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教案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 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展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丽江的图片。

(二)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丽江。

(板书课题:走进丽江)(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了解丽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景致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生字。(出示字卡)开火车回答出偏旁、结构并组词。

(二)检查词语:

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三)检查朗读。(指名读)

(四)齐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三、练习朗读

(一)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二)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词句、问题。(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思考:丽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听到同学们的赞美,让我想起了郭沫若赞美丽江的一首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通过网络或亲自去领略一下丽江那神奇而美丽的景观!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谈谈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思考: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

(相机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神奇而美丽)

七月下旬,我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有幸一睹了她的真面目,那

是一片怎样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呢?

(二)自读自悟。学习课文3、4 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3、4 自然段,拿出笔来,边读边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展示课件第四屏)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

②结合这些语句思考:为什么说是“高原姑苏”图景?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3.带着赞赏的感情读3、4 自然段。

4.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展示课件第五屏)

(三)学习课文5、6 自然段。

走出古城,我们继续去欣赏丽江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自读第5自然段,画出能够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通过过渡句你读懂了什么?

玉龙雪山是否也同丽江古城一样神奇而美丽?

1.四人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合作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细读本段的四句话,想一想玉龙雪山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词句中?

2.学生汇报。

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展示课件第六屏)3.把自己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纳西人有个古老的传说,曾经有两位兄弟生活在这里,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与妖魔作战,死后化为巍峨的玉龙雪山,面对纳西人的兄弟我们应该动情地读——

其实是公元三世纪居住在青藏高原的羌族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雪山融化的雪水留住他们的脚步,傍水而居才有了古城和纳西族人,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母亲,我们应该深情地读——

4.除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观,这句话也是过渡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些迷人景观是什么?他们“神奇而美丽”在什么地方,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5.同学们,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6.小结:希望你们课下再查找一下资料,你会对丽江了解得更多!(四)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展示课件第七屏)丽江的美景赏也赏不完,看也看不够,无奈归期将至,在最后一个晚上作者邀月同游,又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古城的月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学生汇报。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师: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一下丽江?

大自然是慷慨的,它把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美景赋予了丽江,丽江人民也热爱大自然。丽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也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丽江,感动着老师,也感动了大家;丽江,装在了老师的心里,也融进了同学们的心灵。让我们带着对丽江美景的理解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7 走进丽江

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神奇而美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教案1语文版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 小学复习资料 班级:科目: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字音:翘舌音:镇烁 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 “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 “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词语: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

小学数学_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2分硬币1个,回形针若干,1千克物品,盐两袋(500克)等。 课前研究: 1、收集生活中物体的具体轻重,并记录。 2、收集生活中有关秤的知识。 教学过程: 游戏: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 师:小朋友们,体育课里有一种跑步比赛比较特别,就是必须让每人背上一个同学再跑。如果是你参加比赛,你打算选哪个同学来背?为什么?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一些物品的轻重,现在我们请同学来展示,谁先来? 生1: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 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面粉是1千克。 生2:一包面条1千克,一个果冻30克。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用可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 2、引出课题 师: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

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体验感受,探求新知。 1、感知1克有多重 师:课前大家调查了这么多物品的重量,做得非常好。那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像这样的两个回形针就重1克。 师:要想知道它准确的重量,我们需要用天平来称一称。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天平。看,这就是天平。我们把回形针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然后把游码拨到1克的位置,观察指针,指在天平中间,就说明这两个回形针重1克。 (1)掂一掂 师: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小组长拿出两个回形针,请大家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2)说一说: 师: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轻 (3)找一找: 师:现在大家知道1克有多重了。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比1克轻。生:一只蚂蚁,棉花,一段线……. 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课件出示) 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枚比1角硬币还要小的硬币2分,像这样的2分硬币重量也是1克。 2、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1枚2分硬币重1克,10枚硬币重?(10克)100枚?(100克)500枚?(500克)我没有这么多的硬币,但是我带来一袋500克的盐。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它的重量的?(看包装上的重量)大家真聪明,为了方便超市许多物品上都标有重量,像这带盐上面写着500克,两袋盐重多少?(1000克) 师: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3、感知1千克有多重 师:到底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黄开智 一、设计思想 就《曲线运动》的知识点而言,实际上只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如果说,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理论推导后,就将以上两结论直接告知学生,相信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剩下的时间就可以通过习题加以巩固。但如此,未免有过于注重物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物理学科思维、物理学科方法等核心素养的嫌疑。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上。 本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并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获取实验结论,进而又通过实验直接验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完全遵循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探究方法,即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实际上也是学校提出的问题链·导学模式的具体化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在问题发现的环节上,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体会知识获取的乐趣;在问题感悟时,学生自主小结,并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指导实践生活当中来,体会STS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知道曲线运动的概念,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且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课是整章教学的基础,但不是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有两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必修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几种运动,但都局限于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是最为常见的运动。其实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也知道曲线运动是常见的运动,但是不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原因。虽然学生在《必修1》学过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对“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掌握有困难。此外,在获取“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和“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结论时,虽较为简单,但实验验证过程却不容易。学生分组实验时,容易滚跑小钢珠,要求学生小心配合。几何作图可能难以下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是观察、回答、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认识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位置关系 (3)会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 (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特殊到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7.走进丽江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张相梅使用教师:课题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作者描写玉龙雪山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近(板书“近”)丽江,初步知道了那里有雄伟的山川、 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给人留下了神奇、美丽的印象。我想同学们都和我一样, 对丽江的好奇和向往之情就更深了,不单是我们,相信下面很多听课的老师都想要到 丽江去走一走,看一看,停一停了。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真正走进丽江,细细品味! 二、复习旧知 丽江的美景多得数不清,在文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些景色? (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三、新授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语句。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 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7《走进丽江》语文S版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轧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到了一座特别的古老的城市。2、每家每户门口有小河、小桥、柳树。3、还有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4、我感受到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丽江〉〉一课,美美的读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预设出现的问题:1、我想知道丽江有哪些美丽的景观?2、我想知道丽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完整版)《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 和 千 克 说 课 稿 姓名:杨丽丽 学号:140804116 班级:14级初等教育班

