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委党校2012在职研究生考试题

市委党校2012在职研究生考试题

市委党校2012在职研究生考试题
市委党校2012在职研究生考试题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2在职研究生招生试题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目

1、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简答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答: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观点的根本特点。

3、简答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4、简答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秩序的变更,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6、简答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简答经济全球化

答: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8、简答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标志。核心是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基本思路有: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9、简答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0、简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是指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简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

答: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要求。12、简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的要求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3、简答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14、简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5、简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

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辨析或案例题

1、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级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者按作用范围不同,都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两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得多。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A、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B、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B、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B、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和联系

答:生产资料所有制内涵包括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两个方面。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所有制和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A、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B、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A、党的建设的特殊困难和主要矛盾。是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党的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C、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D、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6、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和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7、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追求的远大目标和最终,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现实追求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决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方向,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和前提。(3)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辨析

答: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二是科学技术在和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9、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

答: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防止两极分化。(1)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拉大了差距。(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主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3)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

主义应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1、辨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九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2、辨析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论: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消极后果:(1)价值规律的作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B、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C、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论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论:(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拚死反抗。(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打挑战。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充满矛盾的客观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曲折前进的过程。

3、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做到:(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5、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论: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二,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制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改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加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第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是被10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旗帜。第三,指导思想只能搞一元化,不能搞也没有指导思想的多元化。(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和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现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7、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论:(1)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我党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3)腐败是毒害党群众关系的根源。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8、论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论: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1)促进自我身

心和谐。当前我们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A、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B、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C、合理调控情绪。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第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或多个群体之间通过合作的结果。(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第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第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第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第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第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9、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论: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平等权。B、政治权利自由。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人身自由权。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F、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G、文化教育权。H、特定主体权利。(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和法律。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E、依法纳税。F、其他义务。

第二部分:法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法的特征

答:(1)法以人的行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2)法是一种规范性的文学(3)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实施的。

2、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答:(1)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2)行政机关的决策和决定(3)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4)国家政策(5)国际法

3、简述法律规则的特征

答:第一,法律规则的确定性。第二,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第三,法律规则适用上的优先性。

4、简述法律关系客体及其种类

答: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种类:(1)物(2)人身、人格(3)精神产品(4)行为及结果。

5、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6、简述法律责任的功能

答:(1)惩罚功能(2)救济功能(3)预防功能

7、简述正当法律程序的要素特征

答:(1)角色分化(2)决定者的中立性(3)当事人的平等性(4)当事人充分享有陈述的权利(5)对立意见的交涉

8、简述法律起源的基本规律

答:(1)在调整方式上,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再由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2)在规范形式上,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在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关系上,从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

9、简述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答:(1)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2)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3)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

10、什么是法治

答:(1)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基本方略(2)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3)法治体现了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

11、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答:第一,词议不同。第二,法治与法制概念的文化底蕴不同。第三,法治与法制概念的内涵不同。第四,法治与法制概念的产生和存在的时间和意义不同。第五,法治与法制概念的基础和目标不同。第六,具有的价值观念不同。

12、简述我国立法基本原则

答:(1)法治原则(2)民主化原则(3)科学性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保持法的严肃性、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的立、改、废、清理、汇编相结合的原则。

13、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答: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第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第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第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第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第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14、简述法与国家的关系

答:法和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我们来分析法对国家的依赖,法从属于国家。第一,从法的创立和实施上看它对国家的依赖。第二,从国家性质直接反映法的性质上看法对国家的依赖。第三,从国家职能和任务规定法的作用和任务上看法对国家的依赖。第四,国家的形式对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的特点也有直接影响。其次,我们来分析国家对法的依赖。没有法就没有国家。第一,国家的形式、结构及各种基础制度需要通过法律加以确定。第二,国家职能需要借助法予以实现。第三,法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

15、简述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答:政策有不同于法律规范的特点。第一,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第二,两者实施方式不同。第三,两者调整范围也有区别。第四,法律比较规范化、定型化;党的政策一般比较原则,但执行效应快。党的政策和法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两者是一致的。党的政策和法还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党的政策对法的指导作用。其次,法对党的政策的制约作用。

二、辨析题

1、法具有阶级性,因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政治关系。

答:不对。首先,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不加管束。其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再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法律就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最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由于某些法律的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界限,而是还有某些相同或相似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法具有共同性的特点。

2、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法也不会发生变化。

答:不对。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法总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无视法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的联系,单纯地把法律看成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固然是不对的,但无视法的主观意志性,而把法律与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也同样是错误的。

3、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适用哪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答:不对。行政法规的效力和地位在宪法、法律之下,在地方法规之上。

4、重庆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重庆市地方性法规。

答:对的。地方人民政府也包括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5、“新法”优于“旧法”。

答:对的。如果同一立法机构针对同一问题依照相同的立法程序先后制定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那么后制定的法律效力优于先前制定的法律的效力,即通常所谓的“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6、法律规则即法律条文。

答:不对。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诸要素可能规定在同一个法的条文或同一个法中,也可能规定在不同的条文或不同的法中。但是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要素,都不能算作完整的法律规则。

7、在刑法中,行为人认识错误可构成免责。

答:不对。法律责任的免除,即免责,是指虽然行为者的行为为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出现了法定的事由,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主要有七种免责情形: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补救免责、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自助免责、人道路主义免责。

8、法治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客体是公民和其他组织。

答:不对。法治是依据特定的价值观所构建的普遍认同、遵守的良法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方式。法治的社会含义:(1)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基本方略。(2)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3)法治体现了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

