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首先感谢友盟李飞(此帖已经公开)

以下是分类,每个大项中又有细项:

一、基础类

(政治3楼、字典4楼、地理5楼、汇编6楼)

二、简牍类

(走马楼吴简7楼、其余诸简8楼)

三、经济类

(经济9楼、货币10楼)

四、传记类11楼

五、制度类

(地方行政含都督12楼、选拔考课13楼、官制14楼、封爵及礼制15楼、兵制与法制16楼)

六、历史地理、战争类

(历史地理17楼、政区划分18楼、战争19楼)

七、文化思想、社会类

(文化通史20楼、儒道佛21楼、社会生活22楼、士族23楼、少数民族24楼)

八、政治类

(政治25楼、史学26楼、地区史27楼、考古28楼)

九、论文集类

(已故名家29楼、知名学者30楼、研讨会31楼)

红字是我建议的优先本。

一、基础类

政治篇

《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

三国史范围内,最详尽的注解本,不但有作者及诸先贤的分析、不同史料的取舍理由,也附有同一个人其他事,能散见于哪里。对有一定基础的入门者来说,是最快上手的。

《宋书》、《梁书》、《隋书》

其实也就是应用一下职官志、郡国志之类,其中梁在讲述诸夷,往往有以前所没有的内容,可供参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如果有兴趣族谱的话,反正我不太相信这东东。

《续后汉书》

抛开萧常和郝经的蜀汉正统论,还是有异于廿四史的资料,可能反正是比百讷本更早的原文,可用来纠错;也可能只是他们的见解,那就可能对,也可能错,故要具体分析案例。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之书,但也不是必读不可。

《八家后汉书辑注》、《九家旧晋书辑本》

三国相关内容其实真的很少。

《三国志校笺》

赵幼文有部份见解,比卢弼更出色和合理。引用了萧常《续后汉书》、郝经《续后汉书》、《建康实录》等校对,也是其优点;应用武英殿底本而舍百讷本,这点见仁见智了。综合来说,也不失为值得一购的本子。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其实这个按以前的排列方法,不算正史,但这部地方史,补充了很多蜀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地方史。当然,也有部份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入门者没有头绪时,任乃强的注译能帮助你。

作为首届国家图书奖的得奖作品,其实真的不用再多废笔墨,总体来说,意见基本正确,注译有时超出原文数倍,算是其他的参考意见;在校对底本方面也可见其功力。

当然,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也值得一看,尤其它是简体横版,对很多人来说,比任乃强的舒服。所以要因人而异,好像对从小看竖版繁体的我,完全没区别。

《建康实录》

其实可以说是吴版纪,补充了很多《三国志》没有的内容,比方步练师之名;因有《资治通鉴》所引用的内容,比方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

同时因很多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后记的校勘之功用,是时候发挥了。

中华书局版对比上海古籍版,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较差劲的校勘。

《校补襄阳耆旧记》

是难得补充荆州士人、地利、风俗的史料,尽管黄惠贤先生在多年后,不太满意自己的校注版,但仍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辑本。

胡注《资治通鉴》

时间和诸史料的取舍,通鉴毕竟是集北宋的精英来编著,有相当的权威性。胡三省的注解,中规中矩,有对有错,但大体上还是能引用。

《后汉纪》

东汉编年体,还有很多内容是《后汉书》、《三国志》所没有的,可惜的是在曹操迎刘献后,著墨不多了。以周天游校注的版本为佳。

《世说新语笺疏》

魏晋之际史家所在的环境,迫使他们有不少曲笔;裴松之虽注引了很多南朝时尚存、现在已散佚的诸史料;《太平御览》这些类书虽搜集了不少唐、宋时的史料,但对比南朝来说,应该丢失了不少。

《世说新语》及其所注引的诸史料,填补了空白。有不少大家也注译,当中以余嘉锡先生的最为详尽,且是以比较哪条史料更可信为主,最适合三国研究者。

如何阅读运用?可先从后记,以笔画数查出四角号码,然后以号码找出相关人物,再远用查纪传的方式,查遍你认为是该事件的相关人士。虽然较麻烦,但对比大海捞针,已经是不错了。

书中同一个人,随时有十多个写法,人物索引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

《太平御览》

这部类书罗列了诸多已散佚的史料,有时或能反正百讷本原文是错误:逍遥津之战战徐盛失的不是矛已是牙旗,因为那条资料是被编入牙部,对比百讷本误书一字与不置矛部而误置为牙部,可能性已前者为大。通过关键词搜索,如人名、事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此书。

《艺文类聚》

唐四大类书之一,有《太平御览》所没有引录的史料,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取材上与其他类书,达至事与文兼。

《通典》

食货等制度史,是神作;地理等就免了,年份校正很糟糕,黄初三年已死的张辽,居然在州郡一,介绍曹丕黄初六年留张辽屯江都。

《文献通考》

好坏参半,错误也不少。其实《通典》对大部份网络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

《汉官六种》

研究汉礼制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始史料,可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的不足。不过,东汉制未必全盘等同魏制或蜀汉制,而且诸人所书的,两汉的区分不明显,没有一定的基础下,绝不建议优先阅读。

《风俗通义校注》

应邵著,没错,就是迎曹嵩失败,怕被降罪而逃往袁绍的泰山太守。研究汉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以王利器校对版最佳。

《抱朴子》

由于葛洪先祖仕吴,其《吴失篇》是研究吴末的重要文献记录;其总结汉末的诸多弊端,同样一矢中的。对入门者唯一的困难是,因为葛洪有不少地方是以古讽今,所以说的情况往往不是汉末,而是东晋时。当然,此书也是研究道教史、医药化学史所必读的。

《三国史记》

这本其实是韩国史料的中译本,算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北亚史。

字典篇

其实不是一般人的词典,而是引用了诸条史料后,加上少许个人见解的。

《汉魏制度丛考》

对入门者来说,对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制度,是没有一个清晰概念,杨鸿年这本在众多文章中也必定是参考书籍,能助你了解宫内外、官制、地方等诸多制度,并罗列了若干汉魏实例,基本全都适用于三国时代。

《三国会要》(钱仪吉著)

其实还有杨晨著本,不过年代久远,一般人也未必有机会一睹并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序中已强调钱本的优点,应当属实,否则也不会印刊。此书正如唐长孺所讲,罗列了诸多史料,也是有用之书。读者可以马上翻查礼乐、职官、选举、食货、兵、刑等诸多笵畴。

《九朝律考》

真的不用多加介绍,中国法学史首部钜著,比诸书刑法志还要更易理解。

《两汉太守刺史表》

严耕望先生罗列诸书、碑石资料,对两汉的各在职人员,作出了在任的先后次序估算。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方便查阅各政权的民变资数与规模、发生时间、外族民变。

《金泥玉屑丛考》

可惜只是写至宋的诸物价考,列出的诸多原始资料(食物、蓄、田宅、奴婢、刀剑等),省却读者的很多时间。以汉、汉晋河西、魏晋南北朝三章,适合三国史。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整理后,可补陈寿的不足,但其错误也不算少,慎重。

《武经总要》

古代中国首本系统整理阵法、兵器的著作。

《考工记》、《梦溪笔谈》

有兴趣研究科技史的朋友,必读的原始资料。

《隶释》、《隶续》

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这点已经足够。很多文献所没有的资料,只能靠金石文来填补。严可均也辑录了,故不一定需要另购。

