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相遇与对话 中创建合作学习共同体

在相遇与对话 中创建合作学习共同体

在相遇与对话 中创建合作学习共同体
在相遇与对话 中创建合作学习共同体

在相遇与对话1中创建合作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慧教学”案例研究“慧教学”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注重学与教的联动。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如何通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来创建合作共同体,实现真正的学习?左滕学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协同学习,它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2

课堂中以小组形式创建合作共同体时,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深入思考并探寻相应的策略,以保证合作共同体的有效性:(1)如何确保学生学习的真实和充分?(2)如何引发和维持学生深度的交流和讨论?(3)如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导和干预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一、如何确保学生学习的真实和充分

1.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这样就决定了能否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我认为,合作一般选择在当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当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当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时。

案例1: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播放1分钟内车辆通过十字路口的录像,请学生统计各种车辆的数量。同学们热情很高,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得到的数据却各不相同。于是教师重放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不一致。“老师,再放一次吧。”而此时,教师并没有急于重放录像,而是提醒学生:“同学们统计得那么认真,为什么两次的数据各不相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统计准确呢?”听老师这么一提醒,同学们马上意识到几个同学合作记录的必要。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统计小汽车、有的统计货车、有的统计摩托车……。当第三次放完录像后同学们顺利完成了统计任务。

案例分析: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案例2: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商不变性质》教学片段

《商不变性质》是一节规律教学课,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条规律中的同时和相同词语的意思,导致在做题目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独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并理解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的涵义。在独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分享个人验证结论,由于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选择的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验证的过程不同,在交流中进一步强化对同时与相同两个词语的理

案例分析: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能促使学生有效地习得数学思想方法,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左腾学: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出发,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是与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与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活动。

2 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中小学管理.2013(1).

2.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

缺乏独立思考的合作会让某些学生造成思考依赖,“不思考也没有关系,自然有人帮我思考,说出答案”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在小组中是一种伪合作,被动的参与倾听;而积极思考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仅是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交流与对话,不能从其他学生那里学习新的知识或方法。因此,在合作之前教师一定要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时间。

[案例] 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表面积的变化》教学片段

T:想一想,如果把这两盒巧克力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长方体再进行包装,所需要的包装纸,是不是和原来分开包装所需要的包装纸一样呢?

S1:不一样。

T:也就是说,把两盒巧克力放在一起组合成长方体,表面积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

S1:变小了。

T追问:为什么变小了呢?请大家借助学具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学具,个体间呈现了不同的包装方式,有上下面重合,有左右面重合,也有前后面重合。

T: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包装后表面积变小的原因。

学生交流。

[案例分析]:在交流之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基本已有了自己的一种包装方式,通过拼摆学生也能观察到组合后减少的两个面,所以得知表面积会变小。每位学生的包装方式不同,所以在组内观点的交流,对两个长方体进行包装的方式有更全面的认识,可以弥补自己思考的不全面。

2.明确任务

3.认真倾听

4.关注弱势

二、如何引发和维持学生深度的交流和讨论

案例:1.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

2.有问题质疑的氛围

2.预设充分及时追问

三、如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导和干预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何谓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博士认为,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也就是说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并因这些共同的精神因素而将团体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最大程度地共享利益。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强化功能是指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功能是指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学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在亚洲,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有可能取得学校改革的丰硕成果。他认为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如果从课堂的人际关系出发考察的话,课堂这个微型社会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社会、群集性社会、学习共同体。不同的课堂社会形态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共同体社会,是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规范的无意识承认结合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集团内部的情绪性的强烈的一体感与对集团外部的排他性排斥意识。”第二种形态即群集性社会,是由课堂中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与制度性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人形成着走向自由的私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被地位、约束、角色所消解,共同体的性质被剥夺了。第三种形态是意识到上述两种人际关系并在加以变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与伦理的共同拥有为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体在各自自主的个人

