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即奥肯定律。奥肯于1962年利用美国数据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自从奥肯定律被发现之后,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的这种权衡取舍的存在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不同市场经济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大多肯定了奥肯定律的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奥肯定律几乎被认为具有普适性。但是我国的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并不成立。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失业率反而呈上升趋势,这就是学者们常提到的“高增长率,高失业率”并存现象。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失业率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国内学者对奥肯定律在我国的失灵现象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奥肯定律的前提假设。总结起来,奥肯定律的隐含前提主要有四。(1)发达的单一市场机制;(2)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3)不存在隐性失业;(4)人口增长率固定。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四个条件均不满足。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并非稀缺。其次,我国是混合型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并未发挥足够的作用。第三,失业公开化程度低,农村和城镇均存在隐性失业;城镇隐性失业主要表现为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不在岗职工中实际应视为视为失业的人口。第四,存在大量的从农村向城镇的劳动力转移。以往对奥肯定律的检验大多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但是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既未考虑城镇外来人口的失业率(主要是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就城镇失业率本身来说,也未将以不在岗职工形式存在的隐性失业纳入统计。因此对城镇失业率的准确测算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就奥肯定律的检验过程来说,以往的研究往往未考虑(或未恰当地考虑)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响失业率的众多因素,在计量方法上也可能存在一定不足。本文试图从数据支持(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和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转型特征两个方面采用合适的计量技术对奥肯定律进行再检验。全文共分为5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该章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该章对国内有关失业率测算的方法和有关检验奥肯定律的研究文献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梳理,并总结国内相关实证研究得出的有关结论。第三章是本文的第一个核心。本章第一节首先考察了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缺陷,并采用一种简单但较为有效的估算方法(基于年鉴数据的直接估算法)估算了我国1978—2009年的真实城镇失业率。第二节简要讨论就业弹性,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其实带动了就业的增加。第三节较为详细地讨论奥肯定律在我国的实用性,并分别利用OLS估计和加入虚拟变量的OLS估计对样本期进行回归,验证奥肯定律在我国是否成立。其中,加入虚拟变量的OLS估计旨在反映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劳动力分布结构的演变,和经济改革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对奥肯定律检验的影响。第四章是本文的第二个核心。本章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始的奥肯定律在我国不尽成立的因素。第一节详细阐述影响真实城镇失业率的因素,并选择适当的变量。第二节在考虑结构性因素(城乡劳动力分布结构,和与所有制变动相关的就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重新检验奥肯定律。第三节在第二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协整模型,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真实城镇失业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构建一个误差矫正模型探寻奥肯定律在我国“部分成立”的部分证据。这里的“部分成立”实际上是剔除了城乡劳动力分布结构、与所有制变动相关的就业结构变动和城镇失业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后,经济增长在短期的确会降低失业率,并且是显著的。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统计口径上的不足出发,基于年鉴数据直接估算了城镇单位“不在岗职工”中的非内退职工规模,把这部分“隐形失业”显性化,从而得到一个相对更加接近现实的“真实城镇失业率”。这个“真实城镇失业率”与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大相径庭。然后利用估算的真实城镇失业率对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再检验。而以往的研究要么是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检验,要么就是采用间接核算法得到的失业率进行检验,或者是直接利用普查数据进行检验(样本区间太短),所以其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误。当采用真实城镇失业率纳入检验时,虽然结果同样不显著,但是在利用协整技

术剔除了失业率与结构性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后,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仍然能找到部分证据。

奥肯定律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阿瑟奥肯于1962 年提出的,它描述了失业率变动和产出增长率变动之间的一种经验统计规律。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规则,其含义是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趋势增长率之间存在缺口时,会带来失业率上升。“奥肯定律”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在对美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 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25 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就业弹性也高,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一般来讲,“奥肯定律”在成熟市场经

济国家体现得比较明显,但这一规律在中国似乎失灵了。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以远高于2.25%的速度持续增长时,中国的