地理篇

《元和郡县图志》

以年代最早、资料较齐全为衡量标准的话,此书是最符合条件,尽管河北道四、山南道一、淮南道已

佚,犹幸中华书局版从各文献中辑录了。他们的校勘功力,中规中矩。当地名胜、地方简介、座标等,能补诸书地理志的不足。且往往有廿四史所没有或不同的内容,比方全琮攻白帝、陆逊破备后还屯夷陵备蜀。假设不知道名胜名称,或只是想搜索一下当地有没有所需的资料,无法运用索引,怎么办?谭图第五册能帮你,前提是你要大概知道在今地大概方位,然后查找是唐哪道哪州。

《太平寰宇记》

可算是李吉甫的威力加强版,补入了风俗、名人等诸多资料,在州郡变革过程,是最给力的文献记录。但也不是完全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缺点也不是没有,太过宏大,随时有同一名胜,在不同卷有不同的方位等资料,出现前后矛盾,但仍不失为必读地理书之一。

《读史方舆纪要》

其校勘本的功力,完全比前两本比下去。顾祖禹总结罗列了诸家地理之说,古代地理书籍,无出其右是其优点,缺点是他无法一一亲至当地,也无法校勘所有错误,结果很多时候连错误也照抄不误。不过,也不是没有纠正《水经注》等书之错误的。对入门者来说,清的地理与当代相当接近,方便查找。

《舆地志辑注》

南朝陈人顾野王所著,比唐李吉甫还早,惜大部份已散佚。参考价值是远远不如前三者,但也有他们所没有的内容,比方镇江铁瓮城的描述。

《汉唐地理书钞》

《舆地志辑注》其实就是从这书辑录回而成,是对已散佚的宋以前,诸地理书的辑录本。不过,那些已散佚的诸本,史料价值真的不如前三者。

《晋书地理志校》

孔祥军对《晋书.地理志》的校注,意见大致正确。

《水经注校证》、《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入门者建议先看校证,因为是简体横版,优点是在陈桥驿校对下,其底本是诸本中最佳,也在注释中解释了取舍各版本的原因。

有初步认识后,才建议看杨守敬的疏,因为排版混乱,且注解的比重,往往比郦道元的原文还要多,查找极不容易,随时得物无所用。

汪士铎的图,优点在于他不只是简单的绘图,还有补充:比方从《太平寰宇记.淮南道二》补入滁水、最后数页的诸补图(居延都野黑弱水、洛水等),今有陈桥驿的校释版。陈桥驿写的郦学概论,绝对能让读者对《水经注》的历史,有深刻认识。

永乐本其实才是更原始的版本,无论在分卷、句子排列,也与今流行本有所不同,是高手向校勘的参考资料。

《水经注地名汇编》

其实就是类似《史记人名索引》之类,以《艺文类聚》的方式,陈桥驿按山岳、浦等方式,整理列印,方便查找。

汇编篇

《文选》

精选了诸文体的佳作,萧统等所作的注解,也有历史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两晋南朝文补遗》

引用诸文献、碑文,基本收录进所有人物的文章,严可均的神作。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如关羽、周瑜,是被编进《全后汉文》内。

《曹操集》、《诸葛亮集》

三国最热门的两位人物,内容有比严可均为多的地方。其中《诸葛亮集》,把有所争议是否优作的,也辑录进,还有其事迹、评价等。

《三曹资料汇编》

对三曹、建安七子的后人文学评价的总汇。

《二十五史补编》

其中有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吴增仅的《三国郡县表》、万斯同的诸方镇表,其罗列的原始史料或个人见解,是旧历史界之颠。

当然也有简化版:《三国志补编》、《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如何取舍要看个人决定。

《三国职官表》中列出的官品,不但不适用于蜀汉与吴,连曹丕时期是否能应用都成疑问,其实如果只把这表,看成是列引出所有在职人士的索引,会较合适。

诸方镇表没有列明资料来源,故未必准确,往往要查找前任或后任者,才能推论出该都督、刺史的在职时间,是否正确。

二、简牍类

长沙走马楼吴简篇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壹至染卷,每套一、二千,除了图书馆,根本没有人会愿意付出数万购入。诸学者整理后所发表的文章,其实才算是能为一般人所能运用的资料。不用花费又能随时查看的,倒有一个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3829407.html,.hk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

应该算是吴简出土以来,第一本个人的专题集,在复民问题、口钱与算赋、户等诸多问题上,非常有参考价值。最大的不足,但不是高敏的问题,因为他是马上应用资料,而不是按日后陆续整理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上的编号,故如需应用当中的资料,需要查找一下到底是田家莂,还是壹至叁哪卷。

非常浅白易懂,入门者首选,以此了解简牍类丛书的方向。

《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

高敏主编的经济史,最大的遗憾是在吴简发掘前已刊,无法运用新出土的简牍。蒋福亚的屯田和商业篇,能补缺憾。当然,还有从《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篇,分析亩租率、剥削率、斛加五升的定义等等,也是有用的经济史资料。

《汉唐籍帐制度研究》

张荣强这书,是建基于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题目《汉唐籍帐制度研究---以走马楼吴简为中心》,顾名思义,全书是以吴简为核心,再辅以一些秦、南北朝、唐制的论文而集结的论文集。

户籍,是任何政权都赖以为生的根本,但受限于史书的局限,以往人们也无从研究,直至新出土资料为止,才打破这局面。尽管是吴制,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大体反映出汉制,因为还有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相辅。算卒的解释,尤其重要。户品、事的涵义、免役试释三篇也能填补以往相关领域的不足。

附录两篇,算是整理当时吴简刚出土时,诸位学者的意见基础上,再加上其相当见解。内容可能已相对落伍(对比现在)。

由于是其以往的多篇论文集汇编,一些前提,无可避免的有相当的重复。

《走马楼吴简初探》、《走马楼吴简续探》

于振波在简牍方面功力深厚,惜这两本书为台版,内地读者不易弄到手。续探有些章节就是初探的补论,所以也可视为上、下册。根据其人手笔录的近三千条数据,按人口、性别、分类(吏民、师佐、奴婢),以文献记录所写的准则,界定了小、大、老的类别后,各年龄段列出所统计的数值(续探附录二列出出自哪条),社会基层民风(户的结构、适婚年岁、自残避役、奴婢)、经济(屯田限米、师佐、吴调、筭与事)、有争议的话题(里与丘、私学身份)等诸方面,见解精辟。

《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研究》

沈刚整理诸家并有自己的见解,在一些经济的环节上,与蒋福亚意见相左,比方地僦钱。第一章解释简的格式表达,也算是入门;师佐算是对唐长孺《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一文,以出土资料作补充。

《吴简研究(第一辑)》、《吴简研究(第二辑)》、《吴简研究(第三辑)》、《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其实就是从走马楼吴简发掘至今,诸学者对各个专有名词、现象、制度等的各自看法,所以有不同人士的意见相左的情况发生。

但上述诸书有一个根本性的缺憾,肆至染卷的内容,还没来得及引用,随时因为更多的资料,推翻前说。

其余诸简篇

《简牍与秦汉社会》

其实三国爱好者,看汉简的最大目的,就是想了解汉的诸制度,以出土简牍,基本上是补充地方基层资料为主。《二年律令》、《居延汉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简》等等,入门者看见诸多条,都已不知道从何入手,最好是有一个综合本。没错,这本就是了。基层行政制度、职业、身份与阶层这两编(东海郡吏员构成、考绩等篇),应该算是最合适的了。

