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_二_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_二_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_二_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_二_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二)

●王肖燕

提要: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三篇文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肯定了十九世纪对早期基督教的研究,恩格斯还指出了研究早期基督教历史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原始基督教布鲁诺·鲍威尔约翰启示录

三、研究原始基督教及其起源的社会意义

恩格斯把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作为一种群众运动来研究,并把它与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首先,它们的群众基础是共同的。恩格斯认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与现代工人运动有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基督教和后者一样,在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⑨其次,两者都遭受到迫害。恩格斯指出:“两者都遭受过迫害和排挤,信从者遭放逐,被待之以非常法;一种人被当作人类的敌人,另一种人被当作国家、宗教、家庭、社会秩序的敌人。虽然有这一切迫害,甚至还直接由于这些迫害,基督教和社会主义都胜利地、势不可挡地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基督教在产生300年以后成了罗马世界帝国公认的国教,而社会主义在60来年中争得了一个可以绝对保证它取得胜利的地位。”⑩原始基督教和现代工人运动的不同在于,“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从奴役和贫困中得救;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里寻求这种得救,而社会主义则是在现世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輥輯訛恩格斯还通过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说明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类似。根据恩格斯的分析,在中世纪,被压迫农民,特别是城市平民的起义同中世纪的所有群众运动一样,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采取为复兴日益蜕化的原始基督教而斗争的形式;但是在宗教狂热的背后,每次都隐藏有实实在在的现世利益。宗教外衣只是用来作为进攻旧经济制度的旗帜和掩盖物;陈旧的经济制度最终被摧毁,为新的经济制度所取代,世界向前迈进。輥輰訛

恩格斯还列举了一些事实来说明最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与原始基督教的类似,如魏特林派的共产主义支部的一些情况。恩格斯说,凡是亲身经历过欧洲初期工人运动的人,都会记起几十个类似的事例。各国工人党里都会钻进一些在官方世界中毫无指望或在其中走完红运的形形色色的分子。同样,最初的基督徒情况也是如此。最初的基督徒也像最初的共产主义工人支部那样,对于一切投合他们口味的东西都是无比轻信。恩格斯指出

的原始基督教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同特点还有:“对起初极其强大的世界作斗争,同时又在革新者自己之间作斗争,这既是原始基督教教徒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者的特点。这两个伟大的运动都不是由领袖们和先知们创造出来的(虽然两者都拥有相当多的先知),两者都是群众运动。而群众运动在起初的时候必然是混乱的;其所以混乱,是由于群众的任何思想开始都是矛盾的,不明确的,无联系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先知们起初在运动中还起着的那种作用,这种混乱表现为形成许许多多的宗派,彼此进行斗争,其激烈至少不亚于对共同外敌的斗争。在原始基督教是如此,在社会主义运动的早期也是如此,尽管这会使那些在根本无统一之可能的情况下宣扬统一的庸人感到非常难过。”輥輱訛恩格斯具体指出了社会主义运动初期建立共产国际时各种思想派别的斗争。在这里有魏特林派的共产主义者,有在法国和比利时占优势的蒲鲁东主义者,有布朗基主义者,有德国工人党,还有一度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占上风的巴枯宁主义者。从国际建立时起,为了在各处彻底同无政府主义者划清界限,至少在最一般的经济观点上能够达到统一,竟花了整整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而且这还是依靠了现代的交通工具,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才达到的。

恩格斯还进一步论述了原始基督教的社会基础。最初的基督徒主要来自属于人民最底层的受苦受难的人。在这些人之中,在城市里是形形色色的破产的自由人,此外,还有被释放的奴隶和特别是未被释放的奴隶;在意大利、西西里、阿非利加的大庄园里,是奴隶;在各行省农业地区,是日益陷入债务奴役的小农。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人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得救?在当时的情况下,出路不是在现世,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于是另一个世界打开了。肉体死后灵魂继续存在,就渐渐成为罗马世界各地公认的信条。死后的灵魂将为其生前的行为受到某种报偿或惩罚这一信念,也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但报偿是相当靠不住的;古代世界具有强烈的自发唯物主义,它把人世生活看得比冥土生活宝贵得多;希腊人把死后的永生还看成是一种不幸。于是,基督教出现了。它认真地对待彼岸世界的报偿和惩罚,造出天国和地狱。一条把受苦受难的人从苦难的尘世引入永恒的天堂的出路找到了。事实上,也只有靠对彼岸世界获得报偿的希望,斯多亚——