《克和千克》说课稿 单位:保山学院姓名杨丽丽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保山学院2014级初等教育班,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法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通过活动正确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天平、盘秤、500克食盐两袋、1千克洗衣粉一袋)、课件 学具(每人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两分硬币若干) [教法运用]: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我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 / 高一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 曲线运动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曲线运动的方向,然后安排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从知识结构上看,曲线运动的方向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是反映曲线运动的运动学特征,而曲线运动的条件则是动力学特征,完全符合牛顿力学的研究思路。从对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来看,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只是知道一个事物的结果,掌握了曲线运动发生的条件才能理解出现该结果的原因,这样才能在逻辑上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本节是整章教学的知识基础。教材中选取了两个实际情景的图片和一个演示实验。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重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突出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本来在通过观察砂轮打磨刀具和投掷链

球两个视频后学生得出感性的、最表面的结论,学生还需要深入问题的本质。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这个实验和上述两个材料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一看就了事,而是要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然后得到物理结论,这是科学研究过程的必然。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一个结论的形成并不是草率的。到此似乎研究的过程就可以画上完美的句号,但是通过上述实验只能得出做圆周运动时质点的速度方向,这不能代表一般的曲线运动,所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教材中又安排了采用极限思想的一段理论证明,从理论上证明了任何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情分析 在初中的学习中对于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已经理解透彻,曲线运动在知识结构上对于高一学生是比较新的内容,又涉及到对矢量的理解,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要建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图景。教材中所示的曲线运动的图景,生活中有很多,让学生们去观察,去体验。例如让学生抬起自行车的后轮,旋转脚踏板使后轮转动,观察轮上的泥点脱离车轮前的运动。然后提高车轮的转速,泥点将脱离车轮,观察泥点脱离车轮时的速度方向以及泥点脱离车轮后的运动。自行车是学生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 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 (pái huái) 斑斓.(lán)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作探究

走进丽江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字词学习较扎实,喜欢朗读。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丽江,对丽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走进丽江》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校本教材自学课文,在课堂上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做到多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等,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前置学习”收获,梳理问题,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丽江,初步领略了丽江的神奇、美丽。(板书:7、走进丽江)师:课前同学们把作业上传到了平台上,下面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收获。 生:汇报自己的课前收获。(教师通过习网展示学生收获) 生: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有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宽阔的坝子……(板书:神奇美丽) 生:我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呀!老师在学习平台上发现同学们还有一些疑问,我把同学们的学习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概括,主要是(出示问题)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 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学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曲线运动. 2.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解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通过红蜡块运动的实验,观察并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普遍形式,注意观察身边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思考产生不同运动的原因,体验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板书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曲线运动的位移 探究交流:图中做飞行表演的飞机正在螺旋上升,为了描述飞机的位移,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

【提示】飞机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无法描述它的位移.描述飞机的位移需建立三维坐标系. 1.基本知识 (1)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建立坐标系 研究在同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应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描述 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应尽量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2.思考判断 (1)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研究风筝的运动时,可以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当物体运动到某点时,位移的分矢量可用该点的坐标来表示.(√)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 探究交流 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什么方向飞出?转动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由以上两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走进丽江-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走进丽江-语文S版

1.学会“朴、峻、坝”等7个会认字,“雄、朴、训、至”等10个会写字。掌握“色彩斑斓、惊心动魄、闻名遐迩”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丽江 出示丽江多媒体图片,教师在音乐伴奏中激情导入。 她以壮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有机结合。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今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出发,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首先通过多媒体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再以教师的语言和情

感渲染,把儿童带入情境,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印象丽江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中我们走进丽江,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懂的生字词提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精读课文,赏玩丽江 1 再读课文,再次走进丽江,走进你向往的那一景,边读边赏,把能体现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整体把握分析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围绕句式,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着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课文梳理】 5.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课堂探究】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1)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观、看古城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走进丽江》教学设计(精品)

