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西交大苏州附属中学地理组王晨光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利用方式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提倡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应提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苏州地处长三角腹地,环境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吸引产业投资最多的地区,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人文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本课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注重师生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资料查询、调查走访收集整理乡土地理案例,将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案例: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地理问题,以事实为素材,以一定的媒介(文字、图表、视频等)为载体而编写的对某一典型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

地理教学案例即地理科学中的实例、个案,它是地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化,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落实。本研究中的地理教学案例特指能解释地理理论与方法的典型事例。它不是“苏州地理”之类的乡土地理,而是指可直接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属于高中地理课程资源范畴。

“苏州乡土”的范围主要指本校所在的苏州市区(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阊、新区、工业园区),兼及苏州大市所属的县级市(张家港、太仓、常熟、昆山、吴江)。

作为第一期研究,主要开发与必修二模块相关的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环境系列。以后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系列有序开发。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带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组织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理案例教学无疑对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不少研究对案例开发、案例的功能、案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新编地理教材也注重案例的使用,人教版必修(2)人文地理中有23个案例。但课本中提供的案例离学生的实际很远,且往往过于宏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觉得空洞,不能引起共鸣,对一些抽象的地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而来自身边、来自生活的乡土教学案例,地方色彩浓郁、内容鲜活,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将有积极意义。

乡土地理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中受到重视,有不少研究探讨乡土地理和地理教学的关系,研究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方式,各地也纷纷编写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但总的来说教师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识还十分淡薄。从内容上看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从研究范围看主要集中于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系统地开发、研究与高中地理有密切关系的、有较高价值的乡土地理资源,并有机整合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建设乡土素材资源库,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身边的、鲜活的地理教学案例,还处于探索的阶段。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开发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资料查询、调查走访收集整理乡土地理案例,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案例,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案例进行整理、精简。师生一体化开发乡土地理教学案例。

3、依托校园网,建设乡土地理资源库,实现对文字、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便于查询、调用和更新。

五、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1)师生一体化开发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资源开发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本课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注重师生一体化,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借助网络资源、区域地图、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规划方案等资料,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收集、挖掘乡土化的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案例。并将获取的乡土教学案例,包括文字,新闻报道,图片,教据音像等收集到一起,与高中地理各章节的框架结构相对应,建立一个可检索、可更新的动态资源网络,以便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提取和应用。

(2)开发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课改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只有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而不是课程改革的被动执行者、实施者的时候,课程改革才有希望。开发乡土教学案例,是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动转变的重要途径。苏州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要发挥群体力量,动员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平台。构建的网络资源库将为更多的地理教师更好地实施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2、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的生活化”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强调直接经验的积累,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倡导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去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价值,进而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

开发和使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正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理念的实践。

六、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子课题一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

子课题二

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使用与整理

(围绕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修改、整理)

七、研究手段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文献法:学习领悟新课改精神,借鉴关于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实施的文献。

调查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收集、走访调查等方式开发人文地理教学案例。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围绕案例精心设计问题,做好教后反思,并对教学案例进一步进行整理和精简。

2、开发原则

(1)乡土性原则

主要采集本校所在的苏州市区(园区)的乡土地理案例,这类案例有亲切感,可见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真实性原则

来源真实,数据可靠,不能为了收集案例而凭空编造。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适当综合、提炼,突出典型性。

(3)学科性原则

紧紧围绕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需要,有选择地采集和使用。

(4)互动性原则

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和使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九、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1.7—2011.9):研究理论、制定计划。学习研究有关资料,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人文地理教学需要,确定开发的内容,拟订行动研究的计划,为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2011.9—2012.2):开发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素材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每周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反思行动结果,及时调整,积累案例。

第三阶段(2012.3—2012.9):在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围绕案例精心设计问题,做好教后反思,对教学案例进一步进行整理和精简。

第四阶段(2012.10—2012.12)建设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经验,撰写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并且通过公开课、对外交流等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十、预期课题成果

1、苏州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和围绕案例的教学设计集锦。

2、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网络资源库。

3、提炼乡土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撰写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

4、通过公开课、对外交流等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梅,乡土地理案例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陈炳莲,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的案例教学研究,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曲忠厚,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运用——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01期

(4)杨光阔,乡土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4期

(5)黄道才,论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类型与开发,2009年度东莞市中学地理教研论文

(6)王学民,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内容的开发与整合,网络文章。

(7)陈炳莲,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的案例教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8年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

