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11.3信息设施系统

在以信息为资源的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以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形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信息通信已成为社会组成的主要部分,信息通信业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智能建筑中的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SystemInfrastructure, ITSI)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外的各种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储存、检索和显示,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支持建筑物内用户所需的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智能建筑中信息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实现语音信息传输的电话交换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广播系统,实现数据通信的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图像通信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实现多媒体通信的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会议系统等,以及通信接入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

11.3.1语音信息设施系统

电话交换系统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日新月异,但在所有的通信方式中,电话通信依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电话通信达成人们在任意两地之间的通话,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系统包括使用者的终端设备(用于语音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话机)、传输线路及设备(支持语音信号的传输)和电话交换设备(实现各地电话机之间灵活地交换连接),而电话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是整个电话通信网路中的枢纽。

为建筑物内的电话通信提供支持的电话交换系统有多种可选的模式,可设置独立的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采用本地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虚拟交换方式、采用配置远端模块方式或采用软交换机通过Internet提供IP电话服务。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是机关工矿企业等单位内部进行电话交换的一种专用交换机,它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式完成电话交换任务,主要用于用户交换机内部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通过用户交换机中继线与外部电话交换网上的各用户之间的通信。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是市话网的组成部分,是市话交换机的一种补充设备。它为市话网承担了大量的单位内部用户间的话务量,减轻了市话网的话务负荷。由于用户交换在各单位分散设置,靠近用户,缩短了用户线距离,因而节省了用户电缆,同时用少量的出入中继段接入市话网,起到了话务集中的作用。与数字市话交换机相比,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结构简单、容量小、处理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实用灵活、支持建筑物或建筑群中语音及综合业务通讯。

程控交换的原理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交换,其任务是根据用户要求建立连续路由,在通话期间保持和监视接续,通话结束时,将接续拆除。因此在用户与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除了传播语音信号外,还必须传送为建立、监视和拆除接续所

需要的各种信号,需要有控制设备完成建立和拆除接续的任务。这就要求电话交换机的控制设备具备输入、输出、记忆、判别等功能。由于计算机具有控制设备所要求的全部功能,并具有记忆量大,判断准确,信息处理速度快,故程控交换机采用计算机作为交换机的控制设备,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和方法变成程序,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中,由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 执行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动作。采用存储程序控制使得交换机的灵活性和服务能力极大提高,任务变动或增加新功能只需要修改程序就可以实现,为不断增加新的业务创造条件。

由程控交换原理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程控交换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风组成,其中硬件主要分为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软件包括程序和数据。另外,程控交换机还包括一些外围设备,例如键盘、显示设备等,用以存储程序、输入程序和进行人-机对话

早期的程控交换机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即由一台处理机集中实现整个交换机的所有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和维护管理功能),集中控制方式如图u1所示。由于集中控制功能过于集中,使得处理机软件复杂,系统管理维护困难。随着微机处理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程控计算机的控制方式已由集中式控制逐步发展为分散式控制。

分散式控制采用多处理机构,多个处理机采用分工方式来承担整个交换机的控制功能。多处理机之间的分工有功能分担和容量分担,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功能分担是按照处理要求与管理范围,把处理机按功能分成中央处理机和外围处理剂两个级别(两级机构见图u2)。中央处理机处理全局性高级别的任务,是交换机的核心设备。外围处理机处理局部性低级别的任务,主要负责处理与话路设备关系密切、操作简单,但又比较频繁且实时性要求严格的一些作业。它和中央处理机配合,对用户级进行控制,检测用户发出的呼叫请求,并将主叫用户拨号信息通知中央处理机。外围处理机可针对各种话路设备构成各种专用的处理机,比如专门控制用户电路或用户级的用户处理机、专门控制中继器的中继处理机,以及专门控制信号设备的信号处理机等。功能分担后使中央处理机摆脱大量繁琐任务,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使中央处理机的容量扩大。在容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要比采用集中控制方式的交换机成本低,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分散控制方式中对处理机的功能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另一方面是由于外围处理机采用的通用微处理机价格比较低廉,因而其性能价格比的优越性就比较突出。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组成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其组成分为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两个部分。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

(如用户线接口和中图u1 集中控制方式 图u2 功能分担的两级结构

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储存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其硬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总线

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

图1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硬件框图

交换网络是话路设备中的核心设备,其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题是微处理器,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作用

用户交换机是企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电话交换的一种专用交换机,其基本功能是完成企业内部用户的相互通话。但也装有出入中继线可接入公用电话网进行市内、国内长途和国际长话通话。

用户交换机是市话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话交换机的一种补充设备,因为它为市话网承担了大量单位内部用户间的话务量,减轻了市话网的话务负荷。另外用户交换机在各单位分散设置,更靠近用户,因而缩短了用户线距离,节省了用户电缆,同时用少量的出入中继线接入市话网,起到话务集中的作用。从这些方面讲,使用用户交换机都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因此公用网建设中,不能缺少用户交换机的作用。

用户交换机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程控用户交换机,采用新型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不仅可以交换电话业务,而且可以交换数据等非话业务,做到多种业务的综合交换、传输。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发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程控用户交换机由模拟交换发展成为数字交换、由单一的话音业务发展到综合业务,从单局交换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而且体积缩小,功能增强,新一代的程控交换机采用的全分散控制方式和模块化设计,使控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通过增加不同的功能模块即可实现话音、数据、图像、窄带、宽带多媒体业务以及其他通信业务的综合通信。

比如加拿大北方电讯的Meridianl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交换机除了具有程控交换机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电视会议、数据通讯、语音信箱、与Internet网连接、个人移动通信、广播等功能,M1OPT11C

交换机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M1OPT11C交换机系统方案图

虚拟交换

虚拟用户交换机(Centrex)是一种利用局域程控交换机的资源为公用网用户提供用户交换机功能的新业务,是将用户交换机的功能集中到局用交换机中,用局用交换机来替代用户小交换机,它不仅具备所有用户小交换机的基本功能,还可享用公网提供的电话服务功能。

虚拟网的话务系统十分完善,话务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立在用户端或不设立,话务台设置只需利用一部电话,并对外公布这一号码,用于转接各种来话和去话,操作简单。虚拟交换机除具有交换机公网提供的呼叫转移、热线电话、呼叫等待、三方通话等所有程控新业务功能外,还有话务转接、呼叫代答以及呼叫转接等特色业务功能。呼叫代答功能是指群外或群内用户呼叫群内A用户时,A用户不在,群内的B用户可以就近使用电话通过拨号操作帮助其代为应答。呼叫转接功能是群内用户在接到一个群外或群内用户呼入的电话后,可根据情况(如拨错号或找错人),通过在话机上拨号操作把该电话转接到群内其他电话上。

另外,虚拟交换机还具有查号、话间插入(如有紧急外线或内线要求转入可在一

定时间后强行插入通话)、列队显示(显示目前尚有多少来话等待呼入,便于及时处理)、话单采集(可实时取得分机用户通话的话单)、立即计费(能提供多

种类型的计费提示,方便计费)、权限管理(设定分机的国际、国内、本地网、市话以及虚拟网内部五个级别的拨打权限)、话费限制(限定某一分钟通话费用,如超支将自动取消其长途拨叫权限,直到再次要求开通)等功能。

虚拟交换机的最大特点是节省投资,用户不需要增加附加设备和维护人员,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和机房占地面积及维护人员的费用;其次由于虚拟用户交换机由局用交换机待其执行维护和管理,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层次,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而且技术与公网同步发展,不存在制式及更新的问题,用户不仅使用PBX的特有功能,而且与公网用户一样可以使用局用交换机增加的新业务;由于虚拟交换机的用户是直接接入公用网,所以虚拟交换机还具有接通率高,用户分布范围广的特点,用户不受地域限制,扩容、移机和改号等很方便。

