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的_范立民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的_范立民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的_范立民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的_范立民

第30卷第3期2015年7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30No.3

Jul.2015

范立民,李勇,宁奎斌,等.黄土沟壑区小型滑坡致大灾及其机理[J].灾害学,2015,30(3):067-070.[Fan Limin,Li Yong,Ning Kuibin,et al.Small Landslide and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in Gully Loess Area[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5,30(3):067-070.]

黄土沟壑区小型滑坡致大灾及其机理*

范立民1,李勇1,宁奎斌2,滕宏泉1,王启耀3,张新宇1

(1.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西安710065;

3.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发生于延安市甘泉县马岔沟的黄延高速公路14标段的滑坡灾害,滑坡体小但灾情严重,造成19人死亡、2人受伤。滑坡体滑向285?,滑动块体长约12m,宽约10m、厚约3m,体积约360m3,为一小型黄土滑坡。调查发现,滑坡体位于黄土沟壑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后缘有一长大裂缝,为古滑坡体的一部分。

形成原因主要是高陡边坡的存在,加之滑坡体上部储水设施引水管漏水,长期浸润,导致滑坡体含水量高达31%以上,最终形成一个规模小、滑距长、速度快的飞跃式滑坡,滑坡体直接砸在坡脚下的工棚上,致灾严重。

提出了加强黄土沟壑区工棚、建筑工地选址论证和地质灾害监测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小型黄土滑坡;致灾机理;控制因素;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13+1;X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5)03-0067-04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5.03.013

据统计,2001-2014年陕西境内黄土地区共发生伤亡性地质灾害63起,造成237人死亡,87人受伤。其中,延安41起,死亡143人,受伤51人;榆林22起,死亡94人,受伤36人。从地质灾害类型来看,主要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泥石流较少。其中,延安市黄土崩塌27起,死亡75人,受伤11人,黄土滑坡9起,死亡60人,受伤33人,泥石流5起,死亡8人,受伤7人。榆林市黄土崩塌19起,死亡85人,受伤36人,黄土滑坡3起,死亡9人。滑坡多数为一种主滑面发育于黄土层内部的滑坡体,2014年10月10日21:10发生在甘泉县黄延高速14标段工棚区的马岔沟滑坡(下称马岔沟滑坡),就属于黄土层内滑坡,造成了19人死亡的重大损失。

为了减轻黄土沟壑区地质灾害,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科学调查和研究,提出了黄土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致灾模式,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许领等[1]研究了黄土滑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周耀峰等[2]、张常亮等[3]、李秀珍等[4]、唐亚明等[5]研究了入渗、侵蚀对黄土滑坡(斜坡)的影响,尤其是塬边灌溉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段钊[6]研究了黄土滑坡的触动机理;张茂省等研究了黄土滑坡的诱发机理[7],彭建兵等[8]提出了应该重点加强黄土灾害成灾模式、超前预报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建议,对今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研究指明了方向;龙建辉等[9]研究了黄土滑动带的蠕变特征,研究了黄土滑动带蠕变模型与失稳时间的关系;黄玉华等[10-11]研究了2013年7月延安地区高强度降雨与黄土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的规律,分析了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泥流的致灾特点及成因。上述研究,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对于诱发因素多样、防不胜防的黄土沟壑区滑坡,至今没有很好的准确预报方法。本文以马沟岔滑坡为例,分析了黄土层内滑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防御对策。

1马岔沟滑坡灾情及成因分析

1.1马岔沟滑坡概况

马岔沟滑坡位于延安市甘泉县城关镇岳屯村碾渠台芦草沟东侧斜坡上部(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十四标段马岔沟隧道东侧),滑向285?,滑动块体长约12m,宽约10m、厚约3m,体积约360m3,为一小型黄土滑坡(图1)。造成坡体下部2排8间工人工棚被冲毁,19人死亡,2人受伤。具有典型的黄土层内滑坡特征。该斜坡坡向285?,高约38m,坡度平均60?,坡体长约44m,地层岩性为第四系马兰黄土。滑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滑块长约12m,宽约10m、厚约3m,体积约

*收稿日期:2015-01-13修改日期:2015-02-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黄土重大灾害及灾害链的发生、演化机制与防控理论”(2014CB744700)作者简介:范立民(1965-),男,山西曲沃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研究工作.E-mail:498518851@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2579901.html,

灾害学30卷

360m 3;中下部由于刮铲作用,形成宽约17.6m ,长约32m ,厚约0.5 1m 的滑槽;底部为滑坡堆

积物,长约23m ,宽约22m ,面积506m 2

,冲毁两排工棚

图1马岔沟滑坡体全貌(镜像160?)

