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概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概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概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

一、函数的相关概念。

1、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x 在某个实数集合D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它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y f x x D =∈,其中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应变量。

2、函数值:和0x 的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即0()y f x =

3、定义域: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的全体D 。定义域还由问题的实际背景而定。

4、值域:函数值的集合。

注意: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这是我们判断两个函数是否同一函数的依据。

判断:以下几组函数是否同一函数?(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则它们是同一函数)

(1)();();()f x x f x t g x x === (2)2();()x f x x f x x

== (3)0();()0x x f x x f x x x ≥?==?-

这种函数的表达方法叫做分段函数。

(4)();()f x x f t t == (5)()()f x f x =

= 考虑:

① 定义域值域相同的函数是否同一个函数?

否.(),()2f x x g x x ==

② 定义域解析式相同的函数是否同一个函数?-----是。

③ 解析式值域相同的函数是否同一个函数?

否。[]22

()(1,1);()([0,1]f x x x g x x x =∈-=∈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比较利于研究函数的性质

2、列表法。定义域有限集。

如:一天中整点的气温。(无法用解析式来表示)

3、图像法:借助二维的坐标系。直观形象。

注意:如何判断函数图像。作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与函数图像至多有一个交点。

判断:以下各图是否为函数的图像。

三、函数的定义域

1、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

例: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 2)、y =

3)、0(1)y x =- 4)、8|3x |15x 2x y 2-+--=

说明:目前为止研究定义域考虑①分母不等于零;②零次幂底数不等于零;③偶次根式里面大于等于零。出现在分母位置的大于零。

方法:列出满足条件的不等式组,解之。

2、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解析式的函数,不能常规方法求解,一般表示为已知一个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抽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两种情况。

例1、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2,2],求)1x (f 2-的定义域。

例2:已知)1x 2(f +的定义域为[1,2],求f(x)的定义域。

要点: ()()()1f x f t 与是同一个函数;()2x 定义域是自变量的集合。

练习: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0,1],求①()f x 的定义域。②(3)f x +的定义域。

2)、已知(3)f x +的定义域是[0,1],求()f x 的定义域;(21)f x +的定义域。

3、逆向型 (给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特别是对于已知定义域为R ,求参数的范围问题通常是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来解决。 例1、已知函数8m mx 6mx y 2++-=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函数3

kx 4kx 7kx )x (f 2+++=的定义域是R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函数y =a 的取值范围。

4、实际问题型 函数的定义域除满足解析式外,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限制。

例:将长为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 关于一边长x 的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函数的定义域。

四、求函数的解析式

1、代入法:

例1:已知函数2()2,f x x x =-求(1).f x +

练习:已知()21,()3,f x x g x x =-=求(1),(()).g g f x -

2.配凑法

例2、已知f(3x+1)=4x+3, 求f(x)的解析式.

例3、已知2211()f x x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

练习:若x x x f 2)1(+=+,求)(x f .

注意:(1) f(t)与f(x)只是自变量所用字母不同,本质是一样的。

(2) 求出函数解析式时,一定要注明定义域,函数定义中包括定义域这一要素。

3、换元法

例4、已知f(3x+1)=4x+3, 求f(x)的解析式.

例5、若x

x x f -=1)1(,求)(x f . 练习:1、已知函数2(2)2,f x x x +=-求(1),()f f x -的解析式。

4.待定系数法

例6、已知(())21,f f x x =+求一次函数()f x 的解析式。

高三数学专题训练--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三数学专题练习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小题基础练①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1,3,5,7},B={2,3,4,5},则A∩B=() A.{3} B.{5} C.{3,5} D.{1,2,3,4,5,7} 答案:C 解析:A∩B={1,3,5,7}∩{2,3,4,5}={3,5}.故选C. 2.[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x-2>0},则?R A=() A.{x|-12} D.{x|x≤-1}∪{x|x≥2} 答案:B 解析:∵x2-x-2>0,∴ (x-2)(x+1)>0,∴x>2或x<-1,即A={x|x>2或x<-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R A={x|-1≤x≤2}. 故选B.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4},B={2,4,6},则A∩(?U B)=() A.{1} B.{2} C.{4} D.{1,2} 答案:A 解析:因为?U B={1,3,5},所以A∩(?U B)={1}.故选A. 4.[2019·河北衡水武邑中学调研]已知全集U=R,集合A ={x|0