—斐洛学说的弃世和禁欲才得以提升为能够吸引被压迫人民群众的一种新的世界宗教的基本道德原则。”輥輲訛

恩格斯认为圣经新约中的约翰启示录是最早形成的部分,它的写作年月大概是在公元67年6月和公元68年1月或4月之间,所以属于基督教的最初期。它以最朴素的真实性和相应的习惯语言反映了当时的观念。在这里还没有神圣的三位一体,基督是神的儿子,是神的流出体,是下属,而且甚至于在某些方面被放在与摩西同等的地位。在约翰启示录中,关于原罪的教义连一点影子也没有。全篇没有一个地方讲到洗礼,也没有圣餐礼。这里既没有后世基督教的教义,也没有后世基督教的伦理,同后来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上用教条固定下来的那种世界宗教是有天渊之别的。约翰启示录所描绘出的是最不发展时的基督教的形态。“这里是一种世界宗教的幼芽,但这种幼芽却已均等地包含着上千种的发展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后来体现为无数的宗派。这部基督教形成时期的最古文献对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以纯净的形式告诉我们,犹太教在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强烈影响之下,把什么带进了基督教。

所有后来的东西,都是西方,希腊罗马附加进去的。只是通过一神论的犹太宗教的媒介作用,后来的希腊庸俗哲学的文明的一神论才能够取得那种惟一使它能吸引群众的宗教形式。但找到了这样一种媒介以后,它只有在希腊罗马世界里,借助于希腊罗马世界所达到的思想成果而继续发展并且与之相融合,才能成为世界宗教。”輥輳訛

四、恩格斯对早期基督教研究的启示

从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三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态度贯穿其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我们必须从宗教存在的社会条件、物质条件、生活条件、政治条件出发,去认识和理解宗教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这个观点不仅适用于认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受到普遍接受的各种宗教,而且也可以用于认识各种新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当代的各种宗教和宗教问题。我们不能把宗教作为孤立的现象,而是要把它作为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政治条件下的产物。不能简单地把宗教作为骗子手的捏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是由那些本身感到宗教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的需要的人创立的。”輥輴訛宗教运动也是群众运动。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有某些相似之处。它是奴隶和被压迫者的宗教,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后才由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立为国教。从基督教的起源到成为官方的宗教,社会政治条件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认识各种宗教现象的时候,把它们放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生活的条件中去观察和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所要求的。

恩格斯在对早期基督教的研究中,非常重视圣经新约中的约翰启示录,认为它是新约中最早形成的一篇,反映了基督教最初的形态,与尼西亚会议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的基督教有很大的不同。这表明了基督教教义的各项内容及仪式等方面并不是同时形成的,基督教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两千年来基督教的历史表明,即使成为世界宗教后,基督教还是处于变化之中。中世纪的基督教与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当代基督教与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基督教,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督教,在同一国家中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基督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这表现在政教关系、神学思想、礼拜仪式、典章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辩证法看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宗教也不例外。宗教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宗教的存在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社会现实存在的发展而变化的。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宗教,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观点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以求达到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理解,这是从恩格斯对早期基督教的研究和论述中得到的有益启示之一。

恩格斯在论述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历史时,对基督教起源的思想材料很重视,并且指出了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是一种思想的融合。这就是,最初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思想,在与希腊罗马世界的思想成果相融合后,才能成为世界宗教。基督教最初只是犹太人信仰的一个支派。公元前4世纪时的喀罗尼亚战役和亚历山大东征反映了希腊古典城邦文化发展的尽头,标志着新的历史阶段,即希腊化时期的开始。希腊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促进了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广泛地传播及其与东方各种古代文化传统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希腊人的哲学传到东方,东方人则使宗教影响希腊哲学。在希腊化时期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中,产生了对基督教的起源有重大影响的犹太教神学。

