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视美学考试必备

影视美学考试必备

影视美学考试必备
影视美学考试必备

《影视美学---Aesthetics of Movie & TV》

第一讲:绪论

(一)电影与电视的诞生

1、电影的诞生

(1)电影诞生的三大技术原理

A.视觉暂留原理: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大约0.1—

0.4秒)

视觉暂留原理的应用之一:快速挥舞物体的效果/ ~之二:走马灯/ ~之三:发廊转灯/ ~之四:在电影诞生过程中的应用1825年帕里斯(英)制作了“幻盘”(ThauCmatrope)/1832年约瑟夫·普拉多(比利时)制作了“诡盘”(Phénakistiscope)/1834霍尔纳(英)发明"走马盘"(Zootrope)

B.摄影术

1839年,法国的尼埃普斯、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银版摄影术/ 曝光时间长/ 只能拍摄长时间不动的静止的人或者物。

1872年,英国的慕布里奇发明了连续拍摄,并于1878年成功。笨拙/ 复杂/ 使用价值低

1882年,法国的马莱发明了“摄影枪”,标志着现代摄影机和摄影术的诞生。活动底片/ 快速摄影连续摄影

C.放映术

雷诺(法)---1877年发明了“活动视镜”;1892年开始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

爱迪生(美)---1887年“爱迪生型”影片问世;1894年发明了“电影视镜”(西洋镜)→拍摄了一些娱乐性的舞台影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摄制戏剧电影的最早记录,如1893年拍摄的《奥特打喷嚏》。

缺陷:太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银幕,只能供一个人观赏;放映速度过快(1/48秒),人物动作不自然。

西洋镜,又名拉洋片,是早年民间杂耍之一,属江湖行当。“江宁(今南京)人造方圆木匣,中缀花树禽鱼神怪秘戏之类,外开圆孔,蒙以五色玳瑁(玻璃),一目窥之,障小为大,谓之西洋镜。”——清道光十年(1830年)顾禄《清嘉录》卷1 )

卢米埃尔兄弟(法)---时间:1895年12月28日/ 地点:位于法国卡布辛大街14号的大咖啡馆/ 设备:“活动电影机”(Cinema)

方式:售票公映/ 影片: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拆墙、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12部→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为什么卢米埃尔兄弟的放映活动被认为是电影诞生的标志?】较先进的“活动电影机”保证了较高的放映质量;既能拍又能放;(摄影、放映和洗印);成本低、重量低(<5kg);1/16秒的速度更接近1/24秒的最佳视觉体验;观众反应强烈,引起轰动;售票公映。

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2)对电影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三大人物

A.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生产并出售活动影像产品,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爱迪生公司为电影产业化所做出的贡献:电影制作中的分工;以人物和动作为基础的故事片类型;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火车大劫案》(埃德溫.波特Edwin S. Porter摄制) 】

B.卢米埃尔兄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Auguste Marie Nicolas Lumière 1862- 1954 )路易·卢米埃尔(Louis Jean Lumiere 1864 - 1948 )】---纪录片的开山鼻祖;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实景真人拍摄;活动电影机是“重现生活的机器”(乔治·萨杜尔)

C.梅里爱(1861~1938) ---法国电影艺术家,魔术师出身;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棚;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电影;电影特技的最早使用者;把电影引上戏剧化道路;《月球旅行记》(1902)

1897年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棚”

梅里爱对电影蒙太奇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实践,把它称作“场面的转换”

梅里爱发现并开拓了摄影的基本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溶暗、淡出、叠印和两次曝光等

他首次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化装手段等方法进行摄影,开创了与卢米埃尔“捕捉自然”相对立的另外一种风格

梅里爱擅长于拍摄凡尔纳式的科学幻想作品。从1902年到1912年,他成功地拍摄了《月球旅行记》、《无法实现的旅行》、《海底两万里》、《北极征服记》等

《月球旅行记》一片为梅里爱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和荣誉,同时也为电影的“排演”确定了地位,电影“排演”的观念一时风行全世界,梅里爱开创了电影工业与艺术影片的先河

梅里爱共拍摄几百部影片。1899年,梅里爱拍摄的《德莱孚斯案件》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现实主义新闻长片,片长15分钟。

2、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1)技术准备:19世纪化学元素硒的光电效应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1904年电传照片技术出现/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

(2)实验性播映:1926年1月27日,贝尔德(英,1888-1946)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 1929年,英国伦敦试播了无声电视,首次播放的是舞台戏剧节目/ 1930年开始试播有声图像。

(3)正式播映: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电视台/ 1936年8月实况转播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 1940年,美国首先试验成功彩色电视/ 1954年正式播放彩电节目

※电视节目分类---电视节目的内容大致上分为三大类:新闻信息、娱乐游戏、影视剧。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是世界范围的现象A、娱乐游戏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一席---1946年6月20日,杜蒙电视网在自己的节目表中加进了第一个游戏节目——“拿走现金”(Cash and carry),开启了美国电视网开始游戏节目常规播出的先河。

娱乐游戏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认同,是因为此类节目具有以下特点:娱乐性;参与性和物质刺激性;写真性;竞争性

娱乐性→英国的尼古拉斯·阿伯克龙在《电视与社会》写到“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信息和娱乐作为电视两大主要功能已为大家普遍承认。

参与性和物质刺激性→美国偶像》是福克斯电视台2002年全新推出的一档平民真人秀歌手大赛。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吸引270万名观

众同时收看。

写真性→电视游戏节目的内在形态特点为是“写真”,即关注现场,全盘托出。

竞争性→是游戏节目设置中的必备要素。节目紧张刺激和扣人心弦都源于游戏的竞争性。竞争性游戏设置,使人们不仅在相互比试中检验了自己的能力,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获得了放松和愉悦。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1998年始创于英国,节目规则极为简单,只要连续正确回答15道问题,即可赢得100万英镑大奖。首集在英国独立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取得巨大成功,节目取得59%的市场份额,平均每晚有1900万观众收看。随后,节目陆续在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出,都获得了显著的收视佳绩。美国1999至2000年度,每晚平均收视观众达2900万人,ABC公司宣称该节目已成为历史上赢利最高的电视节目,该节目总收入达十亿美元。从1998年到2003年的5年中,《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已经在全球107个国家播出。

《幸存者》节目通过因特网等联络方式招募几十名男女参赛者,经过预赛产生十六名互不相识男女作为正式参赛选手。参赛选手要在澳大利亚人迹罕至的内陆地区接受大自然的生存考验、进行生存竞赛,每隔一段时间淘汰一名选手,最后剩下的那位便是本期节目的胜出者,最后的胜出者将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学徒》2004年1月开播,由马克伯奈特制片公司与特兰普制片公司联合出品,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创下了美国电视的又一收视纪录。

测试手段是两个组被派出去到纽约工商界里,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不可思议的高难度任务有些任务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美元损失的危险。每周的测试将涵盖商业运作的许多层面:销售、行销、促销、慈善捐助、房地产交易、财政、广告策划和设备管理。每周特兰普将解雇一名未完成任务者,最终获胜者将成为纽约著名开发商唐纳德特兰普的一家公司总裁。“学徒”们必须表现的与从不同才能脱颖而出。节目每期从二十多万名报名者中选出十六位“学徒”,他们将接受在纽约职场“幸存”技巧的考验。特兰普扮演他们的雇主,实习地点在特兰普的商业帝国。节目中由特兰普向他们下达任务,考验他们的智慧、创新能力、业内技巧以及脸皮是否够厚。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电视开始出现第一批娱乐节目,这就是以《综节大观》和《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综艺类节目。1998年前后,以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玫瑰之约》(1998年7月16日开播)等节目为肇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勃兴,并席卷荧屏,刮起一股“娱乐”旋风。

《非常6+1》是一档大型竞技互动节目,由李咏主持,将全力成就普通人的明星梦想,节目组搜寻、培养、包装、推出的目标将不分男女老少、不划职业界限。

1999年开播的《欢乐总动员》是全国性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是适合于“全家共赏”的大众性综艺节目,成功运作了第一个“百姓上电视”的著名节目单元――超级模仿秀,成为民间选秀类节目的前身。

《开心辞典》在国内电视界首创了“家庭梦想”的概念,剔除了国外同类节目中的博彩成分,“家庭梦想”作为节目形态的主要因素。

《艺术人生》追求“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演艺明星共同分享人生故事与心路历程。

这些以明星、游戏为主的节目,被电视评论界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快乐模式”,请出影视歌星,放开胆子去玩闹;二是“真情模式”,银屏上的真情对白的确感动过观众,但背后也透露出浓厚的商业包装色彩。

※中国的娱乐节目的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为代表;第四阶段即“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观众面前,而且成了明星。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就其形态而言,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搏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样式。

电视娱乐一定程度上成了满足人们窥视欲望的替代品。而用高额奖金作诱惑制造更多的“精彩”,更是娱乐节目的“拿手好戏”。有的娱乐节目竟以金钱为诱饵,鼓励节目参与者吃虫子。为了节目别开生面,连少年儿童也遭戏弄。

B、新闻类节目举例---1978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先后开办《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1992年收视率统计,电视已经超越广播和报纸,成了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

199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焦点访谈》,使晚间的黄金时段新闻板块成为品牌节目,聚焦在深度报道,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舆论监督节目。

1995年创办了《实话实说》,很快成为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节目。崔永元很讨人喜欢,他的幽默与机智在主持人里出类拔萃,小崔坚持“真实的谈话”的路线,以平民化的视角,开谈话节目风气之先,且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他不强调特定的观众群,老少咸宜。在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牵起三点成一线的清晰脉络,构筑起话题多维的空间。

※电视技术的不断提高---普通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图文电视、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电视、模拟电视→数字电视(Digital TV) 、单向服务→双向服务

※电影与电视的相似之处---1、技术相似:光波的录制、影像重现2、影像相似:传播逼真的动态影像3、题材相似:包罗万象,无奇不有4、商业化的组织结构相似:服务、娱乐大众并赢利

电影与电视的不同之处---

1、工作原理不同:

A.摄影机与摄像机:摄影机→使用胶片、机械机构复杂摄像机→使用磁带、即拍即看

B.胶片与磁带:胶片→感光—曝光—洗印、一次性使用、影像清晰磁带→光信号—电信号—磁信号—电信号—光波、可反复使用,

效率高、成本低,影像效果和精度比较差

2、收看方式不同:影院观看与家庭收视

A.屏幕不同:电影银幕→巨大: 包容感、吸引注意力; 幕前投映:音画质量好电视荧屏→小: 距离感、分散注意力; 屏后发光:

音画质量差

B.空间不同: 电影院→公共空间:不自由的仪式感; 封闭、黑暗:沉默寡言、专注于影片家庭→私人空间:自在放松; 开

放、明亮:群体交流多、同时关注并做很多事情

3、播映方式不同:

A.电影时间短,电视可长时间连续播放

电影→内容单一、完整;需要观众有目的选择电视→内容杂、频道多;观众可以无目的选择(频道冲浪)

