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在线学习环境是网络或者远程学习者自我学习与发

展的主要平台,其设计与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在线学习的质量。为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设计出高效的在线学习环境成为广大网络教育者与研究者努力研究的方向。然而,在线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最初的以网络软件技术与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到后面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设计,再到后来的集合技术与教学原理的综合性网络环境的设计,或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或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却很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考虑,尤其忽视了对学生在线学习环境的连续性体验与归属感、社区感以及身份感等情感体验支撑。事实上,这些情感支撑的有无与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网络教育的效果。然而,地方感作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可以是体验、信仰、情感或者某种经历,为在线学习环境的情感体验与支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本文试图整合在线学习环境与地方感,提出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概念,并探讨其内涵与特点,最后分析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大要素及其设计策略。

一、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

(一)地方感

地方感(senseofplace)的概念来源于地理学,Steele(1981)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1]唐跃文指出,地方感是关于人们对特定地理场所的信仰、情感和行为忠诚的多维概念,主要包括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意象和机构忠实等研究领域。[2]张中华等认为,地方感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某种经历,如激发起的情感、兴奋、欢快或者愉悦的心情等所构成的对一个地方的感觉结构,包含地方精神和地方依附。[3]

从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地方感至少涵盖两个因素:一是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某个旅游景点,地理场所,抑或某种特定的环境,比如社区;二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地方感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是体验、信仰、情感或者某种经历。当这种地理意义上的地方或者环境指向在线学习环境时,学习者与该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CatherineMcLoughlin&RonOliver(2000)在创造自我导向、所有权以及合作的任务中指出,为了固有的社区成员,地方感对于身份和

归属感而言至关重要。[4]Marrett&Harvey(2001)认为,社区感来自共同身份感、]讲感或者价值感。[5]Fontaine(2002)强调关注学习而不是让技术影响课程结构与过程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培养在线学习环境中的“远程存在感”。[6]Agger-Gupta(2002)给我们描述了学习者在没有合适的指导下,因缺乏地方性而出现迷惑,感情寄托错位,甚至是沮丧的问题。[7]AlfredP.Rovai(2002)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学习社区的概念应用于虚拟课堂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设计和实施在线课程,从而培养地理分隔的学习者之间的社区[8]。Brook&Oliver(2003)认为,为了最优化学习质量,在线学习社区需要地方感。[9]Keough(2005)强调,作为在线学习环境的课程设计者和促进者,需要记住学习过程的关系价值,并建议一种更加“亲密的方式”操作。[10]AlfredP.Rovai&HopeM.Jordan(2004)利用因果实验设计,检测了传统学习、混合学习以及完全的在线高等教育学习环境中的社区感关系。[11]纽卡斯尔大学教与学中心的MariaNorthcote(2008)指出,学生在在线学习环境中自我定位有时难以引航,难以知道且分辨出自己在所处社区成员中的位置。[12]她认为分析在线学习空间,以及探索在线学习,身份

和归属感的概念是有必要的,并且为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与刻画学生在线学习环境强大地方感提出了六点建议。

国内对地方感的研究颇为丰富,然而针对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研究还不多。

(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主要是指学习者处于在线学习环

境的体验、信仰与情感,以及忠诚度。它主要包含两个维度: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就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依恋,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从而赢得归属感,它属于一种情感性依赖。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学习者与在线学习环境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赖。

二、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特征

(一)独特性

独特性主要是指,与其他学习环境(学校真实课堂)相比,在线学习环境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征。这些特征为在线学习环境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个性。好比北京故宫、洛阳龙门石窟、湖北武当山等,这些风景名胜具有很强的独特精神,都具有强烈的地方感。这种地方感对许多没有直接网络学习经验的人而言,具有重大而独特的意义。

(二)人性化

为了培养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

虑该环境的美观,同时,能够根据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习惯、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与习惯,尽可能地方便学习者,既能满足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功能性依赖,又能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非技术设计,都必须意识到它们是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而展开的。