在希腊化时期最有代表的三个哲学流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斯多亚学派中,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体系中的哲学与宗教是融为一体的,并逐步向一种神学过渡。罗马帝国于公元前一世纪形成后,斯多亚学派是罗马帝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派别。至于斯多亚学派对早期基督教的影响及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的发展,我们已经从恩格斯对早期基督教的发展的论述中得到了了解。

从恩格斯一百年前对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基督教的研究得到的启示,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宗教和宗教问题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科学的、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与那种用唯心主义的、主观的、非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宗教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变化有其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因素。社会存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决定宗教的存在和变化。宗教是人创造的,有其思想材料的来源。宗教的发展变化也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宗教的存在将是长期的。那种主观的、历史唯心主义的

观点和方法不符合宗教存在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辩证地认识宗教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变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宗教和宗教问题,应该是从恩格斯对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基督教的研究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参考文献

⑨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9页。⑩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9页。輥

輯訛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9页。輥

輰訛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页。輥

輱訛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1页。輥

輲訛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5-36页。輥

輳訛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恩格斯论宗教》,

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5页。

輴訛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恩格斯

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

3页。

作者简介:王肖燕,中央统战部调研员本文责编:文丁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汇总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第五章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世纪美术的诞生和基本特征,从而对中世纪美术的起源、观念和目的有深入的了解。主要了解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所造成的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和宣扬神学思想、崇拜帝王的观念以及庄重、理性的艺术形式。同时简要了解伊斯兰教美术、佛教美术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基督教美术教堂建筑拜占庭美术哥特式美术 三.授课方法:讲授法对比法欣赏图例启发式多媒体演示 四.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我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 中世纪。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段时间是宗教统治较为严密的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理由是在这 1000 年中,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被人入侵的蛮族破坏了。实 际上,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的中世纪艺术也有这使人叹服的辉煌成就,在内涵和形成上 均出现了变化,被誉为欧洲封建主义时代的花朵。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 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欧洲的中世纪,在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小块的土地上耕作,长年 被地主残酷剥削。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是基督教统治的封建社会。农民听命于封建贵族 和国王,国王又与基督教会相互勾结。起主宰作用的为教会,教皇是最高掌权者。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艺术也就成了以基督教的文化艺术为主的艺术。 二、讲授新课: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是教堂建筑。 简介: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代 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 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 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基督教艺术坡道

《艺术》(克莱夫·贝尔)阅读框架梳理(黄云虎) 一、什么是艺术 (一)第一假说:审美假说 艺术的敏感性和清晰的思考能力(两种素质) 艺术品 定义:唤起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的物品(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 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独特的性质) 定义;线、色的关系和组合,审美感人的形式 形式与色彩的关系 不可分割 对立统一 线条与色彩的组合 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 某种特殊的审美感情的表现 超脱时间地点的束缚,形式有意味(伟大艺术的标志) 审美方式是主观的 艺术批评 作用;指出艺术品中那些组合在一起的产生的有意味的部分与整体 自然美:对鸟、花、蝴蝶翅膀的感情 欣赏(基础) 形式感 色彩感 三度空间感 判断:叙述性绘画非艺术品 理由:感动我们的不是他们的形式,而是这些情绪所暗示和传达的信息 功用:宗教教义的宣言和说明 未来派艺术 原始艺术(形式的创造) 没有现实的再现 没有技术上的装模做样 给人深刻印象的有意味的形式 再现(艺术家低能的标志) 能够感受到纯粹审美感情的人(各种形状的形式、色彩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音乐的欣赏

纯形式角度,进入无限崇高的心理状态 融入生活概念,享乐、混乱的低级情感 (二)美学与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背景 原始艺术创造(出于表达形式感的强烈愿望) 讲酷似(幻觉家、手艺人),濒临灭绝 艺术家 浦桑、克劳德、格列柯、查尔丁、英格莱斯、雷诺尔(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分类()文艺复兴至当前 真正的艺术家 集中精力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笨伯 塞尚及其追随者(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标志 反对阻碍艺术发展的旧传统 反对艺术沿袭过去的程式