B.电影只能录播,电视即可录播也可直播

电影→制作精良、速度慢电视→制作速度快、质量一般;可信息量大而及时,可互动

4、收入来源不同:电影→票房电视→广告

5、观赏经验不同:电影→梦,提供超日常经验电视→窗,提供日常经验

电影地位比电视高,电视影响力比电影强电影向电视靠拢:电影可通过电视播放,电视电影的出现电视向电影靠拢:数字电视的出现使电视音画质量直逼电影

二、电影美学与电视美学

(一)电影美学

1、电影美学是随着电影艺术实践的日渐成熟而形成的。

2、电影美学是文艺美学的分支学科。

3、电影美学的主要流派

(1)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

电影心理学电影文化学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2)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

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

(二)电视美学

1、作为艺术的电影与电视在美学上是极为相似的。

2、电视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基本上与电影美学是相同的。

3、电视美学常与电影美学合称为影视美学。

4、独立的电视美学要探讨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不同美学品格和美学追求。

第二讲:影视怎样讲故事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语言——镜头

【比较】绘画:色彩、线条音乐:乐音舞蹈:人的肢体动作戏剧:演员的表演(主要是台词)小说:语言文字影视:镜头一、创造性的摄影机

摄影机的审美功能

1、观众与摄影机“合一”

摄影机镜头=观众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实中不可能看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影像中看到

影视艺术的独创之处

(1)合一的具体表现:观众与人物合一

虽然我们是坐在花了票价的座位上,但我们并不是从那里去看罗密欧和朱丽叶,而是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阳台,并用朱丽叶的眼睛去俯视罗密欧的。([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例:《大白鲨》(1975)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2、叙事视角的自由

(1)摄影角度的变化造成视角自由地转移《立春》(2007)顾长卫

(2)摄影距离的变化实现可视范围的无限扩张特写

生动揭示人物心理活动《鬼子来了》(1999)姜文;赋予事物意味深长并富有戏剧性的生命《十三人》

(2)合一的效果:距离的消失

我们置身于电影之中;外在距离的消失:巨大的银幕、黑暗的空间;内在距离的消失: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

微观摄影:让我们看到看不见的真实世界《微观世界》(microcosmos)

二、镜头

定义:镜头是指连续的、没有被剪辑过影片的长度单元,是一部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

影视画面的基本元素--- 【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造型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

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焦距:标准(焦距)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三种。

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五种基本形式。

角度:平视镜头、俯视镜头和仰视镜头。

(一)镜头的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镜头和被摄物距离的远近形成了视野大小的区别——景

别。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通常以被摄体(主要是人)的

“分截高度”参照系而区分为基本的五种:远景(大远景)、全景、

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所使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长短。

柳宗元的《江雪》,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但也许没想

到它在镜头运用上是十分完整的一段脚本:“千山鸟飞

绝”这是一个大远景,镜头从天地间向前推成全景的大

山“万径人踪灭”,镜头随山径向下摇到江边成中景

“孤舟蓑笠翁”,推成老翁的近影“独钓寒江雪”。完

整的镜头运动,远景到全景、中景再到近景,流利地表

达了绝灭孤独的主人公心情。

1、远景---影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是指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远景视野深广、宽阔,画面中人体隐约可辨,但难分别外部特征,主要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

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景色,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英伦情人》影片一开始沙漠大远景犹如油画般的质感,一望无垠地揭开序幕,主角们的一呼一吸,一静一动都被无限放大,黄沙浩荡的荒漠里,让时空都变成永恒

护卫队长在他追逐了几十年的盗猎头目面前中枪倒下。一个远景镜头。他倒地后经历着垂死前的激烈颤抖。又是一个远景镜头。当死亡真正到来之后,待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镜头才慢慢摇了回去,风吹着他的头发,绝望的眼睛望向天空。壮烈而凄美。《可可西里》

《黄土地》中用了大量的远景---

《黄土地》的开头:1、远景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2、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3、远景(叠化)空空的山墚,顾青渐渐走上来。4、远景(叠化、摇)由陡然跌落的土崖上摇至月亮。5、远景—全景(叠化)山墚上顾青远远走来的身影。6、全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深沟纵横的山坡的横段面7、全景一中景(叠化)顾青渐渐走下山来的身影。8、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上面8个镜头中,有6个是远景镜头。从这6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

由于这种景别中人与环境在占有空间上的悬殊比例,常被用来表现孤独,渺茫,人被周围世界吞没或者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土地》人处理的很小,表现出人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受制和无奈。

《远山的呼唤》象是一幅东山魁夷的田园风景画那样,细微地传达和表现着北海道的大自然,大自然下面的多姿人物,以及人物诸诉出来的别致心象。主演:高仓健、信赏千惠子

2、全景---是指由处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被拍摄主体的整体所构成的画面。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导演孙周说:我一直想拍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探讨爱情的本质。可是在写作中我发现,爱情的本质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周渔的爱情就在那列火车上,承载着她的矛盾、欲望和对爱的幻想,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卸下一些,又装上一些,但她始终是运动着的,充满活力,那是周渔成长的地方。《周渔的火车》

“我们总在地下铁匆匆相遇,又擦身而过…”“谁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这是几米最钟爱的绘本《地下铁》里的文字,也是电影《地下铁》的主题和精神。

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造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牧马人》中用远景展示主人公许灵均选定的生活环境后,用全景描叙了他下放劳动发行的过程。在绿色的摹草原上,牧群在蠕动,一个40岁左右的牧马人仰天躺在草地上听着富有苍凉的敕勒川之歌,使这个已生活了20年的主人公更富有造型性,表现力。

3、中景---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

中景给观众提供了指向性视点。它既提供了大量细节,又可以持续一定时间,适于交待情节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具体描绘人物的神态、姿势,从而传递人物的内心活动例:《罗生门》多襄丸在纠察使属堂前

《巴顿将军》二次大战的美国将领巴顿的执着、刚毅不屈的精神,被演绎得栩栩如生。中景表现人物神情和重要动作

《红樱桃》中许多场景的精心设计,其中女主人公楚楚坦诚直白自己身世一场最突出。整场戏大多用了中景、大中景来拍摄。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和镜头视点合一,在情感上认同,进入,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4、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小块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可以产生近距离的交流感。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

情。

《老井》有一组旺泉婚后与喜凤的感情戏,都用近景加以精雕细刻。尤其是夫妻俩为自己儿子取名的场景,通过一个长达215英尺的镜头,把个具有生活本色的画面作了尽兴的渲染。

5、特写---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特写是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选择、放大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引起视觉注意。

特写可以强化观众对细部的认识,以细部来寓意深层涵义,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把画内情绪推向画外,分割细部与整体,制造悬念。

《沉默的羔羊》通过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试图探寻当代美国社会恐怖的根源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

(一)镜头的景别

主要用来突出特定局部、特定细节,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在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特写镜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介绍人物,突出影片的主体形象;突出贯穿的物体;突出人物细致的表情或动作;反映特写环境,使某个物件含义深邃; 作转换时空的手段;与其它景别镜头反复,使速度节奏加快,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

(二)镜头运动

推镜头: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如《公民凯恩》有个镜头,一直把镜头推到一架刚被扔进火炉的雪撬上的几个字:“玫瑰花蕾”。影片突出这个细节,引起观众的高度注意,探索主人公与“玫瑰花蕾”的关系

拉镜头: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影由近而远向后移动离开被摄对象;取景范围由小变大,被摄对象由大变小,与观众距离也逐步加大。

摇镜头:摄影机不作移动,借助于活动底盘使摄影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拍摄,有如人的目光顺着一定的方向对被摄对象巡视。

移镜头:摄影机沿着水平方向作左右横移拍摄的镜头。移镜头是机器自行移动,不必跟随被摄对象。它类似生活中的人们边看走的状态。

跟镜头:摄影机跟随被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的移动镜头。跟镜头始终跟随运动着的主体,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适宜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如《罗生门》重场戏都在山林,占据了全部镜头的四分之三。特别是灌木丛中强盗多襄丸奔跑的场面,高速跟拍的镜头,剧中人在山坡疾驰、迅捷的跳跃式的动作,淋漓尽致刻画了自恃武艺高强、狡狯残忍的山贼本性,成为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五种基本的镜头还可以相互结合,借助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派生出其他的镜头运动方式,如升降镜头、跟推、跟拉、摇摆镜头、环移镜头等。

(三)焦距

焦距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使影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按焦距可以把镜头分标准(焦距)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三种。

焦距主要反映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mm-70mm的范围,18mm-40 mm的镜头被称为短焦镜头也叫广角镜头,70mm-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mm-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 mm以下则称为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四)角度

镜头的角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平视镜头、俯视镜头和仰视镜头。

1、平视镜头:比较接近于常人视角,画面效果也接近于正常的视觉效果。

2、俯视镜头:使被拍摄物体呈现一种被压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展示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从特定角度展现运动线条,使影像压缩变形来制造特殊效果。

3、仰视镜头:使影像体积夸大,使被拍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或崇敬感,也可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也被用来模仿儿童的视角。

(五)其它镜头

空镜头:画面上没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镜头。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空镜头在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时,往往出现在影片的开头。

长镜头:指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不间断镜头段落,长镜头拍摄时间一般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云水谣》尹力

1、审美功能---时空真实感;抒情性《公民凯恩》(1941)[美]奥逊·威尔斯《小城之春》(1948)费穆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是“长镜头理论”的倡导者,并总结了长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实践

(1)长镜头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运动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2)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使被摄物体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就是景深。也是被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

(3)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摈弃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后人称巴赞的理论为“长镜头派”。

2、主要技术手段:场面调度

(1)定义:指构成镜头场景的几乎所有事物,包括镜头构图本身、取景框、摄影机的移动,人物、灯光、布景设计等。

(2)功能:构造电影空间

《俄罗斯方舟》(2002 )[俄]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世界第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长片,拥有着电影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90分钟),是世界上第一部直接拍摄在硬盘上的电影

场面调度:

摄影师:[德]提尔曼?巴特纳设备:高清晰索尼数码摄影机地点: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宫,35个宫殿房间,850多名群众演员拍摄时间:2天,其中26小时用来让40个电工在33间屋子里布光,索科洛夫给演员排练了7个月,巴特纳7次、每次一个星期来研究布景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语法——剪辑

一、何谓剪辑

剪(cut):把一个连续的镜头剪断成两个或几个镜头。辑(editing):把多个镜头按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建立电影结构。剪辑:镜头的剪切与组合。

