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金晓亮 乌鲁木齐友谊医院 摘要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金晓亮 乌鲁木齐友谊医院 摘要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金晓亮 乌鲁木齐友谊医院 摘要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金晓亮 乌鲁木齐友谊医院 摘要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金晓亮乌鲁木齐友谊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7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针灸组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采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高于针灸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肯定。

关键词:牵正复瘫汤;针灸;面瘫;临床效果

引言

面瘫是常见面神经麻痹疾病,多数患者预后差,可遗留不同程度面肌挛缩、面肌痉挛和联带运动等,对患者生活和社交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分析了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7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联合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1.18±

2.13)岁。针灸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4±2.66)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针灸组单纯给予针灸治疗,穴位选择阳白、攒竹、地仓、合谷、颧髎、四白和足三里为主穴,并岁正加减承浆、迎香、申脉、鱼腰、牵正等穴位。其中,足三里采取补法;面部腧穴进行平补平泻治疗;阳白、攒竹则向鱼腰部透刺。上述穴位均进行温针灸,留针20分钟。每天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在完成一个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联合组采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方剂:黄芪40g;鸡血藤30g;熟地、白芍20g;木瓜、天麻、当归15g;木香10g;白附子、红花、僵蚕、桂枝、全蝎6g;甘草5g。上述方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在完成一个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效:症状消失,面肌挛缩、瘫痪、口眼联动征等均消失,H-B评分达到I-II 级;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H-B评分达到III级;无效:上述症状均无改善,H-B评分低于IV级。面瘫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作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联合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高于针灸组,P<0.05,如表1。2.2干预前后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干预前两组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

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针灸组,P<0.05,如表2。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治疗面瘫主要采用面神经抑制、局部肉毒毒素注射等,但效果欠佳。中医认为面瘫为“口眼歪斜”证,其病因在于正气不足和卫气不固、筋脉气血不畅,在治疗上需遵循祛风解痉祛痰原则[3-5]。牵正复瘫汤中黄芪、当归和熟地可行血补气;木香、桂枝可温经通脉;白芍、熟地可调和营卫;木瓜、甘草可柔肝缓急;鸡血藤、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通络、养血补气和柔肝缓急之功。而针灸治疗则可疏通面部阳明经、少阳经,促进气血运行通畅[6-7]。本研究中,针灸组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采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高于针灸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H-B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针灸组,P<0.05。综上所述,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肯定。

参考文献

[1]黄艳红,黄顺贵.针灸联合牵正复瘫汤治疗陈旧性面瘫临床研究[J].河南中

医,2017,37(2):352-354.

[2]石进朋.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3]许慧,陈建宏,张慧明,等.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

志,2015,31(3):58-60.

[4]李迁民.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

药,2015,11(11):99-100.

[5]寇吉友,朱茜,张爱邦,等.复容牵正汤结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

间疗法,2015,23(8):52-53.

[6]姜利国.牵正复颜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0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

医,2011,33(11):1644.

[7]赵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Bell麻痹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现代医药卫

生,2012,28(22):3375-3377.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笔者认为对于顽固性面瘫不可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对针法的调整运用。因为面瘫初起,发病突然,患者面部形象受到影响,加之对本病没有认识,顿感难堪、茫然,后因失治、误治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遂感烦闷,甚或抑郁,自尊心受损,以致自暴自弃,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满意疗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心理疏导配合隔日巨刺法。首先遵循一切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整为原则。每位患者初诊,必定热情接待,与之交流,仔细询问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告知本病的大概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经辨证分析后,拟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放弃以前的所有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新的治疗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在治疗时播放一些既轻松,又悦耳的音乐,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遗留额纹消失,不能蹙眉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沿攒竹-阳白-头维-太阳行叩刺,轻叩至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双日在健侧行阳白平行3针刺,即阳白1针,距其上下0.5寸处各1针,呈吊针,可似滞针状,沿额纹走向针刺;辨证配百会,远端取合谷、足三里。使局部气血通畅,并可刺激兴奋处于失功能状态的神经末梢,加速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尽快使其恢复功能,额纹复见。 对于遗留面部板滞、口角歪斜,不能做耸鼻、鼓腮、露齿等面肌运动及口颊部嵌饭者,在心理疏导同时,单日在患侧面部热敷及轻按摩后,采用梅花针沿人中沟-鼻唇沟-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颏唇沟叩刺,并可拔3、4个小罐;双日在健侧取水沟、迎香、夹承浆、颧髎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行针刺,必要时可上电针,采用疏密波适当配百会、足三里、合谷、内庭以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须强调一定要“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满意疗效,正如《灵枢》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因此,操作时应注意守神,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并嘱患者常嚼口香糖,达到遗留诸症消除,面肌运动恢复正常的目的。 对于遗留露睛,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叩刺上下眼睑各10~20次,上眼睑重叩,下眼睑轻叩;双日在健侧取睛明穴,针刺时轻轻把眼球推向外侧固定,然后沿眶壁缓慢刺人,不提插捻转,出针后须压迫3~5分钟,以防眶周血管出血。同时辨证配百会、足三里、申脉、