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第二课堂精彩活动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适应学校全面、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防流控辍”工作效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综合考虑师生实际,决定在学校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体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遵循原则 1、特色性和校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拓展课程体系,增设特长生训练班、兴趣班、选修课等,拓展教学与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 2、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 5、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乐学、有益。 6、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 倡导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项活动,指导教师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力争每个学期推出至少一次的成果展示或表演。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而教师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且学生成绩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质量差。 因此,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始的设想,我把《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方法。由听懂知识到学会知识,由学会知识到回学知识,由教师教会知识逐步过渡到不要老师教而自己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和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新课标理念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策略: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有效教学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 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构建为中心的思想。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通过优化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执笔余小斌 一、课题的界定 通过优化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是我校拟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从我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研究本校学生的数学作业题、有效学生作业评价方面的课题。 本课题中所说的“优化数学作业”,是指教师(教育工作者)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根据教学进度,对数学作业尽心设计,追求创新,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数学教参作业的优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自行设计及精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接近生活,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的数学作业,以实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技能的形成,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题研究适合我们这种城乡结合的学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广大师生的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有效的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针对这种意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修订]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修订]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欢迎到我家”——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会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与事物,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课外实践调查,成果汇报。 三、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时间较长,暂定为国庆期间,汇报时间另定。 四、活动准备阶段--课外调查 1、原则上将班上的同学按地区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以5至8个人为准可适当的调整,并确定小组调查的主题与方向。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自己家乡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情况进行调查活动,可以通过各个途径获得资料,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与指导。 3、根据小组调查的成果制作一个演示文件与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并选定一个代表作“导游”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欢迎到我家”活动要求与安排 1、每个小组推选的“导游”都要在本市行政区划图上指出所以述地方的地理位置,并对自己家乡作简单的介绍。 2、“导游”要根据小组设定好的“旅游路线”带着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光旅游”,即是调查成果的展示。

3、当“行程”结束后,全组成员都要上前接受班上同学或者老师的提问,回答作为评分的参考。 4、班上的同学与老师根据小组的表现与回答,进行评分。 5、最后要进行观众投票 六、“最受欢迎的家乡”评选活动 各小组介绍结束后由同学与老师进行评分,并选出我市“最受欢迎的家乡”作为第二课堂的尾声,并由老师进行简要的点评结束活动。 七、活动小结 本活动是以乡土地理为知识背景的第二课堂。先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家乡做调查,并在课堂上以“导游”这样主人翁的角色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可以是人文方面的,如民俗风情,当地小吃,风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家乡,了解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八、乡土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地理第二课堂,即地理课外活动,是与地理课的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不能互相代替。乡土地理是新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开展一系列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实践是很有必要的、意义深远的。 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5—2010.7) (2)搜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现状调查。分为学生、家长两个层面。 2、编写阶段:(2010.9—2010.11) (1)汇总并归并收集资料。 (2)设计《小学生自我保护系列校本教材》案例。 3、尝试改进教材(试行稿)阶段:(2010.12—2011.1) (2)学生层面通过问卷、创设情景等形式反馈了解学生自我保护的常识掌握情况。 (3)收集以上信息,分析并改进教材。 4、总结阶段:(2011.3—2011.4)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主要措施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以调查法、资料搜集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课题组进行主题学习研讨会、问卷调查与访谈、教师培训、观察分析等方式完成该课题研究。为了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课题研究伊始到终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与学习探讨;为了准确把握课题研究实施对象安全意识现状、安全意识动态发展状态,我分别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为了有效提升我的教材编写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我也对教材的编写框架、原则和体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介绍。现把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进行调查研究,明确研究主题 在课题展开研究伊始,我学习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课程论》一书,并结合县级德育专题讲座,使我总体上对本课题研究有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了课题需要展开的工作、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建全科研机制,确保研究进程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主要按照下面的流程开展工作:“理论学习→收齐资料→调查分析→集中研讨→形成框架→课例研讨→形成经验→推广成果”的程序,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使本课题研究始终能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注重及时总结反思,及时调整策略。 3、深入开展调查,调控研究内容 校本教材的编写不能是空中楼阁,它必须立足于学情、校情和国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方式包括:问卷、访谈。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我进行了家访,调查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校内的安全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意识,比如说上下楼梯不奔跑,不玩危险游戏,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等,但是对于实验课的安全认识比较模糊;在使用书包柜等方面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校外安全,比如说碰到陌生人,学生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可是实际操作时却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一些老师拿一些棒棒糖给低年级的小学生吃,学生基本上没有怀疑,拿过去就吃了起来;而发生火情如何处理,则所有年级学生都不清楚;另外,如何和宠物相处、社会考察之后应该怎样,学生则完全没有概念,自然灾害之中的自我保护,因为地震学校演习过,所以较多人知道如何避险,雷雨天气和大雾天气则没有相关的安全保护意识和技能。这样,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与访谈分析为此,我们确定了学生在安全方面急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校本教材的主要研究内容定位于以下五个板块:放学路上的自我保护、校内活动的自我保护、公共场所活动的自我保护、家庭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 为此我又把内容调整成了:校内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家庭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社会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和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每个板块下面包含了四个或者六个方面的内容。

