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书评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书评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书评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书评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读书报告《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是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和政治学家约翰·W·金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公共政策领域的一本权威著作。本书体现了金登教授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大量可信度高的一手资料,再用形象生动的笔触将公共政策过程——即问题的提出、备选方案的产生以及议程的建立——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公共政策研究领域著作对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内在机理缺乏实证分析的空白,故被誉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不朽之作”。

一、作者简介

约翰·W·金登(John W.Kingdon),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和政治学家,师从美国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和政治学领域的大师级学者艾伦·威尔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y),

颇得其真传。196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曾任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现

任该校荣誉教授。

金登教授学识渊博、著述甚丰,除著有《议程、被选方案与公共政策》外,还撰有《国会议员的投票决策》(第3版,1989)和《异常的美国》(1999)等多部在美国学界和政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

二、内容概述

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一般倾向于两方面,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本书研究的正是前者。与其他著作充斥着停留在表层的概念解释不同,《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研究理念和方法。金登教授所依据的是与高层决策者进行的247次深入访谈,涉及保健组织、国民健康保险、水路用户收费,以及放松航空、铁路和公路货运规制等方面,论据之充足和全面,大大增加了本书中理论的说服力。

既然本书研究的是公共政策产生的过程,自然会涉及到对决策过程中参与者的讨论。而针对问题出现、议程建立、政策产生三方面又分别从不同参与者——行政当局(包括总统本人、总统办事员、政治任命官、国会)、利益集团、学者或研究咨询人员、媒体、竞选者以及政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产生影响的大小。

除了参与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有另一重要元素:支配决策系统的“过程”。而贯穿整个政策制定过程的,是被金登教授形象比作“溪流”的三个问题,即“问题是如何引起政府官员关注的?”、“政府议程是如何建立的?”、“备选方案是怎样产生的?”,简而言之便是“问题溪流”、“政治溪流”和“政策溪流”。三条溪流相互独立,并且它们各自都是按照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律发展,当“政策之窗”——参与者们提出政策建议的最恰当机会——打开时,三条溪流两两交汇或者全部结合,从而导致政策的最终产生或者是变化。而“三条溪流”理论,也是作者金登教授想要向读者灌输的新的概念,书中确凿的案例和详尽的阐述,都为这个理论提供强有力佐证。

三、观点阐述

㈠公共政策过程

在本书的一开始,金登教授便为后续研究做出了一些概念性的铺垫。化繁为简,公共政策制定可以被视为一套过程:⑴议程的建立;⑵对一些从中做出选择的备选方案的阐明;⑶对众多备选方案做出权威性选择;⑷决策的执行。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前两个过程,即:⑴议程的建立——把可能引起政府官员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政府外人员注意的一堆问题的范围

缩小至他们实际上的确关注的那组问题的编目上,通俗地讲便是“为什么参与者关注这些问

题却忽略其他问题?”。⑵备选方案的阐明:从范围上把一大批可能的备选方案缩小到实际上要从中进行选择的那一批备选方案,换句话说是“为什么有些备选方案受到重视而其他方案却遭到忽略?”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本书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所在——参与者影响议程的动机以及不同角色对议程影响程度、参与者影响议程和备选方案的手段和过程。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议程的进行、备选方案的诞生并不像我们传统观念中是通过理性决策方式完成的,而是众多立场不一的主观与不断变化的客观相碰撞产生出的火花,其复杂程度令人沉醉。

㈡参与者

每一种参与者都与议程全程息息相关,只是不同角色所作用的阶段不同、手段不一。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参与者们通常只会将精力投放在某一过程或某几个阶段,不存在一个角色在议程始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也没有一块领域是专属于某一种参与者的。例如:政策不一定是分析人员和专家的专有领地,部分政治家和利益集团也会涉足其中,但相比其他角色而言,学者们会更多参与的是政策形成过程。

另外,每一种角色参与议程充当的并不一定是积极的促进因素,也可能发挥的是制约作用。其实在我看来,促进和制约仅仅是相对而言的概念:作为一种促进因素,参与者会使出浑身解数将某一问题或备选方案推到议程中醒目的位置,使其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考虑。相反,当某一问题或方案与参与者所代表的利益相抵触,那么他们也会抑制其受到重视,其本质还是使自己所关注的上升为公众所关注的内容而已。

对于参与者种类的划分有很多,比如政府内和政府外参与者、可见的和潜在的参与者等等,而我比较倾向于从参与者影响到的议程阶段入手,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地看出不同角色发挥的不同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

⒈作用于议程建立的参与者

⑴总统

总统不仅能够单独建立行政部门内部的议程,而且还能单独建立国会以及政府外部人员议程。他能够支配性地将某个问题推上最为重要的位置,但是却无法决定备选方案的选择,同时也不能够决定最终决策的结果。但尽管如此,总体对于议程的建立还是相当重要的一股力量。