《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

汉代的上计与诉讼制度,债务文书、举劾案验文书的格式,基本可以全盘套用进三国时;汉律考完全可以补前人没有出土文简的遗憾。此书可补制度上若干空白。

《居延汉简研究》

陈直整理了若干相关类别,又在原文上作了注解,对想了解居延汉简原貌的读者来说,对比劳干的久远作品《居延汉简(图版之部+考释之部)》,还要是八开本;或者《居延汉简甲乙编》,是较能入手的书本。

《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

屯戍、吏卒生活与地价稳定问题,应该算上此书的最大看点。

《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增订版)》

后三卷是对长吏名籍的考释,第四卷主要是集中于王国与侯国的地理考证,有系统的统计与分析见于前三卷,是廖伯源因应尹湾汉墓的出土资料,填补其师严耕望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空白:籍贯限制、仕进制度、郡县属吏制度。其中,以功迁和以军吏十岁补这两项升迁理由,算是对比旧史观的新发现;因应大量资料可推测侯国家丞和郡文学无籍贯限制。卷六考释不在郡的长吏,其理由如上计、送徒民等,有助理解县的基本运作,这能大致套用于三国时代。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

这本书绝对不是与三国无关,相反,现存文献记录对魏晋在西域,是否如同两汉般以西域长史府来实行统治,没有详细交代,直至这批文书的出土,才填补空白。

三、经济类

经济篇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高敏主编,故绪论与其他非其所撰的章节细节,可能不协调,但其范围分析之广、论证的力度等,仍是目前为前,这时期断代经济史中最佳读本,只是没能遇上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时间。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在少放民族方面,算是补充了上者的不足;其应用吴简的力度,当然不如其十年后的《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可买可不买之间。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

对个别个案作出深入研究,但部份的论证力度略显不足,说服力不够。

《两汉经济史料论丛》

抛开西汉屯戍研究一章,这书其实可称《两汉的手工业》,结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出土实物与文献,分析包括纺织、漆器、陶器、盐铁钱等手工业,也介绍了各地矿藏、工人与刑徒的参与。时间不但包括建安时代,连三国时也略提及(铜弩机、铜镜外销),书的内容有部份是能适用于汉魏之际。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黄冕堂这书算是补充了王仲荤没有宋以后的遗憾,也有很多自己的分析,值得一看。

《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

其实都是研究荆州地区的专著,也有应用上出土实物,前者较全面(人口、交通、农业、工商业、文化),后者专注农业。吴简的应用在近年,已成研究荆州地方史的必需出土文献了,两书皆有所应用。

货币篇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

虽然资料不算是极为详尽,但毕竟是国家文物局注持下的博物馆教材系列,那些各钱币的各项参数,才是重点。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1988年版

对中西方非常了解的经济货币史家,多篇引用东西方比较,让读者也有反思。虽是这领域的开山之祖,但其对历史的了解,肯定不够,这个绝对是大错误:第二章第六节:刘备死后,后主奢费。并引用了《太平御览》卷173引《吴志》,但这个后主不是蜀汉,而是吴后主,即孙皓......

只能说,对货币本身及其相关经济史都全面精通,甚至是全史通的人,恐怕不可能存在,故大体总方向没错就行了。

二版和2007年的三版也行,因为对比初版,补充了大量内容。

《魏晋南北朝货币交易与发行》

和彭信威关注战争的开销不同,其重点是货币供应量,算是让大家从另一角度思考。全面列出各项数据,但是否全都适用,需自己再细查,比方三国两晋用钱表,西域的一金钱等同十银钱,算为魏用钱案例,是不合适的;又比方,能否用晋制证明卫尉也是魏的铸币机构,这点值得商榷,但没铸币的西晋就肯定不适用,但王怡辰也列出,这是不合适的举例了。

不过,还是在这断代货币史中的专著,是较全面与广泛的一本了。

《中国钱币史话》

这本算是较简化的货币史。

《华夏古钱汇珍》

彩色入门本,但资料全面性根本没法与前三者相提并论。

三、传记类

《曹操评传》、《曹操传》(张作耀著)

前者因应系列要求,张作耀被迫削稿,但前者也有曹丕、曹植的专述。若不想两本皆买,二选一吧。

《刘备传》

蜀汉迷,甚至部份他国粉,也不太同意其对刘备的较低评价。

《孙权传》

三主公最后一篇,整体上其实还行,但内容无可避免的与前两书重复,让读者兴趣缺缺了(没多大新意)。三部曲整体上还算行。

《诸葛亮志》

齐鲁诸子名家系列的重头戏之一,对原始资料,及其事迹等搜集,当然超越张澍。也有一些分析文章,连诸葛玄也有短文(其上任豫章太守的时间考)。

《诸葛亮评传》(余明侠著)

其实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太多人写,我也无空一一细看所有人的分别,但这本算是较全面的分析诸葛亮的种种事迹了。

《魏文帝曹丕传论》

曹丕也有专题,已是喜出望外,喜欢曹丕的人是必读。

《陈寿、裴松之评传》

其实就是对《三国志》的写作背景、优劣、历代评价,以及裴松之的注例数据分析。

《三国人物散论》

讲述白波贼、曹袁关系、凉并集团,非常详尽及有信服力,但引用了章太炎评刘关诸葛的看法,就注定褒贬不一了。《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只是加图、削白波黑山贼一段的弱化版。

《重刊洛阳伽蓝记、山涛论》

果然是陈寅恪弟子,把朝野划分成两派,引用史料虽详尽,但山涛是众多反充人士的真正背后领袖这些观点,无法苛同。

《魏晋诗人与政治》

以曹植、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个案分析,是研究魏晋士人心态转变的必读本之一。国内再版,还有台版,算是实际数据的回应。

四、制度类

地方行政(含都督)篇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乙部)》

正如严耕望所讲,旧史注重的为中央行政史,其实同样重要的地方行政史,比重过低。他这三本书(甲部为秦汉、乙部上册为魏晋南朝、乙部下册为北朝),不但从诸书职官志引列材料,连散见于其他诸纪传,以及出土的碑文等资料,也极为详尽(变态级别)的列出,最后加以分析。大方向基本正确,可以说是研究这时期地方史的必读本。

至于三国,抱歉了,汉末情形也散见于甲部,不能认为只买乙部便可。由于王国、侯国也同时是地方的,故宗王、爵制也在探论之列。

籍贯限制一章,可能要参考已独立成书的《两汉太守刺史表》。

《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

中央对府主、府主对下属的诸多节制(平衡)、护军、节、军师等众多方面,有不少独到见解,对比坊间很多解释这段时期的所谓词典,其实错漏百出;这一本虽然不是词典,但用来快速检索相关内容,却是首选。

《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

论述都督制方面,除了孙吴部份,详尽度比严耕望的高、信服力比张鹤泉为高。关于加将军号、赠官等方面,也有不少精辟意见。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重点果然是州,郡县的关注度是在严书之下。也有不少是严书所没提及的,仍不失为可读之本。

