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讲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9讲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9讲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9讲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9讲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制造事变:从1931年开始,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2)侵华暴行: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2.全民族的抗战

(1)正面战场:

①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均失利。

②1942年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秋,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1941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4.胜利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重庆谈判:

2.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战况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

①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②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③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4.胜利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巧学助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情况

[知识体系构建]

1.

(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异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从中国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

(3)从国际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例1](2012·江苏高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悲痛的心情源于“国家又濒于危亡”,这说明与民族危机有关。

A、C、D三项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的地位开始上升,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2012·上海高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A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项战场在山西(华北),C 项战场在江苏北部,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

[答案] A

[命题解读]

1.(2012·苏北四市摸底)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①淞沪会战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③④

解析:选B 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根据时间信息“1937年和1938年内”即可排除,答案选择B项。

2.(2012·无锡期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解析:选C 日本近代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对中国的掠夺,期间日军对我国和平居民进行了大肆屠杀,而C项所反映的“救民于水火”纯属一派胡言,严重脱离事实。

3.(2012·青岛期末)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的地位的认识。根据时间可知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世界正处于反法西斯战争之中,故应该选择C项。

1

2.再合作→再对抗

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例3](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 A

[例4](2012·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快点给他们和平”可知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史实分析,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无关;从时间信息上看,D 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命题解读]

4.(2012·威海一模)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情境,B、C两项的说法明显错误,抗日战争已经胜利,D项错误。

5.(2012·安徽名校调研)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选C从材料“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可判断此战役发生在长江以北、淮河流域,选择C项。其余各大战役均与地点不合。

6.(2012·合肥八中调研)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蒋介石曾作了这样的评价:“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战前微不足道,由于我们的弱点被他抓住了,遂演成我们今天这样溃烂的局面,共产党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是我们腐败无能,自己的弱点击败了自己。”由此可见,中国的政党制度是()

A.历史发展的最终抉择

B.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选A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总结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腐败所致,所以被历史淘汰。

(2010·山东高考,节选)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抗战时期公路分布的变化和作用,二是各族人民在从滇缅公路的修建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在西南地区。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第(1)问观察图片,尤其注意左上角的注释,从中比较出抗战全面爆发前后修建的公路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同之处。第(2)问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并加以归纳即可,难度不大。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材料一为图片,主要是抗战时期的公路分布,可看出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公路地区的分布重点由东部转向东南地区。材料二依据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滇缅公路在抗战时期的重大作用,第二层是各族人民在修建滇缅公路时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1937年8月前建成公路”“1937年8月后在建公路”――→提取信息公路修建的重点发生变化,即由集中在东部到集中在西部。

②“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信息提取大量外援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输入内陆,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信息提取体现了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爱国精神。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状元纠错本]

1.“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

A.国民革命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抗战取得胜利

D.新中国成立

答案:B

2.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 116 105人。这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答案:B

3.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答案:D

4.右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

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

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答案:B

[易误点提醒]

1.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也包括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反革命阶级。

2.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上升为主战场,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

3.内战爆发的原因

内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蒋介石必然反共反人民。而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政治,完成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温州一模)“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D.苏联对日宣战

解析:选B从“东北军驻地”“沈阳”“青天白日旗”“太阳旗”可直接判断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

2.(2012·衡水质检)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

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A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刘大鹏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以此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A项正确。

3.(2012·德州联考)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依然延续了此前对日妥协的做法

B.国民政府军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

C.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

D.依据中日力量对比做出的合理决策

解析:选D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已决心联共抗日,A、B两项说法可以排除,从材料作战指导计划及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到不存在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而是要求各作战部队依据中日力量对比做出合理的决策。

4.(2012·安徽名校调研)《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解析:选C最有力的证据为第一手证据,因此新闻照片反映的内容最真实客观,答案选择C项。

5.(2013·福州质检)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近期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丛书,下图是其中某书的部分目录。下列作品与该书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致的是()

目录

新历篇

王直:赤山之战缴获日军大炮 (3)

何庆宇:摧毁日军“水原清实验区” (19)

……

采访篇伍洪祥:在抗战的洪流中锻炼成长 (119)

王培臣:弯弓射日 (145)

……

纪实编

邓子恢:新四军愿意做儿童们良友 (309)

杨成武: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321)

