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课件.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课件.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课件.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课件.doc

必修二中、外近现代历史时间表

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个雏形。(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17世纪初,荷兰崛起,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真正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7、18世纪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者说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

(英:1765-1840年;法、美:18世纪末-19世纪中;德意志:19世纪早期开始;俄、奥、日19世纪中期前后开始)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进入纺织时代。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近代史】

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 -1895年甲午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7-1937年国共对峙十年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946-1949年解放战争

【中国现代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49-1956过渡时期

(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期;1953-1957一五计划;1953-1956三大改造)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年“文革”十年

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1949-1956

(1)1949-1952年建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

(2)1953-1957年,一五计划(包括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1)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失误的指导思想:“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1958年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5)1960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7)1965年国家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1971年,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

(2)1973年出现国民经济的复苏。

(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1976-1978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称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

【】对内改革时间表: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起点

(2)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3年农村撤掉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4)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时间表:

(1)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理论

(2)1992年十四大—目标确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框架

(4)1997年十五大—理论完善

(5)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21世纪初,95%以上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对外开放时间表:

(1)1980年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2)1988年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时间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1933年-1939年罗斯福新政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二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

二战结束(1945)-20世纪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并且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繁荣。

1918-1920年:三年内战

1918-1921年3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 1927年:新经济政策

(1924年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关于新经济政策结束时间两种观点:第一种是1927年斯大林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第二种是1936年苏联宪法通过斯大林模式,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结束。按照旧教材,是第一种正确。)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1953年,斯大林执政

1936年苏联宪法通过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

1933-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

1937年,二五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

1953年-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重点改革农业

1964年-1982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改革重点放在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使得苏联在军事实力上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1975年后,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滞胀。1985年-1991年:戈尔巴乔夫执政,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1991年苏联解体。

【美苏争霸】

①第一阶段美苏对峙,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领导人:赫鲁晓夫PK 肯尼迪

特点: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

原因:苏联国力上升,但是仍然与美国有差距。

②第二阶段苏攻美守,20世纪60年代中期期到70年代末,

领导人:勃列日涅夫PK 尼克松

特点:苏联进攻,美国收缩。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原因: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美国70年代经济增长出现衰退(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战后对经济干预程度过高及福利国家负担过重)

③第三阶段美攻苏守,20世纪80年代—1991年,

领导人:戈尔巴乔夫PK 里根→布什

特点:美国强硬,苏联收缩(苏联实行战略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方式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相对的有限缓和)。

原因: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滑坡,矛盾丛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2019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1.公元前1046-771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公元前221-206:秦 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 内朝制度,削弱相权 方法:频繁更换丞相 4.618年到907年唐 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 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 5.960年到1172年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 6.元 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 7.明1368年到1644年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11.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894年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制海权全军覆没。 12.1900-1901 八国联军清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划定“使馆界”拆除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1905-1912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领导人孙中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国旗为五色旗。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事件时间表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事件时间表整理 1841年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 1894年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194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 变 蔡廷锴、蒋光鼐KMT爱国官兵的顽强抵抗 1933年沿长城进犯冯玉祥、吉鸿昌收复多伦1935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 序幕 1937.7.7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开始全面侵华 1937.8.13八一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7.8.14《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9国共合作宣 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1937.11上海失守,威胁南京!

1937.12南京大屠杀 1938.5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失守 (1937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正面战场: ①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期间: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 ②1938年春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敌后战场: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 议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 线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 1940年彭德怀百团 大战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正营正式形成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局部反攻1945年春延安召开中 国共产党第 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 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台湾光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中历史必修册时间表