9、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公布法律。

答:不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

10、法律汇编属于立法行为。

答:不对。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按一定顺序、依据一定标准交各项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11、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叫审判解释。

答:不对。审判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我国的审判解释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没有对法律的解释权。

12、马克思在评论普鲁士莱茵省制定的林木盗窃法时指出:“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这句话表明“我”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答:不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按一定的程序制定出来的,并通过一定程序进行修改或废除。法的重要原则就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因此法既规定权利也规定义务,一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三、论述题

1、试述法的本质

论:法的本质不同于法的特征,它并不是从法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中可以直接感知的,它属

于内在的、深层次的因素。要通过对法的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它。(1)法是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不加管束。其次,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再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法律就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最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由于某些法律的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界限,面是带有某些相同或相似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法具有共同性和特点。(2)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对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法总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一方面,我们不能从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来理解法的本质属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法的阶级意志,而仅讲法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3)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各种因素,其范围是很广的,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宗教、习惯等。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可见,政治、哲学、宗教等经济以外的因素同样对法律有影响。

2、试述法律部门划分标准及我国法律体系。

论:法律部门划分标准:(1)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和第一位标准。(2)法律的调整方法,即法律影响社会关系的方式和手段,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次要和第二位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七个主要部门:宪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程序法部门。每个法律部门中又包括若干子部门,有些子部门下面还可进一步划分。

3、论法律程序的功能。

论:法律程序功能是法律程序自身价值的外在表现。(1)权力控制功能。法律程序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克服人的主观任意性,防止个人专断。(2)人权保障功能。从内容上看,人权主要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3)民主实现功能。合理而公正的程序是区别健全的民主制度与偏执的群众专政的发水岭。现代社会的公共决策框架就是通过合理设计的程序规则建构而成的。(4)实体法保障功能。法律程序的实体法保障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程序法保障实体法的实现。程序法保障实体法的发展。

4、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论:法治国家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决定了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性质。(1)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法治国家。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包括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和法律制度的

现代化。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条件,是法制现代化的先导。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会保障和强化法律观念的现代化。(3)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行政执法制度的现代化,首先要求行政执法的法治化,其次要求行政执法的合理化,再次要求行政执法的程序化。司法制度的现代化是法律制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制度现代化是指司法制度的标准和具体制度。司法独立构成了司法制度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

5、试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论:(1)内容特征。法治国家的内容特征指的是依据法治的观念而被奉行的法治原则以及由这些原则所决定的形成为制度的法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主权。第二,保障人权。第三,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性化。第四,控权制度的存在和权力制衡原则被遵守。第五,国家责任的无可逃避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制度的建立。第六,社会自治。(2)法治国家的形式特征。第一,法制的统一性。第二,法律的一般性、普遍性。第三,法律规范的有效性。第四,司法的中立性。第五,法律工作的职业性。(3)法治国家的观念特征。第一,善法与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第二,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同和法律统治观念的养成。第三,权利文化基础的建立。

6、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论: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任务的内容是异常丰富的,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实现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内容包括:依法领导政治,主导国家权力;积极主导立法;努力确保执法;自觉遵守法律。(2)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化。(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法治国家都必须以良好的法律制度作为前提。良好的法律制度,就我国来说,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必备的构成部分。(5)推进司法改革,健全司法体制,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不在于健全司法体制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健全司法体制,是当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当前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6)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如何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一个关键。

7、论执法的特征与原则。

论:执法具有以下特征:(1)执法主体具有专属性。(2)执法依据具有多样性和层级性。(3)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4)执法活动具有意向性。(5)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6)执法活动具有效率性。执法的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效率原则。(4)正当程序原则。

8、论现代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论:司法的基本要求: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正确是司法活动的首要要求。合法是司法活动正确要求的延伸,也是法律适用的本质要求和质的规定性。及时是指司法活动在确保正确、合法的前提下,应提高司法活动的效率,使既有的法律规范迅速发挥应有的效用,及时办案,及时结案。

正确、合法和及时作为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司法活动过程中必须予以同时强调的,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司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司法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1)法治原则。在我国,司法法治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要求。(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凡是我国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承担义务。(3)司法独立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根本法原则,也是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4)司法责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官员在司法活动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时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

9、论法与道德。

论:道德是人们对于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问题上的观念、原则以及根据这些观念、原则而形成的人们相互行为的某种准则、规范。(1)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区别:第一,二者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二,二者规范的内容不同。第三,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第四,二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与道德具有各自的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第一,法律使道德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第二,法律使道德更具有确定性。第三,法律使道德的目标能够得到更好地实现。(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首先,德治对法治文明具有评判作用,体现出它的精神功能。其次,德治通过社会舆论方式维护法治文明,体现出它的精神功能。再次,德治可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话、交流方式实现社会控制,体现它对法治文明的精神功能。

第三部分:民法学

一、基础理论知识

1、民法的基本原则。

答: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答:一是两个以上法律行为的结合。二是两个以上法律事件的结合。三是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的结合。

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答: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宝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为失踪的发事法律制度。宣告失踪的条件:一是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

二是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三是经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判决宣告该自然人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的条件:一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限。二是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三是经人民法院宣告。

4、法人的法律特征。

答:(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3)法人是独立享有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5、意思表示瑕疵。

答:意思表示瑕疵是指意思与表示存在不一致或意思表示不自由。(1)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A、虚伪表示

