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九年级下《26.3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26.3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学案

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学前温故

1.如果一组数据共有n 个,其中某一类数据出现的频数为m ,则该类数据出现的频率为m n

. 2.从标有1到9序号的9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序号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13

新课早知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下,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m n

(这里n 是总实验次数,它必须相当大,m 是在n 次实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于是,我们用p 这个常数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即P (A )=p .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1】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

(2)假如你去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是__________,摸到黑球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

(4)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小明同学猛然顿悟,过去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办法了.这个问题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情况下,如何估计白球的个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及用品...........)?请你应用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步骤及估算方法.

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解:(1)0.60 (2)0.6 0.4

(3)白球有20×0.6=12(只),黑球有20-12=8(只).

(4)将30只黑球放入口袋中,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录球的颜色,再放回口袋,连续摸500次(或1 000次),看摸出黑球的频率,通过这个频率估计摸出黑球的概率,再计算出黑球占总球数的比例,进而求出白球的数量.

点拨: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要通过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果,不能凭简单的几次实验来估计,否则结果不准确.

2.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例2】某商场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广告上写着购物每满50元可抽奖一次,中奖率高达50%,其中一等奖是一台29寸彩电,中奖率为0.1%.小明和妈妈在该商场买了价值89元的服装和56元的学习用品,小明想这次一定能中奖,因为他可以抽两次.他兴冲冲地来到抽奖处,服务员告诉他,从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抽了1 500多张奖券,但仍然没有人抽到一等奖.小明一听,感觉商场在骗人,一等奖的中奖率为0.1%,也就是每1 000张奖券里就有一台彩电,现在都抽了1 500张了,怎么还没有抽到彩电?可是服务员说没有骗人,现在

据登记抽奖的结果,已有781份奖品被领走了,只是没有人中一等奖罢了. 根据以上这段话,请你评价一下小明和服务员的说法.

分析:中奖的频率不等于中奖的概率,实验的次数越多,频率越稳定到概率附近.小明的想法没有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

解: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他片面地理解了“中奖率”的意义.一等奖的中奖率为0.1%可以认为在所有奖券中,中一等奖的概率是0.1%,相当于大约1 000张中就有1张一等奖,并不是均匀地分配到每1 000张中有1个,对于这样的中奖率来说,抽取1 500次还不能算“实验足够多”,频率不够稳定,不能用来估计概率.服务员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中奖率为50%来说,大约100张中就有50张中奖,那么现在抽了1 500次,有781份奖品被领走了,领奖的频率大约是52%(实验次数足够多了),接近50%,所以没有骗人.

点拨:频率估计概率时必须做足够多的实验,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频率会逐渐稳定到概率,但不能认为频率就等于概率.

1.在一次质检抽测中,随机抽取某摊位20袋食盐,测得各袋的质量分别为(单位:g): 492 496 494 495 498 497 501 502

504 496 497 503 506 508 507 492

496 500 501 499

根据以上抽测结果,任买一袋该摊位的食盐,质量在497.5 g ~501.5 g 之间的概率为

( ).

A.15

B.14

C.310

D.720

解析:在随机抽取的20袋食盐中,质量在497.5 g ~501.5 g 之间的有5袋,由此可以估

计任买一袋该摊位的食盐,质量在497.5 g ~501.5 g 之间的概率为14

. 答案:B

2.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中,某市园林部门为了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行了

0.1).

答案:0.9

3.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球共40个,小颖做摸球实验,她将盒子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上述

(1)精确到(2)假如你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P(白球)=__________;

(3)试估算盒子里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

解:(1)0.6 (2)0.6

(3)因为摸到白球的概率P(白球)=0.6,所以估计盒子里有白球40×0.6=24(只),黑球有40-24=16(只).

4.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判断下面三位同学对摸球活动的不同说法的对错:

甲:摸到哪个球是随机事件,结果难以预测,就算摸500次,有可能摸到红球200次,也有可能摸到红球400次,没有什么规律.

乙:布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红球和白球的数量相等,所以摸到哪个球的概率都是50%,如果你摸500次,摸到红球一定是250次.

丙: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如果摸50次,摸到红球是30次,那么摸到红球的概率就是60%.