2011年暑假历史作业 (一)选择任一本中国通史阅读并熟记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1.夏朝:前2070 - 前1600年(禹--桀) 2. 商朝:前1600 - 前1046年(汤) 3. 周朝:前1046 - 前221年(1)西周前1046 - 前771年(周武王) (2)东周前770 - 前256年(周平王) 春秋前770 - 前476年战国前475 - 前221年 4. 秦朝:前221 - 前207年(嬴政) 5. 汉朝:前202 - 220年 (1)西汉前202 - 9年(刘邦)(2)新朝 9 - 23年(王莽) (3)东汉 25 - 220年(刘秀)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 581 三国:220-280 (1)曹魏 220 - 265 (2)西蜀 221 - 263 (3)孙吴 222 - 280 两晋: 266 - 420 (1)西晋 266 - 316 (2)东晋 317 - 420 南北朝:420 - 581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7. 隋朝(): 581 - 618 8. 唐朝(): 618 - 907 9. 五代十国:907 - 979 (1)五代:后梁、唐、晋、汉、周(907-960) (2)十国 (902-979) 10. 宋朝: (1)北宋(): 960 - 1127 (2)南宋(): 1127 - 1279 辽: 916 - 1125 西夏: 1038 - 1227 金: 1115 - 1234 11. 元朝(): 1271 - 1368 12. 明朝(): 1368 - 1644 13. 清朝(): 1644 - 1912 (二)认真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教材,完成《暑假作业》。 (三)按时间顺序整理高一必修三本书。线索要详细、清晰,体现自己的综合概括整理能力样例见后。(手写稿,必须的)。(不许抄网上的资料) (以上为8月底回校考试内容) (四)培养兴趣: 看书(自选):《中国通史》、《全球通史》、《二战史》、《甘地》《华盛顿》等人物专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电视纪录片《档案》《美国历史》…; 看报纸和《世界知识》等杂志。 高二历史备课组 201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表总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1912-1919年民国时期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沉重打击:1937-1945年国民党 陷入绝境:1945-1949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派创办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发昌机器厂:1866年 继昌隆缫丝厂:1872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 大生纱厂:1899年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现代史分期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49-1952年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 探索十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1956-1966 文革十年: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今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1958年 八字方针:1960年 三年灾害:1959-196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实行包产到户:1978年 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0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 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 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 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国有企业试点1993年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1997年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山装、苏式服装: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军装、“干部服”: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后 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 西式住房大量出现:鸦片战争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冶金 瓷器 丝织 业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

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

2017年高考历史必修二考点狂背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57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58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略(见课本)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⑤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 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⑦长期领先于世界。 ★考点59商业 (1)"市"的形成发展 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①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 ③宋代:开封、杭州 ④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 ⑤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 19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据此回答14题。 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C 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C 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

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和地区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0.1 35 45 50 山东济阳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5-12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 A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B富国强兵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近代”的含义是指机器大生产。因此选A。 【答案】A 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天津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C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精华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说课稿全套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必修第单元第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魏晋 东汉 南北朝 唐 南宋 北宋 清 元 明 原始社会末 1840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宋朝不抑兼并 重 农 抑 商 有 所 放 松 重心南移完成 王一景牛治一理人 黄 河 经 济翻重 心车 开 始 南 移 曲辕犁犁评筒车 石器锄耕 土地国有制(贵族) 集体耕作 西周·井田制 重 农 抑 商 开 始 土 地 私 有 制 确 立 商 鞅 变 法 都 江 堰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牛 耕 推 广 早期:耦 犁 中期:犁 壁 晚 期:二 牛 抬 杠 北魏均田制 土均南地田方兼制超并崩过严溃北重 方 (中唐)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铁犁牛耕出现、自耕农 小农经济出现、男耕女织 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青铜器出现 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木 炭 冶 炼 铁 钢 私 营 手 工 业 出 现 家 庭 手 工 业 出 现 炒钢法 青瓷、水排 丝国、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白瓷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普遍用煤冶铁、瓷都 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出现 开始焦炭炼铁 黄道婆 彩瓷:青花瓷、釉里红 资本主义萌芽 五彩、斗彩、松江(棉布) 粉彩、珐琅彩 西 周 ————明 中 期, 官 营 手 工 业 占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明中期后,私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商出现 工商食官 (秦—唐以前)重 农 抑 商,商 业 发 展 缓 慢 唐朝繁荣: 邸店、飞钱、柜坊 周——唐,实行坊市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集市有空间(坊市分开)和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宋朝出现纸币、打破坊市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集市,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瓦子、勾栏)。元朝商业繁荣,宋元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会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实行海 禁、闭关锁国,阻碍了发展。 1765—185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