(三)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得到他人或者团队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层次需要理论”,其中,它指出人们只有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自我实现”。为了在线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在线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一种归属感。然而,这种环境地方感,能够让学生消除自己所处学习环境的孤独和寂寞感,获得一种安全感与落实感,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四)连续性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学习者对这种环境日积月累的积聚过程。当学习者对学习环境逐渐产生情感依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以及集体归属感,才能成为在线学习环境的“回头客”。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产生功能性依赖。当这种地方感建立以后,学习者才会持续地进行投入学习。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大要素

(一)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构成要素

MariaNorthcote在考虑以往在线学习设计的文献建议,考虑到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情境的反应的基础上,为促进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以及刻画学生更强烈的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而提出六点建议。这六点建议分别是:人性化、学生贡献、图像工具、指导结构、教师临场、社会化。它们构成了创建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

图1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要素

(二)各大要素分析

1.人性化

总体而言,人性化强调如何确保在线学习环境包含归属感、社区感以及不拘礼节感,从而在学习环境中培养一个更加受欢迎的界面。[13]然而,许多这样的交互并没有很自然地发生。学习者在界面浏览过程中出现迷航现象。这时他们需要一些人性化的教学设计以帮助继续学习。例如:课程设计者可以提供给学生个人联系方式。而且这对在线学习的开始阶段尤其重要。Paxton(2003)建议,创建一个“有吸引力的”的学习空间需要在一门在线课程中包含如下一些因素:(1)尊重;(2)合作与协作的信念;(3)激情理解;(4)信任和真实性;(5)乐观;(6)意向性。所有这些都展示了人性的一面,并鼓励学生这样做。[14] 2.社会化

社会化指的是继承与传播规范、风俗以及思想意识的过程。它使个人具备必要的技能和习惯,从而参与自己所处的社会。[15]社会化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教化是跟教育类似的,涉及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内化就是个人将这些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内部建构与消化。

在线学习设计中,社会化应该是核心,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从教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考虑多维度的交互活动,比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教师、学生和在线学习环境之外的交互等等。从个人内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者需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参与当中,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找到归属感,从而对在线学习环境产生认同和依赖。因此,在线学习环境的社会化促进学习者确定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地方感。

3.学生贡献

在线学习环境的学生贡献,就是需要学生将自己创造的资源、心得体会,以及一些内隐的知识与其他学习者,甚至指导者进行分享。分享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贡献精神;二是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针对第一点,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分享的活动,让学习者之间进行思想与语言的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需要设计者精心设计评估活动与评估

标准。评估应该是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估、专家评估以及同伴评估。前两者与传统课堂的评价类似,只是在线学习环境中,技术支持作用更大。然而同伴评估,就是学生之间的评估活动,需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因此,在线学习环境通过给学生提供贡献自己创造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当他们的努力得到其他在线参与者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就能够培养一种在线环境的所有感并且得到肯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注意到在线课程的地方感,同时也能够在开发这种环境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6]

4.教师临场

教师临场(或教学临场)不是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如TomBennett(2010)所认为,教师临场描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反应。[17]实际上,教师临场的程度深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对话与交流的亲密程度。EdwardBrady&DouglasBedient(2003)认为,教师临场必须依赖作为交流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有效反馈。[18]DoritSasson(2008)认为,激励学生学习,就是教师如何运用教师临场和学生进行“]说”。[19]与此同时,他认为,教师临场和教授学术内容同样重要,它真正关乎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线学习环境因教师与学生真实见面的机会远远低于

传统课堂环境,而更加需要建立教师临场,以便在线环境中的教师在学习者迷航,或者出现失落感与无助感时提供帮助与支持。因此,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临场建立尤其重要。Bender(2003)认为,教师与每位在线学生的接触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在线环境中有目标的教师临场的有效方式。[20]PaulaJones等利用Garrison等人开发的“探究社区”模式检验网络课程的教学临场属性得出无论:引导视频能够促进建立指导者与学生的教学临场。[21]TomBennett(2010)给出培养教师临场的六点建议:[22]

