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料的质量控制

料的质量控制

料的质量控制
料的质量控制

九、料的质量控制

1、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凝土生产过程中,必要时在拌和楼抽样检验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和掺合料的主要品质。

3、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验。

4、制外加剂溶液的浓度,每天应检测1~2次。必要时可采用水泥净浆(或砂浆)流动度检测减水剂溶液的减水率和引气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5、骨料品质检验

5.1骨料生产成品的品质检验:5.1.3

5.1.1骨料生产成品的品质,每8h应检测一次。检测项目:细骨料的细度模数、

石粉含量(人工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和泥块

含量。

5.1.2成品骨料出厂品质检测:细骨料应按同料源每600t~1200t为一批,检测

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人工砂)、含泥量、泥块含量和含水率;粗骨料应按同料源、同规格碎石每2000t为一批,卵石每1000t为一批,检测超径、逊径、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和D20粒级骨料的中径筛筛余量。

5.1.3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产品品质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产地、类别、规格、数量、检验日期、检测项目及结果、结论等)。

5.1.4使用单位每月按表5.2.7、表5.2.8-1和表5.2.8-2中的指标进行1~2次抽

样检验。必要时应定期进行碱活性检验。

5.2 在拌和楼抽样检测:

5.2.1砂子、小石的含水量每4h检测1次,雨雪后等特殊情况应加密检测。

5.2.2砂子的细度模数和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天然砂的含泥量每天检测1次。

当砂子细度模数超出控制中值±0.2时,应调整配料单的砂率。

5.2.3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8h应检测1次。

5.2.4每月应在拌和楼取砂石骨料按表5.2.7、表5.2.8-1和表5.2.8-2所列项目

进行一次检验。

6、混凝土拌和与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

7、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必须经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

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8、混凝土拌和楼(站)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校验校正,在必要时随时抽验。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9、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定期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拌和时间和称量衡器的精度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10、

10、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对各种原材料的配料称量进行检查并记录,每8h

不应少于2次。

11、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的允许误差按表7.1.3控制。

12、混凝土拌和时间,每4h应检测1次。

13、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其检测方法应按GB/T 9142和SD105—1982进行。

14、混凝土坍落度每4h应检测1~2次。其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1.3.8的规定。

15、强度检验与评定

15.1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以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

15.2混凝土试件以机口随机取样为主,每组混凝土的3个试件应在同

一储料斗或运输车箱内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浇筑地点试件取样数

量宜为机口取样数量的10%,并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强度代表值。15.2.1以每组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15.2.2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15.2.3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

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15.3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试件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5.3.1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5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

