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文明史论文

中外文明史论文

中外文明史论文
中外文明史论文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与探索

大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文明出现,而雅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城邦,它也因产生了与当时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民主政治——而闻名世界。从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雅典最终确立起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当然,当时雅典的民主政制是很不健全的、狭隘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它仍然对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欧美国家的政制和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

一、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

梭伦(约前638~约前559),出身贵族,但青年家道中落,早年经营贸易,与商旅为伍,他反对贵族专权,同情平民,主张在城邦中实行公正立场,以城邦利益为重。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

雅典当时的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在梭伦进行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的手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

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首席执政官,分别在经济、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无不都推动着雅典民主的形成。梭伦从经济到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对雅典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梭伦一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其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使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且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再次,改组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设立陪审法庭(也译为民众法庭,相当于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权上诉。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方式选出。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扩大了公民的权力。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的部分,使整个雅典法较有人道色彩。最后,梭伦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大大促进了雅典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其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同时,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改革,使雅典贫苦公民摆脱了遭受债务奴役的威胁,打击了贵族统治,使城邦体制更加巩固。同时,梭伦通过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使城邦体制得到健康发展,民主政治也发展起来。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措施又使工商奴隶主地位迅速上升,奴隶制经济开始走向繁荣。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有助于工商业发展,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二、民主政治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8年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约前570~前508年)实行了一系列

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他联合平民以与平民合作的态度通过公民大会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元前510年僭主被推翻后,氏族贵族之间以及氏族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尖锐化,保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奴隶占有制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在他的改革下,雅典形成了新的部落,成立了500人会议、公民大会等重要机构。其中,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大会作为最高的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由城邦年满20岁的公民组成,其职权是选举和评审政府官员、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财政收入与开支,决定宣战或联合、评定军功等。如果有执政官抽签和10将军选举就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500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也是最高行政机关,负责为民众大会准备议案,主持民众大会并执行其决议票,还负责管理财政、外交事宜,监督国家行政部门的日常事务。

公民大会尽管是公民行使权利的机构,并大大推动了雅典民主制度的构建。但公民大会也存在着一些纰漏,与“民主”一词大相径庭。公民大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中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但是如果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那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了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在雅典牢固的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克里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伯利克里改革

这场改革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改革者是主政的伯利克里,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伯利克里,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连续十四年当选为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是雅典名将之后,他父亲曾经担任过雅典军队统帅,母亲是著名改革家克里斯提尼的侄女。门第加财富,使伯利克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仅学识渊博,文武双全,而且具有出众的口才。还不满三十岁,他已经在雅典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了。

我们知道,雅典的民主政治首先是在梭伦改革中建立起来的,中经克里斯提尼改革,到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选执政官时,达到了鼎盛。它的特点是主权在民,轮番执政,这应该归功于伯利克里雅典政治的改革。首先,他剥夺了一些

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其次,他主张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再次,实行公薪制。最初,由国家给予陪审法官每日生活津贴,后薪给制扩大到大多数公职,这就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最后,他还限制了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他通过了一条法律,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从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一直到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制的完整确立中,我们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制所带来的贡献是重大的。它激起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以及培养公民的公众责任感,同时它也造就了雅典社会的高度文明,促进了雅典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的繁荣和昌盛,使雅典成为了欧洲古代文明的中心。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顶峰。可以说,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典型的、最完善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实行的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其思想渊源和政体渊源都可以溯源到雅典的民主制。尽管雅典民主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但这也在所难免。在我看来,至少,雅典的民主制度比起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体和东方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毕竟可以称得上是进步的政治体制。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在中国,粮食,既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

西方文化论文参考选题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一、说明: 1. 论文题目只做参考,具体题目请自行拟定。 2. 请选择工作量适中的题目,切忌空泛大。 2. 论文题目可以与教师协商,教师会给与一定指导。 3. 论文具体要求请见论文摸版。 二、参考选题 1.浅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 2. 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 3. 西方“爱智求真”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 4. 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 5. 西方“怀疑批判”精神与科学理论的创新 6.中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对比分析 7.西方中世纪文化的功过评说 8.西方文化传统与西方后现代思潮 9. 全球化与西方文明 10.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11. 关于堂吉诃德的反思与断想 12. 20世纪西方企业“”文化的渊源 13.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爱情婚姻观 14.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正 15. 伊壁鸠鲁学派与老庄学说功过分析