B、真意保留

C、通谋虚伪表示

D、错误

E、传达错误。(2)意思表示不自由。

A、欺诈

B、胁迫

C、乘人之危

6、代理权的行使及其限制。

答:代理权的行使: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活动。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1)代理人应当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权,不得擅自扩大、变更代理权限。(2)代理人应当亲自实施代理行为,不得任意转委托。(3)代理人应积极行使代理权,尽勤勉和谨慎的义务。(4)代理行为应当合法。代理权行使的限制:是指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不得滥用代理权。代理权滥用有三种情形:一是自己代理;二是双方代理;三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7、无权代理的定义特征。

答: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无权代理的特征:(1)行为人在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的,即表面上符合代理行为的特征。(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3)根据法律规定,无权代理并不是当然无效的行为,而是效力未定的行为。

8、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答:诉讼时效的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他们的区别:(1)发生的事由不同。(2)发生的时间不同。(3)法律效果不同。9、人身权的法律特征。

答:(1)人身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2)人身权是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3)人身权是民事主体必备、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4)人身权具有法定性。(5)人身权是绝对权。(6)人身权是支配权。(7)人身权是专属权。

10、名誉权的特征及内容。

答:名誉权的特征:(1)名誉权的主体是所有民事主体。(2)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利益。(3)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保有和维护自己的社会评价。(4)名誉权不具有财产性,但与财产利益有关。名誉权的内容:(1)名誉保有权(2)名誉维护权(3)名誉利益支配权。

11、身份权

答:身份权是基本和总括性的民事权利,包括亲属法上和亲属法外的各种身份权。前者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监护权,后者包括著作权人的人身权等。

12、物权的法律特征。

答:(1)物权的主体是特定的权利人(2)物权的客体主要是物(3)物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4)特权是排他的权利

13、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答: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不问过错,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及其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侵权行为的特征:(1)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2)侵权行为是一种有过错的行为。(3)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合法的人身、财产权利或者利益的行为。(4)侵权行为是要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形式的侵权责任的行为。

14、民事责任的特征及功能

答:民事责任的特征:(1)民事责任的强制性(2)民事责任的财产性(3)民事责任的补偿性。民事责任的功能:(1)补偿功能(2)惩罚功能(3)预防功能。

15、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答:(1)全部赔偿原则(2)过失相抵原则(3)损益相抵原则(4)权衡利益原则。

二、正确理解和分析的问题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答: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依法享有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特征:一是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普遍生。二是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三是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民事主体间的不可分离性。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特征:一是民事行为能力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二是民事行为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三是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可变性。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2、重大误解

答: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而对与民事行为有关系的情事发生误解,致使该行为结果与自己的内心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重大误解的类型:(1)对行为性

质的误解(2)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3)对标的物的种类、质量、规格、数量的误解。重大误解构成的条件:(1)当事人是对行为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2)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不能是表意人的故意行为所造成的,否则不能构成误解。(3)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4)误解方因此遭到较大损失。

3、显失公平

答:显失公平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实施民事行为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利用自身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明显不对等,使一方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法律特征:(1)这种明显不公平主要发生在民事行为成立之前。(2)一方当事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利用了自身优势或利用诉缺乏经验等。(3)双方当事人利益严重失衡。

4、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答: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其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某些要件,因而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特征:(1)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其效力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既非完全有效,亦非完全无效。(2)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而没有完全发生法律效力。(3)效力选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可发生法律效力,尚无法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的发生加以确定。

5、复代理(转委托)

答:复代理又称再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而将代理权部分或全部转托他人而产生的代理。复代理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复代理是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选任的。第二,复代理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第三,代理人只能在其享有的代理权限范围内,向复代理人转委托其代理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但不得超过其代理权。

6、肖像权

答: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其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特征:(1)肖像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2)肖像权所体现的基本利益是精神利益。(3)肖像权具有明显的财产内容。(4)肖像权是自然人专属享有的权利。(5)肖像权的客体即肖像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和再生性。肖像权的内容:(1)制作专有权(2)肖像拥有权(3)使用专有权(4)利益维护权。侵害肖像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须有制作、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二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三是无阻却违法事由。

7、不当得利

答:不当得利,就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致他人受有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一是须一方受有利益。二是须他方受有损失。三是须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四是须无合法根据。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1)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2)基于给付以外的事实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8、无因管理

答:无因管理作为债的一种发生根据,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成立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管理他人事务;二是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的意思;三是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9、善意取得制度

答: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10、物权请求权。

答:物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发生,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特征:(1)物权请求权是物权法保护物权的特有方法(2)物权请求权与物权不可分离(3)物权请求权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4)物权请求权的效力优先于债权请求权。

11、共同侵权行为

答:共同侵权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共同侵权行为包括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和间接结合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狭义共同侵权行为包括共同过错侵权行为、直接结合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和教唆帮助行为。共同侵权行为的特征:一是主体的复数性。二是主观过错的共同性。三是行为的共同性。四是结果的同一性。共同危险行为构成要件:(1)行为是由数人实施的(2)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危险性(3)加害人在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内,但不能判明(4)部分人(实际致害人)的过失在共同危险行为人中。

12、特殊侵权责任

答:特殊侵权责任是指责任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管理的物件或者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特征:(1)特殊侵权责任是一种特定的主体、特定活动、特定物件致人损害的行为。(2)特殊侵权责任不以责任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3)特殊侵权责任的加害人与责任人不一致。(4)举证责任的特殊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的问题

1、民法的性质

答:民法的性质是指民法的基本属性和民法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性质:(1)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2)民法是权利法。(3)民法是私法。(4)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5)民法为实体法。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答: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也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所必不可不的

因素。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或当事人,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特征