1.2

马岔沟滑坡成因分析

马岔沟滑坡地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区内坡陡、林密,滑坡不易识别,是一起自然原因形成的滑坡,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1)该滑坡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区,原始坡体地形高陡,上陡下缓,下部坡度约40? 50?,上部近直立,坡体岩性为第四系马兰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多孔,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图2),施工场地工人临时宿舍建设选址不合理

图2马沟岔滑坡及周边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2)该处为一古滑坡,后壁残留一变形体,长

约12m ,宽约17.6m ,厚约3m ,体积约640m 3

,后缘可见拉张裂缝(图3a ),宽17cm ,稳定性差,此次发生的滑坡是该变形体的一部分,长约12m ,

宽约10m ,厚约3m ,方量约360m 3

(3)据甘泉县石门雨量站监测统计,该区2014年9月份以来累计降雨量121.2mm ,10月1日至滑坡发生的10日21:10,未降雨,前期累计降雨

造成滑坡体黄土含水量达到21%,黄土含水量大对此次滑坡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4)滑坡体土体含水量系统测试发现,滑体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含水量31.4%),明显高于滑体周边土体含水量(21%),调查证实,马岔沟隧道施工队在滑坡体顶部安置有简易储水罐供下方生活用水,滑坡发生前4d 出现供水异常,可能是引水管渗漏,造成滑坡部位土体饱和,重度增加,力学强度降低,是发生此次滑坡的诱发因素。

(5)该滑坡体滑动部位距离坡脚高约28m ,剪出口高,滑动速度快,冲击力大,滑程远,属于远程、高速滑坡,滑坡体直接撞击在工棚上,瞬间导致工棚高压致灾,在工棚内工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致灾严重。1.3马岔沟滑坡的特点

滑坡共有的其他特征在此不再赘述,此次滑坡清晰地体现出了小型黄土层内滑坡独有的特征,我们总结了马岔沟滑坡,具有规模小、滑距长、速度快、难识别、高易发的特点。

(1)规模小。马岔沟滑体长约12m ,宽约10m 、厚约3m ,体积仅360m 3,大体积滑体由于重力过大,很难形成如图3所示的抛物滑床,也很难向前远距离抛出,正是本次滑坡体小,才使致灾严重。

(2)滑距长、速度快。工棚与马岔沟滑坡滑体坡脚有7m 之多,且中间相隔一道1.50m 宽的人工排水渠,滑坡土体为向前抛出击中工棚(图3)。大型黄土滑坡多为下错或者垮塌式滑动,由于多发较陡崖边,其威胁范围主要集中在坡体顶部、近坡脚下,而体积较小的黄土层内滑坡(本次马岔沟)在下滑时可能形成弧形滑床,加速剪出,我们推测,滑坡从剪出到落地,可能只有十几秒或几十秒时间就完成。此类滑体居于较高坡顶时则极有可能增加滑程,其威胁范围在坡顶小于大型黄土滑坡,在坡脚大于大型黄土滑坡。

(3)难识别。近年来,黄土高原禁牧措施及退耕还林措施的实施,部分黄土沟壑区丛林茂密,黄土很少裸露,即使黄土边坡有裂缝或危险性,也很难发现。黄土高边坡的坡脚,又常常成为工棚的选择地点,工棚往往保持较小距离便以为安全,忽略了此类小型黄土层内滑坡的远程性,滑体为抛物剪出(图4),相比堆积层蠕滑和大型滑体垮滑距离要远,往往扩大了滑坡体的威胁范围(图5)。

(4)高易发。马岔沟滑坡为第四系马兰黄土覆盖,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经过测绘周边地形为上微凸形,并不利于降雨汇流,但土质结构疏松多孔,土体极利于水流下渗,造成土体饱和,容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此类黄土陡坡易形成滑坡。

值得注意的是,滑坡体滑面上有明显的流水痕迹(图1),推测为滑坡发生后,滑坡体上方储水设施引水管被拉断,储水设施中的水顺着拉断的位置(滑坡体后缘裂缝附近)泄水所致。

8

6

3期范立民,等:

黄土沟壑区小型滑坡致大灾及其机理

(a )滑坡体地形及古滑坡体后缘裂缝分布

(b )滑坡体运动轨迹图3

马岔沟滑坡滑坡体及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4马沟岔滑体剪出后抛物滑面(镜像150?