16. 解读伯里克利的政体:三权分立的雏形 17. 谈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8. 谈宗教宽容与科学理性的勃兴 19. 谈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 20. 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殊路同归 21.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 22. 西方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 23. 论古希腊神话的童稚情趣 24. 浅析西方的神权与王权 25. 再论苏格拉底之死 26. 论古罗马的英雄主义 27. 论地理大发现极其影响 28. 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之现实意义 29. 浅析中古世界的骑士文学效忠主题 30. 浅析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的途径 31. 中西方之“和谐”概念辨析 32. 论西方“海盗”情结 33.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34. 犹太人对西方中世界文化复兴的贡献之我见 35. 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 36.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文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37.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分析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校通选课周学时 2 学分时间 任课教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孝远 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42408813.html,/pkujpk/course/xfwms 西方文明史导论是一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为2006年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精品课程。旨在用中国人眼光来分析、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教材:(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是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主编、由北京大学世界史教师为主撰写的一部教材,任课教师朱孝远、颜海英为《世界文明史》(上册)的分册主编。 (2)教材:[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上、中、下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简介:在当代的西方历史研究上,社会文化史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历史研究的一个基础和一种发展。展开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西方社会史》,就是当代西方这方面研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这是一补介绍西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社会史为核心,从普通人的兴趣点出发,重现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内容和图片资料极其丰富,所述自古至今,深受读者欢迎。 译文采用的原版是读书1987年的英文修订本,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三位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翰·P·麦凯、贝内特·D·希尔、约翰·巴克勒编撰而成,该书出版不久就成为众多美国大学相继采纳的通用教材。作者们把历史置入于时空发展的框架之中,表现出动态的历史经验、生命的模式以及智觉、情感、情绪等的复杂形式,通过“历史的理解”和“历史的叙述”来把人类的经验转化成为一个个直接、具体和生动的故事。这部作品并不一定立即告诉读者各种历史结论或历史因果,但却引导你进行历史思考。《西方社会史》对于历史结构的探讨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们亲身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并且利用这些经验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见解,特别是他们从文化根源和社会基础出发分析历史演化的因果,无疑为解释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客观主义的新视野,对后来的历史学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9 第4版) 讲课的内容 (时间安排/讲课重点/难点/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第一周) 讲课的重点:旨在说明什么是“西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通选课的基本要求。 难点:(1)文明的概念如何理解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

古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

人文学院非试卷考核课程专用封面 论文题目:古罗马文明地历史地位 课程名称:世界文明史 任课教师姓名:秦元旭 学生姓名:唐超 学号: 年级:级 专业:历史学 任课教师评分: 古罗马文明地历史地位 [摘要] 长期以来,罗马文明一直被掩盖在希腊文明地光芒之下.然而事实上与希腊文明相比罗马文明显得更厚实和更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在西方文明发展地长链中,罗马文明有着更为深远地历史影响.罗马文明中地共和制度、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不仅奠定了西方文明发展地基础,而且也确立了西方文明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罗马文明;共和制;罗马法;基督教文明 人类历史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一部文明史地发展.因此,对文明地认识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身发展地认识.然而认识文明并非一件简单之事.在人类历史地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文明至今仍给我们留下了未解之谜,例如埃及金字塔文明以及玛雅文明.这其中有诸多原因阻碍了人们地认识,有地由于历史久远,有地是因为文明地突然中断,还有地则是因为不同地文明之间地特质不同影响了相互间地认识,如东方文明之于西方文明以及西方文明之于东方文明.正因为如此,认识文明地工作不仅艰辛,而且也充满了诱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地,“对人类文明地长时段表现进行描述甚至评估,也许应是某种大大高于人类地地外生灵地工作.特定时空和特定文化形态中地人做这种事,很可能被视为一种臆断.”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一种庞大地系统工程,对这一庞大系统进行评价和论证,显然是我辈力所难及地事情.但本着求知和探索地精神,笔者发现在人们长期探索文明现象、特别是探索古代文明现象地过程中,长期忽视了一种文明地重要性,这种文明即是古代罗马文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我们对罗马文明地重新认识,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西方文明地发展轨迹,更重要地是,它涉及到我们对西方文明地内在特质地重新审视.关于西方文明地特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西方文明地特质主要体现为它地两个要