《魏晋南北朝都督制度研究》

魏制不如张小稳、蜀汉制不如洪武雄、吴制也不见得比严耕望强。整理有余,论证力度和详尽程度稍欠。

《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

城市发展、管理机构、城市治安、市集等,作出了详细论述,城市史必读书。

选拔考课篇

《秦汉仕进制度》

其实这本才是入门者先看之书,因为三国,尤其是汉末,都在沿用汉旧制。不但谈论察举,还有任子、计吏等诸多虽不普遍,但也是提拔人才的途径介绍。列明众多察举的史料,故作者不但能对其所统计的资料作核查,还能因应自己所选取的某时间段,自己找到所需资料,非常实用。也有对各制度优劣有所评价,行文浅白,入门首选。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2009年版)

阎步克参考过黄留珠的意见后,对某些环节有所强化、辩析、修订,所以如无基础概念,应先看前者。探讨时间不是限于汉,而是整个察举制度的终结,故魏晋时期都在探讨之列,可补前者对于三国爱好者的不足。这书是连黄留珠自己也撰文,题目就已重大突破来形容,故根本不可能不读此书。

2009年版对比1991年初版,是有点校订,也有点段落调动,但整体结构变化不大。

《九品官人法考论》

如果说要数研究九品最著名的著作,这本大概轮不上。但对入门者来说,我倒认为是首选。九品研究可以分三个时期,最早为杨联升,然后是唐长孺和宫崎市定,接著是张旭华等。

如果你从《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九品中正制度试释》开始阅读,当然可以。但如果想先有大概系统化的简介,并交代九品研究的发展经过,这必就能满足你,也是我建议之因。

整理的基础上,胡舒云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用教育史的角度看九品,这点为众多研究者所没有的角度。也从没有人应用刘刟的《人物志》来分析中正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考核,她有非常详尽的论证。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九品研究基本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唐长孺等的,另一派就是宫崎市定始创的。

这本提出了乡品这概念,虽然已被多个例子证明不是全都能适用,毕竟也是先提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实这部,其实不算是九品研究,而是以九品为引子,用制度来给予实际例子,达至京都学派的立论能成立。宫崎市定因凭这部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最高级别),绝对是日本东洋史的必读书之一。但看这部书必须要有相当的基础,因为宫崎市定实在太敢讲出众多学者心中所想,但苦无证据的事。因此可能他是料对,但也有可能为错。

《九品中正制研究》

张旭华这书是《九品中正制略论稿》和《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的整理补充修订版(除了没有汉末襄阳名士清议的内容),对比前两本的论文集,主线脉路清晰多了,。有很多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并有所突破、新

发现,比方九品在吴的实行。也结合了魏官品一拼研究。对入门者唯一的不足是,他有部份内容是针对前人的论文,若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绝对不适合先看。

《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

果然是应用了其师之一毛汉光的列传数据统计法,汪征鲁至少拿出一些实则数据来分析。只是他把众多事列分得太精细,而那些环节却未必是制度本身所有的,有点走火入魔。

范围太大,在有限的文稿中,所论之详尽,当然不能与专题文集相提并论。当然,毕竟也是列引了众多原始资料,也是实用的检索书。

第二、三章写吏及其言秩与否(纳不纳入国家正式官员体系),倒是完成了宫崎市定当初的愿望,也是本书其中一个亮点。

《魏晋南北朝官员惩治与复起研究》、《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

其实真的不用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书名本身所述的范围,算是让读者省却索引的时间。提及三国部份的字数,也不算少了。

官制篇

《秦汉官制史稿》

全书分三大部份:中央、地方、选拔等制度。不但谈及中央与地方诸官的职权、发展,还有王国、侯官,统治少数民族的属国都尉,连选拔官员的察举、征辟,以及考核、赐爵,绝对是一本集诸多笵畴于一身的百科全书。三国毕竟也有相当时间是属于汉末,这书其实可以算是诸制度史的入门书。罗列了诸多最原始的史料,还辅以当时新出土的文物,虽出版多年但仍是诸多论文所必备的参考书之一,功力可见一斑。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对魏晋南北朝的官阶发展,作出了大量具体、精辟的分析,绝对是研究这领域的必读书。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

一定程度上是前者的前传,但三国相关内容,真的不多,比秩研究算是当中最有关联的了。

《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

这书最大的亮点,应该是详尽考论出东汉将军可大致分为中朝、征伐两种,然后对他们的职权、属府、驻地各项分析。阎步克在将军军阶方面,也有所应用廖伯源的资料。对三国军事迷其实是必读书。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

这个范围内,唯一一本值得一看之书。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主要是三公、三省的发展作出了多项分析,其中部份与主流意见相左,但无可考认,应是众多魏晋著作的参考书之一。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

陈琳国也有谈及都督、地方考课与监察,但中央官比重较多,故放在这里。成文于1989年的博士论文,是本书的草稿,故有些观点及篇幅,与今文有所差别,毕竟是八、九十年代的文,且刊于台湾,内地读者

未必能一睹。

《曹魏时期中央政务机关之研究---兼论曹操与司马氏对政制之影响》

毛汉光首开此风后,广为台湾学者应用,黄炽霖是当中一位。此书绝对不是简单的《三国职官表》,而是对各官职能的分析、制度变革、籍贯等有所论述,最重要是当权的曹氏和司马氏,如何在中央官职中的强化,来达至对前朝取而代之,魏迷或可一看。唯一缺点是全盘引用《三国职官表》的内容,结果中军师王凌(这是衍文)、丞相掾属庞涓(实为淯字)等错误也照抄不误。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

霸府是这分裂大时期的产物,权臣通过建立霸府,透过其府属各属官,掌握朝廷并取而代之,这书是这范围的必读本。

《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

晋承魏制,制度史上毕竟探讨魏制者众,蜀汉与吴较少,尤其是蜀汉原始史料甚缺的情况下,洪武雄对都督、太守、监护典参军及军师等诸多制度,作出了多项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蜀汉迷必读。

《三国政治制度剖析》

就魏、吴的监察制度、魏散骑常侍有相当不错的评述与新见解,蜀汉尚书令台、蜀汉侍中和吴丞相,基本就是以《三国职官表》为索引,结合《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简介任职诸人在位时所发生的事,比方吴相就连两页的总评论内容都没有,因此别对此书别抱太大希望。

封爵及礼制篇

《汉唐封爵制度》

杨光辉这本书是研究爵制必读本,对封国食邑、官礼制、推恩等相关笵畴有精辟分析,惜三国部份太简。

《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

不但谈及魏宗王,也有论述爵制,惜独到见解不多。

《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

三国部份同样不多,但有不少前人所无探讨的范围,如开国、册封,最重要可能是对这时期相关的论文总评论,让读者可以翻查,故还是值得一看。

《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中国礼制史(魏晋南北朝卷)》

礼制史恐怕也真的没多少人感兴趣,两书也有对方所没提及的内容,讨论笵围以前者较大。

《三国礼仪习俗研析》

相对于前两本,这本是独立介绍三国时的国家与个人的礼制,也谈讨从汉至晋的转变及分析成因,这本书基本能应付大部份关于礼制的问题。因作者梁满仓同是《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的编者之一,第五章衣食住行、节日等内容基本沿用,当然,更深入挖掘三国时的实例。

兵制与法制

《三国吴兵考》

顾名思义,绝对是研究吴兵制的必读本。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高敏这本书,今天看来真的较简略,但无可否认,仍是兵制不可不读之本,比《历代兵制》详尽。