图5黄土层内滑坡致灾机理示意

2

马岔沟小型黄土层内滑坡的影响因素

2.1

黄土斜坡自身特征

滑体内部的土质性状,土体疏松、孔隙较大、裂隙发育尤其是垂向裂隙发育并在黄土内部分层现象明显的陡崖坡体容易出现脱落,水流往往快

速沿土体裂隙下渗到分层处转而水平或沿此水平方向形成弧形滑动带,一旦失稳,就会剪出,相反,分层现象不明显,则易崩落或者滑落,难以形成顺层剪出面(见图5)。2.2土壤层面的影响

马岔沟滑坡黄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斜坡体的黄土由两部分组成,中间是相对隔水的层面,上部土壤松散,易于浸水,在没有人工原因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21%,系大气降水原因形成的。下部则含水量微弱,之间被一个相对的隔水层分离,形成滑坡的滑床面。

分层面位于滑体的部位非常重要,马岔沟滑坡分层面位于坡体中上部,如分层面位于坡体中下部或下部,则可能会出现整体蠕滑鼓出或前移式滑动,所以分层面位于滑体中上部且脱离体方量较小,成为抛物剪出必要条件。

滑动面高度和坡度也有较大影响,马岔沟滑坡滑体方量剪出时为抛物形式,以动能向前,下方有足够高度为增程的必要条件,如下方坡缓或有台阶地貌,则不能抛出。2.3滑坡体土壤含水量

土体含水量,无论是人为用水还是降雨造成,含水量都是滑坡失稳的决定因素,当土体饱和失稳时,滑动带以塑性摩擦滑移,孔隙水压力不只减少土体有效应力,还改变了滑带土体性状,大大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同时土体容重加大,稳定程度降低,甚至失稳,导致势能动能迅速转化,滑体能够加速滑出。

3黄土沟壑区滑坡防御对策

马岔沟滑坡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带

9

6

灾害学30卷

来了深刻的思考。对于陕北地区的此类小型黄土层内滑坡,在工程施工、道路开掘、房屋修建、场地选址时应提前、重点、开展专项排查,一经确定,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1)坚持“凡建设必评估”、“凡开挖必防护”制度,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开展工程建设或搭建临时工棚,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详细查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及人类工程活动条件下,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于黄土地貌区,开挖工程一律要做好支护工程,确保安全。

(2)在黄土沟壑区搭建工棚或修筑住宅区(厂矿),应该选取距离坡脚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保证施工人员和场地安全。

(3)在黄土沟壑区的工地,要严格控制坡体水浸方式,对可能发生小型黄土层滑坡的区域予以局部防水、导水防护,并开展巡查,发现后缘拉裂裂缝应及时预警,或请专业人员勘查处置。

(4)传统滑坡防治尤其是临时性防护一般都只针对滑坡底部进行支护加固,这可以防止整个坡体整体滑动失稳,却忽略了坡体上部裸露的自由土体可能产生的小型黄土层内滑坡,对可能发生小型黄土层内滑坡的较陡坡面应予以全面拉网防护,避免土体剪出后抛落。

4结束语

小型黄土层内滑坡具有易发性、隐蔽性和危害性,往往使人防不胜防,不加重视也会造成严重后果,马岔沟滑坡就是惨痛的案例。因此,在黄土地区建设,无论是永久工程、临时性工程(工棚)或居住选址,都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程运营、居住过程中,做好监测预防预警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治大而放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和居住人员安全。

致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双明教授、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张茂省研究员参加了野外调查和滑坡成因分析,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许领,戴福初,邝国麟,等.黄土滑坡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2):287-293.

[2]周跃峰,谭国焕,甄伟文,等.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J].岩土力学,2013,34(11):3173-3179+3186.[3]张常亮,王阿丹,邢鲜丽,等.侵蚀作用诱发黄土滑坡的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2,33(5):1585-1592.