期每1000m3成型一组;非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100m3成型一组,

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一组。

抗拉强度:28d龄期每20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3000m3成型试

件一组。

? 3 抗冻、抗渗或其他主要特殊要求应在施工中适当取样检验,其数量可按每季度施工的主要部位取样成型1~2组。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立足之本。争创国内一流水平的意识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精美的建筑产品。 下部施工是本标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下部结构的形成是上部结构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公司根据本标段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贯彻执行的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实际情况,由公司总部成立本标段后方技术支持组,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技术问题、科研攻关项目进行论证审查。我们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以上。 一、质量目标 使用材料合格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重大质量责任事故0案次/每年;顾客满意度90%以上;工程竣工验收质量优良。 质量管理方针: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 对本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管理”,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制定完善的质量手册等法律性质量文件(包括组织网络、各级责任制、资源配备、管理程序),制订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用法律文件确保工程质量。 提高全员业务素质,使全体员工树立“工程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观念,增强质量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人人各司其职,用全员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确立创优质工程目标,积极开展争创优质工程活动。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和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工程技术、质检、试验、测量监控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为质检、测量体系配备职业道德良好、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和技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人员素质上确保工程质量。 二、质量管理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质量检查工作。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每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作业班组实行上、下工序交接检查制度,并对主要项目、关键工序实行跟踪检查,做到预防为主,把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襁褓之中。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汽车集团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改码:O *******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使冲压件质量满足下工序需求,避免不合格品下流和不合理转序,将不合格的产品控制到生产工序之前,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冲压车间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鄂尔多斯基地冲压车间的冲压件返修工作。 3 相关文件 3.1《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 3.2《冲压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3.3《不合格品控制方法》 4 术语和定义 4.1 质量---满足规定的需要 4.2 过程质量---一般指物料入仓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各质量控制 4.3 “四门、两盖”---指左/右前/后车门外板,前机罩外板、后行李舱外板 4.4 返工、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 职责 5.1 冲压车间作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冲压车间各班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5.3.冲压车间检验员: 5.3.1 冲压车间检验员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鉴定、评价工作。 5.3.2负责出具冲压件不良品鉴定单。 5.3.3 负责出具返修冲压件修复后的合格标识或报废单。 5.4冲压车间钣金修理班:负责对质检员判定的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5.5 冲压车间负责冲压自制件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6 追查不合格品冲压件流出的原因。 6 管理内容 6.1 生产班组按《冲压车间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调试出首件后要严格自检,自检确认合格后交车间检查员鉴定,经检查员鉴定合格后,班组才可以组织生产。 6.2 各班组按照生产指令领取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厂家、牌号、炉号、批次号以及材料规格尺寸、厚度和数量,并按《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材料表面不允许有划伤、麻坑、卷边等缺陷。 6.3 当人工剪切和落料生产板料时,不允许板料划伤、磕边、毛刺影响下工序生产以致造成废品。 6.4 钢板材料在开卷线开卷落料时,注意调整矫平机压棍压力,以矫平后的板料不翘曲为好,清洗后的板料表面要存有油膜。 6.5 冲压生产过程中,表面件拉延工序特别要注意板料的外观质量,发现严重划伤的板料要及时剔除,同时要注意轻放板料和轻拿零件避免划伤、磕伤零件。

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南昌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管 理 制 度 及 质 量 控 制 措 施 (2016年10月10日检测资质扩项所需)

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措施目录

1、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 为明确本单位检测工作的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项目检测人员指导委托方填写试验委托单,并对委托检测项目进行评审; 二、委托测试项目评审合格后,项目检测人员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则予以受理,不符要求则告之委托方按标准要求重新送样; 三、项目检测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检测工作,并在检测实施前,对检测环境及设备状况进行检查,保证检测质量; 四、检测过程严格按检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流程进行,并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试验中如出现不合格,要按规定及时进行上报并通知委托方;

五、检测工作完成后,对所用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处理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六、检测人员按标准要求对检测样品进行留样保存; 七、检测结果出来后,由项目检测人员出具检测报告书,经审核、批准后发放给委托单位; 八、委托方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检测报告,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投诉,否则将不予以受理。 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为了对本单位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职资料人员对试验所用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并进行统一编号; 二、技术负责人定期对本单位所用的各类标准、规范、技术资料进行检查,以保证所用版本的有效性; 三、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对检测记录、报告及委托试验单按规定进行编号,并按年度对其进行整理后归档,保存时限为三年; 四、如需查阅相关标准规范,须办理借阅记录,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回;查阅相关技术资料,须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后方可进入档案室进行查阅,不得将其带出档案室;

质量控制活动实施方案之重复性再现性

实验室 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案

XXXXXXXXXXXXXXXXXXX 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的作用 为实验室提供评价其出具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它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占. I -- 八、、? 1、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的检测工作的能力,包括由实验室自身、实验室客户,以及认可或法定机构等其他机构进行的评价; 2、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外部措施,来补充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 3、增加实验室客户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就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用户对其是否能够持续出具可靠数据的信任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质量控制活动的目的 1、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2、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诸如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3、确定新的检测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4、增加实验室客户的信心; 5、识别实验室人员、设备的差异; 三、工作职责 1、由技术负责人负责质控计划、报告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审。 2、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计划及实施工作。 3、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指定具有资质能力的检测人员负责进行能力验证工作。 四、样品的制备 本次方案中的样品是采用随机抽取XX产品。不同产品类别中所抽取的应是同等级样品,各随机抽取相同规格、型号的产品10台。 样品应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 1、被测物品是从样品集合中随机得到的,检测完毕后按要求进行保存,待下一计划的执行; 2、比对中提供给检测人员的整批被测物品,应保证计划中所判别出的任何极端结果均不能归因于被测物品间存在着差异;