失业率不但没有按照“奥肯定律”所讲“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 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25 个百分点”那样下降,反而还在持续上升。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却出现了变异,甚至呈反方向变动趋势。有专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奥肯定律”悖论。

再从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来看。就业弹性系数指的是就业变动率与经济增长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即就业弹

性系数就是指经济增长变动1 个百分点所带来就业变动的百分数。如果经济增长10%,就业增长1%,弹性系数就是0.1。通常,就业弹性系数为正时,说明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越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大;反之就越小。若就业弹性系数为零,经济增长则没有拉动就业增长。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阶段。然而,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失业率却仍居高不下。2003年GDP增加9.1% , 2004年为10.1% , 2005年为9.9% , 2006年为10.7%。与此同时, 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 2004年为4.2% , 2005年为4.2% , 2006年为4.1%。另外,农村还约有1.5 亿左右的富裕劳动力亟待转移。每年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部队复转军人的安置,农民进城打工受到的歧视和讨薪的悲惨遭遇,都直接或间

接的反映了在GDP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同时存在的就业难的突出矛盾。

(二)问题的解析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通常被分解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形式,而前两种形式的失业又被称作自然失业。首先,当劳动者从一种生产活动转移到另一种生产活动时,通常会出现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滞后,由此而产生摩擦性失业。这种失业形式并不意味着工作岗位的缺乏,只是需要时间和信息把劳动者和岗位连接起来。其次,当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变动造成一部分劳动者的技能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时,

便产生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并不意味着岗位总数少于劳动者总数,只是后者的技能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经济活动从而劳动者永远是处于动态中的,而且

经济发展本来就包含了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正常的经济不可能完

全消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以,这两种失业合并起来被称为自然失业。第三,宏观经济处于周期波动中,当相对衰退发生时,就产生周期性失业。随着宏观经济相对高涨,总需求增加,这种失业现象得以缓解甚至消失。

自然失业是构成目前经济高增长却伴随着高失业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中国特殊国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一现象在第一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第一产业在GDP的贡献中所占比率平均在13%左右, 然而在解决就业人口方面却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 有50%的就业人口拥挤在仅能提供13%GDP产量的工作岗位上。众所周知, 第一产业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 创造就业的力量也相对薄弱。近年来, 虽然GDP一路走高, 但其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日益缩水, 由此带来过度依赖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大量失业。与此相对,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但置身其中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相对不足,也就是87%的GDP份额并未发挥87%的拉动就业作用。这就不难理解为何GDP一路高歌猛进, 却对失业率的影响不甚明显。

2.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 技术革新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原本的手工操作由机器代替, 原本的诸多工序简化到只用一两个步骤就能完成。结果造成技术革新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产生排斥劳动力的现象。同时, 由于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 以及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的双重原因, 导致与同样存在技术革新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因此造成的失业问题更为严重。这场“创造性的毁灭飓风”无疑会把老行业、旧技术和富余就业机会一扫而光, 国内的失业大军会在一段时期内增员壮大。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中,亦会发生劳动力转移,可就目前来看,此种模式过于理想化。

3.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 带来了原本有工作的人的失业。这部分人包括剩余农村劳动力、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裁减的冗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从1997 年开始, 国企改革带来内部职工人数大幅下降, 使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富余人员浮出水面。为解决国有企业冗员问题,各地区纷纷实施“减员增效”改革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引发了一轮企业裁员的浪潮,在使得国企摆脱经营困境的同时,也使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及20 世纪初期的失业率上升。

4. “双轨二元”劳动力配置机制下的就业障碍。所谓“双轨二元”劳动力配置机制就是指劳动力配置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同时并存;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市场”同时并存的情况。在这种机制下,中国就业环境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机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的潜力发掘不够。

5.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会强化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就业,一般劳动力难以进入国有部门尤其是国有垄