[4]李秀珍,何思明,王震宇,等.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适用性分析[J].灾害学,2015,30(1):34-38.[5]唐亚明,薛强,毕俊擘,等.降雨入渗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及临界值初探[J].地质论评,2013,59(1):97-106.[6]段钊.黄土滑坡触发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7]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530-540.

[8]彭建兵,林鸿州,王启耀,等.黄土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创新思路[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4):684

-691.

[9]龙建辉,郭文斌,李萍,等.黄土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0):1023-1028.

[10]黄玉华,冯卫,李政国.陕北延安地区2013年“7.3”暴雨特征及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浅析[J].灾害学,2014,29(2):

54-59.

[11]黄玉华,武文英,薛强,等.陕北子长县阎家沟黄土滑坡特征及其变形机制[J].灾害学,2009,24(1):64-67.

Small Landslide and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in Gully Loess Area Fan Limin1,Li Yong1,Ning Kuibin2,Teng Hongquan1,Wang Qiyao3and Zhang Xinyu1

(1.Shananxi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Xi’an710045,China;2.Department of Land andResources of Shaanxi Province,Xi’an710065,China;3.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an University,Xian710054,China)Abstract:At21:10on October10,2014,a landslide hazard occurred to the14th section of the Huangyan Express Way located at Machagou,Ganquan County,Yanan City.It caused19deaths and2injuries.The slip mass in12m long,10m wide,3m thick with a volume about360m3sliding270?.It is a small landslide of loes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e slip mass is located in the gully loess area which is an easy occurrence area of geological disaster.There is a large and long gap at the back edge which a part of the ancient slip mass.It is formed mainly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high and steep slopes.Besides,the long term infiltration of pipe leakage of 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at the upper side of the slip mass causes the water content as high as over31%,thus finally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a leap type landslide of small scale,long distance and rapid speed.The slip mass directly hit on the word sheds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 and cause serious disasters.Arguments on strengthening work sheds and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on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re proposed.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mall loess landslide;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controlling factors;cause analysis

07

滑坡失稳机理分析

滑坡区的勘测结果显示滑坡高差90~150,滑坡顺河呈长条形分布,长约600m,宽约160~300m,滑体厚度一般20~30m。图5-6-2为发耐滑坡一典型地质剖面图。勘测资料显示滑体上部为崩塌堆积和坡积物组成,下部为风化破碎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基岩中有三组结构面发育,它们的组合有利于构成滑面,且节理裂隙发育密度大,严重的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岩体具有层状破裂结构特点。岸坡失稳破坏力学机制:首先是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岸坡岩体在水的侵泡下软化,强度降低,发生压缩蠕变,导致山体重心外移,使高处原有的裂隙扩展,进而中部应力集中;另外水库诱发地震促使形成贯通整个滑体的剪切面(带),致使岸坡山体下滑形成滑坡。由于基岩风化破碎,其滑面并不完全受控于岩体的结构面,故而形成近似反抛物线形剪切破坏模式。 追究形成滑坡破坏的深层机理,地形地质环境是形成滑坡的内在原因。滑坡地区第四系崩塌堆积层广布,岩土松散,夹泥多,有架空现象。下伏基岩为不均一层状结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及媒,岩层风化破裂,层理节理发育,地下一定深度岩体卸荷松弛,尤其倾向山外的中倾角节理发育易于形成剪切带。地形坡度较陡,尤其上半部分边坡较陡,不利于边坡稳定。 产生滑坡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为因素使山坡的稳定条件改变。如滑坡库岸多层公路开挖,堆渣,建房加载,破坏了本来稳定性差的山坡自然平衡状态;生活区大量废水长期在滑坡后缘地带灌入,使软弱岩层进一步软化;公路及建房地基开挖放炮震动等促使滑坡产生和发展。(2)水库蓄水是地下水位抬高,岩土饱水,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加上库水浮托,山坡下部失重,造成岸坡稳定性降低。 (3)水库诱发地震是触发滑坡的另一原因。1989年11月21日水库下闸蓄水后第五天发生2.9级地震,一个月后1989年12月17日又发生3.1级地震,诱发地震的频度较高,特别是有感地震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地震发生后,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变宽,增长,大量张开裂缝连续贯通,地面局部下沉,显示地震与滑坡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99-80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

