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铸造工艺中的美术绘画性表现研究

铸造工艺中的美术绘画性表现研究

1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发展演变

我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发展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我国目前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甘肃马家窑,是一把距今有4000历史的由锡青铜铸造的铜刀。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底下和金属资源的匮乏,在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经历了分铸法—失蜡法—叠铸法的发展历程。

1.1分铸法

分铸法主要应用于商周时期,在铸造过程中将器件与附件分开铸造,再经过衔接完成,从而铸造出复杂多变的造型。据从已经出土的上周时期青铜器考察,这一时期时期的青铜器大多使用陶范铸造,利用铸接工艺和分范合铸等技法,来铸造出比较复杂的形状。

1.2失蜡法

从春秋后期,青铜器铸造工艺有了全新的发展,铸造工艺也开始出现在文献记载中: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一时期,工匠发明了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突破了先秦单一的范铸技术,集“浑铸、分铸、蜡铸、软焊、硬焊、锻造等多种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开始使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出现了两级分化:用于祭祀的器物趋于繁复富丽,用于生活的器物则比较朴素实用。

1.3叠铸法

及至秦汉,大一统社会使得经济发展高度繁荣,叠铸法和鎏金技术的出现使铸造工艺趋于成熟。叠铸即将多个铸形叠合成型,用一个浇口浇注,一次性可以得到多个形状相同的铸件的铸造工艺,如钱币的大批量生产就是利用了这种铸造工艺。鎏金技术的应用则是为了加强青铜器物的观赏性,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抹在青铜器的表面,利用水银易挥发的特点,将金附着在铜器表面,增加青铜器具的颜色画面感。随着汉代铸铁技术的广泛应用,比青铜更易铸造的铁器和陶器开始逐步取代了青铜器。

2铸造工艺表现出的绘画内涵

2.1工艺造型的可能

铸造技术中讲究三要素的平衡:铸造速度、铸造温度、冷却速度,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受制于其他两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会限制一件精美青铜器的产生。由于青铜器铸造原料的限制,其成品不如金、银制品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从铸造技术来看,由于铸造温度的限制,工匠在铸造青铜器时,多利用模具来确定成品的最后造型,因此为了表现繁复多变的青铜器造型,也多应用分铸法、鎏金法来加强其造型感和线条感。从已出土的青铜器物考察得知,铸造技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的造型从单一发展到多变,如商朝的青铜器基本没有装饰物,造型大多是长条状的鼎或者器具;发展到秦汉,综合运用多种铸造方法,加入艺术绘画手法,来加强对铸造工艺的审美造型。

2.2绘画性具体表现

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绘画性表现是工匠(创作主体)充分考虑材质性能,以铜锡合金为原材料,以综合性铸造工艺为手段,利用美术绘画艺术为参考创造出来的具有造型美感的艺术形式。从美术学的范畴来讲,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也属于绘画艺术的一种,但从铸造学来看,青铜器的造型要严格遵循铸造技术的发展和自身材质的局限。受铜锡合金熔点的影响,青铜器造型要在其浇注模具之后尚未完全冷却之前进行造型上的修改,比如说线条的曲直、弧度的大小等等,甚至可以用分铸法为“笔触”在已有的青铜器上添加新的几笔,用绘画的理念呈现出崭新的造型。美术的绘画性表现在视觉审美上成为处理青铜器造型的必要性,也成为了青铜器造型艺术性的重要特征。

3青铜铸造工艺表现的绘画审美

3.1形式各异的纹样

为提高青铜器的观赏价值,古代青铜器在铸造过程中都会在器物表面雕刻花纹。早期商周时代主要是窃曲纹,多用于祭祀用品,体现端庄肃穆;饕餮纹、蛇纹的应用则主要表现绘画艺术的对称美,这种纹样基本是以轴对称为中心,图案左右上下一致;有些青铜器上的纹样还应用到了美术绘画中的立体感,雕刻凹凸的纹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图案栩栩如生。青铜器上的花纹都体现了铸造工艺的美术绘画功能,利用线条的对称美、立体美来增强青铜器在平面上的观赏性。

3.2端庄富丽的色彩

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一个典型绘画特点体现在它的色彩上。由于文物出土受氧化的因素,大部分青铜器都呈青灰色,故命名为“青铜器”,但青铜器最初的颜色是金黄色,接近于18K金的颜色。