⑵政治任命官

与传统观念中认为政治任命官作为行政机构的俘虏、作用不如职业文官不同,金登教授的访谈数据表明,政治任命官在82%的访谈中被视为非常重要或有点重要,甚至有26%的访谈对象认为非常重要。究其工作本质,政治任命官主要是抬高问题而非提出问题,和白宫以及总统的互动中得出他们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

⑶重要国会议员

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行政当局,但是却比行政当局中某个单独组成部分更为重要。另外国会议员除了能够建立议程外,还具备行政当局所不具备的一项功能——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控制能力。

⑷媒体

传统观念认为媒体在议程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本书确认为上述观点有些言过其实了。媒体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些“状况”而非“问题”(本文最后会讨论两者的区别以

及我对于这种分类的看法),受制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媒体不可能长时间地纠缠于一次事件或待其发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于议程建立的作用也仅仅停留在沟通和间接营造公共舆论上。

⑸与选举有关角色

政党或者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选民总是会做出各种政治承诺,而这些承诺日后必将会影响到当局政策制定,毕竟如果想要连任,不兑现承诺必然会造成选民的不满。承诺往往会在议程建立中得到体现,它们的重要性处于中等水平。

⒉作用于备选方案阐明的参与者

⑴学术专家

正如前文所说,学术专家的工作重心倾向于备选方案的研究。其对备选方案的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之分:长期影响指的是学术研究通过发表论文、公开刊物对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思想又会反作用于政策制定;短期影响指的是学术专家作为行政当局顾问时对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建议和分析所产生的作用。所以,学术专家在备选方案阐明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⑵职业文官

职业文官之上有政治任命官,而政治任命官之上还有总统,对于议程建立的影响,职业文官<<政治任命官<总统。所以职业文官会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现存的政策项目而非新的议程项目,而对于备选方案的影响,职业文官则大于政治任命官,因为他们会绞尽脑汁去试图说服上级重视他们的提议。

⑶国会办事人员

他们很容易接近一些重要国会议员,能够集中精力于特定的问题并横跨政治和技术两个领域,所以他们能够对重要人士所关注的备选方案产生重大影响。但办事人员发挥作用还受到他们的雇主——议员——为他们所确定范围的约束,不能越界,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影响力打了折扣。

实际上众多参与者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益集团,它和重要国会议员一样,对议程建立和备选方案阐明都有作用。不过利益集团往往是因为维护现有的既得利益或特权,而阻碍一些有损这些利益的创新思想,其消极活动是要多于积极活动的。而对于备选方案,它们一般采取被我称为“搭顺风车”的方法——将自己的备选方案依附在别人可能已经使其地位显著的议程项目上。

㈢溪流理论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一书的精髓便是金登教授针对支配决策的“过程”所提出的“溪流理论”。对于决策方式人们有两种认识,分别是全面理性决策方式和渐进主义的决策方式,但是全面理性决策的模式太过于理想化,无法回答政策制定过程中多角色、多变量时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运行情况。同样,渐进主义的小步伐变动也无法解释议程的突然变化。例如,对水路用户收费这个问题考虑了几十年之后,对这个问题突然的关注就在两年内产生了一个政策项目。另外,对于灾害健康保险的讨论从第一年的33%人数比例猛增到第二年的92%也是令人用渐进主义难以理解。金登教授分析了数据库中所有变化,发现非渐进变化和渐进变化一样多:

所以这就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区别于全面理性决策方式和渐进主义的决策模式,于是便有了生动形象的“溪流理论”——我们设想“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都穿过同一个决策系统,它们主要是相互独立的,而且都按照各自动态特性和规则发展。不过,在有些关键汇合处三条“溪流”会结合在一起,而最大的政策变化就是产生于问题、政策建议和政治的结合。而不同溪流对于政策制定的不同过程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⒈问题溪流对议程建立的作用

问题溪流研究的是问题如何引起人们关注、问题的界定、问题为何消失等。如果某一个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能够与某一个当下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高。当某一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亟待解决,那么一套完整的解决办法就会比其他解决办法更受欢迎,某一备选方案的脱颖而出必将导致其他方案遭到忽略。

⒉政治溪流对议程建立的作用

政治溪流中所包含的成分比较繁多和复杂,比如:

①国民情绪:行政当局会促进一些顺应国民情绪的项目而阻碍那些鱼国民情绪相左的项目引起公众关注。

②有组织的政治力量:有组织的政治力量间的平衡会妨碍变革的产生,因为当下项目的受益者总会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愿变革。

③政府人事变动: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人事变动后新上任的人员往往会使一些其本人优先考虑的新项目进入议程中进而影响议程。

④管理权限的争夺或推诿:有时国会委员和行政机构间会针对管理权限相互争夺,因为某些动议的提出可能会为之带来荣誉或其他利益,于是这种争夺往往会促进新项目提上日程;而一些收益小的或者吃力不讨好的动议则会因为“职责权限不清”的借口而遭到部门间相互推诿,因此没有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⒊政策溪流对备选方案阐明的作用