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 度的影响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 摘要:基督教婚姻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独身和结婚的态度上,基督教认为应该结婚,但是在后期也不反对独身;基督教早期将婚姻视为圣事;基督教曾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淫乱;基督教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时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接触、生育制度、性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基督教;婚姻观念;婚姻制度;影响一、导言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已经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人的宗教性不是很强,但是基督教的教堂还是随处可见,信众甚多。基督教对世界的影响一言难尽,广泛地影响到了政治、伦理、婚姻等诸多领域。基督教对人们的婚姻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宗教精神,对婚姻的缔结、婚姻仪式、婚姻生活、性观念、生育制度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展开一些论述,从中发现基督教与西方婚姻制度的密切联系。二、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基督教首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观念,即从思想的角度进一步影响到人的行为。基督教是一神教,强调上帝是宇宙中唯一的神,其他所谓的神都是虚假的,不足为信。这就要求人们对上帝保持虔诚,并且通过教会这一组织以及圣经这一经典、唱经这一形式,来维持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主要包括婚姻的态度、婚姻的目的以及一夫一妻制观念,本文在此针对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展开阐述,从观念的角度,对基督教婚姻思想展开深入的剖析。(一)对“保持独身”和“结婚”的态度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

早期基督教与古希腊哲学的相遇

早期基督教与古希腊哲学的相遇 早期教父时期所面临的文化处境和思想处境是其得 以建构起来的历史起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宗教哲学是早期教父运用和借鉴希腊哲学思想与观念的一个必然的 或基本的结果。其基本的或必然的理论形态是神学思想或体系。哲学只是这场运动的一个副产品或可能的产物。但是,某种体系只要运用或借鉴哲学思想及其观念,那么哲学的思考方式及其问题意识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到这一体系中,从而会催生一种特有的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这种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只要以某种方式进入到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会形成一种相对连贯的思想体系或运动。 关键词:宗教基督教哲学思想背景 作者:翟志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宗教学系主任。 宗教与哲学之间所具有的那种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关系,使得它们的相遇往往呈现出对立与冲突的态势。因而,就宗教信仰体系本身或对某些神学家来说,哲学问题及与其关系,可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外在性,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对立意识。这就是基督宗教产生时与希腊哲学遭遇中所呈现出的状态。然而外在的对立并不是基督宗教与希腊哲学相

遇中唯一呈现出来的东西。就基督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其中发展和演变的思想处境来说,它与希腊哲学之间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关系,除了公开的冲突之外,后者在基督宗教的信仰体系和神学体系中还获得了一定的建构意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其探究的内在问题。也就是说,在基督宗教神学体系的早期建构中,无论它是如何看待哲学的地位,哲学问题或由它提出的问题,则是这种建构必须回应的。而这种回应既有对立与排斥,也有融合与接纳。 一、基督宗教产生的历史处境 基督宗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隶属于罗马帝国政治控制、希腊文化在公共层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但同时它又是以色列民族长期生存和生活、希伯来宗教和文化传统在民间广为流行的区域。基督宗教与希腊哲学的遭遇并展开的对立、冲突与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上演的。 希伯来传统与希腊文化的交汇与互动构成了基督宗教 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背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导致冲突与挑战的因素。就前者来说,犹太教的信仰实践和罗马帝国的政治架构及其流行的希腊文化催生了基督宗教的产生,为其提供了赖以孕育和兴起的信仰资源和认知资源。一方面,

外国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居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因为建于山腰上,在入门处外加壮观的阶梯。建筑分为两部分:1.前面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有过廊。正殿入口是巨大的柱廊,内有净身用的喷泉。2.殿堂分为五个长廊,以四排柱子分隔,中间最高最宽,长廊的顶端是祭坛,上有半圆形的拱顶,祭坛与正殿之间还有左右两个横廊,称为袖廊。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余年的迫害,不少信徒为之殉身,对“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们在死去的教友亲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内容的雕刻,寄托自己的信仰和对死者的祈祷,但在表现手法上与古罗马石棺的雕刻风格无大差别。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摘要:基督教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悠久的发展史及其中心神学思想源远流长,其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神学”、“诺斯替教”、“护教者的学说”、“逻各斯学说”、“自由意志和原罪”等阶段。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为信仰天主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基督教分为众多派系传遍全球,其主要包括有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东方教会(景教)在3、4世纪传入中国、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会)在全世界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人数占基督徒半数以上。在我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圣经》即和合本圣经版本最为普及和认知。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全球共约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 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1]。 一、早期神学 “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和“logos”两词组合而成,古希腊哲学家用以指关于诸神谱系的研究和