A .《星火燎原》

B .《长征组歌》

C .《血战台儿庄》

D .《志愿军记录》

解析:选C 书籍中的目录反映的内容均与抗日战争有关,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为C 。

6.(2012·杭州调研)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 .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 .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 .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解析:选C 本题可以从时间1940年以及八路军上判断,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故C 项正确。A 、B 两项是1937年,D 项是1945年。

7.(2013·厦门质检)下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 .“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C .“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 .“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解析:选D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即民国34年,因此纪念章中的“34”是指民国34年。

8.(2012·烟台期末)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决定实行政治民主化

B.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政协会议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

解析:选B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纲领》,并决定召开由国共两党代表及民族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实施和平建国纲领。A项和D 项一直到政治协商会议都没有达成共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由于1946年夏国民党发动了内战而成为了一纸空文。

9.(2012·日照模块考试)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选C从表面上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是平等的、相互的;但是,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享受在美国的这些权利。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为美国在中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故本题答案选C。

10.(能力题)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某一阶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从内线打到外线,在外线大量歼敌

C.战略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D.横渡长江,进军全国

解析:选B由图片中三路大军呈“品”字形,打到国统区,开辟新解放区等信息,可以判断B项正确,符合题意。

11.(能力题)颁发勋章、奖章是我军的一项重要奖励制度,下列纪念章按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八一勋章②独立自由勋章③解放勋章()

A.②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解析:选B此题考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①是南昌起义,②是抗日战争的胜利,③解放战争胜利。

12.(2012·驻马店一模)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选C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当时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会议内容并未涉及到国共关系,毛泽东思想也未形成,故A、B、D三项错误,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

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

“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用?(12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了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10分) 解析:第(1)问结合国共两次合作的斗争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果回答;第(2)问从合作形式、合作基础、合作思想等方面归纳出差异,结合材料内容中“现代民族国家”“英美民主联盟”等信息分析出史学范式。

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军事行动?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胜利有何影响?(8分)

(2)“三十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胜利的时期。试概括这“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两个事例。(10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问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回答;第(2)问联系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活动来回答。

答案:(1)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①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提出“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民革命

运动出现高潮。②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抗战爆发后,中共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任选两个)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世界上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抗战前,中国被认为是“东亚病夫”,而正是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起到的巨大作用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战后的一系列会议都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也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在近代的许多屈辱得以洗雪,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割让台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了台湾;同时,这对民族精神也是一大提升。 纪念抗日战争的意义: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更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新世纪的世界和平事业。

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 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 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 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 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 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 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 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2017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2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2)(1927~1949年)(含解析)

1.(2015·唐山高三摸底)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地点信息“井冈山”、“三湾”、“文家市”,可以得出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故B项正确;A、C、D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项错误。 答案 B 2.(2015·南京、盐城二模)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此题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此题的时间,此题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5·晋冀豫高三联考)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侮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解析材料中只体现了用歌唱的方式来发动民众,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活捉老蒋何应钦”,“敌人围剿定粉碎”,从中可以看出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歌曲反映的是反围剿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内战,而非御外侮,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苏北四市期中)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解析材料中军费支出比重巨大,再结合时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可知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故A项正确;巨额债务支出不能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故B 项错误;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小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故C项错误;从教育支出占百分比低来看国民政府没有关注民众生活重视教育,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扬州期中)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含解析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二十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毋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中学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解析材料“教会学校”“与其为奴,毋宁退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所以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7·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调研)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 解析根据材料“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知,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6·湖北黄冈调研)“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4.(2017·湖南长沙统测)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