二、最常见的剪辑:连贯性剪辑

(一)定义:连贯性剪辑是一套特定的剪辑方法与系统,其目的在于连贯而清楚地讲述故事。

(二)连贯剪辑的效果---隐藏了片断的连接点,保持镜头的流畅,让观众忘记摄影机的存在例:《越狱》(连续剧)中的连贯性剪辑(三)连贯剪辑的主要方法

1、化入化出: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

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例:《泰坦尼克号》开头、结尾

2、叠化:是剪辑中的一个技巧,是相对于“切换”的,就是在一个镜头中缓缓地可以看到向另一个镜头过度。

3、镜头接反打镜头:正拍镜头→一个正在说话或者作出表情的人反打镜头→说话的对象或者引起这种表情的事物

功能---实现了观众的多视角观看;增加了观众对电影的在场感

三、蒙太奇——剪辑的美学化

(一)蒙太奇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用在电影艺术中表示镜头的剪辑、组合,即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联系内涵:是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手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是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法。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是影视编辑的具体技巧和章法,进行镜头间的基本组接。

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普多夫金说:“蒙太奇是电影导演的语言,正如生活中的语言那样,在蒙太奇中也有‘单词’,即拍好的一段胶片,也有‘句子’,即这些片断的组合。”

(二)蒙太奇的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没有蒙太奇剪辑,是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

鲍特:对电影进行了恰当地剪接,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格里菲斯:第一个自觉地使用蒙太奇的人,创造了“闪回”、“最后一分钟营救”、“移动摄影”等手法。

苏联蒙太奇学派: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等,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全面论述了蒙太奇的美学价值和美学规律。

20年代,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剪辑实验和影片实践创造了系统的蒙太奇学说。比如“库里肖夫效应”:

汤的特写面部特写→垂涎欲滴棺材镜头面部特写→沉痛悲伤小孩玩耍面部特写→微笑、慈爱

同一镜头与不同景物连接在一起效果不同这个实验被人们称为“库里肖夫效应”,可见不同的联接手段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这联接的原则就是蒙太奇。

除此之外,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普多夫金还做了一些其它的实验: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表现人的怯懦1、惊恐的脸2、手枪直指3、一个人在笑表现人的勇敢

不同剪辑产生不同的意思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2、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3、他们相遇、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

4、白宫外景

5、两个人走向台阶实际上这每一个镜头都是不同时间在不同地点拍摄的:1、国营百货大楼附近2、果戈里纪念碑附近3、大剧院附近4、从美国影片上剪下来5、救世主教堂( 创造性地理学)

通过实验库里肖夫认为:创造性地把不同镜头组接或并列,就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涵义。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与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爱森斯坦的实践:他提出:“1+1>2”,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之间的队列与组合不是简单的两数之和,而应当是两数之积,它们在关系中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使人们看到了银幕上没有直接呈现的东西,这样,艺术总体便在本质上大于各部分的总和。他在《战舰波将金号》等影片中进行了杂耍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的实践。【爱森斯坦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战舰波将金号》(1925)“敖德萨阶梯”——交叉蒙太奇

普多夫金的实践与理论:

更多的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知的叙事法则;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

我眼前摆着一张被揉皱而发黄了的小纸片。上面有一段很难理解的纪录:‘联结-普’和‘碰撞-爱’,这是在爱同普之间就蒙太奇这一主题进行得异常激烈争论的物质痕迹。

普认为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一致;爱主张通过蒙太奇的隐喻、象征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把蒙太奇分为五种类型:对比蒙太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平行蒙太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隐喻蒙太奇(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交叉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

(三)蒙太奇的功能

蒙太奇在影片中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

1、创造独特的电影时空

压缩时空: 比如用明显时间特征的事物和景物来表现时间的流转,省略大量的交待。

可以用动作的组接作为时间空间的转换。《神话》; 可以用画外音交待省略的空间; 可以用交通工具表现空间的转换; 可以用有时代特点的景物和色彩来表现时空的转换。(《法国中尉的女人》)

延展时空,把事件表现得更充分(《战舰波将金号》)

创造新的时空: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拍下来的分切镜头组接成一个连续活动的过程。

2、创造节奏

蒙太奇剪接使影视片叙事具有速度和节奏,有的段落平稳而松弛,有的快速紧张。剧情的内在节奏通过蒙太奇组接变成可见可感的画面节奏,而外部形式上的节奏也促进了剧情发展的内在速度。(《毕业生》)

3、深化主题

蒙太奇是突出主题,表现内容的有力手段。

前苏联导演罗姆:“蒙太奇——这不仅仅是善于干净、利落和精确地把镜头剪接起来的一种本领,蒙太奇——这是艺术家的想法,他的思想,他对世界的视象,这种视象表现于怎样选择镜头和镜头对比,使电影动作具有最富于表现力的和最能引人深思的形式。”

※以结构的功能为标准,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交代情节、展示事件表现蒙太奇→激发观众联想,启迪观众思考

叙事性蒙太奇

用于叙述故事和交代情节,是蒙太奇中最简明和直接的表现形式。

平行蒙太奇---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叙事主题中。

《正午》中歹徒米勒要来找镇上警官威尔复仇,他将乘中午十二点的火车到,他的手下将在车站迎接他。米勒下车了!他带领着手下直奔警察局。与此同时,警官也走出了警局踏上了充满危险的旅途。街上没有一个人,仿佛广漠的荒原。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使人感到双方似乎随时可能碰头。

交叉蒙太奇(交替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的线索,各条线索互相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重复蒙太奇(复现蒙太奇、重现蒙太奇)---有意识地将具有一定深意或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洗脚仪式\大话西游中的梦\紫霞仙子的手链\紫青宝剑等《阿甘正传》本片开始及结束的羽毛,就是重覆蒙太奇,它代表著纯洁的意象,就像没有心机的阿甘一样。

连续蒙太奇---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泰坦尼克号》

错觉式蒙太奇---这种构成方法,首先是故意使观众猜想到情节的必然发展,但是,在关键时刻,忽然来一个180度转弯,下边接上的,竟不是人们预料中的镜头。例如,<大话西游>中的一个场面

表现蒙太奇

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表现性蒙太奇用于加强情绪的渲染力度,追求镜头间的对应和契合,以获得别致的艺术效果。

抒情蒙太奇---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抒情式蒙太奇,这是电影创造诗意的一种手法。例如,《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人公在船头“飞翔”的那一段,海鸥和海豚

的出现等,就是典型的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如《天生杀人狂》一片主人公米其杀人前后,突然穿插的梦想中兔子、毒蛇等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瑞典导演柏格曼1957年的《野草莓》,其中老人做梦的一段,即是非常有名的心理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按照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利用景物镜头来直接说明影片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这种构成方法,就是隐喻式蒙太奇。

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这种蒙太奇强调的是含蓄和隐喻的表现对列镜头之间的隐藏含义,基础是建立在两个镜头对列的基础上(折射蒙太奇是建立在同一镜头的基础上)。《十戒》之一中描写父亲在河边看着救援队打捞孩子的场面,河上的冰峰体现他内心的寒冷和“空白”,是典型的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或形式的强烈对比,产生互相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莉莉.玛莲》中把莉莉在后方演唱会的掌声、鲜花和前线战场的炮火硝烟对比。

第三节影视讲故事的声音——从无声到有声

一、并不沉默的无声电影

(一)什么是无声电影无声电影又称“默片”。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话语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

(二)无声电影中的声音——音乐【模拟功能,弥补无声的缺憾;引导观众的情绪情感;渲染故事气氛,加强故事节奏】

(三)无声电影中的字幕【提示、说明、补充故事情节;通过字体、字号变化实现一定的抒情功能】《最好的时光》侯孝贤(2005)(四)无声电影中的人物

哑剧→舞台演出,人物完全不说话,仅依靠夸张的表情、姿态、动作进行表演王景愚《吃鸡》(1983)

无声电影→人物讲话,但观众听不到,姿态、动作、表情是无声电影叙事的最重要手段其他声音起辅助表达作用《摩登时代》卓别林(1936)(五)无声电影的贡献:促进了人类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丰富了人类的视觉文化。

无声片的表现形式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发展的速度相当快,而观众对这种新形式和新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跟随着发展起来。我们不仅亲眼看到了一种新艺术的发展,而且看到了一种新的感受能力、一种新的理解能力和一种新的文化在群众中发展。(巴拉兹·贝拉)二、有声电影

(一)电影理论家对声音的排斥

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任何其他艺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灾祸。(巴拉兹·贝拉)

有声电影中的声音只是一种复制技术,缺乏创造性;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技术取代了艺术;电影退化为拍下来的有对白的舞台剧。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而且有声片必然会有所成就。

(二)电影声音的美学功能

①声音的出现,使电影更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现实感更强。②视听联袂,声画融合相应地加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人的感性审美与内心体验。③声音空间> 画面空间,扩大了空间的容量,增加了电影环境的纵深感和质地感。

(三)有声电影中的人声

1、作用---①塑造人物性格《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新生训话《大话西游》(1995)中唐僧的婆婆妈妈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勇敢的心》(1995)结尾华莱士的演说

2、分类:包括人物的独白,对白,旁白,歌声,啼笑,感叹等。

有声电影中的对白:是有声电影讲故事的重要方式取代了无声电影中的字幕(提供准确的信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我爱你》(2003)中的吵架(徐静蕾、佟大为)《画皮》中的两女对话

画外音:声源不在银幕画框可视空间之内的声音《我的父亲母亲》

画外音之旁白:是台词的画外运用,是叙事、抒情的重要手法按其性质,有两种表现形式:作者的客观叙述;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画外音之独白: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只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大话西游》《本杰明.巴顿奇事》(四)有声电影中的音乐

电影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1、主题音乐(一般多次出现,用变奏,展开,重复,对比等手法表现)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

2、抒情小品(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甜蜜蜜》中的歌曲

3、描绘性音乐(描绘动作环境)

4、剧作元素(加强影片节奏感,或直接参与情节发展成为内容组成部分音乐):《甜蜜蜜》中的歌曲《甜蜜蜜》

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我心永相随”在整个影片中无处不在。影片开始,苏格兰风笛吹奏出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哀婉的曲调,是主题歌旋律的第一变奏。其后,主题歌变奏出的无言歌又使一对情人站在船头展翅飞翔的情节变得更加动人和难忘。而在影片最后的再现,是在令人心碎的情节中——露地丝呼唤着心爱的人,然而此时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的杰克已经再也听不到了……首尾贯穿、突出主题,音乐穿越时空的阻隔,用和谐而充满情感的旋律向我们道出一个动人的爱情传奇。

《卧虎藏龙》的配乐由近年来在国际乐坛受到关注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创作。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在多首配乐中的独奏,旋律几乎是完全中国式的,而大提琴贴近人声的柔美音色,把剧中人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风貌凸显出来。二胡、笛子、巴乌、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适当点缀,使整部配乐变得画面丰富,处处给人惊艳之感。

(五)有声电影中的音响

音响是除语言和音乐之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包括:动作音响,自然音响, 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音响的特殊处理方式: 音响强化音响转化音响变异主观音响

“音响”的作用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描写作用,或称纪实作用。即是通过客观再现人物及事件所处环境中本来存在的音响,可以更准确地体现环境,增强环境气氛的真实性。

二是表现作用或戏剧作用。

三是结构作用,即所谓音响“蒙太奇”。这一作用主要是用来使影视片的时空转换,情节变幻呼应与贯通,呈现出别具风采的艺术形式。

(六)有声电影中的“静”

