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思考题第二章

1.论述微生物生长与水分活度的关系。

(1)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下限Aw值:细菌0.94,酵母菌0.88,霉菌0.8。大多数耐盐菌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酵母0.60。水分活度〈0.60绝大多数微生物均不能生长。(2)水分活度与微生物耐热性:在1.0~0.8,微生物耐热降低;但嗜热脂肪芽孢梭菌在0.2~0.4之间耐热最高。

(3)水分活度与细菌芽孢、毒素的产生:芽孢的形成比营养细胞发育需更高的水分活度;毒素产生量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减少。

2.分析干燥过程中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

食品干燥的快慢取决于食品与环境之间热交换和质量交换的速度,与热物理性质有关。干燥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分转移;另一为热量传递。

食品的表面积,表面积↑,传递速率↑;干燥介质的温度,温度↑,传递速率↑空气流速,流速↑,传递速率↑;空气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传递速率↑

真空度,真空度↑,传递速率↑;食品组成与结构,由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反映。

3. 如何反映干燥过程的特性。(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温度曲线)

(1)干燥曲线(食品水分含量曲线)干燥曲线是表示食品干燥过程中绝对水分(W绝:干基)和干燥时间(τ)之间的关系曲线。由ABCDE线段组成。A-B 热力平衡,食品被预热,水分开始蒸发,但因温度梯度影响,水分的下降缓慢。BC自由水蒸发,速度快;D-E 水分平衡,最终食品的水分含量达到平衡点。该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食品种类及干燥条件等因素,即内部水分迁移与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所决定。

(2)干燥速率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某个时间的干燥速度(u)与干燥时间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由A〞B〞C〞D〞E〞组成。升速阶段A〞B〞,B〃-C〃恒率干燥阶段,C〃-D〃降率干燥阶段。

(3)食品温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和干燥时间之关系的曲线。由A′B′C′D′E′组成。A′B′食品初期加热阶段。B′C′食品物料表面温度等于湿球温度并维持不变。热空气向食品提供的热量全部消耗于水分蒸发。C′D′:空气对物料传递的热量已大于水分汽化所需的潜热。E′:食品温度上升到和热空气温度相等,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4. 如何减少雷科夫效应对干燥的影响?

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水分扩散现象,称作导湿温现象称为导湿温性或或雷科夫效应。是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复杂现象,包括水分子的热扩散、毛细管传导、水分在毛细管内夹持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温度梯度将促进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水分子的热扩散:温度↑→蒸汽压↑→蒸汽分子流向低温处;毛细管传导:温度↑→毛细管势能↑→水分流向低温处;水分在毛细管内夹持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温度↑→夹持空气体积↑→压力↑→水分挤向低温处

5. 论述泡沫干燥、喷雾干燥的原理及应用。

泡沫干燥

工作原理:将液态或浆质态物料首先制成稳定的泡沫料,然后在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造泡的方法有机械搅拌,加发泡剂等。

特点:接触面大,干燥初期水分蒸发快,可选用温度较低的干燥工艺条件。

适用对象:水果,易发泡的食品。

喷雾干燥

原理:通过压力或离心力将液态或浆质态的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气流中进行脱水干燥的过程。

只适用于那些能喷成雾状的食品如牛乳、鸡蛋、蛋白、咖啡浸液,也可用于一些果蔬汁甚至糖浆的干燥。一般来说不适于粘度太大的食品,通常需进行特殊的处理才可喷雾,其干燥的最终产品为粉末状。

6. 冷冻干燥与常压干燥产品特点有何不同?

冷冻干燥原理

根据水的相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水的三种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

压力低于三相点压力时,或在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时,改变温度或压力,可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而除去食品水分。

冷冻干燥特点:工艺条件为低温、低压,因而干制品营养成分损耗少,色泽、结构、质地和风味变化轻微。投资费用高,生产费用也高。多孔性干制品还需特殊包装,以免回潮和氧化。

一)常压干燥

干燥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对食品而言):

⑴水分是唯一挥发成分这就是说在加热时只有水分挥发。例如,样品中含酒精、香精油、芳香脂都不能用干燥法,这些都有挥发成分。

⑵水分挥发要完全对于一些糖和果胶、明胶所形成冻胶中的结合水。它们结合的很牢固,不宜排除,有时样品被烘焦以后,样品中结合水都不能除掉。因此,采用常压干燥的水分,并不是食品中总的水分含量。

⑶食品中其它成分由于受热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章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①微生物的种类:嗜热菌强于嗜温菌,后者强于嗜冷菌;

芽孢强于营养细胞;同一菌株因菌龄、培养条件等不同而异。

②加热前微生物所经历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培养基、菌龄)

培养温度高,其耐热性高;培养基丰富,微生物耐热性高;增加C16、C18脂肪酸,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耐热提高,加入磷酸盐,巨大芽孢杆菌耐热性提高;

③食品成分的影响(基质条件):水分活度、脂肪、盐类、酸度、糖度、营养成分

微生物所处的培养或基质条件不同,微生物的耐热性不同。

水分,水分↓,↑;高浓度糖类,蛋白质、脂肪,↑;某些盐类的存在:对菌有利↑,对菌不利,↓;酸性环境,PH↓,菌体易死亡;抑制性物质。

④其它相关因素(加热方式,原始活菌数,热处理温度)

2.反映微生物耐热性的参数有哪些?如何定义?