答: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是为了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2)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4、表见代理

答: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因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行为人具有相应的代理权而与行为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承担行为人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代理。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1)须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须存在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表面现象。(3)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4)行为人与第三人实施的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5)被代理人有过失。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1)发生有权代理的后果(2)第三人有权撤销该行为(3)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4)无权代理人对被代理人的费用返还请求权。

5、试论一般人格权

论:一般人格权是相对于具体人格权而言。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以概括体现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平等、人格尊严的一般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总括性权利,是对具体人格权的抽象和高度概括,产生和决定各种具体的人格权。法律特征:(1)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2)权利客体具有高度概括性。(3)权利内容有广泛性。(4)一般人格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的内容:(1)人格独立(2)人格自由(3)人格平等(4)人格尊严。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功能:(1)解释功能(2)创造功能(3)补充功能。

6、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论: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利。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成立要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2)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3)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4)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5)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7、物权与债权的区别联系

答:债权与物权是相互对应的两大财产权,物权的内容是对物的直接管领和支配,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的归属和支配关系。而债权的内容是请求权和受领权,反映的

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的交易和移转关系。物权与债权的联系可以概括为:物权是财产流转的前提和结果,债权是财产流转的法律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权与债权关系的相对化。(2)债权法对物权关系的类推适用。(3)物权与债权具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表现为二者的互用、互换、互动。区分:(1)从权利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上看,物权是静态财产权,债权是动态财产权。(2)从权利的发生上看,物权只能依合法行为发生,且采取物权法定原则,而债权的发生上,既有法定之债,也有约定之债,且多为约定之债。(3)从主体权利效力的范围上看,物权为对世权,债权为对人权。(4)从权利的作用和实现方式上说,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5)从权利的效力上说,物权具有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并有物上请求权,而债权既无排他性,也无优先性和追及性,对债权的保护也只能适用债的保护方式。

8、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答:(1)平等保护原则。A、法律地位平等B、适用规则上的平等性C、保护的平等性。(2)物权法定原则。A、物权种类法定B、物权内容法定(3)公示公信原则。

9、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答: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是指免除或减轻责任的条件,又称免责条件或免责事由。可分为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两大类。正当理由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损害他人的行为,但该行为是合法的、正当的,因而行为人可以免除侵权责任。正当理由包括依法执行职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外来原因是从因果关系上进行的抗辩,是指行为人之外的原因而造成损害,行为人据此可以免除或减轻侵权责任,即行为人否认损害是其行为造成的。外来原因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故、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2章

思 考 题 2.1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 答: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弹簧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按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所作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那么该物体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2.2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 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 答: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0cos()x A t ω?=+,速度为0sin()v A t ωω?=-+,加速 度的为)cos(02?ωω+-=t A a ,振动周期2T =2 2 1kA E = 。所以,弹簧振子的振幅A 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为原来的2倍。 2.3 下列运动是否为简谐振动? (1)小球在地面上作完全弹性的上下跳动; (2)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作小幅度的摆动; (3)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作往复运动; (4)小磁针在地磁的南北方向附近摆动。 答:(2)、(4)为简谐振动,(1)、(3)、不是简谐振动。 2.4 三只相同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都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 的物体,它们放置情况不同,其中一个平放,一个斜放,另一个竖直放。如果它们振动起来,则三者是否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是否相同? 答:三者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也相同。 2.5 当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谐振子的什么量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答: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2.6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总能量为E 1。如果我们将弹簧振子的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2倍,而将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则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发生变化? 答:弹簧振子2 12 E kA = ,所以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

实验室安全考试题与答案

实验室安全考试试题与答案 1、[判断题] 火灾对实验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最为直接。应加强对火灾三要素(易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的控制。(分值1.0) 答案:正确 2、[判断题] 电动工具的电源引线必须保证接地可靠。(分值1.0) 答案:正确 3、[判断题] 打开含有高压变压器或电容器的电子仪器的盖子是危险的。(分值1.0) 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布线时,强、弱电可以合用同一电缆管线。(分值1.0) 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声级计可放置在高温、潮湿、有污染的地方。(分值1.0) 答案:错误 6、[判断题] 冲压小工件时,可以用手送而不使用专用工具。(分值1.0) 答案:错误 7、[判断题] 机床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或系统报警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指导老师,待正常后方可继续操作。(分值1.0) 答案:正确 8、[判断题] 焊接时,必须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防护眼镜等。(分值1.0) 答案:正确 9、[判断题] 锻造实习中,不得随意拨动锻压设备的开关和操纵手柄等。(分值1.0) 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加工工件时,可在加工过程中随时测量工件尺寸。(分值1.0) 答案:错误 11、[判断题] 四柱液压机外露滑动表面要保持清洁,工作前检查机油是否符合要求。(分值1.0) 答案:正确 12、[判断题] 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静电感应突出;三是尖端放电现象严重。(分值1.0) 答案:正确 13、[判断题]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分值1.0) 答案:正确 14、[判断题] 电离辐射(放射性)的警告标识是: (分值1.0) 答案:正确 15、[判断题] 电离辐射的标识是: (分值1.0) 答案:正确 16、[判断题] 剧毒品的标识是: (分值1.0) 答案:正确 17、[判断题] 工程上所说的压力实际上是压强。(分值1.0) 答案:正确 18、[判断题]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中部。(分值1.0) 答案:错误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4)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5)“机构带病运转”,“使用安全装置失灵”,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因素)。(6)生产经营单位的厂规厂纪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7)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0%)时,就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停止甚至死亡。(8)检修设备时,应该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安全标志牌,以提醒人们注意。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正确的括号内打