记述。基督教早期教父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的关系的研究。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一般立论的出发点,都根据所信仰的启示,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并借用哲学推理对信仰以及基督教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作出论证。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两希”(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其中的基督宗教,在直接秉承希伯来—犹太教信仰传统的同时,也从希腊哲学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正是在与希腊哲学的交流与对话中,基督宗教不仅丰富了神学表达形式,而且为当时他的社会合法性寻找到了必要的依据。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认为,新教不久即被迫规定和保卫其学说,建立基督教神学,表明它对盛行的犹太和希腊思想方式的态度[2]。 二、诺斯替教 诺斯替教又称灵智派,一般被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于公元1至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各地,它是一种融合多种信仰,把神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的密传宗教,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灵知,才能使灵魂得救。诺斯替教同时也是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流行的许多神秘主义教派,他与基督教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一致的机构。但在教义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班级:平面设计 学号:200821130409 姓名:程夏风 自评分:85 基督教会对西方是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的,从文化,绘画,到生活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首先,谈谈基督教与美术是如何一步步的结合的。 基督教是从其前身犹太教中接受坚持神教和禁止偶像崇拜的戒律,重视精神多过感性,重视语言表达多过视觉直观,最初,他们是反对一切宗教图像的。但是,从公元200年前后起,信徒间出现了秘密的宗教图像,渐渐发展为公开的美术活动。这一阶段是早期基督教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时代,以君士坦丁大帝公开承认基督教为界限,可将其分为前期——秘密的基督教美术时期,后期——从313年至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392)。 在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会前,由于基督教并不被罗马承认,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信仰和意识,所以,它不仅没有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而且被当时的上层统治者禁止。为了逃避官方的追查,艺术家多转移到合葬基督徒的公共地下墓窟工作。因而,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我们能看到取材于《圣经》的壁画,当时,这些作品都是为了装饰墓窟。这些作品庄严肃穆,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不乏

艺术精品,如闻名于世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普斯地址发现的一信徒宅第,是现存地面上最早的基督教徒的建筑物,它的洗礼室中有壁画,以壁画象征表现信徒最重要的典礼之一——洗礼的意义,图像更为广泛的发展,是罗马近郊大量存在的信徒地下墓窟的壁画和石棺浮雕,显示从三世纪初到正式承认的基督教图像的连续发展。地下窟的壁画以罗马末期的绘画样式,装饰样式为基调,但出现平面的,象征性的中世纪美术倾向的萌芽。 前期虽然仅在小规模的被限定的范围内展开,但是最早的基督教美术,诞生于反对教会指导者否定图像的政策和罗马政府迫害信徒的风潮中,意义格外重大。早期基督教艺术有三大特点,那就是多民族艺术风格的融合、神秘主义风格、宏伟风格。 基督教被正式承认后,教会开始了积极的活动,在历代皇帝的支持下,逐渐在地上营造教堂。虽然教会一致决定使用宗教图像是相当晚的事,但事实上,图像已经描绘在教堂内的镶嵌画、湿壁画上。 在这些公共场所放置基督教固有的图像本身,承认了美术固有的教育作用,奠定了基督教与异教美术不同的独自审美概念的基础。从其以后的发展来看,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不是在希腊文明中成立的感性和谐的美,而是表现不能在人的日常感觉中获得的超自然的灵魂存在及其价值的象征美。为了体现这种美,同时发挥教会必需的机能,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为了将神灵存在、教义内容在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痴如醉的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比 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而基督教在中世纪达到顶峰。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截然迥异的风格。唐代佛教艺术显示出的丰满华丽之美,而中世纪基督教表达的是一种肃穆崇高的美。 “圆”与“尖” 中国佛教艺术的“圆”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佛教思想的“圆融”精神;二是在不同艺术类型,如雕塑石窟等艺术表现上显示出的圆润和谐的美感。 “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圆融就是万物在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满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契合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思想。同时“圆融”还带有圆满,包容的含义。唐朝时期不仅自身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也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这些包容来朝的元素也都运用到艺术之上。并且当时的技术也高度的发展使各类艺术表现更加完美。 另一方面“圆”表现于具体的艺术之中。在唐代,各种佛教造像