政策企业家不仅试图软化常常趋向于惯性约束并且会抵制重大变革的政策共同体而且

还试图软化更加广泛的公众,使公众习惯于新的思想并且逐渐接受他们的政策建议。如果没有这样的预备工作,即使在有利时机提出的一个政策建议也可能会没有人理睬。许多好的政

策建议之所以没有人理睬,其原因在于它们在普通公众、专业化的公众或政策共同体尚未来得及准备听之前就出现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有些思想得到了阐明,从软化过程中幸存下来,并且基本上符合专业人员据以评估政策建议的标准。出现了一些比原政策建议更符合目的的组合,所讨论的备选方案目录缩小了,而且一些思想已经成为有待于认真思考的主要候选方案。

综上,我依照金登教授的阐述画出了“溪流理论”的示意图:

四、一些感悟

其实最初从众多推荐书目中做选择时,便听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风格迥异、语言生动,经过一个月的研读发现的确如此。金登教授没有长篇累牍地堆砌着枯燥的定义和概念,而是利用丰富的案例、形象的比喻以及幽默的美式俚语谚语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用一种聊天式的口吻向读者灌输。特别是“溪流理论”的提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小溪的流动性、以及时而交汇时而分离的随机性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政治、政策、问题三个造成最终决策变化的要素的特征,使我对原本三者复杂而抽象的结合方式、时机有了动态的理解,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提到三条“溪流”,脑海中便会形成三个要素相互碰撞交汇最终通过“政策之窗”的画面。以至于吕老师上一节课上讲到金登教授这一理论时,我能够做到比较轻松地理解。

亚马逊(美国)网站上也有许多美国学生对金登教授这本书的评论,其中有一条如是说:“这本书引人入胜,我仅仅花了2天时间便一口气读完。另外,我并不是一个快速阅读者。”可能平日里我们受制于课业压力的繁重,可供自由处理的学习时间并不宽裕,可是这一本书前后读了一个月确实耗费的时间有些漫长。除去学生我可能时间利用不够紧凑的原因,我认为丁煌教授翻译的这一版本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众所周知,外国文献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言语通顺、有一定的文采,而本书的语言确实做到了忠实原文,大部分长句和复合句都是按照原文的语序排列翻译,并没有将内容复杂的复合句进行句式分析、划分句子成分等工作,进而一些修饰作用的短语句子并没有成为中文的定语而是杂乱地分散在译文中,往往一个句子要花很久时间反复品读然后自己再重新划分成分,甚至有时根本通顺,读来确实有些费劲。

另外,正如丁煌教授在译者序中所言:“由于时间仓促,杂事缠身,7~10章及附录由夫人方兴副教授代译”,确实在7~10章的语序和文笔稍稍较之前六章通顺了不少,但是可能由

(P251)于研究深度不及丁煌教授,后三章所出现的逻辑错误也明显增多。例如,第九章《总结》

第四行中“在政治溪流中,共识与其说是通过讨价还价达成,还不如说是通过说服达成的。”而前文(P200)倒数第九行指出“与政策溪流中强调说服相比,政治溪流中的共识是通过讨价还价来控制的”,这两点前后矛盾。另外,同样第九章中(P256)第二段将卡特执政期间国民健康保险计划的支持或反对立场混淆,这也是比较明显的一处疏漏。至于全书中的语病即逻辑颠倒,在此便不一一指出,只是希望第三版出版过程中能够做出修正。不过我的拙见未免太过于吹毛求疵,丁煌教授的翻译总体来说还是很科学、很公正的,没有深厚的政治学研究功底,没有深入了解金登教授作品及研究风格,是不可能为我们带来如此贴近原文的翻译。不过,倘若日后有时间,我还会选择重新阅读一下金登教授的原作,并尝试着做一些翻译工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一开始曾对金登教授阐述“溪流理论”时提出的“政策溪流、政治溪流和问题溪流三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产生过怀疑,认为政策溪流中流淌漂浮的众多政策建议并不可能是政策企业家或学术专家凭空产生的,也必须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基础上,那么怎么能说政策溪流和问题溪流互不影响呢?按照我当初的理解,政策溪流应该是后于问题溪流产生和流淌的,但是这又与许多案例中“政策溪流中的政策建议等候恰当的问题事件出现并附着其上使得自己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以及地位大大提高”相违背,有时问题溪流提出新的问题,政策溪流中立刻会浮起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正证明了我想法的错误。寻找我错误的原因,我在本书开始阶段找到了答案:所谓问题,金登教授将其定义为“状况”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状况”,只有在行政当局将其提上关注的议程或者意图采取某些方法将其解决时才能称之为“问题”。而溪流理论中的“问题溪流”指的便是受到重视或有可能会被解决的状况,而“政策溪流”中引发各种政策建议产生的应该就是一般的“状况”,当“状况”成为“问题”,那么与之匹配的政策建议便会像事先准备好的一样出现并在政策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这样的解释,似乎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但是对金登教授在问题和状况之间做如此鲜明划分的动机不太了解,甚至觉得有一丝诡辩的意味在其中,因为如果不将问题溪流的“问题”和催生众多政策建议的“状况”区分开,那么这些状况的起源(即政策建议的终极来源)必然也会形成一个研究分支,这不应该是本书重点所在,所以金登教授对思想的来源做出的评价是“这不像一条河流,不存在起源”(P92),他认为追溯思想源头结果会导致一个无限回归,是徒劳的。用这么一句评价带过众多遭到忽略的思想始终未免有些敷衍的成分,毕竟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来源于物质,所以这些政策建议肯定不可能凭空产生并且肯定是有一个源头,我们可以不将研究的触角伸向遥远的年代,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去探求与某一政策建议年代接近的起源。这是我读这本书时唯一感到不够过瘾的地方,倘若能有这一方面的研究,相信本书会变的更加丰满和有趣。