针灸治疗面瘫病症本科毕业论文

针灸治疗面瘫病证 摘要:目的探讨对辩证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 面瘫 腧穴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 巴 ”、 吊线风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一 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 人体的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络脉空虚,风邪夹寒或者 法夹热、夹暑湿等 邪乘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等脉络,致使营卫不和,气血闭阻,筋脉失养 而致。 病因: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 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 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 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 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 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 等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 种常见病、 多发病, 它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常常伴有口水自该侧躺下。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

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 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灸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之一,《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疾病及预防疾病的方法。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这说明艾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叶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在面部施灸需慎重,需避免对颜面五官的损伤,避免遗留对美容方便的不利因素,易于被患者接受,所以学生选取艾条温和灸法进行临床观察。古人曰: “头为诸阳之会”、“面为阳明之乡”而“阳明为多气之腑”。因此,在正常状态下,颜面部气血丰盛,但因肌肉浅薄,实非灸法所宜。但当一侧面部处于患面瘫的状态时,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经云:邪之所凑,其气比虚. ”本病绝大多数是为脉络空虚,风之邪乘虚侵袭,以致于头面部一侧的阳明、少阳经脉气血阻滞,继则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生。所以在其临床多表现有患者侧面部的板滞、麻木和阴冷的感觉,具有喜温热刺激和揉按的特征。根据“寒者温之” ,治疗当温通经脉,祛风散寒,通调面部气血为大法。因为灸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除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对于面瘫患者施以艾灸治疗能够旺盛经络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e3479044.html,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 作者:黄丽红方桂梅 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6期 摘要: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方老师治疗面瘫在对其进行明确详细诊断之后采用针灸、电针、艾灸、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电针;针刺;中药;透穴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属于“口喎”[1]的范畴,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病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眼歪斜等,当人体气血不足并且受到外邪侵袭后引发面部经络疲滞、经筋纵缓不收而形成面瘫,其外邪可以是风寒、风热、寒湿、火郁、血痰等等;西医则认为该类疾病为“眼面神经麻痹”[2],主要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而引发的病面肌瘫痪等,该类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无明显的季节性。方老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本人随方老师学习半年余,现总结其治疗面瘫经验如下: 1 诊断 发病突然,面上下部面肌瘫痪,抬眉皱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闭目露睛流泪,提鼻不能,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健侧,均为面瘫的主证,某些患者将出现面部、耳旁疼痛等症状,病情危急时将产生一定的听觉过敏与味觉障碍等。实际诊断时需与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相鉴别[3]。其中中枢性面瘫患者颜面上部肌肉并无瘫痪征象,出现皱眉、闭目扬眉 等情况均为正常现象;其颊肌、口轮匝肌、口开大肌等部位经常出现瘫痪现象,并以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等作为具体的临床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侧大脑皮质对颊肌产生支配作用,且双侧皮脂脑干束对面上部肌肉产生支配作用等导致的一类临床现象。但某些患者脑卒中发作时在其颊肌部位也可见上半部面肌麻痹,该类疾病属于临床上所指的偏瘫症状的表现形式之一。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颜面肌肉瘫痪,并使得眼睑与眼轮匝肌闭合不充分,口角下垂,抬眉受限,口角向键侧牵引等。 2 注重病因分析 西医:①急性:此类型最常见,主要是感染性疾患,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受凉,吹风或感冒之后。各种中毒如铝砷氯仿等化学物质中毒以及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偶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面神经麻痹;②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起病缓、病程长、进行性发展等,以听神经瘤、腮腺肿瘤、肉瘤等为代表,并包括某些特异性传染病,如麻风性面神经炎;③反复发生型(复发型)反复发生,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④双侧性:双侧面神经出现周围性麻痹,以麻风、梅毒、双侧中耳炎、病毒性脑炎、脊髓前角灰质炎、重症肌无力为代表;⑤先天性:生后即发生,多为遗传发育性疾患,见于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 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 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 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舒的感觉。