学习共同体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创建学习共同体 1、何谓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博士认为,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也就是说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并因这些共同的精神因素而将团体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最大程度地共享利益。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强化功能是指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功能是指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学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在亚洲,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有可能取得学校改革的丰硕成果。他认为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如果从课堂的人际关系出发考察的话,课堂这个微型社会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社会、群集性社会、学习共同体。不同的课堂社会形态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共同体社会,是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规范的无意识承认结合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集团内部的情绪性的强烈的一体感与对集团外部的排他性排斥意识。”第二种形态即群集性社会,是由课堂中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与制度性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人形成着走向自由的私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被地位、约束、角色所消解,共同体的性质被剥夺了。第三种形态是意识到上述两种人际关系并在加以变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与伦理的共同拥有为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体在各自自主的个人世界中生活,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社会亲和,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也就是说,在这种课堂中,不仅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世界在同伙伴的人际关系中层现,而且通过这种人际关系,在自己的内部世界中体验伙伴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追求构建的是第三种形态的课堂社会——学习共同体。因为在这种社会形态的课堂里,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推进着个人的活动与合作性活动的统一,寻求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享的共同知识的形成。在人际关系上,通过自我探索与社会性联合,寻求主体性与共同体的形成。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同时又是学习者,既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自身又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值得指出的是,在这种课堂里的人际关系是共同体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大多仅仅是浮于形式,缺乏其内在的实效性,主要问题有: 1、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不管什么问题,不管合适与否,不管难易程度,一律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要合作了,问题就解决了,只要合作了,学生就是自主学习了。 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结果时,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也没有因为小组讨论而对个体的思维产生新的碰撞,小组成员之间也没有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 3、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学优生和相对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学优生扛主角,他们的意见就主宰了整个小组的意见。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这样,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4、小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而这种评价又大多指向单一的个体,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不够科学和客观;教师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机会,更缺少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技能训练。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呢?主要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1、确定组长

三种形式三个层次成长共同体陪伴学生成长-最新文档(word文档良心出品)

种形式三个层次成长共同体陪伴学生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指出,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今,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其缺少与小伙伴起活动的经验,所以合作意识薄弱、依赖性较强。让他们在团体生活中学习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学校的组织生活中学会自主生活,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基于此,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构建了小学生成长共同体,让小学生生活在各种社团组织之中,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团结与协作,学会过有组织的生活。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其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遵循发展规律,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 学生成长共同体,就是具有共同愿景的学生,在一定時间段 内,按照自愿、平等、互助、互补原则,在教师指导下,以合作、 探究为方式,为了健康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成员共同成长的人数有所限定的教育活动组织。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的班级内共同体,以发展特长为主的校内共同体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校外共同体三种。 二、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构建起“小导师”引领下的合作小组学习成长共同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与协调下,选出若干 “小导师”,以“小导师”为中心,实现学生自愿组合,组成合作小组,成立学习共同体。 首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室内的座位,以“小导师” 为中心,辐射带动共同体进步。 其次,共同体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小导师”是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全面负责共同体内的管理和学习。共同体根据成员特点设有记录员、发言人等。班级交流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发言的顺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优势学生独霸课堂。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分组策略探讨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分组策略探讨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仅将学生从被动同意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也通过相互合作,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浓厚的学习爱好……。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彰显其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要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分组策略。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动身,结合其他教师的相关体会,从教学环境的营造、分组形式的制定、小组规模的设定及小组分工四个方面对分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环境营造,分组形式,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同意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得新知,猎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在学生的全方位参与下,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浓厚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和情感体验。这些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全人’进展”的主题思想不谋而合。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表达其优势的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相关于过去的直截了当讲授,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刻去完成小组探究、交流、评判等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延长,阻碍了教学进度;在分组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小组学习显现参差不齐的情形,相比过去整齐划一的讲授式教学,课堂秩序专门容易陷入纷乱的状态;还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合作或交流,导致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沟通受阻、不平等参与等现象存在,使课堂教学缺乏成效……。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治理者——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趋利避损,将小组合作的优势最大化,减少甚至幸免显现上述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其首要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分组策略。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心得,同时参考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实践体会,提出以下分组策略:

学校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朱里街道河滩小学、狮子行小学 教育发展共同体三年工作规划 (2014—2017) 为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的文件要求,推动我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朱里街道河滩小学小学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工作目标 (一)共同体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一体打造,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达成xx片教育特色化、师资队伍优秀化、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的均衡发展目标。确立“一个理念、三项原则、四个发展、五种机制”的共同体发展总体目标: 一个理念:文化引领、品牌立身、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项原则:资源共享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深度整合原则 四个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五种机制:共同体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机制化、交流体验经常化、课堂研究内涵化、教育资源开放化

(二)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共同体的基本现状,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切入:第一,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文化。第二,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形成集群放射规模;第三,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培养有品位、有内涵、有道德、有知识的少年儿童,并创建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2014至2017年三年年度目标 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具有梯次性的三年发展目标: 1.互动交流、联动年:(2014、1—2015、1)通过各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探索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 2.强化引领,整合年:(2015、1—2016、1)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整合学区特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区一体发展。 3.彰显个性,特色年:(2016、1—2017、1)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学区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鲜明的学校特色,初步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化。 (四)具体目标 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领导交流每学年3-5人。核心学校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2018届高考作文素材—命运共同体

