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16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16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16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爱护环境的习惯,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各种美化环境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

2. 能说出我国的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国策;

【学习重点】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法互助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国不仅人口问题严峻,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第二环节: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叫一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1.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及其要求?

3.中学生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怎样做?

学生分小组交流,

第四环节:师生互动深化理解辨析:我国是资源大国,因此,可以随意开发、利用资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最后得出结论。

第五环节:感受收获能力提升

基础题 ---- 我能行!

1.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①计划生育②可持续发展③对外开放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2.北京福海富樱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伙同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贵州省关云山森林公园修建别

墅,非法占用农用耕地17.28亩,滥伐林木43.86亩。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两涉案人均被判有期徒刑10年半。这说明我国()

A.不允许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B.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C.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D.不允许企业异地投资开发建设

3.我国的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五十三位。温家宝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 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 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说明()

A.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B.我国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C.我国还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D.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4. 下列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济南市政府在长清修建园博园工程②大明湖新风景区的免费开放③在济南举办绿色全运、和谐全运④国家禁止扑猎珍贵野生动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教学后记:

学习反思: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 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200 曹操袁绍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2.208 孙权刘备赤壁黄盖火攻三国鼎立 3.(1)220 曹丕洛阳 221 刘备 222 孙权(2)兴修水利卫温夷洲台湾诸葛亮西南 【合作探究】 1.(1)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 (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而在这之前曹操已经去世了。我认为他不是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的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时期的历史是进步而不是倒退。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当堂达标】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A 10.(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官渡之战胜因:“奉天子以令不臣”,收纳流民,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扩编军队,战术得当,笼络人才。赤壁之战败因:曹操骄傲,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示例一:喜欢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 【知识管理】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誓死力争,还我”“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基础过关】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B.商人 C.工人D.市民 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13-16课+答案

《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 一、预学导学 1、深入了解作者 1、《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知识准备备 (1)台词舞台说明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2)、舞台提示 二、自主探究 (1)juédǎo hán dǐtǎn yòu huòlín (2)解释词语 ①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②恐惧、畏惧 ③罪恶多端,不能被赦免。形容极端恶毒。 ④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⑤免除(捐税、劳役等) (3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莎士比亚全集》英《哈姆雷特》《奥赛罗》喜 ②也或是要是或是即使或者就 三、合作探究

1.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 2.在法庭上,矛盾主要在夏洛克和鲍西娅之间展开。 3.矛盾的发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公爵、安东尼奥等与夏洛克的直接交锋;第二阶段是的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直接交锋。高潮是第二阶段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交锋。 4.鲍西娅的话赢得了夏洛克的夸赞, 却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情节发展到高潮, 陡然一转, 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的坟墓。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的手里。 5.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①能言善辩:“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②老于世故:“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③惟利是图:“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④冷酷狡诈:“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邦的特权。”6略。7.先是劝夏洛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敏锐地抓住契约中的漏洞,即“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惩罚了夏洛克。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8.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鲍西娅的语言是诗与哲理的结合,语言明快简明,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师的身份,果断干练,聪明博学。9.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四、拓展迁移 1、学生写作文与老师批作文;举行大桥奠基仪式。主人公是老师

第16课 闭关锁国导学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 (1)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2)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3)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 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知识梳理】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闭防范自卫的产物 关“闭关锁国”的原因:自然经济的根源 锁自大心理的反映 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闭关锁国”的影响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预习检测】 限制通商 1.明朝:年间实行“”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2.清朝:清初实施。台湾统一后,设四个通商贸易。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 1.清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 和。但又地视之为“夷”或“蕃臣”。他们 ,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了中国和世界的。 【共同探究】 1.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

2.清王朝“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怎样? 3. 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4.感悟历史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拓展练习】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A.上海 B.宁波 C.青岛 D.广州 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4.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6.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 A、闭关锁国 B、扩大对外贸易 C、限制农业生产D鼓励对内贸易7.清朝前期,英国商船曾几次到中国贸易,企图建立长期商业据点的地方是 A、泉州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8.清朝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同上贸易,对中国出海的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 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展示: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四、随堂演练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 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这说明() 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 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 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 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 A. 1929年 B.1919年 C.1934年 D.1921年 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次运动最让我们铭记的核心精神是() A. 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6.“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这历史信息,下列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实业救国”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19年5月4日 2.工人阶级上海 3.直接目标 4.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2019年中考热点复习导学案: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2021年备考 匠心巨作 精雕细琢 -by 中高考前沿 中考热点: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

2019年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热点解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考考点:

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一)爆发: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①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意义: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不同点 社会 性质 革命任 务 领导阶 级 指导思 想 发展前途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图片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班级有多少同学已经加入共青团的?举手我看一下,在初中阶段我们以加入共青团为骄傲。那么你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曲,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昂扬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 师: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呀? 生:青年节 师: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 过渡: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学习什么?引出学习目标全班一起齐读。 二.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 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62页, 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 尝试记忆,5分钟后交流。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参加者、 口号是什么? ③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个城市? 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五四运动的结果? 师:导火线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

义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一方派20万华工上战场,所以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会议,并提出了三项正当的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废除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 (3)收回山东主权。 师:由于帝国主义在华均拥有特权和利益,因此列强以不在“会议权限以内”首先否决了中国第一、二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山东问题虽列入议程,但最后做出的决定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概况: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师: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起来反抗,而与此同时日本在天津、南京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种挑衅的行为激起了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了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教师讲述:6月5日,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1、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总结以上得知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学生回答)

第16课_两种命运的决战_导学案

小江初中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张红卫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五四运动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5)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①召开:“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②实质:英、法、美、日、意五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中国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五四运动概况 1.第一阶段: (1)中心:_____________ (2)主力:青年学生 (3)斗争形式:示威游行 (4)口号:“外争国权、___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2.第二阶段: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_; (2)主力(五四运动的特点):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斗争形式:“三罢”斗争 3.初步成果: (1)北京政府罢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卖国贼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_运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___________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五四精神:_____________、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 ;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知识拓展: 1.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比较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 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和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最终迫使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反封建方面看:斗争口号中要求“内惩国贼”,矛头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3.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16课 建筑奇观 导学案

16课建筑奇观导学案 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 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 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 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卓越的工程》有?今天我们学习《建筑奇观》本课学习的建筑奇观有? 、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 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 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 阅读教材,完成: 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历史价值? 二、大运河的开凿 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是今天的,东南起,是今天的 ;以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3)根据书上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 吗??为什么?

(三)、明长城 1、根据P99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 ,明长城西起,东到。 2、找一找明长城的地位? 3、比一比:秦明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4、说一说:你如何看待长城的修建? (四)、故宫 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 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 【课堂小结】 1、朗读知识建构 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 1、“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是指( ) A.黄河B.淮河C.大运河D.海河 2、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件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洛阳B.苏州C.徐州D.杭州 4、“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 ) 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 5、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6、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 A.蒙古族和契丹族B.契丹族和党项族C.女真族和契丹族D.蒙古族和女真族 7、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故宫B.白宫C.白金汉宫D.凡尔赛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到了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宜宾市六中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 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筛选主要信息。争取4分钟内读完。 2、自学检测: (1)字词个性积累: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

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填空。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_ _、___ 、____ 。 2、物候学就是利用__ ___来研究___ ____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 语言”为__ __、__ ___。 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__ __、_ ___、__ __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 4、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___ __,选择__ ____。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

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 【预习自测】 (一)导火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概况: 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 (2)地点: 口号:“,内除国贼”“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 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解难答疑】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反馈拓展】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了“二十一条”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