《历代刑法考》

建议先看程树德的《九朝律考》,因为《历代刑法考》没点底子是近乎看不懂。细分各大类:刑的细节、律令名、赦、刑官等,不但引用了诸书刑法志、《通典》等基础,还细引各纪传的相关资料,如果欲查找进阶资料当然是好书,但若根本没有半点底子就是看得头也晕。《汉律遮遗卷》是当中最最有参考价值的部份,三国虽然不是全盘引用汉律,但还是沿用了不少,这就是这卷对三国史的价值所在了。

唯一的不足(不是沈家本的问题),是成书太早,致未能应用上诸多出土金石文献,否则现在很多法制史学者,可以再推陈出新的空间将不会太多。敍事可能有点累赘,但瑕不掩瑜。

六、历史地理、战争类

历史地理篇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相对于八十年代众多知名大家参与制作的丛书,三十年后部份参与者,应用上新资料重新撰写。前者是该丛书的简洁本,比较适合入门者。范围从历史地理,至人文相关(人口、工农商等)。

后者是专门探讨各时期主要河流的发展、海岸线、沙漠等。

《中国三千年运河史》

可惜《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没有谈及运河,嵇果煌在参考过史念海等诸多意见后的整理本,绝对可以填补这重大空缺。对诸河系的运河也有探讨,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份读者的要求。排版也恰当,读者可以按朝代搜出所需资料,某程度上比搜索《水经注疏》还方便得多。

《河山集四集》

中国历史地理的开山之作,难得的是史念海亲自各地实地考证,这就是超出顾祖禹的地方之一。陕西战略地位、关中军事地理、秦岭巴山间的军事活动、新旧函谷关、壶口考、秦汉交通路线等诸篇,绝对绝对是战史迷不得不读的大作。

网络大多数的扫描本与实体书相比,像素相差太远,有机会还是弄本实体书看地图部份吧。尤其是图袋那三十二张图,也是精华所在之一,但图实在太大,有些近乎A3级别,这是扫描本所没有的内容。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本才是最适合的入门书,饶胜文总结历朝的地理形势,非常恰当,故也获奖。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相对于前者,这部是专题论文,故对所论及范围的力度,自然胜过前者。魏吴战史研究者,必读。(合肥、寿春、濡须、武昌又名东关考)

《诸葛亮与五丈原》

这本虽然是历史旅游丛书,但还是能提供当地很多遗迹,尤其是能加深五丈原一役中各地的具体位置。

《河山集六集》

这书说白了就三个重点:历史地理学、农牧业、汉中历史地理。汉中篇的重点又是诸葛亮,算是对他以往(《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的观点,另一种演绎。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

从交通工具制作,至各交通路线、耗粮与粮仓、通信等诸多相关范畴,也有论述,不愧是优秀成果三等奖的作品。

《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相对于王子今的著作,本书偏重于道路(包括海路)、邮驿,如果想查阅这两项为主,可查阅汉、三国、晋的相关章节。

《唐代交通图考》

虽然不是汉代,但正如严耕望在书中所讲,有些地区如山西,交通线受制于地形,也能适用于汉代时期;田余庆也以此书作为东三郡交通的参考,故也不能说完全不适用于三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要非常小心哪些是南北朝后才开通,以前所没有之路。

政区划分篇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为主编,尽管不可能全都弄对,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工具书。

《东汉政区地理》

灵、献年间各郡的置废,以及对各条相左的史料方面都有可信的分析,虽不是每郡都有复原图,但还是值得一看,尤其是《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对建安年间只是简略敍述。

《三国政区地理研究》

与今人梁允麟的《三国地理志》相比,孔祥军这本的推论分析,有信服力多了。参考吴增仅等前人的意见分析后,并运用出土文献分析。美中不足是,网上现在应只能找到其论文,而不是台版实体书。

《孙吴政区地理研究》

有些细节还需多分析,整体尚可。下编是探讨孙吴对江南各区的开发与政区增设的关系,也大致表达出两者是有所关连的。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如果仅欲看孙吴政区划分,其弟子孔祥军那本即可。但欲看孙吴的扩张,以及那些典农校尉等诸尉机关,可以一读。

战争篇

《中国历代战争史》

说白了其实只是《资治通鉴》军事内容精简版,补充新的地理资料、兵制、战役图,毕竟是首创历代战争史,也不能要求过高。

《中国军事通史》

第六卷东汉卷也就黄巾与三国迷有关,不过,东汉兵制等还是能一看;第八卷两晋部份,说真的,不见得比前者强;但第七卷三国卷,余大吉在很多见解上有不少突破,对兵制、军事科技等相关内容的整理,要点多个赞,三国迷必看。

实体书党唯一的难题是,通史散卖真的很困难,网络扫描版吧。

《中国古代兵器图说》

一本挺实用、图文并矛介绍兵器的书。

《赤壁之战研究》

张靖龙找出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光这点已能解决很多问题。其论证战争时间、地点、路线,也有信服力。论述背景各交战方,以及荆州本身等,就算对赤壁一战没兴趣,也不应错过。

《街亭丛考》

其实就提出陈仓渭水道这观点外,其他内容属于可看可不看的,这个街亭之战有点为扩充成书而为之的味道了。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三国相关内容不多,但对了解匈奴战史很有帮助,毕竟还有欧洲篇。周锡山参考了很多外国文献的,大体可信。

《河山集》

全书其实就《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真的算与三国相关,其他只是探讨大环境。史念海这文,算是王夫之的以攻代守论升级版。

七、文化思想、社会类

文化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不用多说,钱穆这本不但是思想史必读本,难得还是适合入门者阅读的浅白本。

《魏晋士人的生死关怀---以《世说新语》为核心的考察》

以《世说新语》作切入点,这个想法不错,魏晋之际时很多人卷入政治斗争而亡,值得探讨。附有相关内容摘要表,方便读者日后查阅。

《六朝文化》(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

整合各家见解,并运用各出土文献及实物,是谈及六朝文化类中,现时最佳读本,吴迷可看。

《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就算在吴文化对比前者,也不算相差太远,若欲看魏部份读者,必看。蜀汉部份干么近乎零?建安、正始、竹林;玄、佛;九品下的士庶之别,这个不奇怪,书、画、机械发明与冶铁技术也没提及,这个不予置评了,因为我不是编者们。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著)

与众不同,坚持台阁制度、选官制度也是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有一些其他文化史所没谈及的地方,但整体上当然是不及众人合编之本。

《汉晋文化地理》

第一章统计各郡士人的数目(会再细分列传与不列传)、书籍数、大臣数目,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从西汉至东汉,然后是汉魏之际到魏晋之际各地区在文化上的升降,以及分析原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一章已经足够;也有谈及婚姻、宗教(含纬书这些神学)、音乐,其中从地域分析婚姻这点算是有别于前人研究。

《士与中国文化》(2013年版)

研究士人文化,尤其是魏晋间文人心态上的必读本。不过内容真的很深奥,而且又与西方作出多项比较,非入门者首选。与旧版比,新增的八章附录、九至十二章,与三国关系不大,倒是初版作者没校对,这是建议看新版主因了。