“√”,在错误的括号内打“×”)(对)1、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消除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或设备、财产损失的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资产安全。(对)2、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对)3、“三不伤害”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错)4、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检修。(对)5、根据分析,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两方面。(错)6、生产经营单位里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物的因素”(对)7、在生产过程中,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系围巾以及留长发辫而又不将其放入工作帽内的行为属于违章行为。(错)8、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安全防护装置对操作带来不方便,可以不用或者拆除。(对)9、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生产现场和设备上要做到:“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特危必有联锁”(错)10、两人或两人以上在一处工作时,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可以了,其他人的事不要去管。(错)11、根据国家规定,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其中黄色引人注目,主要用于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标志。(对)13、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上者为高压电,对地电压在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3.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4.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6.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中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7.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9.人生意义:人生主体对自己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 10.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通俗的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 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1.人生理想:人的一生中所希 望达到的成就。 12.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 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 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 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 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14.教育价值:人生价值的一种 表现形式,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宣传 和传媒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 满足社会和个人提高科学文化和思 想道德素质需要的事实及对这一事 实的评价。 15.道德修养:指一个人通过在 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 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 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 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 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 行地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 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 境界。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1.崇高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体现在 两个方面:继承、发展人类文化成果 和培养新人才。2.奉献性。教师职业 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 献、自我牺牲的职业。3.示范性。知 识传授的示范和品德培养的示范。4. 主导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能力, 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 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 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 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 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 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 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 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 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 师劳动的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 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 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 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 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 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对有 些教育的对象,需要反复进行,耐 心细致,长期坚持。同时,教师劳 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 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 上。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 的复杂性。 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 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 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 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 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 “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 “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 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 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 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 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 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 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 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 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 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 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 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 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 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 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 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 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 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 性特征?(含义、原因、评价) 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 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 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

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库(全)

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题库 知识点:用电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国际规定,电压在( )伏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危险。 A 36伏 B 65伏 C 25伏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知识点:用电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的是()。 A 零线 B 火线 C 地线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知识点:消防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发生电气火灾后,首先应该采取的第一条措施是()。 A 打电话报警 B 切断电源 C 扑灭明火 D 保护现场,分析火因,以便采取措施,杜绝隐患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知识点:消防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知识点:化学危险品 题型:单选题 题干:做加热易燃液体实验时,应该()。 A 用电炉加热,要有人看管 B 用电热套加热,可不用人看管 C 用水浴加热,要有人看管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知识点:实验室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 A 集中挂在醒目的地方 B 存放在档案柜中 C 由相关人员集中保管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知识点:实验室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级管理。 A 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 B 校、(院)系两级管理 C 院(系)、实验室两级管理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知识点:实验室安全 题型:单选题 题干: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方针。 A 安全第一,实验第二 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 安全为了实验,实验必须安全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知识点:化学危险品 题型:单选题 题干: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最常见的途径是()。 A 呼吸道 B 皮肤 C 眼睛 D 消化道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知识点:化学危险品 题型:单选题 题干:倾倒液体试剂时,瓶上标签应朝()。 A 上方 B 下方 C 左方 D 右方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知识点:化学危险品 题型:单选题 题干:当不慎把少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公需科目考试题目及答案

2015公需科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考试试卷 说明: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是导致网民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2.当在网络空间中围绕某一业务在某些用户群在一些网络地址大家互相信任时,大家可以交换信息,进行互操作。 正确 错误 3.做好应用系统在网上业务系统的建设,要有安全服务的支撑。 正确 错误 4.中国互联网协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自律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正确 错误 5.“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 正确 错误 6.在产业技术实力方面,我们要避开跟随,创立自己的独特的体系,这样才可能摆脱他国的控制。 正确 错误 7.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程度非常低,很多重要信息系统还是由外国厂家提供,网络防护十分薄弱。 正确 错误 8.在法治社会,法律是控制社会消极行为和不良现象最根本、最有效的一个武器。

正确 错误 9.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体现了我们党对网络安全强有力的领导和更加高度的关注。 正确 错误 10.网络安全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根据互联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原则. 正确 错误 11.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相辅相成,离开了安全的堤坝,网络不可能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正确 错误 12.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程度非常低,很多重要信息系统还是由外国厂家提供,网络防护十分薄弱。 正确 错误 13.所谓深度防御,就是从人的管理上进行防御。 正确 错误 14.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思维的空间维度,带来了社会领域的全新变革和变化。 正确 错误 15.自媒体是一个大数据时代。 正确 错误

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114道题,每题1分,共11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救钾、钠、镁等金属着火。 B.泡沫灭火器可以用来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柴等引起的火灾。 C.1211灭火器不能用来扑救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引起的火灾。 2、如果家中发生燃气泄漏应() A.立即关闭角阀、开窗、开门通风。B.迅速关掉室内的电灯、电视等电器。 C用明火寻找燃气泄漏处。 3、火灾报警电话是() A.120 B.119 C.122 4、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方法() A.高挂低用 B.低挂高用 C.将绳打结使用 5、国家规定的安全色为() A.红、黄、蓝、绿 B.黄、红、绿、白 C.蓝、红、黄、白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 B.有毒气体 C.有毒液体 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缴纳()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社会保险 8、“一班三检”是指() A.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 B.每天进行三次安全检查。 C.在早、中、晚进行巡回检查 9、民用照明电路电压为() A.直流电压220V B.交流电压380V C.交流电压220V 10、下列高层楼房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A.迅速躲进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卫生间、储藏室等面积小的开阁内 B.迅速躲进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墙根、墙角等处。 C.迅速乘电梯逃生。 11、在()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A.3 B.2 C.3.5 12、气瓶必须有明显的颜色标志和钢印,氧气瓶的颜色标志为() A.天蓝色 B.深绿色 C.黄色 13、如果有人处于高压电线意外落地的危险区内,()脱离危险区的方法容易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A.单足跳 B.并拢双足跳 C.快步跑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如果没有灭火器,可以用水灭火。 B.设暗线,应加绝缘套管 C.保险丝可以用铜丝代替,但不能用铁丝代替