远端用户模块是程控数字交换机提供的一种远端连接用户设备,远端模块方式是指把程控交换机的用户模块通过光缆放在远端(远离电话局的电话用户集中点),这样可以使许多电话用户能就近接入“远端用户模块”,就好像在远端设了一个“电话分局”一样,因此远端用户模块又称模块局。模块局把用户话务量集中后,通过中继线与母局连接,节省线路的投资,扩大了程控交换机的覆盖范围。

随着IP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基于分组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各种业务和应用的传输技术向分组、宽带IP 发展与融合。IP电话采用数字压缩和包交换机技术通过Internet网提供实时的语音传输服务,也称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软交换机(Soft Switch)是NGN 中IP电话技术的一项重要实现手段,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软交换机通过媒体控制协议技术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因而也称其为呼叫代理器(CA)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远端模块

由图1可见,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话路系统由用户线路和交换网络组成,交换网络是交换机中完成交换功能的核心部分,被称为“母局”,用户线路是与用户直接连接的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把从用户电话机发出的呼叫集中,并将模拟话音信号变成数字话音信号,然后送到交换网络,用户线路又称为“户单元”或“用户模块”,用户模块一般由普通用户板、IS-DN用户板、铃流板、电源板、控制板等组成,用户电缆接在用户模块上。

远端用户模块是程控数字交换机提供的一种远程连接用户设备,远程模块方式是指把程控交换机的用户模块通过光缆放在远端(远离电话局的电话用户集中点),这样可以使许多电话用户就近接入“远端用户模块”,就好像在远端设了一个“电话分局”一样,因此远端用户模块又称为模块局。模块局把用户话务量集中后,通过中继线与母局连接,节省线路的投资,扩大了程控交换机的覆盖范围。通常模块局没有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局本身所接的用户之间的相互通话,也需要通过中继线到母局一往一返才能实现。有些远端用户模块增设了交换的功能,使本模块的用户之间的相互通话可以不通过母局,而直接在模块局进行。远端模块局的数据制作、计费信息及用户信息等均在母局完成。

远端模块是一种解决铜线费用高、传输效果差的方案。它采用光纤传输方式,使用户设备尽可能地靠近用户。随着交换设备的发展,远端模块综合考虑了远端接入的实际情况,集成了一个模块局通常所需的各种设备,由于这种小模块对环境的要求低,对机房没有特殊的要求,因而应用比较方便。

IP 电话

IP 电话是按国际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 )规定的网络技术内容开通的一种新型的电话业务,它采用数字压缩和包交换技术通过Internet 网提供实时的语音传输服务,也称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由于采用数字压缩和包交换技术,使得带宽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降低了通话成本,应用广泛。

IP 电话的标准及体系结构

在传统电话系统中,一次通话从建立系统连接到拆除连接都需要一定的信令来配合完成。同样,在IP 电话中,如何寻找被叫方、如何建立应答、如何按照彼此的数据处理能力发送数据,也需要相应的信令系统,一般称为协议。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IP 电话方面的协议主要有H.323和SIP 协议,这两个协议在呼叫建立与控制方面有着不同的方案。

H.323协议

H.323是国际电信联盟ITU 多媒体通信系列标准H.32x 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使得在现有通信网络上进行视频会议成为可能,其中H.323为现有的分组网络PBN (如IP 网络)提供多媒体通信标准,即H.323标准并不是为IP 电话专门提出的,它涉及的范围比IP 电话宽。但由于目前IP 电话发展很快,为了适应IP 电话的应用,H.323也专为IP 电话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呼叫的快速建立过程等)。

基于H.323协议的IP 电话网络由网关、网守(Gatekeeper )和多点控制单元(MCU )组成,其组网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网关是Internet 网络与电话网之间的接口设备,用于连接H.323网络与非H.323网络(比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 ),是通过IP 网络提供电话到电话连接、完成话音通信的关键设备。网关接受到标准电话信号以后,经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按IP 打包到Internet 上,根据传输路由,通过Internet 发送到接收端网关,接收端网关接收到Internet 传送来的IP

包,经解压缩处理后还原成模拟语音信号再转往电话网系统。网关可以同时图3 基于H.323协议的IP 电话组网结构图

接入和传出电话语音信号,实现全双工通信。网关的基本组成模块包括数据处理主机、语音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接续模块和管理软件模块等。网关具有路由管理功能,它把各地区电话区号映射为相应地区网关的IP 地址,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数据接续模块完成呼叫处理、数字语音打包、路由管理等功能。在用户拨打长途电话时,网关根据电话区号数据库资料,确定相应网关的IP 地址,并将此IP 地址加入IP 数据包中,同时选择最佳路由以减少传输延迟,IP 数据包经Internet 到达目的网关。网守提供管理机制,对网关资源进行整理,提供地址转换、呼叫控制、网络带宽管理等功能。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 ,MCU )提供对三方终端以上的电话会议的支持。

H.323提供的集中管理和处理的工作模式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是匹配的,因而电信网中使用的IP 电话几乎都采用了基于H.323的IP 电话工作模式。 SIP 协议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发起协议)是由IETF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的IP 电话信令协议。 SIP 会话使用SIP 用户代理、SIP 注册服务器、SIP 代理服务器和SIP 重定向服务器四个组件。SIP 用户代理(UA )是终端用户设备,比如用于创建和管理SIP 会话的移动电话、多媒体手持设备、PC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个人数码助理,一般是指掌上电脑等),用户代理客户机发出信息,用户代理服务器对消息进行响应。SIP 注册服务器是包含域中用户代理的位置数据库,在SIP 通信中,这些服务器会检索参与方的IP 地址和其相关信息,并将其发送到SIP 代理服务器。SIP 代理服务器接受SIP UA 的会话请求并查询SIP 注册服务器,获取收件方UA 的地址信息,并将会话邀请信息直接转发给收件方UA (如果它位于同一域中)或代理服务器(如果UA 位于另一域中)。SIP 重定向服务器若判定自身不是目的地址,则向用户响应下一个应访问服务器地址。在同一域中建立SIP 会话过程如图4所示,在不同域中建立SIP 会话过程如图5所示。

软交换机

最初的IP 电话设备与传统电话一样,其交换都是由硬件来实现的,称为“硬交换”。而后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提出MGCP 、HGCP

、H.248等一系列协议标准,其图4 在同一域中建立SIP 会话过程 图5在不同域中建立SIP 会话过程

核心思路就是将原有的H.23网关进行功能上的分解,使之称为负责呼叫建立控制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和仅负责媒体流处理的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两个部分,见图u3。MGC的基础功能是呼叫控制,其地位相当于电话网中的交换机,但是和普通交换机不同的是,MGC并不具有负责话音信号的传送,只是向MGW发出指令,由后者完成话音信号的传送和格式转换,相当于MGC中只包含交换机的控制软件,而交换网络则位于MGW之中,因此,人们把MGC也称为“软交换机”。

图u3 网关分解示意图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已逐渐成为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通信工具。而采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和全封闭式外装修方式的现代建筑,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在大型建筑物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低层环境,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频繁切换,甚至掉线,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话务密集,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为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解决室内覆盖,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运而生。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工作原理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的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同时也将接收到的室内信号放大后送到基站,从而消除室内覆盖盲区,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为楼内的移动通信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室内信号、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示意图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组成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

信号源

信号源设备主要为微蜂窝、宏蜂窝基站或室内直放站。

以室内微蜂窝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对外通过有线方式与蜂窝网络的其他基站连接,信号纯度高,避免同频干扰和通话阻塞,提高接通率;二是微蜂窝基站提供空闲信道,增加网络信道容量,因而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内。微蜂窝做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的缺点是工程一次性投资大,要解决传输线路问题,且受宏蜂窝基站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