①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对于特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杀菌达到某一个温度时,微生物已全部死亡,该温度即热力致死温度。

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DT曲线):定义:在特定的致死温度、致死环境下杀死某一菌种的全部细菌或芽孢所需的最短加热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以加热温度为横坐标,TDT为纵坐标

③F0值(杀菌致死值):定义:121℃(国外为250℉)为标准温度,与此对应的热力致死时间

④Z 值:定义:为了达到相同的杀菌效果而热力致死时间(TDT)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提高的温度。

⑤热力致死速率曲线: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总的数量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⑥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90%时所需的最短时间。

⑦F0=n D

3.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什么影响?

(抄书的!)研究证明,许多高耐热性的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随着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耐热性越低,也就意味着死亡率越大。可见PH越低的食品,所需要的杀菌温度越低或杀菌时间越短。

4.说明罐头排气的目的及方法。

排气的目的:

1)阻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空气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尤其是二重卷受到过大的压力后,其密封性易受影响。

2)阻止需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发育(排气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需氧菌、兼性厌氧菌、芽孢菌的芽孢在一定氧浓度下才能生长繁殖)。

3)防止或减轻杀菌时因空气膨胀导致的容器变形或永久性胀罐。

4)防止或延缓罐内壁腐蚀(氧作为阴极去极化剂促进腐蚀)。

5)防止或减轻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损失.

与维生素损失有关的因素:a.原料种类b.加热强度c.氧气的存在

d.酸碱环境

6)避免或减轻食品色香味的变化(氧化会产生褐变)。

排气效果排气方法:热力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蒸气喷射排气法

5.比较三种排气方法的优缺点

A、热力排气法:

基本原理是将预封后的罐头通过蒸气或热水进行加热,或将加热后的食品趁热装罐,利用空气、水蒸气和食品受热膨胀的原理,将罐内空气排除掉。

形式:

热装罐法将食品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趁热装罐并密封的方法。

排气箱加热排气法:食品装罐后,将罐头送入排气箱内,在预定的排气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使罐头的中心温度达到70~90℃,使食品内部的空气充分外逸。

影响因素

①T升高、t延长,则密封温度升高,从而真空度升高;

②顶隙度h 大: W↓小: W↑

③原料种类,新鲜度。

结论:排气温度、排气时间、密封温度是确定封后真空度的主要因素。

B、真空封罐排气法

利用真空泵将密封室内的空气抽出,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当罐头进入封罐机的密封室时,罐内部分空气在真空条件下立即被抽出,随即封罐以获得真空。

特点:时间短,排除顶隙或间隙部分空气

影响真空度的因素:顶隙大小;密封温度;真空密封室真空度(W)

C、蒸气喷射排气法

原理:封罐时向罐头顶隙内喷射蒸气,将空气驱赶走密封,蒸气冷凝后形成部分真空。

影响因素:

⑴顶隙: 大(真空度高些)(2)食品种类:含氧量低,密封后的真空度较高。

⑶封罐温度。

6.杀菌强度F0与安全杀菌F值有什么关系?F0>F:杀菌充分,过度;F0=F:刚好适合;F0

7.影响罐头食品传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内因:装罐量、顶隙量、真空度等;外因:容器的大小与形状等。

食品的物理性质:罐头食品的物理特性包括形状、大小、浓度、密度及粘度等。

罐头食品的初温:开始杀菌温度为初温,对流传热型食品的加热时间受食品初温的影响较小。食品初温对导热型食品的加热时间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导热型食品,热装罐比冷装罐更有利于缩短加热时间。

罐藏容器:容器的的传热特性;热阻:罐壁的厚度与热导率的比值,即δ/λ。

热传递方向:1)加热介质(蒸汽或热水ɑ1)→罐壁→食品(对流型ɑ2、传导型与厚度δf及导热系数λf)

2)总热阻:1/ɑ1+δ/λ+1/ɑ2(δf/λf)

杀菌时各部分热阻的相对比值:

传导型食品杀菌时,加热时间决定于食品的导热性而不决定于罐壁热阻,对流传热型食品则取决于容器的热阻。

容器几何尺寸:(1)容器的大小;(2)形状h/D;h/D为0.25时杀菌时间最短。

导热型圆罐的杀菌时间(扎丹):t0=A(8.3hD+D2)

8.什么是致死率及部分杀菌量?