师德复习思考题

师德复习思考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9) 答:1.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 2.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质,然后通过 自己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即为师之德。 二、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30—33) 答:1.目的的双重性; 2.对象的特殊性; 3.手段的示范性; 4. 过程的复杂性; 5.内容的丰富性; 6.效果的滞后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34—36) 答: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 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 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39 —41) 答:1.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 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 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 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五、高校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146—148) 答:1.论文及著作在撰写、发表或出版中的不端行为; 2.学术资源在分配中的不端行为; 3.学术成果在申报、鉴定、评奖过程中的不端行为; 4.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不端行为; 5.学术批评和学术惩罚中的不端行为。 六、高校学术不端的社会调控措施(153—155) 答:1.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2.加强道德自律; 3.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4.强化对学术活动的监督约束; 5.严厉惩戒处罚措施。 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90—193) 答:1.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他律阶段,特点:受道德义务感支配具有被动性; 2.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形成自觉意识阶段,特点:受道德良心所支配具有脆弱性; 3.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确立阶段,特点:受坚定的道德信念所支配具有恒常性; 4.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自由境界”的获得阶段,特点:受道德习惯支配具有自由性。 八、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222—225) 答:1.慎独修身、保持操守; 2.内省自讼、改之为贵; 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4.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5.勇于实践,不断磨炼。 九、我国高校教师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

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化学事故发生后,采样检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就可以结束,检测结果不必连续报告。() 2、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流。() 3、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必须要有生物安全柜。 () 4、凡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导体,均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 5、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 6、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7、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病原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 () 8、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 9、化学事故发生后,采样检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就可以结束,检测结果不必连续报告。 () 10、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一安排。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主要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A、微生物的致病 性B、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C、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措 施D、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2、以下药品需在储存在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裹、且置于低温阴凉处的是: A、卤化银 B、浓硝酸 C、过氧化氢 D、催化剂

()3、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强氧化剂,在适当条件下可放出氧发生爆炸,在使用这类强氧化性化学试剂时,应注意: A、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 B、通风要良好 C、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D、在通风橱内操作()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5、下面物质彼此混合时特别容易引起火灾的是: A、活性炭与硝酸铵 B、硝酸、硫酸和盐酸 C、抹布与浓硫酸 D、可燃性物质(木材、织物等)与浓硫酸 E、金属钾、钠和煤油 F、液氧与有机物 G、磷化氢、硅化氢、烷基金属及白磷等物质与空气接触 ()6、除了高温以外,下列物质会灼伤皮肤的是: A、液氮B、稀草酸C、强碱D、强氧化剂E、溴F、KBr、NaBr溶液G、冰醋酸()7、使用碱金属引起燃烧应:A、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使用水灭火 C、火势较小或在容器中燃烧时,马上用干砂子或石棉布盖熄 D、火势较大时,马上移去临近可燃物,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8、以下哪些属于感染性废物? A、病人血液 B、病原体的培养基 C、实验动物尸 体D、废弃的疫苗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根据生物安全柜的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将生物安全柜分为 A、I 级 B、I 级、II级 C、I 级、II 级、III级 D、I 级、II级、III级、IV级()2、按毒性从大到小将以下药品排序正确的是: A、甲醛、苯、苯乙烯、丙酮 B、苯、甲醛、甲苯、丙酮 C、甲苯、甲醛、苯、丙酮 ()3、下列物质不属于剧毒物的是: A、碘甲烷、丙腈 B、氯乙酸、丙烯醛 C、五氯苯酚、铊 D、硫酸钡 ()4、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年。 A、1 B、2 C、3 D、4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天。 A、1 B、2 C、3 D、4