A .3个 B .4个 C .5个 D .无穷多个 答案:B 解析:因为A ={x |0

高考数学讲义集合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 集合的概念 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 集合的性质: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二、 集合的表示: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4,5},{1,2,3,4,5,}L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大于3的所有整数表示为:{|3}x x ∈>Z 方程2250x x --=的所有实数根表示为:{x ∈R |2250x x --=}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 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3.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三、 集合之间的关系 1. 若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2. 简单性质:1)A ?A ;2)??A ;3)若A ?B ,B ?C ,则A ?C ; 3. 真子集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若A B ?且.A 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A B ü(或B A Y) 4. 相等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B A ?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集合的概念及其关系 知识讲解

等比数列概念优秀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以方程思想作指导,理解和运用它的通项公式. 2.逐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思维等能力. 3.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要领的形成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难点:对要领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第二类新的数列──等比数列. (板书)三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师: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名字上非常类似,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差,一个是比,你能否仿照等差数列,举列说明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主动的用类比思想,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对概念的理解) 生:数列1,3,9,27,…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呢? 生:因为这个数列相邻两项的比都是相等的,所以是等比数列. (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比数列的特征,但暂时不作评论,以防限制其他学生的思维) 师:这是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不过这个例子中的项是一项比一项大,能否再举一个一项比一项小的.

师: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呢? 生: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 师:他们对等比数列理解基本相同的,能否再换个样子,举一个例子. (若理解没有什么变化,就不必让学生再重复了) 师:下面再举例子又增加点要求,既然要去研究它,说明它一定有实际应用价值,那么能否再举一个生活中的等比数列例子. 生:如生物学中细胞分裂问题:1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变为2个细胞,这两个细胞再继续分裂成为4个细胞.这样分裂继续下去,细胞个数从1到2到4到8,把每次分裂后所得细胞个数排列好可形成一个数列1,2,4,8,16,…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师: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不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其它学科,其实等比数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说明它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说了这么多,也发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能否试着给等比数列下个定义呢? 生: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师:作为定义这种叙述还有一点不足,为保证这样比都作得出来,这每一项应从数列的第二项起,否则第一项没有前一项,也就做不出这个比,调整之后,再找一位同学准确描述一下等比数列.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师:好,就把它作为等比数列的定义记录下来. (板书)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作q.

高三数学等比数列测试题百度文库

一、等比数列选择题 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12a =,且53a a =,则10a 的值为( ) A .1或1- B .1 C .2或2- D .2 2.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54a =,916a =,则7a =( ) A .8 B .8± C .8- D .1 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若543264328a a a a +--=,则7696a a +的最小值为( ) A .12 B .18 C .24 D .32 4.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2,且a 1,a 3,a 4成等比数列,则S n 取最大值时n 的值为( ) A .4 B .5 C .4或5 D .5或6 5.已知数列{}n a 中,其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n n S a =-,数列{} 2 n a 的前n 项和为n T ,若2 (1)0n n n S T λ-->对*n N ∈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1,3- C .93,5?? ??? D .91,5? ?- ?? ? 6.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a = ,* 11()2 n n a a n N +=∈.设2n n n b a λ-=,*n N ∈,且数列{}n b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3 (1,)2 - C .3(,)2 -∞ D .(1,2)- 7.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下列命题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S 2021>0,则a 3+a 1>0 B .若S 2020>0,则a 3+a 1>0 C .若S 2021>0,则a 2+a 4>0 D .若S 2020>0,则a 2+a 4>0 8 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D .± 9.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63 9S S =,则42a a 的值为( ) A B .2 C .D .4 10.已知单调递增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 )* 21n n n S a a n =+∈N ,且0n S >,记 数列{} 2n n a ?的前n 项和为n T ,则使得2020n T >成立的n 的最小值为( )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3.1 数列的概念