(1)拥有重要地位。

(2)行动端庄。

(3)有条理地准备课程。

(4)尽可能淡定,行动自信。

(5)奖惩公平、一致以及严格。

(6)保持耐心。

5.图像工具

在线学习环境中,图像工具比文字更加吸引学习者的[球。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设计的图像更加让学习者留恋。因此,有效的在线学习中,图像工具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些图像工具可以是图表、图片,也可以是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视频以及幻灯片等等。McVayLynch(2

002)认为,图片无论是静止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指导,提供帮助导航,理解以及解释,能够创造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23]

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虑图像元素的位置、色彩以及使用这些图像元素。设计时,需要思考它们能不能促进在线学习环境的地方感。

6.指导结构

指导结构好比路标,指引学生者穿梭于在线学习环境当中,有助于培养地方感。Northcote(2008)认为,为学习者提供课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能够培养地方感。这种指导包括简单的文字或者图形,学期计划、在线学习者建议清单等等。它们无需是线性的,但是必须站在整个课程设计的高度。

四、结束语

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相比,在线学习环境因其地理意义的缺失而导致学习环境缺乏氛围,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线学习环境中引入地方感,能为学习者提供归属感与自我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能够积极地使用在线学习环境,投入学习活动。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框架模型为创建与培养该环境的地方感提供参考模型,同时也为在线课程与环境的设计者提供建议。[参考文献]

[1] Steele.F.Thesenseofp

lace[M].Boston:CBIPublising,1981.

[2] 唐跃文.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11(22):70-77.

[3] 张中华,张沛,王兴中.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01(29):141-146.

[4] CatherineMcLoughlin&RonOliver.Learningenvironmentsforculturalinclusivity:Acasestudyofindigenousonlinelearningattertiarylevel[J].Australian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00,16(1):58-72.

[5] Marrett, C., &Harvey, C.(2001).Gettingthesystemsright:ExperiencesattheUniversityoftheWestIndies.InE.J.Burge&M.Haughey(Eds.), Usinglearningtechnologies: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

onpractice(pp.38-74).London, NewYork:RoutledgeFalmer.[6] Fontaine,G.(2002).Presencein″Teleland″.InK.E.Rudestam&J.Schoenholtz-Read(Eds.), Handbookofonlinelearning:Innovationsinhighereducationandcorporatet

raining(pp.29-52).ThousandOaks, CA:SagePublications.[7] Ager-Gupta, D.(2002).Uncertainfrontiers:Exploringethicaldimensionsofonlinelearning.InK.Rudestam&J.Schoenholtz-Read(Eds.), Handbookofonlinelearning:Innovationsinhighereducationandcorporatetraining(pp.125-148).ThousandOaks, CA:Sage.

[8] AlfredP.Rovai(2002).BuildingSenseofCommunitya

taDistance.Rovai, A.P.(2002).BuildingSenseofCommunityataDistance.The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 3(1).

[9] Brook, C., &Oliver, R.(2003).Onlinelearningcommunities:Investigatingadesignframework.Australian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19(2),139-160.http://www.ascilite.org.au/ajet/ajet19/brook.html.assessed,2011-11-23.

[10] Keough,M.(2005).Relationshipsnottechnologyarethekeystoonlinelearning.Paperpresentedatthe17thBiennialConferenceoftheOpenandDistanceLearningAssociationofAustraliaChar

lesSturtUniversity, Adelaide, SouthAustralia.

[11] AlfredP.Rovai&HopeM.Jordan.BlendedLearningandSenseofCommunity:Acomparativeanalysiswithtraditionalandfullyonlinegraduatecourses[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04,02(05):1-13.