以上只是学生一点点肤浅而粗略的想法,或许缺少深思熟虑和语言的组织,还希望老师不要见笑。

文化苦旅书评

《文化苦旅》书评 《文化苦旅》这本,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它承受了太多,它让一颗不堪负重的心灵,只能用沉默的眼泪来回答历史上那些太多的委屈,痛苦与太多的无可奈何。 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对于“废墟文化”的描写。余先生似乎对此情有独钟。他好多次都写到了坟,并在叙述中多次插入对坟的描写。无论什么坟,都标志着一个人的死去,这个人的一生也许凄惨黯淡,也许风流千古为万人景仰,抑或是背负沉重的情愁在这个世上走上这么一遭。即使没有名垂千古,至少也该有“一堆黄土掩风流”吧。或许他认为死亡比活着更美好些吧。有些东西留有回忆就够了,至少蝴蝶来过这世界。他说:“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了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没有周遭的闲言碎语,走向比现实更高的殿堂,继续新的轮回。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在前人的墓碑前伫立上几分钟,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悟一会儿人生之真谛,因为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历史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过去才能上升为寓言。生死间的事,没有人说得清。我唯一知道生的途径是可以改变的。死可以逆

转吗?若有一智者活过百旬,他会做什么?若一个庸人活过百旬,他又会做些什么来?至于一个恶人就更不用说了。 原来散文,真的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余秋雨先生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华彩明丽的辞藻,工整通畅的行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令人动容。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 就我个人来说,那篇《风雨天一阁》:“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么?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就这一句问话,竟然让深夜读书的我感慨到泣不成声。对于一个在22岁就离开了故土的漂泊者来说,我从来没有对历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过多么深厚的兴趣,“书生”这个词实在离我的个人旅程太远。我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一个甚至对历史具有抗拒心理的异乡人的神经,让那种心痛与感触都尖锐到几乎破胸而出,只能用微薄的眼泪来与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心灵共鸣?而《文化苦旅》整本书我仔细读了两遍,仍然不敢动笔写读书笔记,直到再读完了《山居笔记》才终于决定下笔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些文字下面究竟蕴含了一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精选.)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李登昕20172212010 读这本书之前上网查看这本书的书评以及读后感,大部分人都已苦涩,难懂为开头,的确,《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不像市面了流行的一些小说简单易懂,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初次翻开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书中部分内容有点难以理解,但是细细精读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意境,以及作者对社会的那种批判。作者批判宏大理论,批判以方法论为主导的研究,批判科层制的学术体系令研究者异化。他倡导将个人困扰推及公众议题,要求超越琐碎的小情境,扩展历史视野。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个体与历史、社会,从来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个体的体验与学术的思考,应该达成一种融合与互动,而不是割裂,这才是值得过的学术生活。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一种自由转换视角的能力,由此认识整个社会。但他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高度建设性的问题,即人如何参与社会历史进程?更本质地,人如何成为历史的主体?这是社会研究的一条基准线,尽管不需要时时显露,但却是人文想象力的起点,也不仅是社会研究,就像自我科层化不只在学院。本书关于理性和自由那章,尤其是没有理性的合理化,以及吉特林写的后记都值得重读。回到当下,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正在挣脱“研究”甚至是“想象力”的把握,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不仅是“人的迁徙”,

还有观念与认知范式。 米尔斯批判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经验主义,批判了唯方法论的研究,批判了社会学发展的科层化趋势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用主义。米尔斯强调要重视社会结构和历史,以及珍视的价值所面临的威胁,关注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方法以实际为准,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本书开头部分作者提出,大多数人之所以对于生活中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困扰感到焦虑茫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个人生活进程与社会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构性变迁联系起来。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人们分外注重自我意识,然而大众创造历史的进程却远远超出一般个体依据价值判断调试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味在新旧思维方式的断层中进退不前,那么整个社会有可能陷入道德危机。作者认为人们需要一种心智来挽救现状,即: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看清社会现象间的联系乃至全貌。他将这种心智命名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拥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学者通常定位于三类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历史、人与人性。他们具备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根据特征归纳类型、探索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如果个人的困扰无法在其所能获得的机遇范围内找到解决办法,即这方面的社会机遇结构解体,那么个人问题就要上升为一个公众论题,我们就有必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超越个人环境变化从而理解这些变化。 社会力量巨大但本身不受约束,个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异化,笼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 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 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 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 (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 (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 (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 (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 (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 (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 (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条)