2018届全体同学,你们好!作文几乎占据高考半壁江山,不可谓不重要。如何写好作文?固然,构思、结构、语言及其技巧都很重要,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文需要成文的“米”;不唯如此,“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需要高远的立意。况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章需要时代感,尤其是论说类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大我情怀、时代智慧和自信精神。它所涵盖的命题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令大众拓展全球视野,扩展“大我”胸襟,为诸君作文提供了精神养料,当有引领、充料之功。 人类命运共同体 年首期《外交事务》杂志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疑问,反映了人们当下对未来世界走向的诸多困惑和不安。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走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向前,迫切呼唤着眼全球和平与发展、勇往直前的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文明之间的分歧与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中国领导人从这五方面着手,详细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钟声) ▲坚持正确的文明观。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特色、民族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企图由单一文明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重的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方面起着独特作用。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那么,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形式是前后桌同学自然组成。虽然这样的分组开展小组简便易行,但是通过调查显示: 学校目前座位的编排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排成。教师分小组时,只是按座位而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任务不清,时间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清楚,其原因是教师认为课堂上只要学习方式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于是在备课中,忽视了对教材的理解,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使得教学过程不清晰;设计教学时也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由于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导致了课堂上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盲目、随意,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很容易的地方却设计了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却没有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安排时间不足。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此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结果由于时间不足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3、热情不均,评价不全 在和教师交谈中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调动了学生了积极性,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却很不均衡,好学生机会多、热情高,困难学生机会少、低。一方面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另一方面表现在一部分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时的热情。有的教师是怕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有

家校共同体共育学生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教育观念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家校合作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学生需要被忽视、学生作为主体人的身份被弱化、家校双方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家校双方有必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向下,形成团结一致、相辅相成的家校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 首先,共同体成员要形成合力。强有力的合力是共同体助推学生发展的关键,可通过组织家长访问学校、家长义工、教师家访、家校双方共同辅导学生家庭作业等活动增进各成员间的关系,转变家庭和学校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改变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的对立心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责任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成员要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原则加强交流与沟通,妥善解决分歧与矛盾。 其次,真正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共同体成员要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考虑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根据自身的主观认识去作出决定。为此,共同体成员可通过合作一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言行的观察、成员交流以及倾听学生心声等方式将学生的成长需要记录下来。这样,双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才能有的放矢。 再次,合作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身份的融入。家校合作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活动,缺少学生参与的合作是不完整的,其效果也不尽人意,学生有必要融入共同体活动中。对此,共同体可在家校互访、共同体圆桌会议、课外拓展等活动中适当组织学生参与,提高其主体性意识,激发合作积极性,增强其对家庭和学校的理解。 最后,形成长效的学生发展助推机制。家校共同体助推学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学生问题,共同体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以便灵活地组织活动,解决学生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还需要建立一种家校合作培训机制,通过专家讲座、交流研讨、榜样示范等方式增强成员的合作共育能力。

分组营销策略

分组营销策略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 实践研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 施方案 2011年10月25日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 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 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1-10-25 15:04:30| 分类:研究课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 个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个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 此在崇尚文化,倡导用良好的文化来浸染、熏陶、教育人的今天,探讨应当如 何构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切实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班级文化,借 助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习共同体创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

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 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 有的教育效果。因此培育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构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有 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 需要。 2、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苏 州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 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 体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 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研 究指明方向,打好理论基础,我们将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 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 3、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 我校是一所百年,在近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实现了教育资 源的有效整合,为推动我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在建设校园硬件 设施的同时,注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办学特色。打 造书香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班级特色区角建设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还十分重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组织个 性化的班级美化活动,有着一大批得力的学生干部,有着较好的学生自我管理 意识和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意义 1、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 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班级集体文化就是 一种全新的文化。因此,在新课改的情境下,进行“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 研究”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分组的策略与方法