[12][13][16] Northcote,M.(2008).Senseofplaceinonlinelearningenvironments[DB/OL].InHello?选Whereareyouinthelandscapeofeducationa

ltechnology?ProceedingsasciliteMelbourne2008.http://www.ascilite.org.au/conferences/melbourne08/procs

/northcote.pdf.Assessed,2011-11-23.

[14] Paxton, P.(2003, November4-7).Meetingthechallengesofonlinelearningthrou

ghinvitationaleducatio

n.PaperpresentedattheEDUCAUSE2003:Balancingopportunities, expectations,andresources, Anaheim, California.[15] Wikipedia.Socialization[D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izationAssessed.2011-11-28.

[17][22] TomBennett.Themythofteacherpresence[DB/Ol].http://newteachers.tes.co.uk/news/myth-teacher-presence/45620.Assessed,2011-11-28.

[18] EdwardBrady&DouglasBedient(2003).TheEffectsofTeacherPresenceonStude

ntPerformanceandAttitudes[DB/OL].5thAnnualWebCTUserConference.http://www.ega.edu/facweb/irp/Surveysandreports/WebCTConference2003/papersfromconference/Brady.pdf.Assessed,2011-11-29.

[19] DoritSasson(2008).UsingTeacherPresencetoMotivateStudents[DB/OL].http://doritsasson.suite101.com/using-teacher-presence-to-motivate-students-a85350#ixzz1f0qXFSd4Assessed,2011-11-19.

[20] Bender,T.(2003).Discussion-basedonlineteachingtoenhancestudentlearning:Theory, practice, andassessment.Sterling, Va:StylusPub.

[21] PaulaJones,KimNaugle&MaryAnnKolloff(2008).TeacherPresence:UsingIntroductoryVideosinOnlineandHybridCourse[DB/OL].http://www.learningsolutionsmag.com/articles/107/teacher-presence-using-introductory-videos-in-online-and-hybrid-courses.Assessed,2011-11-29.

[23] McVayLynch, M.(2002).Theonlineeducator:Aguidetocreatingthevirtualclassroom[M].London:RoutledgeFalmer.

[见习编辑:郑方林]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

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校园环境分析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 理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简单以我校为 例谈谈我对环境心理学的理解。 一个好的大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 生提供许多方便,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 生的各种品质。试想每天生活在吵闹,杂乱的 环境中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安心的学习,怎么可 能让老师静心的教学。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的 影响,人每天做的事情同样影响着个人的习 惯。一旦习惯的养成,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改 过来,这样就有可能养成不好的品质。当然 学校中的每个空间都是学生停驻的地方,学生 的生活,学习都在这个大的环境中慢慢度过。下面以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简介 建国初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1953年10月,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云南大学、四川大学七所院校的土木系 和铁路建筑系合并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 随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高教部、铁道部、湖 南省决定以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铁道建筑、铁道 运输三个系及部分公共课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 道学院,直属铁道部领导,定址长沙南郊烂泥冲。 1960年9月15日,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50年 来,学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860 余亩,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 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图书馆建筑 面积1万平方米,藏书80余万册,各种教学生 活设施齐全。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调查。 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地,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 境 心 理 学 调 研 报 告 园林11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在丽阳门公园的应用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丽阳门公园及游人 2.调查方法:目测法,现场拍照、文字记录