致死率:致死率是热力致死时间的倒数,热力致死时间Ti的倒数1/Ti为在温度θi 杀菌1min所取得的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称为致死率.

(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以致死率为纵坐标图为致死率图。)

部份杀菌量:细菌在T℃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为I分钟,在T℃加热了t钟,则在T℃温度下完成的杀菌程度为t/τ。

9.说明比奇洛基本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图表示杀菌时间的推算方法。

基本原理:找出罐头食品传热曲线和各温度时细菌热力致死时间性的关系,为罐头食品杀菌操作(理论上达到完全无菌程度)推算预定杀菌温度工艺条件下需要的加热冷却时间。

(图自己补,分别是食品传热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致死率曲线,三幅图加上文字表述)

9.杀菌方法的选择与酸度有什么关系?(网上找的)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很大。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特别是在偏酸性时,促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作用更明显。酸度不同,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同一微生物在同一杀菌温度,随着pH的下降,杀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所以食品的酸度越高,pH越低,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越弱。酸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的程度随酸的种类而异,一般认为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苹果酸次之,柠檬酸稍弱。由于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所以食品酸度与微生物耐热性这一关系在罐头杀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酸度高,pH低的食品杀菌温度低一些,时间可短一些;

酸度低,pH高的食品杀菌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

10.为什么要进行反压冷却?如何进行操作?(网上找的)

为减少冷却阶段罐内外压力差防止容器变形、损坏玻璃罐跳盖等现象,常采用反压冷却。

加压冷却(反压冷却):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

(要注意的是,杀菌锅温度声高到了杀菌温度T,并不意味着罐内食品温度也达到了杀菌温度的要求,实际上食品尚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对流传热型食品的温度在此阶段内常能迅速上升,甚至于到达杀菌温度。而导热型食品升温很慢,甚至于开始冷却时尚未能达到杀菌温度。因此冷却时需要加反压)

操作:

一般高温杀菌115~1210C,需打入137.3~166.7kPa的压力。

杀菌釜内反压力的大小,以使杀菌釜内总压力(蒸汽压力与补充压力之和平等于

或稍大于罐内压力与允许压力差Δp允的好,即:

p釜=p 釜蒸+p反≥p2-Δp允

p反=p2 -p釜蒸-Δp允

反压杀菌冷却时所补充的压缩空气应使杀菌釜内压力恒定,一直维持到镀锡罐内

压力降到1+Δp允大气压,玻璃罐内压力降到常压时才可停止供给压缩空气。

11.说明内容物腐败变质的类型,分析其原因。

胀罐:从程度分隐胀、轻胀、硬胀

从性质分:理化性胀罐、细菌性胀罐。氢胀:[H+]↑→罐壁腐蚀→H2↑假胀:装量过多,真空度低

细菌性胀罐

低酸性食品:专性厌氧嗜热芽孢杆菌(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TC55℃);厌氧嗜温菌(肉毒杆菌、生芽孢梭状杆菌)

酸性食品:巴氏固氮菌、酪酸菌

高酸性食品:小球菌,乳杆菌,明串珠菌,膜酵母。

平盖酸败

特征:外观正常,开罐后呈轻微或严重酸味。

平酸菌:导致罐头平盖酸败的细菌(多为兼性厌氧菌)

低酸性食品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如芦笋,菇蘑TC:49~55℃。

酸性食品:为凝结芽孢杆菌:T C:45~55℃,25℃亦能生长。

若平盖酸败罐头的PH 下降到0.2~0.3时,很难分离出平酸菌,因为[H+]↑→细菌已死亡

黑变或硫臭腐败(隐胀,轻胀):

在某种细菌活动下,含硫蛋白质分解并产生唯一的气体H2S,与罐内壁铁反应生成黑色硫化物,并且在罐内壁或食品上导致食品发黑并呈臭味。

外观:正常或隐胀,轻胀。原因菌:致黑梭状芽孢杆菌:TC:55℃原因可能是罐头食品杀

菌不足。

发霉、食物中毒:食品表面产生霉菌生长现象。

原因:容器裂漏或真空度偏低。

食物中毒:肉毒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生长分泌外毒素。外毒素较耐热。

引起内容物腐败变质原因:

1)杀菌不足:1)原料污染严重2)车间卫生状况差3)杀菌操作、技术、工艺不合理总之因杀菌不足的原因菌:单纯而耐热(芽孢杆菌)。

2)裂漏:卷边结构不良;罐内外压力失衡→卷边松动→二次污染。原因菌:种类多,不耐热。

3)罐头容器的腐蚀4)酸性均匀腐蚀5)集中腐蚀6)氧化圈7)异常脱锡腐蚀

12.果蔬罐头为什么要进行抽空处理?