1、无声电影并不安静

音乐贯穿无声片始终,完全的无声状态很少在无声片中出现。无声不是真实的无声而是无法再现真实的声音,是对自身缺陷的暴露。《汽车游行》(1900)爱迪生无声电影正因为无法表现声音,从而也无法表现真正的安静

2、有声电影中才有真正的安静静≠无声

(1)有声的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手段:以声音衬托寂静,以寂静张显声音功能:制造电影剧情所要求的特定氛围恐怖片:夜深人静、异声、异像、伤害(身心)《惊声尖叫》

(2)无声的静:

A、手段:①对无声电影手段创造性运用:字幕、音乐《悲情城市》(1989)文清与宽美的交流(42);《战马》

②直接呈现真正的静默《悲情城市》CD2结尾照全家福、吃饭(1:10)

B、效果:环境的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使电影诗意化、唯美化人的安静:沉默是金使人物心理化《悲情城市》

第三讲: 电影讲什么故事

第一节:电影的叙事结构

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1、线性的叙事时间:顺时序→无叙事人逆时序→有叙事人《我的父亲母亲》《泰坦尼克号》/《云水谣》《海上钢琴师》/《本杰明巴顿奇事》《剪刀手爱德华》

2、清晰的故事线索:单线→时空统一双线→时空交叉合一《冷山》《神话》

3、线性叙事的特点:封闭

(1)封闭的故事(结构完整)例:《海上钢琴师》(意大利,1998);情节曲折(吸引力);有结果的结局(满足感);人物形象饱满(感染力)

(2)封闭的时空(相对符合现实逻辑)---连贯的时间:历史感,真实感;稳定的空间:舞台感

(3)指向永恒的主题《海上钢琴师》(意大利,1998)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 主要演员:蒂姆·罗斯Tim Roth 小说《活着》作者:余华电影《活着》(1994)导演:张艺谋主演:巩俐/葛优

影评:“电影《活着》和小说《活着》已经不是同一个作品。当然不同的艺术手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策略。小说中富贵几十年来只有承受着生存的痛苦和痛苦后的麻木或者说是达观。而电影的表现重心已经从个人转向社会历史,给予了一个更大的主题空间。但无论二者有多么大的不同,有一个主题却没有改变,那就是:活着,便要承受活着或者死亡的痛苦与幸福。”

从小说到戏剧,“改编工作所要求的是:善于从叙事者的观点真正转变为各个剧中人物的观点。不去插述人物的情感,而是使它们具体出现在观众眼前,并在一段连续的假想时间内不间断的发展”(莱辛《汉堡剧评》)

小说《活着》电影《活着》

视角有叙述人非人称叙事

时序逆时序顺时序

时长以休止为主以场景为主

事件非历史性

与耕牛对话

妓女背着逛街

有庆:死于“救”

家珍:死于“病”

万二喜:偏头、丑

凤霞:死于“生”

万二喜:死于“祸”

苦根:死于“吃”

福贵:等死历史性(凤霞结婚13‘40)

女仆背着回家

皮影(影片线索)

大炼钢铁、人民公社

死于大跃进运动

活着

腿瘸、英俊高大

死于文革的荒谬

活着

活着

活着

二、开放性叙事结构的特点:开放

1、开放的故事(破碎的结构)

(1)情节弱化(反故事)——强加的主动性(2)开放式结尾(无结局、多结局)——无所适从的自由感(3)人物形象符号化——被激发的理性

2、开放的时空(超现实的逻辑)

(1)断裂的时间:游戏感、梦幻感循环时序:例如《大话西游》;重复时序:一个故事讲多遍例如《罗生门》(1950)、《英雄》、《罗拉快跑》

(2)重叠的空间:荒诞感

3、指向偶然的主题

封建开放

故事(情节化)反故事

有结果的结局开放式结尾

人物形象饱满人物形象符号化

时空连贯、稳定时空断裂、重叠

历史感游戏感

真实感梦幻感

舞台感虚空感

永恒偶然

第二节:类型电影

电影一旦发展出一种叙事结构,从仅仅展示事物(如火车离开站台或两个接吻的人)转向讲述故事,就开始形成类型。故事一旦被讲述,它们就立刻进入了一定的类型:浪漫的、情节剧的、追捕的、西部的、喜剧的。——【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一、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形成

1908年开始,至20年代,在洛杉矶形成了以“好莱坞”为基础的美国电影生产、发行基地,成为美国的影都。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成为独霸世界的垄断状态。

作为娱乐工业好莱坞有三大制作体制:大制片制、明星制、类型片。而作为其产品的核心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其主流电影样式——类型电影。

“黄金时代”的大制片厂制度

A、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电影如同被拆解的部件在流水线上进行组装。

B 、制片人制度。导演只有执行拍摄的分工,没有最终的剪辑权。制片人要高度控制影片的生产成本和投入产出比。

C、明星制;

D、海斯法典。对镜头表现内容进行严格规范,使电影成为标准化产品。

制片制与明星制

在美国,影片真正的主人是制片人。制片人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多种因素的主宰。制作影片的所有权从题材的选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等,整个生产程序全部控制起来。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也即“出品人”,只影片的投资人。可能是某个制片厂、财团,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制片个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在美国,早期制片人的权力很大,导演的任务只是指导演员,关于电影艺术创作的一切事务全由制片人掌握。

著名的如美国八达公司、《乱世佳人》的制片人塞兹尼克等。

八大公司

派拉蒙公司:阿尔道夫·楚克曲,拥有象思斯特·刘别谦、冯·斯登堡、比莱。怀尔德、西席·地密尔和里奥·哈莱等众多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影片也稍具一定的欧洲味道。

米高梅公司:在路易斯·梅育和欧文。萨尔堡的控制下,以明星公司而著称;如葛丽泰·嘉宝、袭蒂·嘉伦、克拉克.盖博、李昂耐尔·巴里摩和米奇·尼龙等等。米高梅公司的影片讲究浪漫、热闹和表面的光彩,耗资巨大、气派豪华,《乱世佳人》便是

这家公司的突出标志。

华纳兄弟公司:比较前两个公司显得有些财力不足,但却不自觉地获得了“真实”的好名声(时常在户外拍摄)。还有那个有声电影的“发明”,也为他们赢得了声誉。这家公司最拿手的是强盗片和音乐片。

20世纪福斯公司:有著名的导演约翰·福特、亨利·金等;有著名的明星亨利·方达、约翰.韦思,以及小童星秀兰·邓波尔等,最具特色的是西部片、喜剧片和音乐歌舞片。

雷电华公司: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霍华德·霍克斯和威廉.惠勒等。最重要和最令人难忘的影片奥逊.威尔斯拍摄的《公民凯恩》 环球公司、哥伦比亚公司和联艺公司3个小公司。

8个公司每年要生产五百部左右的影片,所谓来自好莱坞这个小村庄的电影帝国,就是由这八个电影公司所组成和控制的电影帝国。

明星制:高薪聘请演员,以真名出现。影片的制作也开始一切围绕着明星转,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这一大批好莱坞明星们成了美国电影征服世界的基础。

好莱坞电影到三四十年代达到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创造了在全球影片发行量和卖座率的空前纪录。不少影片,如《大独裁者》、《蝴蝶梦》、《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公民凯恩》、《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等,都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40年代后半期好莱坞电影开始衰落。

二、类型电影的分类

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歌舞片。

喜剧片:亦被称作为“疯颠喜剧”或“爱情喜剧”。由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一夜风流》(1934年),是这一时期这类影片的最初范本。

乔治.库克的《假日》(1938年)、《费城故事》(1940年);霍华德.霍克斯的《抚养婴儿》(1938年)、《他的姑娘星期五》(1940年)等等。(一)划分电影类型的目的与功能

1、通过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保证观众理解电影的意义和观看快感的实现

2、通过提供熟悉的认知产品而不是创新和差异,从而抵消工业生产的巨大经济风险

(二)常见的电影类型

各大电影网站常见的电影类型:

爱情片、传记片、动画片、动作片、犯罪片、访谈片、纪录片、家庭片、惊悚片、剧情片、科幻片、恐怖片、历史片、伦理片、冒险片、奇幻片、曲折片、神秘片、体育片、歌舞片、西部片、喜剧片、戏曲片、新闻片、艺术片、音乐片、战争片、青春片

电影理论著作中的电影类型(59种):

宣传影片、电影真理报、非剧情片、纪录片、时代剧、通俗剧、白色电话电影、黑色电影、西部片、科幻片、新闻片、商业电影、动作片类型电影、歌舞片、城市交响曲电影、政治教育电影、纪录剧情片、种族志电影、信息影片、观光影片、话题电影、蛋糕喜剧、非戏院电影、芭蕾影片、歌剧片、剧情片、纪实片、编辑影片、教育影片、肥皂剧、感伤剧、黑色喜剧、脱线喜剧、闹剧、史诗、传记影片、古装片、哥们电影、武士片、功夫片、战争片、灾难片、恐怖片、悬疑片、惊悚片、擒凶片

(三)电影类型的划分依据

1、以理论为基础的类型分类法---三种基本类型:叙事电影、实验电影、纪录片反直觉,不实用

2、以内容、主题为基础的类型分类法---如:西部片、史诗片、战争片、白色电话电影、黑色电影等

3、以视觉风格为基础的分类法---如:歌舞片、动作片、动画片

4、以模式/形式/风格/结构为标准的综合分类法

类型界定标准区分标准

西部片历史主题美国西部

强盗片1920年代美国城市

史诗片圣经或古代历史

战争片特殊的历史冲突

黑色电影战后美国

恐怖片预期效果使人恐怖

惊悚片使人惊悚

喜剧产生笑声

音乐片形式元素出现歌舞表演

动作片出现动作片段

色情片出现性活动

科幻片主题未来的技术/未来世界

幻想片不可能的世界/幻想的人物

灾难片自然或人为灾难

犯罪片犯罪和调查活动

通俗剧家庭戏剧和异性恋爱情

公路片旅行或公路旅行、通常横越美国

黑色电影犯罪和体制腐败

大片风格奇观事件

黑色电影明暗对比的照明和黑色的场面调度

(四)电影类型的划分的特点---1、观后分类:类型是由经验所形成的2、分类在美学商品交换的双向系统中完成3、分类标准多样,类型交叉、变化快、分化多

(五)电影类型的划分的原则---1、相对性原则2、宏观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类型是我们集体相信和同意的东西”——[英]安德鲁.托德《电影理论》

三、类型电影的定义和特点

(一)类型电影(genre film)

1、界定

(1)类型(genre ):最初源自拉丁语,后直接来自法语中的“种类”,是从文学理论借来用以区分电影类别的概念。

(2)经典释义:

类型电影是“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美】格杜尔德《电影术语图解》)

“观众及电影制作者通过熟悉的叙事惯例可以识别的各种电影形态”(【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3)定义:在观众与电影制作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重复构造,从而形成的一整套有着固定标准的模式化影片。

类型片是一种典型的商业化的电影样式,它指的是一些人物、情节模式和影片的故事环境造型类似的一种电影。它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具有重复的情节动机,循环的类型形象,标准化的叙事模式和特定的表达内涵。

如美国的西部片,其人物就是牛仔、印第安人、边境骑警;环境是西部荒原,大漠故事无非是叙述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愚昧,英雄赢得财富、爱情与美色等等。

(二)类型电影的一般特征

(1)模式化:情节公式化人物定型化视觉形象图解化(2)复制性(3)娱乐性(4)消费性

(三)类型电影基本特点:

第一,“永恒主题”

一种类型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人物虽然可以无所不包,并且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换着自己现实的主题,但它最终所表达的却总是为人类文化所始终面对和相对有限的一些“永恒的主题”。如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男性与女性、文明与野蛮、压制与自由,社会、家庭与个人等等。

比如生与死(灾难片)》——《完美风暴》

泰恩是个剑鱼捕鱼船的船长,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捕鱼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渔民的收入。因此,尽管比利和他的同伴刚从一次并不令人满意的海上捕鱼作业归来,大家又一次踏上了新的旅程。在天气状况随时会突变的十月,他们碰到了猛烈的海上风暴。它掀起的巨浪足有100英尺高,风力达到每小时193公里。安德丽雅号上的六名船员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而战……

还有男和女,比如《末路狂花》就表现了男女间永恒的战争。

美国1991年夏季十大卖座片之一,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电影,成功地描写了女主角作为普通妇女,在男性的压迫下,被迫走向极端……女权主义者和准备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女性观众必看!

