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造宣言》教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教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教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教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重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知识链接

八大山人

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安魂曲》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曾参

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嘉祥人)。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崇.拜(chóng)伤痕.(hén)中.伤(zhòng)塑.像(sù)遁.词(dùn)哑.口无言(yǎ)鲁钝.(dùn)自暴自弃.(qì)走投.无路(tóu)

玄奘.(zàng)懦.夫(nuò)屋檐.(yán)樵.夫(qiáo)豢.养(huàn)陡.然(dǒu)烟囱.(cōng)繁殖.(zhí)灌.溉(guàn)

中伤(zhòng)恶语伤人(è)调查(diào)

中间(zhōng) 恶心(ě)调整(tiáo)

(2)词语释义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哑口:像哑巴一样。

道统: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

懦夫: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2.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

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案示例: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示例: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大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⑤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3)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4)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

么?

答案示例: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2.写法探究

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就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第二册第四课 我的房间 课题:《我的房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45分钟 教具:字卡,句卡,白纸,彩笔。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一、教授学生房间里表达家具的汉语;二、引导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的房间;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一、教授学生生词的正确发音,书写笔顺。 二、教授学生本课重要的语言点,让学生体会句子断 句。 教学难点预测及处理: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汉语句子介绍自己的房间。(先带领学生跟读和介绍房间有关的句子,然后 教师做示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介绍。)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表演法、借用道具法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询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启发式导入新课;

2、图片展示法教授生词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启发式导入新课: T:同学们上午好!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我们的汉语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我的房间》。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她)的房间里都有什么? S:(同学发言) (把学生使用过的与课本相关的词语记录下来) T: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空房子”(拿出白纸),同学们就是“设计师”,让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彩笔一起来 共同设计我们的房间吧! (老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设计的房间,同学们用彩笔在白纸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间) T:同学们,请告诉老师你们的房间里都有什么啊?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房间里都有什么?(见黑板上的简笔画) 2、发音练习: (老师拿出图片字卡,采用图片字卡教学法) T: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是什么?(桌子的图片)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跟老师读“桌子”。(读三遍)

5 快乐汉语第五课示范教案

《快乐汉语》示范教案: 第五课我有一只小猫 教学目标 交际话题:谈宠物 语言点:我有一只小猫 生词:有猫狗只小一二两三四五六 汉字:只小一六 语音:g k h 一、基本教学步骤 (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中的宠物,向学生介绍本课的规定情景,熟悉本课话题。 方法:给学生出示猫和狗的卡片,问学生家里有没有这些宠物,有多少只。自然导入本课生词学习环节。 (二)学习生词:教师出示第四课的家庭成员的图片,同时出示“猫”和“狗” 以及数字手语的图片,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读生词,熟悉本课生词的汉语发音。 教师出示生词卡并领读生词,让学生把本课的图片形象和生词对应起来。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方法:模仿法、直观法、图片法、形象法 游戏:动物叫声 全体学生一起说:“叫了,叫了,什么叫了?”老师或一个学生随机说出:“小猫叫了”或“小狗叫了”“小鸡叫了”“小羊叫了”等不同动物的名称,其他学生要立即根据所说的动物,发出相应的叫声。这个游戏可以通过趣味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猫”、“狗”的记忆,并适当扩展学习少量常见动物的名称。 (三)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看图片说汉语比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举手抢答(正确说出汉语),最后答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四)讲解中国人的数字手语表示法(1-6)。 操练:教师做手势,学生说数字。学生熟悉了数字的汉语说法后,老师出