解: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频率会逐渐稳定到概率,是有规律的,所以甲的说法错误.频率稳定到概率,并不能说频率就等于概率,只能是接近概率,所以乙的说法错误.对于这个摸球实验,进行50次太少了,频率不够稳定,而且频率不等于概率,所以丙的说法错误.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4.1 旋转 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 重点 ) ;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 难点 ) . 一、情境导入 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 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 ) A .小明向北走了 4 米 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 C .电梯从 1 楼上升到 12 楼 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 解析: 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 B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 【类型二】旋转的性质 如图,△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若∠ B = 100 °,∠ F =50 °,则∠ α 的度数是 ( ) A . 40 ° B . 50 ° C . 60 ° D . 70 ° 解析:∵△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 ABC ≌△ AEF ,∠ C =∠ F = 50 °,∠ BAE = 80 ° . 又∵∠ B = 100 °,∴∠ BAC = 30 °,∴∠ α =∠ BAE -∠ BAC = 50 ° . 故选 B. 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 定点——旋转中心;② 旋转方向;③ 旋转角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 【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 在图中,将大写字母 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 A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的图案. 解: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的性质 2y ax bx c =++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y x 2b x a >-y x 时,有最小值.2b x a =-y 244ac b a -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2 b x a <-y x 2b x a >-y x 2b x a =-有最大值.y 2 44ac b a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为常数,); 2y ax bx c =++a b c 0a ≠2. 顶点式:(,,为常数,); 2()y a x h k =-+a h k 0a ≠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12()()y a x x x x =--0a ≠1x 2x x 4. 一次项系数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ab a b x 2- =y 0>ab y 0y x y ⑵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y y 0

⑶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了解电路全章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重点); 2. 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难点); 3.了解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重点); 4. 知道验电器作业及其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 2、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请你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 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观察课本图两图,结合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①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②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③将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如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⑤象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2、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实验(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③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④得出结论: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性,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电荷,并把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 为;可用_______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可用 ______表示。 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若两个物体 ①相互相互排斥:则物体带 ②相互吸引:则物体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近代科学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核外电子带。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的。本来是中性的原子, 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的时候,它的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 电荷,它就显示出带电荷;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 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电荷。不同物质原子核束 缚电子的本领是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 会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 带电。所以,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 的 说明 ①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会起电 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知识点四、验电器 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构 造; 2.验电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菏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 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5、验电器是否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能。根据两片金属箔张角的大小。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已结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虽经过一学期努力,但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更加完善,为了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做好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 3、课后做好作业检查和辅导。‘ 4、抓好单元目标过关测试。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2.1比例线段

22.1 比例线段 一、选择题 1、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比例线段的是() A.2,5,6,8 B. 3,6,9,18 C.1,2,3,4 D. 3,6,7,9 2、如果a=3,b=2,且b是a和c的比例中项,那么c等于() A.±2 3 B. 2 3 C. 4 3 D.± 4 3 3、如果a∶b=c∶d,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b b= c+d c B. a-c c= b-d b C. a+c c= b+d d D. a-c a= b-d d 4、.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的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是某女士身高165 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5、如图,直线l1∥l2∥l3,直线AC分别交11,l2,l3于点A、B、C,直线DF分别交11,l2,l3于点D、E、F, AC与DF相交于点G,且AG=2,GB=1,BC=5,则DE EF 的值为() A.1 2 B.2 C. 2 5 D. 3 5、 6、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EF∶AE 等于() A.1∶4 B.1∶3 C.2∶3 D.1∶2 7、.如图所示,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ED EA= EF EB B. DF FC= EF FB C. FC DF= BF BE D. BF BE= CF AB

8、?ABCD 中,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EF 交AC 于点G ,那么AG ∶GC 的值为( ) A .1 ∶2 B .1∶3 C .1∶4 D .2∶3 二、填空题 9、.如图,△ABC 与△ DEF 相似,且AC ,BC 的对应边分别是DF ,EF ,则△ABC 与△DEF 的相似比是________. 10、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5cm ,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 11、已知 x y =23 ,则x y x y -+=________. 12、如果,则K=________. 13、已知实数x 、y 、z 满足x +y +z =0,3x -y -2z =0,则x :y :z =_______. 14、 如图,梯形ABCD 中,AD?//?BC?//?EF ,AE:EB =2:1,DF =8,则FC =________. 15、如图,点D 是△ABC 边BC 上的中点,点E 在边AC 上,且AO OD =13,AD 与BE 相交于点O ,则AE EC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以长为2的线段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取AB 的中点P ,连接PD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PF =PD ,以AF 为边作正方形AMEF ,点M 在AD 上. (1)求AM ,DM 的长; (2)求证:AM 2=AD ·DM ; (3)根据(2) 的结论你能找出图中的一个黄金分割点吗? a b c d k b c d a c d a b d a b c ====++++++++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目标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观察课本图,结合“自主学习”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4、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讨论的结果是: 5、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___________的现象。 6、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7、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8,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是怎样带上电的。 引导拓展 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怎样用验电器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怎样用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的电性? 检测巩固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随机事件学案