以室内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是无线接入方式,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工程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对宏蜂窝无线指标影响明显,通话质量相对微蜂窝较差,因而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盲区。

直放站系统主要通过施主天线(朝向基站的天线,用于基站和直放站之间的链路,比较常见的是八木天线)采用空中耦合的方式接收基站发射的下行信号,然后经过直放机进行放大,再通过功分器将一路信号均分为多路信号,最后由重发天线将放大之后的下行信号对楼内的通信盲区进行覆盖,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足之处是信号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同频干扰,只能覆盖较小面积的区域,不能解决网络信道容量问题,适合应用于话务量不高的室内环境中。

信号分布系统

信号分布系统主要由同轴电缆、光缆、泄露光缆、电端机、光端机、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组成。

同轴电缆是最常用的材料,性能稳定、造价便宜但线路损耗大。大型同轴电缆分布系统通常需要多个干线放大器作信号放大接力。光纤线路损耗小,不加干线放大器也可将信号送到多个区域,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性能稳定可靠,但在近端和远端都需要增加光电转换设备,系统造价高,适合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场所。泄露电缆系统不需要室内天线,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在电缆通过的地方,信号即可泄露出来,完成覆盖。泄露电缆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方便,但系统造价高,对电缆的性能要求高,

适用于隧道、地铁、长廊等地形。

室内覆盖系统的分类

按采用设备的不同,室内覆盖系统可以分为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无源系统主要由无源器件组成,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维护简单。而有源系统通过有源器件(有源集线器、有源放大器、有源功分器、有源天线等)和馈线进行信号放大和分配,到达末端时可以被放大器放大,达到理想的强度和覆盖效果。

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无源天馈系统,即通过无源器件和天线、馈线、将信号传送和分配到室内所需的环境,以得到良好的信号覆盖,无源天馈分布系统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无源天馈分布系统中,信号源通过耦合器(耦合出一部分信号,不影响主信号传输)、功分器(把整个信号强度平均分成若干份)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副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平均分布,解决室内信号覆盖差的问题。无源天馈分布系统造价较低,成本主要为功分器、耦合器及馈线,当覆盖范围比较大,馈线传输距离比较远时,需增加干线放大器补偿信号损耗。

无线传输直放站电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

电耦合器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电工分器

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分为公共广播系统、厅堂扩声系统和面向会议室、报告厅等的广播音响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用于公众区的语音广播,其中也包括面向宾馆客房的广播音响系统,平时播放业务性广播或背景音乐,在出现灾害或紧急的情况时,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面向会议室、报告厅等的广播音响系统,因其特性,通常在会议室和报告厅单独设置;厅堂扩声系统用于礼堂、剧场、体育馆等,是专业性较强的扩声系统,它不仅要考虑电声技术问题,还涉及建筑声学问题。本小节只涉及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PA)属于扩声音响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通常设置在社区、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大厦、及各种场馆之内,用于发布事务性广播、提供背景音乐以及用于寻呼和强

图7 无源天馈分布系统结构图

行插入灾害性事故紧急广播等,是城乡及现代都市中各种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共广播系统历史悠久,早期的公共广播系统主要用于转播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新闻、发布通知及作息信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发布的渠道越来越多,公共广播网用于发布一般新闻和政令的功能逐渐淡化,简单的、集中的、统一的、追求共性的公共广播网,逐渐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的独立系统,并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指采用计算机对公共广播系统进行管理,改变传统人工广播方式,实现曲目编程、自动播放控制和任意插入/删除/修改等功能,并可监控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化是指把传统的公共广播网变成一个数据网,把播发终端、点播终端、音源采集/寻呼终端、远程控制终端等各种终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分控及远程控制播放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按广播的内容可分为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和紧急广播。业务性广播是以业务及行政管理为主的语言广播,主要应用于院校、车站、客运码头及航空港等场所;服务性广播是以火灾事故广播为主,用于火灾时引导人员疏散。在时间使用中,通常是将业务性广播或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在设备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需要设置业务性广播或背景音乐的公共场所装设的组合式声柱或分散式扬声器箱,平时播放事务性广播或背景音乐,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强切为紧急广播,指挥疏散人群。

背景音乐(Back Ground Music,BGM)的主要作用是掩饰环境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广泛应用于宾馆、酒店、餐厅、商场、医院、办公楼等。背景音乐一般采用单声道播放,不同于立体声要求能分辨出声源方位并有纵深感,背景音乐要使人感觉不出声源位置,而且音量较轻,以不影响人面对面交话为原则。由于各服务区内的环境噪声不同,因而对各区背景音乐的声压级要求也应不同,为此在各服务区一般设有音量控制器,以方便调节。另外因为不同区域需播放不同的节目内容,在客房中需要有多套节目让不同爱好的宾客自由选择,因此背景音乐的节目一般设有多套节目可同时放送。

紧急广播用于火灾等紧急事件发生时引导人员疏散,通常与背景音乐系统合并使用。对于合并使用的系统,首先应满足紧急广播系统的要求,即消防报警信号应在系统中具有最高优先权,对背景音乐和业务性广播具有强制切换功能,而且无论当时正在播放背景音乐的各扬声器处于何种状态(小音量状态或关闭状态),紧急广播时,各扬声器的输入状态都将为最大全音量状态,实现音量强制切换。另外,消防广播应具有选区广播的功能,当大楼发生火灾报警时,为了防止混乱,只向火灾区及其相邻的区域广播,指挥撤离和组织求救等事宜,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报警广播实施。因而公共广播系统应具有选区广播与全呼广播、强制切换和优先广播等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

公共广播系统组成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节目设备、信号放大处理设备、传输线路和扬声器系统等四部分。

声器等,节目源以多媒体背景节目(按预先安排的多种不同的节目表自动播放mp3或其他格式音乐文件)为主,备用节目(播放CD唱片或卡式磁带)以及传声器广播信号通过音频矩阵切换器和节目源切换器与多媒体信号相互切换播出。

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包括前置放大器、调音台和功率放大器等,前置放大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微弱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功率放大对输入电平的要求。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前置放大器或调音台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再通过传输线去推动扬声器放声。调音台又称调音控制台,它将多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质修饰和音响效果加工,它不仅包括了前置放大器的功能,还具有对音量和音响效果进行各种调整和控制的功能。

公共广播的发展状况

二十一世纪的电子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几乎向所有的应用领域进行渗透。数字网络公共广播系统采用IPAudio?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是一套纯数字网络传输的双向音频扩声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缺乏互动性等问题。数字网络公共广播系统设备使用简单,安装扩展方便,只需将数字音频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广播系统,每个接入点无需单独布线,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公共广播的多网合一。而CEO-PAIP网络广播系统,是目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广播系统。CEO-PAIP网络广播系统正是基于这一技术理念进行设计与构建,具有传统智能广播、数控广播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并能够适用于更为广阔的应用环境。它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传递数字音频信号的系统:完善、稳定、便捷、CD级音质、任意分区组合、互动点播、定时定点播放、音源无限、双向对讲、智能开关机、网络报警;有网络的地方,随意添加,随心所欲,覆盖以往各类广播之所有功能。广泛应用于机场、铁路、村村通、高速公路、大型小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大型校区、数字化平安城市等公共场所广播工程项目。

功能简介

数字化IP 网络广播系统,涵盖传统广播系统所有功能,包括背景音乐播放、领导讲话、播送通知、自动打铃和转播电台节目等,系统基于IP网络,遵循TCP/IP 协议;一线多用,充分利用IP网络资源,避免重复架设线路,有以太网接口的地方就可以接数字广播终端,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多网合一。