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字。 游戏: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请一位学生出列。教师把数字汉语卡片放到地上,教师说出一个数字,两位学生马上向对应的卡片跑去,先跑到的学生那组得1分。然后依次轮换进行,直到全部学生跑完为止。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找邻居 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人分到一个数字卡片。老师随意点名,如“三号”,站在相应卡片学生左右的两个学生要立即举起卡片,站在三号位置的学生却不能动。然后由被点到的学生继续向下点名,以此类推。被点到的学生如果动了或者左右两边的人没有动,都被淘汰出圈。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反复的强化数字的音、义结合,使学生熟悉汉语数字。 (六)做练习1和2: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词的发音与意义,并建立汉字 与实物的联系。 (七)朗读练习3,为导入量词“只”做准备。 (八)导入量词“只”。对比英语与汉语在使用数量词时的异同:英语中在不可数名词前使用量词,或者在一些固定说法中使用量词;而汉语中一般在数词与名词之间使用量词。如“一猫”、“两狗”,汉语中必须使用量词“只”(“狗”的前面也可以用“条”)。教师可以出示本课“猫”与“狗” 的卡通图片,用1X“猫”、2X“狗”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见本课“语言点”)。如:六只猫、五只狗、三只猫。强调“只” 的前面不用“二”,要用“两”,说“两只猫/两只狗”,不能说“二只猫/二只狗”。 组词练习: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数词+只+猫/狗”,组合成词组,要求按正确顺序排列。 方法:句型操练法。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熟悉该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序。(九)讲练表示领有的动词“有”(“主语+有+宾语”): 我有一只猫。/他有两只狗。 课堂活动:把“我”“有”“只”“小”“猫”“狗”以及1-6的数字卡片 和第四课的家庭成员卡通头像发给学生,由老师用汉语说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威力”何在?让我们掀开这历史重要的一页——《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17世纪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那么工业革命的进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史料1如图。 教师: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教师归纳: 史料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海外市场的扩大。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首先改进技术的是哪一生产部门?其中提高织布速度的发明是什么? 学生: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教师:织布速度的提高使得纱线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进纺纱技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新发明是什么? 学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教师: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 思考:想一想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假如珍妮机在当时的中国发明,情况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可能像当时英国人发明珍妮机那样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促使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和使用机器,带来了一场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这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师:以前人们在进行生产时采用的主要动力是水力、风力、人力等,这些动力都存在明显缺陷,如风力,它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有、有时没有。这种状况终于在200多年前被一个叫瓦特的人改变了,原因是他改良了蒸汽机。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教师:投影出示瓦特与他改进的蒸汽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述瓦特与改进蒸汽机的故事。 (学生可自由发挥,重在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毅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有何价值? 学生: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教师: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目。

快乐汉语13-24教案

快乐汉语(第十三——二十四课)教案 海南师范大学王英 课题第十三课现在几点课时 2 授课方式及手段:讲练结合,适当提问。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交际话题——问时间、问钟点; 2.语言点学习——现在几点? 现在五点半。 3.生词学习——现在几点半 4.汉字书写——现几点半 教学重难点:1.汉语钟点的表达; 2. 汉语数量词直接做谓语; 3.语音练习——r的发音。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1——12)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看本节课的句型,请学生猜猜要学习的内容。P56 二、复习 1.复习数字 2.复习前一课的内容。(用ppt展示一些活动场所) 三、学习新内容 1.做练习1,目的是要求学生先听懂整点和半点的表达。(首先从交际需要出发,先练听力) 2.做练习2,目的是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本课关于“时间的询问和表达”的句型有所了解。 3.做练习3,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句型的听觉印象。 4. 做练习4,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本课句型。

(同时应注意提示汉语数量词可直接做谓语的特点;学生的语音问题。) 注意,在课堂上,教师此时可设计关于钟点的ppt。另外也可以问学生什么时候起床、吃早餐等。 5.做练习5,学习本课的生词、生字。——现在、半、几点、哪儿、 几(用ppt可让学生来猜字词。,其中应注意“儿”与“几”的区别。) 6.做练习6,进一步掌握生词的意思及把握本课句型。 7.做练习7,请学生来写汉字。 8.做练习9,请学生读绕口令,注意“r”的发音及其与英语“r”区 别。 四、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1.时间的其他表达方式; 2.有关“几”的用法。 几+量词?(问十以内的数字) 多少+量词?(问十以上的数字) 五、布置作业:复习第十三课、预习第十四课生词。 课后练习:见课本课后练习题 阅读参考书目:无 教学小结:无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精品教案

17.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楚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快乐汉语》第十八课《我想做演员》教案设计