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 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70年初期,法国专家提出了ZERMOS法进行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该理论认为滑坡的空间分布不是单因素所能控制,因此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因素控制其发育,并利用两种主控因素建立了滑坡分区的数学模型,对法国局部山区进行了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社会安定及经济的严重影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灾害研究方面拓展了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基

浅谈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题目:浅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指导教师:李华东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 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03月29日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009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指导教师李华东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201009 学生姓名黎省学号10924408 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0 日完成日期:2013年03月29 日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1、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 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2、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 周) 第一部分完成开题( 1 周) 周) 3 周) 第四部分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 1周) 评阅或答辩( 1 周) 3、参考文献 [1] 张浩、李东哲,1987,滑坡与泥石流,地质出版社。 [2] 张永年,1990,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991,中国滑坡分布,成都地图出 版社。 [4] 地质矿产部等,199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 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1滑坡区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条件 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寒。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 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328.9 mm。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 1.2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周执强孙春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421800 摘要:地质灾害在自然作用下形成或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盐碱化,地热害等。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防治地质灾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例简要阐述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办法。关键字: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办法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外力诱发下发生的。这里指的外力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外力因素诱导成因概又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制约,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以下简要介绍典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些因素存求相关治理办法。 一、崩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因素)。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后,以坠落、滚动为主的移动现象。崩塌具有下落速度快,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按照崩体物质分为土崩和岩崩。按照崩塌规模可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崩塌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道路挖掘以及堆砌的废弃渣土、采矿活动等。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后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滑坡周界9,封闭洼地10主滑线11,滑坡裂隙。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不同质地的岩土,如硬质岩土、页岩等,它们的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 措施(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6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摘要】兰溪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1 前言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金华市管辖,总面积约1312.52km2。截至2013年末,兰溪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其中滑坡45处、崩塌35处、泥石流18处,按规模划分中型1处、小型97处。 近年来,兰溪市虽然通过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手段,消除了不少地质灾害隐患,但全市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3处,其中滑坡25处、崩塌22处、泥石流16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级1处、重大级2处、较大级23处、一般级37处,总计威胁人口3266人,威胁财产5066.2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兰溪市目前已发生的现状地质灾害共有71处(滑坡40处,崩塌28处,泥石流3处)。通过对现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形成条件 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三个方面。 2.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兰溪市黄店镇北部、大溪流域及梅溪支流的源头一带多为低山-丘陵地貌,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从地质灾害点各地貌类型分布的统计结果看(图1),剥蚀低丘区最为发育,共有现状地质灾害点40处,占总数的56.3%。该区为中等坡度的地形,坡角一般小于30°,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多缓坡坳沟,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发育,剥蚀低丘区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建房和交通建设等的切坡极易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图1 地质灾害与地貌关系直方图 其次为丘陵区,共有地质灾害27处,占总数38.0%。该区地形一般为中-陡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崩塌地质灾害是极为普遍的类型之一,尤其是现 阶段,许多露天矿山未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台阶开采,造成高而陡的开采掌子面,存在崩塌隐患。因此,露天矿山的崩塌防治尤为重要。崩塌防治时,首先是要掌 握崩塌出现的原因以及演化规律,从而找到关键点,并充分按照防治目的以及矿 山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切有效的防治崩塌的措施。 关键词:露天矿山;形成机理;防治措施 引言 自新时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时期,矿山的数量和规模 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时期,因此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后造成的问题也开 始凸显出来,其中由于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 来了一定的影响,使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矿山过度开发导致的问 题有水土流失、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以及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绿色、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理念下,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并对存在问题 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 1.1边坡崩塌、滚石 边坡崩塌是最为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其也被人们称为矿山塌方,它主 要发生在高陡边坡上,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斜坡上的岩石或者泥土就会顺着山 体滑落,进而造成滚石下跌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滑落方式是脱离母体而进行的,滚石跌落到山脚下,就会造成滚石堆积的情况发生,基于滚石堆积的规模大小, 可以将边坡崩塌矿山地质灾害分成四种类型,即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边坡崩塌,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依次升高。造成矿山发生崩塌的因素主要 有地震因素、江河的冲刷、平时的降雨等,当然人类过度的开采作业造成矿山地 质疏松情况,也会促使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升高。 1.2地表裂缝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矿区开采可能会造成的地表裂缝。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 数米甚至上千米,裂缝的可视深度一般为0-3m,裂缝的分布与矿区开采强度相关,开采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裂缝数量越多,通常情况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表裂缝 与工作面回采方向相互垂直,在工作面不同地位的地表裂缝展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矿区形成地表裂缝之后要及时关注,定期解释裂缝的发育规律。 1.3山体滑坡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山体滑坡,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机制主要是山体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比如山体上的岩土体因为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而顺着某一软弱山体表面而向下滑动。除此之外,矿山上的岩土体还会因为受到 地震波影响而顺势往下滑动,滑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下滑,另一种是整 体下滑。根据山体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其规模大小可以将其分成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以及小型滑坡,这四种山体滑坡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依 次递减,其中巨型山体滑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大,而小型山体滑坡对 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小。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崩塌会使建筑物或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或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或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因此需对危害大的崩塌进行治理。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等,综合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 标签:崩塌地质灾害危害治理措施 1基本概念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1分类 按崩塌体的物质构成分类:可分为岩体崩塌和土体崩塌两大类。前者崩塌体主要由岩体组成;后者崩塌体主要由土体组成。 按崩塌体的规模分类:当崩塌体的体积≥1×104m3为大型;(0.1-1)×104m3为中型;≤0.1×104m3为小型。 按崩塌发生的形式分类: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落式崩塌等。 1.2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2崩塌的治理措施及工程实例 崩塌主要采用坡面清危、裂缝封填、排水、被动防护、砂浆锚杆、主动防护网、岩腔支补、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2.1坡面清危 坡面破碎松动岩体采用静态爆破或人工撬挖方式进行清理。清理范围延伸到最大清理边界,外侧3m的水平间隔。坡面清理不得有较大的突出和凹陷,削坡、清理浮石采用自上而下,分区跳段的方式进行,每段施工长度一般控制15m。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394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论文(新、选)

