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飞蜻蜓 教案

放飞蜻蜓 教案

放飞蜻蜓 教案
放飞蜻蜓 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

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 )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 )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放飞蜻蜓

小朋友陶行知

捉循循善诱

谈蜻蜓

放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 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 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 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 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 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 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Teaching plan of "flying dragonflies"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 e third grade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 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 飞?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_语文s版

1.引导学生学会“陶、贞、埂”等6个会认字,“蜻、蜓、塘”等12个会写字。掌握“慈爱、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等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教师出示蜻蜓课件,学生观察蜻蜓。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和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

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整商 后鼻音:蜻蜓塘衡整商 前鼻音:蚊 其他字:陶构 4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于是他就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2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意思。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给课文分结构段: 第一段(1~6):写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准本课10生字,书写端正,会组词运用,达到会默写。能认识“贞”与“埂”。 2、通过读文,能对蜻蜓有所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喜爱蜻蜓。 3、引导学生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进而创造性的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 处理课后第4题。 教学难点: 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处理方法: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 课前准备: 借助拼音,能读准生字字音。读一遍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连词读,集体读,个不读。 2、读出所画的生字词,试着找出一个相近的字组词。帮助学生识记。 掏东西、磁铁、步枪、绳子、花纹、喔喔叫、锯子、水

沟、夏天 3、写一遍生字,要求正确端正。教师也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二、引读课文,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自己出生读一遍,找学生读一遍,指导读正确) 2、再读,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 读文考虑:(1)文章里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您认识她不?她做了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您明白了什么?读给大伙儿听听,也能够讲。 板书: 蜻蜓:食物、尾巴、眼睛 您还喜爱文章介绍的哪些内容?(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讲讲缘故) 三、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1、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 教师介绍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仿生学简介 :乍听仿生学这一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它的科学含义。然而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以及她的故事。在一次上山砍树时,鲁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手,她好奇地摘下草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因此突发奇想,把铁片磨上细齿

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与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与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仿生学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前景是无限的。 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差不多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早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与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依照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确实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与导弹等。特不是能够区不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导语: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下面是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学生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范文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 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 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结合理解慈爱。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结合理解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放飞蜻蜓》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产业办中心校:詹娟 一、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他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同时也表现了他很强的环保意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读,有感情朗读等各种读文形式,让学生体会出陶行知先生为何劝孩子放飞蜻蜓及其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练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1、理解陶行知先生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2、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五、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2、体会陶行知先生关心下一代的用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你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放飞蜻蜓》,关注事件的发展。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三、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 (),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并放飞()的故事。 (二)质疑探究集体交流 (1)课文中是谁在捉蜻蜓?他们遇到谁?(一群孩子陶行知) (2)发生什么事使翠贞和其他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放飞了蜻蜓呢? (3)陶行知简介:(课后链接)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27年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等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这位著名教育家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和孩子们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什么?你了解了哪些蜻蜓的知识? 对话1: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附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 2、复习词语: 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 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 (1)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 单元:6放飞蜻蜓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 根据语文学科特征,紧抓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学习课。 2. 根据“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学习他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 3. 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使他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了解蜻蜓,激发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个生字,会认6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高超的育人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练习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 2.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和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 3、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入神放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1、指名读、齐读。 2、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二)简单说说课文讲了陶行知的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认识蜻蜓之可爱 (一)句式训练,爱蜻蜓本领高 1.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陶行知为什么要劝他们把它放了呢?默读课文。 (1)指名用“因为……所以”回答,你是从哪 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3)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 (4)一只蜻蜓可以吃多少虫子呢? 2.指导读第2-6自然段中的对话。 (1)在朗读和表演中理解“七嘴八舌”。 (2)练习朗读:“你们说蜻蜓是不是人类的朋友?” (3)训练用不同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啊! 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3、小组合作探究: 以陶先生当时的身份,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呢? (二)品词析句,爱蜻蜓结构奇特 1.默读课文,思考:陶行知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 2.小组轮读,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词体会蜻蜓的可爱、有趣。 眼睛奇特:一闪一闪成千上万四面八方 尾巴神奇:一撅一撅`一节一节又细又长 3.出示蜻蜓图,学生仔细观察,领悟课文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喜爱之情和对蜻蜓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兴趣。 让孩子对照图片介绍蜻蜓,能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 19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 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 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 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 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 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 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 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公开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看图片,谈话导入。 2、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田埂孑孓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3、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 4、上节课我们还读了课文,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课件出示、填空:孩子们捉到了一只,在的谈话引导下,孩子们。相机板书:捉谈放 二、新授课文,聚焦“放飞”。 (一)、学习2—6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7页,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陶行知的身旁。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陶行知先生的慈爱 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问:咦,陶行知会想些什么呢? 请学生回答 师:那陶先生是怎么劝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2---6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 师:陶先生是怎么劝说的? 生交流 出示语句: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指名读。 师点拨:你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注意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会读得更传神。 课件点红:慈爱地抚摸 师:谁来做做“抚摸”这个动作? 生做,师进行评价。相机提问:那同学们之间的抚摸是慈爱的抚摸吗?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导读: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人与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放飞蜻蜓》课文、练习题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放飞蜻蜓》课文、练习 题及教案 【导语】本课讲述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课文】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练习题】 根据拼音写一写。 (1)依稀记得,妈妈的眼里包含了无限温暖,融入了无限cíài。 (2)“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jié?括?u最为fùzá、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3)我们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bǎochí专注的精神和rùshén的姿态。 2.词语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七嘴八舌七八七八 千变万化千万千万 又细又长又又又又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读一读,选一选。 入神出神坚持保持 (1)小熊正望着窗外(),上课铃响了。 (2)孩子们()地听着陶行知的讲解。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教案_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教案_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 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周艳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感受陶先生尊重生命,尊重儿童。 一、激趣设疑 师: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 孩子们,课题既然叫放飞蜻蜓,有放就一定有捉。 (板书:捉) 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捉蜻蜓的呢?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请你来。 这么可爱的小蜻蜓被你捉到了,你的心情如何? 是啊,孩子们捉到蜻蜓非常开心,那,你知道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谁来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他们捉蜻蜓,为什么到最后却把蜻蜓给放了呢? 放?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 二、品读体验 (一)走近蜻蜓 师:谁来说一说。 师:说得不错,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通过交谈对话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使孩子们放飞了蜻蜓。那么,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师:谁来说。 师:你真会读书,长长的几段话被我们读成了几个词,学习语文就要像这样学会概括。从陶行

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蜻蜓有关食物、尾巴、眼睛的相关知识。 1.食物 哪几小节写了蜻蜓吃什么?轻声读课文2-6小节。 师:谁来说?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 师: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那蜻蜓一个小时能吃多少害虫,你们知道吗? (生: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 师:课外的阅读让你懂得很多知识。 师: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师:“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你一言我一语的,声音杂而乱。这就是——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呢?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会争着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当陶先生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说,一起读。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七嘴八舌”的意思,而且还能灵活运用了。 师:这一段话以对话的方式,让我们了解蜻蜓吃什么。来咱们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注意文中的提示语。 2.尾巴 师:关于尾巴,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9小节。 师:同学们,默读有助于思考,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会更大! 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生1:我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师:是呀,那是蜻蜓妈妈在水面上生宝宝呢!关于尾巴还有谁想说的? 师:哦,你们知道了尾巴的样子。 师:(出示图),瞧,这就是蜻蜓的尾巴,真的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来读一读。 师:那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师:说得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很重要,比如说: 杂技演员走钢丝,很危险,他靠手中的横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再如: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靠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来保持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