儒道佛篇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

汤用彤这本,应乎汉晋间的佛教诸多问题,包括译文、名佛等,基本够用。

增订本确实是修录了一些连《汤用彤全集》也没有的佛教史内容,但这些与胡适的对答、佛教史大纲等,对三国这时间段基本没影响,故是否增订本也不重要了。

《中国道教史》(傅勤家著)

这本能入选商务印书馆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因为这本真的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性探讨道教之书。张角、张陵天师道,当然有所谈及。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

当中《魏晋玄学论稿》很多玄学的论点,广为引用。当然,见解不一定是全对,但论玄学的开山之作,是这方面不能不读之本。读人物志、魏晋思想的发展是两篇相对较易理解的文章,其他的若读不懂就别勉强了。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这书两岸都刊印,其实已是史界认同其有一定的地位。从玄学的诞生(故先论述汉末士人从为国至自我),正始之士以嵇康的不群、阮籍的自保、何晏等身陷政局剖析三者的结果导致西晋的清谈倾向,最后

谈至东晋士人的心态(以及对西晋丧国的评判)。某些观点与《魏晋诗人与政治》相左,谈及人物方面,当然比蜀景慧的广泛(不只是她所选四个代表,还有其他人)。其实对大部份人来说,二选一便可。此书谈及的政治背景和各种玄学解释相当不错,书末的总结简洁有力的回顾汉晋这二百多年士人的心态。

《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

其实我主要是看从建安到太康的演变、陆机等文学评论,玄学部份不算多,仅王弼和荀粲。其对《世说新语》诸家注本的评论,值得一看。

社会生活篇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作为魏晋中古说的何兹全,这篇绝对是其代表作,适合入门者。列引多条史料,惜这宏大之作,无法完成晋至隋篇。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魏篇也有谈及曹操军团的形成,但川胜义雄这日本知名学者,在谈及吴的贵族制(士族)的形成与持续,独到见解不少,值得一看。这本也算是日本东洋史谈及六朝的必读本。

《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守屋美都雄这本对三国迷来说,其实挺犹疑,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不是必看;仅魏爵制、晋故事(法制)、家族是相关。就相关方面,又不会让你失望。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2005年版)

起居饮食、风俗、娱乐、婚姻(含少数民族的),各方面也谈及了,对了解人民生活者来说,是必读本,且适合入门者。

2005年版对比1998年初版,有少许修订,且多了数十幅彩图和一些黑白图。

《汉晋家族研究》

虽然汉朝比重极高,而且谈及皇家的部份挺多,但在家结构、称谓、丧祀、家长权、继嗣权等诸多范畴,也有论述,可以填补很多读者关于这方面的空白。

《汉代婚姻制度》

书如其名,风俗观念、妻妾地位、皇室与豪族婚姻,这些逃不掉。对入门者来说,其重要家族婚姻图,省却大量检索时间。虽主要谈及两汉间的变化,但也略论三国。

《辐辏与秩序---汉帝国地方社会研究》

如果真的要研究汉社会基层结构,黎明钊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的这本书,更值得推荐。当中,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分析,逃不掉的。香港这位教授,结合了两岸、日、欧美的诸多见解,让读者得知世界各地的看法。

士族篇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毛汉光的列传统计得出的数据分析,省却读者大量的资料搜集的时间,毕竟是这方法的开山之作,还是有参考的价值。

《汉魏名士研究》

正如其师何兹全在序中所讲,国内还是欠缺一本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从东汉名士如何转化成魏晋日后士族的过程,这本算是填补空缺。

《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

方北辰探讨哪些算郡望,他们又是何时南迁,在文化各方面,又是如何慢慢提升至中原水平。提出的江南各区域的开发进度,也是精辟分析。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这本书如果是想了解士大夫从春秋至成型于汉魏之时,当然是好书,但如果只想了解汉末士族的背景,其实只需看最后一章和总结也就行了。东汉时儒生掌握刑法的文吏化,让士大夫更有生命力,中间的演变就在末章交代。

《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

郭氏、王氏、孙氏的分析,但信服力稍欠,郭淮的政治倾向尤为明显(文钦真的算是形成同盟?元宏问其七世孙郭祚,他回答唯事魏文,这算是亲曹?司马懿也事魏文呢。)

附录评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真的是用心评论,至少在校对方面。

《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

可惜的是为许昌诸文学教授所写,论史方面稍差,但文学部份还行。曹氏家风转变、魏政权分析等,也算可以。

《汉魏六朝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研究》

其实王氏真正的荣光在东晋,魏晋时王祥纯属花瓶,三国迷可看可不看。

《汉唐之际的余姚虞氏及其宗族文化》、《六朝吴兴沈氏及其宗族文化探究》

理由同上。

少数民族篇

《北狄与匈奴》

结合大量出土文物(包括蒙古境内),匈奴民族史不能不读之本,比方匈奴城镇遗迹、受斯太基文化影响,突破旧史观念。

《乌桓与鲜卑》

鲜卑才是重点,因为拓跋、慕容、宇文对中国历史,有太重要的影响。又有各部迁移、融合等分析,北朝史必备;三国的话,从檀石槐至轲比能的外战,也不能说全无关连。

《氐与羌》

马长寿这篇遗稿,幸得其弟子周伟洲整理付印。氐与羌皆是魏及蜀汉欲拉拢的对象,他们又与魏有战争如仇池杨氏、宋建。亲自还没被汉化与藏化的羌族聚居地,翻译当地长老的口传历史,是其亮点;描述北宫伯玉、韩遂之乱也甚详尽。不过相对前两本,受文革影响差点无法重见天日,可以体谅。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可以说是周伟洲的总结之作,又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如《楼兰尼雅出土文书》,论证力度和内容之丰富,绝不会让你失望。

《高句丽史研究》(卢泰敦著)

卢泰敦凭此书获得韩国2005年度最佳图书,绝不是盲从韩方史料,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中韩两方,东北亚史可以一读,惜只有台版中译本。

八、政治类

政治篇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这个是唐长孺对其作品作一个大纲,欲看其作品,建议先看此书。

《三国前传---汉末群雄天子梦》

于涛中规中矩之作,很多地方论证力度不足,尤其是讨董同盟那章,太多无实证的猜测。关于五斗米道与黄巾,倒是有不错的新意。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

对比朱子彦其他作品,非评人部份还是能一看。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不论是已广为讨论的谯沛与颍川集团、曹操用人政策、霸府,还是较少人谈及的曹睿权法之治、魏讽案,柳春新这本绝对是魏迷必读本。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推翻前人甚至主流意见,不要紧,最重要是有理有据,仇鹿鸣结合众多出土文献的这书,绝对是近四、五年魏晋史的最佳。探讨范围包括司马氏算不算大族、司马三祖孙如何融合、拉拢魏臣为晋臣、晋廷的构成、晋初几个重大政治问题(司马攸出镇、外戚、宗室和士族间的平衡)。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这有别于一般的偏霸史,饶胜文重点是探讨政治态度而影响的民心倾向,当然,也会论述一下其所擅长的战争史、历史地理。蜀汉迷其实还是值得一看这诸葛亮粉的作品。

《诸葛亮治蜀与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研究》

这问题其实早已被研究烂,整理得还算不错,比方对后世影响。但细节上可以优化,比方谈及蜀汉各人的品秩,官品也列出来了。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王永平绝对是孙吴史中数一数二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探讨孙氏与江东大族在几个问题上的分野,当然也有