论中国古代专卖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 陈明光 (厦门大学历史系 福建厦门 361005) 财政问题在中国传统史学中一贯受到重视,先秦诸子关于富国强兵、节用、薄赋敛等议论就是针对财政问题而发的。自《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有关古代财政活动的记载更是史不绝书,从而构成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为20世纪中国学者研究财政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的学术史大体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加以评述。 第一阶段是20年代至40年代末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即不少学者在继承发扬传统史学方法,注重传世文献的考据,辨析制度条文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借助近代西方的经济学和财政学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史(包括古代财政史)做出一些不同于《汉书?食货志》、《通典》、《文献通考》等传统典志的编纂、阐释和 评论,撰写了一些通史体裁或断代体裁的财政史论著,如胡钧《中国财政史讲义》 (商务印书馆,1920年)、徐式庄《中国财政史略》(商务印书馆,1926年)、常乃德《中国财政制度史》 (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刘秉麟《中国财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杨志濂《中国财政史辑要》十册 (无锡大公图书馆,1936年)、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刘不同《中国财政 史》 (大东书局,1948年)等。同时,专题研究和理财人物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田赋史。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出于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战时经济的需要,进行田赋整理、田赋征实和其他财政制度的变革,因此有些学者本着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的意图,对长期成为古代财 政收入支柱的田赋制度予以较多关注,如万国鼎《中国田赋史》(正中书局,1933年)、刘道元 《两宋田赋制度》(上海大学文学院,1933年)、徐士圭《中国田赋史略》 (商务印书馆,1935年)、陈登原《中国田赋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吴兆莘《中国税制史》 (商务印书馆,1937年)等,尽管内容有详略,识见有深浅,均属有一定影响的专著。程滨遗等编纂的《田赋会要》第二篇《田赋史》上册和马大英等编纂的《田赋会要》第三篇《田赋史》下册(正中书局,1934年),是一套按编纂者的观点“铺叙史实,推究因果”的资料性著作,上自夏商周,下及清末民国初,“就历代田赋沿革,为系统叙述,并作史料整理为主。其诸赋役设施,凡与田赋有关者亦触类引及,以 求明备”(《 弁言》)。层面较多,视角亦广,观点平实,在当时堪称详悉。不过,此期从事财政史研究的学者尚少,专题研究以汉、唐、宋、明等朝代为主,选题较狭小,征引资料多据习见的传世文献。特别是由于缺乏断代史研究和专题研究的厚实基础,刊行的中国财政通史著作大多还谈不上能对古代财政史作整体性研究和规律性探讨。 不过,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此期有些论著无论选题或是阐述都颇具开拓性。例如,胡钧9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

中西翻译史论文1

课程名:中西翻译史 学生名:夏菱凉 学号:201310810099 任课教师:何绍斌 佛学汉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引语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莲花高台之上,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吟诵道诗。诗里有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日光铺满的古城,有巍峨雄壮的宝殿,有圣洁如雪的安宫花。莲花台下,是虔诚敬拜的万千子民。时光荏苒,数百年后,我们所潜心传唱其佛学情诗佳句的魅力所在,实在离不了众多翻译学者的沥血耕耘。佛教不仅是宗教,更是包含万千的哲学。梁启超研究统计日本学者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汉语佛教词汇,佛教汉译词汇不仅占据汉语词库一个大部分,还大量包括了深刻内敛的行而上的词汇,从广度和深度上极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汉译佛学充实,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 二.汉译佛经背景 东汉明帝派使者不远万里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他们带来了佛像及佛经。史料记载,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名叫为《浮屠经》。所谓“浮屠”,乃是梵文中Buddha的音译,后世译作“佛陀”,就是人们常说的“佛”,所谓《浮屠经》,转言之也就是《佛经》。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开始将梵文经书翻译成汉文。自此以后,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近十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陈百琴 2012:2)而按确切可考的时间,汉译佛经的出现乃是安世高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算起,到北宋仁宗庆历元年惟净和孔道辅先后奏请朝廷解散翻经院,大规模的译经工作延续了近九百年。在这期间,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特别是在禅宗出现以后,以禅入诗、以佛理入文的现象蔚为大观,中国文学也因此增添了许多神秘而空灵的色彩。 我国古代的翻译史即佛经翻译史,同样,我国的翻译活动起于佛经翻译。东