在果蔬组织内部均含有一定的空气,含量依品种,栽培条件,成熟度等的不同而不同。某些果实的含气量较高,如苹果含气量为12.2%—29.7%(体积分数),这些空气的存在不利用罐头加工,影响制成品的质量,如使制成品变色,组织疏松,装罐困难而造成开罐后固形物不足,加速罐内壁的腐蚀速度,降低罐头真空度等等。采用热烫的方法驱除空气比较困难,因此含气量高的果蔬装罐前用抽空取代热烫处理有比较好的效果。

经抽空可使果肉肉质机密,减少热膨胀,防止加热时煮溶,减轻果肉的变色,使成品的感官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有利于保证罐头的真空度和固形物含量,减轻罐内壁的腐蚀。

13.水果罐头加工一般采用何种方法杀菌?

常压杀菌:低温杀菌为80-100℃,时间10-30分钟,适合于含酸量较高(pH 值在4.6以下)的水果罐头和部分蔬菜罐头;

14.蔬菜罐头加工中漂烫起什么作用?

原料的热烫与漂洗目的:

1)破坏原料组织中酶;2)软化组织,便于装罐;

3)排除原料组织内部的空气以减少氧化作用;

4)脱去部分水分,保证固形物含量;

5)杀灭部分附着于原料表面的微生物。

第四章

1.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A 冷冻的目的:

变质因素:酶、微生物、氧化作用

常温对食品的影响:由于附着在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和食品内所含的酶的作用,使食品的色香味变差,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变质腐败。

冷冻的目的: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中酶的活性,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因而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藏期。

?分类:冷却贮藏和冻结贮藏。

B 温度范围

冷却温度范围:-2~15℃;食品不同,冷却贮藏温度不同,否则发生冷害。

冻结贮藏温度:-18~-23℃或者 -25 -30℃。

冷冻温度:冷却、过冷、冻结、冷藏、冻藏、解冻

(解冻:将食品温度由冰点以下温度提高到冰点以上的温度,并使冰晶体融化为水的过程。)

C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低温与微生物的关系

温度越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活动能力也越弱。

微生物的耐冷性

微生物的耐冷性因种类而异,一般地,球菌类比G-杆菌更耐冷,而酵母和霉菌比细菌更耐冷。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见下表。

(二)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和死亡

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 :

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下降到零时的温度称做生物学零度。

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1)温度的高低:稍低于微生物生长温度或者冻结温度时对微生物的威胁最大,一般为

-12~-2 ℃,其次为-5~-2℃;

(2)降温速度:冻结前,降温越快,微生物的死亡率越大;冻结时,情况正好相反。

(3)介质;高水分和低pH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而糖、盐、蛋白质、胶体、脂肪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冷冲击或低温休克(Gold Shock):

当微生物所处的温度突然急速降低时,部分微生物将会死亡的现象。

原因:蛋白质变性、受机械损伤

总之,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有:

食品经冷冻并维持在-18 ℃以下的条件储藏,几乎可阻止所有微生物的生长;

嗜冷菌在0-10℃温度范围内仍能迅速地生长.当食品温度低于-10℃,微生物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但不会全部死亡。

?低温并不能效杀菌,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D 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0-40℃),酶的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温度系数Q10:Q10=K1/K2

K1 =温度为t℃时酶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K2=温度为(t+10)℃时酶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Q10=2~3

温度每下降10℃,酶的活性就会削弱1/3~1/2,低温不能破坏酶的活性,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的活性。

低温特别是冻结将对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温度越低,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但并不破坏酶的活性,冻结、冻藏及解冻仍有酶的活动。

措施:食品经过短时间热烫(或预煮),预先将酶的活性钝化,然后再冻结。2基本概念:冷却、过冷、冻结、冷藏、冻藏、最大冰晶生成带

冷却:由室温借助人工致冷的方法降至略高于冰点温度的过程。

过冷:由冰点下降至形成冰结晶的临界温度而尚不冻结的现象。

冻结:由临界温度降至冰点下温度并形成冰结晶的过程。

冷藏:将食品恒定在某一冰点以上(0~4℃)的保藏过程。

冻藏:将食品温度维持在恒定的某一冰点以下温度(-15~-18℃)的保藏过程过程。

最大冰晶生成带:冻结过程对应80%的冻结率的温度区-1~-5℃。

3概括4种冷却方法的特点。

空气冷却法

?定义:将食品放在冷却空气中,通过冷却空气的不断循环带走食品的热量,从而使食品获得冷却。

?影响因素:冷却效果主要取决于空气温度、循环速度及相对湿度。

?优缺点:简便易行;冷却速度慢,干耗较大、冷风分配不均匀等

冷水冷却法

?食品直接与低温的水接触而获得冷却的方法。

?方式:浸渍式和喷淋式。

?优点:冷却速度快、避免了干耗、占用空间少;