11.3.2数据信息设施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由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信息的传输。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综合布线系统(GCS)又称为结构化布线系统(SCS),是一种模块化的、高度灵活性的智能建筑布线网络,用于建筑物和建筑群内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信号传输的综合的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更新与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既为用户创造现代信息系统

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应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统一进行规划,组成一套完整而开放的布线系统。该系统将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布线与建筑物安全报警、监控管理信号的布线综合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内。在墙壁上或地面上设置有标准插座,这些插座通过各种适配器与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相连接。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灵活的模块化结构、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设计原则,支持众多系统及网络,不仅可获得传输速度及带宽的灵活性,满足信息网络布线在灵活性、开放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且可将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架、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座传输话音、数据、视频信号,以一套标准配件,综合了建筑及建筑群中多个通信网络,故称之为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传输的综合布线系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实现了一些传统布线所没有的功能,其适用场合和服务对象日益增多,从早期的综合办公建筑到公共建筑直到居住小区,目前已成为各类建筑的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综合布线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以延伸到诸如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领域。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1)综合布线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在传统的布线方式中,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型结构固定,迁移设备或增加设备相当困难。而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除去敷设在建筑物内的电缆或光缆外,其余所用的接插件都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不仅维护人员管理和使用方便,而且易于扩充及重新配置,为传输语言、数据、图文、图像以及多媒体信号提供一套实用、灵活、可扩展的模块化通道。

综合布线系统由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工作区、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物子系统、进线间、设备间及管理。其模块化结构如图9。

铜缆

光缆图9 综合布线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图

2)综合布线系统的分层星形物理拓扑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分层星形物理拓扑结构如图10所示,由图可见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两级星形,即垂直主干部分和水平部分。垂直主干部分的星形配线中心通常设置在设备间,通过建筑物配线设备BD (Building Distributor )辐射向各个楼层,介质使用大对数双绞线以及多模光缆;水平部分的星形配线中心通常设置在电信间(安装楼层配线设备的房间,也叫楼层接线间),通过楼层配线设备FD (Floor Distribution )引出水平双绞线到各个信息点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可在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设置集合点CP (Consolidate Point ),即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用于经常移动、添加和改变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而不必从电信间引出新的水平线缆,也可不设置。

由多幢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或小区,其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模较大,通常在建筑群或小区内设有中心机房,机房内设有建筑群配线设备CD (Campus Distribution ),其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结构为三级星形结构,如图10及11所示。为了是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且能适应今后多种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可以在同一层次的配线架(如BD 或FD )之间用电缆或光缆连接,如图11中BD 和BD 之间或FD 与FD 之间的线缆L ,构成三级有迂回路由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在星形结构的各配线中心均设有管理环节,通过点对点方式实现整个布线系统的连接、配置及灵活的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设备间、管理、进线间七个部分。

下面逐一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这七个部分的组成及功能。

1)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 )

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 )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如图12所示,其功能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通信电缆延伸到建筑群中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备上。

图10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层星形物理拓扑结构 图11 三级有迂回路由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CD

CD CD CD FD FD IO IO IO IO FD FD IO IO IO IO FD FD IO IO IO IO L L L L L

铜缆

光缆

2)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

干线子系统有设备间至电信间(楼层接线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 )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如图13所示,其功能上提供设备间至各楼层接线间的干线电缆路由。建筑物干线电缆、干线光缆直接接到有关的楼层配线架,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

3)配线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

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 )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并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如图14所示。因而配线子系统是由每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路由到电信间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水平子系统一般采用4对双绞线,在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可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

铜缆

光缆

建筑物

4)工作区(Work Area )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 )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 )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及信息点的数量,按不同建筑物的应用功能确定。设

图12 建筑群子系统 图13 建筑物干线子系统 图14 配线子系统

置的信息插座可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如图15所示。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可加装适配器。

工作区

图15 工作区

5)设备间(Equipment Room)

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

6)管理(Administration)

管理是指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可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按图纸资料进行管理。管理点如图16所示。

图16 管理

7)进线间(Incoming Feeder Room)

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理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主要作为室外电、光缆引入楼内的成端与分支及光缆的盘长空间位置,如果不具备设置单独进线间或入楼电、光缆数量及入口设施容量较小,建筑物也可以在入口处采用挖地沟或使用较小的空间完成缆线的成端与盘长,入口设备则可安装在设备间,但应单独地设置场地,以便功能分区。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配线设备典型设置如图17所示。

入口设施

图17 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配线设备典型设置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模块化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相比有许多特点,其特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独立性、兼容性和经济性。另外,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许多的方便。

1.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设备的更换或网络结构的变化都不会导致综合布线系统的重新铺设,只需进行简单的跳线管理即可

2.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灵活组网、灵活变位和应用类型的灵活变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物理拓扑结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结构,可以在综合布线系统管理间进行跳线管理,使系统连接成为星形、环形、总线型等不同的逻辑结构,灵活地实现不同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网;当终端设备位置需要改变时,除了进行跳线管理外,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布线改变,使工位移动变得十分灵活;同时,综合布线系统还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和主机等,使系统能灵活地了连接不同应用类型的设备。

3.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元件,如配线架、终端模块化等采用积木式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插拔,使管理、扩展和使用变得十分简单。

4.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材料、部件、通信设备等设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综合布线系统灵活的配置为应用的扩展提供了较高的裕量。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可为不同应用提供合理地选择空间。对宽带要求不高的应用,采用双绞线,而对高带宽需求的应用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式。语音主干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既可作为语音的主干,也可作为数据主干的备份,数据主干采用光缆,其高的带宽为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留有足够裕量。

5.独立性综合布线系统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独立性。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底层是物理布线,与物理布线直接相关的是数据链路层,即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

而网络层和应用层与物理布线完全不相关,即网络传输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应用软件等与物理布线相互独立。无论网络技术如何变化,其局部网络逻辑拓扑结构都是总线型、环形、星形、树形或以上几种形式的结合,而星形的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在管理间内跳线的灵活变换,可以实现上述的总线型(如Ethernet/IEEE802.3)、环形(IEEE802.5/Token-Ring,X3T9.5TPDDI/FDDI)、星形(Star LAN)或混合型(含有环、总线等形式)的拓扑结构,因此采用综合布线方式进行物理布线时,不必过多地考虑网络的逻辑结构,更不需要考虑网络服务和网络管理软件,也就是说综合布线系统可独立布线并运用各种网络应用。

6.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其设备可用于多种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和监控设备的图像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各种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联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7.经济性传统的布线方式,各个弱电子系统是互不兼容的,每个系统都是独立设计、独立布线,因而每增加一个弱电电子系统都要安装一套新的线缆、新的管线,不能混合布线,费用增加很大。综合布线系统虽然初期投资很大,但当系统个数增加时,因其布线系统是相互兼容的。都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插件、桥梁和管线,故以后投资就少了。而且,他可以降低用户重新布局或设备搬迁变更费用。此外,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网络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网络系统的概念

信息网络是将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自治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应包含以下3个要素: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构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2)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连接的通道。这种通道的连接是物理的,由硬件实现,即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有线介质;也可以

是激光、微波或卫星等无线介质)。

(3)计算机之间通信交换信息所需要的约定和规则,即协议。

信息网络的功能

信息网络系统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将分散在建筑物中具有独立功能、自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信息和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的网络环境,实现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换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是智能建筑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节点。另外,信息网络系统还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支撑平台,各个智能化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集成系统。总结起来信息网络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通信

利用信息网络可实现各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互相传送数据,进行信息交流,如发送电子邮件(E-mail)、电子数据转换(EDI)、电子公告牌(BBS)、远程登录(Telnet)与信息浏览等服务。

(2)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的有关信息,从而增强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软硬件的利用率。

此外信息网络还可以均衡网络负荷,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对于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通过系统的冗余和备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网络的及分类