浅谈希腊文化-西方文明史

希腊,在文化特征上和时间上,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对于一名学设计的学生来说,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却又是常常被提到的,因此这次考试我选定的方向是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三大源头之一,西方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形式的胚芽差不多都能在古希腊找到。那么,希腊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 首先,理性追求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希腊人“培养思想,使自己不受制于热情、迷信及恐惧,而且从沉思和领悟中追寻人类生活里所可获得的最平凡的幸福。”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贤哲的人,而非勇士或圣徒,乃希腊人生命的顶点和极致。”德谟克利特曾说:“我宁愿(在几何学上)发现一项证明,而不要波斯的王座。”在希腊的科学、哲学等著作中,我们到处可以呼吸到一种宁静的沉思的空气。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入就是彻底地反思和怀疑,上天入地地追寻事物的最终极真理。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而又彻底地求真知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西方。古希腊人在似乎杂乱无章的世界中发现了规律,并提出各种关于规律的假定———“是”,然后让这个假定的所有细节在所有的层次上经受自己和别人的置疑,以考验这个假设是否是“真是”。这种彻底求真的精神终于孕育出了西方科学。 古希腊的另一重要精神是自由。 希腊人最先于其他的民族争取到了自由民的身份。争取自由到真正地拥有自由,这当中有苦难、有抗争、但是更有自豪。即使在城邦瓦解后,古希腊人仍旧坚守自由,而对这时的他们来说,家园就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拥有的,就是上天赋予他们的不可能被任何人夺走的自由。对他们来说,城邦可能会被外敌侵占、掠夺、践踏甚至于毁灭,家族可能会瓦解,但这个在他们心中的家园,只要人们自己不遗弃它,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只要人们能够不辍耕耘它,就有丰收的希望;只要人们能够把这最后的家园看得比肉体还重要,就能为之牺牲生命。古希腊人所享有和珍视的自由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人类的奇迹。 正是这种稀有的自由,使古希腊人有了独立性,依靠自己,直面严酷的自然和人生。古希腊人的心灵生活充满了英雄式的精神挣扎和求索,这导致了古希腊在文学、科学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直到今天,自由仍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和前提。 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也使尊重个体、发展个体成为神圣不可动摇的信念。民主于是确立。现代文明愈发展,我们愈能感受到自由恩赐之大。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乎也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纵观古希腊文明,我们不难总结出希腊艺术文明的特点: 一、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 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 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世界文明史的学习,我对世界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人文知识,丰富了思想。 课堂上主要教授了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犹太文明使我对各种文明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还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加入了许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各种文明的特色,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明。 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世界文明中,相比之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古代埃及文明。 一、金字塔 说到埃及,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呈梯形分层的,因此金字塔又称作层级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马斯塔巴是埃及法老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到了后来,埃及人产生了国王的灵魂要升天成为神的观念。 “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就是把法老送上天的阶梯。 与此同时,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的光芒,金字塔的角锥体形式所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光芒,表示了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作为统治者的法老们不仅想在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还想在死后成为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将内脏取出,浸以防腐剂,再填入特制香料,制作成木乃伊,将尸体长久保存。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约公元前2664~前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第四代法老卡夫勒和第六代法老孟考勒所建。 金字塔十分宏伟壮观,巧夺天工,有人觉得仅凭古代埃及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的,他们怀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或者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 二、宗教 要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就必须知道古代埃及的思想,知道古代埃及的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