第三章数列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知识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一种数列的表示方法,并能写出数列的前n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要求:培养观察能力、化归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复习方略指南 本章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10%~12%,特别是2002年共计26分,占17%,2003年共计21分,占14%,2004年26分,占17%.考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也有中档题,更有难题.由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平行的,所以在复习时要应用对比去认识、理解、掌握数列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如下规律: 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 2.数列中a n与S 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01) 【复习课题】集合的概念及运算(1) 【复习要求】 1.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明确子集、真子集相等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复习过程】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简称.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和两种,分别用和来表示. 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A={x|y=2x+2x+1};B={y|y=2x+2x+1};C={(x,y)|y=2x+2x+1};D={x|x=2x+2x+1};E={(x,y)|y=2x+2x+1,x∈Z,y∈Z};F={(x,y)|y=2x+2x+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 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 (2)对于两个集合A、B,若且,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3)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 记作. 注意:条件为A?B,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漏了A=φ的情况. (4)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思考:{0}与φ有什么区别? (5)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空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 空真子集个数为个.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记作A∪B,即:A∪B=. (2)一般地,由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 A∩B,即:A∩B=. (3)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通常 记作. (4)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即?UA=. (5)A∩B=A?,A∪B=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A∪φ=,A∪A=,A∪B=, A∩φ=, A∩A=,A∩B=, A∪(?UA)=,A∩(?UA)=,?U(?UA)=. 1.由实数33 2, |, |, ,x x x x x- -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元素个 2.集合{x|x>1且x≤3,x∈N}中的元素有 3.已知集合S={x|x≤5 2},又a=3,则a与S的关系为 4.设集合A={x|x=2n+1,n∈Z},B={x|x=n+1,n∈Z},则集合A,B的关系是 5.已知集合M={x|-35},则M∪N=________. 6.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提升 例1: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是. 变式练习: (1)设a,b∈R,集合{1,a+b,a}={0, a b ,b},则b-a等于 1

2018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数列

2018年考试大纲解读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考纲原文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名师解读 与2017年考纲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在2018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两小或一大”的格局呈现. 如果是以“两小”(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一般是一道较容易的题,一道中等难度的题,较易的题主要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与求和公式为主来考查;中等难度的题主要以数列的递推关系、结合数列的通项、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为主来考查. 如果是以“一大”(解答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从数列的前n 项和与第n 项的关系入手,结合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展开,求解数列的通项,前n 项和,有时与参数的求解,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等加以综合.试题难度中等. 样题展示 考向一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样题1 (2017新课标全国I 理科)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 则{}n a 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答案】C

样题2 已知数列{}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且2315a a ?=,416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数列{}n b 满足11b a =,11 1 n n n n b b a a ++-=?. ①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②是否存在正整数m ,n (m n ≠),使得2b ,m b ,n b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d >. 由2315a a =,416S =,得()()111215 4616 a d a d a d +?+=+=?? ??, 解得112a d ==?? ?或17 2 a d ==-???(舍去). 所以21n a n =-.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百度文库

一、等比数列选择题 1 . 12 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D .±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63 9S S =,则42a a 的值为( ) A B .2 C .D .4 3.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54a =,916a =,则7a =( ) A .8 B .8± C .8- D .1 4.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2 6780a a a -+=,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且 77b a =,则3810b b b =( ) A .1 B .8 C .4 D .2 5.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为q ,11a >,676712a a a a +>+>,记 {}n a 的前n 项积为n T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01q << B .61a > C .121T > D .131T > 6.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354a a a ??= ,公比q =,则456a a a ??=( ) A .32 B .16 C .16- D .32- 7.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a = ,* 11()2 n n a a n N +=∈.设2n n n b a λ-=,*n N ∈,且数列 {}n b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3 (1,)2 - C .3(,)2 -∞ D .(1,2)- 8.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7,S 6=63,则数列{na n }的前n 项和为( ) A .-3+(n +1)×2n B .3+(n +1)×2n C .1+(n +1)×2n D .1+(n -1)×2n 9.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不为1,n T 为其前n 项积,若20172021T T =,则2020 2021 ln ln a a = ( ) A .1:3 B .3:1 C .3:5 D .5:3 10.在3和81之间插入2个数,使这4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q 为( ) A .2± B .2 C .3± D .3 11.数列{}n a 满足:点()1,n n a -(n N ∈,2n ≥)在函数()2x f x =的图像上,则{}n a 的前10项和为( )