题目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关键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护措施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mountainous, hilly and more rugged plateau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the nation's total. Live in these regions, the earthquak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Collapse is a steep hill chunks of multiple fractures of rock mass under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urst phenomenon. Landslide is unstable slopes and soil (or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along a slip surface (sliding zone) slide down the phenomenon as a whole. Collapse is actually a special case of the landslide, therefore, generally no longer alone in this book explained the problem of collapse, debris flow is a mountain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roke out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1343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

地灾地质环境条件详述

4.2地质环境条件 4.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形成条件之一,相对高差、地形坡度、斜坡结构与形态等特征,是控制或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丘陵地貌具备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高差和坡度特征,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控制了绵阳市涪城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境内地质灾害全部在丘陵地貌分布,而地形低平的河谷平坝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由于区内斜坡均为平缓层状斜坡,滑坡主要分布于斜坡低凹处第四系松散土体分布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处以及由于风化形成凹腔发育地带。 4.2.2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下地层岩性的分布密切相关,岩性特征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影响很大。绵阳市涪城区内发育的滑坡集中分布在残坡积、崩坡积碎块石土较为发育的斜坡地带,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砂、泥岩互层岩组成的高陡斜坡以及风化形成的凹腔发育地带。 4.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或控制因素主要是成岩节理、层面和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及其组合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滑坡发育影响大的是顺向坡、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的情况,尤其是人工切坡较陡,使软弱结构面在坡面上临空,易导致滑坡发育;在残坡积、崩积土层发育地带,土层与下伏的基岩接触面为软弱结构面,往往构成潜在滑移控制面,斜坡地形坡度较陡或临空条件较好时,易发生滑坡。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其组合,易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或碎裂状,降低岩体的力学强度,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随着应力重分布和卸荷等作用,陡倾的节理裂隙往往演化为拉裂缝,导致了崩塌(危岩)的发生。 4.2.4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特征 以岩土体建造为基础,结合岩体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将区内出露的岩土土体划分为非层状结构角砾质土、层状结构粘性土、砂砾卵石土、半坚硬—坚硬砂泥岩互层岩组三种类型(表6)。 表6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文本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 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 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 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 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 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 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 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

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

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照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共有7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我县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再次为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二、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 体强度。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 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三、滑坡监测的简易方法和手段 1、设桩监测:在滑坡裂缝两侧埋设简易观察桩。 2、设片监测:在挡土墙等建(构)筑物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或纸条。 3、设尺监测: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 4、刻槽监测: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 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初步判断滑坡的发展趋势。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 常现象。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_李树德