第二,“肯定性操作”

导演必须对影片中所包含的文化或社会的冲突进行“操作”,从冲突——解决,使其在观众的想象中得到解决,同时它的解决方式必须和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取向相一致。

大众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接受者人多面广。它是大众对社会观念、艺术趣味的选择,也是大众各种欲望的表现和心理压力的释放。主流文化蕴涵的是主流意识形态,即大众眼光、普通百姓的伦理价值观。通过好莱坞影片我们即可看出它在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它的西部片颂扬了开拓进取的精神,法庭片传递了自由和公正的原则,战争片则表达了美国臆想下的爱国主义。《最高危机》一群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47客机,将机上四百多人扣作人质,要求释放他们被捕的首领。然而,根据情报官格兰特的判断,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引爆杀伤力极大的神经毒气弹。为了阻止这一阴谋,解救人质,特别行动小组采取了极为冒险的行动计划,准备在空中登上波音客机,制止恐怖分子的行动。毫无实战经验的格兰特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指挥的任务。结果

当然是好莱坞的传统结局,一个英雄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凶恶的歹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三,“循环性认同”

正是由于前两者,决定了类型片是可以重复的,正是因为我们的这些文化性冲突在现实中是不可解决的,所以我们可以一次次为同一主题走进影院,来和一个理想的世界相认同,它也是一代代认同的需要。

如歌舞片,歌舞片的核心概念并不是包含了表面的歌舞演出场面,而是对城市、成功、两性关系所建立起的一种文化模式。这种成功的文化模式是通过找到了歌舞这一表达手段之后才使其成为一种类型片的。所以歌舞片不是歌舞的展示,而是由一个歌舞作为叙述者构成的乌托邦世界。

再比如灾难片的制作---在人的本性中,是有一种要观赏力量、观赏灾难的这样一种潜在的欲望的。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遇到灾难,可是,大家都喜欢看灾难片。我们坐在一个黑暗的大厅里面,自己很安全,吃着薯条,然后看着银幕上在地震,在山崩、海啸。人在他人的灾难中,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灾难片的主题通常有:通过对人类真实的悲惨遭遇的再现,使后来的人们重温那种惨痛的苦难记忆,并重新体验那种悲壮的情感,歌颂人类永恒的美德如无私、勇敢、相互关心等,从而净化人的灵魂,获得一种对人类作为整体的认同感。

《后天》描绘了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异变,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霍尔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史前气候的规律,提出严重的温室效应将造成气温剧降,地球将再次进入冰河时期的假设。结果,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龙卷风、海啸和暴风雪接踵而至,人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末日浩劫。

与此同时,哈尔得知他的儿子山姆不顾危险居然一个人前往天灾侵袭中的纽约营救女友,他也奋不顾身地前往冰雪覆盖下的北方地区进行救援,在救援与被救的过程中,电影细腻地交织了父子之间的动人情感和大灾难下人们所表达出来的真挚感情。

地球核心因为不明原因停止转动,导致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场急速崩解,全球各地都出现异常灾难。美国波士顿在十个街口的范围内,有三十二名装置心律调整器的市民在一瞬间心脏停止跳动因而暴毙;西岸旧金山的地标金门大桥也突然断成两截,数百人坠入大海;而更离奇的是,聚集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成群鸽子突然之间失去辨识方向能力,于是成千上百只鸽子就这样冲进人群或是撞上玻璃窗,不但伤及无数游客,更让车辆驾驶失去控制发生严重意外。

美国政府及军方在面临这项空前危机时,决定向顶尖的地质物理学家乔许·凯斯以及一群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求助,并找来所谓的“地心航员”蕾贝卡·柴德中校以及劳勃·艾维森指挥官驾驶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舰,载着这群科学家执行一项空前绝后的伟大任务,那就是深入地心引爆核弹,让地球核心再度转动,并避免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

四、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

1、内容: 传达人类意识底层共通的永恒价值观念,创制银幕神话

2、形式:追求形式的趣味性、观赏性

3、效果:适应和满足大众审美要求

歌舞片

与电影声音同时诞生的音乐片,在有声电影初期十分盛行,最初是把百老汇的东西搬上银幕,后来则发展为具有特殊形式的类型片,并在四、五十年代走向了“最受欢迎的顶峰年代”。歌舞片将音乐与叙事结合起来,以一种特殊的演出形式去体现。这类影片往往是在大型的交响乐队的伴奏下进行。

早在30年代,歌舞片为处于社会动荡中的普通观众提供了梦想的空间和来源。在银幕上的歌舞梦幻里,永远展现的是歌舞升平和光明灿烂的世界。那美妙的舞姿,优雅的气氛,富丽堂皇的环境和美丽浪漫的爱情,营造出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幻境。

30-4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在豪华布景及制作上已登峰造极;之后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如50-60年代的著名歌舞片大都由百老汇大型歌舞剧改编,场面豪华,明星云集,具有某种史诗性质。如《欢乐满人间》(1964)、《音乐之声》(1965)等。

黄金时期过后,歌舞片也发生了变化。梦幻色彩减淡,而增加了现实内容。如《西区故事》(1961,导演:罗伯特.怀斯)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表现种族偏见造成的现代悲剧。载歌载舞间,涉及了因种族歧视和民族隔阂而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移民问题。格调浓郁,与传统歌舞明快、浪漫的风格不同。

60-70年代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变革,嬉皮士运动、越战、女权运动等都在歌舞片中印下痕迹。如《歌舞餐馆》《燕特尔》等。这些都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的社会文化主题,深化了歌舞片的内涵。

歌舞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讲述后台发生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受好奇心驱使的动物。影迷们十分渴望知道演员事业的成败、婚恋的波折。编导们抓住人类本性的这一特点,展现演员们在台下的生活。

二是双重表现手法。即现实的表现手法——用言语、对话;寓意象征表现手法——用歌唱和舞蹈,歌舞既能展示剧情,又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甚至能起到预言家的作用,预示将要发生的一切。

三是能歌善舞的正面主人公和歌少舞不多的反面角色。勇于袒露自己的感情并且同他人交流感情,是正直的表现,这种品质在歌舞片中是属于正面人物的。反面角色内心阴暗。必须以伪装作掩饰,歌舞多了,易于暴露。

四是大团圆的结局。整体结构上,所有的冲突障碍都随着最后歌舞表演的完满结束而被克服。

歌舞片大致可分为两种风格:

一是叙事时空完全舞台化,人物、语言、动作、情节都在一个假定性很强的虚构化环境中。音乐歌舞表演和叙事无明显分界,歌舞和写实性表演可以自由转换。如《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窈窕淑女》、《贝隆夫人》、《黑暗中的舞者》、《红磨坊》等。

一是有一个较为写实的叙事时空,其中的音乐歌舞是作为主人公现实的动作来加以展示的。如《红菱艳》(1948)、《修女也疯狂》、《保镖》(1992 )等。

某些歌舞片两者表现风格并存。如《音乐之声》。既有舞台化的叙事时空,又有明确的现实表演段落。如“音乐之声”唱出了玛丽亚的心声;雷电之夜,玛丽亚给孩子演唱“我喜爱的东西”;然后是“哆来咪”都属于前者,他们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并参与剧情发展;而晚会上孩子们在客人面前的表演;在比赛上的歌唱等等属于后者。

1928年10月6日,《爵士歌王》在百老汇的华纳剧院首演,这部影片被宣传为“第一部带有对白”的电影,是从一部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过来的,已经具备了歌舞片的雏形。故事讲述犹太小伙子拉宾诺维奇不愿意跟在父亲身后亦步亦趋,而是独自闯荡娱乐圈,并最终成为耀眼的明星人物。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 本片又译《花都舞影》《花都艳舞》

世界电影史上儿童歌舞片的不朽经典:《绿野仙踪》Wizard of Oz (一九三九)

朱丽·安德鲁斯的银幕处女作:《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 (1964)

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 (一九六五) 导演:罗伯特·怀斯主演:朱丽·安德鲁斯

《贝隆夫人》(Evita)1996年其他译名:艾维塔别为我哭泣导演:阿兰.帕克)艾伦·帕克Alan Parker 主演:麦当娜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红磨坊》2001年(MoulinRouge)导演:巴兹·鲁赫曼主演:妮可·基德曼伊万·麦戈雷格约翰·莱奎扎莫

《芝加哥》(Chicago)年代:二零零二导演:罗伯·马歇尔主演:理查·基尔蕾妮·齐薇格凯瑟琳·泽塔·琼斯

最杰出的歌舞片代表作:《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又译《万花嬉春》导演:金.凯利斯坦利.杜南主演:金.凯利唐纳德.奥康纳黛碧.雷诺兹

《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取材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电影的一段真实的历史。

故事发生在1927年的好莱坞。大明星唐在参加完一个影片的首映式后,阴差阳错地与青年女子凯西相遇。凯西对唐的影片嗤之以鼻,而唐却对娇小聪慧的凯西萌生了爱意。当时的好莱坞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有声电影而进行着各种尝试,辉煌电影公司也准备把唐和他影坛情侣莱蒙主演的影片《决斗骑士》拍成有声片。但有声技术的不成熟,让《决斗骑士》惨败。就在大家沮丧之际,百老汇歌舞演员出身的凯西却提议拍歌舞片,这个主意让大家兴奋不已。