面瘫针灸治疗病例分享

面瘫,又叫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者贝尔麻痹,起病突然,常在受风寒或者病毒感染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具体可见患侧抬头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露齿不全等,可有不同程度听觉、味觉障碍。面瘫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常见于受寒受凉、循环不足、病毒感染等,造成血管痉挛,面神经水肿,形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病患在 2 个月之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2 个月后则恢复较慢,临床常称为难治性面瘫。特此分享一例近期诊治的难治性面瘫患者,以期共同学习,发现不足。 1.病例资料 患者XX,男,55岁,未婚,因“口眼歪斜2月余”前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外耳疼痛不适,予外耳道滴药治疗,夜间汗出较多,未予保暖,次晨起发现口眼歪斜,至当地县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住院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利巴韦林抗病毒、吡拉西坦营养脑细胞、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水肿治疗,效果不显,遂来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中等,查体合作。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右侧额纹变浅,蹙眉不能,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左侧,伸舌居中,鼓腮右侧漏气,露齿试验:右上1颗,右下0.5颗,左上下各4颗。心肺腹阴性。生理性反射正常,病理性反射阴性。

2.诊治经过 患者入科后予完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营养神经,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冲服,配合穴位针刺,具体选穴包括:患侧阳白透刺鱼腰、攒竹穴、太阳穴、承泣透刺四白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迎香穴、翳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足三里采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法,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 30 min,翳风穴温针灸,共计两壮,每天1 次。针刺后配合面部闪罐,额纹变浅者可闪阳白穴区,口角下垂者可闪地仓、牵正穴区,以面部泛红为度。针刺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进行第二疗程,共计20天患者面瘫告愈,随访3月未再复发。 3.诊治思考 面瘫迁延日久,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营养支持而萎废不用,形成难治性面瘫。西医认为面神经受到不同原因,主要以病毒为主,局部感染发炎而成。发病轻重与感染病原体、发生部位、年龄及体质不同有关。中医治疗面瘫方法众多,一般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筋所致,故而选取阳白、太阳祛风明目,下关、地仓、颊车祛风通络开牙关,合谷通经活血。值得一提的是,太冲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收治的患者患者102例,全部采用针灸及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在经过1~5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85例(83.3%),有效11例(10.8%),无效6例(5.9%),总有效率(94.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面瘫较为理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标签:面瘫;针灸;临床疗效 面瘫(又称为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眼歪斜,患侧眼睑难以完全闭合、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患侧面部表情运动消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目、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等。在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针药结合、分期治疗,疗效更为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面瘫患者102例。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36~78岁;病程5d~4个月。 1.2诊断标准根据查找相关文献[1-2]和《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诊断周围性面瘫。大多数患者发病与病毒性感染和寒冷刺激有关。从脑桥面神经核发出直至面肌的周围神经通路任何部位受损均可引起面神经麻痹。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1.3方法主要是将面瘫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后遗症期,根据不同时期的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常取攒竹、鱼腰、阳白、太阳、四白、下关、牵正、颊车、地仓、颧髎、迎香、水沟、承浆等穴。再根据病情的急性期(7~10d内)、缓解期(1个月左右)以及后遗症期(2个月未痊愈者),配合解表祛风通络的中草药。阎骕等[4]以阳白四透结合刺络拔罐为主要治疗手法对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了额肌肌力影响的研究,其中阳白四透是指采用1穴4针,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方向,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额肌肌力差异具有显著性。雷红等用齐刺阳白加刺内地仓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40例患者均在5d内症状出现好转,首先表现为细额纹的出现。赵帅等采用攒竹穴透睛明的方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 ㈠治疗 1.处方选穴 体针基本方:①阳白、四白、地仓、頬车、翳风、合谷。②备用穴:阳白、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頬车、太阳、颧髎、风池、足三里、内庭。随症配穴:不能皱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而后痛加完骨;眼裂增大加丝竹空透瞳子髎;气滞血瘀,面瘫经久难愈加下关、听会;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2.选穴说明 以局部腧穴、手阳明经血为主。阳白穴为足少阳、手足阳明、百维脉之会,可疏调额部经气;以翳风、合谷祛风散害,舒经通络。地仓、四白、頬车同用,以疏导面颊经气。备用方以攒竹、地仓透穴为主,增加舒经活络作用;以风池、太阳、颧髎疏调经气;远取足三里、内庭穴以调补阳明经气。 3.操作方法 发病初期2周内取①组穴,头部腧穴针法宜较浅,合谷用泻法,同时可增加配穴。病程2周以上取②组穴,头面腧穴针刺用泻法,足三里、内庭针用补法。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4.根据病情,选用或配合下列方法 灸法:取阳白、四白、頬车、下关、风池。用隔姜灸法,每穴3壮,以有温热感为佳。每周2次,6次为1疗程。辅助用于陈旧性面瘫。