等差数列性质、等比数列定义、等比中项概念①

等差数列性质、等比数列定义、等比中项概念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 34512,a a a ++=则7S = ( ) A.14 B.21 C.28 D.35 解题过程: 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4816a a +=,则该数列前11项和11S =( ) A.58 B.88 C.143 D.176 解题过程: 3.在数列{}n a 中() 11,2,221,n n a a a n N *+==+∈则101a 的值为( ) A.52 B.50 C.51 D.49 解题过程: 4.数列: 1,2,,8x -是等比数列,则实数x 的值是( ) A. 4± B. 4- C. 4 D.不存在 解题过程: 5.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1a =-,46 6a a +=-,则当n S 取最小值时, n 等于__________. 解题过程: 6. 的等比中项为__________ 解题过程: 7.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33 n n S a =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__. 解题过程:

8.在等差数列{}n a 中, 131,3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n a 的前k 项和 35k S =-,求k 的值. 9.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366,0a a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3)若等比数列{}n b 满足8b 1-=,2123b a a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10.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 143,24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等差数列{}n b 中, 2295,b a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高考文科数学集合专题讲解及高考真题含答案

集 合、简易逻辑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 真子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1. 集合运算:交、并、补. 2.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 ,,,,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I I U U C (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I U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 互 互逆 否 互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Y Y I I ==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Y Y Y Y I I I I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Y I Y I Y I Y I Y I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I U I U 等幂律:.,A A A A A A ==Y I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 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1、会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一、课前导入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当已知,q,n时用公式①;当已知,q,时,用公式② 2、目前学过哪些数列的求和方法? 二、反馈纠正 例1、在等比数列中,为前n项的和,若=48,=60,求。 例2、在等比数列共有2n项,首项a1=1,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2n。 例3、数列满足a1=1,a2=2,且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设bn=a2n-1+a2n(n=1,2,3,)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

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3-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定积分

专题3.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定积分 【考情分析】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通过函数图象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y =c (c 为常数),y =x ,y =1 x ,y =x 2,y =x 3,y =x 的导数; 4.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y =f (ax +b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5.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 6.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li m Δx →0 Δy Δx =li m Δx →0 f (x 0+Δx )-f (x 0)Δx 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或y ′(x )=x 0,即f ′(x 0)=li m Δx →0 Δy Δx =li m Δx →0 f (x 0+Δx )-f (x 0) Δx 。 【特别提醒】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反映了函数f (x )的瞬时变化趋势,其正负号反映了变化的方向,其大小|f ′(x )|反映了变化的快慢,|f ′(x )|越大,曲线在这点处的切线越“陡”。 (2)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 =f (x )上点P (x 0,y 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 (t )对时间t 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 -y 0=f ′(x 0)(x -x 0)。 【特别提醒】曲线y =f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是指P 为切点,斜率为k =f ′(x 0)的切线,是唯一的一条切线。 (3)函数f (x )的导函数:称函数f ′(x )=li m Δx →0 f (x +Δx )-f (x ) Δx 为f (x )的导函数。 (4)f ′(x )是一个函数,f ′(x 0)是函数f ′(x )在x 0处的函数值(常数),[f ′(x 0)]′=0。 知识点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高考文科数学集合专题讲解及高考真题 含答案

集合、简易逻辑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1. 集合运算:交、并、补. 2.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 ,,,,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I I U U C (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I U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Y Y I I ==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Y Y Y Y I I I I ==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 互 互逆 否 互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Y I Y I Y I Y I Y I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I U I U 等幂律:.,A A A A A A ==Y I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 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 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 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历届数学高考试题精选——等比数列