信息网络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络、总线形网络、环形网络、树形网络;按使用范围可分为专用网络、公用网络;按通信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低于1Mbit/s)、中速网(1Mbit/s~10Mbit/s)、高速网(高于100Mbit/s);按网络规模进行划分,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1)广域网是跨域性的网络系统,它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乃至上万千米横跨洲际,覆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世界(如

Internet)。

(2)局域网是用于将有限的范围内(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的各种计算机通过各种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互连在一起的信息网络,其分布范围一般在

几米到几千米之间,最大不超过十多千米,如校园网。

(3)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适用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行业系统使用,分布范围一般在十几千米到上百千米。

信息网络的拓扑结构

信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连接关系,可以分为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两种。物理拓扑结构是指设备的连接结构,即连接方式;逻辑拓扑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结构图。

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1)总线拓扑

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个信道作为传输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如图18中的(a)所示。任何一个站发送的信号都沿着总线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他站所接收。(2)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网络各节点必须通过中央节点才能实现通信,如图18中的(b)所示。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较复杂,而各个站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

(3)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网络有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形线路,环形网络中的信息传送是单向的,即沿着一个方向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安装中继器,以接收、放大、发送信号,如图18中的(c)所示。每个站点能够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将该数据沿环送到链路的另一端。数据以分组形式送到,每个分组加上某些控制信息。由于多个设备连接在一个环上,因此需要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每个站都有控制发送和接收的访问逻辑。(4)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是一种分级结构,如图18中的(d)所示。在树形结构的网络中,

任意一级两个节点之间不产生回路,每条通路都支持双向传输。

(5)混合型结构

将以上两种单一拓扑结构混合起来,取两者的优点构成的拓扑称为混合型拓扑结构,比如星形拓扑和环形拓扑混合成的“星—环”拓扑,星形拓扑和总线拓扑混合成“星—总”拓扑。

(6)网状拓扑

网状拓扑结构可以消除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可靠性很高,在广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拓扑结构中节点之间有许多条路径相连,可为数据流的传输选择适当的

路由,从而绕过失效的部件或过忙的节点。

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及OSI 参考模型

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人们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固定了同层次的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从而形成了层次化网络体系。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OSI )。在OSI 中,问题的处理采用了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法,先从最高一级的抽象开始,这一级的约束很少,然后逐渐更加精细地进行描述。OSI 中采用了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

体系结构描述了网络的层次结构,并精确定义每一层提供哪些功能服务,但不涉及每一层次中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实现;服务定义描述了每一层的功能;协议规范精确定义了每一层功能的实现方法。通过区分这些抽象概念,OSI 参考模型将功能定义与实现细节分了开来,概括性高,具有普遍的适应能力。 ISO/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19所示,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每个层次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通信;各个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不同图18 网络拓扑结构图 (a )总线拓扑;(b )星形拓扑;(c )环形拓扑;(d )树状拓扑

数据库-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 报告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数据库原理 课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2011.1

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书中所讲解的内容。 (实验简述) 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主要提供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完成零件交易的功能, 其中包括供应商信息、顾客信息以及零件信息。 此系统可以让供应商增加、删除和修改所提供的零件产品, 还可以让顾客增加、删除和修改所需求的零件。 交易员可以利用顾客提出的需求信息和供应商提出的供应信息来提出交易的建议,由供应商和顾客进行确认后即完成这笔交易。 [课程设计全过程] 1需求分析:(实际详细调查) 2数据库设计:(SQL Server 2000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际到概念) 逻辑设计(逻辑推导) 物理设计(理论到实现) SQL编程、调试(测试验证)(实践反复检验) 3应用程序编程、调试、测试 (用人机交互前台开发工具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2043844.html,开发windows和Web 应用程序 ) [需求分析] (详细地调查分析系统对象、功能、性能等需求)l供应商 供应商的操作流程图如图A1所示。 图A1 供应商操作分类表 2.顾客 顾客的地位和供应商几乎是对称的,所以功能分类上也很相似.顾客的操作流程图如图A2所示。

图A2 顾客操作分类表 3.交易员 交易员的工作就是提出交易和完成交易。这里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是:一个交易如何产生,并如何达成,可以用图A3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在处理交易的时候可能面临如下问题: (1)一个交易只能在交易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所以数据库中的供求信息只能作为达成某个交易的基础; (2)交易的双方可能不同时使用这个系统,因此需要系统提供一个双方交换信息的方式; (3)系统需要提供一种方便系统(交易员)向用户提出建议来促成交易的途径,并在保证数据库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达成交易。 图A.3 交易员操作图 [概念模型设计] (从实践概括抽象出理论模型E/R) 数据库需要表述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1)零件信息 (2)供应商信息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客户信息管理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客户信息内容 (3) 4 客户信息管理规定 (3) 4.1技术上管理规定 (3) 4.2文档管理规定 (4) 4.3服务人员管理规定 (4)

1目的 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切实推行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预防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完善控制措施。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3客户信息内容 客户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户资料(包括联系方式、地址和网络设备信息等)。 二、集成活动中产生的文档、最终安全集成报告和项目验收文档。 三、在集成过程中接触和应用的客户网络数据内容信息。 四、在集成过程中接触和应用的客户现场安全设施信息。 根据客户信息内容的特点,我公司采用安全的、可控的客户信息管理技术与法律、法规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对客户信息以及服务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避免客户信息的外泄。 4客户信息管理规定 4.1技术上管理规定 一、搭建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CRM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具有应用审计功能。 二、与客户交流了解的客户信息应及时录入到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不得私自留存。 三、对客户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商务信息内容和技术信息内容。特定查询员只 能查询特定信息内容。 四、设定系统使用人员级别。分为管理员(增加、删除权限)和查询员(信息内容 查询权限),查询员分为商务查询权限和技术查询权限。管理与查询权限需经 公司领导层授权。 五、每三个月提示使用者更新账户密码,新密码与旧密码不能一样。 六、客户信息内容查询要完全按照客户信息管理操作使用手册操作。任何个人未经 允许不得私自处理或找非相关人员对CRM系统进行维修及操作,不得擅自拆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分工的精细化,设备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如:设备采购、管理、保养、维修困难,设备数据信息滞后;填写设备卡片、设备台帐、各种单据的工作人员多,效率差,工作交叉,导致设备管理效率低、质量差;设备管理备品、备件的仓储和使用不科学;现代设备管理技术不能满足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成为企业选型时关注的重点,也逐渐被看作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制造企业中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设备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的趋势,设备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重点对设备管理系统介绍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对此有需求的朋友提供参考或帮助。 设备管理系统开发注重实现设备管理的智能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及时更新设备档案信息、设备备件检修、备品使用、设备运行状态等,并根据企业设备管理标准指标、参数,实现高效的设备维护、维修、保养、采购、应用等方案的制定,及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高效

