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

学习本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教师为何要进行校本研究?

(2)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究?

一、教师要成为校本教育研究的行动者

(一)校本的涵义

1.为了学校

教师校本科研就是要以改进学校的具体实践,解决学校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目的。更要前瞻性地为学校的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2. 在学校中

对于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解决者应是学校中的人,即学校的管理者与全体教务人员,而不应只依靠学校以外的力量。以学校中的教职人员作为在学校中解决学校内部出现的问题最好选择。因为他们的工作同这些问题休戚相关。他们最了解问题产生的原由,也最有权利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现实性进行判断。

3. 基于学校

校本研究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但应主要以培养和挖掘学校自身的研究力量为主。从学校具体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开展的各类研究都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使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

(二)校本研究的含义

根据对于“校本”的理解,校本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作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结果,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情况的活动。

(三)校本研究的特点

第一、校本科研主要是针对学校内部,从管理机制、教育教学工作、师生人际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校本研究活动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实际工作,尤其是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按照对于专业的教育科研的严谨性要求,校本科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校本研究活动作为教育研究活动的一种,必然从属于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有一定的研究目的,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进行。第三,校本科研是“在学校”中的研究,这从本质上规定了在研究过程中不遗余力地要综合学校内部的各种力量,而在这些力量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当然的主体。

(四)校本科研的意义

第一、校本科研活动的展开可以促进学校在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实现从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的转换。第二、校本科研活动的展开有助于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并使教师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必要的反思。第三、协作进行科研活动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之外寻找到了另一个共同“话题”,使教师在工作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校本科研活动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师与学校逐步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创新。

二、教师的科研意识

教师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应。具体包括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反思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教师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1.以研究者的视角观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坚持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形成对于问题的感应能力。3.开放思维,改变思考定式,积极发掘研究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

(二)批判意识

1.教师应正确看待批判意识

?“批判”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对于事物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本质。?在“批判”中,教师可以不断发展主体意识,可以彰显个性,发挥创新的潜能。?教师的批判意识体现在批判地看待教育理论,批判地分析课程,批判地研究教学方法等,即对于这些事物提出经过自身理性检验的看法。

2.教师如何培养批判能力

?摆脱“复制传承型”教师观的影响,注意更新知识结构,重视文化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对于专业发展的责任感。

(三)反思意识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1.不同类型的教师与不同的反思指向

?新手型教师(0-5年)教学技能反思

?适用型教师(5-10年)教学策略反思

?成熟型教师(10-20年)教学理念反思

?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教育科研反思

2.教师如何培养反思能力

?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反思方式和内容,积极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要构建反思线索,掌握有效进行反思的策略。?将反思结果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四)创新意识

1. 教师创新意识的内涵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指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教师,一般具有思维的批判性、独特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特征和奉献精神、高尚理想、坚定信念等人格特征,善于发现问题。

2.教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1)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最为重要的是不要盲从。(2)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对已经出现的具有新异特点的教育现象,要善于捕捉。要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敢想,敢说,敢为,不要自己阻碍自己。(3)教师要把创新思想转变为自己的创新行动,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三、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提出研究假设、收集与整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计划、呈现教育科研成果五部分。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好的研究课题的标准:?课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课题必须具体明确。?课题要有新意。?课题要有可行性。

(二)研究计划的拟定

研究计划是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作的书面规划,是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制定研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规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研究的程序和进度,为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证。1.专题研究计划格式

专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这样几项内容:①课题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和假设;③现有研究现状;

④研究的基本框架;⑤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⑥实验所具备的条件;⑦课题组分工情况;⑧主要研究阶段和研究成果表现形式;⑨经费预算;⑩参考文献。

2.实验研究计划格式

实验研究计划格式一般包括这样几项内容:①课题的题目;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④该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⑤研究的具体方法;⑥完成课题的实施过程;⑦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⑧研究的时间安排;⑨实验所具备的条件;⑩人力、物力、设备及各种费用的预算;⑾参考文献。

(三)学术论文的撰写

1.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篇规范的标准的学术论文应该由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组成。2.撰写学术论文的步骤