断部门就业。这些正规部门、国有垄断部门恰恰是具有充足廉价资本供应的部门,

在资本的价格长期被压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业存在体制性障碍的条件下,这些部门必然进一步使用资本替代劳动,导致高投资、低单位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改制和重组中忽视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有的国有企业出于“丢包袱”、减轻经济负担的考虑,把裁减冗员作为企业改制和重组的主要手段;有的国有企业改制不规范,不透明,方法简单,甚至搞“暗箱操作”,以致改制、关闭破产后出现拖欠职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欠交社保费等问题。由于没有同步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工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2、在诚信经营上受利益驱使存在逃避税收的现象。为了最大化财务盈余的激励和谋求更多的奖金福利,个别国有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改组过程中出现借企业改制、改组之机悬空、逃避税收债务的现象。一些国有企业以“脱壳”经营方式悬空欠税,将企业效益佳的部分剥离主体企业,分离出一个新企业,而把不良资产和债务留给“空壳”的老企业,使欠税变成死欠。破产企业以破产前流动资产的非正常转移方式,如向“托管”单位低价销售货物抵债,减少本企业资产,以造成资产不足以清偿税收债务而达到逃避补缴欠税的目的。

3、“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也是国企发展的“短板”就是粗放型增长战略,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经济和以消耗资源为主体的浪费经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1614622.html,,请保留此标记。)保护协调均衡。

4、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实现方式单一。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的利润转移仅靠税收一种方式还不够,还有捐款、资助、慈善活动、创办基金会等方式。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成熟,消费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社会各界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广大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是,2007年11月24日,由中央电视台、企业公民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三界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表彰大会开幕,包括英特尔在内的50家公司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公民”称号,但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外,并没有其他大型中央企业出现在榜单上。而在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中,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此外,目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单一,主要是捐款、资助、慈善活动,至于创办基金会则是微乎其微。

三、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几点思考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在运用社会提供的资源、人力资本、环境、法律、制度等条件进行生产的同时,也要承担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员工利益、参与公益慈善等责任,即企业是一个社会“公民”,享有相应权利,应当承担必要的义务。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国家战略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经济成分,因此,国有企业更应在社会责任方面起好表率和带头作用。

社会责任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融入企业管理体系。要认真学习2008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并通过自身的模范示范

作用,更好地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时,除了利润目标以外,要明确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及时根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高度重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把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程序、激励政策和业绩目标,以适应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的需要。

2、把社会责任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价值强烈追求的生动反映和真实写照。国有企业只有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性,并把这种社会责任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在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到创建现代企业文明、维护劳工利益、关爱员工生活、扶持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益事业、遵守商业道德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体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社会责任理念,在体现“谋利”导向的同时,更体现出为社会“谋福”的宗旨。其次,通过公共媒体、企业报刊、领导宣讲、党群组织活动(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1614622.html,,请保留此标记。)等多种方式,并充分运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或广告语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在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体现社会责任,使国有企业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3、树立人本理念,切实维护相关者利益,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不仅需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需要通过关爱员工、服务员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全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因此,要始终秉承人本理念,倡导公平、公正的用工政策;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珍视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重视人才培养,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享有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劳动报酬、安全保障和教育培训,努力搭建员工健康成长的职业平台;积极建设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企业,让员工在学习培训中终身受益,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4、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是我国国有经济新一轮布局、产业调整、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企业与环境、企业与资源的关系,在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起带头表率作用。一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企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资源和环境,现实中的资源是有限的,靠耗费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企业发展难以持久,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能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经过了0年的单向追求高速度发展的中国经济,是否真的要向“科学发展观”的方向转型了呢?当人们痛斥医药企业不顾患者利益的欺骗行为,国家查处生产沾满矿工鲜血的黑心煤的矿主。监管部门不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另一方面,医院我行我素,因为医务人员要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准没有高额的利润保证怎么行呢?煤矿爆炸案愈演愈烈,因为我们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需求非常大,一个地区的非法煤矿停产,整个地区的经济都迅速降温。面对雪灾,只能让那些关闭的煤矿恢复生产以保证电煤供应。同时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高速的经济增长,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将大爆发,为了保持gdp增速,地方政府面临两