管理,保证设备全程处于最佳状态。此外,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将设备管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减少大量重复无用的工作,提升设备综合效率,优化企业的设备资源配置,保证设备能够随时投入生产或使用,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呈现加速发展,设备管理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以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为基础,获取设备状态信息,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针对不同的设备故障,系统提供多种维修方式。今后,依托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设备管理系统将实现在线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一体化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将成为设备管理系统的主导思想。 河南云工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设备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实现设备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集设备基准信息库、设备日常保养、异常处理、检修维护、维修费用控制、备件跟踪消耗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于一体,提升设备管理的整体效能,优化设备应用的战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系统应用信息采集将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加以优化组合对旧机实施修复,使修复后的旧机接近甚至超过新机的性能,当今,随着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将集成化、智能化对新型设备机械进行管理,缩短设备的更新周期。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电脑配件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定义了程序模块的结构以及程序模块之间的接口、算法、逻辑等,为实际设计的时候提供更加详细的设计方案。 预期的读者: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1.2、背景说明: 本项目的名称:电脑配件管理系统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宜宾学院计算机学院 本项目的任务开发者:计算机学院09级1班第二小组 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1] 齐志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程成,陈霞.软件工程(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5] 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3 [6] 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 何玉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程序系统的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可。 1、1添加配件信息:配件ID,名称,价格,厂商。ID作为唯一的标识符。 1、2维护配件信息:由于时间的变化,配件的价格会随着发生改变,那么需要进行一定信息的更正。 2、1录入顾客信息:顾客信息包括:顾客编号,ID,姓名,地址,电话,Email。顾客编号作为唯一标示符。 2、2维护顾客信息:顾客的地址,电话,Email存在更换的可能,因此要留下更改的需求。 2、3供应商信息管理:名称,地址等等信息存在变动的可能,给出编号作为主码。 2、4交易信息管理:交易操作需要一定的延时,一边顾客改变主意可以撤销。 2、5雇员信息管理:对雇员的信息具有添加,更新操作。 2、6送货安排管理:具体安排某一个雇员,派送某一张订单。 2、7密码修改:为各个用户预留修改密码的权限,超级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权限用户的资料。 2、8登陆:输入正确的登录信息则可以进入首页。 3.1、程序描述 此程序是在需要的时候进入内存,当用户点击关闭时就应结束进程,节省更多的系统资源。各个子模块按需要被调用,所用模块是并发处理,节约用户的系统资源。 3.2、功能 说明该程序应具有的功能,可采用IPO图(即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的形式。 3.3、性能 要求系统反应等待时间不超过0.5秒。 3.4、输入项 给出对每一个输入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入的方式。数量和频度、输入媒体、输入数据的来源和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操作规范

. 1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操作规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围 (3) 3 引用标准 (3) 4 工作礼仪与作风 (3) 5 施工环境检查规 (4) 6 设备及配件检验规 (4) 7 设备线缆布放规 (5) 7.1机架安装规 (5) 7.2产品安装规 (5) 7.3布线规 (6) 7.4工程标签使用规 (6) 8 设备操作规 (7) 9 售后服务规 (7)

1目的 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指导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生产作业,减免人身伤亡、设施损坏的事故的发生。 为提供优秀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我公司所提供的设备软、硬件在运行期间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最终保证客户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 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操作规。 2适用围 本规适用于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信线路、设备安装和调试,以及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后的售后服务工作。 本公司从事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的相关人员,均应熟悉并严格执行本规程。 3引用标准 YD/T 1160-2001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 YD/T 1240-2002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 1225-200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694-2007 以太网运行和维护技术要求 IEEE 802-2001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概况和架构 YD/T 926-200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 5059-2005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 4工作礼仪与作风 一、工作礼仪 (一)、衣着整洁,着装得体,佩戴胸牌。 (二)、保持乐观,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三)、谦虚稳重,不卑不亢,态度诚恳,不夸夸其谈,不恶意中伤。

设备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设备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车间设备档案不健全,对设备的运行周期不能及时了解,设备维修计划不能及时实施,其二是设备故障的诊断不及时,造成设备得不到预防修理,以上原因是导致设备使用周期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过度运行设备,维修水平不过关,粗暴对待设备等等都是导致设备运行周期达不到预期的原因。 设备管理的新潮流——全系统,全效率,全员参与 全系统是指:设备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与管理,做到智能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生命周期,加强设备的使用率。全效率是指:设备的综合效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人员和部门都要参与,加强设备定期管理意识 实现设备的全系统管理推荐:设备管理系统 重庆六业科技根据长期的市场调研,总结各大工厂、国企、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自主研发的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设备文档的管理,设备缺陷分析及事故管理,维修计划排程和成本核算,预防性维修以及统计报表等功能,是目前企事业设备管理最好的帮手。 设备管理系统有什么功能: 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现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情况记录。 设备文档管理:设备相关档案的登录、整理以及与设备的挂接。 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设备紧急事故处理。 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维护,维修计划分解,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维修计划排程:根据日程表中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工单的生成与跟踪: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跟踪工单状态。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接受、发料、移动、盘点等),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维修成本核算: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此套系统是一套基于成本分析的计算机资产与设备全面质量维修管理软件,该系统为任何规模的作业提供经济快捷的维修管理; 此套系统结合了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维修与资产管理思路,采用三层系统开发模式以及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易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与修改;此套系统全面支持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先进、功能强大、实用、易用、美观的MIS管理系统!它既能独立存在于MIS管理体系中,又能同ERP 中的供应链(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生产制造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PDM),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全面集成。 设备管理系统支持WEB查询: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地通过BOM查询设备的零配件资料,在库存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根据维护计划,按照一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满足维护与维修的需要;对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可以方便维修人员的在线查询。

自我服务也体现在设备管理中。虽然生产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初来乍到者可以根据设备的技术文档(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设备维修中的典型案例等)在线查询,快速找出问题的症结,无须反复地从外面聘请专家解决问题,从而节省维修时间,节约成本;除此之外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自己产品的特点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操作工人的自我培训可以减少误操作带来的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减少人为的生产计划延误和生产成本增加。 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由于操作工人误操作,产生一项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直接快速地给予反应,相关维修资源与审批程序能及时到位,责任事故能准确分析,事故报告准确属实,同时可以提醒以后的操作工人免于再次的误操作,从而防止意外的停工事件;维修人员借助设备维护系统,可以按每项维修申请单的紧急程度安排计划,从被动性维修进入预防性维护。 设备管理部门还需要管理预防/状态性维修工作,准确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易损配件的更换或维修恰好在需要之前,确定设备最佳维护点和报废点,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整理设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成本进行统计,在需要的时候将统计信息提交人事,财务或工程技术等相关负责部门;对停机/故障性维护管理,维护工作排程,维修工作报告管理,项目性维修,维修计划,维修资料记录,维修资料统计信

信息化战争体系

信息化战争体系 1

信息化战争的体系破击战制胜机理 体系破击战是我军确立的基本作战思想和战法。这一思想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以攻心夺志手段破击敌认知系统信息化战争,认知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战场,认知领域的斗争,在传统谋略对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高技术内涵,技术与谋略并举成为认知领域斗争的必然趋势。对认知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还同时涉及使物质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并认为,精神因素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战争领域,”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场战争中,当交战双方物质力量损失大致相等时,”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因此,经过攻心夺志的心战手段摧毁对方的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主导着物质和能量的发挥。随着信息平台的创立,作战双方的意志、智慧有了实时表示的中介系统,智力对抗在体系对抗中更趋突出,攻心夺志成为人们谋求心理制胜的基本指导。攻心夺志的手段很多,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是典型的手段。经过攻心夺志,动摇和瓦解敌决策层的意志和信念,瓦解敌民心 2