虽然现代人以颜色将青铜器命名为“青铜”,但在古代青铜器被称为“吉金”,金色在古代象征着地位和权力,无论是祭祀、日常还是装饰,只有权贵之人方能使用。随着铸造工艺中镶嵌技术的发展,古人用宝石、翡翠等进行色彩装饰。虽然在表达效果上,青铜器的颜色与绘画中的色彩有很大差别,但由于青铜器材质本身不易染色,只能用镶嵌来增加青铜器的色彩感,丰富青铜铸造工艺的绘画性特点。

3.3动物造型的融入

在美术中,创作者通过笔下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审美意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表现在青铜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动物造型的融入。我国古代就有动物崇拜一说,在《山海经》中,所有的历史传说人物或者是各地神灵,都被描写具有部分的动物形态。除此之外,人们还崇拜一些具有驱邪赶鬼或者象征吉祥的动物,如:羊、狗、龟等,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到:

“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动物崇拜。这种崇拜随之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祭祀用品或者日常用具上铸造动物造型祈求庇佑。

4青铜器铸造工艺中美术绘画的表现与应用

4.1整体设计观

青铜器铸造的绘画性表现主要是通过原料的本身和相关器具的应用来展示青铜器的造型感和色彩画面。对于青铜器的造型设计来讲,主要是通过对技术的多维应用强化造型、通过后期的冷加工确定具体设计。

一件青铜器的产生要从制模、制范,再到浇注、修正。从制模开始,就要首先确定磨具的几何形状:一般来说,形状细长的器物可以用竹子、木头削制成模;以动物为形的器物可以用石头雕刻成模;比较大的器物如鼎可以用陶土制模,在制模的过程中,青铜器的大概形状已经有初步决定。铸造工艺的核心是制范,要严格控制好泥水比例才能经过高温焙烧,这样才不至于青铜器变形。陶范烧制好后,就要将融化的铜液进行浇注,待冷却后,将初具形状的青铜器加以锤击、锯锉等工艺才能制造出一件形体优美的青铜器。

从青铜器铸造的过程来看,美术绘画的审美书中贯穿于铸造工艺过程之中,从磨具的形状到陶范的形状再到对青铜器的雕琢打磨,铸造者只有具有一定高超的美术绘画修养和审美,才能使青铜器展示出完美的造型设计。

4.2实际应用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铁器的广泛应用,青铜器开始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商周至秦汉这一时期,青铜器不论是作为祭祀用品还是日常生活用具或者冷兵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体现其实用性的基础上,人们还以各种各样的装饰、花纹以及造型来加强青铜器的审美性。

在商朝早期,由于青铜器原材料的珍贵,青铜器大多铸造成“鼎”用来祭祀,如“毛公鼎”,这种祭祀所用的青铜器大多形体巨大、有足支撑,并在鼎的内外部刻有铭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铜器开始由贵族专用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中,诸如酒器、水器、食器等等,这些青铜器造型各异,都体现了其工艺的美术绘画性。如酒器下有足,杯口设计为弧形方便人们饮用;食器多为方形,且在器皿外部雕刻有各种花纹,线条优美流畅,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极具美术绘画观赏性。

综而言之,美术绘画作为铸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形状的不同、花纹的应用和动物造型的融入,都体现了青铜器铸造工艺中的美术绘画表现。对青铜器美术绘画性表现的研究,展示了青铜器独特的造型、精湛工艺、反复的花纹,深入解读了青铜器蕴含的艺术美。而通过对青铜器整体设计观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也对后世其他铸造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弘英、赵承志,铸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周礼·考工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张颖,从青铜器的演变过程解读青铜时代的艺术美[D].吉林大学, 2009.

[5](汉)王充,论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铸造工艺中的美术绘画性表现研究

张倩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通过概述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发展演变史,分析热熔技术下铸造工艺造型表现的可行性、具体造型和绘画表现,通过对造型的分析体现蕴含在铸造工艺中的绘画审美,并从设计美学与实际应用两方面展现铸造工艺中美术绘画的表现与应用。

关键词:铸造工艺;绘画性表现;造型;审美

461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