第十八课《我想做演员》 08-224-胡潇 一、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二、选用教材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十八课《我想做演员》 三、教学对象 11-13岁初级汉语水平的初中生。学生共8人,来自不同国家,母语背景比较复杂,中介语仅可使用少量简单英语。 四、教学内容 (一)复习:第十七课生词10个,包括:工作,工人,护士,司机,校长,售货员,医生,医院,工厂,商店; (二)生词:您,想,做,作家,科学家,演员,吧; (三)语言点:1、想做+职业名词 2、“吧”表推测 (四)课文:1、----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演员。 2、---你想做护士吗? ---我想/不想做护士。 3、-----您是演员吧? -----我是/不是演员。

1、认知领域 1)通过词汇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汉语中的职业名词,并熟练认读。 2)通过语言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交际运用。 3)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并能灵活运用于交际中。 2、技能领域 1)听:学生能够听懂生词和对话体课文。 2)说:学生能够复述和表演课文内容,并能灵活运用于日常交际中。 3)读: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语调和发音朗读生词和课文。 4)写:学生能够书写重点生词“您”“想”“做”“吧”。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有主动询问别人理想工作的愿望,并能表达自己的愿望。4、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 六、教学重难点 1、主语+想做+职业名词 2、“吧”表示推测 七、教学方法 图片法,交际法,任务法,全身反应法

全课共分为三个课时,每课时50分钟,本教案为第一课时内容。 九、教具 PPT,生词卡片,表格,图片等 十、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XX,你好!”“XX,你好吗?”“今天热吗?”“今天是几月几号?”“现在几点?”“好的,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二)复习旧课(10分钟) 1、热身活动(3分钟):词语炸弹。 通过该活动复习上节课10个生词包括:工作,护士,司机,工人,校长,售货员,医生,医院,工厂,商店,个别生词卡上标注炸弹,遇到炸弹词要拍手代替。卡片的形式可以是拼音,汉字或图片,每个词语可以重复。教师向学生展示卡片,学生集体认读,速度由快到慢。通过该活动复习生词,同时活跃课堂气氛。2、复习句型(7分钟): (1)---他在哪儿工作?----他在……工作。 通过PPT展示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先说职业名词再提问学生“他是...?”“他在哪儿工作?”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挑学生重复句子“他是医生,他在医院工作”。图片包括医生,护士,工人,售货员,校长。 (2)PPT展示连线练习,左边为职业词,右边为工作地点。将学生分两组,一组问“他/爸爸/姐姐在哪儿工作?”“他/爸爸/姐姐在......工作。”两组轮换提问。 (2)针对“在哪儿”教师适当补充提问,“我们在哪儿上课?”我们在哪儿上体育课?“你在哪儿吃饭?”……引导学生回答,并用第三人称让其他学生重复说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第一步骤:复习和导入(5分) 利用双面是生字的卡片,复习食物词汇: 老师领读然后学生抢答;猜对了就拿到卡,拿卡最多的学生得到小礼物;(学生打开《Chinese English vocabulary cluster booklet by 王杰》)(see1) 第二步骤:介绍新句型:(15分) 吃,喝; 你想吃什么?你想喝什么? 复习:老师问,学生答,然后做“转圈圈”练问答;(see2) 复习:已经学过的偏旁:人,水,口… 第三步骤:

配对编对话:老师先给学生解释范例(see teacher book P35, exercise 2)3问3答(see3,4)(10分) 第四步骤:到班上表演;(see4)(10分) 第五步骤:做练习3:听选;(student’s book p 29)(5分) 第六步骤:作业:做练习4,5,6;(student’s book p 30,31) (Work book P44)

《快乐汉语》课件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1.生字,生词卡:吃,喝,鸡蛋,茶,咖啡,炒饭,…; 在做枪答时,学生可以看着Booklet上已经被要求的词汇;

2.学生分两个组,一组在里,一组在外,老师放音乐,音乐 停了,在里圈的学生问,在外圈的学生答,然后里圈和外圈的人互换; 3.老师把范例对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同时给学生解 释; 4.学生编对话的场景可以是: 和父母或朋友在一起吃早饭或晚饭,在家或在饭馆; 内容应包括:打招呼,吃什么,喝什么,不吃,不喝什么? 每人至少要编3-5句;(多编有奖) 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eg:不,想…; 5.挑3-5对学生来教室前面表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