士气,从心理上击溃敌人,从精神上瘫痪敌人的作战体系,能够直接达成制止危机、战胜敌人的目的。借助现代高科技成果,广泛开展舆论战、法律战,宣传我正义性与合法性,在舆论上先声夺人;法理上先敌取势,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陷敌于广泛的道义谴责之中,置敌于心理弱势和劣势;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得到高度支持,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震慑敌人,使其失去挑衅、对抗的信心,放弃分裂恐怖的图谋与活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增进基本民众的了解认同和友好感情,使和平、统一、发展、稳定成为主流民意,认清分裂不得民心。必要时,配合军事打击,发动心理攻势,经过实施精神与心理压制来瓦解敌方的军心士气,使其遭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夺取作战的主动权。 传统的攻心夺志手段与攻城略地相比,一直处于辅助地位,随着高度精确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攻心夺志手段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其渗透性、时效性、震撼性更加突出,已成为破击敌认知系统的重心。因此,在体系破击战中,要游离传统的歼灭战模式,融合”技―谋”夺心方略,采用攻心夺志的方法,更好地瓦解敌军斗志。 以信息作战手段破击敌网络化信息系统打击敌核心要害部位历来为军事家用兵之首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打击的是同她作战的那些国家的心脏。”体系破击战的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破坏支撑敌作战体系的网络 3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实施规范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实施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安装调试 (3) 3.1准备阶段 (4) 3.1.1 准备工作安排 (4) 3.1.2 技术支持人员要求 (5) 3.1.3 险点分析与控制 (5) 3.1.4 工具及材料准备 (5) 3.2施工阶段 (6) 3.2.1 开工 (6) 3.2.2 施工工艺标准 (6) 4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 (7) 4.1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自调测 (7) 4.2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步骤 (7) 4.3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内容 (8) 5 售后服务 (10) 5.1售后服务方式 (10) 5.2售后服务流程 (10) 5.2.1 电话维护 (11) 5.2.2 现场维护 (12) 5.2.3 定期回访 (13) 6 客户培训 (13) 6.1培训人员 (13) 6.2培训目标 (13) 6.3培训方式 (14) 6.4培训内容 (14) 7 建立客户档案 (14)

1目的 规范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的作业流程,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的安装、调试工作、资料归纳的管理水平及所属资料文档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意思。提高客户对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后设备的操作、使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工程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现场的安装调试、工程验收、售后服务和客户培训。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所有应用产品的安装、调试、验收、售后服务和培训工作。 安装、调试、验收和售后服务部分针对人群为本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部分针对于客户信息系统中安全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 3安装调试 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项目的安全、有效的进行。保证设备验收一次性通过,以及施工后的维护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集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一、远程核实现场实施条件,协调客户完善现场实施环境,确认实施日期。 二、现场确认实施条件,协调客户完善现场实施环境,确认实施日期。 三、与客户一同进行开箱验货,验货清单双方签字确认。 四、组织开工协调会议,确认施工范围和施工职责。做到安全施工责任到个人。 五、进行安全系统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 六、安全系统设备运行自检、观察。确保产品配置正确,安全、稳定的运行。

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报告课题: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需求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系统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数据库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系统测试(运行界面)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小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程序源代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是仪器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仪器设备位置变迁、检修情况、仪器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仪器设备台帐上,即仪器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仪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对仪器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仪器设备档案上,但仪器设备的缺陷处理及仪器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整个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为了方便仪器设备进行统计及管理工作,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仪器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需求分析 本系统功能主要设计了对设备的管理,主要完成简单的对设备数据库增删查改。对于支持该系统的数据库,建立了5张表,分别是设备表、设备借出情况表、可用设备情况表、设备维修情况表和员工表。这对每一项功能,都有必要的驱动信息和功能上的约束。以设备表为例,设备管理分为四部分:添加设备,删除设备,浏览设备,查询设备。添加设备时应该能对一些有限制的信息做好正确的检查,录入的设备信息应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品牌、购买时间、生产时间,并且在信息输入时应及时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删除设备可以根据输入设备的名称进行删除;查询设备主要是对具有相关特征的设备信息进行查找;浏览设备是按照管理员的要求将用户所需的数据抽取出来自动生成报表,该项功能应该能够合理的抽取所需的信息集合,全面合理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 本系统的功能层次图:

体系作战中的信息系统

体系作战中的信息系统 恩格斯曾说过:“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加以抛弃……而我们在作战的技术基础这样不断革命化的条件下将不得不愈来愈多地考虑这种无法估计的因素。”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最初的产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系统,则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主导领域。在军事上,当现代信息系统进入作战体系,便颠覆了传统作战体系的面貌,信息系统这个包含着最高技术含量的新载体,使作战出现了明显的体系化特征。 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的基础支撑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体系主要包括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网电对抗、综合保障等子系统,这一体系涉及的可变因素数量巨大、关系极为复杂。只有靠信息系统才能将各类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它不仅是作战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是各系统有机连接的公共信息平台,对各作战系统有效运转起着基础支撑作用。 侦察预警系统。这是作战体系的“耳目”。随着不断升级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各类侦察预警装备的性能随之提升,表现为探测灵敏度强、距离远、精确度高。当今,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将分布于陆、海、空、天的多维侦察平台,诸平台统一联接到情报信息处理中心,形成多维分布、功能强大、信息共享的侦察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 指挥控制系统。指挥与控制决定体系作战的成效。通信、计算机等信息网络是指挥控制系统的主要依托,它不仅提供文电处理、指令传输,而且也能进行战

场态势分析、作战进程控制与辅助作战决策等。新一代指挥控制系统借助现代仿真模拟技术,能够根据参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兵力编成与装备性能,模拟作战过程,自动生成作战态势图,逼真显示作战结果,协助指挥员推演作战行动、优选作战方案,为指挥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火力打击系统。作战体系的决定性力量最终表现为精确、强大的火力打击。现代坦克、火炮、战机、导弹、舰艇等火力打击平台,已经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火控、数据链通信、雷达制导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了超视距精确打击,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成几何级数增长。此外,信息系统还能够根据预选打击目标的特点和毁伤需求,为不同的武器平台分配打击任务,实时监控打击过程,准确评估毁伤效果,并提出实施第二次毁伤的建议。火力打击行动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登上了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确化的新台阶。 网电对抗系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自始至终贯穿着激烈的网电对抗。网电对抗是电磁空间和信息网络领域的斗争,不论通信对抗、雷达对抗还是网络攻击,都是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信息网络联接成作战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电对抗系统开始向卫星对抗、数据链对抗、红外对抗等新的领域扩展,在体系作战日趋复杂的同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更加凸显。 综合保障系统。体系作战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对抗,一刻也离不开包括测绘、气象、后勤、装备等保障要素在内的综合保障。在信息化条件下,各类保障要素凭借信息系统,开始向网络化、精确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测绘、气象保障广泛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形成精确、高效的保障网络;而后勤、装备保障则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视频辅助系统,使自动查询、远程维修、远程医疗等成为现实。 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联接融合的纽带

管理信息系统B田扬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福州学习中心(直属)[30]VIP 院校学号:C25910112090149 姓名:刘芝文 (共 6 页) 一、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0分) 1.在文件服务器网络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件服务器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共享 的大容量外部设备。各工作站要自己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 Y 2.在考虑系统开发的技术方法上,要注意尽量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以保证在今后的工 作中不过时,能长期应用。 N 3.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指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和保密性设计。 Y 4.为使程序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程序应采用各种软件措施,如操作员资格审查,设置 文件的读写权限和数据备份等。N 5.详细调查是要更细致地了解组织内部信息的处理和流通情况,细致准确地掌握用户信 息处理的具体情况。 N 6.程序的通用性是指程序在同类数据中,对不同参数取值、数据结构、格式或算法的适 应性。 Y 7.在系统转换过程中,并行转换的方法风险较小,但投入的人力和费用较多。Y 8.经济效益评价不仅要评价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要评价其间接经济效益。 Y 9.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最后应归结为新系统的结构(子系统的划分)、业务流程图、数据 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加工逻辑的描述,并以系统说明书的形式整理成文。Y 10.在总线型网络结构下,一个工作站发出的信息包都带有目的地址信息,通过通信电缆 传输,由站地址与目的地址相符的工作站所接收。Y 二、选择合适的答案(多选,20分) 1.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人员应包括ACD 。 a)系统管理人员b) 系统设计人员 c) 系统操作人员d) 系统维护人员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实施规范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实施规