专家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今年是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长、研究员岳思平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抗战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和人类和平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历史,岳思平指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面对的既不是甲午战争时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北洋军阀政权,而是一个团结起来和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时代特征的进步力量,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中流砥柱作用。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倡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调整方针和政策,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国民党则在卢沟桥事变后,承认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战胜强敌的成功战略举措。岳思平分析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四大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并使自己获得了大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深刻揭示了中国全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出路和前途,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优质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基本形成:《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深: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加快:第二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点: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 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主义相互勾结,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权利和自由。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毛泽东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与人民大众 推翻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1-15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记住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记住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的内容,ABC 三组同学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到10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共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归纳整理】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请你在下表内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1.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 .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 .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七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 .毛泽东思想 C .马列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4.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甲午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6.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 ) A .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 .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武汉中山公园内的“受降堂”,如实记载了日本侵略军向在华中地区的中国人民投降的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幕应出现在哪一年( ) A .1942年 B .1944年 C .1945年 D .1946年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 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 美国的原子弹起了主要作用 9.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败一胜的关键在于 ( ) A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武器是否先进 C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0.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11.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右面是红色旅游 重要景点的图片: 请回答:(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请A 、B 、C 三组同学对照学案自我检查!C 组同学加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练习题-精选文档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改变侵华策略,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主要原因是( C ) A.国民党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C.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 D.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 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抗战历史后整理了如下图片,你认为他们小组汇报的主题是(A) A.同舟共济全民抗战 C.得道多助国际支援B.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D.港澳侨胞力援救国 3.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出现的叛徒是(C) A.张自忠B.杨靖宇C.汪精卫D.宋子文 4.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人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将军是在哪场战役中为国为民族而牺牲的( B ) A.台儿庄战役B.枣宜会战 C.武汉保卫战D.反扫荡战斗中 5.抗战时期,一父亲送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D)

①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③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A.①③ B.②④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D.①②③④ C.①②④ 6.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一题词是抨击国民党制造的哪一惨案( C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D.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7.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C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8.有人认为: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下列对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评价正确的是(D) A.开天辟地 C.生死攸关B.星火燎原 D.灯塔指引 9.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考历史总复习试题(解析版)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二)

高考历史总复习试题(解析版)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十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毋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中学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解析材料“教会学校”“与其为奴,毋宁退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所以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C项正确。 2.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 解析根据材料“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知,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 3.“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

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解析根据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可知主要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不是《新青年》杂志,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陈独秀的作用,故D项错误。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解析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6.“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胜利了,虽然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但它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则简单说一说。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

毛概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 1.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2.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但是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标准是唯一的。这一标准就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B.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C.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着深刻认识,党认为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A.动员全民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最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 C.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D.扩大革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A.孤立顽固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发展进步势力 D.团结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 1.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 (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敌人的强大 C.人民军队的弱小 D.共产党的领导 E.土地革命的开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是 ( )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E.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3.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周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通过以下几点内容来介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 国情对比:本国的历史对比清朝“盛世”到衰落(自嘉庆中叶后) 整个世界的现实对比 案例:1793年英使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 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 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验证地球是圆的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启示 (2)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新纪元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过程: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班级:财税四班 学号:20153401326 姓名:刘洁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如何获得胜利,以及具有那些伟大意义,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伟大胜利主权独立伟大复兴重要意义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开始对外侵略,罪恶的魔爪伸向了中国。日本计划三个月征服中国,可是一场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妄想。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敌方:日本自身进行分析 ①侵华本身就是错误 日本侵华就是为了“征服中国”,直至最后实现征服世界的目标。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日本自从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侵华一直是计划中的事,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资本原始积累到侵略弱国,逐步富强起来,日本想效仿西方国家。但是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在全球被压迫的民族都开始反抗,独立图存的风气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微弱。日本侵略中国无疑是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②战略问题,目光短浅 日本终究只是一个岛国,民族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又贪婪无度。可谓是有野心却无魄力。侵华战争已经发动,日本却一直不大举发兵,该大规模发兵之际,又不愿倾全国之力,而是逐次增加兵力。这是犯了兵家之师团的开进大忌,日本一个师团一个开进中国,但是下场是一个一个陷入泥潭,陷入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 ③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能源短缺,国内所需的重要能源主要靠进口。这中情况不利于在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备,更别说进攻了。日本这种长期的对外战争,会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资资源作保障。 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将美国卷入世界第二次大战。日军将部分集合部分兵力开赴太平洋战场,减少了中国大陆战场的压力。 2、从国际上分析 日本的行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日本也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且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 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不仅有共产国际的帮助,而且苏联支援的飞机与物资,美国的飞虎队等等,国际援助也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上原因都是外部原因,真正取胜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能获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内部因素。 3、从中国的抗战自身分析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抵抗

《第 22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事例、中共七大的意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2.分析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 ,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三、合作探究 1.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持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四、随堂演练 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是()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华中抗日根据地D.陕北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A.1945 重庆B.1945 延安 C.1945 南京D.1945 井冈山 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C.讨论抗战胜利后由哪个政党执政的问题 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5.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 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其标志是() A.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政治诱降 2.精卫公 3.延安 4.1945年8月15日 三、合作探究 1.这几种说法都正确。(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