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归纳总结

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归纳总结 第一章 1、1946年2月15号,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 2、从实际应用角度计算机的分类:(1)服务器(2)工作站(3)台式机(4)笔记本电脑(5)手持设备 3、计算机在医药学中的应用(1)医院信息系统(2)远程医疗(3)医学决策支持系统(4)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5)智能化医疗仪器的研究(6)医学图像分析(7)医学数据处理(8)基于网络的医药信息检索 4、医学信息素养的内涵(1)信息意识(2)信息知识(3)信息能力(利用主要信息工具的能力、基本信息能力、利用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4)信息道德 第二章 1、十进制D、基数是10,采用数码为0~9,进位原则是逢十进一 二进制B、基数是2,采用数码为0和1,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八进制O、基数是8,采用数码是0~7,进位原则是逢八进一 十六进制H、基数是16,采用数码是0~9、A、B、C、D、E、F,进位原则是逢十六进一 2、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1)整数部分的转换—除2取余,由下往上取(2)小数部分的转换—乘2取整,由上往下取(与前相反) 3、十进制转换乘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则是把除二和乘二分别改成八和十六 4、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分别取三位和四位再转换 5、二进制的加法原则0+0=0,0+1=1+0=1,1+1=0,同时注意逢二进一 二进制的减法原则0-0=0,0-1=1,1-0=1,1-1=0 6、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的运算 逻辑与又称逻辑乘,可以用。AND等表示,原则是0*0=0,0*1=1*0=0,1*1=1 逻辑或又称逻辑加,可以用+、U、和OR表示 逻辑非就是求反 7、比特b、字节B、字长:一字节由8位比特组成,字节是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反映的是特定结构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指的是一次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总是8的倍数,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范围越大,精度越高,速度越快 8、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9、ASCII是一种7进制编码,能表示2的7次方也就是128种国际上最通用的西文字符 (1)数字的ASCII码值是30H~39H (2)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是65~90 (3)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是97~122 10、国际标码规定每个汉字用两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 1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看书31页图2-3 12、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这是“存贮程序”;启动该程序后,计算机便能自动按编写的程序一步步取出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机器的各个部分运行,这是“程序控制”。 13、计算机的5大硬件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出入设备、输出设备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重点、要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复习重点 1. 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 2. 机械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准则 习题 1-1 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1-2 在机械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准则有哪些? 1-3 在机械设计中,选用材料的依据是什么? 第2章润滑与密封概述 复习重点 1. 摩擦的四种状态 2. 常用润滑剂的性能 习题 2-1 摩擦可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2-2 润滑剂的作用是什麽?常用润滑剂有几类? 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复习重点 1、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 2、自由度计算 平面机构:各运动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称为平面机构。 3.1 运动副及其分类 运动副:构件间的可动联接。(既保持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 按照接触情况和两构件接触后的相对运动形式的不同,通常把平面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两类。 3.2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三个自由度,若机构中有n个活动构件(即不包括机架),在未通过运动副连接前共有3n个自由度。当用P L个低副和P H个高副连接组成机构后,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共引入2P L+P H个约束,因此整个机构相对机架的自由度数,即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 L-P H (1-1)下面举例说明此式的应用。 例1-1 试计算下图所示颚式破碎机机构的自由度。 解由其机构运动简图不难看出,该 机构有3个活动构件,n=3;包含4个转 动副,P L=4;没有高副,P H=0。因此, 由式(1-1)得该机构自由度为 F=3n-2P L-P H =3×3-2×4-0=1

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8] 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 肖金秀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0] 吴权威等.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22]T Imothy J.O’Leary.Computing Essential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著. 尤晓东等译.《计算机信息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4]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冯博琴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6]王移芝等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刘甘娜等编.多媒体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相万让主编.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1.微机中1K字节表示的二进制位数是( )。D A、1000 B、8x1000 C、1024 D、8x1024 2.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只有( )。D A、高级语言 B、符号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 3.用于保存计算机输入输出数据的材料及其制品称为( )。A A、输入输出媒体 B、输入输出通道 C、输入输出接口 D、输入输出端口 4.计算机中,一个浮点数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A A、阶码和尾数 B、基数和尾数 C、阶码和基数 D、整数和小数 5.下面是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论述,其中正确的一条是( )。C 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能产生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不能产生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不能 D、编译程序不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能 6.硬盘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 )。B A、噪声 B、震动 C、潮湿 D、日光 7.在Word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 )。C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定文档的内容

8.在Word主窗口的右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是( )。C A、最小化、还原和最大化 B、还原、最大化和关闭 C、最小化、还原和关闭 D、还原和最大化 9.在Word的编辑状态,设置了一个由多个行和列组成的空表格,将插入点定在某个单元格内,用鼠标单击"表格"命令菜单中的"选定行"命令,再用鼠标单击"表格"命令菜单中的"选定列"命令,则表格中被选择的部分是( )。D A、插入点所在的行 B、插入点所在的列 C、一个单元格 D、整个表格 10.当前活动窗口是文档d1.Doc的窗口,单击该窗口的"最小化"按钮后( )。A A、不显示d1.doc文档内容,但d1.doc文档并未关闭 B、该窗口和d1.doc文档都被关闭 C、d1.doc文档未关闭,且继续显示其内容 D、关闭了d1.doc文档但该窗口并未关闭 11.如果想在Word主窗口中显示常用工具按钮,应当使用的菜单是( )。B A、"工具"菜单 B、"视图"菜单 C、"格式"菜单 D、"窗口"菜单 12.在Word的编辑状态,设置了标尺,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 )。B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全屏显示方式 13.在Excel中,选取一行单元格的方法是( )。A A、单击该行行号 B、单击该行的任一单元格 C、在名称框输入该行行号 D、单击该行的任一单元格,并选"编辑"菜单的"行"命令 14.当启动Excel97后,Excel将自动打开一个名为( )的工作簿。C A、文档1 B、Sheet1 C、Book1 D、EXCEL1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修订稿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点总结 绪论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原动机:将其他形式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机: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 机器主要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它的主体部分是由机构组成。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外,还含电器、液压等其他装置;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一部机器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机构,同一个机构可以组成不同的机器。 机械零件可以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平面机构:所有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的机构;构件相对参考系的独立运动 称为自由度;所以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 2.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 动副称为低副;平面机构中的低副有移动副和转动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3.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P8 4.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 l -P H 机构的自由度也是机构相对机架具有的独立运动 的数目。原动件数小于机构自由度,机构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原动件数大于机构自由度,机构中最弱的构件必将损坏;机构自由度等于零的构件组合,它的各构件之间不可能产生相对运动;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的条件是:机构自由度F > 0,且F等于原动件数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1)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 副相连接(图1-13)(2)局部自由度:一种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的自由度,如凸轮滚子(3)虚约束:重复而对机构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 P13(4)两个构件构成多个平面高副,各接触点的公共法线彼此重合时只算一个高副,各接触点的公共法线彼此不重合时相当于两个高副或一个低副,而不是虚约束。 6.自由度的计算步骤:1)指出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2)指出活动构件、低 副、高副;3)计算自由度;4)指出构件有没有确定的运动。 7.发生相对运动的任意两构件间都有一个瞬心。瞬心数计算公式:N=K(K-1)/2 三心定 理:作相对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是由若干构件用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连接组成的平面机构,又称平面 低副机构;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由四个构件组成,称为平面四杆机构。按所含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全转动副的铰链四杆机构、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和含两个移动副的机构。 2.铰链四杆机构:全部用转动副相连的平面四杆机构;机构的固定构件称为机架,与机 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构件称为连架杆,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称为连杆;整转副:

