统体育比赛和文艺节目表演。每年农历五月底,牧民们就已策马扬鞭从四面八方赶到举行地、搭毡房,制奶酒,备好牛羊。节日这天草原上舞台高筑,彩旗飘扬,一片欢腾的气氛。

④袁飞:《巴音布鲁克草原》,《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8日。

⑤周艺文等:《丝绸之路之旅——陕西、甘肃、新疆》,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⑥柴永强:《为拯救巴音布鲁克草原,新疆生态移民上万人》,《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8日。

仅5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①,山体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火焰山是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夏季气候干热,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宛如熊熊烈焰,故名“火焰山”②。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48.9°C,山顶气温可达82.3°C③。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山有条恶龙专吃童男童女,沙托克布喀拉汉特派喀拉和卓去降伏这条恶龙,英勇少年喀拉和卓苦战恶龙3天3夜,最终将恶龙斩于七角井附近,并将其剁成7段,现今的火焰山就是染血的恶龙遗体化成的,剁口的鲜血则化成了葡萄沟、木头沟等汩汩清流④。现“吐鲁番丝路艺术馆”中有喀拉和卓的泥塑像。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⑤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⑥明代大诗人陈诚也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⑦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葡萄沟”。此外,还有“木头沟”、“胜金口沟”、“苏巴什沟”、“连木沁沟”等。在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就有以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脍炙人口名闻天下。《西游记》第59回和60回写了“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从而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一座“奇山”。《西游记》曾写到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800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段文字显然属于夸张写法,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并不是凭空臆造的。火焰山地处丝绸之路的北道上,至今留存诸多文化古迹。

天山脚下的高昌故城景观。高昌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木头沟畔的哈拉和卓乡,西距吐鲁番市40公里。高昌故城城墙高耸,昔日雄风犹存。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城垣保存较好,外城墙基厚12米,高11.5米,周长约5.4公里。城墙外面有马面、瓮城、壕沟等防御设施。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当年城墙上共有12重大铁门,分别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不同名号。城市中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城内的建筑布局与当时长安城相仿。全城人口达3万人,仅僧侣就有3000人。现在城内建筑遗址遍布尤以西南最为密集,当年的庙宇、佛堂、街道仍历历在目。当年唐代高僧玄奘也曾在此盘桓过一段时间,还为高昌王讲过经,“高昌”是与“交河”齐名的丝路名城。公元前1世纪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公元327年设高昌郡。公元450年北梁残余势力灭了车师前国后,高昌城一跃而为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460年成为“高昌国都城”。公元640 年唐朝统一高昌,在此设立西州,辖高昌、交河、柳州、天山、蒲昌5县,9世纪后成为回鹘高昌国的首府。公元1275年蒙古游牧贵族都哇叛乱时,率领12万骑兵围攻火州(高

①胡月明著:《吐鲁番探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②参见《火焰山》,《人民日报》2002年6月24日。

③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胡月明著:《吐鲁番探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⑤ [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原诗为:“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⑥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诗为:“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⑦ [明]陈诚:《火焰山》。陈诚为出使西域,曾到过撒马尔罕等17国。

昌)长达半年,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英勇战死,高昌城就此毁于一旦。1961年高昌故城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山脚下的交河故城景观。交河故城当地人称“雅尔和图”,意为“崖儿城”。《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①作为车师前王国都城的“交河故城”,起码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交河故城位于火焰山脚下的吐鲁番市以西40公里处,因河外有两条古河床故名“交河”。汉代在西域的戍已校尉起初就驻扎在这里,当时的名将班超、班勇都曾到过交河。公元6世纪时这里是高昌王国的郡治,唐代安西都护府也曾一度建此②,后经西辽、元直至15世纪才被废弃。交河故城被雅尔乃孜沟围绕在江心土岗上,江心孤岛呈柳叶状,长约1650米,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崖岸如削,高达30多米,形成天然壁垒。古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以崖为天然屏障,四周故无城墙。全城长1000米,城内以南北长300 米、宽10米的大道为轴线分为三个建筑区域,房屋、院宇建筑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大道北部为寺院区,东侧建筑稀疏为官署和住宅所在地,东北部建筑较密集是居民区,大道西侧和古城南部是手工业作坊区。交河故城建筑遗址保存完好,大多一半在地下,系挖掘而成,一半在地上为夯土筑成。大部分建筑遗址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据考古学家考证,交河故城乃是毁于一场大火。交河大佛寺、交河官署、陶窑、舍利塔群以及东城门等遗址可作为古城参观游览的重点。近年在交河故城又发现并挖掘出了贵族墓地,古水井和金佛等重要古迹。城西还发现了完整的旧石器遗址。交河故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历史纪念碑,是珍贵的古代文化殿堂。交河故城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

天山脚下的苏公塔景观。苏公塔又称额敏塔,坐落在吐鲁番市东南2公里处的木纳格村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塔的南面就是安乐古城遗址。苏公塔全部是用同一的灰黄色砖砌成的圆形巨塔,塔高 44米,旁边建一可容1000人做礼拜的清真寺。塔体简朴、明快,有14种几何图案和整体向上均匀收缩的圆柱体形十分悦目。更绝妙的是塔的内部结构,这里没有用一根木料,而是在塔的中心用砖砌出72级螺旋式阶梯当作中心柱体,既代替木结构支撑加固了塔身,又可作梯攀登通达塔顶,这是木材奇缺的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们创造的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艺术珍品。额敏和卓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由于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被清王朝册封为郡王。“苏公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额敏和卓去世后,其次子苏来曼窃取了其父的功绩,宣称是由他于1777年建成的,该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③。塔下的清真寺是一个目前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宽敞宏大。这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它有可容1000人以上的礼拜大厅、穹形的拱顶,造型美观的马蹄形券顶,众多的壁龛,幽暗的布道小室,处处都显示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它们都是用阴干的生土坯建筑起来的。以阴干生土坯砌墙盖顶、建屋造房,这在干燥少雨的吐鲁番地区是十分普遍且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方法。保存至今的交河、高昌故城,随处可见这种土坯建筑物。在整个新疆这种生土建筑实在是一项值得总结、研究的建筑方法。据说国内外的建筑专家,已经对这类生土建筑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宋才发著:《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鉴赏研究》(下卷),

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791-803页

①[清]岑仲勉:《汉书·西域传》。胡月明著:《吐鲁番探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②周艺文等:《丝绸之路之旅——陕西、甘肃、新疆》,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94—95页。

③胡月明著:《吐鲁番探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84—85页、第88页。

2005年10月17日,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新疆天池自然与人文景观

2005年10月17日,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新疆天池自然与人文景观

2005年10月17日,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新疆天池自然与人文景观

2005年10月17日,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新疆苏公塔历史人文景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