DOI:10.13209/j.0479-8023.1998.03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4期,1998年7月 Act a Scientiar um Nat ur alium Universit atis Pekinensis,Vol.34,No.4(Jul,1998)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1) 李 树 德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滑坡型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 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 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滑坡型泥石流与一般的滑坡、泥石流不同,它兼具滑 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滑坡型泥石流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在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影响方 面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滑坡型泥石流 中图分类号 P642 0 引 言 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台风以及特大洪水一样,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而滑坡型泥石流兼具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它是一种超强度高速输移泥沙石块的过程,它可以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内将大量的泥沙石块倾泻到山口外,倾刻之间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及工农业极大经济损失,而且大大恶化了周围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发展和运动机理、分布规律,预测预报和预防治理的研究,将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滑坡型泥石流概念 客观科学地认识滑坡型泥石流,首先必须对滑坡及泥石流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一般认为在重力、动水压力、地震或其他某些力的作用下,斜坡上的岩土沿坡内一定的软弱带(或面)作整体地向前、向下移动的现象,谓之滑坡。 而泥石流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尚无一致性的意见。一般认为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物质运动的自然现象;有的认为泥石流是产生于沟谷中或坡地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少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它介于山崩、滑坡等块体重力及动力运动与流水等液体水力运动之间,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状态,是各种自然营力(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M.伏列什曼夫认为泥石流指的是固体物质含量高,泥位剧增的暂时性山地河床型洪流[1];日本水土保持学会认为泥石含量多于水体。含水的粥状泥沙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运动  1)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项目(95239) 收稿日期:1997-01-2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4-04.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自然地理和地质 环境背景特殊,区内沟壑纵横,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宁夏盐 池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环境条件极为脆弱,是宁夏地质灾害较 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 防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查明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隐患 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宁夏地质调查院展开宁 夏盐池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盐池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 险区以及减灾防灾提供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陕、甘、宁、 蒙四省(区)交界地带,东邻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环县,北靠内蒙 鄂托克前旗,面积约8557.7km2,辖4乡4镇,全县总人口 165474人。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际降水变化大,同一 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多集中在6~9月份,雨季和旱季分明。盐池县地形复杂,总体呈南部高、北部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黄土梁峁。盐池县地层区 划属华北地层区,以车道-阿色浪断裂为界,西侧为鄂尔多斯西缘地 层分区之桌子山-青龙山地层小区,东侧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之盐池 -环县地层小区;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元古界王全口组,奥陶系、 三叠系、二叠系、侏罗系仅零星出露,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苏 步井-红沟梁-佟记圈-青山一带,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地震烈度 为Ⅵ-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20g,最大的一 次地震发生在高沙窝镇一带,震级为6.0级。 2地质灾害特征 2.1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盐池县境内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有滑坡、 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5种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浅谈地质滑坡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浅谈地质滑坡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根据地质滑坡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地质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根 据地质滑坡治理原则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对策。同时论文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结 合地质灾害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了综合管理建议。 关键词:滑坡滑坡防护地质灾害 地质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 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地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由于其灾难性大,产生的条件、 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1、滑坡的形态要素 滑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其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往往表现出其特 定的形态外貌。因此,在地质滑坡的研究中,充分认识滑坡时至关重要的。 (1)后缘环状拉裂缝 (2)滑坡后壁 (3)拉张裂隙及滑坡台阶 (4)滑坡舌及鼓张 裂 (5)滑坡侧壁及羽状裂隙 (6)滑坡体 (7)滑坡床 (8)滑动面 2、滑坡的形成机理 2.1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结构松散,抗剪强 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页岩、煤系地层、片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 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 了通道。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 发生滑坡。如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 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4)水文地质条件:水对斜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 软化作用、冲刷作用、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还有浮托力作用等。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 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 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2.2滑坡的特征 通常是较深层的破坏,滑移面深入到破体内部以至坡脚以下;质点位移矢量 水平方向大于铅直方向;有依附面(滑动面)存在;滑移速度往往较慢,且具有“整体性”。 2.3 滑坡的分类 迄今为止,国内外滑坡分类的方案很多。本文只根据滑坡的诱发因素来分类。触发滑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降雨和地震是最常见的滑坡灾害的诱因,人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