3.调查内容:公园特定空间场所的的利用情况和游人的行为表现 4.调查目的:从空间场所的利用情况和行为表现来看游人的行为心理,对丽阳门公园空间设 计给出评价并提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思考 5.调查时间:2013年6月8号-6月10号 二.丽阳门公园现状及公园环境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 丽阳门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商业区,西临丽水市最繁华的中山街,北临丽水市主干道丽阳街,南边是步行街,东边是城东路,是一块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街头绿地。 该公园平常游人流量很大,每逢节庆日活动、赠花赏花活动这里热闹非凡,是市民们集会、游憩、散步、运动、安静凝思、陪伴家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丽阳门公园平面地图 (二)公园景观环境分析 1)硬质景观空间场所分析 由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可以看出,中山街旁边就是处州古城墙,经历沧海桑田,见证了丽水的发展,是逝去的保家卫国的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但站在城墙上,视线多被植物和园外高大建筑所遮挡,观景效果不佳。城墙北面是公园西入口,没有大门,很开阔,外围是排列有序的石墩,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南面是步行街入口,由这个小入口进入就可以看到公园内唯一的凉亭,凉亭所在周围地形平坦,植物低矮,视线较为开敞,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央公馆,而扭头钟楼就进入眼帘,这两个建筑被巧妙地借用,极大丰富了园内空间。凉亭东面是20多米长的时光隧道,这个隧道是由多个石砌菱形框架结合表面凹凸不平的石块构成。中山街入口和步行街入口,极大地承载了来自中山街行人的分流。 步行街中间还有一个半圆环形小广场结合休息长廊。对应的在丽阳街上也有一个半圆形入口,但面积较小,游人由此进入,紧接着就进入下沉式广场。中间面积最大的就是中心广场,是市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它中心的雕塑是丽水市市标:银灰色的市标是由丽水拼音首字母“L”和“S”抽象组合而成。L像是两把利剑,直刺云霄,S就成了那温柔而美丽的彩带,环绕着利剑,代表着朝气,象征着腾飞。雕塑下面是莲花基座配有水池喷泉,外围装饰着繁花色块。中心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地势上形成对比,其地面铺装一个精细光滑,一个粗糙不平。城东路入口是比较正式的大门,入口有体量较大的置石,还有石砌的弧形门廊,也是接着小广场。主要道路设置分明,但小道路在林间多而乱。 园内灯光主要有路灯、近地灯。不同场所路灯的高低和数量不同,也影响着空间的利用和游人的行为。比如,竹林间地上照明较多,主要园路边球形路灯较多,中心广场路灯较多,而下沉广场几乎没有路灯。儿童活动区照明较多,而城东路入口广场没有路灯,照明依靠城东路街边的黄色钠灯。 以上就是主要空间场所的情况。(见下图) 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 2)植物空间分析 由卫星图(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古城墙下面植物密集主要是高大乔木结合小灌木,由中山街入口进来往公园中心走就是成片的竹林参杂着高大乔木,一直延续到城东路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的北面以及儿童活动区栽植的都是高大乔木和灌木,而中心广场南面紧接竹林,其内较大面积内没有植物隐蔽,白天光照强烈。而凉亭和时光隧道一带链接的是宽敞平坦的草坪条状绿篱带,其颜色丰富。每一个绿地块都有边界围合:西面灌木区主要是竹篱、北面主要是1米高的花池围台,而草坪地带是绿色的丝带围合。 主要硬质空间标示图 三、空间利用情况和游人的活动行为记录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日本俳句的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和细部的体验和感知的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的触感领域是靠着触感限定的。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的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的维度。 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的工业和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的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的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是降低了,因为材料和细部的肌理和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的材料和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的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的口感一样。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的感觉。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的幽灵就会占据上风。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庭院空间环境心理学设计住宅庭院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住宅群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解、组织与重构,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住宅庭院空间作为一种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和实用性,进而创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在园林绿地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也是一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期中作业调研报告