四年级语文下册《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作者利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先总后分的向我们介绍了:位于云南西北部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丽江。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我们可以欣赏到”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等众多迷人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曲线运动》教材分析

《曲线运动》教材分析 [教材板块划分] 一、曲线运动的位移 问题:怎样确定曲线运动物体的位移?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 问题:怎样确定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 三、运动描述的实例 问题:小蜡块同时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怎样确定它在某时刻的位置、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导入] 曲线运动十分普遍,例如抛出的篮球、汽车的转弯等。那么,怎样确定曲线运动的位移?怎样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块教学步骤与方法策划] 一、曲线运动的位移 1.问题:怎样确定曲线运动的位移? 2.实验:平抛粉笔;画出轨迹。 3.观察:位移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很难把握。 4.分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粉笔同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发生运动,所以,对曲线运动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两个直线分运动的研究。 5.画坐标图: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只要知道某时刻的位置坐标X和Y,利用勾股定理即可确定某时刻的位移。 6.结论: L=√x2+y2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 问题一:怎样确定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 1.实验分析:让我们分析这样一个实验:(1)画图:简介钢球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2)结论:白纸上的墨迹表示钢球在该点的瞬时速度方向(3)问题:某点瞬时速度的方向是否

处在曲线在该点的切线上? 2.画图:画曲线,并取足够近的两点 B、B1,连接位移△X。 3.分析:物理角度看,△X的方就是B点瞬时速度的方向。数学角度看,BB1的联线就是B点的切线。 4.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问题二:已知曲线运动在某点速度的大小,如何确定分速度的大小? 1.画图:某点速度V的方向。 2.分析:利用矢量关系即可确定速度的大小。 3.结论:v x =vcosθ v y =vsinθ 三、曲线运动的实例分析 1.已知:蜡块同时沿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求解:某时刻的位置?轨迹方程?某时刻的速度表达式? 3.方法:沿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上建立直角坐标系ox oy (1)设某时刻的位置为p(x,y),根据运动性质求得x和y表达式 (2)消去x和y表达式中时间参量即得轨迹方程。 (3)由运动性质和速度矢量关系即得速度表达式。 4.结论: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解决的方法手段: (1)回顾:直线运动时,F与V在一条直线上。 (2)推测:曲线运动时,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 (3)实验、观察:在直线运动钢球的运动路线旁边放一块磁铁,钢球做曲线运动。 (4)分析: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时,钢球做曲线运动。 3.结论: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参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5.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课堂探究】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走进丽江第二课时 7、走进丽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丽江古城的街道、交通地位、布局。 2、学习课文,体会丽江古城的美丽而神奇。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丽江古城历史地位及布局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交融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走进丽江”这篇课文,谁给大家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二、整体感知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丽江,进一步感受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1、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了哪些地方? 2、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古城街道、玉龙雪山、虎跳峡、三江并流、泸沽湖、香格里拉)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够概括丽江特点的一句话,并画出来。 2、那丽江凭借着什么吸引了那么有人呢?找出句子。 3、看到这么美丽而神奇的景色,你心情如何,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自然段呢? 4、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为什么说丽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探讨: (1)、历史地位:八百多年历史,历史悠久。 (2)、古代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 (3)、布局奇巧:四方街为中心,八卦放射状,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4)、奇特风貌:“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高原姑苏图。 3、指导朗读:惊奇、赞美。 (1)、教师泛读。 (2)、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生齐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教案1语文版20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字音:翘舌音:镇烁 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 “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 “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词语: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

丽江设计方案稿教教娇娇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蛇山子学校——孙丹丹教材分析:《走进丽江》是一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丽江其他景观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找一名学生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对丽江留下的印象?生:“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板书:神奇而美丽) 2.找一名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生:在云南西北部。(课件出示丽江位置) 二、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1. 齐读第二个自然段。 2.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终于来到了丽江古城说“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引起好奇心想探索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接着默读 3.4 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 这两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哪些特点?哪些语句体现到了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边读边画出来。 2. 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生:“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作者最开始介绍了古城的什么?师:这句话说明了它的历史悠久 2)生:”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师:古城街道是怎样的?板书(街道:色彩斑斓)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是形容颜色很多,非常显眼,非常美丽。?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五花石铺成的色彩斑斓的街道上漫步,路的两边是依依的垂柳,走在这样的路上,是不是特别富有诗意,别有韵味!慢慢的睁开眼睛,再读一读这句话。找两名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3)生:“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简单了解川滇藏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地区的简称?(四川、云南、西藏)“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 都经过这里(板书: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而突出了丽江古城的重要地位。课文也举例说明了古城的重要地位。 师生共同概括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讲了古城的重要地位。 3.第四段自然段写了古城怎样的奇特风貌呢? 生 1 ):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了解古城的布局特点。 生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哪八个字来能体现出古城的奇特风貌?(板书: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是抓住了“小桥” 、“流水”“杨柳”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出一幅“家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