难的选择:对企业的不法行为加强监管,经济增速受损,不加强监管,环境破坏,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受损。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的困境实际上是整个社会责任两难困境的缩影。企业面临缺失社会责任困境的原因:如果将面临这种困境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社会是不公平的,企业面临社会责任困境并不完全是外因造成的,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缺少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举措才是问题的症结。通常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一些误读:一、片面理解社会责任,认为它只是向慈善事业捐赠社会责任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企业家在业余时间和企业之外能做什么,比如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领导责任:资助艺术、博物馆、歌剧院、交响乐队;兼职教育机构的领导职位;为慈善事业和其它社会公益事业捐献。也不仅仅是私德和公德的问题。实际上很多企业家还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给希望小学或者灾区捐款,这其实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读。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的重点是企业在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应该或可能做些什么,它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企业本身经营活动带来的副产品,化工企业为得到产品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汽车制造企业同样也会带来污染和噪声。网络游戏公司面临青少年家长和学校的指责。石油石化企业面临公众对油价暴涨的非难。企业首先应该对自身给社会带来的问题负责。其次,企业责任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的问题所导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的部分根源实际在社会,医药企业的损害患者的行为可能源于国家医药管理体制,黑心煤的生产源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缺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一个健全的企业不能存在于一个病态的社会之中。但是面对社会的问题企业并不是只能无所作为。如果企业不想明确作企业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认为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对企业该做什么样的事并不清楚。那显然无法要求它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如果问一个小煤窑的老板为什么不能增加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他可能会说成本太高,企业就无法运转。可是假使一个地区有大量煤矿因为安全检查通不过而停产,该地区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就会滑坡。所以与其让当地的人过着温饱线以下的困苦生活还不如拿一部分人的生命和健康换取经济水平的提高。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逻辑。但是这些企业并不是真想为当地的居民解决就业问题,实际上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个打算,他们就已经完全篡夺了不属于企业的权利,因为就业问题不是企业应该和能够解决的。这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企业一旦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作为就必然招来问题和怨恨。一个靠正常安全措施根本不可能盈利的企业也无法真正解决地区的居民的正常就业问题。不能正常盈利的企业原本就不应该存在。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目的仍然是自身盈利,获取高额的非法利润,而不是为社会提供安全无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带来自身的利润。是一种在损害他人正常权力下的盈利。地区的就业需求和经济要求从根本上不应成为他们不负社会责任的借口。那么地方政府呢,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没有资源只是

借口。看看日本的情况就清楚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资源。政府似乎应该选择那些可以通过正当的利润运转的企业来带动地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二、企业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所以企业不必负责很多企业认为既然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社会,企业是否可以推卸责任或无所作为呢?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问题,企业都要负责任。患者并不清楚地意识到国家医药管理体制的问题,即使他们意识到了,还是会认为医院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因为问题的直接影响是来自医院,或者说医院在问题产生的过程中是可以施加影响的。如果认为社会带来的问题企业就可以不负责任是不切实际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国内很多企业在当地教育事业落后的情况下,自己办学来解决职工子女读书的问题,如果企业等待国家和社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员工能够接受吗?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所作为。三、企业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是互相矛盾的,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无法履行社会责任,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会损害企业本身的利益。企业不知道问题也是机会,在企业解决自身社会责任问题时会为企业创造发展的机会。大量的医院管理者认为如果不能将利润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无法保证医务人员的生活水准。实际上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这里可以借鉴一下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价值观:“默克公司全体员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简要地说就是我们要牢记药品旨在治病救人,不在求利。一个企业的价值有时是高于金钱的,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公司成立时的初衷,失去短期的利润,未必等于失去长远的效益。因为所有的付出迟早会得到回报,利润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长期利益不是矛盾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的,而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则必然。实际上德国和日本企业并没有把利润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由于其特有的社会环境,更强调责任。《基业常青》一书中指出,真正卓越的企业并不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将对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自己的使命放在首位,做到了这一点,利润也会滚滚而来。四、企业试图承担自己能力之外的责任。并因此削弱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使命。比如已经证明失败了的“教育产业化”,学校的基本使