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 1)、审核承包商的资质证明文件,控制承包商的质量体系; 2)、审批承包商的开工申请,检查核实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3)、审批承包商的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控制工程施工质 量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 4)、审批承包商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或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5)、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6)、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以 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7)、审批有关工程变更、修改设计等,确保设计、施工的质量; 8)、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鉴定书,审批其应用申请报告, 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 9)、审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处 理的质量; 10)、审批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旁站监理 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具体的旁站项目及部位,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活动。 3、见证取样 见证取样工作重点依据《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系列标准所规定

的见证取样项目、数量、予以实施。 4、平行检验 为完成各项预定平行检验工作,监理机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材料通过见证取样方式实现平行检验。 5、巡视检查 巡视是监理人员的重要日常工作内容,为避免在报验验收过程中才发现问题,且有些问题在报验验收工作中已无法挽回的情况,巡视工作将实行制度化,监理人员的现场巡视工作将保持一定的频率,重要的非旁站点、见证点的工序在巡视过程中 保持较高的比例。 6、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书 指令文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弹性空间,一些指令性文件如《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使用过频会导致承包商麻木不仁,过少又无法达到监理控制的效果。 1)、口头通知,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承包商整改或执行, 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2)、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联系单提醒承包商注意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 单形式。 3)、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用监理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商,并要求承包商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4)、工程暂停令:对承包商违规施工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安全、质量隐患,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 况下宜事先与业主沟通)。 7、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规定双方必须遵守的质量监控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有:材料进场报验程序;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1、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项要求,凭检测合格证在指定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要按照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3)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技术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或重做。 2、检定设备 (1)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2)检定设备要有设备使用卡片,对设备运转及技术参数做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定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4)对进口设备经培训确实掌握技术,方可操作使用。 (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3、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1)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与步骤进行。 (2)记录数据应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3)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

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4、试验室管理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各试验室内专人管理。 (2)凡有机器运转和通电设备,人员不得离开(对有自控保险装置除外)。 (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室)等有温度、湿度规定要求的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关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5)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6)检测报告应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 (二)力学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4)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

质量控制活动分析报告、评价

2017年度质量控制活动分析报告、评价依据《质量手册》第四版第5章“结果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第四版“质量控制程序”按照年度质量控制计划,我所对影响结果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监控检查,现对全年监控控制进行分析。 1.人员培训与考核 1.1、上半年,业务室组织全所技术人员对18项检验参数的检验方法进行了集中学习,进一步加强加深技术人员的检验技能。 1.2、8月份全所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新改版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进行了学习讨论,使我所新版的体系文件顺利实施。 1.3、10-11月份,我所全体人员有对2015版药典进行了系统学习。 2.实验室间比对实验5月29日~6月8日参加了由商丘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的全市食药检系统实验室间比对实验。通过对比对样品的检测,验证了我所从组织计划、检测试验到结果分析,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果表明,我所仪器设备检测能力、技术人员操作水平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质量监督检查由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按照质量监督计划于10月份对我所的人员管理、设施设备、标准物质及内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 4.样品再检测11月上旬,我所组织人员对本年度检验留样

按照相同样品不同方法、不同检验人员进行了再次检验,通过对典型样品检验结果比对,再次验证了我所仪器设备的检测能力、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5.内审和管理评审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新改版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我所于11月下旬进行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审核证明了我所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面,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实施办法要求,符合《计量法》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机构建立的质量体系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活动的控制,充分体现了有效性和适应性。

产品质量控制办法

产品质量控制办法 1.目的: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及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达成和增强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公司产品之制造过程,包括:进料、委外加工、生产制造、出货、产品的防护等过程均适用。 3.定义: 3.1不合格产品:与产品标准不符合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包括模冶具。 3.2可疑产品:制程中及贮存、运输状态中不能辨识出其质量状态的产品、零件或原材料。或测试设备失效时已作出检测结果的产品。 3.3不合格品处置:由授权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决定其处理方法的过程。 3.4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5返修:为使不合格品符合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7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3.8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如:回收、销毁。 4.职责 4.2处置责任 4.2.1在进厂检验阶段发现不合格,由技质部、生产部主管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置,技质部组织。具体作法详见本文第 5.2.1条规定。 4.2.2在制造过程检验阶段发现不合格,由技质部、生产部主管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置,技质部组织。具体作法详见本文 5.3条。