中国财政史论文--唐帝国的富强之路

唐帝国的富强之路 [摘要] 唐代是中国财经演进的高峰,持续领先于同时代人类社会,达到了农业财经文明所能达到的巅峰。从财经历史角度上刨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看清唐帝国无与伦比富强的财经方面原因。 [关键词]唐帝国财经史富强 [正文]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个朝代分别是商、汉、唐。商最初是一个部落,善游牧和经商,在被周推翻之后,部落中相当多的族民重操旧业,开始经商,以至此以后在中国,凡是从事贸易买卖工作的人士都被称作“商人”;秦汉时期,中国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故当代多数中国人被称为“汉族”;唐是世界性影响最为广泛的帝国,所以海外华人聚居区被称为“唐人街”。唐宋时期是中国财经演进的高峰,持续领先于同时代人类社会,达到了农业财经文明所能达到的巅峰。 唐宋时期大约为公元600年至公元1300年,之前有隋,之后有元。有唐之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东西方三国鼎立的局势,欧洲的法兰的王国、中亚的阿拉伯帝国和东亚的唐帝国三分天下,是当时最强盛的三大文明。唐代的历史成就是财经实力的进步和社会管理手段成熟的结果。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具备世界性影响的时期,“大唐盛世”实至名归,迄今仍引起中国人的自豪情怀。 然而唐朝为什么这么富强?财经历史最大的特征,是可以帮助人们看清历史的所以然,看清纷繁复杂的各种历史表象之下蕴含的驱动力和发展脉络。正如财经的优势使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是并且必然是财经的发达,才能成就唐帝国无与伦比的富强。 唐初年间,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朝廷开始全面实行均田制度。制度的核心在于,编户齐民的青壮年劳动力,每人可从政府“受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以作为遗产由子孙继承,另外80亩为“口分田”,受田者终生耕种,死后由官府收回,另行划拨。均田制以这种规定为常态,再根据劳动能力的不同在授田数额上予以区别对待,工商业者授田为“良丁之半”,老人或残疾者授田数额为40亩,寡妻妾以及道士、和尚授田为30亩,等等。 与均田制相匹配的是同时施行的租庸调法,这是唐代政府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唐代赋役主要是按丁征派的: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曰“租”;交纳绢或其他丝织品二丈、棉三两,或交纳布二丈三尺、麻三斤,曰“调”;丁男每年要为国家服徭役二旬,如不服役,每日折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曰“庸”。出现自然灾害之时,上述实物和劳动义务可以酌情减免。 均田制和租用调制的施行,意味着唐代普通的农户在土地国有制的背景下,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土地由个人承包,相应的,承包人要承担缴纳地租和赋税的义务,地租是谷物,赋税则以纺织品实物和劳务方式体现。于是,只要政府的租税数额还算合理,财政政策比较稳健,每个农户就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产品。均田制这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分配模式兼顾了土地投入和劳动投入者,可称之为“交够国家的,剩下就是自己的”,它促进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实现了生产效率。 大约从唐代均田制时期开始,“男丁重要”成为中国人相当牢固的财经观念,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民俗文化 ——走进舞阳 学号:20097610311 撰稿人:段世栋 日期:2012年5月31日

题记: 自1980年以来,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共计清理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濠沟、柱洞等。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数千件。出土物中以七音阶鹤骨笛、成组随葬并装有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还发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粟及稻栽培遗迹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发现的稻种遗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贾湖文化。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目前共进行过7次研究性发掘,发掘面积仅2700平方米。先后出土了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

窑13座以及灰坑、莫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其中出土的石磨盘、骨笛、陶器、契刻符号以及碳化的稻粒、陶器中的残留物等,对我国及至人类文学史、音乐史、酿造史和了解当时的生活习俗、状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最重要的发现除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外,还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还发现一批保存完好的骨笛,多数有7个音孔,音孔旁钻有调音的小孔,有的还刻划等分符号,是

西方文明史导论

此答案为作者手工收集,如有错误尽情谅解如需要其他答案请加群:271865091 支持作者QQ: 3023342901 一 1 【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 《菊与刀》 B. 《文明的冲突》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 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 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 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 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正确A,B,C,D 二 1 【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 公元前746年B.公元前776年C. 公元前465年正确B 2 【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 理想与美B. 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C. 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正确A,B,C 3 【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 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B. 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C. 向善性;D. 唯美主义; E. 神秘性和悬念正确A,B,C,D,E 三 1 【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 《伊利亚特》B. 《奥德赛》C. 《工作与时日》正确A,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 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B. 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 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正确答案是:A 四 1 【多选题】(5分) 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 A. 浪漫 B. 理性 C. 现实 D. 世俗正确答案是:B,C,D 查看答案解析 2 【多选题】(5分) 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A. 希腊文明 B. 罗马文明 C. 日耳曼文化 D. 基督教要素正确A,B,C,D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3 【单选题】(5分) “希腊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C. 强调家的原则 D. 罗马的反文化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4 【单选题】(5分)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西方文明史心得体会