随机事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通过实验操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也就是说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定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试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不同,把下面的8个事件分类: (1)某人的体温是100℃; (2) 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3)太阳从西边下山; (4)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5) 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6)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7) 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8)篮球队员在罚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 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有 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 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有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体会随机事件的含义。 试举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例子: 三、练习: 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3)正月十五雪打灯; (4)掷100次硬币,每次都是正面朝上; 2、掷两枚骰子,你能说出一个必然事件,一个不可能事件,一个随机事件吗? 3、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探究: 把4橙2白6个乒乓球球放入袋中,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1、这个球是橙色的还是白色的? 2、你能说出一个必然事件,一个不可能事件,一个随机事件吗? 3、猜测从袋中摸球一次,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学期: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 授课教师: 2012年9月

曹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22.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 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 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 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 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 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 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 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 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 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 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 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 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 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 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 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 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 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4. 一次项系数b 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 b x 2- =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一.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合比性质: 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3.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二.黄金分割 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 =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抛物线2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2,0) B .(-2,0) C .(0,2) D .(0,-2) 2.若(2,5)、(4,5)是抛物线c bx ax y ++=2 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 ) A.5=x B.1=x C.2=x D.3=x 3.抛物线y =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y =x 2+4x +5 B. y =x 2+4x +3 C. y =x 2-4x +3 D.y =x 2 -4x +5 4.已知△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b ,则cosA 等于( ) A . 3 1 B .32 C .332 D .310 5.在Rt△ABC 中,∠C =90°,若sinA = 2 3 ,则tanB =( ) A . 5 3 B .5 C .25 D .5 6.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7. 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 =1∶3,则BE ∶EC =( ) A .1∶2 B .1∶3 C .2∶3 D .1∶4 8.如图:点P 是△ABC 边AB 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CP ∽△ABC 的是( ) A .∠ACP =∠B B .∠APC =∠ACB C .AC AP AB AC = D .AB AC BC PC = ( 第6题图 ) ( 第7题图 ) ( 第8题图 ) 9.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OCD S ?=1∶2,则AOD S ?∶BOC S ?=( ) A . 61 B .31 C .4 1 D .66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 ②1a b c -+>; ③0abc >; ④420a b c -+<; ⑤1c a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A E D C B O 1 1 y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雪

霜冰 云、雾露 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二、探究新知 (一)物态变化 太阳照射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 水循环示意图 迷你实验室----水之旅 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 人造“雨” 物态变化 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 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 y ax 2 bx c (a ≠0)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 y k (k 0) 的函数叫做 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x y 是 x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1 3x 2 ;② y x(x 5) ;③ y 1 ;④ y 3( x 1)( x 2) ;⑤ y x 4 2x 2 1 ; 3x 2 ⑥ y (x 1)2 x 2 ;⑦ y ax 2 bx c 典例 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3 ;② y k ;③ y 3 ;④ y 1 2 ;⑤ y 1 ;⑥ y 2x 1 ;⑦ xy 2 2x x x 1 x x 2 典例 3 若函数 y (a 2)x a 2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若是二次函数,则 a=。 【知识点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y ax 2 bx c(a, b, c 是常数 , a 0) a 的值 a > 0 a <0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无限延伸;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 , ); ( , )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性质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y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y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4a 4a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 y 与 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x -1 0 1 2 y -3 1 3 1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B. 抛物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C. 当 x=4 时, y >0 D. 方程 ax 2+bx+c=0 的正根在 2 与 3 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 点 M (-2 ,y 1 ), N (﹣ 1,y 2), K (8,y 3)也在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上,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 1 < y 2< y 3 B .y 2< y 1 <y 3 C . y 3 < y 1 < y 2 D . y 1< y 3 <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1. 待定系数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