①选定论题,确立题目;②制定写作提纲;③撰写论文初稿;④修改定稿。

(四)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教育调查报告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在调查中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包含有事实、分析与理论观点的文章。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是真实性、新颖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教育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五个部分。

四、校本研究的方法――教育观察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服务于研究的任务,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官或必要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于教育活动中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及时做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教育观察法的最重要特点是“环境的自然性”。观察是在对被观察者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情况下自然进行的,因而可以获得关于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教育观察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操作简便,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者场地。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观察是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三)教育观察法的类别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的观察行为和被观察者的行为是同时发生的,没有时间上的间隔,研究者凭借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实时实地地观察。

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先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将被观察者的行为先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观察研究。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照研究者同被研究者的活动关系,教育观察可以被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实际上,在研究活动中,“参与”与“非参与”并非截然分开的,多数的教育观察是处于一种“半参与”的状态。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是被观察者的“同伴”。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来说是“客人”的身份,研究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旁观要研究的现象或者行为。

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按照观察是否制定严密的计划和程序,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对观察活动的目标、研究对象、观察活动的步骤等有详细的规划。这种观察形式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强,观察结果通常是一些规范的数据,适用于验证性和评价性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于观察的具体项目、观察的进程、步骤等在观察伊始不做严密的设计,记录也不使用标准化的方式,对于观察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记录。

4.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

按照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将教育观察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叙述观察是指观察者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并记录被观察者不间断的、完整的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叙述观察的具体方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样本描述法。

?取样观察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研究资料。取样观察的方式有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等。

?评价观察是以预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为依据,观察评定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借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量表的制定和选择是影响评价观察实施状况的核心因素。

(四)教育观察的设计

(1)针对被观察者进行试探性观察,为具体的观察工作做预备工作。(2)根据被观察者的特点和研究任务,确定教育观察的目的和内容。(3)结合具体的观察条件和研究者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4)选择记录方法,如平等法、频率法、连续记录法等。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表格。(5)制定观察计划。(6)做好人员以及物质方面的准备。

(五)实施教育观察的要求

(1)安排预备观察期。(2)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活动。(3)重视记录方法。(4)降低观察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5)给予同一观察对象足够的观察时间与次数用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6)了解教育观察中误差的来源并努力避免或减少误差。

五、校本研究的方法――教育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法的定义

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教育领域的客观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验证假设,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调查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为区分标准,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原因调查、相关调查、区别调查与发展调查。?现状调查主要是指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目的是真实地描述教育现象,或得出一般数据。?原因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某一种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可能原因。?相关调查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调查,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其相关性质与程度如何。?区别调查是一种比较性的调查,主要调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地区或时期的教育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及规律,辨明不同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内在联系。?发展调查是一种预测性调查,主要调查某一个教育现象的特征与规律。可以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展开调查。2.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教育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三种。

?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也称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是将被调查的全部研究对象作为总体,从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样本可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也可以非随机取样。?个案调查是将调查范围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身上,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

3.按照调查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教育调查可以分为测验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所需经费少,样本大小不受限制,通过问卷所获得的资料容易进行量化。被调查者匿名作答,所获资料较为真实。但回收率过低通常使问卷调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1.问卷的基本结构

一份标准的问卷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2.如何设计问卷

?问题的编制:①教育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大体分为事实问题与态度问题;②调查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③问题设计要以研究目的为中心,不能随意设置问题。

?问题的提出:①问卷中的问题都应与研究课题相关;②每一个问题应只包括一个调查指标;③提出的问题不应具有倾向性;④表述问题的词汇要恰当、清晰、准确,尽量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⑤避免调查者的主观情绪。

?问题提出的方法:①委婉法;②间接法;③消除顾虑法;④虚拟法。

(四)访谈调查

访谈是借助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的调查形式,研究者根据被防者的答复或者陈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

1.访谈调查的优势:?具有灵活性;?成功率较高;?可观察非语言行为,获得深层次的信息;?简单易行,适应面广;?可得到自发性回答。

2.访谈调查的类别

按照访谈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访谈可以分为封闭式访谈、开放式访谈与半开放式访谈三种;

按照被防者的数量,访谈调查可以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按照访谈者与被防者的接触方式,访谈可以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六、校本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