?缺点:损害食品外观、易发生污染及水溶性营养素流失

碎冰冷却法

?冰直接与食品接触,吸收融解热后变成水,同时使食品冷却的方法。其特点是冷却速度快,鱼体表面湿润、光泽,且无干耗。

?冰冷却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冰与食品的接触面积和用冰量。

真空冷却法(减压冷却)

?利用水在真空条件下沸点降低的原理来冷却食品的,其依据是水在低压下蒸发时要吸取汽化潜热。特别适合于蔬菜、蘑菇等表面积大的蔬菜的冷却。

?食品在真空中蒸发的水分可以是食品本身的水分或事先加进去的。

优点是冷却速度快、冷却均匀,缺点是成本较高,少量不经济

4说明冻结速度表示方法。怎样划分快速冻结和缓慢冻结?

冻结速度定义:食品内某个点的温度下降速度或食品内某种温度的冰锋向内扩展的速度(冻结层伸延的距离来划分。即界面位移速度和冰晶体形成速度。

冻结速度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界面位移速度和冰晶体形成速度。

界面位移速度就是食品内未冻结层和冻结层间的分界面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向中心位移的距离(m/h)。

冰晶体的形成速度就是在物体任何单位容积内或任何点上单位时间内的水分冻结量[kg/(kg.h)]。

按时间划分

快速冻结:在30min内食品中心温度从-1 ℃下降至-5 ℃(即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按距离划分

L :食品中心温度点与其表面间的最短距离。

τ:食品中心温度降到比食品冰点低10℃时所需时间v = L / τ(cm/h)

中速冻结:v = 1~5 cm/h

快速冻结:v≥5~20cm/h

慢速冻结:v = 0.1~1 cm/h

5叙述冻结速度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其中一个因素,还与原料特性、辅助处理、冻藏条件等都会对冻结食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冰晶状态及冰晶的状态是不是稳定的,在冻藏过程中经常发生冰晶生长和重结晶现象。

(一)、食品物性变化

食品冻结时表面水分首先冻结成冰,然后冰层逐渐向内部延伸。当内部的水分冻结膨胀时会受到外部冻结层的阻碍,于是产生内压,即冻结膨胀压。

在食品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冻结膨胀压升高到最大值。当食品抵抗不住此压力时会产生龟裂。

(二)、浓缩导致的主要危害

溶液中产生溶质结晶;

高浓度的溶液中仍有大量的溶质未沉淀出来,蛋白质就会因盐析而变性;

有些溶质呈酸性,浓缩后会使PH值下降到蛋白质的的等电点以下,导致蛋白质凝固

1.蛋白质冻结变性

?机理:

盐浓度升高,离子强度和pH值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因盐析作用而变性

结合水被冻结,破坏了其胶体体系,使蛋白质大分子在冰晶的挤压作用下互相靠拢并聚集起来而变性

影响蛋白质冻结变性的因素

?冻结及冻藏温度是影响蛋白质冻结变性的主要因素

?盐类、糖类和磷酸盐类的影响

防止蛋白质冻结变性的方法

?快速冻结、低温贮藏均可有效地防止蛋白质变性

?加糖类,磷酸盐类,山梨醇,谷氨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柠檬酸等有机酸,氧化三甲胺等物质,均可防止或减轻蛋白质的冻结变性。

(三)、快速冻结的主要优点

避免在细胞之间生成大的冰晶体,减少对冻结对食品组织细胞的破坏;

减少细胞内水分外析,解冻时汁液流失少;

6比较冷藏食品与冻藏食品有储藏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异同。

冷藏过程中食品品质变化

?水分蒸发(干耗)

?冷害

?寒冷收缩

?异味和串味

?脂肪的酸败

1、水分蒸发(干耗)

食品在低温保藏(包括冷藏和冻藏)过程中,其水分会不断向环境空气蒸发而逐渐减少,导致重量减轻。

自由干耗:指无包装的食品直接与空气接触时产生的干耗。

包装中的干耗:指包装中存在空气而引起的干耗。

影响因素

?热量供给的热量越多,则干耗速度越快。

?堆垛密度及装载量堆垛的密度大,干耗少;

?冷藏或冻藏条件冷藏或冻藏温度越低,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及流速越少则食品的干耗也越少。

?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对干耗的影响会因食品种类而有所差异。

干耗的影响

?重量损失

?外观变化冷藏果蔬的萎蔫及变色、冷藏肉类的变色等。

减少干耗的方法

?包装

?包冰衣

?维持冷库温度稳定

?提高冷库的相对湿度

2. 冷害

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象。

影响因素

?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对低温障害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