电疗:取地仓与頬车、阳白与瞳子髎。通电10~15min,用断续波,通电量以患者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适用于病程已有2周以上的治疗。 刺血拔罐: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地仓、口禾髎、夹承浆、頬车、下关、阳白、太阳、翳风。配用小口径火罐拔吸5~10min。隔日一次。适用于难治性“面瘫”和面部有“倒错现象”。 穴位敷贴:取阳白、颧髎、下关、听宫、翳风。以蓖麻仁50g、朱砂2g研成粉,每穴贴约1×1cm,用橡皮膏固定。 ㈡相关病症 面肌痉挛 治疗要点:针刺常用穴与面瘫相同,以攒竹、四白、地仓、翳风、合谷等为主。 针刺手法较强,常用透穴,或用15~30枚毫针浅刺痉挛频发部位的皮部,但留针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15min,每次1~2次,抽搐减少后可以每周治疗2次。还可以在四白、下关、翳风、做隔姜灸。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治疗面瘫要选取哪些穴位呢? 方法/步骤 1.1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2.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4.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5.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6.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7.迎香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8.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颧髎穴 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部神经的疾病中,面瘫的出现是最多发的了,我们在生活中多去了解到面瘫的症状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这方面的面瘫知识吧。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真实案例: 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

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贴士】:面瘫患者的饮食禁忌10不宜 1、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 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绿豆,羊、狗肉,动物内脏。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如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瓜,冬瓜,黄瓜,香蕉,紫茄,丝瓜,南瓜,甜瓜,桑椹等等。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3、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4、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 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 根据面神经解剖特点选择穴位 (1) 面神经干针灸疗法:取患侧完骨、翳风、耳垂下(耳垂与颊面皮肤交际点直下约3分,以指尖上下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面瘫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急乱投医,只会使患者面瘫情况更加的严重,延误康复,对治疗没有一点的好处,所以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治疗面瘫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失足成千古恨,错误的治疗只会让患者留下更为严重的后遗症。 治疗面瘫的最佳时间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中,使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项大样本的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7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5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4.5%,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由上可知,早期恰当的治疗是周围性面神经炎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也是面瘫最佳治疗时机,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临床实践也支持该结论,但是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应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介人时机愈早愈好,其宗旨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面瘫发病初期,应该不失时机地立即进行针刺治疗,防止演变到发展期,但应注意局部取穴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手法得当不会导致“虚则更虚,邪盛更盛”,或西医认为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阶段,若用针刺会使组织水肿加剧,出现面神经受到损害的情况。 因为祖国医学的特色是辨证施治、补虚泻实,只要用法得当,就会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对血管的舒缩功能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以改善病灶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何况在面瘫初期,要掌握选穴少,轻刺、浅刺,施补法,健侧刺,留针时间短等原则,故能促使面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正常。患病初期接受针灸治疗越早,痊愈率越高,病程越短,见效越快。因此,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可以针灸,而且宜早不宜迟,笔者临床许多病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越早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面瘫初期(7~10天)患侧面部仅用一针,地仓透颊车,刺人即可,不做任何手法,耳后较痛者,加用风池。远端穴主要用合谷、太冲,可以用较强刺激,有针感传导更好。宜配合中药汤剂,用牵正散加味,寒证加防风、白芷、羌活、桂枝之品,热证加银花、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概说】面瘫是一侧或两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由于外观显现口眼斜,所以中医叫“口眼斜”。本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由于它为针灸临床常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 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 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 遂者,多属于阳明经病。”明确指出无半身不遂单见口眼斜者,乃阳明经之僻。从经脉的循行和经筋的要布来看,本病多位于手阳明、足少阳、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 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 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 消失。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 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 (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 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