西方文明史心得体会 篇一:我眼中的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 方 文 明 史 期 末 作 业 Written by XH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my eyes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for one term,I know a lot about wester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ythology、philosophy、festival and communication. How can I describ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s one part full of amazing、wisdom、freedom and convert during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world. We have learnt several mythologies and I find that the “god” in western mythology is not a serious image, opposite, ZeuS, gods’leader, always does many

self-willed things which sounds uncomfortable. Just because of it, the “god” makes people feel real and vivid. Not as our country, western people may prefer to believe gods is more similar to normal people, I think, at the least in emotion part. How about philosophy? We also know many philosopher from our country like Lao Tz and Chuang Tse, they usually spread their idea by teach others and write some book. But in ancient Greece, there are three famous philosopher called Socrates、Plato and Aristotle. They pref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an teach others what they think about. I think if we defined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likes teaching, then, western philosophy may likes debating. I should admit that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in that time in western was good, I still remember there are a paint named “the school of Athens”, painted by Raphael, describe how crowd during the school, it reflect that at that time there are many people have huge thirst of knowledge, they have some topic such as “what made the world”、“what’s the resource of the world”……In a word, the philosoph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usually make me

世界文明史东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上海政法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世界文明史(25I000001)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考生亲笔签名学号成绩 一、论文评分标准:100分【主要分为:论文结构50分;语言组织30分;论文格式2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论文结构:50分A.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40~50分;B.论文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25~39分;C.论文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不合理:25分以下。 (2)语言组织:30分A.不抄袭,语言简练,通顺。24~30分;B.不抄袭,语言一般,基本通顺。16~23分;C.语言不通顺,错别字多于十个。15分以下。 (3)论文格式:20分论文应有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5)、正文(应有引言、分层次论述、结论等部分),论文文末应有参考文献。否则酌情扣分。 (4)本课程论文须当面交给授课老师,然后签字确认。 二、请阅读以下资料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有这样几段话: 1、各种文明都在不停地借鉴它们所邻近的文明,哪怕它们“重新解释”和同化了它们所接纳的东西。的确,每种文明乍看之下都更像是一个铁路货场,在不断地接受和发送包罗万象的货物。(第62页) 2、一个文明通常不肯接受那种质疑它自身的任一深层结构的文化革新。(那些)由地理条件、社会等级制度、集体“心理”和经济需求等因素所施加的无尽无休的约束——这些意义深远的影响,……当代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它们的时候,总是把它们看作完全是自然而然和理所应当的。这些实在便是我们现在所要说的“结构”。(第61-62页) 3、正如一个文明可以欢迎或排斥来自其他文明的成分一样,它也可以接纳或拒绝它自己历史的残存物。这一选择过程并不缓慢,而几乎总是无意识地或部分地进行。但多亏这样,一个文明通过“分割”出其固有过去的一部分,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第64页) 一、请你结合我们这学期的世界文明史课程说一说对以上文字的理解,不少于300字。(30分) 二、结合世界文明史课程和自己对以上文字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小论文,论文题目自拟、论文字数不少于2500字。(70分) 我对上述文字的理解: 三段文字是三种对待文化的态度。第一种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第二种是短期来看自身文化的态度,第三种是长期来看对自身文化的态度。不得不说第二第三种态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自身的历史决定着自身的体制,自身的体制同时又影响着自身的历史,而第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可以对其他两种态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文明是包罗万象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单一的文化必然是走不长久的。文明应该是森罗万象,海纳百川的。 第二段文字,表示了文明是渊源流长的,是深入人心的,是被外界条件约束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地理、经济、制度的基础,因而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如封建体制)总是自然而然的接受流传下来的文明。短期来看,很难改变。文明构成了“结构”,“结构”决定文明的发展。 第三段文字,表达着文明从长期又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国家制度,国家经济等变化,文明也