4.2.3在入库检验阶段发现不合格,由技质部、生产部、业务部主管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置,技质部组织。具体作法详见本文第 5.3条规定。 4.2.4在出货检验阶段发现不合格,由技质部和生产部主管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置,技质部组织。详见本文 5.4条。 4.2.5不合格品未经责权人员处置或处置尚无结果时,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5.作业内容 5.1不合格品处置流程见(附件一) 5.2进厂检验阶段 5.2.1属行政部采购订购回厂的产品用原物料,在进厂检验时若发现不合格,品管立即通知仓管员进行隔离标示,并通知技质部主管。技质主管立即组织由技质、行政部采购、生产部、研发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置。处置的方法为:退货、全检挑选、特采(让步接收)、扣款等。 5.2.1.1若外购产品用原物料不合格状况严重,将导致本公司无法加工出合格产品或严重影响公司产品内在 质量,引起顾客退货或拒收时,应作退货处理。 a.技质部开立「不合格品通知/处理单」,详细写明不合格情况。参加评审的人员均应在单上签署自己的意见,当意见一致时,退货处理生效。当意见不能一致时,由技质部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裁决。 b.行政部采购开出「退货单」,连同「不合格品通知/处理单>一起交仓管员。同时,由采购通知供应商。 c.仓管员在处理期间必须确保不合格物料得到控制:不得混淆、发放、丢失、损坏。当供应商来厂处理时,连单带货交与供应商并转达本公司的意见和要

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实施制造过程的顾客链管理,确保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的产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乘用车制造公司各分厂过程控制(包含过程检验)的管理。 2管理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过程自检:指生产工位上的员工依据工艺标准或检验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2.过程专检:是指由专人对生产工段内各工位质量状况的检查; 3.过程总检:是指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对分厂制造的成品质量进行的检查。 二.职责和权限 1.各分厂: 1.1负责对上道工序(分厂)的产品实施过程总检; 1.2负责实施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 1.3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须保证一车一卡,由使用单位印刷; 1.4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问题的纠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5负责过程检验文件的批准; 2.品管部: 2.1负责接收各分厂反馈的质量信息; 2.2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 2.3负责对质量问题改进过程实施监督和检查; 2.4负责对过程检验的过程进行指导; 2.5负责过程终检出现异议的仲裁; 3.其他单位: 3.1负责协助各分厂实施纠正和补救措施; 3.2负责配合对质量问题实施改进。 三.管理细则 1.过程检验的设置 1.1.过程检验分为过程自检、过程专检和过程总检三种类型; 2.过程检验的管理 2.1.过程自检由各专业厂工位上的员工实施; 2.2.过程专检由各专业厂指定人员实施,该人员可以为班组内的质量员、班组长、工段长等,从事 过程专检的人员应取得过程检验的检验员资格; 2.3.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所依据的标准为《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指导书》或《检验标准》; 2.4.过程总检由各专业厂的下道工序派专业的检验员实施,既冲焊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涂装分厂的检 验员实施,涂装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总装分厂的检验员实施,过程总检所实施所依据的标准为《检验标准》; 2.5.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应将相关不合格情况记录在记录卡上,反馈至分厂调试 返修人员;不合格经调试返修,经过程总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2.6.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批量重大不合格时,应将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至本厂技术质量科, 由技术质量科组织进行处置; 2.7.当对分厂过程总检的判定存在异议时,应向品管部提出申诉意见,由品管部进行现场仲裁;当

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解不深,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量检验,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简单的“质量把关”,而忽视了质量的过程控制。“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如何才能将我国建设为质量强国,首先应该转变一些企业的思想。如今仍有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理解不深,将质量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进而使质量管理人员疲于奔命,哪里“着火”就到哪里去“救火”。 而事实上,质量问题多处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掌握质量过程控制,发现质量隐患,将“救火” 转变为“防火”。质量过程控制,让质量管理不再是“救火”。 1 . 切实做好过程策划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 过程策划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各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程序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长期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所设计产品的质量,工艺工作必须未雨绸缪。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就应以用户要求为基础,并超过产品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策划,制订详细的过程开发计划,充分考虑现有人员、工装、装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各接口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各项任务的目标值和时间表具体细化到各接口部门,并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按规