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 根据面神经解剖特点选择穴位 (1)面神经干针灸疗法:取患侧完骨、翳风、耳垂下(耳垂与颊面皮肤交际点直下约3分,以指尖上下刮动有一直径约3mm且使患者有酸胀感者之绳状物即为面神经干)。病程在半月(2周)以内者灸法为主,采用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日2次。病程在半月以上者,以针法为主,每次用上穴一穴,交替使用。耳垂下穴斜刺时,只捻转,不提插,留针20分钟。 (2)面神经定位诊断法选穴:此法按面神经损害部位定位后选用不同穴位处方。①核上性面瘫(中枢性):本证中医多见于中风病,而不做面瘫病诊断,面瘫症状只见口无眼斜,或伴偏瘫及外展神经受损等。针刺此型面瘫,选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合谷;同时,应用头针顶颞前斜线下2/5(即面运动区),取患部对侧。面部各穴平补平泻,头针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两次,再次0.5分钟,捻转左右各2周,100转。②乳突孔以下至末稍部位损害:本证只见单纯周围性面瘫,此时选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翳风,合谷。③

贺氏针灸治疗面瘫

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临床运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刘红 摘要: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机及各不同分期的治疗工具的选择、治疗手法的实施仍存在较大争议。贺氏“针灸三通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微通、温通、强通三法有机结合,分期辨证,灵活应用,疗效确切。 关键词:面瘫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 面瘫即面神经炎,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在展神经外侧出延髓脑桥沟入内耳门,经内耳道进入面神经管内,从茎乳孔出颅后,向前进入腮腺,由于腮腺内分为数支并交织成腮腺内丛,腮腺内丛自腮腺前缘呈放射状发出五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颈支,支配面肌及颈阔肌,面神经行程长,损伤多发生在面神经管、中鼓室和腮腺区等处,但以面神经管外损伤最为常见。面神经可因不同病因及损伤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出现3种病理改变,即神经失用(损伤累及髓鞘,神经纤维并未断离,仅表现为暂时性传导阻滞)、轴突断伤(神经鞘膜完整,但轴突断离变性,神经周围充血水肿)、神经断伤(神经干完全断离,断端形成神经瘤,远侧端神经变性,完全失去恢复能力)。治疗方面除激素、抗病毒等现代医学治疗之外,针灸治疗目前被广泛应用。笔者以“面瘫”and“针灸”为关键词,检索了1990年~2008年CNKI上所有文献,共检索到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章307篇,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在上述检出的文献中,直接或间接论述关于面瘫的分期治疗的文献共有62篇,占所发表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的20.19%。这个比例说明,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面瘫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及选择针刺的最佳时机存在很大争论。部分文献认为认为面瘫不同时期存在面神经缺血、水肿、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的变性,早期的针刺治疗可刺激神经加重炎性水肿,增加神经受压,不利于面瘫的恢复。有观点[1]将面瘫病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发展期,指发病后1~7d;第2阶段为恢复期,指发病后7~20d;第3阶段为后遗症期,指发病20d以后。认为针刺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是恢复期。因为发展期机体与病邪正处在抗争阶段,该时期筋脉空虚,正不胜邪,局部取穴易伤正气,会导致虚则更虚、邪盛更盛的局面。有观点[2]认为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阶段,若用电针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服咼斜”。春、秋两季发病较 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见症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后者可因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等引起,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 味觉减退或 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 刺。 处方: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透颊车合谷足三里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 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用小火罐吸拔5?10min , 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2、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llOOmg或B12100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 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3、穴位贴敷 将马钱子锂成粉,约1-2mi n,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 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 次。 【附注】 1 、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 次。 拔罐疗法浅说 俗话说“针灸拔火罐,病好一大半”。拔火罐具有脱敏、止咳 平喘、消炎、活血、散寒、增强免疫功能,恢复体力的功效。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概说】面瘫就是一侧或两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由于外观显现口眼斜,所以中医叫“口眼斜”。本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由于它为针灸临床常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就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遂者,多属于阳明经病。” 明确指出无半身不遂单见口眼斜者,乃阳明经之僻。从经脉的循行与经筋的要布来瞧,本病多位于手阳明、足少阳、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与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与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因口轮匝肌与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