金陵“九鼎” ——记一座不慕浮华的大学之城南京,是个经历太多创伤的老人,隐忍而带着慈悲,苍茫却不失矍铄。它的树木,它的道路,它的河流,它的建筑,无一不彰显着历史的存在感。南京,是个拥有太多意象的城市,说不清,道不明,更有斑驳的树影下学子们一路洒下的欢声笑语,百年老校里一座座静默的建筑,折射出老城的往事,映照出现今的繁华。 为了诠释南京现今的城市意象,我们选择了从九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入手,铺展出一座名城的画卷。2002年的某一天,南京城里突然有九所大学同时张灯结彩,庆祝100年华诞。为此,江苏省政府铸了九座青铜鼎,分送给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 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 大学和江苏大学,以示“一脉同源,百年九鼎”。此事 一出,南京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南京那么多的大学,其 实均源自同一所老祖宗——1902年由张之洞创办的三 江师范学堂。这九座铜鼎打开了南京高校史上一条隐秘 的时间通道。经由它,上可以溯至国子监,去到夫子庙——早在600多年前,南京就曾经是一个大学城;下则一脉相承,陆续经过江南水师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再到如今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它们以厚朴和励学的姿态,低调地辐射着南京城,提升着它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高度。 我们小组成员在10月16号首先走入了南大的鼓楼校区。一进校区,扑面而来的是绿色的气息,众多的花草树木让人倍感亲切。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愈发的庄严和沉淀,它就是南大的地标——北大楼。北大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 (A.G.Small)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 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由于诞生于中 西文明激烈冲撞和融合的年代,至今我们依然能 从它的外观和风格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大 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 西方的建筑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 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这些有着600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太原市龙潭公园 2.调查方法:现场记录 3.调查内容:游人在公园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4.调查目的:人们喜欢怎样的公园环境,进而从人们的喜好,提出改进公园的设计和设施 5.调查时间:2009.8.20和2009.8.22 二公园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1、公园地理位置及简介

龙潭公园地处太原市城坊街28号,位于新建路与旱西关交叉口处,属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 越,环境优美。是集园林自然风光,市民休闲旅游, 社会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包 括黑龙潭南北湖及周边地区,南北长1000余米,东 西宽520米,占地约40公顷, 18.74公顷的宽阔水 面,更是增添了这一园林的灵秀之气。 龙潭公园的前身是太原动物园,现在的龙潭公园 是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到东山卧虎山公园,在其旧 址上新建的。为免费开放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 图1 太原龙潭公园总图 2、公园的基本设施 作为龙潭公园最主要景观的龙潭广场,中心放置着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铸造的标志性建筑春秋大鼎。这尊大鼎,体现的不仅在三晋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的特有气质,更是为这一大型园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时期第一大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为原形,按比例扩为鼎口直径6.25米,高5.497米,重20.03吨的大鼎。其在形象及体量上充分反映着龙城太原2500年的历史文化及地位,表达了太原在新世纪开拓发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龙潭广场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组成。鼎台总高2.5米,象征太原古城2500年的历史,采用外方内圆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内圆由年轮记事的方式构成,24条轮辐镶嵌24块铜板,分别记载着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来发生的24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鼎台分三层,分别上三、六、九步台阶,取步步升高之意,蕴含着太原未来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则灵。”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这大片的黑龙潭湖水映照下,使龙潭公园的气质更显得浑然鼎立,刚柔有加。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 政府办公建筑设计 班级建筑xxxx 学号xx 姓名xxx