2020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适应学校全面、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防流控辍”工作效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综合考虑师生实际,决定在学校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体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遵循原则 1、特色性和校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拓展课程体系,增设特长生训练班、兴趣班、选修课等,拓展教学与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 2、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 5、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乐学、有益。 6、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 倡导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项活动,指导教师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力争每个学期推出至少一次的成果展示或表演。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现代教师,需要以课题研究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力,并以课题研究者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下面是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初中地理课题申报表及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以图代文教学法的实效初探》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彬县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过三关”活动的倒逼下,课堂中高耗低效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课改继续深入推进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向高效课堂迈进,而以图代文是地理课堂的高效的重要探索和实现途径之一,这是笔者从一线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的。目前以图代文地理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图教学的意义的论述和如何建立高效课堂及其效果的评价上,总体来看在教学实施上缺乏一个较为可行的程序;在评价上缺乏较为明确的体系、指标。同时鉴于初中地理教材的设置特点,尤其加之农村地区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为此探索研究一种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地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共同的理论支撑下,结合实践,总结探索出适合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高效途径,尤其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上进行具体的程序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图代文就是充分利用地图的简明、生动、直观、易读性、信息量大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同时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巧和地理智慧,因此地图不仅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也已经成为地理直观教具。因此运用地图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常态化的采用以图代文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抵消测评中对地图题的恐惧、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具有实现性的建设作用。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课题界定 本文选择初中地理以图代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究,课题在对象群体、方法选择及课堂目标上进行了界定。初中地理主要针对目前初一初二设置地理课程的教学课程现状;高效课堂则从课堂预期效果上考虑;而选择以图代文进行教学切入更多是对地理教材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考虑,因此可以研究比较明晰,操作起来具有针对性。 (二)理论基础 1、初中地理科教材设计的特点 (1)地图比例加大,用图像来表达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教材的显著特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材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加强教材图像教学。课本地图在教材中的功能,除对于空间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表述功能外,还有引入新课、配合课文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表述、对课文内容补充完善、替代课文表述、巩固练习等功能。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把较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并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刻地揭示了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 (2)初中地理课本语言表现为感性直观语言与逻辑抽象语言并存。地理语言具有直观性与抽象性两种属性,担负着提供感性材料(地理事实)及理性材料(地理原理)的双重任务。前者的描述比较具体、形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后者的叙述比较抽象、概括,难以被学生直接感知,只有凭借直观材料与形象比喻,并通过理解,才能深刻地感知它。否则,学生对一些地理原理只能记住一片意义不明的模模糊糊的词语。因此加大地图研究进行课改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认知心理特点 初中生目前处在一个复杂的学习心理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团结合作信任” 二、活动意义: 1、走出课堂教条式的教育,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团体协助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2、在活动的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大家彼此增进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发挥团队精神,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三、活动流程: 1、班主任做活动目的介绍,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出组长一人。 2、各小组集合在一起,小组负责人简单介绍游戏流程。 3、开始第一个游戏“我信任你”。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中对“信任”的理解。 4、进行第二游戏(“解手结,化心结” ),之后进行第三个游戏(“分工不分家”)。第三个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二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心得,xx谈谈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5、进行第四个游戏(“找东西”),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三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工作