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堂教学的参与,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选择和创新思路,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实验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比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选择与创新教学 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由于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初中教学大纲对物理学科教学成绩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支持,确保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一、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新课程标准对加强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以往传统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老师沿袭传统教育思想实施教学,对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究能力不强。老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的定义、公式等,学生机械地记忆与背诵,对学生主体性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以外,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形式的作用得不到合理的发挥,从而造成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与进步。 二、物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实验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自身为中心,容易阻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仅仅是理解表面知识,用公式生硬的套用,无法有效运用物理知识,影响学生的物理素质[2]。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适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课程的设计、课前的准备以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并以此来谋划出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更为轻松。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具有独特的见解,充分了解物理知识。教师在不断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实效。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若凭借理论知识教学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应坚持运用实验教学法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行动手实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将会不断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物理教学若是脱离实验,那么便不是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中对书本中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样学生将会主动配合教师,进而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并解决问题,不断加深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构建创新教学情境,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加深记忆。物理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从而不断加深自身的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教师在讲解压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矿泉水瓶,在瓶子上打三个孔,在注水后让学生观察三个水流的特点,进而导入液体压强是随着实际深度而变化的这个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_文化苦旅读后感大全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_文化苦旅读后感大全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一) 蝴蝶的美丽源自黑暗束缚中无数次的蠕动,挣扎,破茧而出的是令人惊艳的新生命;流星的美丽源自相互间剧烈的碰撞,划过天际的是生命华美的绽放。 辉煌的胜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却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它可能是水滴石穿的执着,可能是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可能在我们勇敢前行的每个脚印里。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而这其中的波折也跟其历史的长度成正比。几经波折,不断改变,改进,创新,变革。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的,而文人们要在这文化的苦旅中前行更是非常的艰难。他们中,有不少人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从此销声匿迹。但也有一些人,凭借着自身的坚忍与顽强成功了,每名佳作都流传千年。正如书中柳侯祠的主人柳宗元。 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易安居士在孤独中化悲痛为力量,与低徊婉转中吟唱出了“绿肥红瘦”的绝妙辞章;东坡居士乐观旷达,屡遭贬谪,以乐观幽默化解人生的痛苦,于旷远中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远离了春花秋月的李煜在东风又起的小楼上吟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歌,万千愁怨在坚强的默然承受中成就了词帝的盛名。他们,有着我们不曾深切体味的孤独和痛苦,然而沉默里的那份坚忍和承受让他们积蓄了生命的力量。最终,生命如烟花般催然绽放!

塞外飞沙,冷风拂面,苏武北海牧羊,饮雪吞毡,在冰天雪地中苦忍19载,一颗赤胆忠心如烈火般未曾冷却。远离故国山河,却不移心中那份守望的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他用一个大丈夫顶天立地的脊梁担当起人间大义,铸就了千古忠魂。是信念,让他坚守;是责任,让他担当。苏武仿若空谷幽兰,志洁行芳,一股幽香永驻人间。每当我们羡慕别人的非凡成就时,是否清楚,在这胜利的背后,有着我们看不到的无法想像的艰辛。成功,不是一日就可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泪水,汗水,甚至是我们鲜红的血液,都是取得辉煌胜利的滋养剂。 其实,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坚持、忍耐中的执着才是决定胜利的地方。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二)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从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他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跟谁喝,喝咖啡的目的,咖啡的生产和销售等等,种种社会存在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阶级的变化而不同。 米尔斯又说,社会学是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尖锐化的产物。他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社会学。我个人的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活动都会因为知识的积累而发展,或者说是复杂化,因为我个人认为,人类本质上的追求还是没有变化。人们在生活变得复杂的同时,自然也会觉察到不同的复杂体之间,或是一个复杂体自身所产生的矛盾。并且又由于人们的智慧在日益的增进,所以就会有人探索和解读这些社会问题,试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而社会学研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就如书中所说孔德创立社会学说根本目的不是填补学科空白,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探寻认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其根本目的。因为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一门科学解释并解决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阶段。 所以说社会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同时,因为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学科也会继续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它当然是会不断的复杂化,矛盾会不断地增加。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百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国的努力下,社会学的“本土化”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学这一学科已在世界各国扎根、成长。 也许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最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但这毕竟离我们的社会太遥远。就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人们的思想逐渐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就像先前所说的,不同的复杂个体之间可能会产生碰撞,需要调节,复杂的个体内部同样也会产生矛盾,需要寻求调节。单从这个方面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就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还要求发展。 当然,在人们的理性思维控制下,社会的发展应该不会最终是不至于因为矛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