研究标题:不同建筑功能布局对人群的流线及心理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一幢政府办公建筑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老百姓的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 办公楼作为21世纪城市中“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是城市 社会、科技、财政、经济活力的显著索引,城市的核心“象征”。纽约曼哈顿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办公楼的大量集聚以及形成的景观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办公 楼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权力”中心场所。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的被攻击,是对这一经济权力场所的反抗,从另一侧面也反应了办公楼在当代城市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出现了聚集起来办公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在 逐步的深化,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办公建筑的建设规模和 数量都在日益扩大,现今在办公空间设计上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塑造出 公司的精神,有文化气息的融入,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强调高 科技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味,也更具凝 聚力及亲和力。 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办公空间设计缺乏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办 公空间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使办公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不可或缺的 优势。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是 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个人空间、拥挤和 人类的关系、城市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各体是如何和环 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较其他心理学分支 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 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 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其他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政府办公楼设计,将我设计的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它的解剖分析,功能布局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及如何处理建筑空间设计与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办公建筑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办公建筑设计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调研结果分析: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来西单的人大多都很开心,但是大多也都很浮躁。我认为导致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因为是商业区,所以环境必然嘈杂,根据时间的不同(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来这里的人多少也不同,人多时就会拥挤,而人少时也只能说不拥挤,在这么大人口密度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肯定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而使人不悦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硬件环境,西单商业区并不算大,但是建筑密度却很高,无论是十几层的大商场还是小片平房商业街都给人楼挨楼,房挨房的感觉,如果只是来这里购物或短时间逛的话就还好,但在这里待时间长了人就会感觉到烦躁。研究表明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建议:像商业街这种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开放式空间应该将楼间距适当的加大,或在两高人口密度区域之间留出一块小广场,已达到舒散人群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二)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2卷第6期 2007年6月Vol.62,No.6June,2007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唐文跃1,2,张捷1,罗浩1,杨效忠1,3,李东和1,4 (1.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210093; 2.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南昌330013; 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0; 4.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合肥230039) 摘要: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旅游是人们感知和认识 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旅游者地方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旅 游者地方感模型,以九寨沟为案例研究发现,①九寨沟旅游者的地方感在自然风景维度、社 会人文维度、旅游功能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等四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②九寨沟的自然风 景与环境得到了旅游者较高的感知评价和普遍认同,是旅游者对九寨沟产生情感依恋的主要 因素;③旅游者对九寨沟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感知评价相对较低,并影响到对九寨沟旅游环境 与功能的感知评价;④旅游者赋予九寨沟更多的是自然观光的意义和审美价值,九寨沟蕴涵 的民俗文化体验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并未能被旅游者所充分感知和认识,“藏族村寨”的地方 特质没有得到旅游者的足够认同;⑤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的感知评价差异集中在九寨沟的藏 族风情、地方文化、旅游服务、游览秩序和旅游氛围等方面。旅游者地方感研究为自然资源 和旅游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四川九寨沟 1引言 人文主义地理学运用主观的、非经验的和直接感受描述的方法研究空间(Space)和地 方(Place)的意义和价值,对“ 人—地”关系作人文主义的阐释,为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较为深入的领域,尤其在地方的主导意义和地理体验质量的探索等方面[1]。Steele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2]。Hummon提出了4种地方感:根植性(Rootedness)、异地性(Alienation)、亲缘性(Relativity)、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和三个层次的社区情 感:依恋(Attachment)、满意(Satisfaction)、认同(Identification)[3]。Prohansky等探讨了“ 地方认同”的概念,认为人通过对地理意义上的“ 地方”的依恋而获得一种归属感[4]。人与地方相互作用产生的情感联结关系———地方依恋(Placeattachment)是地方感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多年来一直是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Williams等最先提出了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指出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Placeidentity)和地方依赖(Placedependence)两个维度构成,并设计了地方依恋量表用于测量个人与户外游憩地的情感联结关系[5]。随后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地方依恋的维度[6]、研究方法[7]、影响因素[8]等方面。现象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要哲学基础,认为现象环境的每个要素由个人经过意识作用而赋予意义,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现象学把地方看作是一种基于景观、活动及其意收稿日期:2006-12-04;修订日期:2007-0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30)[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0371030]作者简介:唐文跃(1973-),男,江西安远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E-mail:twy@263.net 599-608页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集美泉水湾住宅小区调研报告 我国城市已普遍进入老年型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给他们的行为活动提供方便,增强老年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中生活着各种年龄层次的人,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需求的选择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不同,他们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各种活动在时间上的分配也不尽相同。各种活动的差异成为城市环境设计的依据。 老年是人类必经的生命阶段,老年人退出职业岗位,生活转变,由于这种自然衰老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对国家和社会必然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要求。老年人构成了我国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要求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而且这些能力中某一能力的减退会影响其它的能力,如视力不佳则影响行走、书写等,老年人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也相对减低。因此考虑老人生理老化现象,是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中最为首要的问题。 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衰退、运动失调、平衡感丧失,因此提供老年人活动的区域,应避免陡坡及不规则地形,尽可能减少陡斜的走道、坡道或踏步。相对平坦的地形可促进老人的步行活动。因视听能力减退,反应力降低,老年人的休闲环境周边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以避免发生交通危险的机率。 泉水湾小区内的道路总体上比较平坦,但是有些路段的路况较差。具体可能是由于施工方的疏忽或者物业的管理问题。 老年人休闲活动范围一般较小,同时室外活动时间一般也不长。因此老年人休闲环境的设置应尽量以便捷为第一,过远的距离只能使老年人失去兴趣。同时,还应考虑到提高环境的可识别性。 由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逐年下降,他们多喜静不喜动,因而多选择不太剧烈的休闲活动,在休闲环境的布置上应留出一定量的“寂静”空间用于老人的休息,同时老年人易烦躁,嘈杂的环境往往不得老人喜爱,因而休闲环境不宜布置在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和中小学的附近。 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要考虑到老年人“坐、卧、停、留”的各种需求,应当根据功能的需求安排老人集体活动、安静休息、闲聊等不同的场所,做到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和公共私密分区。 结朋识友或切磋交流在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中占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休闲环境的设计