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切实做好过程控制中的过程策划,准确地进行人员、工装、设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组织必要的工艺方案设计与评审,做到计划落实,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只有准确地做好这些前期策划工作,才能合理地组织开展全面的工艺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投资,避免造成不良资产积压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提高工序的质量能力 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 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 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当发现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时,控制点负责人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改进

质量控制计划-模板

XX系统 质量控制计划书 拟制:日期:2014/5/10 审核:日期:

1.介绍 1.1.文档目的 为了健全和完善XXX系统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规范化,以确保所交付的XXX系统能够满足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1.2.文档范围 本质量管理计划涵盖所有与XXX系统设计开发有关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措施涉及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工程实施阶段。 本质量管理计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介绍:即本章节,概要介绍文档目的、范围、缩略词、参考资料。 (2)项目概述:开发系统概述、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交付物。 (3)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质量检查点:列出各阶段的质量检查计划表,包括责任人、检查时间、检查任务。 (4)质量检查和确认技术:描述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用的特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及质量 问题的级别和处理流程等。 (5)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量化质量目标。 1.3 缩写 PM –项目经理 QA –质量保证 SA –系统分析工程师 A&D –系统设计员 RA –需求分析员 PC –流程审核员

SCM –软件配置管理员 2.项目概述 2.1.项目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开发小组将划分为技术队伍和QA 队伍。项目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检查,技术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技术队伍又划分为:需求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美工设计人员、配置管理员、产品包装人员。QA 队伍对整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负责,直接向质量保证经理汇报。QA 队伍划分为:流程检查人员和测试人员 2.2.质量管理 2.2.1.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 质量控制是XXX系统组每个成员的职责; 质量保证经理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全权负责, 并签字确认; 项目经理负责任务的分配和监督项目进度,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联系客户; QA 队伍负责制订、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项目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评审总 结报告、项目周报等形式向各项目组成员汇报质量活动的结果; 项目功能小组各组长在每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结束后,总结本模块的软件质量状况和质 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以确保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对质量目标应定期进行考核,以追求质量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流程检查人员负责通过检查文档审核开发各阶段是否可以通过; 测试人员负责对软件的质量和对需求实现的程度进行把关,并定期整理测试情况分析报告交 项目经理、系统分析人员; 配置管理员负责有关软件配置项及项目各生命周期交付文档管理和变更控制工作;

质量风险管控办法

质量风险管控办法 1.目的为使公司产品质量、品牌信誉保持良好,防范市场危机,把经营风险控制 到最小程度,以预防为主,并确保发生各类质量品牌危机时能及时主动应对,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市场抽检、客户投诉、品牌危机等情况发生时的 处理,产品实现过程和物流运输环节质量风险的预防。 3.职责 3.1品管部门:是质量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相关制度制定、组织质量事故 分析会的召开、纠正预防措施的审定、落实情况的检查与通报;协助质量纠纷的调查、处理;负责核算质量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建立质量事故档 案。 3.2营销部门:负责市场质量风险管控制度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减少和避 免质量纠纷的发生;负责市场质量纠纷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3.3供应、生产厂、物流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风险管控制度和纠正 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减少和避免质量纠纷的发生;参与质量纠纷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管理的有关数据及情况。 3.4质量风险管控领导小组 3.4.1主要成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营运副总、营销总监、生产总监、技术总监、 事业公司及营销经理、厂长、品管部门经理等。 3.4.2职责:质量风险管控方针、政策的制定,对质量事故处理意见的裁决,对责任人 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的审议、决定。 4.质量纠纷的处理程序及要求 4.1质量纠纷报告 4.1.1抽样报告制度:营销业务人员、片区经理做到凡我公司产品受到各级部门抽检 取样,必须在6 小时内将所抽样品的规格、生产日期等相关情况报告到大区经理,由大区经理报告公司质检部门安排核对产品质量情况。同时,业务员密切关注抽检单位的分析结果。 4.1.2营销、客服部门及其它部门接收到市场抽检不合格或客户投诉时,应如实记录发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2007-6-16 0:00:00 中国兽药114网信风浏览:2001 公司GMP管理文件 题目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编码: SMP-SC-0160-00 共7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办公室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 一、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 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 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 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 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 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 口服液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 2.1 关键工序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 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 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 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 1.2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4.1.3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 4.1.4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4.1.5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 4.1.6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