员工安全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员工安全培训考核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岗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行人在横过道路时,应注意观察道路上通行的车辆。您认为在横过道路时,错误的行为是()。 A、既不左看,也不右看 B、左看、右看、再左看 C、左右观察,确定安全 D、一站、二看、三通过 2.驾驶电瓶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该在道路的()通行。 A、右侧 B、左侧 C、中间 D、任意位置 3.机器防护罩的主要作用是()。 A、使机器较为美观 B、防止发生操作事故 C、防止机器受到损坏 D、防止尘土进入机器内部 4.安全防护装置如发现损坏,应()。 A、将它拆除B、立即通知相关人员维修C、不予理会 5.工人操作机械设备时,穿紧身适合工作服的目的是防止()。 A、着凉 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C、被机器弄污 6. 操作转动的机器设备时,不应佩戴()。 A、戒指 B、手套 C、手表 7.工作点离地高度超过(),必须使用安全带或者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A、2m B、3m C、4m D、5m 8. 高空作业安全带的使用方法是()。 A、低挂高用 B、平挂平用 C、高挂低用 9.我国规定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 A、禁止、指令、警告、提示 B、提示、指令、警告、禁止 C、禁止、警告、指令、提示 D、禁止、指令、提示、警告 10. 叉车如遇意外(倾倒、侧翻)该如何做?() A.身体紧伏到方向盘上并抓紧方向盘B.跳车C.随机应变11.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 A.有电B.无电C.可能有电D.可能无电 12.我国的安全电压五个额定等级为()。 A. 48V、36V、24V、12V、6V B.42V、36V、24V、12V、4V C. 48V、36V、24V、12V、4V D.42V、36V、24V、12V、6V 13. 抢救触电者时,不可直接用()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作为工具挑开电线,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A.竹竿 B.手 C.木棒 D.塑料棒 14. 以下哪些不属于中暑后的正确处理方法。()A,迅速将中暑者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B,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C,人工呼吸D,给患者喝含食盐的饮料或凉开水,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15.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 ①拉销②喷嘴对火根③压即喷④水带滚拉直⑤接阀和枪⑥按下手报⑦开阀 A.灭火器①②③消防栓④⑤⑥⑦ B.灭火器②③消防栓④⑤⑥⑦ C.灭火器①②③消防栓④⑤⑥ D.灭火器③消防栓⑤ 16. 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A.110 B.120 C.122 D.119 17.发生电气火灾,首先应该采取的第一条措施是() A、切断电源 B、打电话报警 C、扑灭明火 D、求援员 18.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处于()区域时表示可以正常使用。 A、黄色 B、绿色 C、红色 19.使用干粉灭火器时,人应该站在()。 A.上风口 B.下风口 C.任意位置 20.使用灭火器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21.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22.火灾初期阶段是扑救火灾()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较不利 23.在火灾初发阶段,应采取()方法撤离。 A.乘坐电梯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从安全通道撤离 C.跳楼逃生 D.跑到楼顶呼救 24.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 跳楼或惊吓致死 25.新员工操作设备前应()。 A.进行培训与指导 B.让其独立操作 C.配备工具 26.操纵有旋转部件的设备,不准戴手套是因为()。 A.容易损坏 B.容易连手套带手一起被卷入,造成伤害 C.手部出汗 27.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异常,应该()。 A.停机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B.关机走人 C.不管继续使用 D.停机自行维修 28.下面哪项不是灭火的基本方法()。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通风法 29.使用叉车时,如货物挡住驾驶员视线时,应()。 A.倒车行驶 B.正常行驶 C.不能行驶 D.快速行驶 30.当被烫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A.冷水冲洗15-30min B.用嘴吹烫伤部位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选错都不得分) 1.机械设备运转时不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天水市药品检验所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实验中溅入口中已下咽的强碱,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 b ) A 氢氧化铝膏,鸡蛋白 B 乙酸果汁,鸡蛋白 C 硫酸铜溶液(30g溶于一 杯水中)催吐 2. 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等应该堆放在: ( c ) A 烘箱、箱式电阻炉等附近 B 冰箱、冰柜等附近 C 单独通风的实验室内 3. 皮肤上溅有腐蚀性液体时应( b )。 A 用干布抹去 B 用大量清水冲洗 C 用绷带包扎患处,请医生治疗 4. 下列实验室操作及安全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b ) A 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将鼻子和容器保持20公分以上的距离,并且不可用手 挥引其气体 B 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 C 温度计破碎流出的汞,宜撒上盐酸使反应为氯化汞后在弃之 D 实验后所取用剩余的药品应小心倒回原容器,以免浪费 5. 如果有化学品进入眼睛,应立即( b ) A 滴氯霉素眼药水 B 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 C 用干净手帕擦拭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0分) 1. 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应该注意以下哪几点(abcd) A 避免明火加热 B 加热时使用水浴或油浴 C 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D 不可猛烈撞击 2. 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abcd ) A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B 在通风橱中操作 C 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D 了解试剂的毒性 3. 气体熏蒸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熏蒸剂挥发变为蒸汽,对房间和仪器设备消毒。 当选择甲醛为熏蒸剂时,可采用(ad )使其挥发 A 取甲醛用量的1/2高锰酸钾,与其混合置于敞口玻璃容器中 B 甲醛溶液置于敞口玻璃容器中 C 容器中甲醛溶液置于敞口玻璃,用电炉加热 D 容器中,用水浴加热 4. 以下哪几项是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 (abcd ) A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B 安全行为 C 不良的工作环境 D 劳动组织管 理的缺陷 5. 感染性材料洒溢处理的一般原则 (abcd) A 戴手套和防护服 B 用布活纸巾覆盖 C 消毒,由外向中心,适当时 间后处理 D 污染材料放置在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并通知有关部门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做实验时要爱护实验设备,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对) 2. 安全事故处理应本着先人后物的原则,果断地、坚决地快速处置。(对)