中外文化交流史论文

大唐时期中日典制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史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专业:历史学 概要: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国力强盛,法制完备,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亚洲文明中心之一,对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由于日本正处于奴隶社会末期,急于向外寻找突破口,而唐代先进的典制文化为日本完成社会转型提供了仿效借鉴的蓝本。日本政府以向中国派遣唐使的方式全面移植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大唐文化。日本统治者以唐制为基础,发起大化革新运动,使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令制度等都打上了浓厚的唐文化烙印,同时依据本国实际有所损益增删,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日本典制文化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加深了中国对日本的了解,促进了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往来,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交流现状中央官制经济制度法令制度影响意义 一、大唐时期中日交流的现状 由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在文化输出方面,以唐朝向日本输出先进的典制文化为主,很大程度上是唐制文化在影响辐射日本,唐朝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中日交流的形式一般为正式的官方使团交往,仅仅局限于朝廷、政府和上层统治阶级,不涉及普通的下层民众,“贞观五年,(倭国)遣使贡献方物。太宗矜其道远。敕所司无令岁贡,又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之。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①”自此唐朝不再向日本派遣使节,主要是日本政府不定期地向中国派遣唐使,史料载:“长安元年,其王文武立,改元曰太宝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开元初,粟田复朝。天宝十年,朝衡复入朝。建中元年,使者真人兴能献方物。贞元末,其王曰桓武,遣使者朝②”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遣唐使船队的规模也越来越来大,人数也越来越多,以其中的四次为例,“630年,121人,2艘船队;717年,557人,4艘船队;733年,594人,4艘船队;838年,651人,4艘船队③”一般认为唐朝前期,遣唐使船队的平均规模是2艘船,120人左右;唐朝后期,遣唐使船队的规模较大,是4艘船,共有500到600人左右④”,出现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高潮,促进了大唐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是日本645年的大化革新运动受中国先进的典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彻底,本文仅以大化革新为例,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令制度方面谈谈这一时期中日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二、大化革新时期唐制对日本的辐射影响 唐朝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唐朝处于主动、强势地位,中国先进的政治体制给日本统治阶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日本留学生、学问僧所奏称“大唐国者,法制完备,珍国也,常须达⑤”因此,日本在645年的大化革新运动中全面移植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大唐文化,以唐制为蓝本,在政治、经济、律令方面对唐代典制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虽带有浓厚的机械模仿和照搬色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特色。 (一)唐代中央官制三省六部一台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一台制三省六部一台制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说达到了其成熟期,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相当完备的官制系统。日本在遣唐留学生的推动下,仿照唐代官制,在中央实行二官八省一台制,单从字面上看,除个别文字和量词存在细微的差异外,二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和融合性,实质上其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日本对唐代官制的吸收融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日本统治者采纳了唐代官制系统的基本框架模式,使其行政管理系统更趋完善,很好地体现了律令的形式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日本参照唐代三省六部的格式,天皇高高在上,下设神祇官、太政官总领全国宗教和行政事务,太政官下辖八省,其职权涵盖人事、财政、军事、司法、礼仪等各个方面,成为各项具体事务的执行部门。二官八省的设置体现了金字塔式的政权结构。此外,又参照唐代的监察机关御史台,置弹正台,完善对行政、祭祀等政府高官的监督职能。因此,二官八省一台制,使政权组织从最高层到最低层沿直线分布,保证了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统治,强化 ①(后晋)《旧唐书》刘昫等撰《倭国传》卷19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340页 ②(宋)《新唐书》欧阳修、宋祁等撰《日本传》卷22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08—6209页 ③《外交关系》石井正敏《唐与日本》,吉川弘文馆1992年版,第74—76页 ④(日)《遣唐使眼里的中国》古濑奈津子著、郑威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⑤《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条

西方文明史论文作业3

The Attraction of Greek Mythology 希腊神话的魅力 Abstract: Greek mythology is the body of myths and legends belonging to the ancient Greeksconcerning their gods and heroes,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and the origi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ir own cult and ritual practices. They were a part of religion in ancient Greece. Greek mythology is embodied, explicitly, in a large collection of narratives, and implicitly in Greek representational arts, such as vase-paintings and votive gifts. Greek myth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origins of the world, and details the lives and adventures of a wide variety of gods, goddesses, heroes, heroines, and mythological creatures. These accounts initially were disseminated in an oral-poetic tradition; today the Greek myths are known primarily from Greek literature. Key words: Greek myths; Greek legends; ancient Greeks; origin Ⅰ.Introduction Since I was 12-year-old around, I have been fascinated by western mythology especially Greek mythology, because it stands for a part of Western culture, in some degree. The origin of the word “mythology” is from a Greek word“mythos+logos”,“mythos”means“word”or“verbal language”,“logos”means“story”. It reflects nature and society of ancient people and it is an origina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about origin of world, natur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livelihood. So I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into Greek mythology further. Ⅱ.Sources of Greek mythology There are various versions of sources of Greek mythology. Literary sources and archaeological sources are two main sources. As for literary sources, Homer played 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