于是,不会唱不会跳的莱蒙的说唱由凯西配音替代,公映后,观众反应极为热烈。当莱蒙向观众致词时,观众觉得她的声音和影片的不一样,一致要求莱蒙唱一首歌。唐要求凯西在幕后唱,莱蒙在幕前假唱,“雨中曲”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大厅……此时,唐拉开大幕,两个歌者同时亮相,观众知道了谁是真正的明星……唐和凯西拥抱在了一起。

本片以电影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转折期——来铺陈情节,轻松幽默的片断几乎都与当初的混乱有关,比如录音时的麻烦,试映时的滑稽等。框架结构以基本情节为主线,每隔一定时间配合剧情穿插一段歌舞表演。金·凯利为这部影片编导了豪华壮观的舞蹈动作。后来他因在电影歌舞片舞蹈创作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而被授予“奥斯卡特别荣誉奖”。《雨中曲》被认为是经典风格的歌舞片集大成者,其乐曲、叙事、视觉元素被后来的许多影片模仿和使用。

全片共有9段歌舞,汇集了传统歌舞片的主要歌舞类型风格:早期好莱坞轻歌舞、踢踏舞、独舞、双人舞、三人歌舞、艳丽女郎和大型舞剧“百老汇旋律”等,其中金·凯利自编自演的主旋律“雨中曲”,表现唐事业柳暗花明,爱情水到渠成,内心洋溢着无限喜悦,一个人忘情地在雨中边舞边唱,是影片的神来之笔,极为优美动人,也成为歌舞片经典片段。

甚至金.凯利逝世时,美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讣告,没有一个字总结他的生平或综述他的成就,只是把这一段完整地放了一遍,然后打出“金·凯利今天去世”的字幕。

《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主演:比约克凯瑟琳.德诺芙戴维·莫尔斯出品:AV-Fund Norway (丹麦)2000 年

剧情简介:塞尔玛是个来自捷克的美国移民。如同千千万万的单身母亲一样,她依靠在工厂里做工得到的微薄工资艰难度日,业余时间她参加《音乐之声》的排演。塞尔玛对音乐的钟爱-特别是那种载歌载舞的好莱坞经典音乐片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她想像着甚至也真的相信了自己是捷克著名的踢踏舞明星的女儿。

清贫而又艰辛的生活之外,塞尔玛的心中还默默承受着一个痛苦的秘密:她的视力正在慢慢地消失,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儿子吉纳的命运将会跟她一样,除非她能筹到足够的钱给儿子做手术。

母子俩寄居在邻居的拖车里,邻居是一对夫妇,对他们也很好。可是那个妻子只会花钱而不知节俭,丈夫没有勇气把将要破产的真相告诉心爱的人,也没有勇气自杀。为了安慰邻居,善良的塞尔玛曾告诉他自己的秘密,包括她存的钱,现在邻居想借,可是塞尔玛失业了,她再也没有能力攒更多的钱了,所以她决定马上要交手续费给儿子治眼睛。可是邻居偷了塞尔玛的钱,那是塞尔玛唯一的希望。塞尔玛去要,邻居不给,让她选择杀死他或者把钱给他,塞尔玛杀了他。

不幸的莎玛被判绞刑,临死之前她也没忘记放声歌唱。

1995年,拉斯·冯·特里耶与其他4位丹麦导演,组成了一个名叫“dogma 95”的电影小组,提出了颠覆现有电影拍摄手法的教条,如抛弃固定脚架、采用手提摄影、实景拍摄、不用音乐、必须是现代题材、导演的名字不能出现在字幕里等等。

在宣言提出的第二年,特里耶拍出了《破浪》,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黑暗中的舞者》是特里耶“良心三部曲”(还有《破浪》、《白痴》)的最后一部。这部影片在2000年获得非凡的声誉(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奖),有评论认为错过本片是奥斯卡奖的羞耻。导演本人将之描绘为“一部和现实激励碰撞的大制作和情节音乐剧”。

冰岛女歌手比约克扮演了塞尔玛,这是她第一次演戏,却坐上了有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戛纳影后宝座。比约克的音乐既有童谣般的低语,也有高亢入云的嘶喊。生活的压抑和激情之间的呼应令人战栗,命运在残忍的肃杀中愈发显现出心灵的高贵。

面对生命的困窘,塞尔玛的绝望从来不曾流露,总是平静地微笑,她是以隐忍和含蓄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命运的无奈,而歌声中的世界是她晦暗、绝望之外的一抹亮色,也是她对生命热切深爱的自由宣言。当她的工友问她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有家族遗传的病史还要生下孩子时,她说:我只是喜欢把他抱在怀抱中的感受。为着生命的完满,塞尔玛勇敢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濒临黑暗也竭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是她将儿子的生命带往了世界,也就只能是她去为儿子创造光明,去避免那笼罩自己的绝望也笼罩在最亲的人身上,她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除了自由飞翔的灵魂,你可以拿去所有,甚至生命。

影片中仅有七段歌舞,却造成整部影片洋溢着天籁和诗意的效果:

当塞尔玛每天穿着同样的裙子沿铁路摸索着去工厂,再摸索着把一张张铁皮放置在压模机上,车间里巨大的有节奏的轰鸣在她的幻想中释放着生活地热情……

当塞尔玛沿着铁路摸索着回家的时候,脸上有一种近乎满足的笑,她所憧憬着的一切将要开始……

当她发现积攒很久的钱不见,所有的憧憬都落空了之后,绝望以至疯狂地成为凶手,等死亡变为寂静,塞尔玛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她摸索着去河边洗净了手,又去医院给儿子交了预付的医药费,然后平静地去俱乐部参加最后的排演……

当塞尔玛在法庭受审时,她一直幻想是自己父亲的捷克舞蹈明星被请求来作证,令人窒息的法庭在她欢快的幻象中变成了充满魅力的舞

台……

当塞尔玛身处监狱,那些她钟爱的歌曲为她打破恐惧的死寂……

当塞尔玛走上那一段从牢房到行刑室的路时,现实在狱警的脚步声中暂时消失,那么短暂的飞扬着的快乐……

当几乎已经全盲的塞尔玛被戴上头罩时,她从平静变得慌乱不堪,因对生命的留恋而痛苦挣扎,而最后她突然从歌声中滑落死亡,歌声猝然终止,令人越发无法面对的残忍……

那些歌舞伴随的是观者的泣不成声,在眼泪的宣泄中我们珍惜着自己的所有,感谢生命的慷慨和命运的眷顾以及永远不会放弃的希望,即使在绝望中……

解析2018-2019年北大艺术学院广播电视(非全日制)考研分数线、参考书、考研经验、真题笔记资料

一、考试科目:专业一336艺术基础专业二934艺术创意 二、考核方式:理论+实践 三、教学内容: 艺术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创意:实践影视项目创意、策划、编剧写作、方案设计、作品分析四、教学模块: 艺术理论+电影理论+电视理论+实践创意策划+核心专题梳理+案例分析+论文期刊热点专题 五、教学计划: 【基础】【强化】【提高】【冲刺】【点睛】五层次系统教学 育明教育针对每一模块都有详细版的具体授课内容,可供各位考生直接背诵记忆,欢迎大家有不懂的随时咨询育明教育小李老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有悠久的传统,2006年增设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广播电视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也排在前几名的位置,难度系数可想而知,相关的考试资料又很难获取到,对于2018年的考生来讲,最基本的学校和专业考试信息必须要了解,除此之外能够获取到权威的考试资料和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是必须的,本专业如此,跨专业的考生更要全面了解。

育明教育小李老师解析: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135105)广播电视专业共有216人报考,其中缺考84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32人,最高分416分,通过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有77人,其中72人进入广播电视复试名单,7人进入音乐剧方向复试名单。 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广播电视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以广播电视为主干专业,分为节目策划与主持、编导与创意写作、节目制片与管理、数字媒体制作、音乐创作与编辑五个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一方面训练学生所必须的艺术学理论、东西方文化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影视制作技能,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理论认知,使其具有突出的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研究能力以及不同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结构。聘请的实践指导老师除北京大学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等专业的专职老师外,还聘请敬一丹、白岩松、王丹彦、高峰、孙健君等校外导师。 一、2018年北大艺术硕士初试考试科目:

《视频制作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视频制作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GX047B 课程名称:视频制作与处理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授课学时:总学时30(理论学时:15+实践学时:15) 学分:2 课程性质: 《视频制作与处理》是一门全院公共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较全面地学习视频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Premiere Pro 2.0的操作流程和新功能,能够使用Premiere Pro 2.0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制作出实用的多媒体、网络、数码电影方面的作品。在领略数字视频制作的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 通过Premiere Pro 2.0的学习,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视频制作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视频制作过程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视频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 Premiere Pro 2.0的基本操作,如转换,字幕制作,叠加运动,渐变叠加素材,

运动变化的速度、状态和特效的调整,音频素材的编辑处理,节目预演和生成,常用的编码解码器的使用,视频跳转和链接,节目回录等;掌握 Premiere Pro 2.0的基本技巧,能够使用Premiere Pro 2.0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制作出实用的多媒体、网络、数码电影方面的作品。 (2)了解当今世界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最新成果,把握视频制作与处理的发展走向,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最新技术,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视频制作与处理能力,提高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基本知识/原理(如镜头、景别、编辑技巧、拍摄技巧,蒙太奇理论等),提高视觉文化素养。 先修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 课程内容: 第一章初识Premiere Pro 2.0 【目的要求】认识Premiere Pro 2.0的工作区(用户界面),熟悉视频制作的流程,理解软件思想。掌握Premiere Pro 2.0的配置要求、视频制作的流程、常用外部文件格式、配置要求,软件安装,菜单命令,参数设置。了解设置项目的参数,理解组织管理素材、项目窗口使用、外部素材输入、素材管理的方法,掌握分析素材属性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与难点】认识Premiere Pro 2.0的工作区(用户界面),熟悉视频制作的流程,理解软件思想。 【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电影)考研笔记真题整理

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研真题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336艺术基础 (以下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50分,共150分) 1、谈谈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策略 2、谈谈从艺术的结构层面提高艺术价值 3、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认识 4、用艺术理论来谈谈作为新艺术的电影 5、从三大体系谈谈歌剧的发展 934艺术创意 (以下四题选做一题作答,150分) 1、请以《水浒全传》为IP,创意策划一部院线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络宣传短片。写一个策划案,应不少于并不限于故事大纲、策划运营、制作、宣传、发行等内容 2、请结合以下10个联想词,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故事。 雨天、旅馆、夫妻、猫、计算、镜子、小路、地图、咳嗽、希区柯克 3、任选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4、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你对文物衍生产品开发的构想