文化苦旅英语书评

Cultural Perplexity in Agonized Travel If I owe the crush of Luxun to his scorching words before ,however, it is the inner aspiration to the beauty from my inner heart to the Yuqiuyu this time .Yuqiuyu with his beautiful ink ornament literary this branch, the snow DongMei proud snow, a little red in the us in the mountains Push open the door of the study, epuipped with maps ,packs, a feeling beyond comparison to describe after u step out the zeitlich and return back to the humanistic landscapes. You are gonna have to close ur eyes at length ,returning back to history indifference and rational severe no matter u are in mild spring or bleak autumn, great joy or great indignation. Actually, real hometowns do not exist. so called hometowns is just a place to end our ancestors' longtime drifting journey in their lives. Being a drifting journey, each lingering does not indicate the end of a new start. as Luxun said :there is no road in the world until more people walking, maybe the beauty in the world was discovered by the people. Yu qiuyu with his unique writing glamour attracts people, that's a combination of bitter memories and anxious knowing ,post-relaxation and juvenescence of being old. We cannot use a honor to portray him unique pen rhyme,the icy analysis and the travel's hardship.walking is not a easy job ,whereas writing down what u saw is harder. YuPa prose with his aesthetic yet rational eye to re-examine the history, reviewing humanistic landscapes. it is this drifting and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怎么学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大学物理怎么学 物理学不但紧密联系着现代社会,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发展。下面品才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大学物理怎么学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1. 力学部分:该部分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主线,各部分之间联系密切,强调矢量的概念、微积分方法在力学中的运用。如由牛顿运动定律可推出动量定理、功能原理、角动量定理等,借助于对质点的研究方法可对刚体进行研究,质点、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这部分的难点主要有(1)变力作用下牛顿定律的积分问题,在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正确分离变量、作合适的变量替换等。(2)质点、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在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角动量的矢量性,注意角动量与动量、角动量守恒与动量守恒的区别。 2. 热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阐述热力学系统的热运动规律,微观理论解释热运动的本质,宏观理论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规律,两部分彼此联系、互相补充。这部分的难点主要有(1)速率分布函数的理解,应注意从分子运动的特点和速率分布函数的定义来分析理解。(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及熵的概念的理解,应从系统的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数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热力学过程自动进行的方向性来理解。 1

3. 电磁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场的观点阐述静电场、稳恒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物理本质。这部分的主要难点有(1)任意带电体场强的求解,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带电体电荷元的划分、场强的矢量性、坐标系的合理选取等问题。(2)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布及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合理应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场强、电势分布的特点及场强、电势的叠加原理。(3)由毕奥-萨伐尔定律求某种载流体产生的磁场,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定律的矢量性,与静电场强计算的相同点、不同点。(4)感生电场、位移电流的理解,要注意他们的产生条件、相互关系、存在空间等问题。 4. 波动光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阐述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规律。这部分的主要难点是光栅的衍射规律,应从分析光的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规律入手理解光栅的衍射、缺级、分辨本领等。 5. 近代物理学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描述物体高速运动规律的狭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物体运动规律的量子物理基础。相对论部分的难点是相对论运动学,对这部分的理解应从相对论的时空观出发,正确理解惯性系的等价性,时间、空间的测量以及运动的相对性。量子物理部分的难点是(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统计解释,可结合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与实物粒子的区别、统计概率的概念以及当今量子力学界对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的争论来理解这部分内容。(2)对薛定谔方程的理解,可将量子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

财务资金报销审批单

资金支付审批单 年月日

《月光倾城》女主很个性男主出手那一个阔绰这本是最推荐的哦~~ 2、《何以致拳拳》很YY 3、《当时知道是寻常》与何以是一个作者很不错哦男主很强大 4、《小米》很高干 5、《薄雪草》本人暂时未看朋友很推荐 6、《人生若只初相识》经典的高干文 7、《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蛮不错的 8、《向昨天告别》男主都很强大女主那桃花丫当然是经典 9、《过客,匆匆》很好看 10、《不设防的交织》强力推荐 11、《七年之痒》婚后的 12、《当沧海已成桑田》很不错的高干文 13、《放弃你,下辈子吧》是相亲认识的挺轻松的文 14、《苏圆圆减肥记》轻松搞笑 15、《将就》经典啊啊啊高干文《清夏流年纪事》 《青铭》作者_微若妮卡 当沧海已成桑田(高干文,坚强女主,霸道男主,幸福结局) 《主治医师》作者_棋子和松子(出书版完结)_高干文_TXT 我们不是天使(高干文) 《小米》作者以墨 【高干文】《将就》 高干文《灯红酒绿》V文作者无声悄然 《纸玫瑰》作者:林笛儿完结+番外好看的高干文 16、《二元二次》短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者:柴丝言(腹黑男主高干文) 一直是晴天 孽债__左情右爱全文+番外 怪你过分美丽(晋江好文,已出书) 《棋逢对手》作者拉克西丝VIP完结高干文腹黑男主 言情小说-高干文-高干子弟夺妻大战:真情错爱 扮竹子吃熊猫_派派小说(高干文温馨完结) 《朝露若颜》晋江VIP官榜前十 简单的幸福(晋江v文完结)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完&番外)作者:田反人生若只初相见(完结)梅子黄时雨 温暖的弦 秋色连波 紫藤萝by千与千寻(书版完结) 翻译官