目录 1 目的 (4) 2 适用围 (4) 3 安装调试 (4) 3.1准备阶段 (5) 3.1.1 准备工作安排 (5) 3.1.2 技术支持人员要求 (6) 3.1.3 险点分析与控制 (6) 3.1.4 工具及材料准备 (6) 3.2施工阶段 (7) 3.2.1 开工 (7) 3.2.2 施工工艺标准 (7) 4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 (8) 4.1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自调测 (8) 4.2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步骤 (8) 4.3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验收容 (9) 5 售后服务 (11) 5.1售后服务方式 (11) 5.2售后服务流程 (11) 5.2.1 维护 (12) 5.2.2 现场维护 (12) 5.2.3 定期回访 (13) 6 客户培训 (14) 6.1培训人员 (14) 6.2培训目标 (14) 6.3培训方式 (14) 6.4培训容 (14)

7 建立客户档案 (14)

1目的 规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的作业流程,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的安装、调试工作、资料归纳的管理水平及所属资料文档的规化、标准化。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意思。提高客户对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后设备的操作、使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工程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现场的安装调试、工程验收、售后服务和客户培训。 2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所有应用产品的安装、调试、验收、售后服务和培训工作。 安装、调试、验收和售后服务部分针对人群为本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部分针对于客户信息系统中安全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 3安装调试 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项目的安全、有效的进行。保证设备验收一次性通过,以及施工后的维护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集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一、远程核实现场实施条件,协调客户完善现场实施环境,确认实施日期。 二、现场确认实施条件,协调客户完善现场实施环境,确认实施日期。 三、与客户一同进行开箱验货,验货清单双方签字确认。 四、组织开工协调会议,确认施工围和施工职责。做到安全施工责任到个人。 五、进行安全系统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 六、安全系统设备运行自检、观察。确保产品配置正确,安全、稳定的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信息系统及安全集成项目管理制度

目录 1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管理 (3) 1.1项目管理需求 (3) 1.2项目管理目的 (3) 2 项目管理制度 (4) 2.1人员管理 (4) 2.2项目组织管理 (4) 2.3项目质量管理 (5) 2.4项目进度管理 (6) 2.5项目材料管理 (7) 2.6项目安全管理 (7) 2.7项目成本管理 (8) 2.8项目竣工技术文件管理 (9) 2.9项目结算文件管理 (9) 2.10项目施工分配原则 (10)

1信息系统安全集成项目管理 1.1项目管理需求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管理应该以计划为基础、过程控制为手段、知识模板为依托、一业务流程为主线来警醒构建。包括实施计划模板、进度进化模板、工程规章制度、工程操作流程、工程信息分析等,在工程实施项目过程中祈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建设的质量,及时发现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和解决,必须在已有的各种管理细则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较完善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工具,使之能指导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客观地记录和评估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 1.2项目管理目的 一、加强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意识,认识现代项目管理知识范围和工作方 法。 二、构建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使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项目实施业务流程、项目管 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标准、规范的知识模板库。 三、简便地制定项目工作分解计划,进度网络计划,资源使用计划、成本预算计划、 工程质量计划等,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基准。 四、项目执行期间,规划、评估、优化、规范和固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系统来规 范地执行各类业务流程,监管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风险应对。 五、在项目验收后,系统地评估、分析项目的实际效益,回顾及审计项目过程及项 目成果,沉淀项目建设过程的经验知识作为未来项目的管理经验。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基本原理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八、参考资料 实验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VFP6.0程序设计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 1009 3 通过实例分析信息系统在公司战略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1、用VFP 建立工资主文件及用SQL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如数据的插入、删除等。 表一:工资主文件结构 数据项人员代码姓名部门基本工资附加工资房费 字段长度 4 8 2 7.2 7.2 7.2 数据类型 C C C N N N 要求:将每一次操作和结果数据存入实验报告

2、分别绘制三个E-R图说明实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自己举例)提示:注意E-R图的正确画法,在WORD的绘图工具中有所需的基本图形。 (a)一对一(b)多对一(c)多对多 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E-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4 、案例分析:完成教材24页习题10:你认为本章案例中克莱斯勒公司实施EDI战略规划后,可能对其供应商产生哪些压力? 实验二 实验目的:1 熟悉VFP基本命令的使用。 2 熟悉E-R图的设计过程。 实验内容:1、补充上次所建的工资主文件记录,使表中记录有8-10条。编写二个程序使其能对表中的记录按工资额从小到大及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提示:使用VFP中的建立排序文件的命令。

系统集成项目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集成项目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7.1信息安全管理 17.1.1信息安全含义及目标 1.信息安全定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信息的价值在很多方面超过其 信息处理设施包括信息载体本身的价值,例如一台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的信息价值往往 超过计算机本身的价值。另外,现代社会的各类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对信息以及信 息处理设施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一旦信息丢失或泄密、信息处理设施中断,很多政府及 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也就无法运营了。 现代信息社会对于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安全的内涵也不断进行延 伸和拓展。国际标准ISO/IEC27001: 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中给出目前国际上的一个公认的信息安全的定义:“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外也包括其他属性,如: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 2.信息安全属性及目标 (1)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漏给未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不被其使用的特性。”简单地说,就是确保所传输的数据只被其预定的接收者读取。保密性的破坏有多种可能,例如,信息的故意泄露或松懈的安全管理。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来 实现。 ·网绺安全协议。’ ·网络认证服务。 ·数据加密服务。 (2)完整性。是指“保护资产的正确和完整的特性。”简单地说,就是确保接收到的 数据就是发送的数据。数据不应该被改变,这需要某种方法去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完整 性的技术包括: ·消息源的不可抵赖。 ·防火墙系统。 ·通信安全。 ·入侵检测系统 (3)可用性。是指“需要时,授权实体可以访问和使用的特性。”可用性确保数据在 需要时可以使用。尽管传统上认为可用性并不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但随着拒绝服务攻 击的逐渐盛行,要求数据总能保持可用性就显得很关键了。一些确保可用性的技术如以 下几个方面。 ·磁盘和系统的容错及备份。 ·可接受的登录及进程性能。 ·可靠的功能性的安全进程和机制。 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安全最为关注的三个属性,因此这三个特性也经常 被称为信息安全三元组,这也是信息安全通常所强调的目标。 (4)其他属性及目标。 另外,信息安全也关注一些其他特性:真实性一般是指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 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可核查性是指系统实体的行为可以被独一无二地追溯到该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科专业计算机网络 指导教师 学号12 日期: 2004年5月

目录 前言―――――――――――――――――――――――摘要―――――――――――――――――――――――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系统方案确定 2.2系统功能实现 第三章怎样开发一个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3.1 编程环境的选择 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3.3 二者的结合(DBA) 第四章Visual basic下的控件所实现的功能 4.1实现菜单选项 4.2实现工具栏 4.3帮助 第五章系统总体规划 5.1 系统功能 5.2 流程图 第六章系统具体实现 6.1 用户界面的实现 6.2 数据库的实现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程序源代码、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前言--------------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设备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固定管理系统亦是如此。以往设备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在设备安排和设备管理信息上的工作任务。 该系统适用于普通设备的管理,在使用上力求操作容易,界面美观,另外,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软件升级。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信息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摘要--------------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设备管理信息的全过程,包括每一物品,例如办公设备、家具、计算机及其他有价值的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物品编码,并根据此编码在计算机中建立设备信息库,对设备的新增、领用、折旧等进行管理,使管理人员可对设备的流向进行跟踪,随时掌握设备的现状及公司雇员领用设备情况,减少设备丢失现象,解决查找、盘点困难等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们将以开发一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且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回所投资金和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就要加强设备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信息的主要内容有: ?设备日常管理 ?设备使用效率管理 ?设备投资规模变动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分析 ?设备折旧管理 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关键字:Visual Basic6.0,控件、窗体、数据库,设备管理信息 第一章. 系统需求分析 1.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设备管理信息对每个企业单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设备管理信息的好,可以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