论文设计 计算机 参考文献

论文设计计算机参考文献 [1]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史 樊莉丽;董先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5), 192 本文阐述了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总结。 [2]一种对计算机发展史展开研究的策略 应国良;马立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 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物,是历史的产物,其进化与更新换代凝聚了若干人的智慧。随着一线教学的深入,笔者认识到若不从历史源头上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予以整体上的把握,将不利于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产生与满足为引子,以软硬交替发展为主线,以性能不断提高为成果,以突出学科交叉为亮点。 [3]论计算机发展史及展望 杨露斯;黎炼;,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6), 188 自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未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超级计算技术革命。 [4]充满创新火花的计算机发展史 刘瑞挺;, 计算机教育, 2009,(05), 129-130 <正>回顾计算机发明的历史,每一台机器、每一颗芯片、每一种操作系统、每一类编程语言、每一个算法、每一套应用软件、每一款外部设备……无不像闪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赞不绝口。每个事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说着创新的思想。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这样的史实就像大海岸边的贝壳,俯拾皆是;当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专门功夫了。 [5]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二)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15), 91-93 <正>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 [6]浅析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计算机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选择题(有灰色底纹的是参考答案) 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____。 A.1942年 B.1944年 C.1946年 D.1948年 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____。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3.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____。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集成电路 4.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为____。 A.数据处理 B.人工智能 C.科学计算 D.过程控制 5.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转为____。 A.数据处理 B.财务管理 C.科学计算 D.过程控制 6. 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____和地址码两部分。 A.内存地址 B.口地址 C.操作码 D.寄存器 7. 一条指令的完成一般有取指令和____两个阶段。 A.取数据 B.执行指令 C.取地址 D.传送数据 8. 在内存中,每个基本单位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序号,这个序号是____。 A.字节 B.编号 C.地址 D.容量 9. 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____。 A.汇编语言 B.高级语言 C.英语 D.机器语言 10. CPU包括____两部分。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RAM和ROM C.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11. 存储在外存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称为____。

A.外存储器 B.文件 C.数字 D.内存储器 12. 在以下4个字符中,____能够作为文件名的第1个字符。 A./ B.+ C.Y D.: 13. 目前网络传输介质中传输速率最高的是____。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电话线 14.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互连网络是____。 A.Internet B.SNA C.ARPAnet D.DNA 15. Internet网络是____出现的。 A.1980年前后 B.70年代初 C.1989年 D.1991年 16. ____是1980年前后出现的。 A.Internet网络 B.ARPnet网络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3829407.html,ware网络 D.Win Dows NT网络 17. 在以字符特征名为代表的IP地址中,第一级域名的____代表中国。 A.h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3829407.html, C.j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3829407.html, 18. 计算机网络中以文件数据共享为目标的应用需要将供多台计算机共享的文件存放于一台被称为____的计算机中。 A.文件服务器 B.路由器 C.网桥 D.网关 19. 以____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 A.接入的计算机多少 B.接入的计算机类型 C.拓扑类型 D.接入的计算机距离 20. 网络的____称为拓朴结构。 A.接入的计算机多少 B.物理连接的构型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计算机基础知识综合参考

计算机基础知识综合 单选题: 1、通常人们所说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_______。 A)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B)计算机和它的外围设备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构成计算机电子的、机械的物理实体称为_________。 A)计算机系统B)硬件计算机系统 C)主机D)外设 3、按冯.诺依曼的观点,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它们是______。 A)CPU、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B)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C)CPU、运算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D)CPU、控制器、运算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4、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_______。 A)程序存储B)数据存储 C)虚拟存储D)采用电子元件 5、第4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器件是_______。 A)晶体管(第二代)B)电子管(第一代)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6、微型机中的CPU是_______。 A)分析、控制并执行指令的部件B)寄存器 C)分析、控制并执行指令的部件和存储器D)分析、控制指令的部件和存储器和驱动器7、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______。 A)源程序B)应用软件还有支撑软件 C)管理软件D)科学计算 8、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_________。 A)源程序B)机器语言程序 C)BASIC语言程序D)汇编语言程序 9、_______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A)监控程序B)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 C)编译系统D)应用系统 10、操作系统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_______。A)系统软件B)应用系统 C)软件包D)通用软件 11、语言编译程序若按软件分类应属于__________。 A)系统软件B)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D)数据库处理系统 12、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的系统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的软件。这里系统资源指的是______。A)软件、数据、硬件、存储器B)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信息 C)程序、数据、输出设备、中央处理机D)主机、输入、输出设备、文件、外存储器13、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是_____的接口。 A)软件和硬件B)计算机和外设 C)用户和计算机D)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14、下列4种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_______。 A)UCDOS系统B)财务管理系统 C)Pascal编译系统D)QBASIC系统 15、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就应用领域而言属于______范围的应用。 A)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大学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发表日期:浏览人数:6904发表者:肖明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 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004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计算机综合基础知识(2分)

计算机综合基础知识 ?(1). 文件夹502创建一个快捷方式的图标,删除该图标后,文件夹会() A. 删除 B. 重命名 C. 放到回收站了 D. 没有变化 ?(2). 以下能播放电影的软件是() A. 画图 B. MediaPlayer C. Word D. 写字板 ?(3). CPU指的是()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存储器 D. 中央处理器 ?(4). 在资源管理器中,文件夹树中的某个文件夹左边的“+”表示() A. 该文件夹含有隐藏文件 B. 该文件夹为空 C. 该文件夹中含有子文件夹 D. 该文件夹含有系统文件

?(5). 要想访问已经收藏起来的网页,可以单击浏览菜单栏上的() A. 工具 B. 编辑 C. 查看 D. 收藏 ?(6). 在制作一个问题研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最重要的是() A. 要设计好自定义动画 B. 要围绕主题制作 C. 文字要多一点 D. 图片要多一点 ?(7). Word文档中的文本框不可以() A. 修改填充颜色 B. 修改线条颜色 C. 旋转 D. 竖排 ?(8). 已经有了一张幻灯片,想要新增一张幻灯片的方法是() A. 单击“文件”,选择“新建” B. 单击“文件”,选择“保存” C. 单击“插入”,选择“新幻灯片” D. 单击“插入”,选择“图片”

?(9). 计算机的核心-- 中央处理器简称为() A. PUC B. PCU C. CPU D. CUP ?(10). 以下能播放视频的软件() A. 超级解霸 B. Word C. 录音机 D. 画图 ?(11). 在Word中,要“要设置图片格式”,则________。 A. 不用选中图片,左击 B. 选中图片,左击 C. 不用选中图片,右击 D. 选中图片,右击 ?(12). 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按钮在() A. 常用工具栏 B. 格式工具栏 C. 绘图工具栏 D. 动画工具栏 ?(13). 计算机中的资料都是以()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 A. 文件 B. 文件夹 C. 图标 D. 文字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通用零件, 2、专用零件。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3n-2PL-PH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 (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 (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CDAB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

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 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 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 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 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 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动的从动件摇 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 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点的力P与C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在原动件上施加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与摇 杆CD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 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表示。2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 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 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相关文档