@@左岸纯情,右岸媚色作者:青山妩媚 半是蜜糖半是伤完结作者棋子和松子 君子一诺 【现代言情】落落·清欢by南东北西明春往事 爱情已远,婚姻还在 仰望来年炙烈的阳光by踩着拖鞋的马甲 我们都是好孩子 《不双》作者:皎皎 我只为你坐化菩提 无雨无晴 为何偏偏喜欢你 概念爱情(作者:艾小图) 念念不忘(日光沉寂,豆蔻彼年) by 艾小图 风起青萍-- 小牛顿 何必太多情 君子难逑作者婧暄完结女主非常有个性 良辰讵可待 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我不会忘记 静在不言中 桑之未落 忽而今夏1-2全集 何处飞花《莲叶何甜甜》齐骥 尘世 《藏爱》清影 无处安放的婚姻 想哭的人心已乱 一生有你 #《高干文只盼蓬门筚户》踩着拖鞋的马甲 《我说,你就不能爱我吗》作者李非渔完结+番外 请你听我碎碎念(高干文) 言情小说-高干文-盈盈一水下一次爱情来的时候 一路繁花相送(已完结) 10 下一次爱情来的时候下一次爱情来的时候一路繁花相送(已完结) 凹凸高干文 言情小说-高干文-守候瞬间的永恒 一路繁花相送(已完结) 这么远那么近(青衫落拓)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浅探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浅探 发表时间:2013-03-08T11:07:22.85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1月供稿作者:吴志刚 [导读] 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只有优化教学方法,才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053400)吴志刚 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只有优化教学方法,才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初中物理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导航”工作;再次,做好评价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1 构造有效问题串,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授内容之前,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益。在电学复习课上,我提出这样一个开场白:“同学们,电学内容实际就是三个‘演员’在一个‘舞台’上演出了很多精彩的节目,你知道这三个‘演员’是谁吗?这个‘舞台’又是什么?你知道这些精彩的节目有哪些吗?”这段话讲完后,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入到电学的核心内容上,同学们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一致认为三个“演员”分别是电压、电流、电阻,而一个“舞台”就是电路图。整堂课学生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了。 1.2 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比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时,我先放一段贝克汉姆罚任意球的精彩片段,提问:贝克汉姆为什么会踢出“香蕉球”?当他罚任意球时,为什么令对手措手不及?难道他踢球有什么技巧吗?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讨论,有的男生在模仿他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讨论,同学们终于悟出原来贝克汉姆是运用了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这个物理知识踢出了如此美妙的弧线球。 1.3 寓教于乐,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另外,可利用计算机、投影栽灾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重现实验的基本过程。进而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导航”工作 2.1 组织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定期举行讨论,这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的主题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设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致于讨论时冷场;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切忌将答案事前告诉学生;对某些问题可指定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2 及时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快解答,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面向全体同学解答,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作业要及时批改,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从同学那里吸取学习经验。 2.3 强化实验活动。考虑到本课程实验性强的特点,安排学生实验活动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既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外,也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 运用激励性评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1 口头评价:激励性评价语言促进教学。教师简单的一句带有关怀的问候或者一次贴心的交谈或者几句表示赞赏的表扬将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将使其内心永远充满自信。“你说得真棒!”“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使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整堂课,学生理解了内容,练习了说话,陶冶了情感。教师的鼓励、期望、建议性评语,即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性恪特点用适当的语言来肯定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3.2 书面评价:借笔为媒巧激励。作业本上、考卷上都可留下对学生由潜移默化作用的书面评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一段评语,把它作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你今天的作业写得真好,加油!”“看到你的成绩在一天天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通过写评语,老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老师无话不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合作激励评价: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要求。合作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沟通,促进自身发展。通过小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交流能力。在互评时,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向大家指明活动的真实意图和正确方法。学生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生存能力。 总之,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加上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为我们的物理教学锦上添花。