(提醒:2017年为改革后北大艺术硕士单独自主命题第一年,也是全日制招生第一年,试题考查内容和形式、2017年真题仅做参考,提醒考生要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同时要多进行实践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第一年招生初试试题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广播电视部分,但是提醒2018年考生广播电视部分还是需要准备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也是作为北大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018年报考北大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生将会增加,竞争逐步愈加激烈,提醒考生确定好目标尽早准备。)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理论】到专业二的【创意策划】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北大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美学原理》叶朗 《电影概论》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 《影史纵横》李道新 《影视美学》彭吉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 《文化研究导论》王毅陆扬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王一川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作者:(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西方音乐史》[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 1、识记: | (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 (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 1、识记: (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 (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理解: (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 !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 1、识记: (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 (2)“类型片”的含义 (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 ( 2、理解: (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 (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 (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 1、理解: (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 (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 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 (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 (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 (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 | 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 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视听语言复习重点(缩减)

名词解释: 1.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2.空镜头:是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 3. 升格和降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速摄影”,是提高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方法,高于每秒24格的 运动频率就是升格;就是降低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手法,低于每秒24格的运动频率就是降格。 4. 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 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5. 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 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6. 外反拍: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 7. 反应镜头:是影视镜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就是表现人物对某事件作出相应“反应”的镜头,本质上它归属于“叙 事镜头”。 8. 间歇镜头: 9.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 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让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10. 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 和现场背景声。 11. 蒙太奇节奏:是指根据影片内容和表现人物情绪情感的需要,把分散拍摄的若干不同景别、不同角度和不同 长度的镜头,按一定的次序组接起来,形成一定的节奏。即镜头的外部组接所形成的节奏。 12. 前进式蒙太奇:当一组镜头的视距是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即远景—全景—中景一近景—特写)过渡,则 称为前进式蒙太奇句子。前进式蒙太奇句子将观众注意力从整体引向局部,从环境引向重点、兴趣点,顺序展开一个动作或事件过程。前进式蒙太奇的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清楚地了解事实和事件的发展。 13. 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 14. 隐喻蒙太奇:是将两个在某种意义上相似的镜头并列起来,让这种寓意通过喻体传达出来。 15. 景深镜头: 16. 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 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简答题: 1. 景别使用的规律: ①不同景别的出现次序: 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景别差异大的镜头之间要有过渡镜头,这样就保证了视觉效果的流畅自然。 ②一般情况下,画面要紧缩些为好。 拍摄中应少用远景、全景,多用中景、近景和特写。 ③一般来说,任何景别长度不应短于0.5秒,最长不应超过30秒。景别大小与持续时间成正比。 远景(10〞)全景(8〞)中景(6〞)近景(4〞)特写(2〞) 2. 主观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 (1)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2)导演视线,表达导演的主观评价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4)用不同的视角来刻画人物内心感受 (5)表现生活中一些特殊体验 3. 景深的作用: ①景深能使片子有层次感 ②浅景深突出主体 ③深景深可获得清晰的视觉享受 4.照明在影像中的作用: ①曝光作用 ②造型作用 ③构图作用 ④戏剧作用 5. 光线明暗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 ①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②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突出被摄主体。 ③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不同的气氛。 ④增强画面立体感。 6.蒙太奇的功能: 1、保证连续、完整的叙事 2、使镜头产生出新的含义 3、创造特殊的电影时空 ①通过镜头的巧妙组接,也可以创造出不同于现实时间的银幕时间 ②通过蒙太奇组接,可以造成电影空间的无限性。 4、营造节奏 7.处理人物的语言在技术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语言喧宾夺主,使用过量,冲淡了视觉的表现力 (2)语言陈词滥调,缺少真诚,强调说教,少了沟通与共鸣 (3)语言缺乏个性,缺少新鲜感,缺少时代性 (4)语言太过矫情,辞藻华丽,缺少口语化表达 8.构图的基本原则: 1.主次原则——突出主体 ⑴位置:主体位置要安排在画面中心部位或接近中心位置。 ⑵对比:要使形象突出,主体形象要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 ⑶层次 2.对称原则——宁静、完美、和谐 3.均衡原则——平稳 4. 统一变化原则——为主题服务 9. 影响蒙太奇节奏的因素: 1.镜头剪接率对节奏的影响 剪接率是指在单位长度的电影、电视画面中,镜头转换的次数。剪接率主要包含镜头长度、镜头数量和镜头变速等指标。剪接频率高低与节奏快慢成正比。即,在单位时间里,镜头数量的多少与节奏快慢成正比。短镜头组接多,节奏快;长镜头组接多,节奏慢。 2.景别、角度、光影、色调、动静等组合关系影响蒙太奇节奏。 3.相对说,无技巧切换的节奏感快于技巧转换,而技巧转换中的不同特技方式和速率又形成不同的节奏感。 4.内部节奏主宰着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又可以影响内部节奏。 10.在剪辑影片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符合剧本内容的要求 ②按照动作的逻辑发展 ③注意形象的大小与角度转变的范围 ④保持一定的方向感、节奏感 ⑤保持清楚的连贯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完整性 ⑥使画面色调协调 ⑦通过剪辑使音响流畅 ⑧注意时间的按排、速度和节奏的关系以及镜头的选择 11.电影故事片剪辑工作的重点: (1)选择好素材,指剪辑者对戏用镜头的选择 (2)安排好结构,要处理好故事片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 (3)运用好语言,这里的语言指电影语言,包括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 (4)掌握好节奏,包括故事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分析题:(2个,共十四分,从下面六个中任选两个) 1. 分析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 依据三角形布局,镜头的调度主要体现在9种不同的基本镜头形式之中。9种镜头形式分别代表了9种不同的基本含义: ①1号镜头: 1号机位通常称为主机位,1号机位的这个镜头也就被称为主镜头。 从镜头形式方面看,它是全景系列镜头。从叙事功能看,它是关系镜头,是背景镜头、整体镜头。从性质分析, 它是定位镜头,确定了人物在空间的位置,确定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关系。 ②2号、3号镜头: 它们与1号镜头属于平行镜头。1号镜头是双人全景镜头,那么2号或3号镜头则是单人分切的镜头。在镜头形式上,大多呈现为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与1号镜头相比,仅仅景深、景别发生了变化。 ③4号、5号镜头: 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它们属于外反拍镜头;以中近景系列镜头为主。在镜头的形式上,它们呈斜后侧构图形态, 画面比较灵动、活泼。因为机位与轴线存在小于90°角的活动幅度,所以镜头中的影像具有参差感。而且,人物 交流的视线彼此对应。 4号和5号镜头承担着具体刻画人物或事件关系、动作、细节、特征、过程等任务,因此,它们是动作镜头的重要构成部分。 ④6、7号镜头: 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内反拍”镜头。与4、5号镜头性质相似,同样以中景、近景、特写镜头为主体,同样是 动作镜头的重要构成内容;呈现为单人镜头,人物视线一概向外。因为是近景系列的内反拍镜头,人物脸部表情 是表现的重点,镜头内容富有戏剧性。 ⑤8、9号镜头: 属于骑轴镜头。人物居中,视线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直接暴露人物内心世界。 2. 简述电影故事片剪辑的基本程序: ①样片素材的选择 ②画面的初步剪辑(初剪) ③画面的细致剪辑(复剪) ④配对白的剪辑 ⑤声画送审后的精确剪辑(精剪) ⑥配音响、音乐与合成 ⑦资料效果的剪辑 ⑧声画的综合剪辑(综合剪) ⑨混合录音中的工作 ⑩结束扫尾工作 3. 简述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的异同: (一)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的主要区别是: 蒙太奇学派主张的是一种主观的、表现的艺术,它的核心是形象的对列。 长镜头学派主张的是客观的写实的艺术,讲究的是场面调度,其核心是再现表现对象的真实。具体来说: 1.蒙太奇语言重视电影的典型性,长镜头语言强调电影的纪实性 2.蒙太奇以叙事见长,长镜头以表现心理层次见长。 (二)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的联系: 长镜头和蒙太奇都是构成影视美学独特性的两块基石。 从电影表现艺术的角度来看,应该把长镜头看成是对蒙太奇理论的一种补充,是对电影表现手段的一种扩展、延 伸。 传统的蒙太奇镜头也好,长镜头也好,都只是针对某一个影片中的段落而言,对于整个影片来说肯定是需要通过 剪辑来把各个段落组合起来,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影。 长镜头和蒙太奇兼而运用,相互补充,已经成为当代有较好理论修养的影视创作者不断采用的结构技巧和表现手 段。 4. 如何解决跳轴问题: ①通过移动镜头,机位“移过”轴线,在同一镜头内实现越轴过渡,即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原来的轴线实时拍 摄过程。 ②利用拍摄对象动作路线的改变,在同一镜头内引起的轴线变化,形成越轴过渡。 ③利用中性镜头或插入镜头间隔两个越轴镜头,缓和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④在越轴的两镜头间插入一个拍摄对象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 ⑤利用双轴线,越过一条轴线,由另一条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5. 镜头焦距对画面的影响: (1)焦距越长,视觉范围越小,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画面背景越虚。 (2)焦距越短,视觉范围越大,画面背景越实。 ①短焦,拍摄的空间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特点,夸张了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可以表现宏大的场 面。 ②中焦,还原对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觉,空间不延伸也不压缩 ③长焦,空间纵深压缩,前景后景的距离被拉平,背景虚化 6. 列举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全景景别: (1)展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时候 (2)通过环境来烘托人物,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的时候 (3)表示事物全貌全体的时候 (4)全身镜头,交集镜头的时候 视听语言选择填空复习资料 1.1895 年12月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一家咖啡馆里首次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因 此这一天在电影史上被确认为电影诞生之日。 2.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塞列克第一次提出“电视’这一名称。 3.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 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 4.隐喻和象征是视听语言的本质要求 5.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里把影像构成元素归纳为:影像、声音、剪辑。 6.镜头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 7.画格与画帧分别为电影、电视的最小构成单位,即一幅画面。英文通称Frame。 8.电影每秒钟是24格画格,电视每秒钟是25画帧,动画则是每秒钟12画帧。 9.一部一个半小时的有声电影,一般由400一800个长短不同的镜头组成。 10.画幅宽、长比例,普通银幕影片为1:1.375,宽银幕影片为1:2.35,70毫米影片为1:2.2。 11.构图目的是形成趣味中心,突出主体。 12.一个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 13.画面中占优势的影调以黑色的暗调子为主的是低调;以白色为主的是高调;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的是硬调; 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的是软调。 14.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要考虑以下三种原则:审美原则、主体突出原则、变化原则。 15.景别的表现功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远取其势,近取其质 16.由被摄取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是特写镜头 17.镜头角度的核心是一个“视点”问题。 18.摄像时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是斜侧面角度 19.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是空镜头 20.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长焦镜头可以减弱空间感, 广角镜头可以强化空间感。 21.长焦镜头能压缩纵深感知,物体的纵向运动看起来比真实的慢;广角镜头具有夸张纵深效果,使空间距离显得大 于实际距离。具有扭曲变形效果,用于表现主观的、戏剧化的影像风格。可以强化了物体运动,使人感到物体的 运动快于实际速度。 22.浅景深突出主体;深景深可获得清晰的视觉享受。 23.决定景深因素:光圈、焦距、物距。 24.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即光圈与景深成反比;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 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即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即镜头焦 距与景深成反比。 25.“光是摄像的灵魂” 26.质感明显,能形成清晰有力、界限分明的阴影的是直射光,也叫硬光;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是散射 光,也叫柔光。 27.反射光进入镜头会造成“吡光”现象,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光斑或光晕。 28.正面光减弱空间的深度感、立体感,因此也被称为“平面光”。侧面光加深空间的深度感、立体感,因此也被称 为“立体光”。 29.顺光能够使人物显得年轻,适合用来表现青年妇女和儿童。逆光使被摄体的边缘勾出明亮的轮廓,因此又称之为 轮廓光。 30.人工布光一般采用三点布光法 31.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又名《名利场》)问世,标志电影进入彩色时代。 32.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把颜色分为冷色性和暖色性两大类。暖色类:红、橙、黄;中间色类: 绿;冷色类:青、蓝、紫;消色类(素描色):黑、白、灰。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选修课攻略