面部丰润饱满,形态健康丰满,这与当时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并且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头顶,衣褶,装饰到底座都是圆顺无棱的。 与唐代佛教艺术相比,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更加突出“尖”的审美理想。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尖”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尖锐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反映着基督教的理想;另一个是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尖”的审美倾向。 《圣经》和基督教中的一些教义故事等都带有深刻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斗争中实现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崇高的美。这与西方思想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古希腊的悲剧开始这种崇高的风格就确定下来,它表现了人类反抗命运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尖”表现于基督教的艺术作品之中。基督教建筑通常运用一些几何形为外轮廓。哥特式教堂尖耸入云的尖塔,尖形的拱门,显示出一种凌厉的美感,并且哥特式风格的拱?槐硐殖鲆恢窒蛏仙?腾和向周围扩张的性格,从而引导人们通往天国的道路。 华丽和朴素之美 在唐朝时期人们的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佛教受到统治者重视,加之当时普通百姓参与是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佛教的很大的发展,并且使佛教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佛教艺术不再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的异域风格,多见体态丰腴,身姿妙曼的女性形象。 唐代重视装饰,尤其女性的装饰达到了光彩夺目的成都,这也深

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李元媛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122 文章编号:1003-9104(2012)07-0122-03 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李元媛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基督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流派分支中,其景观艺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集中体现于它的建筑艺术之中。本文由基督教建筑景观入手,从平面布局、建造风格、内部装饰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景观;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Landscape Art LI Yuan-yuan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最初是由犹太教分化出来,教众主要是广大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曾一度被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禁止、迫害,直到公元313年被罗马帝国确定为国教,才逐渐发展兴盛起来,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基督教景观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物化形式,其艺术形式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方面,并着重体现在基督教建筑艺术之中。 一、“非法时期”的基督教景观艺术 基督教早期只是一支规模小而且分散的教派,因为教义迎合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并迅速广泛传播开来,渐渐由东向西发展,在整个罗马帝国形成极其强大的势力。但基督教不崇拜罗马诸神,也不崇拜罗马皇帝,只信仰救世主耶稣基督,同时,教徒们有消极的反抗活动,对国家政权暗藏威胁。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很多教徒被处以死刑。 基督教的非法地位使得教徒们在举行教会活动时都十分的隐秘,所选的场所也十分隐蔽,起先是在私人宅邸内秘密举行,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即外形似民居的小教堂,称为“民居教堂”。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杜拉欧罗普斯是典型一例。它有一个长长的纵向圣所,1间洗礼室并4间小屋,可供礼拜、布道和葬仪之用。后来,为了逃避官方搜查,仪式又转移到用来合葬教徒的公共地下墓室。于是,一切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随着教会的扩大,各地下墓室被走廊连接起来,形成了地下城市。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墓室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这种地下墓室在罗马城区很普遍。 由于早期的教徒大多是目不识丁的下层平民,多以直观的艺术形象作为宣传教义主要手段。他们在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种形式在罗马地区十分流行。为了逃避统治阶级的迫害,教徒们大都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宗教内容,创造了许多神秘的形象。如用牧羊人代表耶稣、孔雀象征永恒、葡萄代表基督教、船表示教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仪式等等。 他们着力表现上帝的力量而非画面的真实生动,因此,画面往往极为粗糙抽象,不够自然和谐。以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室中著名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羊人》(图1)为例,笔法潦草,线条粗陋,色彩单一,人物比例也不准确。 虽然基督教在产生之初,是处于一种“非法”地位,但已形成了最原始形式的基督景观艺术,从建筑、雕塑到绘画和镶嵌工艺画均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作者简介:李元媛(1980-),女,汉,江苏南京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基督教发展史