历届高考中的“等比数列”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0分) 1.(2008福建理)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11=a ,a 5=16, 则数列{a n }前7项的和为( ) A.63 B.64 C.127 D.128 2.(2007福建文)等比数列{a n }中,a 4=4,则a 2·a 6等于( ) A.4 B.8 C.16 D.32 3.(2007重庆文)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4.(2005江苏)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31=a ,前三项和为21,则543a a a ++=( ) A .84 B .72 C .33 D .189 5. (2008海南、宁夏文、理)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 前n 项和为n S ,则 4 2 S a =( ) A. 2 B. 4 C. 152 D. 172 6.(2004全国Ⅲ卷文)等比数列{}n a 中,29,a = 5243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7.(2004春招安徽文、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01a =,011 n n a a a a -=+++L (1n ≥),则当1n ≥时,n a =( ) (A )2n (B ) (1) 2 n n + (C )12-n (D )12-n 8.(2006辽宁理)在等比数列{}n a 中,12a =,前n 项和为n S ,若数列{}1n a +也是等比数列,则n S 等于 ( ) (A)122n +- (B) 3n (C) 2n (D)31n -

黑龙江省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黑龙江省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3{=A ,6,8}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 .6 B .7 C .8 D .9 【答案】B 2.已知U ={1,2,3,4,5,6,7,8},A ={1,3,5,7},B ={2,4,5},则?U (A ∪B )=( ) A .{6,8} B .{5,7} C .{4,6,7} D .{1,3,5,6,8} 【答案】A 3.已知集合A={x|x2-x-2<0},B={x |-1 【答案】A 6.设全集U =R,A ={x |10x <},则 U A 等于( ) A .{x |10x >} B .{x |x >0} C .{x |0x ≥} D .{x |10x ≥} 【答案】C 7.若集合{} A=|1 x x x R ≤∈,,{ } 2 B=|y y x x R =∈,,则A B ?=( ) A . {}|11x x -≤≤ B . {}|0x x ≥ C . {}|01x x ≤≤ D . ? 【答案】C 8.设集合A ={x|0≤x ≤6},B ={y|0≤y ≤2},从A 到B 的对应法则f 不是映射的是( )

示范教案(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4等比数列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先由师生共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与等差数列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函数进行联系,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既让学生感受到等比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也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过程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较多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准备丰富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可能,进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概念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 2.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投影仪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数列 2.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 题; 4.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成倍增长的实例.如,将一张报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对折了三次,手中的报纸的层数就成了8层,对折了5次就成了32层.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一粒种子繁殖出第二代120粒种子,用第二代的120粒种子可以繁殖出第三代120×120粒种子,用第三代的120×120粒种子可以繁殖出第四代120×120×120粒种子, 师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这类的事例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某种细胞分裂的模型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其通项公式,并能运 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 3.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等比数列 ,使学生对数列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 培养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或与其他知识交汇题的题目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整理: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 公比为q ,则它的通项a n =11-n q a 3.等比中项:若xy G =2,那么 G 叫做x 与y 的等比中项.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 式 二、典例分析 练习 (口答) 性质的应用 (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30,a 3+a 4=60,则a 7+a 8=________. (2).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c 、a 、b 成等比数列,且a +3b +c =10,则a =________.

(3).在等比数列{a n }中,前n 项和为S n ,若S 3=7,S 6=63,则公比 q 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4).在数列{a n }中,a n +1=ca n (c 为非零常数),且前n 项和S n =3n +k ,则实数k =________. 例1 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运算 (1)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7,a 1a 2a 3=8,求a n (2)在等比数列中,若.14321=a a a a ,816151413=a a a a ,求44434241a a a a 例2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 ≥2),且a n +S n =n . (1)设c n =a n -1,求证:{c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变式: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 S n +1=4a n +2. (1)设b n =a n +1-2a n ,证明: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比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1.设计意图: 等比数列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节的难点是对公式的理解及灵活应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就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和涉及的数学思想,比如累乘法.然后讲一些典型题,易错易漏题.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数列,对等比数列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研究等差数列的方法迁移过来. 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1).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