温州话?只需要800字论文,内容关于地方语言和文化,老师上课不点名 沟通与管理(全名记不清了),上课自己举手回答一个问题,就算期末考试?或者期末写200多字的观后感神马的,老师要点名 博弈论,2000字论文。 医学美学20张ppt。 地理旅游观后感一篇 医学美学。。 前几堂课会点名,在ppt上突然出现名字,然后回答问题。 上课很无语,去的几次里每次都会突然讲到黄金分割。。倒数两堂课在讲女性的胸啊,腰啊,五官啊什么的,还经常有裸图→_→ 世界电影发展概述无点名每节课看一部电影作业教一篇观后感,无字数要求 日语课………ppt展示加出勤 影视心理学……赏析的(名字大概就这样)只需要交一篇3000字关于一部电影的分析(心理学分析),上课均是看电影度过,老师从不点名 创业kab(小班逃课不方便滴)要分组的,每节课有回答或者完成老师任务出色者会有加分,关键是期末还有答辩(这个看个人喜好,有些人喜欢这种形式的)……老师讲得也不错,有这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 新闻写作与摄影主要就是前两周去上下课,把老师给的材料拿过来……还有中间老师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上交一份通讯稿,他会批改了发给你,不满意还得重写(占期末成绩40%吧)!期末会有考试(资料可以找的到的)很好过,就是看你的兴趣问题。老师基本没点到! 集邮与文化。。。老师每节课都会拿纸让我们签到。。。基本都他一人讲。。。。期末交份电子邮集即可 商务谈判,张海涛,平时互动更多,参加算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下学期好像说他要歇一学期来的 大学生文献检索……传说中有助于学业←_←基本每节课都有作业,不点名,但是没交作业就是没来的←_←期末一份小试卷,搜索两个文献之类的问题,……知道方法也搜不出答案π_π……不建议去学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影视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电影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学者是 A.阿恩海姆 B.克拉考尔 C.巴拉兹 D.库里肖夫 2.从格式塔派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分析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论证电影是一门崭新的艺术的学者是 A.普多夫金 B.阿恩海姆

资料仅供参考 C.慕西纳克 D.弗洛依德 3.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观点并借此说明电影应当不断地向现实靠拢但又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的学者是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巴赞 D.柴伐梯尼 4.欧洲现代派电影强调表现作者“自我”,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于1962年摄制的一部充满作者“自我”主观意识的影片是A.《野草莓》 B.《八部半》 C.《广岛之恋》 D.《夜》 5.作为电影第一符号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电影:语言还是言语》 B.《想象的能指》 C.《电影是什么?》 D.《电影的本性》 6.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被应用到具体电影作品的分析之中,例如她运用______概念来分析雅克·罗齐埃的影片《再见,菲律宾》。 A.关系集束 B.象征界 C.深层集体心理 D.大组合段 7.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概念引入精神分析学从而修正了弗洛依德学说的学者是 A.荣格 B.阿尔都塞 C.拉康 D.列维-斯特劳斯 8.后殖民主义理论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赛义德的 A.《第三次浪潮》 B.《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C.《文化帝国主义》 D.《东方主义》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华中科技大学公选课指南_HUSTER

华科公选课指南 艺术体育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声乐入门不点名唱歌简单无论唱歌好听与否绝对能过中外名乐欣赏不点名交论文好过有意思很享受桥牌入门点名考试(开卷)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点名开卷考试边抄边过还有科比视频看运动损伤很少点闭卷考绝对能过 影视美学导论点名交论文老师不错经常看电影 歌剧欣赏点名交论文一般每节课看歌剧西洋歌剧不点名交论文关灯上课有情调 外国戏剧艺术欣赏点名考试授课方式好 DV制作抽点考试(很简单)老师好内容充实有益 音乐与电影有时点交论文内容比较有趣下课早 民族器乐欣赏点名交论文感觉还行还有艺术团的表演陶艺制作点名考试简单(手工制作)普遍反映有趣 钢笔画不点名平时画的作品给的分比较高不是很有趣 钢琴(初级)交论文完全是理论课没有实践感觉一般 不过有艺术团表演 芭蕾简史与赏析点名考试感觉一般 中国戏曲欣赏每次都点交论文去的人少 中国书法不点名三次课堂作业老师比较偏激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点名交论文还可以 足球点名交论文不错 节奏世界点名唱一段好过 中华传统养生点名交论文内容丰富有益 PS:南利华老师的课普遍反映很好总之音乐类的都比较好过,基本都是写论文 语言文化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英汉互译点名闭卷考试内容较难,有一次课堂作业打分较低 英语修辞与鉴赏点名交作业内容不错只要去上课就能过 英国文化赏析不点名开卷考试上课有时有小测试考试易过 英诗赏析抽点背一首诗课堂交作业易过 英国文化简介有时点论文(现场考)还不错好过 英译中国文化点名考试好过不是很有趣 英文漫谈中国文化经常点闭卷考试内容丰富东边上课 欧洲文化概论抽点交论文好过内容有趣 人类文化学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比较难分也打的低比较有趣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原著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简单老师很好对个人启发大 中国文化系列专题不点名开卷考试老师思想较偏激关灯上课内容有趣 要买老师的书才好拿高分(刘克明太挫了!) 现代化批判不点名闭卷考试思想深刻值得一听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用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巴赞是纪实美学的代表,同时又被称为_________之父。( B ) A.新现实主义 B.新浪潮 C.现代主义 D.新好莱坞 2.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A )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结构主义叙事学 C.精神分析学 D.后结构主义 3.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B ) A.现代主义 B.西方马克思主义 C.精神分析学 D.结构主义 4.以_________为代表的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蒙太奇电影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并且成为被西方电影世界普遍公认的经典电影理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D ) A.索绪尔 B.拉康 C.列维·斯特劳斯 D.克拉考尔 5.《偷自行车的人》是一部_________电影。( C ) A.抽象 B.超现实主义 C.新现实主义 D.表现主义 6.蒙太奇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库里肖夫 B.普多夫金 C.爱森斯坦 D.格里菲斯 7.《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是一部_________的代表性著作。( D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叙事学 C.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D.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8.杜拉克的影片《贝壳与僧侣》是一部_______________电影。( D ) A.表现主义 B.印象派 C.抽象 D.超现实主义 9.“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0.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亦被称之为( B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第二符号学 C.电影叙事学 D.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1.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C ) A.现代主义 B.精神分析学 C.西方马克思主义 D.结构主义 12.“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 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3.现代主义电影《八部半》的导演是( B ) A.伯格曼 B.弗里尼

名词解释-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电影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最基本的世界电影发展史,了解中外电影史上的题材、类型、样式及风格变化状况,并针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分析和读解。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电影发明的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基础,以及早期电影传播、接受的条件和形式;了解早期电影的题材、类型、样式、风格;掌握早期电影代表性的导演及其作品;掌握电影如何从一种杂耍成长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样式,它区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理解电影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掌握中国最早的制片活动、人物、影片; 3、掌握世界主要电影生产国(包括中国)在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主要电影思潮、流派、代表性导演、作品;了解二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对电影创作风格、样式变化的影响; 4、掌握三十至四十年代,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九十年代至今世界电影的一般发展动向、特征,重要导演和作品,重要流派和美学风格,能够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电视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电影创作,电影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早期电影艺术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以及如何在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比较中确立电影艺术的特性; 2、熟练掌握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电影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其与苏联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掌握与运用各类蒙太奇概念; 3、掌握爱因汉姆电影视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其贡献与局限; 4、熟练掌握安德烈?巴赞、克拉考尔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各类概念、观点,并理解其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传统电影理论的各种流派,它们各自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彼此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 6、了解以“影戏”观念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 7、了解中国传统电影批评所擅长的社会、政治、伦理批评方法; 8、了解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重要分析方法; 9、熟练掌握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0、熟练掌握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1、熟练掌握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后现代主义、第三世界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大众文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 12、了解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与海外电影理论的关系;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影视审美,电视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一、阿恩海姆电影美学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局限 主要内容:电影艺术来自它与现实的差异。 一是验证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的六大差别: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照明和没有颜色;画面的界限和物体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不存在;只存在于视觉经验。二是证明电影的艺术成就来自这些差异。 成就:1、在电影的童年时期就大声呼吁这门新兴艺术的重要地位,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为最终在艺术殿堂里确立电影艺术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 2、分析并阐述了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以及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因而更加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3、他对电影视觉画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具有理论概括与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更是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局限:阿恩海姆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他固执地站在拒绝电影艺术领域一切技术进步的错误立场上。他认为,为了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为了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为了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唯一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声音、色彩等新的技术手段,防止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自然主义地再现现实。 显然,阿恩海姆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而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艺术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二、贝拉?巴拉兹的主要成就 首先,他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和新的文化,极大地发展了人的感受能力。 其次,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电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电影是20世纪的新兴艺术,需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语言,而这些在欧洲保守的文化传统下却难以实现。美国好莱坞的一批先驱者做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格里菲斯功不可没。巴拉兹十分重视观众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合一”的现象。即通过摄影机可变的拍摄距离和方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等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使得电影观众仿佛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再次,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他独树一帜地表达了对有声电影的种种期望,仔细研究了如何在电影艺术中更加艺术地运用声音,诸如:怎样运用声音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感染观众等等。最后,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他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的定义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教案

影视美学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概论英文名The introd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课程编号18600760j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学年1401班学期2015—2016 第2 学期 一、课堂讲授部分32学时 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8学时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8学时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8学时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8学时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 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一、电影导演史话 二、电视导演史话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 二、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的理论基础 二、“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 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符号学 难点:电影叙事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课件讲授、视频案例教学、提问、课堂讨论 五.时间分配 1、电影符号学(2课时) 2、电影叙事学(2课时) 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2课时) 4、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1课时) 5、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1课时) 六.教学内容 电影第一符号学 以结构语言学为模式来研究电影艺术,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产生 三大研究领域: 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码的类别 电影叙事学 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罗普 例子 31种功能 七种角色: 反面角色(对头);提供者(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信人(发送者);英雄;假英雄列维—斯特劳斯: 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 格雷马斯: 角色模式: 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