或者首要使命不是盈利,而是育人。但是当学校忘将盈利放在首要位置的时候,它承担了本身能力之外的使命,导致了自身最应该完成的使命受到了伤害。一个组织在自己特殊目的和特殊使命以外的影响愈小,则其行为愈好,愈是负责,愈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公民、邻居和贡献者。不是必不可少的影响、不是自己所实现特殊目的和特殊使命的一部分的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即使这些影响看起来是有益的,但它们既已超出了本机构正常职能的范围,则迟早会引起怨恨、抵制,

并被认为是强加于人的。企业突破困境的途径一、正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要突破社会责任的困境,企业首先应该明白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赖于政府,一个高效且能给予人们更多幸福的社会在于各种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各种组织并存的社会,企业的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发挥作用,那就没有什么人或组织能承担这个责任了。有很多人寄希望于法律,但是请不要忘记,法律只是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没有告诉你该做什么。人们同样明白企业造成的社会问题可能并不起源于企业,比如建立化工厂就会带来污染,人们实际上是对企业拒绝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不满,甚至怨恨。人们知道通信等垄断行业企业双向收取通信费用源于体制的问题,但是当电信企业对此类不满表现得漠不关心时就引起公众舆论的厌恶。因此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处于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二、明确企业对社会应该造成的影响,明确企业的使命。企业要突破社会责任的困境,还需要认真审视自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确定一个组织附带产生的各种影响只是第一步。但管理层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影响呢?目标是清楚的:对社会、经济、社区和个人的各种影响中凡不属于组织的宗旨和使命的都应维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最好能予以消除。不论这种影响是在机构内部的还是对社会环境或物质环境的,都是愈少愈好。因此,企业的首要责任是冷静而实际地确定和预测有些什么影响。所提出的问题不应是“我们所做的事对不对?”而应是“我们所做的事是不是社会和客户要我们做的事”如果有某项活动不属于本企业的目

标和使命之内,那就应该考虑是一种对社会的影响或冲击,并且是不可取的。三、把社会问题看作是企业的机会。企业不应该回避社会责任,或者只看到问题的消极面。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就是企业以牺牲利益为代价,社会问题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9年的福特汽车公司,当时它所处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不久的年代是美国劳工处于极不稳定的年代,工人的困苦日益增加而失业率很高。在许多情况下,技术工人的每小时工资可能低达一角五分。福特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于9年末宣布它保证付给其每一个职工五美元一天——是当时标准的二到三倍。詹姆斯卡鲁斯(james couzens)是当时公司的总经理。他迫使其他反对的合伙人最后接受他的这一决定。亨利福特完全知道他那公司的工资总额会在一夜之间几乎增加到三倍,但他还是被说服了,由于当时工人的痛苦很大,只有采取重大而明显的行动才能取得效果。卡鲁斯还期望,福特公司的工资率虽然增加到三倍,但其实际的人工成本却会降下来——而事态的发展不久就证明他是正确的。福特公司的这一声明改变了美国的整个劳动经济。在此以前,福特汽车公司职工的离职率很高,以致在9年为了保持一万个工人,必须雇用六万个工人。在实行新工资率以后,离职率几乎趋于零。它所节约下来的金额是如此之大,以致在以后几年中,虽然所有的材料成本都急剧上升,福特公

司还是能以较低的价格制销t型汽车,而从每一部汽车获得更多的利润。正是

由于急剧提高工资使得人工成本节省,福特公司才能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福特公司的这一行动还改造了美国的工业社会。它使得美国工人基本上成为中产阶级。亨利福特所处的年代似乎离我们已经比较远了,可是看看我们的国内民营企业面临的境况竟是那么熟悉,笔者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曾为广东的多家民营企业服务过,广东民营企业面临的民工荒与福特公司面临的态势如此相似,工人阶层的生活是如此困苦,而基层工人的工资十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员工的离职率高得惊人。例如顺德一个旅游企业的职工流动率是00%年,而企业老板还在想方设法通过