建筑环境视错觉分析报告

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视错觉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指导老师: 班级:建筑学1411 小组成员:

环境心理学作业一 建筑视错觉案例分析 是的,你没看错,这确实是一个教堂,而且是一个普通的教堂。它由设计师Gijs Van Vaerenbergh设计完成,该教堂高约10米,利用大量钢板堆叠而成,墙面斑驳通透,创造出 一种极为玄幻的光影效果。 若是从外侧观赏,这座教堂看起来就像是浮动在 空气中的像素方块,神秘而不真实,让人嗔目结 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这座位于比利时的“透明教堂”就是一首空灵之 歌,它2011年9月完工,2012年被建筑网站 Archdaily选为年度最佳建筑。这样的视觉错觉是不是会让你大呼“不可思议”呢?

是不是很神奇?其实那些橘色的图形全是画在建筑物上的!如果你身临其境也会木渎同样的惊奇效果。这就是瑞士籍法国的概念艺术家FeliceVarini的有趣作品。他擅长在各类不同场所绘制巨大而奇特的几何图案,虽然乍看之下让人看着摸不着头脑,不过如果你走到特定的角度再来看来他的作品,眼前却会突然浮现出各种如同悬浮在空中的规则几何图形,让人不禁觉得Varini对观赏者的视觉都进行了奇幻的PS。而实际上Varini是利用欺骗眼睛的技术——失真图像,通过在三维空间上的覆盖图像,来制造视觉错觉。利用几何艺术,把观众眼前的既有景观进行切割和重新构建。乍一看呈现出的是不规则的碎片图形,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见识庐山真面目。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们新先聚品一起来看看他的其它有趣的作品吧!这就是他一个作品的全景,这一切都是他徒手画的: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 ——浅析成都万科售楼中心设计的心理学运用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有: 环境感知:人用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环境中的信息,并经过感知着自身的经验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即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建筑环境的信息并评价建筑,再经过自身的实践,使建筑的前后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的环境知觉。环境知觉影响到人对环境的评价和美学体验,不用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环境的感知也不同。 私密性: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包括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可供使用者选择。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功能布局,空间分割,材质选取等,采用封闭式、半封闭式或开敞式手法合理组织空间,创造出完整而明确限定的私密空间,为人们提供私密场所。 公共性:相对于私密空间而言,人们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包括社会向心和社会离心概念,据此,建筑空间的设计业可分为向心空间和离心空间。开放性的空间可使人们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进一步交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

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与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外拓展。然而在一个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美梦中人们对精神与心灵上的需求就显得更为之重要。 为此,我们对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小组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3.37公顷,绿化面积25.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