20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快乐汉语第二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二课《你叫什么》 一、教学对象 中学生,班容量35人。(汉语基础低,学习了《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一课) 二、教学时间 第二课一共两个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 三、教学目标 1、交际技能目标:学会问对方名字和回答自己的名字;学会说国籍; 2、语言知识技能目标: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四、教学内容 1、交际话题:提问名字和国籍; 2、需要掌握的语言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3、生词:叫、什么、是、哪、国、人、中国、柬埔寨 4、汉字:中国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六、教学方法 任务法、交际法、卡片法、游戏法 七、教学活动 老师准备卡片,每张卡片印着汉字或者词语,包括“我”“叫”“你”“哪国”“是”“什么”“柬埔寨”“李小龙”等,共五套,分给五个小组,教师随机读某个句子,听到相应句子的学生要将手中的卡片举起并连句子,然后再一起读出来,做对的同学得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八、教具准备 A、卡片类:写着本课有关字和词语的卡片若干张; B、媒体类:PPT; C、准备奖励。 九、教学步骤 1)开始时候导入,教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教师单独问同学“你好”,同学回答“你好”,教师再问“你好吗”,学生回答“我很好”。 2)老师指着PPT上图片问“你叫什么”,“我叫达拉”“我叫李小龙”。然后问某个学生“你叫什么?”,然后教学生说“我叫XX”。全班跟着一起说,老师随即问学生,学生之间互相问; 3)通过游戏练习“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4)老师指着PPT上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全班跟读,然后指着另一张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泰国人”,全班跟着说。 十一、板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练习-新人教版

第20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练习 (课堂)(2015·江苏苏州)17. 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课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为伦敦电力供应公司1894年发行的货物表,上面登有家电的信息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1)从材料一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政治方面的影响。(1分) 知识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③交通工具: 和,被誉为“”。 选择题 ()1.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以电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时代” ()3.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D.卡尔·本茨 ()4.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在交通工具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是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5.今年上半年,利比亚动乱升级和中东局势紧张,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源于哪项科技发明。 A.计算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蒸汽机 ()6.“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爱迪生

快乐汉语18课《我想做演员》教案

《快乐汉语》第一册 第十八课《我想做演员》教案 教学对象:海外中学生 教学时长:25分钟左右 教学目标: (1)交际话题:谈工作打算。 (2)语言点:我想做演员。 您是演员吧? 教学步骤:(1)用卡通人物导入新课;(2)以相关人物引入生词教学;(3)活动式句型教学;(4)游戏巩固生词句型;(5)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成龙、李小龙、爱因斯坦、毕加索、莎士比亚等名人的照片或漫画头像。 (2)词语卡片:教师、医生、演员、科学家、作家、护士、校长、售货员、商人、工人、司机、工程师、画家、你、想、做。 (3)写有职业名称的词语卡片数套,做游戏用。 资源链接:(1)一些补充职业名称。

(2)文化教学:“粉丝”和“茄子”。 主要教学过程及说明 环节一:用卡通人物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分别饰演刘老师和演员成龙两个角色进行对话,用“您是不是Jackie Chan?”和“您是不是演员?”提问,导入本课话题和句型,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环节二:以相关人物引入生词教学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生词的学习,让学生从学过的词语逐渐转移到本课的生词。“Jackie Chan 是教师吗? Jackie Chan 是医生吗?”的问句既复习了以前学习的单词和句型,又引起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并以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强化记忆。在游戏中反复强调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以便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学生的汉语语感。 环节三:活动式句型教学 利用本课设定的情景引入新句型的学习。阐述在什么情况下用“您是……吧?”的句型;用翻译法直接解释“我想做演员。”的意思,并说明此句型的含义。

随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深入学习本课“您是……吧?”句型。 最后,通过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想做的职业,并复习本单元学过的所以单词。 环节四:游戏巩固生词句型 以游戏的方式复习和巩固生词和句型。 环节五:布置作业,结束 (注意:本课示范课视频是为在国外电视台教学使用拍摄,因此教学中教师多次面向镜头说话并使用了较多的英语。) .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