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 提纲: 一、基督教的起源 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1.3 统一的信仰 1.4 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 1.5 犹太人的集团 2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 1.6 犹太教 1.7 犹太教经典 1.8 弥赛亚 3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基督教的简史 1基督教历史简介 2基督教发展时期表 3基督教宗派表 一、基督教的起源 1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巴勒斯坦濒临地中海东岸、北接腓尼基、叙利亚,南邻西奈半岛、埃及,东为阿拉伯沙漠。据考证,这个地区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创造了青铜文化。迦南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迦南(Canaan)。大约公元前2000年以前,居住在阿拉伯沙漠的亚摩利人曾一度侵入这一地区,所以,埃及、亚述的一些历史文献曾把这里称为"亚摩利人之国"。公元前十八世纪时,北方的西克索斯人征服迦南并南下侵入埃及。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驱逐出了西克索斯人,进而兼并了迦南和叙利亚。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东方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趁埃及衰微之机,自北方侵入迦南,当地人认为他们来自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圣经》成为"大河"),所以称他们为"希伯来人"(亚兰文Ebrai),意思是"来自大河边的人"。希伯来人入侵迦南后并在迦南定居。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埃及中心征服这个地方,公元前1223年(中国殷商末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炫耀自己的战功的碑文中记有"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他的种族并未灭绝。"这是现存文献中的一次提到"以色列"(希伯来文Yisrā'ēl)这个名字。 起初,希伯来人只是几个部落不能算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圣经》中把这些部落描绘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分别繁衍的支派。这些部落进入迦南后首先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强迫迦南人为奴,这些希伯来人各自为政,互不相统属。但可以分为两个集团:占据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多数部落称为以色列部落,占据南部山地的少数部落称为犹大(Juda)部落。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12世纪初,居住在克里特岛的菲力士人侵入迦南,危机以色列的部落生存。涣散的以色列部落在强大的菲力士人面前明显的处于劣势,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他们知道只有各部落首领两合起来才能对抗敌人,约公元前1030年

早期基督教艺术

一、早期基督教艺术(1—5世纪) 1. 基督教的抗争-313年——罗马皇权 2.基督教艺术的抗争——从墓窟壁画、象征到圣像 3.“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格雷戈里大教皇 4.基督教图像的形式: 大受限制的艺术,简明,凡是有可能分散对神圣主旨注意力的,就该省略;注重核心意义 二、拜占庭艺术 政治、文化相对稳定 基督教艺术与宫廷艺术结合 富丽威严 程式化、典型拜占庭单一风格 东方艺术、原始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 1.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伊斯坦布尔)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 ?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 ?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 9世纪后偶像破坏反对者掌权时,教堂中的绘画再也不能仅仅当作给不识字的人使用的图像了。 被看为超世界的神秘反映,不能随意创作 古老的传统尊之为神圣的那些样板 正是这些艺术家将早期基督教艺术中的简单图解改为大套大套的大型庄重的图像,控制着拜占庭教堂内部。 ?复兴了古代东方艺术的宏伟性和庄严性,以赞美基督。在西罗马灭亡后的一千年里,拜占庭成为欧洲古典文明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而拜占庭的艺术也对欧洲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1、兴起与原因 (1)兴起 (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 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 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 (a)文化渊源上: 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 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 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 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b)历史渊源上: 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 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 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 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 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 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 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 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 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 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 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 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 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d)政治渊源:基督教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是罗马社会的广大下层群众在现实中绝望而在 宗教上寻求解脱的结果。 2、发展及原因 (1)发展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精)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居住地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公元前167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公元前141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其一为犹太教。早期基督教“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西方艺术发展史

西方艺术发展史 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古埃及艺术,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 中世纪艺术(早起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 欧洲文艺复兴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17世纪意大利艺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 19世纪西方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古典前时期艺术 原始艺术 两种艺术形式:小型雕刻品---维林多夫母神像、 洞穴壁画----遗址:法国拉斯科洞穴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受伤的野牛) 巨石建筑----巨石阵 古埃及艺术 332BC以前的埃及艺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三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吉萨金字塔群 狮身人面像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尼弗而提提王后彩色雕像 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伊拉克一带。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人是亚洲最早具有完整文化的民族。 牛头竖琴 古典时期艺术 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艺术包括爱琴艺术和希腊艺术两部分 (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爱琴艺术:抓蛇女神像,狮门(迈锡尼城城门) 希腊艺术: 希腊艺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