?土壤和气候条件

?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的果蔬对低温障害的敏感性不同。

?冷害温度和冷藏时间

3. 脂类酸败

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的脂肪酸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复杂的变化,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出现变色、酸败、发黏等现象。冻藏中食品的质量变化

?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

?干耗

?变色

(一)、冻藏食品的重结晶

重结晶的定义:食品在冻藏期间反复解冻和再冻结后出现的一种冰结晶的体积增大的现象。

原因:冻藏室温度的波动是产生重结晶的原因。

(二)、冻藏食品的干耗

冻藏食品的干耗是冻藏食品内的水分直接从固态以冰结晶升华的方式进入周围的空气中,而不是液态的汽化。

?导致冻藏食品的干耗的关键因素:

外界传入冻藏室的热量和冻藏室内的空气对流。

将热源减到最少

电灯、循环泵等电扇产品自身运输和堆放设备工作区的人热空气渗入表面吸热: 墙壁、屋顶等

(三)、汁液的流失

?冻结食品在冻结时或解冻后,会渐渐流出一些液体来,这就是流失液(drip)。

自由流失液

挤压流失液

(四)、冻藏食品的变色

?脂肪的变色:由于鱼体中的脂肪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果蔬的变色:水果组织中的单宁物质受多酚氧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褐色物质所致;

蔬菜在冷冻、冷藏及解冻过程中的变色主要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变

化而引起的,其中尤以绿色蔬菜的黄变更为常见。

通过烫漂、盐水、糖溶液、亚硫酸盐水溶液等处理来破坏酶的活性,或真空包装防止果蔬的褐变。

?红色肉的变色:肉类在冻藏过程中,其色泽会发生从紫红色一亮红色一褐色的变

化。因为含有二价铁离子的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氧化生

成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氧化肌红蛋白。

?鱼肉的绿变:旗鱼在冻藏中,连接于皮和腹腔的肌肉,会出现绿色,有时还伴有

恶臭味,这种现象就称为旗鱼的绿变。

绿变的原因是由于细菌繁殖使鱼肉蛋白质分解产生H2S,H2S与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化合产生绿色的硫肌红蛋白和硫血红蛋白所致。

防止旗鱼的绿变的方法是,确保冻结前原料鱼之鲜度,冻结之前去掉内脏;捕获之后立即放血,快速冻结及低温冻藏。

虾的黑变:虾类在冷藏过程中,在其头部、胸甲、尾节等处会逐渐出现黑点甚至黑斑,此即所谓的黑变。

黑变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或酚酶将酪氨酸氧化成类黑色素。

虾类的黑变与其新鲜度有密切的关系。新鲜虾类的酚酶无活性或者活性极低,因此不会发生黑变。如果虾类鲜度下降,则酚酶活性增大,引起虾类黑变。

防止虾类黑变的方法:

(1)先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使酚酶失活,再解冻;

(2)除去虾类的头部、内脏、外壳及体液等并洗净后再解冻;

(3)使用硫脲、二乙基氨璜酸盐、半胱氨酸、酒石酸及其钠盐、草酸极其钠盐等的溶液浸泡处理也有一定效果。

(4)采用真空包装或采用含抗氧化剂的水包冰衣也是防止虾类黑变的常用方法。

7.水产品速冻对品质有什么影响?

冻结食品会发生食品组织瓦解、质地改变、乳状液被破坏、蛋白质变性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反应变化等情况。原料特性、辅助处理、冻藏条件等都会对冻结食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冰晶状态及冰晶的状态是不是稳定的,在冻藏过程中经常发生冰晶生长和重结晶现象。

1、食品物性变化:食品冻结时表面水分首先冻结成冰,然后冰层逐渐向内部延伸。当内部的水分冻结膨胀时会受到外部冻结层的阻碍,于是产生内压,即冻结膨胀压。

在食品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冻结膨胀压升高到最大值。当食品抵抗不住此压力时会产生龟裂。

2、浓缩导致的主要危害:溶液中产生溶质结晶;高浓度的溶液中仍有大量的溶质未沉淀出来,蛋白质就会因盐析而变性;有些溶质呈酸性,浓缩后会使PH值下降到蛋白质的的等电点以下,导致蛋白质凝固

8.鱼片加工过程为什么要用消毒水

为了杀菌,防止腐败变质

9.单体冻结与块状冻结品质及工艺有何区别?(不考)

10.蔬菜速冻加工为什么要进行漂烫?

果蔬的变色:水果组织中的单宁物质受多酚氧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褐色物质所致;蔬菜在冷冻、冷藏及解冻过程中的变色主要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其中尤以绿色蔬菜的黄变更为常见。通过烫漂、盐水、糖溶液、亚硫酸盐水溶液等处理来破坏酶的活性,或真空包装防止果蔬的褐变。

11.什么是气调贮藏?有何优点?