中对团结力量和合作精神的看法。 6、进行第五个游戏,全部成员进行“屈指可数”游戏。 7、小组派代表简单汇报小组成员游戏心得,班主任做总结。 四、游戏规则 1、“我信任你” 带眼罩行走,两人一组,各组进行比赛,每个阶段看哪一组 最先到达目的地。 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 但不能语言提示; 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 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 能使用语言提示。 游戏说明: 1.领导行为、观点的连续性、一致性,保持沟通,是信任建 立的根本保障 2.手把手教—引导—建立信任,授权,同时不断给予指导 2、“解手结,化心结” 小组的成员靠成一个圈,向中间伸出双手,每个人的左、右 手分别握住不同的人的其中一只手(左手握住别人的右手)。当每 个成员双手都握住其他人的手后,开始寻找路径揭解开“手结”,但在这过程中握着的手不能松开,最终解开“手结”后大家是手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校级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小学校级课题实施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新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校本课题研究已成为适应新形势,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反思能力、创造能力、再生能力的迫切任务。下面是有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一、课题的提出: 写话,主要指针对6—8岁儿童所进行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训练,主要由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共同组成,目的在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打开他们的写话思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写作的情绪。低年级学生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如何把握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这段最佳期,保护儿童纯真的心理,培养作文爱好,消除动笔的畏难情绪,是很重要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从低年级开始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生活经历、阅读积累、识字写字都有限,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离题万里,有的学

生语言干巴,还有的学生说话时千言万语,而写话时却写不出几句话。老师在指导写话时方法如果不得当,没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没有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写话质量也会很低。长此以往。学生对写话就不会产生兴趣,对中高年级的写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实验针对低年级培养学生写话兴趣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的评价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方法。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使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1、“低年级”的界定: 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在6——8岁。这些孩子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但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的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写话兴趣”的界定: 低年级学生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要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感到易于动笔。学生愿意主动表达,主动写话,写话达到低年级学生应有水平,实验就达到目的。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2.课题来源: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通辽第五中学地理组张春荣 5. 实验时间: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 二、课题的提出 1、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正是这些理念的相互渗透和有机地贯穿在相关内容中,构成了新《地理课标》的精髓。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在教学中以这一精髓为指导,要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形象的反映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更好的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2.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化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为抽象的空间天体模型和自然原理。由于媒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避免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性,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保证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开放性,弥补教材滞后、陈旧的不足,拓展视野,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联系,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好地理,真正“会学”地理的关键。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可操作性,让学生感受创新实践的快乐,发展学生协作与活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是针对某个课题提出的让学生讨论而营造出一种活跃积极氛围的一种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学生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安排:20xx年6月12日 内容:打电话 活动形式:听课、评课a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打电话"这个综合运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并会把优化思想运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具体措施: 一、探讨最优方案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让生围绕这个题目,设计自己的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间要最短。 3、交流学生独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集体交流→汇报→小结 二、总结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

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探研得到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的总人数就是2n-1人。 三、应用规律 发现这个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了,随着时间的增加,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分别为1,3,7,15,31----因此要通知完15个队员,只需要4分钟。也可以让学生通知一个50人的合唱队,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观察,理解题目的意思,怎样才能最好的缩短时间,找出最优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第2篇:大吉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态度时,才难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态度"、"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而"情感与态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 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地理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课程,在面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得会被家长、学生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并被忽视,而这将会造成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无助与困难。所以,为了改变学生的“地理无用论”观念,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第二课堂,即是相对于平时正常上课而言的课堂。它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教师发挥自我地理知识与素养的场所。教师能否在第二课堂中改变学生心目中平时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堂形象,培养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很重要的感悟,这将对教师以后更进一步的地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上述目标,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及初中地理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地理第二课堂方案。 一、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 、懂得多渠道收集课外资料。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准备时间较长,暂定九月,汇报时间另订。 三、活动方式:根据课室座位安排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每两排组成一组,共分为四大组。以“野外考察员的困难”为主要内容,展开几个阶段的小组间的地理知识竞赛。 四、参与人员:全体同学 五、活动流程:活动刚开始,教师以一名“地理野外考察员”的身份登场,讲述他一天所遇到的困难。 困难一:迷失了方向 、活动准备在活动前的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并以作业形式上交。 、活动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组成员上交一份解决方法,教师当场逐一宣读,答对个得分,答错不得分。 、活动小结 教师讲解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 附: )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利用太阳 ①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②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按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③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利用星星

初中地理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自己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目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doc

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导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课题。 一、研究课题: 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

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 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年6月—10月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令狐采学 为进一步适应学校全面、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防流控辍”工作效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综合考虑师生实际,决定在学校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体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遵循原则 1、特色性和校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拓展课程体系,增设特长生训练班、兴趣班、选修课等,拓展教学与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 2、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 5、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乐学、有益。 6、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 倡导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项活动,指导教师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力争每个学期推出至少一次的成果展示或表演。 三、活动设置与安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