1.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别与典型的研究对象,?深入、全面的研究内容,?多样的、综合运用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

(1)追踪法是指在一个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的时期内,对某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连续跟踪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探索个案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探索某些重要事件或行为对个案为了发展的影响。

(2)追因法是先接受既成的事实,即结果,然后就事实进行推论,探寻和追究出可能致此的原因。(3)临床法主要通过口头谈话或问卷谈话的形式进行,又称临床话法,一般适用于问题儿童的研究。使用此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有关研究对象的详实的资料。

(4)产品分析法是透过与个案有关的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深入地分析了解个案。

3.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1)背景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加以客观表述。具体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求由研究者自行增减。一般包括个案的基本资料、个案的来源、个案的背景资料等。

(2)主要问题的描述:陈述个案特定的环境背景中产生的特殊问题或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3)诊断与分析:展示依据对成因的分析得到的结论,结合个案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出针对于个案的指导策略或者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

(4)小结与研究建议:对此次个案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跟踪了解实施结果,也可面向读者或其他对相同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提出建议,以供他们借鉴和参考。

4.个案研究对教师校本成长的意义

(1)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的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2)个案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3)个案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

七、校本研究的方法――叙事研究

1.叙事研究的界定

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者揭示出隐藏在这些生活、事件、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教师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师既是叙事者又是研究工具。(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发生对象。(3)研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4)教师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3.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1)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所秉承的信念指导着教师的行为,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进而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教师叙事研究首要关注的就是蕴藏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以及生活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理念。(2)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看似重复而平淡的教育教学实际上构成了教师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证明自我、展现自我、塑造自我,而教育叙事研究正应以此为立足点。(3)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想感情、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教育对象,无论看起来多么普通,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教师在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积累无数的“故事”,这些都将是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资源。

4.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校本成长的意义

(1)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2)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3)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校本科研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八、校本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界定

行动研究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进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结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种研究实际上将“行动”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称为行动研究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实践质量的提高。(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3)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

3.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计划:①明确存在的问题;②分析问题的成因;③设想制约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因素;④拟定包括总体设计和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

(2)行动:①按照计划,开展为解决问题而实施的研究性实践活动;②根据出现的新问题调整修改计划。

(3)观察:选用自我观察与他人观察的方式,观察参与行动的人员、使用的材料、出现的意外干扰、非预期的行动结果等,大致了解研究的全过程,识别以及控制在“计划”阶段没有预计到会出现的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4)反思:①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②对其他三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

“反思”环节是衔接下一轮行动研究的必要阶段,是行动研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保证。

4.教育行动研究对教师校本成长的意义

第一,行动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教师作为实践者应该改变以往在教育科研中的被动局面和从属地位,树立起积极主动的研究者形象,与专业人员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关系。第二,教师的校本成长是在学校中的成长,行动研究的实施在学校中建立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教师的校本成长提供了基础,使教师的校本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相伴而行。

九、营造教师校本科研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校本专业成长

(一)我国教师教育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

1.科研目的不正确

(1)教师进行科研并非秉承学术性目的,科研目的过于功利化。(2)狭隘地将教师的科研活动等同于发表文章,以文章数量作为衡量科研活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3)以教育科研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

2.课题选择不科学

(1)片面追求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在科研中愿意盲目“跟风”。(2)不顾自身理论基础,选择超出自身科研能力驾驭范围的大课题,没有意识到蕴藏在一些普通的小课题中的研究价值。

3.研究过程不规范

(1)无视自身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条件的限制,选择课题时缺乏必要的论证。(2)不重视资料的收集以及样本的科学选择,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3)没有基本的研究计划,或不严格地按照计划展开研究活动,潦草结束,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说服力和可推广性。

4.研究结果不深刻

(1)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对于解决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缺乏对于实践的指导性。

(2)对于选课题的研究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用以表述研究结果的文章中充斥着空话与套话。

(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科研的有效尝试

1.营造教师进行校本科研的学校文化;

2.改善教师进行校本科研的管理工作;

3.改进教师进行校本科研的评价机制;

4.大力推广教师的校本教育科研成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