气调冷藏

改良气体贮藏(modified atmpsphere,MAS):用一种混合气体置换贮藏库或者包装容器中的空气,这种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同于空气,其中气体的各个组分的比例在进入已固定。控制气体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CAS):保藏过程中食品周围环境气体的组成分是一直受到调控的.。

CA贮藏:原理:环境中的氧气浓度减少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只要氧气的浓度不低某个限度,随着浓度的减少,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将逐渐加强,但不会引起果、蔬的异常呼吸。

MAS和CAS主要使用三种气体,包括CO2、N2和O2。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与氧气浓度降低的效果相似。贮藏温度降低可相应降低氧气的限度。

调整环境气体的方法

1、自然降氧法

原理:利用水果本身的呼吸作用,使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当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用二氧化碳洗涤器除去;当二氧化碳不足时,用鼓风机充入新鲜空气来补充。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降氧速度慢。水果的气调贮藏

2、快速降氧法

原理:通过丙烷气体的燃烧来迅速减少氧气同时增加二氧化碳,这个燃烧过程通常在气体发生器里进行。

特点:降氧速度快,对库房的气密性要求低些,中途可打开库门进出货,但成本高,操作比较复杂。

3、充气置换降氧法

原理:在贮藏开始时利用制氮机产生的氮气充入库内并排出库内的空气,使库内的氧气含量迅速减少,然后利用水果自身的呼吸作用继续减低氧气并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特点:效果好,成本高。

水果、蔬菜的冷藏中尽管处于冰点以上的温度下,但是如果放在某个不适宜的温度范围,即使没有微生物的作用,也会发生生理机能失调并产生果皮变色、果肉的软化、水分的增多、水浸状斑点及褐变等异常症状。

12. 常用的冻结方法有哪些?

食品常用的冻结方法:

●间接冻结:静止空气冻结、送风冻结、强风冻结;接触冻结;

●直接冻结:冰盐混合物冻结;液氮及液态二氧化碳冻结。

冻结的基本方式:鼓风式接触式冻结、液化气体喷淋冻结、沉浸式冻结

食品的冻结装置:

空气冻结技术(风冷):用低温空气作为介质以带走食品的热量,从而使食品获得冻结的技术。

金属表面接触式冻结技术:是通过将食品与冷的金属表面接触来完成食品的冻结。

与冷剂直接接触冻结技术:液氮、液体二氧化碳、液体氟里昂(一)、鼓风冻结:即空气冻结法:利用低温空气高速流动,促使食品快速散热,以达到迅速冻结的要求。

空气温度:-29~-46℃;风速:5~15m/s;

鼓风冻结设备:有多种,可以是分批冻结用的房间、输送带式(小推车)进行连续冻结的隧道。特点:用途的多面性,适合于具有不规则形状、不同大小和不易变形的食品物料。So,对于生产单体速冻(IQF)制品非常有利。

(二)、平板或接触式冻结

用制冷剂或低温介质如种类盐水冷却的金属板和食品密切接触下使食品冻结的方法。

低温介质:食盐水、氯化钙溶液金属板:平板、浅盘、输送带(静止或流动)。平板冻结机:平板冻结装置是接触式冻结方法中最典型的一种;平板冻结装置按平板放置方向,分为卧式和立式

用途:生产机制冰块、冻制鱼类、鱼糜。

(三)喷雾和浸渍:散态或包装食品和低温介质或超低温制冷剂直接接触下进行冻结的方法。

通过用于IQF制品,仅用于一些特殊的、高价值的产品上,如虾等。

1. 浸渍冷冻:介质:盐水、糖液和甘油溶液。原用于盐水中冷冻大型金枪鱼,现被鼓风冷冻所取代。

2 喷雾冷冻

深冷冻结:通过将未包装或仅薄层包装的制品暴露在具有低沸点、温度极低的制冷剂中,取得极快件冷冻速度。

原理:制冷剂被喷射天产品表面,在制冷剂相态变化时将热带走。制冷剂:CO2或液氮。液氮喷淋冻结装置:优点:冻结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维修保养费用低、冻结装置功率消耗很小、冻结速度快(约比平板冻结装置快5~6倍)、冻品脱水损失少、冻品质量高

缺点:冻结成本高

马原思考题

2、任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跟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指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被社会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什么是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只有在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后,由劳动力商品的剩余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时,才被称为资本。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不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还有一定量的剩余,即剩余价值。这说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所以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从资本的本质上来说的。资本的一般性是指它通过物而体现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不是永恒的;资本的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它的服务对象、占有者、生产目的和体现的生产关系等具有不同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服务对象是资本家,是少数人,生产的 10、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辩证的、历史的方法。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 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马原 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 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 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出了(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 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 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作者:————————————————————————————————日期: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 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