降低工资来降低人工成本。如果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听到福特公司的故事恐怕还是和当时的人们一样会笑福特是傻瓜吧。综上所述,虽然企业面临责任困境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企业自身造成的,但是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企业只有真正明确自己的使命,慎重考虑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对企业可能和应该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设定目标并采取具体措施,将问题转化为企业成功的机会,企业才能最终摆脱困境,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取得企业自身的成功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定义: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见书P46) 2.规律的特征: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

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是指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如:A、四季更替、昼夜的无限循环、生物的生死、古人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可讲拔苗助长的故事。C、我国有的地方如湖北、福建等省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双季稻。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客观规律,在全国各地都种双季稻,那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在“文革期间”有许多地区搞一刀切,强行一律种双季稻。有人甚至把双季稻说成是“方向稻”、“路线稻”、“革命稻”。谁要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双季稻的推广,谁就“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分析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篇1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上学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不太一样,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用一个比喻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就主要区别来说,将其分为以下四点: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理解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摘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成为关键。 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

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就例如: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这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又才能的同学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呢?大一适应,大二享受,大三迷茫,大四后悔,这是存在的,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人群中的这批人,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同学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其实这时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分析问题、去解决。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应该是麻木的,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什么呢?是主观能动不够,是自觉能动不够。有的同学说“没办法,我怎么也学不好,功夫用了很多,还是没长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在我们探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前,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辩证唯物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把握和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不管怎样,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都是辩证的相互统一的。我们需要在实际中检验它的正确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要想把我们学到的哲学性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我觉得必须使自己真正的理解,在比较浅薄的层次上使自己通俗易懂。我们必须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几百年前经过前人不断总结出的经典定理和各种理论、公式。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才有可能在当今这个时刻都在推陈出新的世界中,研究出新的成果,使自己在世界大家庭中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真理的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我们的想法再渺小,只要我们用于探索,将其变为现实的力量,而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因为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曲折、崎岖、甚至荆棘丛生,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只有我们坚持下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品。将自身的发展同科学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将学到的理论结合实际融汇到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定会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一颗颗闪亮的新星即将升起。

宏观经济学分析、案例题2007.11

已经给出答题要点,要分析清楚 关于国民收入的衡量: 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她的男仆。在他们结婚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GDP将下降 GDP并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它没有包括所有的商品和服务 结婚之前、结婚以后对GDP计量的不同 将下列交易归入美国四个支出部分之一: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 (1)波音公司向本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2)波音公司向法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3)波音公司向本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4)波音公司向法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5)波音公司向阿米拉·艾尔哈特(美国最早的飞行员)出售一架飞机。 (6)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1)政府购买;(2)净出口;(3)投资;(4)净出口;(5)消费;(6)投资。 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对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洁。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对吗?如果对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计劳务等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已经足够大,更有理由来考虑如何改善其他指标的问题。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即提高GDP。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进一步考虑社会福利水平问题。 经济增长: 1983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有下面这样一段话:“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将有助于迅速恢复生产率增长,并提高生活水平。”你同意这种主张吗?请解释。 不同意。根据索洛模型可以知道,这样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会在短期内提高人均资本,从而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即生产率的增长。当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之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投资率有无关系。 生活水平是指人均消费水平,投资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均消费就高,要看人均资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当人均资本高于黄金规则水平时,在人均资本低于黄金水平时,人均消费水平如何。 所以,上述结论是不一定成立的。 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率水平,政策制定者要达到黄金率水平该如何调整?这种调整会对投资、消费、稳态产出产生什么影响?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教程文件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 (一)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理论派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凯恩斯主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理论和主义。面对如此众多的理论,我们应该分别进行了解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经济形势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会接触一些以前司空见惯,却没有细心思考的问题,例如失业和物价上涨。学了宏观经济学后,我知道了失业不仅包含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一层意思,它还有一层意思叫自愿失业,即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工作,不愿提供劳动力。而物价不仅仅只会上升,有时还会出现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 在这门课中,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汇率这一价格标尺。以前我只关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希望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美元,那样我们的钱就更值钱。但如今我已不再有这种幼稚的想法,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0%

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 ___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 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