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掷铁饼者(米隆) 断臂维纳斯(米洛斯) 古罗马艺术 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共同构成西方文明的起源。 罗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筑。 罗马人开始使用拱门与拱顶,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其他建筑有市场、广场、澡堂(公共交际场所)、运动场、竞技场、斗兽场等。 古罗马建筑的代表类型: 大角斗场、万神庙、凯旋门(君士坦丁) 中世纪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中世纪艺术为什么与基督教文化紧密相连? 1.野蛮黑暗环境下人们的心境:灰心丧气、悲观厌世、抑郁到极点。当时有人说“世界只是一个残暴与淫乱的魔窟”。人间仿佛提前来到了地狱,大批的人出世修道,不仅有穷人、弱者、妇女还有统治阶级的诸侯,甚至国王。 2.这种心境助长了基督教的势力,“相信世界为苦海,以醉心于上帝为无限幸福。”到了3世纪已经发展成为能够控制西方世界的强大力量。 3.321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确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罗马皇帝再度颁布赦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宗教。基督教由此上升到了精神统治的特权地位。 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1.诞生:1世纪罗马帝国下的东地中海地区,前身是犹太教。因为当时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统治的奴役又无法挣脱苦海,便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基督教便应运而生了。 2.关于《圣经》:由《旧约》和《新约》组成。 3.发展 早期:少数人的教派,遭到官方的敌视与镇压。只能在地下秘密活动。 中期:“米兰赦令” 晚期:罗马分裂----西罗马为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会) 东罗马为东正教(拜占庭体系) 基督教合法化以前

基督教对欧洲艺术的影响_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宗教情结

第3卷第3期 2003年9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 RNAL O F HUNAN I NDU STR Y POL YT ECHN I C V o l .3 N o 13Sep t 12003 [收稿日期] 20030406 [作者简介] 李小燕(1971-),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方 译(1976-),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院助教。 基督教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宗教情结 李小燕1,方 译2 (1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2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56) [摘 要] 基督教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桑德罗1波提切利是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大师,其作品以宗教题材居多,主题、艺术风格、形象特征,也无不凝结着他的宗教情结。 [关键词] 基督教;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艺术风格;艺术形象 [中图分类号] J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04(2003)—03—061—03 Chr istoan I nf luence on European Art ——Rel ig ious Com plex i n Botticell i ’s D raws L I X iao yan 1,FAN G Y i 2(1.H unan Industry Po lytechnic ,Changsha 410007,Ch ina ;2.Changsh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 logy ,Changsha 410056,Ch ina ) Abstract :Ch ristian influence on European art is deep and fir m .Sandro Bo tticelli is a F lo rentine m aster .H is wo rk s mo stly em bodied religi ous subject m atter .T he top ic ,style ,i m age characteristic all show ed h is religi ous comp lex . Key words :Ch ristianity ;R enaissance ;F lo rentine draw ing facti on ;bo tticelli ;artist style ;artist i m age 文艺复兴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用人权来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但基督教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文艺复兴初始期自奇马布埃以后,佛罗伦萨画派成为新美术最主要的流派,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以宗教题材在数量上居首位,这也是15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之一。艺术风格上如程式化的象征性质和样式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撒沃那罗拉使他对宗教产生的狂热,使他的晚期作品更加充满了基督教的因素。 一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自13世纪以来就是欧洲重要的商业、银行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到顺利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势力迅速扩大,掌握政府,建立城市共和国并产生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随之美术创作也逐渐发展繁荣,14~16世纪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美术的重要画家,皆诞生、学习或工作于佛罗伦萨。 乔托之后,佛罗伦萨画派继续发展,成为意大利最大的艺术流派,因其成员主要为乔托门生,故又有乔托画派之称。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 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像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该画派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等,15~16世纪30年代最繁荣。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绘画虽然具有人文主义因素,但当中仍然含有许多的基督教情节。 二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 tticelli ,1444~1510)(波提 切利是他的绰号,原意为“小桶”。)原名亚里桑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Sandro diM ariano di F ili pep i )。曾作过金匠的学徒,因喜爱绘画,1464年拜弗拉?菲利波?利比为师,在他的画室中学画。早期肖像表现手法和利比相近。1469年开设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开始制作寓意作品《刚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