思考与练习(一): 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 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 1.哲学的物质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2)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 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具有在的统一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1.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相对的。(2)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3)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世界是统一的。认为世界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叫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是二元论或多元论。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观点。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是多样的,另一方面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

思考题整理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5.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1)这是由社会主义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初期。中国现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格”、“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处在幼童时代的社会主义,自然难于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遇到各种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由于无产阶级不曾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发展。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决定了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激烈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所不能比拟的。私有制范围内更替尚且需要经过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加艰巨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马原思考题参考

马原复习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P10、P16) 答: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鲜明特征的集中体现: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 当代价值: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结合鲜明特征来答)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教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提供给我们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个人寻找,可以不考虑) 3.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P22) 答: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P32)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多样化的世界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5.物质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5、P28) 答: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理学上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得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得发展与历史条件得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历史条件得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得实践又会提出新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就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就是科学得。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得阶级性与科学性就是统一得。马克思主义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得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打资产阶级得对立与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就是科学得。 第一章 K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就是错误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 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得含义,即扌笊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就是一种折中主义得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就是不明确得,物质就是一种存在,精神也就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得说法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课得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圮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得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得行动,从而产生预期得好得效果,推动事物得发展: 错误得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得行动,不能产生预期得效果,阻碍爭物得发展。因此,错误得意识不就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就是产生得作用就是消极得、不利得。 3、否定就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就是错误得。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 辩证否楚得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通过辩证否泄,事物向前发展。又由于新事物就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得,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得积极因素与有价值得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得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因此,辩证否定既就是发展得环节,也就是联系得环节。 4、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辨析)

(完整版)马原课后答案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m e t h i n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 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1.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 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 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 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马原思考题附答案(2)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第一章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哲学: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二者有无同一性(认识论上:可知论vs不可知论)。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容器几何尺寸:(1)容器的大小;(2)形状h/D;h/D为0.25时杀菌时间最短。 导热型圆罐的杀菌时间(扎丹):t0=A(8.3hD+D2) 8.什么是致死率及部分杀菌量? 致死率:致死率是热力致死时间的倒数,热力致死时间Ti的倒数1/Ti为在温度θi 杀菌1min所取得的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称为致死率. (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以致死率为纵坐标图为致死率图。) 部份杀菌量:细菌在T℃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为I分钟,在T℃加热了t钟,则在T℃温度下完成的杀菌程度为t/τ。 9.说明比奇洛基本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图表示杀菌时间的推算方法。 基本原理:找出罐头食品传热曲线和各温度时细菌热力致死时间性的关系,为罐头食品杀菌操作(理论上达到完全无菌程度)推算预定杀菌温度工艺条件下需要的加热冷却时间。(图自己补,分别是食品传热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致死率曲线,三幅图加上文字表述) 9.杀菌方法的选择与酸度有什么关系?(网上找的)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很大。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特别是在偏酸性时,促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作用更明显。酸度不同,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同一微生物在同一杀菌温度,随着pH的下降,杀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所以食品的酸度越高,pH越低,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越弱。酸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的程度随酸的种类而异,一般认为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苹果酸次之,柠檬酸稍弱。由于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所以食品酸度与微生物耐热性这一关系在罐头杀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酸度高,pH低的食品杀菌温度低一些,时间可短一些; 酸度低,pH高的食品杀菌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 10.为什么要进行反压冷却?如何进行操作?(网上找的) 为减少冷却阶段罐内外压力差防止容器变形、损坏玻璃罐跳盖等现象,常采用反压冷却。 加压冷却(反压冷却):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 (要注意的是,杀菌锅温度声高到了杀菌温度T,并不意味着罐内食品温度也达到了杀菌温度的要求,实际上食品尚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对流传热型食品的温度在此阶段内常能迅速上升,甚至于到达杀菌温度。而导热型食品升温很慢,甚至于开始冷却时尚未能达到杀菌温度。因此冷却时需要加反压) 操作: 一般高温杀菌115~1210C,需打入137.3~166.7kPa的压力。 杀菌釜内反压力的大小,以使杀菌釜内总压力(蒸汽压力与补充压力之和平等于 或稍大于罐内压力与允许压力差Δp允的好,即: p釜=p 釜蒸+p反≥p2-Δp允 p反=p2 -p釜蒸-Δp允 反压杀菌冷却时所补充的压缩空气应使杀菌釜内压力恒定,一直维持到镀锡罐内 压力降到1+Δp允大气压,玻璃罐内压力降到常压时才可停止供给压缩空气。 11.说明内容物腐败变质的类型,分析其原因。 胀罐:从程度分隐胀、轻胀、硬胀 从性质分:理化性胀罐、细菌性胀罐。氢胀:[H+]↑→罐壁腐蚀→ H2↑假胀:装量过多,真空度低 教育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