2017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整理

2017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1 . 保密法属于那门法律的下位法: A. 宪法 B. 行政法 C. 经济法 D. 刑法 正确答案: A B 2 . 定密权属于何种权力: A. 公权力 B. 国家权力 C. 行政权力 D. 私权力 正确答案: A B C 3 . 我国保密法隶属于那种法系: A. 英美法 B. 大陆法 C. 成文法 D. 判例法 正确答案: B C 4 . 美国的保密法律法规有那几部分构成: A. 法律 B. 总统行政命令 C. 法规 D. 习惯 正确答案: A B 5 . 保密法与几个部门法有联系: A. 行政 B. 刑法 C. 民法 D. 社会法 正确答案: A B C 6 . 涉密工程这一概念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7 . 涉密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对 8 . 国家秘密的基本保密期限是,绝密级国家秘密不超过25年,机密级国家秘密不超过15年,秘密级国家秘密不超过10年。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9 . 涉密人员的权益就是所谓的合法权益,就是法律确认的并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一定的权利和利益。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对 10 . 保密工作中的定密权可以委托给企事业单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11 . 鉴于保密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不同,我国把两法分列入不同的法律部门。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12 . 保密审查的原则是领导负责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13 . 涉密人员在非涉密区域和时间内,可以自由通行国内外。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14 . 中国中央办公厅规定,中央电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和公开”五大类型。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对 15 . 所有超过解密期限的保密内容,都可以自动公开。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1 . 秘密包含、、、四种类型。 正确答案: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2 . 在国家秘密具备、、三个要素。 正确答案:实质要素程序要素时空要素 3 . 商业秘密具备、、、四种特征。 正确答案:秘密性价值性保护性实用性 4 . 保密管理具有、、、、五个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全程化最小化精准化自主化法制化 1 .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由一名领导人亲自负责文件的保密。 正确答案:对 2 .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不行,非十分不可”。 正确答案:错 3 . 1988年通过并于1989年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我国保密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正确答案:对 4 . 党的保密委员会最早成立于1949年。 正确答案:错

车间级安全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在装卸易燃易爆品操作中,不能使用( )工具。 A.铁制 B.木制 C.铜制 2、、危险化学品()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A.生产企业 B.经营企业 C.运输企业 D.使用单位 3、.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法实施()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许可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A.监督控制 B.检验 C.监督管理 D.审查 4、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用后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而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A.误售 B.乱放 C.滥用 D.误食 5、危险化学品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而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操作人员 B.单位领导 C.主要领导 D. 主管人员 6、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A.保护 B.事故 C. 肇事 D.赔偿 7、身体被化学品污染后,应()。 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 B.立即用布抹干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D用碱清洁,再用水冲洗 8、化学品进入眼睛后应立刻(),并尽可能请医生诊治。 A.滴氯霉素眼药水 B.用干净手帕擦试 C.用大量清水洗眼D用纱布包扎 9、甲醇的危害性是指()。 A.易燃、有毒性 B.助燃性 C.刺激性D腐蚀性 10、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的主要措施()。 A.治疗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设备控制/设备防护;B.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C.急救措施、防火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设备控制/设备防护;D.治疗措施、防火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11、在《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758-1000)中,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类别,用()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 A.危险、警告、注意B.警告、心必、禁止 C.红色、黄色、蓝色D.红色、黄色、白色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完整版)2019公需科目考试题.doc

2019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题1 说明:所有判断题未标注是正确,后面有X的是错误。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依靠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2.《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这样智慧养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2013年8月,在中国开展首届“京台智慧养老论坛”,在2013年10月,成立“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X 4.智慧养老若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将风险和预警服务结合起来。 5.在社会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为智慧养老服务买单。 6.大数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业态,在扶助商业的决策、降低运营成本、精准市场的营销方面都能够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7.只要有利于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都可以去探索、去试点。 8.大数据要跟“互联网+医疗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家明确的支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所以在新的医改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跟大数据的结合将会取得更重要的发展。 9.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有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麦特卡尔夫定律。 10.当今网信事业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网信事业和大数据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11.《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中提出了:数据、技术、研究、政策上的开放和投入四个方向。 12.2015年9月,德国通过“自动与互联汽车”国家战略。 13.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隐私保护规则。 14.在中国,人工智能已被纳入国家科研计划。 15.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有权责一致、目的明确、选择同意、最多够用等原则。X 16.中国在AI系统创业公司数量远远超过了美国。X 17.超强人工智能是能够达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程序。X 18.公立医院改革中心问题是坚持公益性。 19.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及时宣传人工智能新进展、新成效,让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性。 20.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潜在金融风险挑战,加强“防”、“化”、“服”,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X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智慧社区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A )个二级指标、87个三级指标。 A.23 B.20 C.18 D.26 22.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分为培育期、成长期、( A)。

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救钾、钠、镁等金属着火。 B.泡沫灭火器可以用来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柴等引起的火灾。 C.1211灭火器不能用来扑救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引起的火灾。2、如果家中发生燃气泄漏应() A.立即关闭角阀、开窗、开门通风。B.迅速关掉室内的电灯、电视等电器。 C用明火寻找燃气泄漏处。 3、火灾报警电话是() A.120 B.119 C.122 4、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方法() A.高挂低用 B.低挂高用 C.将绳打结使用 5、国家规定的安全色为() A.红、黄、蓝、绿 B.黄、红、绿、白 C.蓝、红、黄、白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 B.有毒气体 C.有毒液体 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缴纳()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社会保险 8、“一班三检”是指() A.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 B.每天进行三次安全检查。 C.在早、中、晚进行巡回检查 9、民用照明电路电压为() A.直流电压220V B.交流电压380V C.交流电压220V 10、下列高层楼房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A.迅速躲进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卫生间、储藏室等面积小的开阁内 B.迅速躲进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墙根、墙角等处。 C.迅速乘电梯逃生。 11、在()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A.3 B.2 C.3.5 12、气瓶必须有明显的颜色标志和钢印,氧气瓶的颜色标志为() A.天蓝色 B.深绿色 C.黄色 13、如果有人处于高压电线意外落地的危险区内,()脱离危险区的方法容易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A.单足跳 B.并拢双足跳 C.快步跑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如果没有灭火器,可以用水灭火。 B.设暗线,应加绝缘套管 C.保险丝可以用铜丝代替,但不能用铁丝代替 15、反“三违”是指禁止() A.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作业、违反企业制度、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企业纪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