经典常用质量控制方法

经典常用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管理方法(QC的七大手法) 1)检查表; 2)分层法 ; 3)散布图; 4)排列图; 5)直方图 ; 6)因果图; 7)控制图; 1. 查检表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 2. 柏拉图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区别: 1.QA偏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客户和认证机构质量体系审核工 作,质量培训工作等;QC主要集中在质量检验和控制方面。 QA的工作涉及公司的全局,各个相关职能,覆盖面比较宽广,而QC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检查方面,只是质量工作的其中一个方面。 2.QA并不是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应该是R&D,或工艺工程部门 QA主要是保证生产过程受控或保证产品合格,着重于维护, 而QC一般是实际质量控制,如检验,抽检,确认,很多公司只有质量部只包括QA的职责,把QC的工作放入生产部门 二、过程质量管理方法 (一)、原材料检验 原进厂检验包括三个方面: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冲压件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产品、成品质量的控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进而保证冲压件质量。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冲压生产过程中及库存产品质量控制。 3工作程序 3.1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控制 3.1.1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YES

3.1.2下料检验程序 3.1.2.1操作者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开卷下料,并自检材料种类、牌号、外观质量和工艺要求尺寸,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3.1.2.2专职质检员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进行首件检验,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单”。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1.2.3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防止定尺、定位移动造成批量不合格品。 3.1.2.4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3.1.2.5每道工序下料完成后,专职质检员应进行完工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 YES

3.1.2.6生产部只可对经检验合格的下料产品转入冲压生产。 4.1.3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4.1.3.1技术质量部负责向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提供冲压图纸。 4.1.3.2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对所加工的产品需掌握工艺要求和冲压件关键尺寸。 4.1.3.3模具调整工对设备和模具进行安装调整。必须在对设备的滑块工作行程、缓冲垫的压力、模具的闭合高度调整到位后方可试生产,冲压件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4.1.3.4质检员要严格按图纸、工序流程卡、检具、样件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做首件合格标识,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4.1.3.5首件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批量生产。 4.1.3.6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以首件合格的工序产品作为自检依据,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4.1.3.7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并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4.1.3.8每批冲压件一个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通知质检员,对末件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工序件不合格,质检员办理“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二联,一联质量技术部存档,根据情况进行模具修理,二联交生产部,不合格品标识待处理。 4.1.3.9每种产品所有工序完成后,质检员应对该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零部件入成品库,注明检验状态、零件号、数量、日期。

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质量保证体系 ①以GB/T19000—2008系列标准为依据,按照建筑工程的系统管理方法和要素确定各部门、各层次岗位之间相互关系,合理安排顺序,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测量分析过程控制的信息成果,不断改进控制的程序和方法,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公司定期对项目的管理体系进行内审,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控等综合质量控制水平进行监控、指导检查,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②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队长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经常督促检查,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对质量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实行“过程精品、动态管理、目标考核、严格奖惩”,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建立材料,过程“三检”、

跟综检查。通过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各重要环节的施工操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从细从严,按照项目创优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分项分部落实,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的规定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 ③本着谁施工谁负责和质量终身制的原则,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条文、规范和质量标准,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建立完善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措施,并分解到项目有关责任人员确保贯彻执行。建立精干的项目质量管理机构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项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组织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领导项目质量管理,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责任制 (1)项目经理 1)全面主持项目执行机构的日常工作; 2)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职组织者和指挥者;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工作; 4)组织编制项目执行机构的劳资分配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 5)与组织编制项目实施的各类进度计划、预算、报表; 6)组织项目实施的各类分包和供应商的选择工作; 7)具体负责项目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管理监督工作; 8)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等的协调和沟通的组织领导工作; 9)组织和领导工程创优工作; 10)负责工程的竣工交验工作。 (2)项目执行经理 1)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负责项目基础、土建、装修、安装等施工生产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协助项目经理分管计划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