分组的策略与方法 宝安中学张春光 2008.7.12 就分组的重要性,我曾经把它比喻为小平同志的分田。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地、种的也还是那些东西,原来是年年吃不饱,分田(联产承包)以后,大家就都可以吃饱饭了。 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一间教室,从来就是被分为若干相对固定组别的。这这绝对是一个常规性的东西、极其简单的东西。难道还有多少讲究?还有策略与方法可言吗?答案是十分肯地的——经验丰富、善于管理、注重细节的班主任老师,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经验可以让你分享,其中一定不乏精彩的故事,而且精彩的程度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 下面,我仅就开展分组探究、小组学习等课堂教学与组织方面,谈谈临时性分组活动的相关策略与方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今天告诉你,你可要积极回贴,秀秀你在分组方面的“精彩故事”。 一、异质分组法 即由相关水平或特质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强弱搭配”,蓄意安排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或较低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实现“互补性搭配”。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异质分组,其实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不同智能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而“组间同质”(基本相同的成员结构),则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营造和谐而又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它具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与激励性等基本属性。既为小组内同学间的互助提高了客观的条件、又为激发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意识提供平台。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朋友,友者为朋、朋者为友,互为前提”。什么意思呢?我想说的是:老师如果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来实现分组,就势必会体现出更多的“同质性”。要真正实现异质分组,老师的协调与干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以来,就要求老师要事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特长、个性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即所谓“学情”。这虽然是基本的要求,却也是不低的要求。

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指导意见-松江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 (征询意见稿)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贯彻落实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办学水平。特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校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提高效能为方向。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成立第二轮松江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界生松江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钱秋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 杨桂龙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组员:夏长来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金文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袁洪斌松江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姚文渊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黄蕾松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顾静君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 王洪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 闵志辉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基教科。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三、共同体成员单位 组建八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师大外附小、泗泾小学、中山小学、松江七中、松江四中、佘山学校、李塔汇学校、三新学校。 具体组成是: 1、上师大外附小:九亭小学、岳阳小学、新桥小学、实验小学、九亭四小(联络员:闵志辉)6 2、泗泾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九亭第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九亭三小(联络员:陈春根)5 3、中山小学: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方塔小学、泗泾第二小学、新闵小学(联络员:黄其明)5 4、松江七中:茸一中学、华实初中、二中初中、松江六中、立达中学(联络员:秦欢珍)6 5、松江四中: 九亭中学、新桥中学、九峰实验学校、洞泾学校(联络员:陈赣)5 6、佘山学校:民乐学校、叶榭学校、天马山学校、仓桥学校、东华附校(联络员:王洪明)6 7、李塔汇学校:泖港学校、古松学校、五厍学校、新浜学校(联络员:张忠山)5 8、三新学校:张泽学校、车墩学校、华阳桥学校、小昆山学校、上外松外(联络员:

分享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兼谈沪新中学的课例研究实践摘要:沪新中学以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开展课例研究,旨在研究中形成教师间新型的同伴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总结一年的实践,通过更新研究主题确定方式与深度链接思考与行动,激发参与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使研究内容更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后续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合作 近年来兴起的课例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旨在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群体努力,互助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联通教学与研究,促进课堂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课例研究中,从研究主题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次上课、课后研讨、二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及课后研讨,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课例研究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的界限,有本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跨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其中学校的教师同事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如何合作,突破权威限制和心理芥蒂,走向以倾听、对话为基础的合作,是以校为本的课例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难点和课例研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如果课例研究是个别化的行为,而非群体的一致行动,研究中缺乏真正的平等对话,课例研究多重视角的课堂观察与理解教学的优越性即无法显现,研究也随即走向空洞。课例研究需要参与者通过共同学习、合作、共享和发展,形成团队合作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建“学习共同体”也是课例研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 尝试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校变革是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日本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把21世纪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来重建的愿景、哲学与方略”。① 1、理想的学校“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倘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单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倘若缺乏年级的教师集体基于同僚性的相互合作,那么没有人能够承担这种责任。”②可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实践“合作学习”创造“精彩课堂” ———读《学校得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读了《学校得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感觉在本书中有两个词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了更深刻得认识与思考: 一、实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也就就是平时常常使用得。可就就是当我阅读《学校得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才发现这里“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得认识不尽相同,这里简单梳理自己学习后得粗浅认识。 书中提到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得“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得认识有不同之处。书中说:“课堂里沉默寡言得高志与英语学习极度低下得幸子,在合作学习得课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得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得高志,而沉迷于英语得学习,短短得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习落后得现实;高志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得一番好意, 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得问话;再加上同组得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得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赏心悦目得风景”。这里佐藤学先生描述得“合作学习”不就就是强强联手得模式,而就就是弱弱相助得姿态。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她得“优势”所在,都有闪光点,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得优势,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就就是我们教师应该着手思考得问题。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称之为“互惠学习”。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得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得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得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特别就就是那些平日表现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智力水平较弱得学生。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得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得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得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得兴趣。 2、形成合作得习惯 有了合作得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就就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得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得良好氛围,达到合作得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得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就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得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得及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