《文化苦旅》读后感

岁月流逝,文化传承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在生活中,对于我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书了。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先生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书籍是是我们人类用来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近来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本书便是《文化苦旅》,这本书分为三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其中的文章在《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中都可以找到。然而,作者把他们编在一起,却绝非简单的拼凑,从中国到世界再到人生,这是精神上的升华!看这本书,感觉到的完全是一种席卷而来的历史底蕴。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时感到奇怪,“苦”是指什么?后面通过书的内容,我理解了,正是因为文化的诞生和绵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才会被称之为“苦旅”。 这本书,粗看只是描写神州大地上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但当你细细品味,却会发现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当然,这些精神并不见得全是如何的慷慨凛然,如何的使人崇敬,但它们很真实,很贴近生活。如《上海人》中,上海人近乎吝啬的精明;《道士塔》中那愚昧无知、胆怯漠然,却带着一种农民式的憨厚的王圆篆道士的行为------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微薄可怜的钱财,却让他们搬走一箱箱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典籍;《夜航船》中懵懂无知,却又横冲直撞,行使着“权力”的“小将”,他们是文化大革命中一种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精神,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昔日的辉煌造就我们如今的成就,但假若昔日的辉煌被窃取了,那后果将怎么样?因老一代创造的奇迹,才造就我们这一辈的骄傲,才令我们摆脱令人屈辱发指的历史。 我们中国,总是被一句地大物博所概括,谁又能品出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曾经如此的遭受过那么多的掠夺呢?谁又能道清“文化”二字的艰辛呢?历史的灰烬,文化的余烟,袅袅燃起。文化的苦旅,仿似一场文化的盛宴。有的苦后清甜,有的甘苦后微甜,那种味道,却是如此真切的在脑海里回旋。文化,说来容易传承难,文化,在我们漫不经心的岁月里,滑翔流失过,逐步成长过。虽甜犹苦,虽苦不亦犹甜?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如: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1、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们又如何相互关联?该社会的结构和其他社会的类型有何不同?该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特性对于社会结构的延续和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 2、该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在人类整体的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所考察的每个特征都联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特征是如何影响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影响的?而该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其他时期有何不同?创造历史的根本方式有哪些? 3、该社会和该历史时期中哪类人占了上风?哪类人将占上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挑选和组成的,是如何得以解决或受到压迫的,又怎样变得敏锐或变得迟钝的?观察该社会、该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可以揭示出哪种类型的“人性”?所考察的社会中每一个特征有怎样的“人性”涵义? 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人只有把自己放进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才能评价他自己的命运;人只有了解所有和他有关的人的机会,才能认识他自己的机会——这种观点是社会学想象力的首要成果。” 以我的理解,米尔斯认为个人必须了解历史,从而理解社会和处于社会之中的自我,并通过这种了解来决定什么才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解,个人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活。通过这种参与,他就可以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从而解决“坏境中的个人困惑”。按照米尔斯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都必然要去参与,社会也需要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第一次给大家推荐文,准备了几天,写这个也是花了功夫哒,希望大家不要复制黏贴哈,毕竟写这个俺流汗也是流的醉了……只希望大家看文愉快哈,有好的文大家也要交流交流啊…… 《亲爱的弗洛伊德》 小感:超爱的一本书,男主是高智商自闭症患者,女主是精神分裂症律师……听着都要热血沸腾了有木有???文笔相当好,感情描述的很细腻,律师庭审部分写的非常让人震撼。强推星级:5颗星。 拓展: 此作者还写了一本《亲爱的阿基米德》,看到百分之50多左右弃文了,看了上面的那本就看不下去这本了……可能口味不同,感兴趣的亲也可以看看。 《他来了,请闭眼》 小感:因为看了上面那本书之后就开始搜索类似的书,但是找了很多都不是我想要的,不过这一本倒是可以读读,案件推理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一点点感情部分也让人非常激动,男主高智商呆萌,女主坚强算温柔吧…写的很棒。 强推星级:4颗星(这是对比上本书来说的,它本身很棒) 拓展: 1、类似题材的案件推理小说还有《如果蜗牛有爱情》,和上面的那本同作者,还可以,没上面2本那啥,咳咳,就是看完上面2本还想看类似的,没办法没得挑……咳咳,才看的,可以看的进去的那种, 2、此作者写了一部让偶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独家占有》,类似于星际太空类的,感情部分让人激动到落泪暂且不说,番外的船戏也让人相当激动(大家懂得,我就不多说了哈……咳咳)。 3、此作者写的大多是星际科幻文,正常的现实文受到强推还有一本叫《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现代言情文,男主是特种兵退下来做总裁,腹黑强势,女主相比之下就没那么强势啦,不过文不小白,文风略轻松。 拓展怎么都拓展那么多……咳咳 《重生之爷太重口》 小感:其实还好,并不太重口,上面这几本都挺那啥的,再看这本就觉得一般了,我之所以看下去了是因为找不到变态题材的小说看了,恩,就是这样。咳… 《一生一世,美人骨》 小感:非常有文化气息的文,女主和男主在古代是师徒,但是两人在古代没有好结果,后来男主在现代重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却不记得前世,女主重生在普通人家却记得前世,然后二人慢慢的在一起的一个温情的故事,文风很喜欢,安静的文艺的又普及了点文化的……哈哈,总之很不错的文 强推:5颗星 《沥川往事》 小感:类似于《分手合约》的那种感觉,早知道看文我会哭的死去活来我就不看啦!!!喔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